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瓜氨酸血症一例

瓜氨酸血症一例

瓜氨酸血症一例

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病例报告?

瓜氨酸血症一例

张月华 杨艳玲 李明 秦炯

患儿男,13岁,因头痛、嗜睡23天,呕吐3天,意识不清12小时入院。入院23天前,因腹痛口服氨酚待因片(成份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可待因)后10分钟出现头痛,呈间歇性,伴嗜睡,走路时似喝醉酒样。20天前抽搐1次,表现为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双手握拳,四肢强直,意识不清,持续约30分钟自行缓解,意识恢复,但仍有间断头痛,头痛剧烈时烦躁不安,头痛减轻时嗜睡。5天前自述视物不清,3天前出现呕吐,每日5~6次, 12小时前突然意识不清,伴四肢不自主乱动,,持续2小时后转为胡言乱语,伴小便失禁。7岁时曾患肝炎在当地住院治疗。患儿系1胎1产,智力、运动发育与同龄儿相仿。发病前上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较差。患儿弟弟及父母均体健,父母为近亲结婚(姨表亲),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病史。入院体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体重29kg,身高140cm,头围51cm,神志不清,躁动,压眶有反应,心肺无异常,肝于肋缘下2.5cm,剑突下4cm,质地中等,脾于肋下未触及,腹水征(-)。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迟钝,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偏低,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均消失,双侧膝腱反射对称引出,巴彬斯基征(-),脑膜刺激征(-)。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血电解质正常,血气分析正常。乙肝两对半:H BsAg(+),抗2H Bs(-),H BeAg (-),抗H Be(+),抗2H BC(+)。肝功能:A LT72I UΠL(正常0~40),AST、TP、A LB、AΠG均正常。凝血酶元时间14.55秒(正常对照12.30秒)。肾功正常。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均正常。血、尿氨基酸分析示:尿瓜氨酸19.97μm olΠmg (Cr)(正常<0.20),血瓜氨酸178.4mgΠL

(正常值3.0±1.0mgΠL)。血氨稀释1

倍后测定大于235μm olΠL(正常<60)。

脑电图:不正常(前额部广泛δ节律,右

侧波幅高于左侧,右中央、右颞见尖慢复

合波)。头颅MRI:双额叶脑萎缩。治疗

经过:入院后38小时因发现血氨明显升

高,给予谷氨酸钠,谷氨酸钾静点。入院

后40小时意识障碍加重,压眶无反应,

膝腱反射消失,并出现频繁抽搐,开始为

面肌抽动,继之伴上肢阵挛性抽动,给予

多种止惊药及20%甘露醇等治疗,抽搐

仍未控制,入院后62小时行血液透析治

疗,透析15分钟后抽搐停止,透析2小

时测血氨76.9μm olΠL,透析结束后,患儿

仍处于昏迷状态,但压眶有反应,膝腱反

射可引出,血透结束后17小时,再次出

现抽搐,昏迷程度加重,复查血氨大于

235μm olΠL,家属放弃治疗,于出院后11

小时死亡。出院诊断:(1)瓜氨酸血症;

(2)乙型肝炎。

讨论:该例患儿,以头痛、呕吐、醉酒

样步态、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频繁惊

厥为主要表现,因入院体检发现肝大,结

合既往有肝炎病史,故首先考虑是否有

肝性昏迷,虽然乙肝两对半结果证实有

乙型肝炎,但肝功能各项化验指标提示

肝脏损害不明显,而血氨显著升高并超

过了一般肝性昏迷时血氨的水平,故不

支持肝性昏迷,考虑患儿可能存在先天

性代谢异常引起的高氨血症。尿素循环

中一些酶的缺陷和部分氨基酸代谢异常

均可引起高氨血症,该患儿血和尿氨基

酸分析证实,瓜氨酸显著升高,故诊断瓜

氨酸血症成立。

瓜氨酸血症是因为尿素循环中的精

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S)缺陷所致,患者

血、尿及脑脊液中瓜氨酸均升高,由于尿

素循环受阻引起高氨血症.。该病为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第9号

染色体长臂(9q34qter),目前发现该基因

有22种碱基突变形式[1]。该病的临床

表现主要是高氨血症的毒性现象,临床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酶活性缺陷的程度相

平行。该病分为经典型(Ⅰ型)和成人型

(Ⅱ型),经典型患者ASS基因有异常,其

ASS缺陷为全身性,而成人型患者仅肝

内ASS缺陷,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

10%。经典型患者在新生儿期起病,多

在婴儿期死亡。成人型多于青春期或成

年期发病,一般高氨血症症状较轻,呈间

歇性出现,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如高蛋

白饮食、紧张、饮酒、肝功能异常及药物)

血氨显著升高,出现阵发性呕吐,厌食,

头痛,共济失调,亦可表现嗜睡,惊厥,神

志模糊,甚至昏迷,预后差,死亡率很

高[2]。成人型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疾

病进展很慢,不易被发现,可有轻度脑皮

质萎缩,智力和体格发育迟缓,个别病例

症状较轻,没有智力低下。本例患儿属

成人型,其发病诱因为口服对乙酰氨基

酚。文献报道,对乙酰氨基酚可诱发成

人型瓜氨酸血症发病[2]。该病的诊断包

括:血、尿氨基酸分析,基因诊断。该病

的治疗:以低蛋白饮食,降血氨治疗为

主,血氨升高显著时可进行血液或腹腔

透析。通过该例患儿的诊断,提示对有

不明原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等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患儿,在鉴别诊断

时,应想到先天代谢异常引起的高氨血

症,必要时做血、尿氨基酸分析协助诊

断。

参考文献

1K akinoki H,K obayashi K,T eraz ono H,et al.

Mutations and DNA diagnoses of classical

citrullinem ia.Hum Mutat,1997,9:2502259.

2Shiohama N,Sugita Y,Imamura N,et al.

T ype II citrullinem ia triggered by acetam ino2

phen.N o T o Shinkei,1993,45:8652870.

(收稿:1998209229 修回:1998212229)

(本文编辑:江澜)

?

8

3

?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6月第37卷第6期 Chin J Pediatr,June1999,V ol37,N o.6

精氨酸酶缺乏症-罕见病诊疗指南

精氨酸酶缺乏症 一、疾病概述 精氨酸酶缺乏症(arginase deficiency)也称精氨酸血症(argininemia),或高精氨酸血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中较少见的类型。1969年由Terheggen等[1]首次报道。精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的尿素循环障碍有所不同,多数患儿在婴儿早期智力运动发育正常,随着疾病进展,在婴儿晚期出现进行性智力运动发育倒退、癫痫等神经系统损害。除一般高氨血症所导致的症状外,可有步态异常、痉挛性瘫痪、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国内外关于精氨酸血症发病率的研究资料较少,据报道其发病率为1/350 000~1/2 000 000不等。国内韩连书等从4 981名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患者中检查出了1例精氨酸血症患者[2];杨艳玲教授团队曾报道7例精氨酸血症患者[3]。精氨酸酶(EC3.5.3.1)有两种同工酶,Ⅰ型存在于肝脏,为精氨酸酶的主要类型;Ⅱ型存在于肝外组织,含量较少。精氨酸血症是由于Ⅰ型精氨酸酶缺乏导致的一种疾病。精氨酸酶缺乏导致精氨酸不能顺利转化为瓜氨酸,血液及尿液中精氨酸浓度增高,尿素生成障碍,引起神经、肝脏、肾损伤等多脏器损害,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编码Ⅰ型精氦酸酶的基因(ARGl)位于6q23,长11.5 kb,包括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编码由322个氨基酸组成的精氨酸酶同工酶Ⅰ蛋白。迄今已报道了至少30种ARG1基因突变。 二、临床特征 精氨酸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包括痉挛、震颤、舞蹈样运动、多动、共济失调、痉挛性四肢瘫痪、抽搐、精神发育迟缓等进行性神经系统损害,以及肝病、周期性呕吐和小头畸形。患儿早期可表现出厌食蛋白倾向及蛋白不耐受,进食高蛋白食物后血氨增高,导致呕吐或嗜睡,易合并营养不良。 进行性神经系统损害是精氨酸血症患者主要的临床特点,病情严重者可于新生儿早期发病,出生后数日出现惊厥,病死率高。患儿于2岁内出现“剪刀”步态、痉挛性双侧瘫、惊厥、严重智力低下、脑电图异常。婴儿期至学龄期发病的患者以智力运动障碍、惊厥、痉挛性瘫痪、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因此易被误诊为脑

《可治性罕见病》—瓜氨酸血症

《可治性罕见病》—瓜氨酸血症 一、疾病概述 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是由于9号染色体上精氨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atesynthase,ASS)缺陷,导致血氨合成尿素异常,引起血瓜氨酸浓度显著升高,是一种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瓜氨酸血症包括两种类型:瓜氨酸血症Ⅰ型( citrullinemia type I)和瓜氨酸血症Ⅰ(citrullinemia type Ⅰ)。其发病率极低,我国发病率大约为1/70 000[1],日本发病率约为1/23万~1/10万[2]。 二、临床特征 1、瓜氨酸血症Ⅰ型 瓜氨酸血症Ⅰ型,也称为典型瓜氨酸血症。发病时间差异较大,可在生后数天发病,也可在儿童期后成年期发病。在婴儿期,一般症状主要表现喂食欠佳、呕吐、嗜睡、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病情变化快.可以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在儿童或成人时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甚至无异常。 2、瓜氨酸血症Ⅰ型 瓜氨酸血症Ⅰ型主要是由于体内希特林( Citrin)蛋白功能缺乏所引起,可以细分为新生儿期发作型(neonatal hepatitis associated with choletasis; NICCD)及成人期发作型(adult-onset typen citrullinemia)[3]。新生儿期发作型主要临床表现在出生1~5个月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肝脏功能异常,伴发多种高氨基酸血症、半乳糖血症及脂肪肝等症状[4]。严重者可出现生长迟缓、异常出血、贫血、低血糖、肝脏肿大,甚至肝衰竭。 三、诊断 1、瓜氨酸血症I型 诊断方法包括检验血中血氨值及其他相关氨基酸与肝功能检查。确诊方法为检测肝脏细胞或成纤维细胞中的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活性。 2、瓜氨酸血症Ⅰ型 诊断方法包括检验血氨水平及其他相关氨基酸与肝功能检查。目前可行基因检查以确定诊断,约有80%的个案可以找到基因突变位点。

瓜氨酸的发酵生产

湖北大学 发酵工程与设备课程设计 题目:瓜氨酸的发酵生产 专业年级:11级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4年 5月 24日 目录

1前言 1.1瓜氨酸性质 瓜氨酸( citrulline),又名氨基甲酰鸟氨酸( carbamyl ornithine) ,L-瓜氨酸分子式为C6H13N3O3,分子量175.19,纯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有酸味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瓜氨酸的熔点为222℃,等电点为5. 92,比旋光度为[α] D25= 21. 0。瓜氨酸最先由右贺太郎等在1914年从西瓜榨汁中分离得到,此后由和田光德确认为一种氨基酸。[ 1]除了西瓜汁中含有瓜氨酸之外,野西瓜叶、核桃仁、核桃幼苗及种子中都含有瓜氨酸。瓜氨酸是一种非蛋白质α-氨基酸,它具有肽键形成的能力,但是很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仅存在于人类的少数几种蛋白中,包括丝集蛋白、中间丝集蛋白[2]、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BP)、聚角蛋白微丝蛋白及一些组蛋白。 瓜氨酸结构式: 1.2瓜氨酸的应用 瓜氨酸在人体内代谢途径:

1.2.1防治前列腺疾病瓜氨酸对防治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肿胀、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作用明显。 1.2.2治疗L-精氨酸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和提高男性性功能研究表明, 瓜氨酸在体内转化为人体必需氨基酸L-精氨酸和一氧化氮, 产生的L-精氨酸可以弥补食物中L-精氨酸的缺乏;一氧化氮会活化酵素,导致平滑肌舒张,使人的血管获得松弛,在维持心血管正常功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4],同时也可以用于增强男性性功能,以及治疗性功能障碍。 1.2.3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研究发现瓜氨酸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能够清除羟基, 增加精氨酸合成所需的NO, 可有效保护DNA 及PMN免受氧化反应的侵害[5] , 可以作为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也可作为女性美容化妆品, 具有护肤防皱祛斑抗衰老之功效。 1.2.4提高运动员肌肉力量与耐力精氨酸对于人体的运动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L-瓜氨酸作为合成L-精氨酸的前体, 在许多组织中能转化成L-精氨酸, 服用瓜氨酸能有效的改善人体的抗疲劳能力, 维护健康的心肺功能, 提高脑力清晰度, 降低压力和克服沮丧情绪, 平衡血糖浓度, 增强人体的肌肉强度, 提高体能, 在运动保健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1.2.5其它作用除了以上应用,瓜氨酸还可以用作异体排斥效应指示剂,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6 ]等。 1.2.6与瓜氨酸相关的疾病与瓜氨酸相关的疾病有类风湿关节炎,瓜氨酸是RA(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以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进而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的常见致残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丝集蛋白相关抗体

可治性罕见病—肌酸缺乏综合征

可治性罕见病—肌酸缺乏综合征 一、疾病概述 肌酸缺乏综合征(creatine deficiency syndrome,CDS)又称脑肌酸缺乏综合征,是一组由肌酸合成和转运障碍导致脑肌酸缺乏引起的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包括3种疾病:其中肌酸合成障碍分为胍基乙酸甲基转移酶(guanidinoacetate methyltransferase,GAMT)缺陷和L-精氨酸:甘氨酸脒基转移酶(L-arginine: glycine amidinotransferase,AGAT)缺陷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2];及X-连锁隐性遗传由SLC6A8基因突变所致的肌酸转运(creatine transporter,CRTR)缺陷[3]。肌酸(creatine)是一种自然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含氮有机酸,为神经组织和肌肉提供能量。肌酸的合成通过两个酶促反应完成:①精氨酸在AGAT催化下转脒基给甘氨酸生成胍基乙酸;①胍基乙酸和S-腺苷-L-甲硫氨在GAMT催化下生成肌酸和S-腺苷高半胱氨酸。肾脏和胰腺中AGAT活性较高,肝脏中GAMT酶活性较高,肌酸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各组织器官被利用,主要是脑和肌肉。肌酸到达脑和肌肉后,由钠和氯依赖牲肌酸转运体(CRTR)介导进入细胞,细胞内部分肌酸在肌酸激酶(CK)催化下逆转化为磷酸肌酸,同时产生能量。另一部分肌酸和磷酸肌酸再通过非酶促反应转化为肌酐,主要通过尿液排泄。 二、临床特征 CDS临床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语言发育迟缓和癫痫。患者发育迟滞程度轻重不等,以合并多动和孤独症为特征,运动障碍以锥体外系为主要表现。分3型: 1、GAMT缺陷[4-6] 已报道100余例患者。起病年龄3--6个月至3年。在一个对80例患者的综述中指出GMAT缺陷最常表现为智力低下和癫痫。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现智力低下及不同程度的语言表达障碍。约78%患者有癫痫发作,发作形式为肌阵挛,全面强直阵挛,点头及失张力发作。30%出现运动障碍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约60%表现为严重的智力低下,难治性癫痫和运动障碍。也有少数临床表现类似Leigh样综合征和线粒体病,以及迟发型折刀样肌强直和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的报道。

瓜氨酸血症诊疗指南

瓜氨酸血症诊疗指南 概述 瓜氨酸血症分为瓜氨酸血症Ⅰ型(citrullinemia,Cit-Ⅰ)和瓜氨酸血症Ⅱ型,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瓜氨酸血症Ⅰ型是由于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ASS)基因突变所致,ASS1基因(定位在9p34.11)突变使酶的功能缺陷,导致氨在体内蓄积,出现高氨血症,瓜氨酸及其他尿素循环的副产物在血液、尿液及脑脊液中蓄积,引起一系列的毒性损害,造成惊厥甚至昏迷等一系列临床表征,严重时导致脑水肿危及生命。 瓜氨酸血症Ⅱ型是由于编码希特林蛋白(Citrin)的SLC25A13基因(定位在7q21.3)突变所致,引起尿素循环及NADH的转运障碍和相关代谢紊乱。成人发病患者称为成人发作的瓜氨酸血症Ⅱ型(adult onset citrullinemia type Ⅱ,CTLN2),1岁内发病则称为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二者为Citrin缺乏症不同年龄的两种不同表型。本文将以瓜氨酸血症Ⅱ型为例进行介绍。 病因和流行病学 瓜氨酸血症Ⅱ型是由于编码希特林蛋白(Citrin)的SLC25A13基因(定位在7q21.3)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希特林蛋白的功能主要是作为线粒体内膜上天冬氨酸/谷氨酸的载体,参与一系列的生物反应过程,将线粒体内天冬氨酸与胞质中谷氨酸、质子交换,向胞质提供天冬氨酸参与尿素、蛋白质和核苷酸合成。同时,作为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一员,将胞质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运至线粒体,向线粒体内提供充足的NADH,同时维持线粒体与胞质之间NADH比例的平衡。SLC25A13基因突变可影响希特林蛋白的活性,由线粒体转运到胞质的天冬氨酸减少,导致胞质内天冬氨酸缺乏,尿素循环受阻、瓜氨酸蓄积;同时导致胞质内NADH/NAD+升高,从而引发各种代谢紊乱如抑制糖酵解、糖异生,干扰蛋白质及核酸合成,同时抑制脂肪酸氧化、促进脂肪合成。 瓜氨酸血症Ⅱ型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均有报道,而患者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

瓜氨酸血症Ⅰ型

瓜氨酸血症Ⅰ型 【概述】 瓜氨酸血症Ⅰ型(citrullinemia type Ⅰ,CTLN1.MIM 215700)即精氨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症(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 deficiency),是尿素循环中第三步的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ASS)缺乏所致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以瓜氨酸血症及高氨血症为主要特征。作为尿素循环的限速酶,ASS缺陷使尿素循环受阻而引起高氨血症,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ASS活性缺陷的程度相平行。CTLN1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急性新生儿型(经典型)、迟发型、妊娠相关型和无症状型。本病治疗急性期通过血液透析、药物和饮食治疗减轻高氨血症,而缓解期则通过饮食和降血氨药物治疗,预防急性发作。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肝脏移植治疗。 【流行病学】 CTLN1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同。有资料表明,CTLN1发病率在美国为1:57 000,韩国1/22 150,英国1/20 000,澳大利亚1/77 811,我国台湾地区为1/118 543。我国大陆尚缺乏CTLN1的流行病学数据,临床实践中诊断的此病患者也相当有限,仅最近几年有零星的病例报告。 【发病机制】 CTLN1由尿素循环中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的编码基因ASS1突变所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SS1基因在体内许多组织(如肝脏、肾脏及成纤维细胞)中都有表达,但主要在肝脏表达,是合成尿素循环的第三个酶,催化瓜氨酸及天冬氨酸合成精氨酸代琥珀酸。ASS 缺陷使尿素循环受阻,引起高氨血症,同时导致患者血、尿及脑脊液中瓜氨酸均升高,临床表现主要是高氨血症的毒性现象,严重者可导致脑水肿而危及生命。 【遗传学】 ASS1基因定位于9q34.11,包含16个外显子。转录起始密码位于外显子3,终止密码位于外显子16,初级转录子长度为1239bp,编码蛋白ASS分子量为186kD。ASS1突变类异质性明显,文献报道的突变类型已达87种,绝大多数为错义突变,其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c.910C→T,IVS6-2A→G和c.1168G→A. 【临床表现】 根据国内外文献,CTLN1可分为四种临床类型,即急性新生儿型(经典型)、迟发型、妊娠相关型和无症状型。 1.经典型患者出生时正常,但在生后1周内即可出现症状,表现为反应差、喂养困难、呕吐等非特异表现,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表现为脑水肿、颅压增高表现、如角弓反张、抽搐、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固定、前囟隆起等,甚至死亡。个别CTLN1婴儿可表现为脑梗死,经及时治疗而存活的CTLN1经典型患者通常会遗留神经系统缺陷,如认知障碍等。可有肝大和肝酶升高。 2.迟发型患者发病较晚,临床表现较新生儿起病轻,可为慢性高氨血症或急性高氨血症发作症状,周期性呕吐、嗜睡、惊厥。部分有肝大和肝酶升高、急性肝衰和肝纤维化。另外还可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轻者可仅表现为偏头痛、口齿不清、共济失调、嗜睡等。CTLN1并非均以神经系统异常为首发临床表现,个别迟发型CTLN1患者以严重肝功能不全为首发临床表现,黄疸、肝酶升高和凝血功能异常表现,甚至可以达到肝移植的标准。 3.妊娠相关型CTLN1部分女性CTLN1患者在妊娠期或者产后可出现严重的高氨血症发作,甚至因严重高氨血症昏迷死亡。CTLN1还可能与产后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4.无症状型CTLN1 部分经ASS1基因分析证实的CTLN1患者,尽管存在血浆瓜氨酸增高等生化异常,但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

Citrin缺乏综合症

Citrin缺乏症 Citrin是一种线粒体内钙结合天冬氨酸/谷氨酸载体(Aspartate/ Glutamate Carrier, AGC)蛋白,在尿素循环及其他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itrin缺乏症包含成年发作Ⅱ型瓜氨酸血症(Adult Onset Type ⅡCitrullinemia , CTLN2)和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 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 NICCD)两种不同表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1 CTLN2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1968年Miyakashi等报道CTLN2,该病发病较迟(11~79 岁),故称为成年发作瓜氨酸血症Ⅱ型[1]。临床主要有突发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等肝性脑病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损害及高氨血症,肝脏特异性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活性下降。发病前多有应激、感染、酒精或大量蛋白摄入等诱因,病情进展迅速,半数以上初次发作后存活不超过17个月,最终多死于脑水肿[2]。患者多有嗜食豆类、花生等,厌食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倾向[3]。 1.2 NICCD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2001年Ohura等发现了伴有高氨血症及半乳糖血症的肝内胆汁淤积患儿存在SLC25A13基因的突变,故将本病定义为Citrin缺乏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4]。NICCD多于生后数月内发病,最常见表现为黄疸、血瓜氨酸升高以及脂肪肝,此外还有半乳糖血症、低蛋白血症、出血倾向、低血糖以及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可有瓜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升高[5]。早期检测并发现瓜氨酸升高对确诊有重要意义,但并非所有NICCD 患者均有瓜氨酸的升高。近来研究发现患儿有“Chubby Face”表现,面部丰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儿,提示其面部特征也可作为参考诊断指标[7]。NICCD患儿症状多在1岁内消失,各项生化指标亦随之趋于正常,此时患者的确诊只能通过基因诊断或淋巴细胞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Citrin免疫杂交来明确。部分NICCD患儿仍留有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有胰腺炎、高脂血症和癫痫样发作,2岁起饮食有明显嗜食豆类、花生等,厌食甜食及谷类的饮食倾向,极少数需肝移植治疗。 NICCD患儿多数在一岁内有自然缓解,而CTLN2患者发病后却呈快速进展过程,因此对于Citrin缺乏症的两种不同表型的治疗有所不同。 对于NICCD患儿,饮食方面给予高蛋白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研究表明,不应限制或纠正其嗜食富含高脂高蛋白而厌食谷类的饮食倾向[6,22]。饮食中成分比例由于存在血半乳糖及短链、长链酰基肉碱增高,无乳糖奶粉、富含中链脂酰肉碱的配方奶被广泛应用于改善症状,苯巴比妥和熊脱氧胆酸用于黄疸对症处理,适当给与补充维生素E可改善氧化应激,有出血倾向患儿给予维生素K治疗。少数病情严重患儿需进行肝移植。 对于CTLN2患者,因其存在明显的高氨血症,为减轻高血氨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应长期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23,24],可给与苯甲酸钠、苯乙酸钠等降低血氨。精氨酸可改善线粒体尿素循环酶的活性,故也可用于降低血氨,但有报道认为精氨酸的使用与CTLN2患者的脊髓病变发生相关,使用量需慎重,同时可加入肌酐以减少过量精氨酸产生的胍基乙酸的毒性作用[2]。对于伴有肝性脑病的CTLN2患者,使用甘油及果糖会使体内NADH/NAD+升高,进一步加重高血氨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代谢,加重脑损伤,应选用甘露醇减轻脑水肿[25]。目前对Citrin缺乏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肝移植,但对于移植后患者生存质量及时间缺乏相关调研,因此对于肝移植后的效果尚难评价。 Citrin缺乏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遗传代谢病,尤其常见于东亚。部分NICCD患儿表现不典型,如未检测到血瓜氨酸的升高,通过生化指标难以最终确诊,而基因诊断是Citrin 缺乏症的有效检测手段,值得推广。其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多数治疗限于对症处理。应加强对该病的宣传,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加强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并进一步明确其发病和进展机制。

串联质谱筛查代谢病图表中文版

组别(1)条件 (先天性 氨基酸,脂 肪酸,有机 酸代谢)(1)美国 遗传医 学协会 代码 (2)美国 的发病 率 (3) 美 ACM G小 组 (4)主要标志 (s) (5信息比率(6 需 要 鉴 别 诊 断 (6) 具有相同 标志的主要或 其他情况(S) (6) 具有相同标志 的次要或其他情况 (7)国 家统 计局 检测 的孕 产妇 病例 (8)饮 食,药 物,早 产的 潜在 干扰 (9) 数 目 情 况 (10) 可利 用的 第二 层检 测 (11) 2006ACMG 报告的证 据水平 (1-4) (12) 评价 证据 (医 学检 验准 则) AA 精氨基琥 珀酸血症ASA <1:100, 000 UP 瓜氨酸瓜氨酸/精氨 酸 是瓜氨酸血症瓜氨酸血症II,丙 酮酸羧化酶缺乏症 - - 13 - 2.50 B-II AA 瓜氨酸血 症CIT <1:100, 000 UP 瓜氨酸瓜氨酸/精氨 酸 是精氨基琥珀酸 血症 瓜氨酸血症II,丙 酮酸羧化酶缺乏症 - - 73 - 3.00 B-II AA 高胱氨酸 尿症(CBS 缺乏症) HCY <1:100, 000 UP 甲硫氨酸甲硫氨酸/苯 丙氨酸 是- 高甲硫氨酸血症- 是24 是 2.00 B-II AA 枫糖浆 (尿)疾病MSUD <1:100, 000 UP 缬氨酸异亮 氨酸+亮氨酸 Val/Phe(Ile+ Leu)/Ala(Ile +Leu)/缬氨酸 - - - - 是99 是 2.13 A-II AA 苯丙酮尿 症PKU >1:25,0 00 UP 苯丙氨酸苯丙氨酸/酪 氨酸 是- 良性H-Phe血症,生 物合成的BH辅因子 缺陷,生物蝶呤辅 因子再生障碍 是是608 - 2.00 A-I AA 酪氨酸血 症 I TYR I <1:100, 000 UP 酪氨酸尿琥 珀酰丙酮 酪氨酸/瓜氨 酸 是- 酪氨酸血症II,酪 氨酸血症 III - 是48 是 1.94 A-II AA Arg血症ARG <1:10万ST 精氨酸- - - - - - 7 - 3.50 B-II

瓜氨酸偏高的影响

瓜氨酸是因最先从西瓜中获取,而得名“瓜氨酸”。可见在瓜类的水果和植物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这种物质。正常人的瓜氨酸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范围内,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出现了瓜氨酸偏高的情况,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种状况对于我们有什么影响。 瓜氨酸是常见的一种氨基酸,存在于瓜果蔬菜中,比如说一些瓜皮,是非常好的瓜氨酸的来源,如果出现瓜氨酸偏高,可能会对于患者的健康造成,比如说有可能是身体的基础糖类代谢出现问题,尤其是一些孩子和婴幼儿,如果不是很高,只需要进一步观察即可。如果出现一些别的症状需要就医。具体还是以医生的诊断为准。 如果有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需要补充瓜氨酸,另外还能够辅助治疗高血压,缓解身体疲劳,提高身体免疫力方面,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钻的作用与功效 一些小孩子长出现的这个瓜氨酸偏高属于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一般宝宝发病后的不良表现比较多,往往会有精神状态不好,还会导致失眠以及大小便失禁,严重的话就会腹泻,惊厥以及神经异常,家长朋友要注意观察,对症治疗。

西瓜(特别是瓜皮)是极好的瓜氨酸来源。南瓜,黄瓜和葫芦等蔬菜也包含瓜氨酸。除了蔬菜以外,香瓜和甜瓜等水果也包含一定数量的瓜氨酸。此外,核桃苗还被视为瓜氨酸的最丰富来源。鱼,肉类,鸡蛋,牛奶和豆类食品包含大 量瓜氨酸。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也包含瓜氨酸。 此外,服用瓜氨酸保健品也对健康很有好处。它帮助身体克服疲劳和压力。体内瓜氨酸保持适当水平能促进能量并确保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瓜氨酸保健品提供促进身体抵御系统的简单方法。在缺乏瓜氨酸的情况下,会经常感觉疲劳,并因此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瓜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这意味着身体能自己生产。然而,短肠综合征患者的瓜氨酸合成可能会出现问题。这种疾病会导致身体失去充分吸收营养的能力。这主要与小肠有效部位受损,病人小肠被手术切短有关。由于小肠分泌这种氨基酸不足,病人需要在饮食中包含瓜氨酸含量高的食品或保健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