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

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

2.(2分)经学者研究发现,“在商周早期,礼器和兵器是青铜器的主要应用形式,从其纹饰特点来看,人们对天和神具有较强的敬畏思想;到了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而在纹饰方面则开始发展写实的特点;到了东周,青铜器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应用,纹饰特点更多的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场面。”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

A.青铜铸造工艺发展成熟B.原始宗教意识不断增强

C.人本主义思想逐渐加强D.宗法等级制度日益完善

3.(2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这表明()

A.《离骚》具有现实主义特征

B.屈原与汉王室关系和睦

C.周王昏馈致使政治黑暗

D.屈原具有强烈爱国意识

4.(2分)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统一

B.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C.战国时周天子无法控制诸侯

D.春秋战国分封制走向瓦解

5.(2分)历史叙事是描述曾经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说明历史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周)武王继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师修文王绪业

B.(楚庄王)伐陆荤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C.(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

D.(西汉)叔孙通依制设礼仪,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

6.(2分)汉武帝时期,当贤良文学之士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时,桑弘羊驳斥说:这是保证国家“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这说明他主张()A.国家掌握经济命脉B.大力发展私营手工业

C.废止盐铁官营政策D.天下之利应归于人民

7.(2分)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把法、术、功利糅和到儒家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武帝评议对策等第时“擢弘对为第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汉武帝放弃了黄老之学

B.博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本质相同

C.汉代儒学背离先秦儒学

D.儒法思想糅合适应大一统需要

8.(2分)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尤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

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

9.(2分)“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10.(2分)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其中写道:“光宅嵩洛(迁都洛阳),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B.官吏搜刮百姓贪污成风

C.儒家已丧失其正统地位D.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

11.(2分)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

A.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B.为征收资产户税服务

C.加强对工商业者的管理D.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12.(2分)开元年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据此可知()

A.茶叶栽培扩展到黄河下游

B.南方交通比北方更加便捷

C.经济繁盛使茶叶贸易发展

D.政府已不再管制茶铺经营

13.(2分)钱穆说,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而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均田制的实质是贵族土地私有制

B.井田制下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C.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国有制

D.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私有制

14.(2分)欧阳修在《新唐书》的《五行志》三卷中,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他在序中说;从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都以《春秋》、《洪范》为学而失圣人本意。这表明欧阳修()

A.反对君权神授B.维护纲常伦理

C.反对天人感应D.维护圣人道统

15.(2分)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面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16.(2分)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A.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

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17.(2分)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宋代()

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

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

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

D.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

18.(2分)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C.民间文化市场繁荣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19.(2分)明朝万历年间,有言官上疏要严禁社会奢侈僭越之风,但有些朝廷大臣却极力反对。大臣于慎行抱怨地说道:“近年以来,上以文法束吏,下以刻核取名,今日禁宴会,明日禁游乐,使阙廷之下,萧然愁苦,无雍容之象。”这反映出当时()

A.官员违法现象比较严重

B.商品经济影响了社会风气

C.统治集团内部日益分裂

D.吏治腐败的现象非常严重

20.(2分)明人章潢论中国经济地区差异时说:“秦汉以前,西北壮而东南稚也。魏晋而下,壮者之齿益衰,稚者之年方长。至于宋朝,而壮者已老,稚者已壮矣!”造成以上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过长期开发而资源耗竭

B.人口和生产技术向南方的不断迁移

C.政治中心由西北地区转向东部地区

D.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西北丝绸之路

21.(2分)清入关前,没有专门的饮食制度,仍“席地而坐,自割肉而食”,没有君臣之别。

入关后,明代宫廷饮食中的礼法、等级制度在清宫中重新得到体现。这说明()

A.民族交融影响饮食习惯B.满族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经济发展促进礼仪变革D.传统习俗遭到全面摒弃

22.(2分)有学者说,梭伦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其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的举措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推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23.(2分)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诉讼形式,即程式诉讼。根据程式诉讼原则,行政长官可以拒绝诉讼,也可以使诉讼进行。诉讼当事人都可以自由地向行政长官陈述各自的要求,不必像法律诉讼那样陈述一定的语言,履行一定的法定动作。以下对这一新诉讼形式解读最合理的是()

A.克服了罗马法形式主义的弊端

B.标志着罗马法形成了理论体系

C.保护了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D.因过于重视程序导致诉讼低效

24.(2分)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这一主张()

A.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B.质疑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

C.开创了最先进的教学方法

D.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12分,26题13分,27题12分,选做题28、29

题15分,共52分)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长安城东城墙长6000 米,西城墙4900 米,南城墙7600 米,北城墙7200米,共有十二个城门,每面三个,每个三个门洞,宽度可容纳12 个车轨并行。以西安门、未央宫前殿、北阙、横门大街、横桥组成城市的中轴线,东市和西市都位于未央宫的正北,西安门之南,东有祖庙,西有社稷,明显受《考工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的“礼制”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来央宫作为长安城宫殿的主体宫,借助高亢的地势,以绝对的优势俯瞰全城。庞大且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以及宗庙和官署占全城面积三分之

二以上,这些区域为封闭空间,普通民众不得入内。城市真正的公共活动区域基本上属于东市、西市、城市内道路系统,以及普通民众所居住的占地狭小,密度极大的闾里。

﹣﹣﹣摘编自白继萍《古典时期雅典城的城市布局及规划思想研究》材料二:公元前5 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古代长安与古代雅典城市规划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长安与古代雅典城市规划不同特点的原因。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統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統,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多次颁诏增加官员的俸禄,使得“三司估百官俸给折支直,率増数倍。”除了基本的俸禄之外,宋代还存在着大量丰厚的福利待遇,花样也比较多,主要有职钱、慊人衣粮、慊人餐钱、茶酒厨料、薪蒿碳盐以及给券、赠给、公使钱等。除此之外,宋代在节日或者国家有着重大喜事的时候还会有众多的恩赐这些制度使得“真、仁、英诸朝名臣辈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犹多慷慨报国。”

﹣﹣﹣摘编自蒲英凯《宋初反贪机制研究》材料三:朱元璋认为,元朝的覆亡源于宽纵、姑息的政乱。而明朝始于元末之乱,元末的残暴统治和连年战争造成社会经济严重凋敝,人口锐减,田园荒芜,农民生活困苦,明王

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所以建立明朝后,他援引“刑乱国用重典”的理论,“严法禁,但遇贪官污吏蠹害民者,罪之不恕。”朱元璋亲自制定了《明大诰》,属于从重惩治官吏赃罪为主的案例汇編,其严酷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在《明大谵》中,惩治贪官污吏的就多达150条;汇集的一万多案例也大都是关于惩治貪官污吏的;罗列的罪名包括千余件凌迟、枭首、夷族罪,万余件斩首、弃市,腰斩罪。

﹣﹣﹣摘编自谢冬慧《论明朝初期的重典治贪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实行这种措施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

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

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提炼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继承前代邮驿制度的基础上,元朝以元大都为中心,形成贯通东南西北辐射全国的严密的驿站交通网络,水站、陆站多达1500 处,并设立了专门管理驿站的中央机构一一通政院。专门设置站户负责驿站的马匹,食物,中原地区的驿站由汉族充任站户,草原地区的站户则由牧民承担,东北森林、冰雪地带的驿站则用狗站。驿站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中央客馆、地方驿馆,由官府为往来使臣、四夷朝贡人员提供相应食宿。

有元一代,来到大都的外国使臣、游客、商人、僧侣、文人、画家、诸王、公主、驸马、世子诸色人等,络绎不绝。元朝与四大汗国之间的驿站交通使得阿拉伯、波斯科技文化传播到中原和草原地区。由于元朝驿站有水站,大都的货物通过大运河输送到泉州、广州、宁波等港口,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东亚、中亚以及更远的欧洲。东南亚、印度的香

料,西洋的布匹等各种物品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元朝港口,再经驿站输送到全国各地。

﹣﹣﹣摘自乌云高娃《站赤:元代驿站交通网新样态》(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驿站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驿站制度的历史作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9.材料:关帝庙承载了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甚至最广大普通民众的价值理念、心理诉求、利益冲突。皇帝和士大夫通过一系列的封号和庙记,叙述着他们维护伦理纲常、追求社会稳定需求;普通百姓则在关帝庙缭绕的香雾中,倾诉着他们对于所生存的周围环境最起码的渴望与满足,然后再形成一个个灵异故事,不断地传播和强化着既有的信念。

历史上关羽庙有着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关庙、关帝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君庙、缪侯庙、显烈庙、义烈庙、忠武庙、义勇武安王庙等。

﹣﹣张强《关帝庙建筑的布局及其空间形态分析》(1)根据材料,概括封建社会对关羽膜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羽被尊奉的原因。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答】“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表明春秋时期宗法血缘观念比较浓厚,同时比较重视个人家庭,故A正确,B错误;

C材料未体现,排除;

D是秦朝建立的,排除。

故选:A。

2.【解答】“到了东周,青铜器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应用,纹饰特点更多的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场面”表明商周时期人本主义思想逐渐加强,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3.【解答】材料的意思是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由此可以看出屈原具有强烈爱国意识,故D项正确。

《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错误。

B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楚怀王的昏馈,故C项错误。

故选:D。

4.【解答】“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表明春秋战国分封制走向瓦解,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5.【解答】选项D对叔孙通依制设礼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符合题干“历史解释则是说明历史发展的原因及意义”的含义,故D正确。

ABC均属于历史叙事,排除。

故选:D。

6.【解答】材料“贤良文学之士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桑弘羊驳斥”

“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反映了桑弘羊主张盐铁专营,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国家控制经济命脉,故A项正确,BC项错误;材料强调盐铁专营,故D项错误。

故选:A。

7.【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材料“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把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故D正确。

A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材料强调的儒法儒家糅合的重要性,并没有涉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本质,故排除B。

故选:D。

8.【解答】题干材料的意思是顺应天时,裁量地理,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就会劳动而没有收获,所以题中观点是不误农时,因地种植,由此可知,贾思勰强调的是农业生产应该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9.【解答】A.魏晋时期文人作画主要是研究任务气质等,这在内容上与题干不符,排除;B.元杂剧是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排除;

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飘逸潇洒,浸透了晋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的美的极致,正确;

D.到明清时期才出现了反映民风的小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C。

10.【解答】材料反映的是北朝时期从王公贵族到贫民百姓均信奉佛教,故D正确;

AB与材料无关,排除;

儒家并未丧失其正统地位,故C错误。

故选:D。

11.【解答】A.对商业店铺进行严格的登记管理,不是为了限制他们发展过快。

B.对工商业者的财产进行登记,在当时不是为了征收资产税。

C.对工商业者进行财富登记,是为了加强对工商业者的管理,体现了唐朝重农抑商政策的特征。

D.对工商业者进行财产登记,并不能保障市场秩序的稳定。

故选:C。

12.【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时间和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经济繁荣,使得内地茶市普及,边茶贸易频繁,故C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茶叶栽培扩展到黄河下游,只是反映内地茶市普及,边茶贸易频繁,故A 项错误。

材料没有对南北方交通的比较,故B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政策,故D项错误。

故选:C。

13.【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均田制的实质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B.结合所学知识,井田制的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C.结合所学知识,均田制的实质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的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D.结合所学知识,均田制、井田制均属于土地国有制。

故选:C。

14.【解答】依据材料“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都以《春秋》、《洪范》为学而失圣人本意”等可知欧阳修反对天人感应,故C正确。

AB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C。

15.【解答】A.在地方上设路,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而不是为了扩大疆域。

B.材料没有体现出文武分治的特征。

C.材料看不出城市内部市坊界限被打破。

D.在地方上改变了以前的设置,实行一种新的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D。

16.【解答】“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表明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7.【解答】依据材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与士大夫治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宋代重文人治国,文官政治发达,故A选项正确。

宋代重文轻武,不是重武轻文,故B项错误。

以文治国的方针本质上是文官政治,因此C包含在A项中,故C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兴文抑武的国策,故D项错误。

故选:A。

18.【解答】依据题干“已申上司不许覆板”可以看出书商版权意识明显,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B。

19.【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有言官上疏要严禁社会奢侈僭越之风,但有些朝廷大臣却极力反对”,结合所学可以看出随着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观念、朝廷纲纪受到影响,说明商品经济影响了社会风气,故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均不能说明,应排除。

故选:B。

20.【解答】“秦汉以前,西北壮而东南稚也。魏晋而下,壮者之齿益衰,稚者之年方长。至于宋朝,而壮者已老,稚者已壮矣”造成以上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和生产技术向南方的不断迁移,故B正确;

资源耗竭、政治中心由西北地区转向东部地区与史实不符,故AC错误;

D错在“取代”,排除。

故选:B。

21.【解答】依据材料“席地而坐,自割肉而食”、“明代宫廷饮食中的礼法、等级制度在清宫中重新得到体现”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交融影响饮食习惯,故A正确。

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D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A。

22.【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废除债务奴隶制使广大平民不会因债务成为奴隶,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23.【解答】根据材料信息“诉讼当事人都可以自由地向行政长官陈述各自的要求,不必像

法律诉讼那样陈述一定的语言,履行一定的法定动作”,说明对诉讼人更多的申辩权利,故C正确;

材料中只是说明诉讼形式的简化,不是取消诉讼形式,故A排除;

罗马形成理论体系形成,是自然法的形成,故B排除;

材料说明简化诉讼形式,有利于提高效率,故D排除。

故选:C。

24.【解答】“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12分,26题13分,27题12分,选做题28、29

题15分,共52分)

25.【解答】(1)“城市真正的公共活动区域基本上属于东市、西市、城市内道路系统,以及普通民众所居住的占地狭小,密度极大的闾里”表明政治、军事功能突出;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政府管理严格,公共空间狭小具有封闭性;体现了封建专制集权、等级观念;宗法色彩浓厚。“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功能完备;公共政治活动受到重视;具有开放性;体现了民主、平等思想;宗教色彩浓厚。

(2)结合所学知识,长安: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宗法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工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繁荣民主、平等、开放思想繁荣;原始的宗教崇拜盛行;文化发达。

故答案为:

(1)长安:政治、军事功能突出;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政府管理严格,公共空间狭小具有封闭性;体现了封建专制集权、等级观念;宗法色彩浓厚。

雅典: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功能完备;公共政治活动受到重视;具有开放性;体现了民主、平等思想;宗教色彩浓厚。

(2)长安: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宗法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

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工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繁荣民主、平等、开放思想繁荣;原始的宗教崇拜盛行;文化发达。

26.【解答】(1)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秦王朝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体系严密:职责明确: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直接向皇帝负责。其基本的背景是秦朝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所以形成了严密的监察体系。

(2)从材料可以看出,宋朝实行高薪养廉,而明朝实行严刑峻法。这与明朝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以及明朝建立初期出现了统治危机,没有朱元璋的民本思想有关系。

(3)通过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发展和影响可以看出,廉政建设应该有制度保证,经济和法律手段应该同时进行。

故答案为:

(1)特点: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体系严密:职责明确: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直接向皇帝负责。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

(2)特点:宋初:高薪养廉。明初:严刑峻法(重典治贪)(原因:元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明朝建立初期的统治危机:朱元璋“重典治国”的理念民本思想的影响。(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要提高公务员的待遇,还要严厉打击贪污腐化。27.【解答】本题要求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

据材料“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知识即可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可以多元化,例如: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等。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

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杜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

政”,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

总结: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8.【解答】(1)由材料“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得出“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由“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共约l,500处,为各级政府因公差遣人员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得出“水陆并存,与经济、政治联系密切”;由“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得出“信息传递效率高”等。

(2)依据材料中元朝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特点及内容的理解,结合元朝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概括、总结所起的历史作用,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保障了商旅安全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其对明清驿站制度的深远影响等。

故答案为:

(1)特点:规模大、分布范围广;水陆并存;与经济、政治联系紧密;信息传递效率高。(2)作用:客观上对巩固政权、维护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统治、经济、文化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商旅安全,促进了元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明清的驿站的制度影响巨大。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9.【解答】(1)根据材料“关帝庙承载了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甚至最广大普通民众的价值理念、心理诉求、利益冲突。皇帝和士大夫通过一系列的封号和庙记,速说着他们维护伦理纲常、追求社会稳定需求;普通百姓则在关帝庙缭绕的香雾中,倾诉着他们对于所生存的周围环境最起码的渴望与满足,然后再形成一个个灵异故事,不断地传播和强化着既有的信念。历史上关羽庙有着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关庙、关帝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君庙、缪侯庙、显烈庙、义烈庙、忠武庙、义勇武安王庙等。”仔细逐句阅读材料一即可总结出封建社会对关羽膜拜的特点:设立专门庙宇进行祭祀;受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流派的尊重;随着时间发展不断被神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回答,可以从主客观来分析。主观从关羽自身来分析,客观则从统治者以及普通老百姓等角度。

故答案为:

(1)特点:设立专门庙宇进行祭祀;受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流派的尊重;随着时间发展不断被神化。

(2)原因:关羽身上的品德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下层民众尊奉关羽主要是寻求心理慰藉。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 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分题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 26题,19分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分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28题,18分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九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D、封建主阶级衰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由于 A、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C、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 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C、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4、雅各宾派上台后,为扭转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是 A、惩治嫌疑犯法令 B、限价法令 C、土地法令 D、总动员令 5、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 A、是英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的战争 B、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C、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D、目的之一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 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 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场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常学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来。这次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战争 D、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18世纪后期,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又爆发了内战。导致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残余 C、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 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 10、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 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 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 D、促使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2、英国完全占有印度是在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最新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2019年(已审阅)

湖南师大附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 时量:90分钟(Ⅰ卷60分钟,Ⅱ卷30分钟) 满分:150分(Ⅰ卷100分,Ⅱ卷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第Ⅰ卷(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反映了 A.思想控制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统治者转向“以法治国”D.统治者转向“无为而治” 3.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曾长期居于正统地位。这一地位确立于 A.春秋B.战国C.汉朝D.宋朝 4.“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 A.孟子B.朱熹C.董仲舒D.荀子 5.中国古代一位浙江籍哲学家提出“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并强调“知行合一”。这位哲学家是 A.程颐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 6.王阳明《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一主张表明王阳明 A.不再认同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B.强调以实践去促进良知的发展 C.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的开展D.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 7.《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后期另一部“《人权宣言》”,下列有关该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为明末清初的黄宗羲B.该书影响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C.该书强烈地抨击君主专制D.该书是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产物 8.“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第1、2、5、6、8、10、13、14、20、22、24等题得分较低。 第1题正确选项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经典语句,学生选错,说明学生的识记方面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一致这个选项的意义。 第2题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讲了3次以上,学生还是选错,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到位。 第5题学生选主张儒学为民众服务,说明学生完全脱离了时代,而且对于李贽的儒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第6题学生错误多,可能是对于选项“让哲学开始关注人的内心”的不理解,对课本上苏格拉底开始关注人性,关注人的道德这个结论没有理解到位第8题学生错多了,来源于对“因信称义”这个专有名词的不理解

第10题学生的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而是照搬我们学过的结论。 第13题错误增多,说明学生读不懂材料,看到“理性”二字就选了康德 第14题,社会达文主义的实质是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讲了许多次竟然还错不能理解。 第20题错的那么多,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22题同样于此,说明学生的识记还不到家。 第24题学生对于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特点,还是还理解的不够,认识不清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尤其是25(1)、26(1)、26(3)、27(1)、27(2) 、27(3),难度都在5.0以下 第25题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西方启蒙思想的观点,答案无论是从材料中还是在平时的讲课中都已涉及,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低下,黄宗羲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也已经讲过多次,学生还是犯错误,说明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讲课。 第26题的第1问,答案其实就在前面的选择题的选项中,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重大问题,题目读不懂,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极为薄弱。 第26题第3问,分析胡适倡导科学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联系课本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作答,学不能致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差。 第27题的第1问分析明清小说特点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无论是从试卷的材料还是课本中都能找到答案,学生的读题和识记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 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礼记》中说:“山川神祗,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这表明西周的礼乐制度: A、实现了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B、具有威慑性与持久性的特点 C、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 D、为君主大权独揽的意识服务 2. 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 民而伸君,屈君而生天”。据此对董仲舒新儒学理解全面的是 A.新儒学强调维护思想统一进而维护政治统一 B.新儒学强调制约皇权的重要性 C.新儒学糅合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道家的思想 D. 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3. 司马迁所著《史记》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记述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3000多年历史;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言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有褒有贬、爱憎分明;真可谓是“不失史家之绝唱,无韵文学 之离骚”。对其评述有误的是 A、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强调天道对人事的影响 C、探究历史及发展规律 D、具有相当高的文史价值 4.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概要》论及道:“ 随着社会进步,统治事务越来越繁杂。适应 新的形势,西汉的中朝官与尚书,东汉的尚书诸官,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 的秘书咨询机构建立并发展起来。它们是弥补宰相缺陷的一些重要机构,与宰相是相互配

合、并行不悖的。君相之争是这类机构建立、发展的一个原因,但决非主流。”此材料 说明: A、皇帝权力的进一步分化 B、宰相的事权开始下移 C、主要解决君相矛盾 ________ D、体现治政者的政治智慧 5. 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 史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当选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 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 A.典卖强化发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B.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方式之一 C.典卖实际上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D.地主利用典卖规则抢夺农民利权 6. 《论元曲中妇女形象的反抗精神》指出:“在关汉卿的笔下,写的最出色的就是一些普通的妇女形象”,如“以自己的美丽、勇敢与机智设计营救同行姐妹的赵盼儿;有胆有识、巧扮渔妇智赚杨衙内势力金牌的谭记儿;力图摆脱奴婢的悲惨地位、敢于在贵族的婚 宴上闹婚的燕燕”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元曲发展渐显衰落趋势 B、关汉卿为妇女们打抱不平 C、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D、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7.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B、中国集权制度已全面走向反动 C、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D、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的生活 8. 17世纪末以来当英国确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时,清朝却顽固地坚持在封建专制道 路上行走。民间盛传清朝前期,江西乡试主考查嗣庭引用《诗经》中“维民所止”为考题,被人诬告,引怒龙颜获罪戮尸,满门抄斩,家族被株连者达几十人。近三百年来,这则文 字狱故事在民间广为流布。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嘉庆帝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指导思想 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试题特点 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 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难度适中,全卷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动不起笔的题目,也没有一个大题让相当一部分考生得满分的题目。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让分科以后的文科学生见识一下高考模式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础,贴近教学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主要有五大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新课程意识缺失。 1、基础知识不牢固 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2、审题偏差大 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 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 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让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烂熟于心。并适时进行跟踪 检查,通过课前默写、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 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适度进行基本的史学方法和史学理论的教学 4(对试题的解答,除加强对答题格式的规范外,更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的引导。 首先要学会读题审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时空界限、方向和侧重点;其次,学会读懂材料,有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其主题意旨,能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有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第三,在具体解答上,应注重尽量用教材中的内容或观点来表达,对于需要概括提炼的,力争做到简洁、精确、逻辑合理等。对于审题不周全,理解模糊的问题应重新加以审视,尽力做到不遗漏每一个问题,不留下任何一个空白,将能做到的力争做到最好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4.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 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5.下列哪一材料能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走向衰亡的历史阶段() A.陶片放逐 B.甲骨文 C.查士丁尼法典 D.红楼梦 6.图9是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体育图标。这些图标是以我国汉代以前就出现的一种书法字体为基本形式设计的。这种笔画园匀、赋予图案美的书法字体应该是() A.篆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7.鸦片战争后,中国产生了一股新思潮。“新”是因为它的内容包括() A.反对封建专制 B.提倡工商皆本 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民主革命,走向共和 8.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粹主义 9.某同学查阅《青年杂志》《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等资料,据此判断,该同学探究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 10.孙中山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节制资本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 思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3)的教学,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理论素养的训练。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学习和专题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次试卷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突出考察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突出考查历史基本技能,是本试卷的一大亮点。根据本人今年高二年级的教学实践,在我校王卫东主任和严宴云,李德坤老师的帮助和共同分析探讨下,现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详细的分析。 一、试卷特点: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考核目标要求: 年的高二期末考试试卷,以08年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等方面的考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本试卷突出了考核目标中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问题能力的考核,是新课程下试卷命题模式和题型的较好范例。 (二)测试范围及分数分配: 本次的考试范围为必修(3)的全册。试卷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部分的50%;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

小题,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与新课程下高考试卷题型及分值完全一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第一单元:选择题1、2、3、4题,非选择题26题,共计23分;第二单元:选择题5、6题,非选择题27题,共计19分;第三单元:选择题7、8题,非选择题28题,共计14分;第四单元:选择题9、10题,共计4分;第五单元:选择题11、12题,非选择题29题,共计14分;第六单元:选择题13、14、15、16题,共计8分;第七单元:选择题17、18、19、20、21题,共计10分;第八单元:选择题22、23、24、25题,共计8分。 总体上说,考察的知识点涵盖了教材的每个单元,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安排合理。 二、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与分析: 抽取试卷样本80份,最高分89,最低分41,不及格15人,平均分65.48。各题得分率如下表: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三)典型错题失分原因分析: 第4题得分率为32.2,准确答案为A,学生的选择情况是,ABCD项均有选择,本题考察学生理解传统儒学、君主专制思想、道学思想和封建思想的区别。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 第10题得分率59.4%,准确答案为B,本题考察学生从图片提取有效信息、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的能力,错选的主要原因在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卷 一、单选题 1.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明清汉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 . 这种转变彻底解决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D . 这种转变受到了明清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 2. “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为主。到了18世纪后半期,此词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界,和“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 A . 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 B . 启蒙运动推动文艺发展 C . 西方重视历史文化传承 D . 对“崇尚理性”的反思 3. 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A . 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 . 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 . 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 . 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4.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

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5.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6. 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1935年 1946年 1947年 1958年 1977年 1978年 1985年 流浪儿童三毛形象 《三毛从军记》系列漫画 《三毛流浪记》漫画 《三毛流浪记》电影 《三毛学雷锋》系列漫画 《三毛爱科学》系列漫画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

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湖北省武汉市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图为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示意图,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C.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集权格局 D.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小农经济的形成时期。下面关于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C.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D. 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3.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郡、县长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 B. 郡、县都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组织 C. 郡县制的建立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 D. 秦朝与西汉都实行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制度

4. 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下列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国民所有 B.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 唐代开始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5. 宋代商业发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 乡村可设市进行交易 C. 市分散在城中 D. 交易活动受政府的直接监管 6. 我国古代有个机构官员处理公务时把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个机构是() A. 明代内阁________ B. 清代内阁 C. 清代军机处________ D. 清代南书房 7.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 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 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 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8.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 鸦片战争________ B. 通商战争 C. 中英战争________ D. 夷匪犯境 9.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激扬家国情怀 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一、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 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如文科综合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在考试内容选取上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如Ⅱ卷第47题描述了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其杰出的个人能力与威望,维护明、蒙之间长期和平的事迹,考查考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和家国同构观念。 历史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信仰的指引。如Ⅰ卷第29题以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为背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引导考生认清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避免“偏、难、怪、深” 历史试题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主干知识。如Ⅰ卷第26题和27题分别考查宋代手工业发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Ⅱ卷第32题、33题和34题分别考查古代罗马法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等。 历史学科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引导考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如Ⅲ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较大,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部分题目值得商榷,单选题:10、22、23题题目材料、选项在表述上不够严谨,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无法起到正确的导向性。大题导向性不强,考查学生能力不够,第25题虽然在突出家国情怀和唯物主义,但是考查不够宽,可以古今对比或者中西对比或者考查近代的源流,原题考查过于局限。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学生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第1题的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读不懂古文,选D项的特别多。 第2题学生记忆不够准确,出题人以荀子民贵君轻的主张诱导学生选择了错误答案。,第3题,各个选项的迷惑性都比较大,而b项韩非子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有争议有争议,导致学生错误较多。 第4题学生竟然选a和d,不可思议,反映学生基础知识何其薄弱! 第5题学术性太强,学生不能理解选项b人性上是平等的含义,错误太多。 第6题学生没有认真读材料是选择错误的主要原因。 第7题学生选择错误的答案,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藏书的增多竟想不出竟是印刷术发展的结果,让人无语! 第8题,第9题错误,使人不能原谅! 第10题涉及到对智者学派的理解,对人事万物尺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第11题的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 第12题需要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有点大。 第14题从霍布斯的观点的局限性入手学生有些不适应,出题人的导向也有问题。 15题的难度也很大,对题干的理解不正确,很难选到正确答案。 16题的答案迷惑性很强,学生错的很多。, 17题学生对于时间没把握,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第21题考查双百方针,选项中换了种说法,学生既然理解不了,真是让人无语! 第22题D选项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题人把概念内容给换了,是学生选错的主要原因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第25、27题难度不大,学生没做好,说明学生的基础出现了问题,第26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得分较低。 以上学生的错误说明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濉溪县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 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 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 2..《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 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3.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4.《明夷待访录》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对黄宗羲观点最准确的评价是 A.主张建立伏尔泰式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C.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B.资产阶级反封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D.系统提出了构建新社会的美妙蓝图5.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 6.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其积极意义是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级的利益 7.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大运动,两者相比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第 1 页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题

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 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 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 B.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 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 2.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完全沿袭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C.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D.三司主财、枢密主兵,削弱了相权 3.“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 事、外交、民政。”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A.公民开始成为公民法庭的陪审员 B.以血缘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投票选出民主的妨碍者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 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5.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军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C.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D.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6.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 史信息不包括( ) A.流动人口众多 B.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③①② D.②①③ 8.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C.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都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特点 1、命题指导思想明确 以教材基础知识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为目标,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历史思维能力。 2、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1、2、4、6、7、8、11、13、15、17、18、20、23、问答题28题等题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3、5、9、10、12、14、16、19、21、22、24等题考查学生认识历史,评价历史的能力,材料第4、26、27题也都较好地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精神,选择题3、 5、1 6、24材料题第26题,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认识历史。材料题27题,通过提供三则材料,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二、学生题数据抽样分析(44人) 三、存在的问题

1、从汉中和彭场高中两校历史试卷(共89分)抽样,分析来看,高分层次人数少。80分以上为0,70分以上汉江中学14分,彭场高中4人,60—69分汉江高中25分,彭场高中18人,60分以上彭场高中23人,汉江高中5人。得分偏低。 2、从考生答题得分情况分析:选择题中基础题得分较好,能力题及非选择题得分偏低,特别是选择题 3、12、19、22得分率只在20%—45%之间,非选择题得分率大多在60%以下,其中第27题第3问得分率只有7.5%,第28题第2问得分率24%。 3、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如选择题9、10、12、17、19、25和非选择题28题,有些同学答题时东扯西拉,不得要点,或者以偏概全,不能全面作答。 4、审题能力不强。如选择题第3题,英国推行的大陆均势政策,第22题“继往……开来……”大都没有看清楚或不理解。非选择题第27题第1问“对汉武帝的评价有何原则不同”中的“原则”二字不理解。 5、提取信息的能力差,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及题目要求灵活地迁移知识,阐述问题的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差。第26题第1问回答原因时只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作答,第2问不能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完整回答世界经济发生的变化。第27题第3问普遍得分只有1分,有的甚至为0分。 四、后段教学建设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整体构建历史知识网络结构,注意把握知识之是的联系。 3、努力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可通过典型例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争”的核心问题是() A. 如何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如何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 如何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 如何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2.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4.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 A. “仁政学说” B. “天人感应”学说 C. 理学思想 D. “经世致用”思想 6.“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 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 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 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 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7.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 A. 穷理的方法问题 B. 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 理气的关系问题 D. 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8.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被称之为国粹剧种,黄梅戏、越剧、豫剧、昆曲等百花齐放、斗艳舞台。下列关于戏曲艺术表述正确的是()

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

2006年厦门市同安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这主要是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道造成商业危机 C.对货币和黄金的狂热追求 D.向东方传播基督教的宗教狂热 2.最早开辟欧洲绕过好望角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3.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有关“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B. 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文艺复兴的实质 是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现 B.反封建制度的斗争 C.反封建神学的斗争 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 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C.蒙昧主义 D.实用主义 6.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 7.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 A.结束军事独裁体制 B.重建封建王朝 C.向封建势力妥协 D.巩固统治秩序 8.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 A.发展了本国经济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经历了武装斗争 D.促进了社会进步 9.欧洲启蒙运动较之文艺复兴运动,其最突出的特色在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