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3岁直肠癌一例临床和病理论文

23岁直肠癌一例临床和病理论文

23岁直肠癌一例临床和病理论文
23岁直肠癌一例临床和病理论文

23岁直肠癌一例临床和病理分析【摘要】青年直肠癌是<30岁的直肠恶性肿瘤,发病比例逐年上升,占所有大肠癌病人的10%-15%。本文报道青年直肠癌1例,通过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以促进对青年直肠癌的认识,避免误诊。作者对此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青年直肠癌有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

【关键词】青年直肠癌;诊断;病理学特征;分期

青年直肠癌是一种较少见的、病因上不明确的、位于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但部分高危因素已被我们认可,如饮食缺乏新鲜蔬菜、纤维素等及遗传因素(家族性肠息肉病等)等,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例青年直肠癌患者,现结合有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23岁,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大便带血,多为暗红色脓血便,排便费力伴肛门下坠感及便不尽感,约10次/天,偶有恶心,未予治疗,近10天来症状逐渐加重伴排便时肛门疼痛感。查体:无发热,生命体征平稳,近来体重下降约7公斤。直肠指诊示:距肛缘约5cm处直肠腔内有一溃疡样肿物,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约环肛半周,活动度尚可,指套染血。电子结肠镜活检病理示:(直肠)黏膜多呈炎性增生,部分黏膜边缘区域见少许异型腺体增生,于2012年8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

大肠癌病理研究分类

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 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 (第二版草案) 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协作组 二 O O 二年 前言 受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协作组的委托,浙江医科大学大肠癌病理研究组于81年负责起草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并于81年9月在福州市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专业会议上,经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病理学专家学者认真讨论,并吸纳了部分国内著名的从事大肠癌外科的专家的意见,制订了本规范。自“规范”公布之日起,全国各地从事大肠癌临床及病理学研究工作者均参照本规范进行分类,评价其预后,在学术交流中有了共同的语言和统一的标准。20余年来,它对我国大肠癌的研究起了积极地促进作用。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学科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将原“规范”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受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我们对原“规范”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对有关内容作出修改。诚恳希望全国各地从事大肠癌病理与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给予热情的关注,并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以便使修改后的新“规范”能更好地适应该学科的发展。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病理研究协作组 许敬尧执笔 2002年8月于杭州 目录 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的处理及取材规格 大肠癌的大体类型及标准 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及标准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大肠癌的病理分期

大肠癌标本的其它组织学观察项目及标准 大肠癌病理诊断模式 大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及标准 大肠腺瘤及息肉的分类及标准 肛管及肛缘肿瘤及瘤样病变 规范纲要 大肠癌手术标本的处理及取材规格△注:前哨淋巴结 ㈠、标本固定 ㈡、观察与记录 ㈢、取材方法 大肠癌的大体类型及标准 ㈠、早期大肠癌的大体类型(包括原位癌及粘膜下层癌) 息肉隆起型(Ⅰ型):又分Ip型及Is型 表浅型(Ⅱ型) 扁平隆起型(Ⅱa型),平坦型(Ⅱb型),凹陷型(Ⅱc型)混合型(即Ⅱa+Ⅱc型) ㈡、进展期大肠癌的大体类型 1、隆起型(外生性/蕈状) 2、溃疡型(内生性/溃疡性) 3、浸润型(弥漫浸润/革袋样) 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及标准 ㈠、乳头状腺癌 ㈡、管状腺癌: 高分化 中分化 低分化 ㈢、粘液腺癌

80例结直肠癌病理研究分析

80例结直肠癌病理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 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其临 床病理特征,包括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等。结果:60~69岁和70~ 79岁为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段(P<0.05);直肠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腺癌是主要 的病理类型,其中以中分化腺癌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 比呈明显上升趋势,低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中分 化腺癌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通过对8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研究,得出结 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为60~7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有所 下降。 【关键词】结肠癌;病理特征;发病部位;年龄 结直肠癌的好发年龄为60~65岁,结直肠癌如能早期治疗,治愈率非常高。第一期结直肠癌经手术完全切除者,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但结直肠癌的症状 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痔疮而忽略,许多病例是因为肠阻塞才被发现。结直肠癌的治 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治疗的方针朝向对病人伤害最少、尽量保留原有器官功能为最高原则。在治疗前要仔细评估病人的年龄及当时身体 状况,还有疾病的期别、肿瘤大小及肿瘤长的位置,以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手 术切除会因为肿瘤长的位置而对身体有不同层面的影响[1]。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 特征,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 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男48例,女32例,80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5.3±3.2)岁。 1.2方法 主要对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研究。结直肠癌的诊 断以术后病理检查为依据。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 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着差异具 有统计意义。 2结果 60~69岁和70~79岁为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段(P<0.05);直肠是最常见的 发病部位;腺癌是主要的病理类型,其中以中分化腺癌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 高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上升趋势,低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下降 趋势(P<0.05),中分化腺癌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3讨论 结直肠癌的可能致病因素,已经有许多的临床验证其相关性了:家族史:罹 患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等亲家属,会比没有这样家族史的人高出2~4 倍的罹病率;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P,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2]:这类的疾病属 于显性遗传,通常在青春期之后,腺瘤性瘜肉慢慢长大,细胞会分化不良,最后

卵巢癌病理学分类精编版

卵巢癌病理组织学分类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发上皮肿瘤 生发上皮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2/3,一般来自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生发上皮是覆盖在卵巢表面的粘膜,它有多功能分化的潜能,故可形成浆液性肿瘤、粘液性肿瘤和宫内膜样肿瘤。 2、性索-间质肿瘤 性索-间质肿瘤占卵巢肿瘤的6%。大多为功能性,向卵巢型细胞分化的有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向睾丸型细胞分化的有支持细胞、间质细胞。该类肿瘤较为复杂,各种细胞可单独组成相应的肿瘤,卵巢型或睾丸型的两种细胞可出现在同一肿瘤内,可见四种细胞类型同时在肿瘤上。 3、类固醇细胞肿瘤 类固醇细胞肿瘤也称脂质细胞瘤由类似于黄体细胞、间质细胞、肾上腺上皮质细胞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组成的肿瘤。由于约占40%肿瘤细胞内不含丰富的脂质,故又称类固醇细胞肿瘤。 4、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比较常见。一般生发上皮肿瘤多见,恶性者高达15%左右。生殖细胞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年轻妇女较多常见见,大约60%的卵巢肿瘤为生殖细胞来源,其中1/3为恶性。 5、纤维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来源的肿瘤,其次是平滑肌瘤、血管瘤,比较少见的是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淋巴管瘤、软骨瘤、骨瘤等等。 6、转移性肿瘤 卵巢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大约有10%的卵巢肿瘤是转移性的,最常见的是乳腺和生殖道或来自消化器官中的胃肠道的转移癌。较为常见的是来自消化器官(胃、肠)的癌,直接浸润、种植或经淋巴道转移到腹膜后及腰部淋巴结,再经淋巴管道转移到卵巢;其次是由子宫颈、宫体或输卵管等处的癌扩散而来,有鳞癌、腺癌或绒毛膜上皮癌等;乳腺癌也可通过血行转移到卵巢。转移癌多为实性,且多属双侧性,结构特点多与其原发癌一样。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最新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最新版)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通过筛查可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根据广州、上海、天津、北京对全市5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通过筛查提高了早期诊断率,降低了死亡率。主要方法包括根据年龄、家族史、粪便潜血检查等筛选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内镜筛查。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镜等诊疗手段。研究表明,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可改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 诊断 1.1 临床表现早期结直肠癌病人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1)排便习惯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变

细、血便、黏液便等)。(3)腹痛或腹部不适。(4)腹部肿块。(5)肠梗阻相关症状。(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1.2 疾病史和家族史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 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的6%,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1.3 体格检查(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3)直肠指检:对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无指套血染。(4)三合诊:对于女性直肠癌病人,怀疑肿瘤侵犯阴道壁者,推荐行三合诊,了解肿块与阴道后壁关系。 1.4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6)结直肠癌病人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doc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 2017-12-18xinxinyel...转自全看的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版)》专家组名单 总顾问:孙燕 顾问:郑树,万德森 组长:顾晋,汪建平 外科组 组长:顾晋,汪建平,张苏展,蔡三军 组员:于跃明,王锡山,兰平,许剑民,邱辉忠,宋 纯,柳建忠,张忠涛,徐忠法,贾宝庆,梁小波,傅传刚,裴海平,潘志忠,燕锦 (按姓氏笔画为序) 内科组 组长:沈琳,徐瑞华,李进 组员:巴一,邓艳红,白春梅,白莉,刘云鹏,陶敏,徐建明,袁瑛 (按姓氏笔画为序) 放疗组 组长:李晔雄,章真 组员:王仁本,朱莉,李永恒,金晶,高远红,蔡勇 (按姓氏笔画为序) 病理组 组长:梁智勇 组员:李挺,邱志强,金木兰,笪冀平,盛伟琪,薛卫成 (按姓氏笔画为序)

影像组 组长:孙应实 组员:王屹,周智洋 (按姓氏笔画为序) 秘书组 组长:彭亦凡,王晰程 组员:刘骞,周炜洵,张江鹄,练磊,张晓燕 (按姓氏笔画为序)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 一、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 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 5 位,其中新发病 例37.6 万,死亡病例 19.1 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 数病人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直肠癌规范病理诊断的现状和难点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年9月第32卷第9期 专家论坛 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9-0714-03 直肠癌规范病理诊断的现状和难点 顾 晋 【摘要】规范化的病理诊断对直肠癌的预后判断十分重要。回顾当前我国直肠癌的诊治过程,可以发现对标准化规范化的病理学评估仍然存在着问题,包括:(1)术前的病理学评估。(2)早期癌的局部切除适应证。(3)环周切缘问题。(4)侧方淋巴结清扫。(5)全直肠系膜切除淋巴结清扫的数量问题。 【关键词】直肠癌;病理学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Advanc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standardized pathologic assessment in rectal cancer GU Jin.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Institute,Beijing 100142,China Abstract Pathologic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 staging and predicting patients ’outcomes for rectal cancer. There will be several challenges for standardized pathologic assessment in China,including:(1)Preoperative pathological evaluation .(2)indication of local excision on early stage rectal cancer.(3)CRM assessment .(4)lateral node dissection for advanced low rectal cancer.(5)number of nodes harvest for TME.This manuscript aims to describe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on rectal cancer treatment.Keywords rectal cancer;pathology 外科医生应该了解直肠癌规范的病理学概念,包括规范的病理学诊断,这对指导手术后的辅助化疗、放疗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方面其实已经超越了临床病理学的范畴,是外科医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 本文仅就直肠癌的病理学诊断规范以及难点谈谈个人的意见。 1重视术前的病理学活检 由于直肠癌的特殊解剖学位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的“直肠癌诊疗指南”和我国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都明确指出,要在行外科手术以前进行术前的病理学活检。虽然该做法已经被外科医生所接受,但是,临床医生是否对活检的病理学诊断结果做了认真分析,值得商榷和关注。 其中最主要的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病理活检的结果要紧密结合术前的临床分期 目前 外科医生在行直肠癌手术前都要做临床病理学活检。但是,因为有时取材本身的问题,对得到的病理学结果要认真分析。特别是诊断“早期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一定要结合临床的术前评估,以免误把进展期直肠癌当作早期癌而进行局部切除。有时候,“早期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受到取材因素的影响,取材过浅可能是造成这个诊断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直肠癌的术前临床分期,规范的诊断手段是盆腔MRI 和经直肠的超声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看到,MRI 和直肠内超声诊断病人为cT3或cT4,但病理学活检报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因此,必须全面分析检查结果,严格的规范临床术前分期,方能对病理学活检做出正确的判断。1.2 病理活检的结果可能改变对病人的治疗策略 对于 一些低位的直肠肿瘤,特别是直肠和肛管交界的恶性肿瘤,病理学活检的结果非常重要。因为,对于一个病理学诊断为“鳞癌”的低位直肠病灶,病变可能不是直肠的腺上皮来源,而是肛管鳞状上皮来源的鳞癌。众所周知,直肠癌和肛管鳞癌的治疗策略是有显著区别的。对于低位直肠癌,术前的规范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是正确的治疗选择;而对于肛管的鳞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放化疗,而非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因此,对于发生于肛管部位的病灶,必须先做临床病理学检查,做出组织学的判断,方可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治疗方法。 2“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中的病理学问题 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具有严格的适应证。但是,目前临床上存在非常普遍的情况是没有对直肠癌进行正确客观地临床分期,即行局部切除。而且切除的手术后标本没有规范地送到病理科进行客观的评价,以致病人的治疗受到影响。2.1 术前评估与早期切除 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的术 前评估至关重要。术前行盆腔MRI 和经直肠的超声检查对术前评估是必要的。同时,肝脏的超声或CT 检查以及胸部的必要检查可以除外远隔转移。按照NCCN 指南,直肠癌的局部切除仅限于T1期,肿瘤直径<3cm或<1/3周,切缘>3mm,肿瘤距肛门<8cm,分化程度好且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转移的病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北京100142E-mail:zlguj@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0572309.html, · ·714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一、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 位,其中新发病例37.6 万,死亡病例19.1 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二)疾病史和家族史 1.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 2.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总体结直肠癌发病率的6%左右,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等。 (三)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 3.直肠指检:凡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肛门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大体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否指套血染。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 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 6.结直肠癌病人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CEA、CA19-9;有肝转移病人建议检测AFP;疑有腹膜、卵巢转移病人建议检测CA125。(五)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病变。 所有疑似结直肠癌病人均推荐全结肠镜检查,但以下情况除外:

肺癌地分类及其病理学

肺癌的分类以及病理学 一、肺癌的临床大体分型 (一)肺癌分为周围型肺癌及中心型肺癌。 肺癌可发生于两肺的任何肺叶,但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中叶最少,上叶前段最多。 1.中心型肺癌(20%~40%) (1)发生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即段支气管开口近肺门侧者称中心型肺癌。 (2)以鳞癌或小细胞癌多见。 (3)生长在气管或其分叉处的为气管癌;中心型肺癌早期,瘤体很小时局限于气管内者为管内型;以浸润管壁为主时称管壁浸润型;以浸润管壁外 为主,并与管壁外转移淋巴结融合者称为腔外型。 (4)中心型肺癌之肿瘤发展至局部晚期时,肿瘤原发灶与其转移的肺门及(或)、淋巴结融合并将肺门血管包裹其中,形成大块,则成为肺门巨 块型肺癌。 2.周围型肺癌(60%~80%) (1)发生于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支气管或肺泡的肺癌称周围型肺癌。 (2)以腺癌或肺泡细胞癌多见。 (3)弥漫型肺癌:肺癌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常常累及双侧,亦可发生于单侧,散在的数不清的球状病灶分布于整个肺野称为弥漫型肺癌。此型 应注意与粟粒性肺结核、肺平滑肌瘤病、肺淋巴管癌、肺真菌感染、肺 多发小脓肿相鉴别。 (4)肺炎型肺癌:胸片及CT显示整个大叶性肺炎的浸润型改变,但发热、寒战、周围血象白血球升高的中毒症状均不严重、不典型。纤维支气管 镜也可能无特殊发现,纵膈淋巴结常无明显转移,故术前诊断很为难。 术中发现叶裂完好处病灶界限清楚,叶裂发育不良处病变界限也不清楚,应切除部分健康肺组织。病人能耐受时应考虑全肺切除术,此型称为肺 炎型肺癌,病理诊断常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5)纵膈型肺癌:病灶起源于贴近纵膈处的肺组织边缘,原发灶不太大,却与纵膈胸膜粘连并浸润纵膈胸膜,且转移至纵膈淋巴结,继而融合成团,常引起纵膈内血管或心包或椎体受侵。一些病人以上腔静脉受压为第一 临床表现,但病变并无远隔转移,手术切除后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存活,此型称为纵膈型肺癌。 (6)胸膜型肺癌:当周围型肺癌病灶起源于肺组织边缘,原发灶不大,很难确认,甚至胸片和CT仅显示为胸膜下的纤维条索增厚。有可能发生胸 水。剖胸后发现原发灶并不很大,但胸膜脏层和壁层已经布满黄豆、绿 豆大的小结节,此型为胸膜型肺癌。可考虑胸膜全肺切除术,如无根治 可能时,则考虑作原发灶姑息切除并尽量摘除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结节,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或行化疗及支持治疗,此型病变的病理常为 低分化腺癌。 (7)肺沟瘤:为一种位于肺尖而向外发展破坏肋骨、椎骨并侵害臂丛神经的肺恶性肿瘤,也称为pancoast tumor。常见的症状是臂丛神经的炎性疼 痛、臂部和手部肌肉萎缩、Horner’s综合征、胸1~2肋骨后部和下颈上 胸椎骨骨质溶解破坏可引起严重的骨痛和活动功能障碍,骨质破坏严重 时可引起高位截瘫,以上症状群也称pancoast 综合征。X线胸片可见肺 尖部阴影,CT,最好是增强CT,可以显示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 协助诊断。 (二)肺癌的治疗学分类 从临床治疗角度出发,结合生物学特性可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 小细胞肺癌。 1.小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特性,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 巴转移和血行播散,对化疗和放疗敏感; 2.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缺乏神经内分泌特性,组织学上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 胞癌三大类,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小细胞肺癌。 3.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小细胞肺癌占15%~20%。 (三)肺癌的组织学分类

结肠癌诊疗指南

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形成半圆,厚1.5~2.0cm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3.1TME:(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3.2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主要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根据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直肠癌临床表现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5.3.2直肠指诊 凡遇到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要注意有无肿物触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大小、硬度、活动度、粘膜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骶前组织。如果肿瘤位于前壁,男性必须明确与前列腺关系,女性患者需做阴道指诊,查明是否侵犯阴道后壁。指诊检查完毕应观察指套有无血迹。 5.4辅助检查 5.4.1内镜检查

病理学归纳

II正文 绪论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教学目的: 认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和损伤性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掌握适应、变性和坏死的各种形态学特点。 二、教学要求: ⒈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熟悉萎缩、肥大、化生的形态特征。 ⒉掌握常见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形态特征。 ⒊掌握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及其形态特征。掌握细胞调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熟悉调亡与坏死的区别。 ⒋熟悉各种变性、坏死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 ⒌了解细胞损伤的原因及机理。 ⒍了解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及转移性钙化)。 三、教学内容: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肥大的概念,增生的概念,萎缩的概念及类型,化生的概念。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形态变化及发生机理,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及转移性钙化),坏死的概念、类型、各型的病变特点及结局,机化的概念。细胞调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细胞损伤的原因及机理。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教学目的: 认识和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的方式,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二、教学要求: ⒈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潜能及再生的方式。 ⒉掌握纤维性修复的概念,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 ⒊熟悉各种组织(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再生 过程。 ⒋了解影响再生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 修复与再生的概念,组织的再生潜能。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再生过程。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及其功能。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影响再生的因素。

直肠癌的病理与防治综述

直肠癌 直肠癌(carcinoma of rectum)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中国人直肠癌与西方人比较,有三个流行病学特点:①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生率高,约1.5:1;②低位直肠癌所占的比例高,约占直肠癌的65%~75%;绝大多数癌肿可在直肠指检时触及;③青年人(<30岁)直肠癌比例高,约10%~15%。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的5年生存率在60%左右,早期直肠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80%~90%。同时由于消化道缝合器的应用,使许多原来需作肠造口的直肠癌病人免去了人工肛门的苦恼,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病因与病理 1、病因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如本章上节所术,包括:饮食及致癌物质,直肠慢性炎症,遗传易感性,以及癌前期疾病如家庭性肠息肉、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 2、大体分型也可区分为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三型。(1)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形状为圆型或卵圆形,中心陷凹,边缘凸起,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早期可有溃疡,易出血,此型分化程度较低,转移较早。 (2)肿块型:变称髓样癌、菜花型癌。向肠腔内突出,肿

块增大时表面可产生溃疡,向周围当润少,预后较好。(3)浸润型癌:变称硬癌或狭窄型癌。癌肿沿肠壁浸润,使肠腔狭窄,分化程度低,转移早而预后差。 3、组织学分类 (1)腺癌:结、直肠腺癌细胞主要是柱状细胞、粘液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进一步分类主要为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占75%~85%,其次为粘液腺癌,占10%~20%。①管状腺癌:癌细胞呈腺管或腺泡状排列。根据其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②乳头状腺癌:癌细胞排列组成粗细不等的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心索为少量血管间质。③粘液腺癌:同分泌粘液的癌细胞构成,癌组织内有大量粘液为其特征,恶性程度较高。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胞核深染,偏于胞浆一侧,似戒指样,恶性程度高,预后差。⑤未分化癌:癌细胞弥漫呈片或呈团状,不形成腺管状结构,细胞排列无规律,癌细胞较小,形态较一致,预后差。 (2)腺鳞癌:亦称腺棘细胞癌,肿瘤由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构成。其分化多为中度至低度。腺鳞癌和鳞癌主要见于直肠下希和肛管,较少见。 结、直肠癌可以在一个肿瘤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类型,且分化程度并非完全一致,这是结、直肠癌的组织学特征。

2020年病理学试卷A及答案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考试试题卷 课程名称:《病理学》临床医学试卷类型: A卷 学年度第学期考试方式:笔试系别:医学系班级: 学号:姓名: ........................................................... ...... .................................................................. 注意事项:1、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卷上。 2、请写上系别、班级、学号和姓名。 —、A1型(每题1分,共50分) 1.下述哪种情况属于生理性萎缩( ) A.垂体坏死引起的乳腺退缩 B.高血压病引起的肾硬化 C.小儿麻痹引起的下肢萎缩 D.青春期胸腺萎缩 E.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下述哪种情况不属于萎缩的器官( ) A.高血压病的肾 B.肾切除术后,保留的对侧肾 C.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D.肾盂积水的肾 E.动脉粥样硬化的肾 3.下列哪种病变属于不可复性损伤( ) A.脂肪变性 B.细胞水肿 C.气球样变性 D.废用性萎缩 E.细胞坏死4.不属于坏死标志的是( ) A.核碎裂 B.组织结构崩解 C.核固缩 D.核内出现包涵体 E.核溶解 5.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时,最主要的侧支循环是下述哪个静脉( ) A.脐旁静脉 B.腹壁下静脉 C.胃冠状静脉 D.食管静脉 E.上述均不是 6. 下述关于梗死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 B.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的形成无影响 C.动脉痉挛促进梗死的形成 D.有效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的发生 E.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 7.重度烧伤引起的血管变化是( ) A.速发短暂反应 B.速发持续反应 C.迟发持续反应 D.细动脉短暂收缩 E.静脉持续淤血 8.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渗出的是( ) A.纤维蛋白 B.球蛋白 C.白蛋白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9.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 ) A.纤维组织增生 B.肉芽组织增生 C.充血及血液成分渗出 D.实质细胞增生 E.实质细胞变质 10. 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灶内主要的炎症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粒细胞 D.浆细胞 E.单核细胞 11. 不符合败血症的描述是( )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

注释: A.结直肠癌的诊治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作用,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将尽可能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纳入MDT的管理。 B.MDT的实施过程中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和分子生物学资料,对患者的一般状况、疾病的诊断、分期/侵犯范围、发展趋向和预后作出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治疗规范/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现有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整体治疗策略。 C.MDT 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全程。 D.MDT 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的变化、肿瘤的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影像学诊断的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 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的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E.CT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G.临床怀疑转移但其他影像检查无法确诊、或重大治疗决策前,PET/CT可用于发现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从而避免过度治疗;但不推荐PET/CT 作为结肠癌诊断的常规检查。 影像学诊断的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 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的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E.CT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G.临床怀疑转移但其他影像检查无法确诊、或重大治疗决策前,PET/CT可用于发现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从而避免过度治疗;但不推荐PET/CT 作为结肠癌诊断的常规检查。 H.尽管不能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强调临床医生对所有怀疑直肠癌患者行肛门指诊。 I.强烈推荐盆腔MRI为直肠癌患者诊断方法;对于直肠系膜筋膜(Mesorectal Fascia,MRF)的判断,盆腔高分辨率MRI是最优方法。直肠癌临床T分期诊断,直肠内置超声及MRI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 结直肠癌筛查的可选方法: 目前的筛查方法列举如下。

基于粪便检测的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和多靶点粪便检测。FIT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不再推荐化 学法粪隐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利用粪便DNA 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查周期为3年1次或1年1次。粪便检测阳性者应行肠镜检查,有异常发现者应取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肠镜包括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硬质直肠镜。结肠镜检查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同时可以明确病理诊断。推荐有条件地区采用 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行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尤其对于高危人群。 直肠肿瘤在我国患者中的比例高,直肠指诊可有效检查低位直肠肿瘤,推荐体检人群行直肠指诊。但是,直肠指诊对于直肠肿瘤的筛查价值不明确。 【推荐筛查方法】: A.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病理学总结大全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类型 1.萎缩:是已发育的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生理性 病理性: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 萎缩细胞胞质内出现脂褐素颗粒,是老化的标志 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生理性、病理性) 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常导致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生理性、病理性)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1鳞状上皮化生○2肠上皮化生 (二)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1细胞膜的破坏 ○2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 ○3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 ○4缺血缺氧 ○5化学性损伤 ○6遗传变异 (三)可逆性损伤(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 细胞可逆性损伤: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1.细胞水肿(最常见):水变性,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细胞内Na+和水积聚 肉眼——受累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2.脂肪变(最常见):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脂肪肝发生机制:○1肝细胞浆内脂肪酸增多 ○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 ○3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脂肪输出受阻 3.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1细胞内玻璃样变 ○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3细动脉壁玻璃样变(高血压患者的基本病变) 4.淀粉样变 5.粘液样变 6.病理性色素沉着 7.病理性钙化 (四)不可逆性损伤 1.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坏死的基本病变:细胞核的变化时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1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3.03/10万和11.11/10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二)疾病史和家族史 1.大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Crohn病、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 2.遗传性大肠癌发病率约占总体大肠癌发病率的6%左右,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家族病史: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 (三)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情况。 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肿块。 3.直肠指检:凡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肛门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指检时必须仔细触摸,避免漏诊;触摸轻柔,切忌挤压,观察是否指套血染。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脓细胞。 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