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中国会员卡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2009中国会员卡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2009中国会员卡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2009中国会员卡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2009中国会员卡消费行为

调查研究报告

大| 中| 小

关键词:2009、中国、会员卡、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来源:天极数据调查中心发布时间: 2009-11-13 16:48

第四部分具体分析

一、消费方式

1、用户拥有的消费卡种类

参与调查的网民中,有65%左右的用户拥有会员卡,50%以上拥有信用卡,而消费储值卡的拥有率也在25%左右。

其中,女性的会员卡拥有率比男性高出10-20%,信用卡和消费储值卡的拥有率也比男性高出10%,可见女性更多喜爱持卡消费。年龄影响不大,只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更多接受会员卡、信用卡消费。

图表1用户拥有的消费卡

图表2是否有会员卡

2、用户没有办理会员卡的原因

不能通用是用户没有办理会员卡的最大的阻碍因素,占到40%;其次是积分的用处少,申请手续烦琐和折扣少,这些也跟大多会员卡没法通用有关。

而这正是通卡等通用会员卡的优势所在,能够便利用户多处使用,积分多种方式使用,提高用户使用会员卡消费的积极性。

3、用户现在持有的各类会员卡

54%的用户拥有商场/超市的会员卡;

近30%的用户拥有交通乘车卡和餐饮卡、医疗/买药卡、购书卡;

20%左右的用户有手机积分、网吧上网卡、家电连锁店会员卡;

10%左右的用户拥有娱乐场所的会员卡、健身卡、美容卡、旅行卡、学习卡、综合消费卡;

5%左右的用户拥有洗浴会员卡、电影院会员卡、高档会所会员卡、婚纱摄影会员卡、公园会员卡等。图表4各类会员卡的拥有率

4、用户获得会员卡的方式

近60%是商家赠送和个人免费申请;还有15%是个人购买,第三方赠送、企业福利、团购的占25%左右。

5、用户是否经常使用会员卡消费

拥有会员卡的用户大多经常使用会员卡。图表6 是否经常使用会员卡

6、用户是否乐于参与积分制度

72%的用户乐于参加会员卡积分制度。图表7 是否乐于参与会员卡积分

7、用户是否使用过积分兑换礼品或抵现金消费

70-80%的用户使用过积分,兑换礼品或抵现金消费。其中,男性用户兑换礼品和抵现金消费的比例低于女性,女性用户更多使用过兑换礼品。

图表8 是否使用过积分换礼或抵现

图表9 不同性别用户对积分的使用

8、用户是否希望将各种会员卡或积分统一通用

85%以上的用户希望会员卡或积分统一通用,由此可见通卡的市场需求较大。图表10 是否希望会员卡统一通用

二、消费倾向

1、用户主要进行哪些消费时使用会员卡

与前面拥有各类会员卡的比例一致,个别有差异也在误差区间内。

2、用户通过会员卡消费的年消费额

90%的用户使用会员卡的年消费额在10000元之内;年消费额在5000元以上的占到28%,这些用户是会员卡消费的高端人群。

男性用户的消费额比女性用户高,年消费额在5000元的男性用户占到33%,高出女性10个百分点,这与男性月收入高于女性有关。

图表13 不同性别用户的会员卡年消费额

据此估算,用户使用会员卡平均年消费额为7000元左右,而从后面对用户各类消费年消费额累计可以看出,平均年消费额在18000元左右,这说明有1万元左右的消费可能不是通过会员卡消费的。

3、用户使用会员卡进行各种消费行为的消费频次

从各类会员卡的消费频次看,交通乘车、购买日用百货、去网吧上网、餐饮等消费行为,会员卡的使用频率较高。

图表14 各类会员卡消费频次

图表15 各类会员卡人均年消费次数

基于以上数据推算出各类会员卡的人均年消费次数为:交通乘车、购买日用百货、去网吧上网、餐饮等消费行为的人均年消费次数在24次以上。

4、使用会员卡进行这些消费活动的年度支出

从各类会员卡的年消费金额来看,消费额大的主要是两类:

一、消费高频次、消费总额大:买日用百货和餐饮

二、消费频次低,但年消费金额较高:买家电、旅游、高档会所、娱乐休闲场所消费等属于此类

基于以上估算,用户平均年消费额在18000元左右,平均每月的消费额在1500元左右。其中,日用消费品平均年消费额在2000元左右,买家电、餐饮年消费额都为1500元左右,旅行住宿、通信、高档会所、娱乐休闲都平均在1000元左右。

图表18 各类会员卡消费平均年消费额

三、用户持有通用会员卡的消费行为

近两年随着会员卡的广泛使用,通用会员卡逐渐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得以发展。通用会员卡通过和各类商户结成合作,使其会员卡和积分,以及储值可以在多类商户通用。这逐渐成为很多商户吸引用户,降低会员维护成本的一个重要选择;也成为很多企业提供员工福利,提高福利的重要选择。

1、用户持有的通用会员卡

只有14.2%的用户拥有通用打折卡,其中拥有通卡的用户最多,但也只有7.2%,其次是雅高卡2.3%。图表19 用户拥有的通用会员卡

雅高主要在承诺的服务内容丰富程度、集团购买卡、积分抵现金的价值、积分换礼品的丰富程度和签约商户数量和覆盖范围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与他们进入市场较早,且主要以外企为主的集团用户为对象,开发职工福利消费为主有关。

通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消费使用的便捷性上,且没有明显劣势。通卡与很多大型商场,连锁超市,餐饮等消费场所合作,并使用POS机刷卡认证会员身份,直接积分和抵现,交易方便快捷,很受用户和商户的欢迎。通卡还根据用户消费信息,帮助商家制定精准营销策略,降低商家的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益。

雅酷卡虽然在消费折扣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签约商户数量和覆盖范围、使用便捷性和积分抵现/换礼等方面较差。他们也以开发集团用户、福利性消费为主要目标,且由于是储值打折消费卡,所以其资金流较好。雅酷正与北京交通一卡通洽谈合作,希望通过合作开辟更便捷的支付渠道;而一卡通也借助雅酷的商户资源从单一的交通卡,变为多用途的通用储值消费卡。

2、通用会员卡的家庭月收入特征

拥有会员卡的用户的家庭月收入跟总体差异不大。由此可见,会员卡消费是个人行为。

图表20 通用会员卡用户家庭月收入

共4页。 1234

报告目录

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报告 第一章: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一、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分析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将进一步成熟,规模化和精细化将是主要特色。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基础服务的不断成熟、LTE网络以及移动支付等创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中国电子商务正处于成熟化的关键阶段,预计未来3到5年内,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平均增速达到35%以上,预计2015年达到27.5万亿元。 表1:2008-2015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 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e 2013e 2014e 2015e 交易规模(万亿元) 3.15 3.7 4.8 6.5 9.5 14 20 27.5 增长速度(%)- 17.46 29.73 35.42 46.15 47.37 42.86 37.50 来源: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 2012年上半年电子商务市场细分行业结构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比83.5%,较2011年略降3.1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占比最高,为55%,比2011年上升了1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B2B交易规模占比28.5%,比2011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占比由2011年的11%上升至2012年(上)的14.3%,交易规模为5119亿元,同比增长46.6%,如图1所示。 图1: 2012年(上)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细分行业构成 来源:艾瑞咨询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分析可知,2012年第二季度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市场格局中,B2B占比较2012年第一季度略降1.3个百分点,网购占比上升到14.3%,在线旅行预订较 稳定,为2.2%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以及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在企业区域的分布上,排在前十 的省份(含直辖市)分别为: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四川省、福建 省、湖北省、山东省、河北省。 图2: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区域分布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二、中国电子商务网购的市场规模分析 据相关的调查与统计分析分析,截止2012年6月中国网购人数就超过2.14亿,根据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分析,2012年中国网购人数预计可达到2.8亿。 根据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调研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个人网上购物销售额达到2483.5亿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98%。2010年全国网购交易规模达到4992亿元,同比增长 75.5%;2011年全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735.6亿元,同比增长67.78%左右;2012年上 半年全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达到5119亿元,统计调查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以B2C和 C2C为主的电子商务发展很快,进入超常规的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预测, 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具体如图3所示。 表3:2006-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 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e 2013e 2014e 2015e 交易规模(亿元)263 560 1280 2635 4610 7735 11500 15000 20000 25000 占社会消费品(%)0.3 0.6 1.1 2.0 2.9 4.3 5.2 6.4 7.5 8.5 增长速度(%)- 112.8 128.6 106.5 75.50 67.78 48.67 30.43 33.33 25.00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蓝皮书 英文版 第七章

191B.-l. Liu et al. (eds.),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 Current Chinese Economic Report Series, DOI 10.1007/978-3-642-33567-9_7, ?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3 T he year of 2011 had wrought much complexity to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On the one hand, China accelerated its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promote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leading to a rapid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its national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by posi-tively implementing the A djustment and Revitalization Plan for Logistics Industry issued in 2009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promulgating a number of policy docu-ments to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restructuring as well as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circulation system,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created a favorable macro envi-ronment for a holistic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its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chapter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discussions in the preceding chapters, and offers some conclusions and an outlook for the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 7.1 D 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 n term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2010, the grow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apidly recovered from the aftermath of the global ? n ancial crisis and the domestic logistics demand rose steadily as well. Since China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 input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 infrastructure has seen some tangible results and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has taken shape. However, due to in ? a tion the cost of various production factors also hiked percepti-bly, posing a mounting cost pressure on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L . W ang (*) L ogistics Research Center ,N ankai University ,N o.94 Weijin Rd. , N ankai District T ianjin 300071 ,P .R. China e -mail: wlnk3006@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0499299.html, C hapter 7 C onclusions and Outlook L ing W ang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物流报告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 2001年10月25日 产业概览 ·物流是古老的然而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又是关键的 我们可能,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第三方物流(3PL)仅占物流市场的2%。 ·外包物流是中国进展的趋势 在中国,大多数的物流服务是企业自营的。由于加入WTO和国企的股份制改造,效益与成本操纵的驱动会促使物流转向外包给3PL服务提供商。 ·物流由单一功能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的物流业从单一环节的服务(诸如仓储或点到点的运输),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进展迅速的产业物流治理的实质是采纳系统的方法,降低物流总成本,并满足客户需要。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的提供商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ROE),我们预期以后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

·先发优势 我们认为,在市场上定位早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确立自己的用户和规模。在中国,时刻是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全国性物流运行网络的重要条件之一。投资者应当关注其中的先行者,利用先发优势。 ·服务的提供商正力求提供更加一体化的服务 本报告所列举的运输和物流公司,大多数正处于向具有更高投资回报的第三方物流(3PL)进展的初级时期。我们将重点介绍新加坡的胜科(Sembcorp)物流在华的第三方物流子公司。 目录 摘要:发觉先行者 什么缘故要关注物流? 物流的演变—从 1PL到5PL 中国物流业的进展 在途运营和在仓储中的物资与信息流 第三方物流市场在中国崭露头角 市场有多大? 以后何在?

现有的参与者 上市公司及其兼并和收购的潜在可能性 公司档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中国国家航空公司 中国邮政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EAS国际运输有限公司 和记港口公司 胜科物流 中外运 附录--案例研究1:自营或业务外包?--中国公司的矛盾案例研究2:在华的外国第三方物流公司 案例研究3:美国与欧洲物流业的经验 发觉先行者 摘要 供应链治理包含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物资、服务及信息的流淌和储存所进行的打算、运行和操

2003中国电子变压器第一届联合学术年会的最新名单

报名参加2003’中国电子变压器第一届联合学术年会的最新名单
中国电源学会季幼章理事长/研究员 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赵光云秘书长 中国电源学会变压器电感器专业委员会 东莞东骏电器有限公司钱家龙主任 副总经理 中国电源学会变压器电感器专业委员会 东莞东骏电器有限公司徐棱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中国电源学会变压器电感器专业委员会 东莞东骏电器有限公司耿璇办公室主任 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电子变压器专业委员会姜德清秘书长 大比特(香港)资讯出版有限公司陈晖董事总经理 专家代表黄永吾研究员参加信息发布 北京七星飞行电子有限公司张卫东磁材事业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参加产品展示 风华高科肇庆海特电子有限公司葛培盛工程部/工程师 上海百帮电子元件加工场匡春华厂长 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王强开发部/器件工程师 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许立冯开发部/器件工程师 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冯立松设计室/工程师 上海飞利浦照明电子有限公司吴家伟全球研发中心元器件部/经理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陈贵林工艺试验部/高工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刘波工艺试验部/工程师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淩太华物料品质部/工程师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范爱珍电源系统部/高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黄琳采购策略中心/技术质量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潘雪锋机电设计部/工程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张祥物料品质部/工程师 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罗斌研发一部研发一课/高工 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王海杰研发一部研发三课/课长 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李世成研发一部技术支持课/高工 杭州威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威格智能仪器研究所周金标总经理 广州市宇超电子有限公司陈美红经理 广州市宇超电子有限公司张文强经理 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王凤仁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广州优拓电子有限公司万齐总经理 深圳市兴德宁电子有限公司李德钢销售部/经理参加信息发布/参加产品展示 台达电力电子研发中心陈为磁研发部/研发经理 台达电力电子研发中心陆庆磁研发部/研发工程师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毛行奎电气工程系/博士生 风华高科肇庆微硕电子有限公司杨仕机总经理参加产品展示 风华高科肇庆微硕电子有限公司李仲斌销售部/副经理 晋江振泰科技有限公司蔡峰毅董事长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本科生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项目: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实验评分: 实验目的: 研究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实验内容: 1.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2.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生产经营中应用现状 3.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结果: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 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 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

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金地毯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一、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物流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指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包装、、、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评价物流体系有五个主要因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品质是指物流过程中,物料的品质保持不变。数量是指符合经济性的数量要求和运输活动中往返运输载重尽可能满载等。时间是指以合理费用及时送达为原则做到的快速。地点是指选择合理的集运地及仓库,避免两次无效运输及多次转运。价格是指保证质量及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物流费用。2009年2月25日,物流行业成为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第十个产业。 物流行业是指物流资源的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 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其中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

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 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速17%。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8%,两倍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当下,国内物流行业内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主体资方背景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和市场定位,其规模、服务内容及关注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别。 中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低,物流市场具有“多、小、少、弱、散、慢、乱”等特征。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的A级物流企业共1506家,但代表我国物流业发展最高水平的5A 级物流企业仅98家。物流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都很小,入行门槛低。未来随着物流企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期,多数企业只能提供传统的基础物流业务,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低端物流服务的价格竞争。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制造与商贸企业物流外包程度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行业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金地毯研究团队认为,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但基础物流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2016年中国物流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2016年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1月 目 录 一、行业产业链情况 二、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支持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三、行业进入壁垒 1、通行权壁垒 2、资质壁垒

3、人才壁垒 4、技术壁垒 四、行业特征 1、牌照、通行证资源的稀缺性 2、安全性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将带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国家政策对现代物流行业的支持 (3)城市化新格局促进物流资源的流动 (4)企业物流外包需求的增长 2、不利因素 (1)专业人才匮乏 (2)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 (3)物流产业化程度较低 六、行业市场规模 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1、上游行业 2、下游行业 八、行业风险特征 1、安全事故风险 2、互联网模式冲击的风险

根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企业分为三类: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 一、行业产业链情况 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资源。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等。这些物流资源也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由此形成了诸如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钢铁物流产业链,煤炭物流产业链,港口群物流产业链等诸多不同的产业链模式。 在传统的物流运作中,一般而言企业在能力受限制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完成自己的内部物流。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提高,企业为了倾向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情况分析报告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

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vip.******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现在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的产品呈多样化格局,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存置成本(carrying cost),需要对多类型货物在存储上加以区分,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中,43%的企业销售在全国范围内,57%的企业的销售在全球范围,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我国目前的物流系统运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 (2)物流作业指标维持往年水平,物流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表1-1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第三次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不同的行业物流量和物流费用的差异较大。 表1-1:我国企业物流量以及物流费用情况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物流活动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共生共长, 源远流长。可以说, 永不停息的物流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保障, 是经济社会的动脉系统, 是社会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物流学是却是一个新兴学科,因为它只有60多年的历史。物流学的产生和发展, 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认识到了除资源和人力之外可以到来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称为第三利润源。 一、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近些年, 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更是在 2009年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并把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由此,物流业也称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如今,物流这个朝阳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物流一词还未出世之前, 中国的物流活动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没有物流的概念, 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和机制, 各要素都是以单个活动分别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体制。由国家来组织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多数产品的生产, 特别关注的是增加产品的数量,以保证人民的基本需求。 20世纪 70年代末,流通企业开始组建储运公司,从商品经营机构分离出来。这个时期我们称为储运时代。 此后,一直到 1979年我国才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1979年 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 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述语, 并介绍了日本物流的发展情况。中国也开始对物流进行理论研究, 而且是以探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活动为主, 对其他领域的物流涉及却很少。这段摸着

石头过河的时期, 对以后的中国物流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到 1989年 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在中国日益普遍。 90年代中期,现代物流才在中国真正的崛起。 1994年广州宝供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土第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诞生, 拉开了现代物流组织的序幕。另外, 香港和记黄埔开始投资建设和经营珠三角地区的港口。与此同时, 一些政府开始制定本地物流规划, 出台发展物流的政策措施,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引进和开发物流技术等。 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中国物流业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它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 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 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 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并在这年,中国加入 WTO ,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量的外资开始进驻中国市场,而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数据和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 这些都为中国的物流发展引进的大量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 帮助我们引进了资金和人才。 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写进我们的五年计划,专门有一节叫“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这么一段文字明确了中国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把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放到第一位。而 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政府各类“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1世纪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标准来研究和评价中国经济,国际社会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结构中的竞争力,制造业优势的不断强化将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工厂”。 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范围的贫困人口减少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是,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发展快速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收益无法在全国各区域均等分布,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宏观经济政策”(macro 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状态。一些经济学家还用所谓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价格稳定成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扁你,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做生产的人均收入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宏观经济政策可分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即便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6041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2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2002年,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700亿元以上,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方面: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我国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原因是: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将内物流外包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我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企业认为自己有条件把企业内物流做好。 在这种状况下,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物流企业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4)物流服务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综合报告 第一章: 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 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物流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一、政策环境 (一)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物流发展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第五部分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指出,“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007年3月,国发〔2007〕7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在谈到“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时提出: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9月,国务院在安徽召开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大战略和基本政策。 (二)物流行业首次开展政府表彰活动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这是物流行业首次开展

的政府表彰活动。经各地物流工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逐级推荐、评审,联合会和人事部共同审核,共评选出先进集体53个、劳动模范241人、先进工作者45人,受表彰的个人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物流行业劳模表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行业凝聚力,提高物流行业职工的社会地位。 (三)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努力营造政策环境 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13个部委和2个行业协会参加, 1 组成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已先后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重点物流企业联系制度和各地物流工作牵头部门联系制度,正在建立专家委员会,基本上形成了纵向联系方便、横向沟通顺畅的工作网络。 2007年,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落实专项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颁布。根据《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制定了《粮食现代物流管理暂行办法》,下达3亿元资金支持60个粮食物流项目。由交通部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与《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共同构成水运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体系。交通部公布了在《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基础上制定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共确定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布局规划》覆盖60%地级以上城市,遍及84%国家开放口岸及所有沿海主要港口。国家邮政局编制发布了《邮政业“十一五”规划》,开展了首次快递服务统计调查,初步建立了统筹邮政业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框架。

2009年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2009年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 会议纪要 杨亚政1,冯西桥2,詹世革3,陈常青2,许春晓2,姚明辉4, 赵建福5,梁军6,郭旭7,赵红平2 1. 中国力学学会,北京100190 2.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100084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北京100085 4.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北京100124 5.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北京100190 6.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7.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大连116023 1会议概况 2009年8月24~26日,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在河南郑州召开。本次大会是由中国力学学会和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承办,51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办的一次学术盛会。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800余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其中包括16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20余位大学校长和副校长,共同交流探讨近两年我国力学各分支学科的新进展。 在开幕式上,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璇涛、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李家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赵小敏、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分别致词。随后举行了颁奖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黄克智先生获得“第六届周培源力学奖”,陈少华、陈伟球、冯西桥、康国政、郭旭、季葆华、梁军、张田忠8位青年学者分别获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南京理工大学姜峣等53名同学获第七届全国周培 ? Copy Right Reserved.

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一、二、三等奖;清华大学获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特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团体赛一等奖,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获团体赛二等奖,吉林大学等9所高校获得团体赛三等奖,西北工业大学、江苏省力学学会、湖南省力学学会获得大赛组织奖。 本次大会共设立1个主会场,16个分会场,51个专题研讨会,交流论文1600余篇,其中主会场安排8篇大会特邀报告。大会交流与讨论的内容涵盖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生物力学等力学分支学科的广泛领域,较好地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力学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本文对大会学术报告进行了简要总结,更多内容请详见论文摘要集与CCTAM’2009主页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0499299.html,/xkfz.asp?unid=240。 2大会主要内容简介 这次大会的学术活动包括大会邀请报告、分会场报告与专题研讨会等多种交流形式。大会邀请报告以综述性报告为主体,力求反映国内在力学及其交叉学科的重大进展与研究趋势;分会场报告主要介绍各力学分支学科的前沿研究和代表性成果;专题研讨会由各学科专业委员会及专业组和各领域专家负责组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2.1 大会邀请报告 本次大会共安排了大会邀请报告8篇。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院士的报告“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材料及结构问题”,系统总结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研发与应用现状及其关键的力学问题。热防护材料与结构是关系高超声速飞行器成败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热/力环境中,材料的力学行为和结构安全性分析至关重要。杜善义院士就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特征及需求、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性能表征与评价、陶瓷化与复合化是非烧蚀防热材料的重要发展趋势以及防、隔热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樊菁研究员的报告“高超声速流动研究进展”,介绍了高超声速流动的若干关键问题以及中科院力学所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高温气体效应判据、高超声速流动相似律、高超声速升阻比、远程超低飞行轨道、高超声速峰值热流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