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8年酒泉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2008年酒泉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2008年酒泉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2008年酒泉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2008年酒泉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酒泉市工商联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的冲击,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应对挑战、正视困难、把握机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全市工业大会、农业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着力改善民生,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加快、价格回稳、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基本情况

至2008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民营经济3375户,涉及26个大行业。其中工业企业1692户,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499户。有个体工商户2.78万户。民营经济安置就业18万人,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80%。酒泉除石油、电力、通信、金融等行业外,其它基本都为民营(非公)经济。民营(非公)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77.1亿元,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71.4%。

(一)全市经济增长情况。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8亿元,增长12.6 4%,高于全省10.1 %的增长速度,在14个市州中位居第二;人均GDP达到24759元,提前两年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工业增加值达到100.15 亿元,增长16.1 1%,增速在全省的位次由2007年的第八位提升至第五位。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7亿元,增长26.1 4%,增速在全省的位次由2007年的第七位提前到第四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03亿元,增长32.0 1%,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二)全市安置就业情况。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1.5万人,比上年增加1.88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2.6万人,增加0.5万人。民营企业安置就业18万人,占到城镇就业的

80%。农村从业人员28.87万人,增加1.37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768个全部为民营企业,比上年增加463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8万人,比上年增长4.8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18人全部安置在民营企业,增长11.1%,下岗失业再就业率达73.5%。输转农村劳动力11.46万人,主要渠道也是民营企业,比上年增加2.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9%。

(三)全市财政收入情况:全市财政收入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4%。地方财政收入10.03亿元,增长32.01%。除石油、电力、通信、金融等行业外,其它以民营(非公)经济计,民营企业上缴税金19.3亿元,民营经济财政贡献率达到89%。

(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全市千万元以上项目434个,其中民营企业420个,占96.8%,完成投资123.78亿元,增长39.02%;5000万元以上项目90个,完成投资77.26亿元,增长28.21%;亿元以上项目37个,完成投资56.23亿元,增长7.23%。

(五)内外贸易情况。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全市84户外贸进出口企业全部为非公经济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进口1000万美元,增长5.4%;出口4000万美元,增长13%。全年与外商签约引资项目186项,协议引进资金101.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2%,实际到位资金53.25亿元,比上年增长68.94%。引进利用国外资金2327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93万美元。

二、改革开放30年酒泉民营经济经济发展成就辉煌

民营经济30年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亲力亲为者,也是改革开放见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30年来,酒泉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突飞猛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两年,市委、市政府新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工业企业跨区域入园建厂利益分配机制的意见》等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民营经济大发展,全市综合实力大提升。改革开放30年来,酒泉经济实现年均12%的增长速度,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39亿元迅速跃升至2008年的248.02亿元,增长72倍。人均GDP由1978年的477元迅速攀升至2008年的24759元,增长52倍,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78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10%。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全市财政收入仅5879万元,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1.717亿元,增长3.4倍,年均增长超过13%。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9.7%,集体工业占40.3%,公有制有占绝对优势;发展到2007年,国有工业企业占全部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9%,集体企业占2%,民营经济占到89%。

纵观酒泉经济实力的迅速跃升,正是民营经济不断解放、发展、壮大的结果。民营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成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成就的醒目标志,成为地方经济的顶梁柱。2008年全市有5户企业进入“甘肃工业100强”。全市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9户,5000万元以上的达到33户。

图4 1978-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39

4.98.4514.7244.2773.38146.03203.25248.020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072008

图5 1978-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元)

图6 1978--2008年财政收入(万元)

58796428626212713

2901247826128330172028217170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160000

180000

200000

220000

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072008

44767911251990

50457895149372052424759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22000

24000

26000

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072008

(二)经济总量大扩张,占全省比重大攀升。全市经济的迅速扩张,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几乎没有民营经济,酒泉的经济总量仅为3.39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2%。到2008年全市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2.78万户,民营企业达到3375户,分别比1992年增长1倍和40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数量达220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75.6%。民营企业安置了80%的城镇从业人员,而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30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攀升。全市经济总量由2000年的72.8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48.02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7.4%提高到2008年的9%,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居第二。

酒泉GDP及增长速度与全省、全国比较

酒泉甘肃全国

GDP(亿元) 增速(%) GDP(亿元) 增速(%) GDP(亿元) 增速(%) 1990年14.72 5.3 242.8 5.6 18668 3.8 1995年44.17 9.8 553.35 9.9 60794 10.9 2000年72.87 9.8 983.36 8.7 99215 8.4 2001年85.80 13.0 1125.37 9.4 109655 8.3 2002年95.07 12.0 1232.03 9.4 120333 9.1 2003年106.64 10.2 1399.83 10.1 135823 10.0 2004年122.25 11.5 1688.49 11.0 159878 10.1 2005年144.10 12.9 1933.98 11.7 183217 10.4 2006年173.25 13.1 2275.00 11.4 211923 11.6 2007年203.25 12.8 2699.20 12.1 249530 11.9 2008年248.02 12.64 3100 10 300670 9

(三)民营企业行业结构大调整,企业运行质量大提高。30年来,酒泉民营企业逐步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30年来,全市依托自然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品资源三大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形成了以冶金、电力、食品、建材、有色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矿产品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传统工业在改造中实现结构不断调整升级。2008年,铁合金生产能力7万吨,五氧化二矾生产能力4200吨,石棉生产能力20万吨,棉纺生产能力18万锭,面粉加工能力56万吨。与此同时,生物制药、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全市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市被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户,民营科技企业达到50户,建成企业技术研发机构82个,“十五”期间,累计开发新产品400多个,采用新工艺、新技术500多项,科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全市工业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有47户工业企业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22个产品被认定为“甘肃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

(四)民营企业成为进出口贸易大明星,利用外资唱大戏。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民营企业一枝独秀成为进出口贸易大明星。200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企业达到84户,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1147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9.1%。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2008年,全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374.8万美元,平均每年达到1053.5万美元。

三、金融危机对酒泉民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金融危机传导时滞期的过去,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酒泉市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也已经感受到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民营企业作为酒泉经济的主体受到重创。

(一)金属价格大幅下跌,矿产品企业遭受巨大冲击。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有色金属和钢铁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下跌,市场需求严重萎缩。9月份以来,我市主要金属矿产品铁精粉、五氧化二钒等的价格开始下滑,比今年最高点时下降了50%以上。其中:铁精粉的市场价格从8月份的1200元/吨跌至400元/吨左右,全市主要的铁精粉、氧化球团加工企业已全面停产。五氧化二钒的市场价格从7、8月份的最高点22.5万元/吨跌至当前的8.5万元/吨。此种状况目

前仍然没有改变的迹象。

(二)对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冲击较大。酒泉市农副产品加工主要涉及棉花的初级加工、脱水蔬菜、制种、啤酒花加工等。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59户,60%的农产品外销,80%农户的收入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挂钩。金融危机使酒泉市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均遭受了不同的程度的影响。

1.棉花销售不畅,棉加企业遭遇严重危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皮棉销售价格每吨跌破10000元,低于成本价为2000元左右。止2008年12月末,辖内农发行仍有四家授信企业未能归还2007年度棉花收购贷款4313万元。受益于国家储备棉政策,止2009年2月底,已有近2万吨皮棉进入国储棉,平均成交价为每吨12600元,使大部分棉加企业盈亏持平。但受棉加企业利润率降低的影响,以及未来经济能否在短时间内好转和国储棉收购政策能否延续的不确定性,使业主对2009年度的再生产信心不足。

2.对制种业的影响相对滞后。由于制种企业的销售受金融危机滞销,资金回收困难,在2009年的种植季节对农民的预付款项难以保证,其滞后影响在春耕开始时显现。

3.库存的啤酒花、脱水蔬菜无人问津,加工企业遭

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市年产啤酒花干花6000多吨,金融危机使啤酒花销售走入低谷,价格下降了50%仍无人问津。且因酒花中的甲酸极易流失,储藏费用昂贵,将使加工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脱水蔬菜年产量达1.5万吨,基本销售国外。2008年以前,国外的企业和一些厂商都在加工前期,预付定金收购,今年生产周期结束后,较上年价格下降50%的脱水菜,仍然有40%积压在仓库,且有价无市。

(三)风电产业迎来发展机遇。酒泉是国家确定的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风电产业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2008年酒泉风电项目贷款达5.36亿元,且随酒泉市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开工建设和国家增值税政策的变化,风电输送难的瓶颈将会解除,风电产业的发展基础将更雄厚,前景更加广阔。

(四)实体经济的困境改变了微观主体的生活理念。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扩大,民营经济效益的不断下滑,服务业整体萎缩,加重了就业难问题。辖内108户矿山企业停产57户,造成上万人失业,且集中在人口较少的瓜州县,相对比重较大。居民失业率的提高和收入的减少,改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理念,减少了投资和消费欲望。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437元和5763元,增长10.4%和12.9%,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007年的下降3.55%,上升到2008年的200.1亿元,增长20.99%。

(五)应对措施建议

1、加大对“三农”资金的支持,防止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转嫁给农户。要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这些行业的重点企业度过暂时的困难,实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完成新增固定资产67.9亿元,仅占到总投资的43.25%。要重视投资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单一的问题。大多数民营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例偏低,现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鼓励农户以农产品入股,风险共担,以良好的企业资信取得债券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

4、确保地方性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度重视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引导金融机构将贷款流向实体经济的同时,确保地方性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推动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成就巨大辉煌,但发展道路还不平坦,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酒泉市委、市政府站在酒泉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打造陆上三峡,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加快建设高效节水特色农业的宏伟目标:力争五到六年工业增加值翻两番,到2012年,风电装机容量达817万千瓦,炼油能力提高到500万吨,全市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0万亩,优势特色面积扩大到160万亩,万元田达到10万亩,收入过万元的规模养殖户达到3万户。这些都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引导民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续写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

撰稿人:唐珉年王青梅

二〇〇九年五月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对策建议三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对策建议三 按照市委的要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组,通过深入民营企业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X精神和“X”重要思想,锐意开拓进取,勇于在体制上创新,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领导、支持和扶植力度,努力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服务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破冰除障,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宽松、充满生机活力的环境和空间,使我市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具体表现是: X、民营经济对市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截止X月份,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X户,从业人员达到X人;个体私营企业缴税X 万元,占全市上缴税金总额的X.X%。 X、民营经济已由数量增长型向实质性的规模化方向转变。X等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民营经济开始由过去的加工业、商贸服务业向医疗卫生、城市公用事业、物流等更多领域拓展。 X、民营经济为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从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已达到X.X%。其中:

从事运输、批零售和社会服务业的企业分别占全市民营企业的X.X%、X.X%、X.X%,提供下岗再就业岗位X个,占民营经济企业职工总数的X.X%;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X个,占民营企业职工总数的X.X%。就业人员大多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X人。 X、民营经济企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业,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全市民营企业通过ISO及QS质量安全认证企业X家,企业知名度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X、民营企业维权工作初见成效。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按照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张左已省长讲话要求,我市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拆受理中心。维权中心的成立,建立和完善保护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机制,切实维护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截止X月末,共受理投诉案件X件,结案X件。 X、民企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研中,我们从民营经济发展内在的因素和外部环境的现状上剖析探究,感到当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数量虽多,但形成规模的相对少;二是家族式管理、传统、经验管理型的多,新机制、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摘自: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院网站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存在一定数量的民营经济。为了解决国民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对当时的民营经济采取了许多帮扶措施,如帮助私人资本度过存货滞销、资金周转不灵等难关,适当减轻私营企业税收负担,协商解决劳资矛盾,发动工人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这些措施使民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与1949年相比,在国民经济恢复期结束的1952年,私营工业企业户数增加了21.4%,从业人员数增加了25.1%,总交货值增加了 54.2%;私营商业户增加了6.9%,从业人员数增加了2.2%,零售额增加了18.6%。 然而,随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出(1952年底),民营经济很快地退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并在20多年的时间里几近灭绝的境地。以“一五”时期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为例(见表1),民营经济的比重与国营集体经济的比重之间呈现出强烈的此消彼涨的变化。到1957年,我国只有一些偏远地区存在9万多个体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营经济重返我国国民经济舞台。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一、恢复时期(1978-1987) 20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启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举措,打破了传统的“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农村存在的隐性剩余劳动力显性化。在城市,待业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以及大量返乡知青的安置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十年“文革”对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短缺现象十分严重,仅凭国营、集体经济的力量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长期压抑的需求。这些因素为民营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

浅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策略

浅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策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迅速的发展起来,并且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民营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在我国,民营经济是一种包括企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机制在内的经济体制,是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的。从根本上说,它指的是一种以民为主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具有民间经营、民间资本为主体、经营成果民间分享为主三个基本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于民营经济在政策上给予了引导和支持这使得我国的民营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主要力量,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到2014年民营经济对我国GDP贡献率已达60%.民营经济的发展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中一支必不可缺少的力量。 一、民营经济及其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从解

放到1956年,中国几乎彻底消灭了私有企业,只有在穷乡僻壤,还存活着9万多的个体户。从1979年到1982年,在农村,随着农村搞联产承包,一些农业大户开始自己跑运输;在城市,大批返城知青急需解决就业问题,个体经济开始出现。当初官方的叫法是个体劳动者。1978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把发展和保护个体经济写入《宪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从1982年到1988年,私营经济开始出现。当时最顾忌的是两个字,“雇工”。为了这两个字,争论了整整6年。最后确定下来的官方说法是“请帮手带学徒”,而且帮手学徒的人数不能超过8个,后来将员工超过8个的叫做私营企业,起因就是从这儿来的。尽管如此,到了1986年,国家对超过8个员工的私营企业的态度,还是不提倡、不宣传、不抵制。1988年第二次修宪,明确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当时全国的私营企业已达8万多家。1989年到1992年,就在小平南巡讲话之前,中国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这一时期处在曲折徘徊的阶段。当时的民营经济还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对它就能产生致命的影响。1992年到1997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直到十五大之后,民营经济才与中国经济真正融为一体,被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从体制外放进了体制内,不再是异己,现在成了自家人。从2000年到今天,是一个对民营经济承认与肯定的过程。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

关于河南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2005年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后,我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整体实力不断提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和快速发展的态势。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52%。今年第一季度,全省非公有制经营单位达213.3万个,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8%以上,实现增加值1142.4亿元,营业收入3930.4亿元,实交税金91.4亿元,利润总额34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4%、36.63%、33.94%、32.72%、40.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42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5.72%,完成增加值402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营业收入1146.9亿元,同比增长61.3%;实现利税130.2亿元,同比增长92.6%;实现利润82.17亿元,同比增长104.7%。民营企业出口额达47442万美元,同比增长47.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2.3%,高出全省出口额增速26.1%的21.8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驶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成为我省步入工业大省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

用。 二、当前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的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大部分市、县普遍建立了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负责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企业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许多地方和部门,都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良好的服务。企业家普遍反映,以前都是我们往上跑找领导要求解决困难和问题,现在是四大班子领导找上门来,帮我们选项目、跑资金、解难题。 (二)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05年,全省民营企业发展到31.65万家,与2002年相比,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民营企业由180家增加到876家,实交税金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由38家增加到266家,其中,实交税金5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37家,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家。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快,营业收入增幅、增加值增幅和税收增幅分别为33.94%、36.6

民营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镇雄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镇雄县民营经济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措施、改善发展环境,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保持了民营经济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做法及取得成绩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为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立了镇雄县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宣传学习,增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为确保中央、省、市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我县通过召开部门会议、形势报告会、企业座谈会和网络、电视、标语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学习党中央及省、市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特别是《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通过学习全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了对发展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

重要性认识,增强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加了民营企业家在我县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和干劲。 (三)结合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镇雄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镇雄县委、镇雄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镇雄县外来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民营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加大财政、金融和土地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我县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人才培训、融资补贴、品牌培育和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县级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预算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1000万元用于鼓励发展煤炭产业、5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发展、5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把民营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对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担保体系建设为重点,鼓励民营资本组建各类担保、投资公司,健全融资、担保、信用三个体系建设,通过搭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基金“融资平台和”、银企对接服务平台等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区政协会同区中小企业局、经贸局、国税局、地税局等有关部门,于3月23日至4月底,采取实地考察、组织座谈、听取汇报、现场提问解答等形式,对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等13个单位和31家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就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开展了跟踪调研。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紧紧围绕“工业立区、振兴**”战略目标和“12345”、“两带三抓”发展思路,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区工作的“三大重点”之一,聚力猛抓,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全区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今年,1---4份全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占年计划的,同比增长;完成增加值亿元,占年计划的,同比增长。截止4月底,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分别达到1042家和12186户。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截止4月底,全区规模企业特别是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50家,比年初增加31家;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81家,1000万元以上的达到21家。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6家民营企业、83种产品通过了iso系

列质量体系认证。填补市级、省级和全国空白的产品分别达到53、21和13个,有3个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分别有15、3和2个产品获得市级、省级和全国名牌。社会贡献不断增加。XX年全区民营经济实交税金亿元,比上年增长;今年1—4月份实交税金已达到9105万元,占年计划的,同比增长;为社会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46063个。发展环境逐步优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对我区制定的鼓励和支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在优化发展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示满意,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构建的良好发展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查中也了解到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思想观念仍显滞后。我区民营经济尽管有了长足发展,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受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思想和认识上仍存有不少偏见,导致了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服务、市场进入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与外来客商相比,有些地方难以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和待遇。从民营企业本身来看,多数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干大事业、闯大市场、当大老板和敢为人先的气魄及雄心,缺乏企业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具有的奉献精神。(二)发展环境仍是制约民营经济的重要因素。有些单位主动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少,以检查代管理、以罚款代服务的多,甚至又出现了强行收费、

民营经济改革四阶段

民营经济改革四阶段 统计数据表明,尽管民营经济占用社会资源的比重仅有三分之一,但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占到三分之二。 从民营改革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采取的发展民营经济的改革措施大多带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从民营经济总体来看,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解放前存而不论,改革开放前一直处于压制状态,也不做考虑):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7年,起步阶段,民营经济开始茁壮成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978年,当时的计划经济已经难以为继,主要原因是存在两大难题:日常必需品(含粮食)短缺和严重的劳动力过剩(知青返城使这一问题更加恶化)。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国家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开始允许个体经济(个体工商户)发展,雇工超过7人的则称为私营企业。这一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活跃了市场,增加了供给,扩大了就业。 第二阶段,1988年至1991年,徘徊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相当一部分纯私营企业被迫变身为“股份合作制”,来保护自己,部分地方政府也在引导和鼓励民营经济向这个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1992年至2001年,快速发展阶段。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发表之后,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增长速度极快,在此阶段,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受到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但在此阶段后期,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同期,国有经济民营化有较大发展。 这一阶段,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政府认识到依靠国家力量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韩日模式实际上有较高的经济风险,转而学习美国模式发展中小企业。同时,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较快,机制灵活,直接对国有经济形成了冲击,相当一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特别是纺织、食品、家电等行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亏损严重,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不堪重负,财政风险日益高企,甚至影响到银行(对于部分亏损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指示银行继续贷款以维持其生存),于是国有企业民营化在国有中小型企业中开始大规模展开,即改制浪潮(也被称作“国退民进”)。 第四阶段,2002年以后,全面发展阶段。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给各地发展民营企业带来良好的机遇,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各地纷纷高调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一阶段,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三资经济的融合渗透以及博弈竞争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 由于民营经济在税收贡献、就业吸纳两大方面都成为第一位重要的所有制成分,国家开始由被动支持民营改革(以往民营改革大多是下边先开始改革,后来取得中央承认和允许)转为主动支持民营改革,但由于国有利益集团以及外资利益集团的存在,这一过程并不顺利,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民营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研究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有到无,克服了先天不足和发展基础薄弱的缺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实践证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现有阶段汇集民间资本、促进就业、加快城镇化脚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拉动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力量。 但是民营经济在发展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一系列的体制和制度上的阻碍,这是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得重要推动力量

2.民营经济产业的分布趋势 业,特别是高附加值农业和采掘业转移的倾向,但还未形成气候。第二产业中的民营经济成分增长速度虽不算低,但比重有所下降。这是由于中国经济从低收入迅速转向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以及民营企业本身发展水平不高决定的。 第三产业中的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不高,注册资本金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投资人数和雇工人数所占比重则有所上升。 因此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不仅立足国内,而且已经走出国门。 民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融资困难是目前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失衡。目前我国民营经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票或者债券市场筹集资金。二是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大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主要服务于大企业。地方小银行数量少,存贷业务比例也比较低。三是融资成本过高,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无论通过贷款还是民间借贷融资,都要付出过高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沉重负担。 财税政策有差异,税费负担过重 一是税种过多税率过高,导致企业负担过重。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到25%,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税负,但企业所得税只是企业税费负担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另一个税负是增值税,企业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02这对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其获取的利润根本抵不了增值税,增值税税率依然偏高。同时小企业大都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范畴,这导致一些小企业的实际税负高于一般纳税外费用支出税人。二是收费名目繁多,比较大,诸如城建费、教育附加费、防洪工程费、绿化费、环保费等,不胜枚举。据调查,有的民营企业每天要对付各种检查、摊派、罚款等事项,实际支出费用很多,而且收费缺乏明晰标准,随意性很大,民营企业的创业积极性受到打击。 政策支持不够,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

县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当前民营经济状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围绕发展抓环境,抓好环境促发展”的思路,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县的软硬环境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为客商投资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平台:政策环境有了进一步优化。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关于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的规定》等一系列拉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实行“免二减三”,并对投资大、发展快、创税高的企业家,在经济上给优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实行了“一事一议政策机制”,促进了工业园区的积聚效应。法制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坑蒙拐骗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独具特色的各类市场建设和“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为促进产品交易起到了日趋明显的作用。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XX年11月底,我县民营经济企业达到662户,从业人文秘杂烩网员16623人,工业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

以上工业项目37个;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制定鼓励技术创新新政策,并完成13个省市级新产品开发,其中10个为省级新产品,3个为市级新产品,园区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上缴税金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批环节仍很繁琐。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政策部门执行不彻底,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执行不理想,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立项、环评、规划等多个部门审批,拖上几个月时间的事并不鲜见。 2、收费标准随意性大,“三乱”现象有所反弹。一些执法部门收费罚款讨价还价,标准不清;有的人员收费,把权力作交易人情收费,毫无原则可言。有的部门借企业证件年检之机,搭车收费;有的部门把收费罚款作为工资等来源,对收费下指标、搞提成,不得不将收费向企业转移,造成投资环境恶化,在等界线不明确的地方,易发生乱收费问题,亟待规范。 3、投资环境问题反映强烈。一些企业反映,企业在施工建设期间,经常遇到当地百姓以土地是他们的地盘为由强行插手工程,而且费用还比当地市场要高,如不答应则阻拦企业施工,还有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垄断建筑材料,强买强卖,“砂霸”“石霸”现象又有出现,致使企业建设成本增加。 4、城镇环境亟待整治提升。近年来,虽然我们在硬件

周村企业改制和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周村企业改制和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正式版

周村企业改制和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周村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 1.创立了一种新的企业制度 周村在实践中吸取了公有制积累共有、按劳分配、共谋福利的基本原则,又利用股份制产权明晰、开放联合、聚合规模、风险共担的特点和优点,创立了一种新的企业制度——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在产权主体方面,使农村集体企业产权主体从模糊转为清晰,劳动主体与资产主体相同,增强

了职工主人翁地位,维护了集体经济的完整性,保护了农民的共同利益。(2)在发展动力方面,使集体企业的外部行政强制机制转化为内部的利益激励机制,激励企业、职工的积累动机和不断追求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3)在企业运行方面,改变单一的行政监督管理机制,转化为以市场为取向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企业行为的合理化。(4)在企业投资方面,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实现资本股权与要素股权配置的市场化。(5)在分配制度方面,既继承了传统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内核,又引入按股分配,形成双重分配制度,有利于实现劳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

年度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年度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按照常州市两办《关于20__年度民营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贯彻实施《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情况今年以来,金坛市委、市政府围绕“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目标,坚持把民营经济定位于区域发展的“主体经济”,认真落实《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扶持措施、优化服务环境、硬化刚性考核,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不断激发民间创业热情,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较快发展。网-1、加强领导,强化考核。一是召开会议,广泛动员。为认真落实《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春节一上班,我市就召开了由重点民营企业全参加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年中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推进会,年底召开了由工商界代表参加的市工商业联合会五十周年、商会百年庆祝会,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借百年商会庆祝之际,编辑出版了《发展中的金坛民营经济》一书,宣传了康美化工、盘固水泥、金昇实业、成松防水材料和成业服饰等三次产业60多家民营经济典型,介绍了纺织服装、盐化、建筑、花木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产

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二是明确目标,强化考核。根据常州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我们进行了任务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区)。同时,将民营经济发展列入了全市年度镇级经济综合考核的重点附加内容,明确当年新办一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工业企业得0.2分;新办一个工业企业,且年内开票销售额分别达100-XXX 万元、501-1XXX万元的相应附加1、3分。开票销售收入在1XXX 万元以上的,每增加XXX万元,再加1分;建在集中区的企业当年投资规模分别在300-XXX万元、501-1XXX万元、1001-1XXX万元的相应附加1、2、3分,投资规模在1XXX万元以上,每增加投资XXX 万元,再加1分;当年新增一个年销售收入1-3亿元、3-5亿元、5-7亿元、7-XXX亿元、XXX亿元以上的,且年销售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规模企业平均增幅的工业企业,相应附加4、6、8、10、12分;年内每新建一个农副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含市场建设)附加1分(以工商营业执照为准),其中投资规模分别在50-XXX万元、201-XXX万元、XXX万元以上的再相应附加1分、2分、3分。而且,针对下达的目标任务,两办印发了《20__年度金坛市民营经济考核奖励办法。三是强化组织,定期督查。市委、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召集经贸、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进行会商,对照进度,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分头对各镇(区)进行督促。 2、帮扶齐抓,形成合力。在制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XXX万元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对企业创名牌规定了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 摘自:《》第一章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 现在,我们闲话少谈,开始进入正题,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民营企业在过去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 按照民营企业的发展时期来说,它产生于1978年以后。也就是在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才得以出现并发展起来,可以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同世界上的着名企业相比较,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从发展的时间上来看,世界上的那些着名企业一般都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的发展时间了,有的企业还不止两百年呢,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到现在为止才拥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相比,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是一个小伙子一点儿都不过分。毕竟自己确实不比人家强,在这里不是故意贬低咱们中国自己的家底。这里只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地位。没有历史性的家业基地,是没有人把咱们当成真正的强者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民营企业是以个体经济的形式存在的.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民营经济的社会地位也是很低的.因为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的原则,是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存在的.虽然在我们的国家里叫做个体经济,其实它仍然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实质.在这里讲,我们也可以知道,在当时的中国里民营经济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十分缓慢.再者,资本主义在咱们中国的社会名声也不太乐观,在中国人民的眼里,资本主义总是带着一种很让人讨厌的色彩.比如说,资本主义的贪婪、吝啬、剥削、压榨以及欺骗等等形象,总是很浓重的在中国人心中存在,而且印象也很深刻。中国人一提到资本主义也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所以我们的民营经济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很缓慢自然就不为奇怪的现象了。 如果说我们的民营经济有什么翻身的机会的话,那应该就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那一年——1978年。自邓小平上台执政以来,我们的民营经济才有了鲤鱼翻身的好机会。我记得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式承认民营经济的存在,并且还把民营经济当成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允许民营经济的合理存在,可以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资本主义有史以来(在中国),还是第一次承认资本主义经济的合理存在。以前的民营经济之所以发展的相当缓慢,就是在很严格的体制下自己难以伸展自己的能力和手脚。而现在在着方面的阻力这个时候就相对要微弱了很多了,至少民营经济可以名正言顺的在这个国家的领土上存在了,可以大胆的进行自己的发展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上也不再受到经济成分的歧视了......

李晓西: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

我非常兴奋来到光华学院,往年也是在这个地方组织的一次讲座,就是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也做了一个发言。今天到北京大学来很兴奋,另外,我们马行长也来到了这个会,招商银行是中国最好的银行,管理等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我也算金融界的一份子,我以为招商银行做得非常好。这也是马行长为甚么有爱好支持中国软科学奖,做好事,同时还为社会做贡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办公室里有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希看同学们都养成这个好习惯。我今天简单汇报一下,我获奖的作品是“2010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年度报告”,为甚么要弄绿色经济?实际上大家也知道,我自己原来是学价格学的博士,在社科院,在宏观司当过司长,现在又在弄资源和绿色,原来我们弄过四本报告,第一本是商务部帮助我们做的,也是为了跟欧美打官司,就是反倾销,也是为了增进市场化的题目。我们现在又做绿色经济了,转换是有点大。很抱歉,我的专业不行,我现在属于万金油。甚么叫万金油,领导交办我们就干,社会需要我们就干,也很难说我们的专业一定是甚么。大家知道,绿色经济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们现在的淡水被污染已经是60%以上,假如把无人区刨除,90%以上被污染了。现在北京地下水污染相当严重,已挖的很深了,我们的空气质量也是让大家很担心的。能源消耗,建国以来,GDP增加十几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以40多倍资源的消耗取得10几倍的GDP,我们付出的本钱太高。我们的生态,全国大城市中间,有1/5的大城市,大气污染、水也是污染的,这就是我们为甚么研究这项报告。我们在这项报告中重点是做了一个发展指数。我想今天没有办法展开,由于我们内容比较长,我简单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现在怎样测算绿色发展。由于大家都在说,绿色发展,但是怎样测算呢?给大家一张简单的表,这是我们测算的体系。我们基本上把绿色发展指数分三块,第一,经济增长的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大家看到这三个方面会有一个感觉,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特别考虑到了究竟产业、农业、服务业绿化程度怎样样。实际上我们知道,产业化对我们的绿化和绿色影响非常大。假如产业化题目解决不了,随着城市化、产业化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绿色还要降落。因此我们有一个经济增长的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我们有多少老本可以吃,资源、生态、环境,现在消耗的情况怎样样。再就是政府支持,绿色发展当中,政府的支持相当重要。能不能实现绿色消费呢?现在在美国的地理学会弄的是以消费者绿色消费为主的测算。我们这里重点突出讲政府,在我们国家里面,假如政府都不重视绿色发展,光是老百姓勤俭用水,勤俭这个,勤俭那个,是不可能的。必须首先政府带头,政府来做,要用强大的气力来推动。我们现在采取三分法,有四分、五分一直到九分,很多东西都可以加进来,但实在,能捉住几个方面就相当不错了。这就是我们确定的三分法,怎样确定的?概括来讲,经济绿色增长是主体,资源环境推力,政府就是拉力,一体双力,三者结合,为绿色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比如说中国古时候的绿色思想怎样办,就放到我们的专题里,我们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都是讲了绿色的东西。我们感谢宗教界为中国保存多少绿色的东西,固然生产是0,发现一棵树2000年以来,在寺庙里有,大街上看不到,为甚么?通过很多宗教的气力,这么多年来,他们保存我们很多的绿色植物,对他们心生敬意。这些东西放在我们的专题里,道教、中国宗教怎样看绿色?原来以为离现实很远,最后发现一些地方,邀请我们专家专门往讲历史上怎样做的,安徽九西岳非常欢迎我们往讲,道教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忽然还发掘出新的含义了。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空间(上)98分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空间(上)试卷 1-30全对 1、王在全所长指出,民营经济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其就业量现在已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 正确 错误 2、王在全所长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家庭收普遍较大幅度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正确 错误 3、党“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正确 错误 4、王在全所长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正确 错误 5、王在全所长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 正确 错误 6、王在全所长指出,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30年,年均增长8.5%。 正确 错误 7、王在全所长指出,中国香港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1年,年均增长8.7%。 正确 错误 8、王在全所长指出,中国台湾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6年,年均增长9.5%。 正确 错误 9、王在全所长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 错误 10、王在全所长指出,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出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经济现象。 正确 错误 11、王在全所长指出,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 正确 错误 12、王在全所长指出,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吸纳下岗分流人员、安排劳动就业、增加税收、扩大需求、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部分,是实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基础。 正确 错误

13、王在全所长指出,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民营经济是其中的主导推动力量。 正确 错误 14、王在全所长指出,目前,除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以外的广义民营经济已经占GDP的65%左右,其中个体民营经济已经占50%左右。 正确 错误 15、王在全所长指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民营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正确 错误 16、王在全所长指出,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约为8万亿元,全国GDP总量为39.8万亿元,约占20%。 正确 错误 17、王在全所长指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 正确 错误 18、王在全所长指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正确 错误 19、王在全所长指出,目前,我国约有62.5万个自然村,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村庄已有8000多个。 正确 错误 20、王在全所长指出,新生代民营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正确 错误 21、王在全所长指出,所谓新生代民营经济,是指从90年代初开始成长起来的民营经济,它与过去老的民营经济有极大的区别。 正确 错误 22、王在全所长指出,新生代民营经济在技术及体制创新上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其企业文化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因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民营经济概念。 正确 错误

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

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 一、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较少 一是市场主体增量相对偏少。据统计,全省市场主体2013年登记69万户,列广东110.8万户、湖北109万户、江苏96.7万户、浙江71.9万户之后,居全国第五位。二是私营企业较少。截至2013年底,我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97.4万户,私营企业75.3万户,占全省民营市场主体总量的18.9%。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户数分别为77.4户、320.8户,低于广东(144.4、376.6)、湖北(80.0、464.6)、江苏(183.2、479.0)、浙江(171.0、473.3)和全国平均水 平(92.6、327.6)。三是市场主体质量不高。2012年,全省 注销、吊销各类私营企业4.6万户,占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 户数的42.8%;注销、吊销个体工商户数量为23.1万户,占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户数的52.8%。企业因没有项目未开 展有效经营活动,处于休眠状态,全省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3年,企业成立后1-3年为退出高发期,5-7年为发展瓶颈期。 (二)民营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发展任务艰巨 一是民营企业在调整结构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好。长

期以来,山东省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主要为南方省份提供基础支撑,导致本省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能源消耗较大。民营经济多数仍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特别是部分产能过剩、耗能较严重的行业,如传统的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行业,产业层次偏低,工业结构偏重。据对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资料分析,500强中山东省54个,江苏省91个,浙江省139个,广东省21个;其中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山东省有21个,占比48.91%,江苏省有23个,占比30.20%,浙江省有13个,占比10.85%,广东省有1个,占比2.09%;其中服务业广东省占比24.65%,江苏省22.58%,山东省在10%以下;制造业是浙江民间投资的主体,其中装备工业占比21.3%,广东省计算机、通信和 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是第一大行业。二是组织形式层次较低。山东省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个数远低于南方民营经济发 达省份,山东省小微企业约占全省企业的86.4%,而浙江省 小微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的97.4%,“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截至2013年底,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312.2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总数的78.6%。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三产业占比89.2%,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餐饮、建筑等技术壁垒低的 传统行业,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占比偏小,从事金融、文化、教育、卫生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的就更少。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要“凤凰涅.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摘要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摘要 2018年,中国抓住良好发展机遇,继续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一、高质量发展为绿色金融持续注入新动力 2018年,中国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各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2月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自2018年1月1日从先行试点进入全国试行阶段,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继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后,2018年3月,中国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赋予其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更强的法律效力。生态文明成为重要的国家意志,进一步深化了绿色发展共识、推动了绿色发展实践。2019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又一制度支撑。可以说,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绿色转型的新发展要求,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加坚定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发展绿色金融、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 在国际上,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主动承担与自身

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国切实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提前完成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承诺目标;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05年的72%下降到2017年的60%;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3.8%,预计到2020年可完成占比达到15%的目标;清洁能源投资连续九年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中国在国际投资过程中大力推广责任投资理念,在“一带一路”等涉及的对外投资中积极贯彻落实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原则,着力推动相关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国际可持续投资的巨大需求也将催生中国更加广阔的绿色金融市场。 二、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新成绩和新进展 从国内来看,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不断涌现。2018年,中国共发行绿色债券超过2800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000亿元,位居全球前列。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1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2018年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合计224.2亿元。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课件(doc 6页)

2003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民营经济走过了25年,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这25年是新中国发生举世瞩目巨大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这巨大变化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长期坚持对外开放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国家宪法中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结果。 25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就企业数量而言,占全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其中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普通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小康的基本形式;民营经济中的股份制经济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它是一种混合经济,具有资本社会化的明显特征;民营经济就其本质而言,它是“民本经济”,是千千万万老百姓通过自主创业而从事的经济事业,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经济,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担者,是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源泉。今天的广大民营企业家作为新的社会阶层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党和国家对他们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介绍情况之前,先介绍民营经济的界定范围,这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对其定义采取扣除法。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如果不作特别说明,报告中所出现的民营经济一般都是指狭义的民营经济。我们引用的数据都是综合国务院各经济主管部门公布的官方数字而测算的。因统计数据可得性等原因,个别情况会有所差异。 一、民营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 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对我国连续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基础和加速的作用。其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都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担者,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保证和持久活力。 第一,对就业的贡献。2002年全社会就业总数为7.374亿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7163万人,占全社会的9.7%,民营经济(含农业劳动力)就业占到全社会90.3%;如果不包括农业劳动力(3.66亿),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量为3.09亿(其中乡镇企业就业人员为1.33亿),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民营经济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已经超过70%。 第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据可得到的公开可靠的数据,对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方面的贡献做了一个分析和测算,得到一些初步的结果: 2002年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48.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