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一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一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单元质量检测(一)

(A卷学业水平达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可怜

..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

B.与佳期

..兮夕张佳期:好的日期

C.举杯断绝

..歌路难断绝:停止

D.三顾频烦

..天下计频烦:多次

解析:选B 佳期:佳,佳人。期,约会。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解析:选A A项,“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应为“《长恨歌》《琵琶行》”。

3.李清照的《一剪梅》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品,下列诗句和该词风格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B.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解析:选B A、C、D三项风格都属于豪放型,B项虽是苏轼作品,但其风格属于婉约。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生的绿色阅读,__①__从梦想起飞的少年时代开始。少年最宜学诗,__②__入门得句,__③__清新可喜。__④__这与童眼观察,童心体味,终以无忌童言天真道出大有关系。少年脱口吐秀,不关堆垛,不倚雕琢,只关性灵,__⑤__难能可贵。__⑥__,当今寄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父母,更应洞开诗窗,让孩子们翱翔于充满想象和创造力的文学天地,在孩子的人生初始阶段培育一颗优雅的诗心。

解析:选

可先从②、③处入手,经分析可知,“虽然……但是”“即使……也”明显不合适,故排除C、D两项;⑥处,其后的句子是结论句,故⑥处应填“因此”,排除A项。故答案为B。

5.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白居易《长恨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木喻人,表达了天下有情人要生生死死相恋相依,永不分离的共同心声。

(2)屈原《湘夫人》中描写秋风萧瑟、秋叶飘飘、湖波涌起景象,烘托湘君思念湘夫人之惆怅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表现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书愤》中表明诗人壮心不已,以诸葛自况,矢志恢复中原,干出一番报国大业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阅读鉴赏(60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46分)

6.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并回答(1)~(2)题。(8分)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在《蜀相》一诗中作者是如何引出诸葛亮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思想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首联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是问路式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慰。颔联写入祠后所见。“自”“空”二字写出冷落凄凉,暗含“丞相无缘见春色听好音”的伤感和叹惋,自然过渡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颈联上句用刘备的事迹侧面烘托,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尾联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叹惋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于千古名句。

(2)《蜀相》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是叹惋诸葛亮未能完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借古人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怀抱。《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侧重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7.阅读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回答(1)~(2)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孤鸿号外野”中的“孤”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动静相形的艺术手法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孤”字点明这是一只落单的鸿雁,一方面使其鸣声笼罩上一层凄凉,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诗人的孤独无依。

(2)此诗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的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这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8.比较阅读李白的《苏台览古》和《越中览古》,完成(1)~(2)题。(8分)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试说明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首诗都将昔时的繁荣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越中览古》更有战士卸甲弃戈和勾践骄奢淫逸的对比。

(2)《越中览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景象。但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苏台览古》一开始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11分)

乌夜啼

[唐]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 ①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

B.起首两句,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归飞的乌鸦与远在天涯的诗人形成对比,更引发空闺思妇的愁绪。

C.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稍做具体的描写,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

D.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

E.“独宿空房泪如雨”,这如雨的泪水不仅表现思妇的悲痛,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

解析:选BC B项,“远在天涯的诗人”错误,应是“远在天涯的征夫”。C项,“稍做具体的描写”应是“不做任何具体的描写”。

(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做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为下句表现织锦秦川女思亲念远的孤苦做铺垫。

②化用窦韬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川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

③“隔窗语”“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

④“泪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10.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好事近悼春

[宋]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①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②。

[注] ①缸(gāng):灯。②(jué):即。所指何物,说法不一,一指杜鹃,一指伯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

B.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首二句虽为状物,但乐观之情已隐然可感。

C.“长记海棠开后”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只是说此时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

D.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因为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以及如霞似雪般的秾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近似。

E.“魂梦不堪幽怨”句,写词人白日借酒浇愁,夜晚则惜花伤时。梦中的情景已使梦魂幽怨哀愁,醒后“啼”声更增添了悲怆的情感。

解析:选BE B项,“乐观之情”错误,应是“伤感”。E项,应为“词人白日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感)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由悼春、伤春而生发出的闺门独处、孤寂苦闷而无法排遣的幽怨之情。

(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或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①“魂梦不堪幽怨”一句,直言“幽怨”。②酒阑、歌罢、空的酒杯、忽明忽暗的油灯以及窗外凄厉的“”

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暗、凄清、空冷的氛围,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间接地抒发幽怨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的权谋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

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

“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

B.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

C.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安静”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

D.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

解析:选B A项,“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太绝对,文中说“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说明还是有人赏识他的。C项,陶渊明生命境界的核心是“自然”。D 项,“淡泊”在文中没有体现。

12.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笔自然,言词通俗而心怀高远;②以平静而优雅的姿态来保持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③歌咏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田园。

1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田园”是陶渊明远离官场、远离尘嚣、耕作自资的归隐之地;②“田园”是陶渊明保持安然自立文化人格的精神家园;③“田园”是陶渊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并以最自然的文笔去加以描写的具体对象;④“田园”是陶渊明彻底自如的高远心怀的物态象征。

三、语言应用(10分)

14.“点赞”为一网络词语,意为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请仿照示例,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材,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构成排比。(4分)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特点(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②句式相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了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塑造了哀怨与执着的湘水女神的屈原《湘夫人》点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对相关的课文内容有较好的了解,这就要求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书学习到位,其中的经典篇目较多,选择空间很大。题干允许从“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多个方面来写,所以,难度不大。仿写时,注意句式与例句保持一致。

答案:我为具有朴素平淡语言风格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点赞我为勾勒出开阔宏丽意境的杜甫《登岳阳楼》点赞

15.下面是某高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分析构思框架图的结构层次和内容等。这个图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主题,第二层是复习的两个阶段,第三层分别解说两个阶段包含的内容。回答问题时,注意按照层次来写,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不得遗漏信息;同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专项复习,需要落实基础背诵,强化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二个阶段是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

四、写作表达(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英国演员艾玛·沃特森在地铁上“丢书”,将自己喜欢的书放在地铁的任一角落,并在书里留下纸条,以此来推广地铁阅读和全民读书,这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1月15日,为鼓励粉丝在互联网时代多读书,分享阅读的快乐,黄晓明在北京的地铁上开展中国版“地铁丢书”。除黄晓明外,徐静蕾等也在北上广等地的地铁上开展“丢书大作战”。

中国版“地铁丢书”,一时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有很多人为明星点赞,表示要前去“捡书”;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明星作秀,不可盲目跟风;还有媒体认为当前整个社会对于阅读的习惯还未形成,中国版“地铁丢书”最终很难实现发起者的初衷。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 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地铁丢书”活动的发起过程以及中国版“地铁丢书”活动;第二部分写人们对中国版“地铁丢书”的不同态度。审题立意时,应结合明星的做法、网友的看法以及媒体的看法等,具体分析中国版“地铁丢书”的意义。

[作文立意] 从赞同的角度立意:①为中国版“地铁丢书”点赞(传递社会正能量);②分享阅读的快乐、传递爱心等。从批评的角度立意:切勿盲目追风(理性看待中国版“地铁丢书”)。当然,也可以对这一活动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其不足,点出其优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