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8讲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

第8讲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

第8讲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
第8讲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

人文地理学

第8讲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

提纲

什么是旅游和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旅游者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旅游客源市场

旅游容量

旅游开发与保护

旅游规划

什么是旅游和旅游地理学?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需要(保继刚、楚义芳,1993)。

旅游和娱乐是人们闲暇时间内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考察研究、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暂时性的移居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旅游仅指离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动,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娱乐属于广义的旅游(中国大百科全书,1990)。

旅游的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媒介或旅游手段(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行为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旅游区(点)布局和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的影响等。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麦克默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旅游地理第一篇论文。

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倡议地理学家把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布朗、詹姆斯、卡尔森等论述了局部地区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旅游设施的意义。

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流进行了分析。

50年代,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国的旅游地类型。

在此之前,旅游地理著作多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涉及甚少。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得到重视。

1965年,布鲁诺提出旅游地理学的5个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动力,旅游的环境和空间,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旅游的运行,旅游区规划。

70年代,国际地理联合会和国际地理大会开始专门讨论旅游地理和娱乐地理。 罗宾逊出版《旅游地理学》。

科特利亚罗夫出版《休憩与旅游地理》(1978)。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提出闲暇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者

旅游者的定义

旅游者是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

人。

?旅游者首先必须是旅行者;

?旅游者外出旅行目的主要是游览,即消磨闲暇时间;

?不排除在非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旅游者的条件

?社会条件: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

◆意大利人工资的20-25%左右花费在旅游上;

◆8小时工作制;双休日;“五一”、“十一”长假;春节七天假期。

◆旅游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 人均GDP达到300美元时,居民普遍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

2.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跨国旅游动机;

3.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

2003年北京人均GDP约3000美元,全国约1000美元

?个人条件:“钱”和“闲”

旅游动机的确立

?“钱”和“闲”是一个人成为旅游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旅游动机属于旅游者的心理因素。包括:求知、探险、考察、娱乐消遣、追新猎奇、宗教朝拜等。

总之,只有在具备了旅游者的条件,并产生旅游动机时,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者”。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旅游资源的概念

指一切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及事物的总和。具有游览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旅游资源的类型

?分为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尚未开发利用的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合。由地貌、水文、天气、动物、植物等要素巧妙结合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景象和环境,通过人的感觉和感应,产生美感,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主要包括山光水色、奇石异洞(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风蚀地貌、熔岩地貌)、

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旅游气候、生物资源等。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风貌和特色的集中反映,可以提供知识、乐趣和享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物产和建筑等,都可以构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以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如可以通过建造博物馆、游乐

园以及组织各种庆典纪念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

◆包括民族风情、历史古迹、文化艺术、城乡风光、旅游商品、风味佳肴等。

旅游资源评价

?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之别。

?定量分析比较复杂,一般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资源选择若干主要因子,通过抽样或典型调查,逐项评分,然后加权平均计算综合指标。由旅游资源差异大,数量分析分析还必须结合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包括5个方面。

◆从旅游资源的景象艺术特征进行度量。若具备“奇、绝、古、名”中的任一特征,

则艺术水平高。通过分析和评价景物的种类、数量、特点、格调及其组合,确定其地位、价值和意义,从而划分为国家级、省际级、省区级、地方级4大类。

◆确定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古迹的类型、年代、规模和保护状况及历史

文化意义是评价依据。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

◆景象的地域组合、地理位置和进入的难易程度,是评价旅游资源的又一重要指标。

即使是名胜,若景点组合分散、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旅游价值大大降低。

◆旅游功能和环境容量对评价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功能分为游览、观赏、

娱乐、消遣、度假、疗养、锻炼、考察研究等类型。环境容量可从“容人量”(单位面积所容纳的人数)和“容时量”(旅游所需要的时间,体现景点的游程、内容、

景象和布局等)去度量。

◆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对开发程序影响很大。开发利用条件指旅游景点的施工量、投资、当地施工技术和物资供应状况等。一般而言,先选择最优的旅游资源开发,再开发条件较差、位置偏僻的旅游资源。

旅游客源市场

客源市场分析包括对客源的地域结构、年龄结构、旅游形式和地理集中程度等的分析 。

游客来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 G 为游客来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 X i 为第i 个客源地来客量;

? T 为旅游地接待旅客的总量;n 为客源地总数。

? 旅游客源地越少、越集中,G 值越接近100;客源地越多、越分散,G 值则越小。对于旅游地而言,客源地越分散则越好,旅游经营越稳定(G 越小越好)。

∑??

? ??=?

=n

i T x i G 1

2

100

国内客源市场的分析结果:江苏环太湖旅游带的国内游客来源一半以上集中于本省及上海、浙江邻近省份,共占据了国内游客总量的57.2%,加上周边的山东、安徽等省份,其客源地在500km 范围内的比例则超过了70%,而在距离1500~2000km 以外,游客接待量越来越少。

国际客源市场分析

表 1999年苏、锡二市接待外国旅游者情况(单位:人)

际客源市场分析结果

? 港澳台胞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客人占有很大比例。其中苏州上述客人占了海外接待游客总量的74.4%,无锡更是高达85.9%。

? 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属于汉文化及泛汉文化影响区。可见,海外客源地的地域集中现象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

? 此外,经济发达的美、英、德、法、澳等也占有一定比例。

游客来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分析

表 1999年苏、锡二市接待海外旅游者情况(单位:万人)

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新加坡 泰国 加拿大

苏州 100615 38151 31214 761 15405 6528 2926 无锡 56045 2631 31538 609 8372 2868 1404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澳大利亚 美国 总计 苏州 8815 14035 9179 272 6544 27631 313541

无锡

1818

1173

4991

258

3107

6652

133616

苏州无锡亚洲19.27 10.21

北美洲 3.06 0.81

欧洲 3.23 0.83

大洋洲0.65 0.31

非洲及其他 5.15 1.22

华侨0.83 0.24

港澳台14.95 8.71

总计47.13 22.31

游客来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结果

G苏= 53.75%

G锡= 60.63%

?指数总体较大,说明客源地比较集中,分散程度小,不利于旅游经营稳定发展。?无锡高于苏州。苏州离上海更近,它接收了更多上海转来的境外游客(即游客的二次分配);当然苏州的知名度高于无锡也是一个原因。

旅游容量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包括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

(日)空间容量:旅游地每天可以接待的最大游客数量。

旅游区分区日空间容量为:

C i=X i×Z i /Y i(人)

其中:X i为游览空间面积,Y i为不影响游览质量情况下每个游客占用的面积,Z i为日周转率。

则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

C=∑C i =∑X i×Z i /Y i

(日)设施容量:旅游设施每天接待的最大游客数。

旅游区分区日设施容量

C i=X i*Y i(人)

其中,X i为旅游设施的座位数,Y i为日周转率。

旅游区设施总容量:

C=∑C i=∑X i×Y i

生态环境容量:旅游区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游客承载力。

?生态容量测算需要考虑的因素

1)土壤密度、土壤组成、土壤温度、土壤冲蚀与径流。

2)植被:植被覆盖率、植被组成、植被年龄结构、稀有植物的灭绝、植被的机

械性损伤。

3)水:水中病原体的数目与种类、水中的养分及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污染物。

4)野生动物:栖息地、种群组成、种群改变、旅游活动对种群活动的影响。

5)空气。

?生态环境容量研究常用的3种方法

◆1) 经验法:根据旅游行动与环境影响已达平衡的系统,获取不同游客量压力情

况下的生态环境容量,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

◆2) 模拟实验:使用人工控制的破坏强度,观察其影响程度。根据实验结果测算

相似地区环境容量。

◆3) 长期监测:从旅游活动开始阶段作长期调查,分析使用强度逐年增加所引起

的改变。或在游客压力突增时,随时作短期调查。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的环境容量。

社会心理容量:人们正常心理承受水平(拥挤度)下旅游地最大容纳游客数量。 旅游容量的确定

?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进行测算,对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心理环境容量进行分析。有条件的话,也应对后两个环境容量进

行测算。

?如果上述四个容量都有测算值的话,那么一个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取决于以下三者的最小值:

1. 生态环境容量;

2. 社会心理容量;

3. 空间容量与设施容量之和。

旅游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对立

开发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往往会限制开发。

?统一

开发可以为保护提供资金、物质基础与其他条件;保护有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开发。

开发与保护的主体

旅游开发的主体:政府、部门、企业;

旅游破坏的主体:开发商、当地居民、游客;

旅游保护的主体:开发商、国家、游客、旅游地居民。

合理的开发(图略)

开发导致的破坏(图略)

旅游业迅猛发展对当地生态、生活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破坏

开发强度超过旅游环境承受能力,新建设施、旅游产品设计与旅游地自然景观不相融

不文明的旅游方式:游人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不恰当的经营方式:当地居民对旅游形象的破坏

不同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观

?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

强调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认为可以先开发后保护。

?为了保护不主张开发

既然旅游开发会导致破坏,主张保护资源不开发。

圆明园重建风波(图略)。

?开发与保护并存

认为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可以处理得好。

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分类

?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

总体规划

?旅游区规划控制性详规项目开发规划

修建性详规旅游线路规划

功能性专项规划旅游地建设规划

旅游营销规划

旅游区保护规划

规划实例: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的界定

旅游发展规划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

旅游发展规划的期限

近期发展规划(3-5年)

中期发展规划(5-10年)

远期发展规划(10-20年)

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

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

1. 全面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了解与此相关的规划。

2. 分析规划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

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

3. 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

4. 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

5. 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

6. 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作出安排。

7. 提出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原则和办法

8. 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措施。

9. 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0. 对规划实施的总体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

游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分析。

旅游发展规划的成果

?旅游规划文本

?规划图表(区位分析图、旅游资源分析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旅游业发展目标图、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图等)

?附件(规划说明、基础资料)

大兴旅游区位图(略)

大兴旅游资源分布图(略)

大兴旅游生产力布局图(略)

大兴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略)

大兴旅游产品及线路图(略)

以下内容仅供课外参考:

旅游区规划

旅游区规划分类

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范围与期限

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的任务

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旅游总体规划内容

1. 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2. 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3. 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4. 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5.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

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6. 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7. 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8. 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9. 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10.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11. 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12.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13.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控制性详规的任务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旅游区控制性详规的内容

1.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

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 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

3.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

4.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5. 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1. 规划文本

2. 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

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

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

4. 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

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1. 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

2. 用地布局。

3.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4.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5.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6. 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

7. 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

8. 竖向规划设计(立体)。

9.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1. 规划设计说明书。

2. 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

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

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2000。

库布齐沙漠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总体规划平面图(略)

库布齐沙漠生态旅游示范基地详细规划平面图(略)

库布齐沙漠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绿化分析图(略)

库布齐沙漠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功能分析图(略)

库布齐沙漠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基础设施规划图(略)

库布齐沙漠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略)

阿拉善左旗北寺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略)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计划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计划(2013、3———2013、7) 南涧职中 余江娥 2013、3

新学期快开始,接受新的班级,面对新的面孔、新的课程,开始了新的教学。为了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特作如下工作计划: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学期教学班级为跳菜班,共有学生64人,女生少男生多,总体上学生基础都很差,因此教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维持课堂纪律就成了最难的事;其次备课也必须具有针对性;最后须花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接触和交流,以便于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课程分析 本学期所教科目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锡畴王雁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旅游服务于管理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课本内容既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必要的技能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强化技能训练、 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 以培养应用型的旅游服务人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概况。 2、掌握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3、熟练掌握书写导游词的方法以及数据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阅历。 (三)、教材分析本书共分为18章 为全年教材 第一学期学习了前九章 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第三

章:旅游资源赏析;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第六章: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第七章: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第八章:中国旅游区划;第九章:东北旅游区。其中第一章有一节内容;第二章四节;第三章三节;第四章三节,第五章四节,第六章两节,第七章两节,第八章两节,第九章四节。内容比较多。根据每周3节的课时,拟定以下教学计划。下学期按计划学习教材的后八章 最后两张为自学内容。第九章介绍了东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章介绍了华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一章介绍了华东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二章介绍了华中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三章介绍了华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四章介绍了西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五章介绍了西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六章介绍了青藏高原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掌握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掌握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3、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掌握主要旅游交通方式;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络的构成)

中国旅游地理

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摘要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和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文章最后总结了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地理学的旅游应用拓展,既推动了旅游地理学这门新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展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地理学这门古老科学又找到了一个新生长点,并在促进旅游业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学科的全面回顾,对我国地理科学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1.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此外,我国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0。但是旅游地理学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产生出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地理学大变革的背景下才出现的,随即得到了超常发展,其研究理论日趋深化和成熟起来,成为地理学中瞩目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当前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就是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的。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其中郭来喜、陈传康作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实践者,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陈传康则最早对风景及构景、建筑与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了阐述。北京旅游学院编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1981)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印的《旅游地理文集》(1982)是我国最早的两部有关旅游地理学的文集。由郭来喜等编写、北京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讲义》(1981)则是

导游复习提纲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

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 一、山地景观: 1、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形: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以及人为因素美的综合美感。 (1)花岗岩名山:特点: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 ①泰山:主峰玉皇顶1545米。五岳之首。沿山风景有:中天门、王母池、斗母宫、南天门。登项可观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四大名景。岱庙为泰山第一名胜,始建于汉代。1987年被联合国选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②华山:陕西省华阴县,南依秦岭,北环渭水。东南西北中五峰中南峰最高,2160米,为五岳最高。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擦耳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③衡山:湖南省衡山县,72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峰最高,有五岳独秀之誉。主峰祝融峰约1290米。祝融峰之高、藏经楼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合称“衡山四约”。建南岳书院、邺候书院。④黄山:36主峰,72小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均超过1800米。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合称“四绝”。温泉水温在42℃。199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⑤千山:辽宁省鞍山市东。有999座峰峦,最高峰仙人台708米。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成寺庙园林风格。⑥三清山:江西省玉山、德兴县境。千米以上高峰数十座,主峰玉京峰1816。9米,峰、石、松、云风景绮丽,是一座道教名山。(2)岩溶山水风景:特征:山地高度不大,石峰林立或孤峰突起,且造型丰富。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贵高原等地。①漓江山水:“甲天下”、“碧莲玉笋世界”。象鼻山、骆驼山、老人山。洞穴300余处。“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笋里住人家”。②路南石林:位于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是我国一处造型地貌博物馆,同时也是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它反映了世界喀斯特地貌全景。路南石林和吉林雾淞、桂林山水、长江三峡同为我国四大奇特自然景观。③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东北,原名打鸡洞,洞长11千米,由47个洞厅、150多个景点组成,是世界上已知的保留了最原始面貌、最完备景观的巨型石灰岩溶洞。其间石笋、石钟乳、石帷幕等姿态万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岩溶洞穴的魁首。四川兴文县素有“石海洞乡”之称。(3)丹霞风光:在红色沙砾岩地区发育而成。在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发现故名。特点:丹山碧水、精巧玲珑。仁化丹霞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风景区。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齐云山是丹霞地貌中最高的山地。(4)其他复杂因素形成的名山:①雁荡山:浙江乐清县。“雁荡三绝”:大龙湫、灵峰、灵岩;“雁荡五珍”:雁茗、香鱼、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鸟);雁荡山自然景观的四大特色:飞瀑流泉、古洞幽谷、奇峰怪石、层峦叠嶂。②庐山:江西九江。北带长江,东临鄱阳湖,是地垒式断块山。以“雄、奇、险、秀”著称。③武陵源风景区:湘西北张家界市武陵山地。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特点:奇峰林立,造型生动,沟谷纵横,植被茂密,植被覆盖率达94%以上。④九寨沟风景区:四川南坪县西南。林中生活大熊猫、金丝猴等稀有动物,被称为“人间仙境”或“童话世界”。⑤黄龙风景区:四川松潘县宝鼎山脚下。湖泊瀑布数以千计。⑥阿里山:台湾嘉义市东北。主峰2800米,其云海、日出和森林合称为三大名景。一株3000年红桧,高53米,被誉为“神木”。山之北为日月潭。⑦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景区:黑龙江五大连池市。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类。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时代最新的火山群。(5)宗教、历史、文化名山:因莫高窟而闻名的甘肃鸣沙山。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东崂山、江西三清山、安徽齐云山。 二、水域风光: 1、江河景观:(1)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6300千米,我国

《中国旅游地理》【1191】20秋西南大学第三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最大的堰塞湖是()。 镜泊湖 西湖 洞庭湖 滇池 2. 黄山云海是哪类旅游资源? 水景旅游资源 气候气象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水景旅游资源 气候气象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3.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地貌条件

气候条件 陆地水文条件 动植物条件 4. 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之为 ()。 流纹岩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景观 海景地貌景观 5.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以西的青藏高原平均高度4500米以上构成我国地势的()阶梯。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6. ()决定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的主要特征,也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 水文 气候 地貌 动物 7. 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之为

()。 流纹岩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景观 海景地貌景观 二、 判断题 8. 陆地水文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 对 错 9. 气候的地域分异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对 错 10. 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第一个条件。 对 错 11. 我国高原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成为中外游客神往的地方。 对 错 12. 地貌不仅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错

13. 选择高质量的环境,处理好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是稳定性旅游客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组。 对 错 14. 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奇特的民族风情、良好的质量也是促使旅游者产生动机的原因。 对 错 15. 我国的平原是我国最富的地方,但不是我国旅游资源富集区。 对 错 16.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以西不是我国的第二阶梯 对 错 17. 新疆的罗布泊、乌尔禾、将军崖是雅丹地貌景观。 对 错 18. 旅游资源在不同纬度和经度上的地带性分布,以及在相同纬度上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这是旅游资源的区域性特征。 对 错 19. 西北甘、宁、青、新属于古丝路和唐蕃文化,以古文化为主,分布有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西夏王陵、银川清真寺等等。

评_中国旅游地理_第四版_徐飞雄

评《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 杨载田教授主编、由科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的高校本科版教材《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是湖南省普通高校新世纪教改重点项目“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湖南省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建设项目《中国旅游地理》及普通高校21世纪课程教材建设项目《中国旅游地理》的后续研究成果,与同为由杨载田教授主编广东地图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全国高校地理旅游教学改革研究会协作教材《中国旅游地理》一脉相承,同时也是由杨载田教授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姊妹篇。20年之内能出版这么多版本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值得称赞的是“版版有创新,次次有提高”,而且其销售市场有不断扩大之势,足见其教材的质量上乘,受到全国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杨载田教授长期担任高校的地理科学或旅游管理系的主任,并一直坚守在中国旅游地理等旅游课程的教学岗位上,参与过一系列区域旅游规划实践,还曾受聘担任过中央电视台“徐霞客九集电视连续剧”的技术顾问,并曾有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湖南省旅游学会首席专家团专家、湖南休闲农业协会专家等社会兼职,主编出版过《简明人文地理学》、《现代中国经济地理》、《乡土地理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客源国概论》、《徐学研究纵横》、《湖南旅游研究》、《南岳名山文化》、《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探索》等教材和著作1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杨载田教授还是个旅行爱好者,其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正是杨载田教授进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建设的深厚根基。作为杨载田教授的同行,是其《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每一个版本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深刻体验到其整体上呈现出“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发展势头,每一个新的版本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都经受了市场的考验,一直保持着独树一帜的特色优势。《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既继承了之前各版本精华,又表现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新进展和新趋势,以及本科院校面临战略调整和转型发展等多重影响下的鲜明时代创新特色,无疑是目前中国教材市场上诸多中国旅游地理各教材版中属于最成熟、最完美的优秀教材之列。 《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除承继先前版本科学实用并得到广泛认同的三篇14章,即上篇2章阐述中国旅游地理一般理论与实践,中篇4章对中国的旅游环境、资源、市场、产品及区域划分进行分析和归纳,下篇8章对中国的八大旅游分区及34个旅游省旅游业发展条件特点及其布局进行全面展示的体例和内容外,还有旅游信息量更大更新更有特色、时代面向性更强更具针对性、特有的图形图像及区域地图系统更生动直观而完备等特点。尤值得推崇和学习的是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使新版本教材又增添三个方面的内容,更加契合时代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一是为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教育人民不忘历史、珍爱和平,构建了一个以抗战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系列,如沈阳“918事变博物馆”、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湖南衡阳抗战纪念城”,以及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均具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使教材的教育功能得到凸显。二是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生态旅游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增加了海洋蓝色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湿地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健康长寿养生旅游等内容,别开生面。三是为回应国家对普通本科高校的战略转型,培养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编者构建了一个包括区域旅游考察与调研、旅游地图设计与应用、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旅游线路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以及区域旅游研究论文创作指导等技术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每一章之后创建了“实践演练”专栏,使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更加强化实践操作。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高,难度大,但《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的创作是成功的典范,肯定会受到广大师生和旅游爱好者的认同和肯定,也肯定会在国家“旅游强国”、“人才兴国”战略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飞雄)第34卷第12期经济地理Vol.34,No.122014年12月ECONOMIC GEOGRAPHY Dec.,2014

旅游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与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作的安排。 3、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引起的,各自吸引力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4.旅游心理容量:这是需求方面唯一的一个容量概念,它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即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也称感知容量 6、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7、旅游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反感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8、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10、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简答 1、RBD与CBD的关系。 答RBD是相对CBD提出来的,所不同的是,(1)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2分)(2)在形态上,相对于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大部分的RBD都是呈长条形的,以步行街形式设计(2分)(3)在功能上,RBD是从CBD的功能分化出来的,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分) 2、旅游需求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3、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 答:(1)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旅游空间行为以决策行为为基础,空间行为中的许多特征是由决策行为的原则所决定的 2)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 (3)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4.旅游业的经济特征。 (1)旅游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 (2)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 (3)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旅游产品不能贮存,但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又非常大,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难以比较,旅游对于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三章

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云台山主峰( )海拔625米,为江苏全省最高峰。 A.玉女峰 B.女娲峰 C.天女峰 D.织女峰 2、著名的吉林“树挂”属于一种奇特天气景观,这种天气景观称为( )。 A.云海 B.雾凇 C.烟雨 D.霞景 3、漓江山水指的是从广西桂林至( )的漓江两岸。 A.南宁 B.柳州 C.龙胜 D.阳朔 4、以“峰三千”,“水八百”为特色,在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风景区是( )。 A.九寨沟 B.张家界 C.庐山 D.黄山 5、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现在公认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附近的( )为长江正源。 A.金沙江 B.通天河 C.沱沱河 D.流沙河 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是唐代诗仙李白途经( )时留下的。 A.虎跳峡 B.三门峡 C.长江三峡 D.刘家峡 7、散布太湖中的岛屿最大的是( )。 A.洞庭西山B.洞庭东山C.三山岛D.马迹山 8、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以下湖泊,正确的选项为( )。 A.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B.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 C.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 D.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 9、水温在60℃一l00℃之间的温泉被称为( )。 A.低温温泉 B.中温温泉 C.高温温泉 D.沸泉 10、贵州黄果树瀑布属于( )。 A.飞泉瀑布 B.洞穴瀑布 C.山岳瀑布 D.河流瀑布 11、“佛光”主要是由于光线的( )而产生的。 A.衍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折射作用 D.穿透作用 12、花岗岩在成岩过程中,岩浆冷凝收缩产生若干裂隙,叫做( )。 A.褶皱B.节理C.断层D.风化 13、以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海内外的是( )。 A.福建武夷山B.山东泰山C.安徽黄山D.江西龙虎山 14、下列名山中被列为世界文化景观的是( )。 A.陕西华山B.江苏云台山C.湖南衡山D.江西庐山 15、从湖泊成因来看,下面属于堰塞湖的是( )。 A.青海湖B.洱海C.鄱阳湖D.太平湖 16、被唐代茶圣陆羽定为“天下第一泉”的是( )。 A.北京玉泉B.杭州虎跑泉C.镇江中泠泉D.庐山谷帘泉 17、我国大陆海岸线一般以( )为界,其北大部分属于平原海岸,其南主要属于基岩海岸。 A.长江口B.黄河口C.珠江口D.钱塘江口 18、被联合国专家列为全球六大无污染的自然景区的是( ) A.九寨沟B.黄龙C.青山沟D.张家界 19、杜甫《望岳》中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写的是五岳中之( )。 A.泰山B.黄山C.嵩山D.华山 20、温泉指水温在( )℃以上的矿泉。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 A庐山B武夷山C武当山D阿里山 2、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碧水丹山指的是________的主要风景。 A武当山BC雁荡山D武夷山3、大红袍是________的特产。 A千山B阿里山C三清山D武夷山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是________。 A瞿塘峡B巫峡C西陵峡D龙门峡5、湖水清澄,碧波荡漾,指的是黄河中________段的景色。 ABCD 6、江作青带,山如碧玉簪,指的是________的风光。 A珠江B长江C漓江D松花江7、按成因分,滇池,天池,西湖,五池分别属于________。 A溶蚀湖,冰川湖,泻湖,火山堰塞湖B构造湖,火山堰塞湖,泻湖,火山口湖 C构造湖,火山口湖,泻湖,火山堰塞湖 D风成湖,火山口湖,泻湖,河成湖8、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最高的淡水湖是________,最低的湖泊是________,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最大的堰塞湖是________。 A湖B艾丁湖C天池D纳木错湖E镜泊湖9、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描述的是________的风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指的是________,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描写的是________。 A玄武湖B大明湖C滇池D瘦西湖 10、中国最大的瀑布群是________,最宽的瀑布是________,最高的瀑布是________,水流量最大的瀑布是________。 A黄果树B诺日朗C蛟龙D壶口 11、以山,海,礁,岛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是________,以青山,碧海,绿树,红墙为特色的是________,以滩缓,沙细,浪小,潮平著称的是________,有不是夏威夷之誉的是________。 A、亚龙湾 B、海滨 C、北戴河海滨 D、海滨 12、至2002年,被国务院定为历史名城的城市共有________座,至2004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________处。 A、54 B、199 C、177 D、99 13、四绝是指________。

中国旅游地理课后题目整理 (1)

第二章 选择题 1、在海边看日出,能观赏到红日在海平面上冉冉升起,色彩渐渐变化,金光万道,光彩夺目,这是属于()旅游资源。 A天气B天象C气象 2、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具有() A空间特征B美学特征C文化特征 3、中国最大、保存最好的哥特式建筑在() A北京西什库教堂B上海圣三一教堂C广州圣心大教堂D上海松江圣母大教堂4、下述旅游景点中有“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美誉的是() A五大连池B雁荡山C镜泊湖 5、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对()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A天气B气象C大范围气候 6、下列哪个要素是自然中最富有活力和生气的要素?() A水光山色B气象与气候C生物景观 判断题 1、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水文等要素都属于无机物,由他们构成的风景景观也有动静的变化,但这种动静的变化主要是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自然运动过程,是无生命的。() 2、自然环境的演化也会给城市的发展产生制约甚至是破坏性作用,导致城池遗址的形成。() 3、建筑物的体量可以用开间来反映,开间越多,题量越大,等级越高。() 4、构成气候气象的各种要素,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雾等,不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的功能,而且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5、一些景区内,作为主景的并不是地质地貌的物质形象和塑造,但由于有了这些地质景观的合理搭配,却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而强化了主景的美学特征,使山更秀,谁更美,园林更自然和谐。() 6、水体资源既可以观赏又可体验、参与,因此对于水体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颇具优势。旅游者也总对水给与青睐和厚爱,观水、戏水、漂流总是情趣无限,魅力不减,水总是能给人们刺激和愉悦的感受。() 第三章 选择题 1旅游地理区常以()为轴心。 A中心城市B骨干名胜C 交通要道D经济发达区 名词解释:旅游地理区划 第四章 选择题 1、我国三大瀑布之一的吊水楼瀑布位于() A松花江畔B镜泊湖边C长白山区D河西走廊 2、我国雾凇景观最壮观,最典型的城市是()。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复习题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隘中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是() A、嘉峪关 B、居庸关 C、八达岭 D、山海关 2、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 B、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萨 C、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D、安徽——九华山——文殊菩萨 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壮族 4、我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的是() A.、重檐庑殿式 B、重檐歇山式C、重檐攒尖式D、重檐悬山式 5、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鼎盛,形成“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特色是在()时期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6、古代路桥中用于邮递的是() A、驰道 B、驿道 C、栈道 D、堠道 7、下列园林中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A、北京恭王府 B、苏州拙政 C、承德避暑山庄 D、广东顺德清晖园 8、有官办第一寺之称的是那一座寺庙( ) A、洛阳白马寺 B、河南嵩山少林寺 C、杭州林隐寺 D、苏州寒山寺 9、有中国国粹之称的文化艺术是() A、中国画艺术 B、中国书法艺术 C、中国刺绣艺术 D、京剧艺术 10、涅槃节是()宗教的节日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1、有童话世界之称的著名旅游景点是() A、安徽黄山 B、四川九寨沟 C、青岛崂山 D、台湾阿里山 1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巢湖 13、有温泉城之称的城市是() A、山东济南 B、福建福州 C、浙江杭州 D、江苏苏州 14、有七朝都会之称的古都是() A、西安 B 、北京C、洛阳D、开封 15、下列祭祀建筑中级别最低的是() A、武侯祠 B、关帝庙 C、天坛 D、孔庙 16、虎狮图是()代表作品 A、苏绣 B、湘绣 C、粤绣 D、蜀绣 17、有千佛洞之称的我国古代石窟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天水麦积山 18、“黄肠题凑”是()时期出现的陵墓建筑形式 A、春秋战国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19、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意义的世界遗产的景区是() A、庐山 B、黄山 C、泰山 D、武夷山 20、“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描写的是()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中国旅游地理学200310

浙江省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课程代码:0019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2分) 1.根据心理学家罗伯特·麦金什的分类方式,下列哪种旅游活动属于交际动机?( ) A。高尔夫球运动 B.宗教旅游 C.民俗旅游 D.公务旅游 2.云南的路南石林属于下列哪种地貌景观?( ) A。花岗岩地貌景观 B。丹霞地貌景观 C.喀斯特地貌景观 D。流纹岩地貌景观 3.在下列湖泊成因中,五大连池属于下列哪一种类?() A。冰蚀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风蚀湖 4.下列哪个古都前后是11个朝代的都城,时间上长达1000余年?(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5.就单一陵墓而言,下列哪座陵墓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 A。秦始皇陵 B.乾陵 C.十三陵 D.马王堆汉墓 6。下列哪种美能激励人们不畏艰险,成为奋力拼搏的重要动力?( ) A.秀 B.幽 C。雄 D。险 7.下列关于台湾省旅游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台中是台湾佛教文化中心 B。日月潭为台湾第一大天然湖 C.高雄是一个港口城市 D.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台中游览区 8.下列哪个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 A.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 B。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 C。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D。重庆大足石刻 9.“泥人张”彩塑产地为( )。 A.苏州 B.天津 C。北京 D.上海 10。下列哪座寺院是我国营建的第一座庙宇?() A。灵隐寺 B.开元寺 1 / 1

C。白马寺 D.金山寺 11.下列哪种茶是乌龙茶?( ) A.信阳毛尖茶 B。武夷岩茶 C.顾渚紫笋茶 D.四川蒙项茶 12.下列关于国内旅游客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者人次数构成以城镇居民为主 B。旅游目的地以中短程为主 C。出游时间波动不大 D。游览1座城市占比例较大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选对一个选项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两个国家是我国入境旅游洲际一级市场.(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韩国 E。泰国 2。我国中纬度的中山和低山的旅游价值主要是()。 A。开展观光旅游 B.开展冬季滑雪旅游 C。开展登山探险旅游 D.开展休(疗)养旅游 E.开展冰雪观光旅游 3.根据罗惠斌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下列哪两类要素属于生态环境的评价范围.( ) A.水文 B。植物 C。地形 D。动物 E.气象 4.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旅游业内部的结构改变 B.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是一个跨行业的信息系统 C。目的地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是旅游者 D.目的地信息系统主要由旅游企业创建和实施 E.目的地信息系统的应用能提高目的地的竞争能力 5。在下列区域的开发建设中,哪两类土地的开发强度较高。( ) A。旅游度假区 B。自然保护区 C。风景名胜区 D.人造景区 E.生态旅游区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5分) 1.旅游地理学是一门_______的、_______的新兴边缘学科。 2。一个旅游地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大,说明该旅游地客流季节性变动越_______。 3。_______瀑布群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瀑布群。 4。某一景点一日内的旅游环境容量测定公式为C=_______。 5.我国古代桥梁中以河北省赵县_______最为驰名。 1 / 1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 不同国家概念的差异 1、英国: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游憩地理学 2、加拿大:游憩地理学 3、日本和韩国:观光地理学 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 2、开端时期(二战前) 3、发展时期(二战后到60年代初) 4、多样化研究(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5、理论与方法同一(70年代中期以来) 6、发展趋势将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初创阶段(1979—1985年)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旅游动机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环境(即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或人际关系(即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矛盾,并获得个人的补偿(自主决策、能力意识、挑战、学习、探险和放松等)与人际关系的回报(主要指扩大社会交往)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1、旅游动力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第一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概论 一、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它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研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地理问题。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主要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媒介(旅游业)三个方面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学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自然地理学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人文地理学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水体、生物植被等自然要素所构成;人文地理环境则是在各地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各地居民、政区、城乡聚落、产业活动、文化背景、社会风貌等方面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活动的根本基础,也理所当然地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大舞台。 相关概念: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旅游业向旅游主体提供服务、辅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贸企业、景区管理或营销机构等旅游企业,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等。 (二)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方面: 1、旅游资源研究 包括旅游资源的界定与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尤其是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是研究重点。 2、旅游客源研究 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等。 3、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包括区域旅游开发的综合条件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旅游环境容量的估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旅游路线与项目设计规划,旅游促销与客源组织规划,旅游通道的评估与建设,旅游用地与基础设施规划,旅游行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等等。

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摘要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和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文章最后总结了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地理学的旅游应用拓展,既推动了旅游地理学这门新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展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地理学这门古老科学又找到了一个新生长点,并在促进旅游业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学科的全面回顾,对我国地理科学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1.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此外,我国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0。但是旅游地理学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产生出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地理学大变革的背景下才出现的,随即得到了超常发展,其研究理论日趋深化和成熟起来,成为地理学中瞩目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当前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就是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的。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其中郭来喜、陈传康作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实践者,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陈传康则最早对风景及构景、建筑与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了阐述。北京旅游学院编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1981)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印的《旅游地理文集》(1982)是我国最早的两部有关旅游地理学的文集。由郭来喜等编写、北京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讲义》(1981)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旅游地理教材。吴传钧和郭来喜的《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开展旅游地理研究》(1979)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一篇论文。1985年李旭旦主编的《人文地理学概论》首次列入了旅游地理学条目(郭来喜撰写),标志着旅游地理学正式成为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初期阶段的旅游地理学,主要以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并探讨其分布、形成的规律,对旅游区的交通、客源的流向,以及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进行描绘。从这时起,旅游地理学界就积极参与了开发实践,并获得成功。1985年郭来喜主持完成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开发”是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旅游地开发范例,使得一片荒凉的沙、碱地成为新的旅游热点,14年来共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取得了可喜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