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程概预算名词解释

工程概预算名词解释

工程概预算名词解释
工程概预算名词解释

概预算名词解释

1建设项目:一般是指有一个设计任务书,能按经过优化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建设和运营中有按《公司法》构建的独立法人即项目法人负责制组织机构,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并且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单项工程组成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统称。

2单项工程:指能够独立设计、独立施工,建成后能够独立发挥生产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即由多个类似或性质相近的单位工程组成的工程项目。

3单位工程:可以独立设计,也可以独立施工,但不能独立形成生产力与发挥效益的工程项目。

4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部位或主要的工种工程划分的工程分项。

5分项工程:是分部工程的细分,是建设项目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6工程概预算:是以建设项目为前提,是围绕建设项目分层次的工程价格构成体系,是由建设项目总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即单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或单位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分项综合单价等构成的计划价格体系。

7设计总概算:在初步设计或扩大的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以投资估算为目标,预先计算建设项目由筹建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部建设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

8施工图预算:也称为设计预算,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是根据施工图设计图纸,现行预算定额费用定额,以及地区设备、材料、人工、施工、机械台班预算价格。施工组织设计等编制和确定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文件。

9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发,承包双方根据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通知,现场变更签证,定额预算单价和有关取费标准等资料,经过建设单位与有关部门验收,有监理工程师签字等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进行分项核算的依据。

10施工企业单位竣工决算:是以工程结算为依据编制的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后的全部施工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用于分析工程施工的最终的实际效益。

11.建设单位的竣工决算:由建设单位以竣工结算的依据编制的从决算项目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全部建设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

12.经验估计法:是对生产某产品或完成某项作业所需消耗的工人,原材料,机械台班等的数量,根据额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以往的经验,结合技术资料分析估计,并最终确定出定额标准的方法。

13.统计分析法:根据记录统计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科学研究后确定定额的一种方法。

14.比较类推法:它是以精确测定好的同类型型工序或产品的定额,经过对比分析,类推出同类相邻的工序或产品定额的方法。

15.技术测定:是根据测试所获的有关数据资料制定定额的方法。

16.工程建设定额:指在正常的生产建设条件下,完成合格单位工程建设产品所需资源消耗量的数量标准。

17.施工消耗定额:是施工企业直接用于建筑工程投标取价、施工管理与经济核算的一种定额。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或工序为测定对象,以工序定额为基础综合而成的确定建筑工人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某一施工过程或工序所需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标准。

1.平均先进水平: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多数施工班组或生产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少数班组或生产者

可以接近,个别班组或生产者可以超过的水平。

2.劳动定额:也称人工定额,是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的简称,是反映建筑产品生产中活劳动消耗

数量的标准,或是衡量工人劳动效率的标准,是指在正常的施工经济组织条件下,为完成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拟订的必要的活劳动消耗量。

3.产量定额:是在一定得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

工作任务量的数量标准。

4.时间定额:指在一定得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劳动者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的劳动时间消耗的数量标准。

5.材料消耗定额:是编制材料需要量计划、运输计划、供应计划、计算仓库面积、签发限额领料单和经

济核算的根据。

6.必须消耗的材料:是指在合理用料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施工作业过程的施工任务所必须消耗的材

料。

7.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反复周转的工具性材料。

8.一次使用量:是指为完成定额计量单位产品的生产,一次使用的基本量。

9.周转次数:指周转性材料从第一次使用起可以重复使用的次数。

10.摊销量:指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建筑产品,一次所需要摊销的周转性材料的数量。

11.机械台班使用定额:又称机械使用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生产条件及合理的劳动组合和合理使用施

工机械的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标准。

12.机械时间定额:指在正常的施工生产条件下,某种机械生产合格单位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台班数量。

13.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指某种机械在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正常施工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

量。

14.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工程建设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时,用于编制工程预算的定额,因而称为施工预

算定额,简称“预算定额”。预算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规定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或一定计量单位结构构件所必须得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消耗数量标准。

15.基本用工:指完成某一合格分项工程所必须消耗的技术工种用工。

16.辅助用工:指技术工种劳动定额内不包括但在预算定额内又必须考虑的工时

17.超运距用工:指预算定额中规定的材料、半成品的平均水平运距超过劳动定额规定运输距离的用工。

18.人工幅度差:指预算定额与劳动定额由于定额水平不同而引起的水平差。

19.建筑工程基础定额:是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分项工程计价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消耗标准。是编

制建筑工程地区单位估价表、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20.单位估价表:是各个分项工程单位预算价格的一种金额货币形式价值指标。是现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在某个城市或地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该城市或地区编制施工图预算的直接基础资料。

21.材料预算价格:是指材料由来源地或交货地点到达工地仓库或施工现场存放地点后的出库价格。

22.折旧费:指机械设备在规定的寿命期内,陆续收回其原值及支付贷款利息而分摊到每一台班的费用。

23.残值率:指施工机械报废时的残余价值占机械原值的比率。

24.概算定额:是指生产一定计量单位的经扩大的建筑工程结构构件或扩大分项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材料

和机械台班的消耗数量及费用的标准。概算定额也是总和的预算定额,即它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根据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通用图和标准图等资料,进行综合、扩大和合并而成。

25.工程量:是把设计图纸的内容按定额的分项工程或按结构构件项目划分,并按计算规则进行计算,以

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计量单位表示的实体数量。

26.设计工程量:指随建设项目所处设计阶段及设计深度不同而算出的工程量。

27.建筑面积:指房屋建筑中各层外围结构水平投影面积的总和。包括房屋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

积。

28.人工平整场地:指建筑场地挖、填土方厚度在+-300mm以内及找平。

29.有梁板:指梁与板构成一体的现浇密肋板、井字梁板,其工程量应按梁板体积总和计算

30.无梁板:指不带梁直接用柱头支撑的板,其体积按板与柱帽体积之和计算。

31.平板:指无柱、无梁,直接由墙支撑的版,按板实体体积计算。

32.楼地面:是地面和楼面的总称,主要由垫层、找平层和面层、栏杆、扶手组成。

33.单价法:是根据地区统一单位估价表中的各分项工程综合单价,乘以相应的各分项工程量并汇总。

34.实物法:是先用计算出的各分项工程的实物工程量,分别套取预算定额,并按类相加,求出单位工程

所需的各种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然后分别乘以当地各种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版的实际单价,求得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再汇总求和。

35.直接费:也称定额直接费,即凝固刀建筑产品上的劳动耗费所形成的各种费用。

36.人工费:指列入概预算定额的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市政工程、维修等工程施工生产工人的基本工

资、工资性津贴以及属于生产工人开支范围的各项费用。

37.材料费:指列入概预算定额,在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

半成品的用量及周转性材料的摊销量按相应的预算价格计算的费用。

38.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是招标方进行招标之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招标文件中不可缺少的十分重

要的招标文件之一,是工程造价合同管理与系统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

39.措施项目: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非工

程实体项目。

40.工程量清单:建设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规费项目和税金项目的名称和相

应数量等的明细清单。

41.项目编码: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名称的数字标识。

42.措施项目: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

护等方面的非工程实体项目。

43.暂列金额: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暂定并包括在合同价款中的一笔款项。用于施工合同签订时尚未确

定或者不可预见的所需材料、设备、服务的采购,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工程价款调整以及发生的索赔、现场签证确认等的费用。

44.暂估价: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们暂时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的单价以及专业

工程的金额。

45.暂估价: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们暂时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的单价以及专业

工程的金额。

46.计日工:在施工过程中,完成发包人提出的施工图纸以外的零星项目或工作,按合同中约定的综合单

价计价

47.总承包服务费:总承包人为配合协调发包人进行的工程分包自行采购的设备、材料等进行管理、服务

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竣工资料汇总整理等服务所需的费用

48.索赔: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非己方的过错而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对方提出补

偿的要求。

49.企业定额:施上企业根据本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而编制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等的消耗

标准

50.规费:根据省级政府或省级有关权力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费用。

51.税金: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52.项目特征:构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措施项目自身价值的本质特征。

53.预留金:招标人为可能发生的工程量变更而预留的金额

54.综合单价:完成一个规定计量单位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或措施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

施工机械使用费和企业管理费与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

55.总承包服务费:为配合协调招标人进行的工程分包和材料采购所需的费用。

56.零星工作费:指承包人为完成招标人提出的,不能以实物量计量的零星工作项目所需的费用。

57.综合单价:是完成一个规定计量单位工程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和利润,并考

虑风险因素。

58.工程量清单计价:应包括按招标文件规定完成工程量清单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

施项目费、其他措施项目费和规费、税金。

59.企业定额:施工企业根据本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以及有关工程造价资料制定的,并供本企业使

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标准。

60.电子标书:指以电子文档形式记录,通过可移动的电子存储介质或互联网传递工程量清单、标书文件

等数据信息的一种技术。

61.网上招标投标系统:是通过互联网,直接完成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评标、定标等工作,是一套集

成了客户端招标投标软件、计价软件、评标软件以及软硬件接口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

62.设备购置费:指为建设项目加工订货、购买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国产或进口设备、工器

具的购置费用。

63.设备运杂费:是指设备自出厂地点起,运至施工现场仓库或堆放地点为止,所发出的包装费、运输费、

装卸费、供销部门手续费等全部费用。

64.工器具购置费:指新建或扩建项目初步设计中所规定的,为保证项目初期运转所必须购置的没有达到

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仪器、工卡模具、器具、生产家具和备品备件等的购置费用,是第一次购置费用。

65.进口设备原价:是指进口设备的抵岸价,即抵达并通过买方边境港口或过境车站,且交完各种税费后

形成的价格。

66.单位工程概算是确定各单位工程建设费用的基础性技术经济文件,也是编制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的基本

依据,是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的组成部分

67.单项工程综合概算是确定一个单项工程所需建设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它是由单项工程中的各单位工

程概算汇总编制而成,是组成建设项目总概算的主要部分。

68.建设项目总概算:是由各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固

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概算汇总编制而成的,

69.单位工程概算:是建设项目设计总概算文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编制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的直接依据,

单项工程概算由单位工程概算汇总编制而成。

70.预算单价法:当初步设计文件较深且有详细的设备清单,可直接根据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或

各省、市、自治区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单价来编制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其编制的步骤、方法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相同。

71.扩大单价法:当初步设计处于方案阶段,深度不够,尚无完备的设备清单,只有主体设备或成套设备

质量时,可采用主体设备、成套设备的综合扩大安装单价编制概算

72.设备价值百分比法:主要用于定型产品和通用设备。设备价值百分比法又叫安装设备百分比法。当初

步设计深度不够,只有设备厂价而无详细规格质量时,安装费可按占设备费的百分比计算。

73.工程费用,指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单项工程费。其中,各单项工程费用概算由构成此单项工程的所有单

位建筑工程概算和单位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组成。此概算只涉及到形成单项工程固定资产的工程本身的费用,故称为工程费。

7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指应在工程建设投资中支付,并列入建设项目总概算或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的费

用。

75.单项工程综合概算:是确定一个单项工程所需建设费用的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文件,它包括单项工程的

全部建设费用,是根据单项工程各专业单位工程概算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汇总编制而成。

76.工器具和生产家具购置概算:是指工程项目购置或自制的未达到国家资产标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单价价值在200元以上)的工具、器具和生产家具的购置费用。

77.建筑工程设计总概算:又称建设项目总概算,是初步设计阶段确定一个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的

全部建设费用总的技术经济文件,是根据各个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及预备费等汇总编织而成。

78.预备费:又称不可预见费用,指在初步设计及概算内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它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

预备费。

79.铺底流动资金:是生产性项目为保证项目投产后能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周转资金数额。

80.流动资金:是项目建成投产后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用于购置原材料、半成品、燃料和支付工资及其他

生产经营费用等所必需的周转资金,即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88.概算定额计价法:又称扩大单价法或扩大结构定额法,是编制单位建筑及安装工程概算时最常用的编制方法。

89.单位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是指一个独立建筑物中的安装工程按不同专业分别进行计价的概算造价,

它是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和建设工程总概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费用,由设备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组成。

90.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概算:是指针对工程项目建设成本中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进行估价的概算文件。它与单位设备安装工程费一起构成单位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是单项工程概算及建设项目总概算的重要组

成部分。

91.设备安装工程概算,是指针对单位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设备、工器具、交通运输设备、生产家具等的组装、安装以及配套工程安装而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估价的概算文件。

92.建设管理费:是指建设单位从项目筹建开始直到办理竣工决算为止发生的项目建设管理费用。

93.勘察设计费:系指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程设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94.可行性研究费:指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编制和评估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

研究报告所需的费用。

95.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指建设项目未达到工程开工条件所发生的场地平整和建设场地预留的有碍于

施工建设的设施进行拆除清理的费用。

96.临时设施费是指为满足施工建设需要而供到场地界区的临时水、电、路、讯、气等工程费用和建设单

位的现场临时建筑物的搭设、维修、拆除、摊销或建设期间租赁费用,以及施工期间专用公路养护费、维修费。

97.联合试运转费指新建项目或新增加生产能力的工程,在交付生产前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工程

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整个生产线或装置的负荷联合试运转或局部联动试车所发生的费用净支出(试运转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部分费用,以及必要的工业炉烘炉费)。

98.生产准备及开办费:指建设项目为保证正常生产(或营业、使用)而发生的人员培训费、提前进厂费,

以及投产使用初期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具、工器具等购置费用。

99.研究试验费:指为本建设项目提供或验证设计数据、资料等进行必要的研究试验及按照设计规定在建

设过程中必须进行试验、验证所需的费用。

100.价差预备费指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或概算编制期至竣工)由于政策、价格等因素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测预留费用。

1建设项目47有梁板9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单项工程48无梁板93单项工程综合概算

3单位工程49平板94工器具和生产家具购置概算4分部工程50楼地面95建筑工程设计总概算

5分项工程51单价法96预备费

6工程概预算52实物法97铺底流动资金

7设计总概算53直接费98流动资金

8施工图预算54人工费99概算定额计价法

9竣工结算55材料费100.单位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10施工企业单位竣工决算56工程量清单的编制101.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概算11建设单位的竣工决算57措施项目102设备安装工程概算

12经验估计法58工程量清单103建设管理费

13统计分析法59项目编码104勘察设计费

14比较类推法60措施项目105可行性研究费

15技术测定61暂列金额106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

16工程建设定额62暂估价107临时设施费

17施工消耗定额63暂估价108联合试运转费

18平均先进水平64计日工109生产准备及开办费

19劳动定额65总承包服务费110 研究试验费

21产量定额66索赔111.价差预备费

22时间定额67企业定额

23材料消耗定额68规费

24必须消耗的材料69税金

25周转性材料70项目特征

26一次使用量71预留金

27周转次数72综合单价

28摊销量73总承包服务费

29机械台班使用定额74零星工作费

30机械时间定额75综合单价

31机械台班产量定额76工程量清单计价

32建筑工程预算定额77企业定额

33基本用工78电子标书

34辅助用工79网上招标投标系统

35超运距用工80设备购置费

36人工幅度差81设备运杂费

37建筑工程基础定额82工器具购置费

38单位估价表83进口设备原价

39材料预算价格84单位工程概算

40折旧费85单项工程综合概算

41残值率86建设项目总概算

42概算定额87单位工程概算

43工程量88预算单价法

44设计工程量89扩大单价法

45建筑面积90设备价值百分比法

46人工平整场地91工程费用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10600397.html,4M 2.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和业务量的变动范围电大 4.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5.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6.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7.成本性态分析: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8.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来推算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9.期间成本: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弟延到下期去的成本,它的归属期只有一个,即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当期利润表,作为当期收入的抵减项目,而不列入存货成本电视大学资料 10.(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1.本量利分析:它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 12.(1)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2)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3.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国内电视大学学生交流社区, 14.(1)保本点: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2)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5.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星魂社 16.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17.保利点: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0J+o-O0J3E&e;f 18.目标利润: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利润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本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国内较大的电大学19.经营杠杆系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销售业务量一定程度的变动会使利润以更大的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电大公共行政学小抄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5.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4.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5.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6.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7.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18..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0.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3.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24.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5.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6.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7.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28.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9.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 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30.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 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 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 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3.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 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4.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 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5.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6.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 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1)

一、成本计算对象:就是生产费用的承担者,即生产费用的归属对象。 二、成本项目与费用要素:所谓费用要素,就是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成本项目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 三、约当产量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是指将月末结存在产品数量按期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逐步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亦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指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和产量记录,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在各加工步骤之间顺序移动,最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五、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批法是指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六、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 七、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八、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管理当局的决策不能随意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九、贡献毛益与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贡献毛益率是单位贡献毛益除以单位售价或者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 十、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是指现有(或正常)销售量超过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与现有(或正常)销售量的比例。 十一、弹性预算与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是指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可预见的、不同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起点,根据预算期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逐项审议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并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十二、剩余利润(收益):是指投资中心的营业利润扣减其资产按规定的最低报酬率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9.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0.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12.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3.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4.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16.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单题

1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 2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3分批法:也称订单法,它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来归集生产费用,并计算该批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4简化分批法:在有些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里,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别很多,而实际每月完工的批别不多,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对所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可采用累计分配率法,这种方法称简化的分批法,或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法。 5交互分配法:企业中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服务,其提供的数量还比较大,所以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不仅要考虑对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各受益部门进行分配,而且还应考虑对辅助生产车间内部各受益部门进行分配的方法。 6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相关的决策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未来成本。 7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从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优方案而放弃一些次优方案上的收益。 8预定分配率法;亦称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是按照各生产单位年度的制造费用预算和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及事先确定的预定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9约当产量;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投料程度和加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本月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之和称为约当总产量,简称约当产量。 10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特定业务范围内,与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没有直接关系,因而不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1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得增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间接费用等。 12混合成本:是兼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双重成本性态的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13固定预算;也称静态预算,是指根据未来固定不变的业务水平,不考虑预算期内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编制的一种预算。 14弹性预算:就是在编制预算时,预先估计到预算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的成本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各该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开支的费用水平。 15零基预算:或称零底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的水平,对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起点,根据其必要性来确定预算额的预算。 16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其主要特点是预算期连续不断,始终保持12个月,每过去1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以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来预算期末再加一个月。 17高低点法:是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的一种简单方法。这种方法是以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业务量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点业务量与最低点业务量之差,先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再据以把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部分和固定成本部分分解出来的一种方法。 18回归直线法:是根据一定期间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一条最能反映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分析确定混合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19散布图法:是一种目测法,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时期的混合成本历史数据逐一地在坐标图上标明以形成散布图,然后通过目测,在各个成本点之间作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平均的趋势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20本量利分析: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以企业或组织所服务的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电子计算机和 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以财务数据为主要内容,同事结合非财务信息,以企业形成和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①预测经济前景,②参与经济决策,③规划经营目的,④控制经济过程,⑤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五个方面。管理会计的基本程序有:①财务报表分析,②预测、决策分析、编制全面预算,③建立责任会计制度,④积累财务成本数据编制业绩报告,⑤调控经济活动,⑥差异分析六个步骤 2、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通常又称为成本性态。按照 成本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3、相关范围: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变动并成正比例变动的这种完全的线性联系,只有在 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存在;超出了相关范围,它们之间的联系则可能表现为非线性的。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就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呈现为线性联系的这一段而言的;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业务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始终存在,一旦业务量因素或时间因素的变化突破了相关范围,这种不变性就会改变。 4、贡献毛益:又称“边际收益”、“边际贡献”、“创利额”。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以变 动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后所剩可供抵偿固定成本并创造利润的数额,可按单位产品或企业各种产品计算。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5、安全边际:是指以绝对数的形式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一项指标,是实际或预 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之差: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用实物量表示,即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量=现有或预计销售量-保本量第二、用货币形式来表示,即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安全边际额X单价)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 6、保本点:保本点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处在一种既不盈利又不亏损、销售收入与销售 成本相等、利润为0时的业务量,又叫损益平衡点以及盈亏临界点。利润=销售量X单价—销售量X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TP=PX—BX—A=0) 7、沉没成本:又叫沉入成本,是指由于过去决策结果而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这类成本是过去已经发生,一经支出就一去不复返,将来的任何决策都无法改变这项历时事实。 8、付现成本:是指动用现金支付的有关成本 9、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对所有的项目均不考虑上期的预算水平,完全以零为基础,从 根本上分析研究每个支出项目计划期间有否支出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多少制定的预算。 (预算的分类:第一、按编制预算所用的业务量是否固定可把预算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第二、按编制预算是否以过去为基础可把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第三、按编制预算所有的时间是否固定分为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10、弹性预算:是指根据预算期内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而编制不同水平的元算,它是随 着不同的业务量水平而增减变动所形成的预算。 11、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 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事先制定的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实际工作中标准成本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准确的说是“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耗用量X标准单价,第二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标准计算出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1.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层级制 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3.机能制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4.战略管理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政府再造的含义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习惯和持续改进质量能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企业家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

企业家政府重视政府的成本效益,重视创新与改革,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强调对执行者授权,主张顾客导向,主张放松规制。 6.目标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人、工作和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7.行政规章的含义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简称规章。 8.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9.行政评估的含义 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政评估主要是指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10.行政领导权力的概念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1.完整制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1.边际贡献: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其变动成本的总额。 2.变动成本:只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总额随业务 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3.安全边际量:指企业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或者销售额与保本销 售量或者销售额之间的差量或者差额。 4.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受业务量的 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 5.高低点法: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基础,依据成本的历史资料将某 一时期与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的成本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成本预测模型的一种方法。 6.本量利分析:在成本形态分析和保本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有关 产品成本,价格业务量等因素与利润的关系确定计划期间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 7.责任中心: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 业单位,它由一个主管人员负责,承担规定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利。 8.相关业务量:指生产经营决策中心必须认真考虑的将一定决策 方案相联系的生产量与销售量。 9.相关成本:在决策分析中必须要加以考虑的并且与方案选择有 关的未来成本。 10.相关收入:与特定定的决策方案相关联的,能对某种特定决策

产生更大影响力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 11.保本点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 12.保利点: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设定的 目标利润的实现而达到的业务量,在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保利量)和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保利额)两项指标。 13.利润中心:对利润指标负责的责任中心。 14.机会成本:在使用决策分析的过程中,当选取某个方案而而放弃 其他方案所损失的潜在收益。 15.专属成本:明确归属于某种,某地或者某个部门的固定成本。 15.经济订货量:用微分法或基本不等式法求全年总成本取得最小 值的订货量。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D )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A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6.从20世纪(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D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复习进程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 答题

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 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2、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3、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4、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5、混合成本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它们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但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因而成为混合成本 6、完全成本法 在计算产成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7、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计算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而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8、本量关系 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9、盈亏平衡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利润为零的状态 10、安全边际 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11、经营杠杆作用 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成为经营杆杠作用 12、经营杠杆系数 是指利润变动百分比相当于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的倍数

13、相关成本 是指由某项特定决策方案直接引起的未来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方案之间有差别的未来成本 14、机会成本 是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由于选择了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15、重置成本 是指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16、专属成本 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某一特点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也称直接归属固定成本 17、沉没成本- 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发生的实际支出,不是现在或将来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18、边际收入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量 19、边际成本-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20、成本加成定价法 是在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按预定的加成率计算相应的加成额,进而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 21、差别对待定价 是指企业对同一种产品或劳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而制定不同的价格 22、货币时间价值 由于放弃了使用或消费这笔货币的机会或权利,那么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而计算的代价或报酬就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23、年金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系列收款或付款,也称等额系列款项 24、资本成本 是指使用资本所要付出的代价,通常包括资金使用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内容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作者:————————————————————————————————日期:

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 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2、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3、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4、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5、混合成本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它们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但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因而成为混合成本 6、完全成本法 在计算产成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7、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计算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而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8、本量关系 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9、盈亏平衡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利润为零的状态 10、安全边际 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11、经营杠杆作用 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成为经营杆杠作用 12、经营杠杆系数 是指利润变动百分比相当于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的倍数 13、相关成本

是指由某项特定决策方案直接引起的未来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方案之间有差别的未来成本 14、机会成本 是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由于选择了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15、重置成本 是指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16、专属成本 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某一特点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也称直接归属固定成本 17、沉没成本- 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发生的实际支出,不是现在或将来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18、边际收入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量 19、边际成本-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20、成本加成定价法 是在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按预定的加成率计算相应的加成额,进而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 21、差别对待定价 是指企业对同一种产品或劳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而制定不同的价格 22、货币时间价值 由于放弃了使用或消费这笔货币的机会或权利,那么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而计算的代价或报酬就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23、年金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系列收款或付款,也称等额系列款项 24、资本成本 是指使用资本所要付出的代价,通常包括资金使用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内容 25、折现回收期 又称动态回收期,是指从折现后的净现金流量中收回原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26、内部报酬率 内部报酬率又称内部收益率,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期内预期可达到的报酬率 27、弹性预算 是为克服固定预算缺点而设计的,它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按一系列可能达到的预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名词解释 1.具体行政环境 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2.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6.行政协调 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7.行政诉讼 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寻求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 8.目标管理 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9.公共行政 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10.地方行政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1.层级制 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