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人民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人民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人民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人民版

精品试卷

推荐下载专题十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一《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

(一)《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

个人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2标志:年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的革命的最有前途的阶级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

展的重要作

用揭示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

共产主义社会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武器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

别第一,空想社会主义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夸大

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科学社

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坚持唯心史观,不懂得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和国家实质,拒绝一切政治运动,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理性论和天才史观的思想束缚,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把社会主义看作超越一切阶级的理性和正义的表现,是各个阶级都能接受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 二) 巴黎公社运动

1 背景: 年 法国在 普法 战争中战败 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投降卖国 镇压人民

2 巴黎公社的成立: 年 月 日革命成功 月 日 巴黎人民经过选举 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巴黎公社

3 革命措施

4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寡不敌众

根本原因 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 主观原因 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 的 领 导

没 有 以 马 克 思 主义理论为指导 未建立工农联盟 等

5 性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

的伟大尝试

( ) 从成立背景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 推 翻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建立的。

( ) 从对公社委员的要求看,公社委员是由人民选举产 生 的,并保障人民对公职人员拥有监督权和罢免权。

( ) 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看,一切都以维护广大劳动 人 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体 现 了 对 劳 动

人 民 的 深 切 关 怀;打 碎 了 旧 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触 及资本主义私有制。

世纪中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趋势 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

未来社会提出 了 一 些 天 才 的 设 想。 世 纪

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 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巴 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由理 论发展到实践。

精 品 试 卷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57

特别提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类历史的

发展规律,并预见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工人 运动蓬勃开展,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 试,虽然失败了,但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归纳整理

考点二 俄国十月革命

( 一) 背景

1 俄国 年农奴制改革后 资本主义经

济有了一定发展 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矛盾尖锐

2 一战激化了各 种 社 会 矛 盾 俄 国 成 为 帝 国 主 义 链 条 上 最 薄弱的环节

( 二) 进程 1 二月革命

年 月 二月 革 命 推 翻 罗 曼 诺

夫 王 朝 二 月 革 命 后 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 不顾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 继 续 参 加一战

2 《 四月提纲》

背景 二月革命后 资产阶级临时 政 府 和

工 兵 代 表 苏 维 埃两个政权并存 年 月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内容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

为 社会 主义革命 的任务 提出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等口号 争取以和平方 式取得政权

3 七月事件

背景 俄军在前线

失利

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政 权 完

全 转 到 了 资 产 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影响 促使布尔什维克党改变斗 争 的 策 略

制 定 了 武 装 起义的方针

4 十月革命

年 月 日 布尔 什 维 克 党 领 导 彼 得 格 勒 武 装 起 义 月 日 阿芙 乐 尔 号 巡 洋 舰 发 出 总 攻 的 信 号 起 义 工 人 和

精品试卷士兵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三)结果

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兵代表苏

维埃代表大会开幕并通过了告工人士兵

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

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

会制度为目的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2 十月革命 成 功 地 在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体 系 上 打 开 了 一 个 缺

口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 十 月 革 命 将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变 为 现

实 开 创 了 国 际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新 局 面 也 为 俄 国 的 社 会 发 展 开 辟 了 一 条 新 的 道 路

十月革命的特点

( ) 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在一个经济相对 落 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 主义的发展。

( ) 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 城 镇和广大农村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革命的道 路是由各国所面临的 国

际 和 国 内 环 境 决 定 的,具 有 特 殊 性,而 不具有普遍性。 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政 府的军队大都在“ 一战” 前线,使得城市革命有了优势条件。

( ) 在革命过程中,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 连 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的革命。

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比较

3 评价

积极 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

在当时最大 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 物力 财力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消极 使国家垄断了全部经济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平均 分配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国内战争结束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二) 新经济政策

1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 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标志: 年 月 俄 共 布 第 十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的 召 开 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3 主要内容

考点三

推荐下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 斯大 林模式”

4 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私人经济等多

种经济成分存在 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5 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受到广大工

人 和 农 民 的 欢 迎 使 国 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落后的俄

国如何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进 行探索的结果 探索 出 了 一 条 适 合 俄 国 向 社 会 主 义 过 渡 的 正 确 道路 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从实施背景看,三 年 国 内 战 争 结 束 后,苏 俄 出 现 严 重 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弊端。

从 具 体 措 施 看 , 利 用 市 场 和 商 品 货 币 关 系 进 行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 利 用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来 恢 复 和 发 展 经 济 , 适 应 了 苏 俄 的 国 情 , 符 合 当 时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水 平 , 调 动 了 人 民 的 生 产 积 极 性 。

从实施的效果看,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 年,苏 联的国民经济已基本 得 到 恢 复;起 到 了 巩 固 工 农 联 盟、稳 定 政 治形势的作用。 ( 三) “ 斯大林模式” 1 背景

(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年夏 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 内容

实行 余粮收集 制 国家实行对粮

食的垄断政策 不允 许私人买卖 农民必须把全部余粮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

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国有化 大中 小 企

业 全 部 收 归 国 有 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推荐下载

取消自由贸易 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

国家统一分 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

实行普遍义务劳

动制

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年初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 表现

精品试卷

推荐下载

专题十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59

3积极影响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年苏联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工业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严重弊端与传

严重

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专

断独行特征

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指令性

计划经济政治方面高度集权

思想文化个人崇拜成为社会思潮学术文化

受行政干预

功绩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苏联成为工

业强国为后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生

产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阻

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

质基础弊端

经济方面严重超越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得不到发扬社会主义法制遭到践踏

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

背景

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落后

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

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专制统治遗留了

个人专断的思想

认识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也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成为后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考点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精品试卷

推荐下载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

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尤其

是在经济相对落

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从实际生产

力水平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

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定地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

社会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验与方法。但也要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苏俄(联)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

精 品 试 卷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52

主题一 “ 阿芙乐尔

” 号巡洋舰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

史料 1 列宁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 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 俄国比其 他国家落后得多,战

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

年的传统还充满活力), 俄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了革命。” 史料 2 “ ‘ 共产主义’ 革命不是一场新的、完结的革命, 它只是俄国革命

长期的和复杂的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它 不

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

的继续。”

———

帕·米留可夫 史料 3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 主义。” 这是

续表

史料应用

1 结合史料 分析 为何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爆发得早

答案 政治、经济的落后使得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 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的各种 社会矛盾。 十月革命爆发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 如何理解史料 中十月革命是 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答案 二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退出帝国主义

读史指导

战争。 但二月革命后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 帝国主义战争,不能满足人民对和平和土地的要求,引起人民 的不满。 十月革 命 推 翻 了 资 产 阶 级 临 时 政 府 的 统 治,建 立 了 工兵苏维埃政府,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完成了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3 结合上述史料 分析十月革命是如何发展马克思主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义的 答案 十月革命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在经济相对 落后的资本主义 国 家 单 独 取 得 了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的 胜

利,这 是 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 结合所学知识 分 析 比 较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与 中 国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的共性

答案 都发生在经济落后或相对落后的国家,都以暴力革命 为主要方式,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主题二 从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嬗变 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尽管 “ 战时共产主 义” 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 即作为“ 战时经济” 的合理性。

———余伟民、郑寅达《 世界通史( 第三编) 》

计划、方法、 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 ……活 跃 商 业、小 企 业、 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 可 能 只 在 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61

读史指导

史料应用

1 结合史料 和所学知识 从 非常态 与 合理性 的角度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答案 “ 非 常 态” 是 指 战 争 状 态。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后,由 于 帝 国主义国家的 武 装 干 涉,苏 俄 爆 发 内 战。 为 了 战 胜 国 内 外 敌

人,苏俄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 合理

性” 是指 该 政 策 符 合 当 时 形 势 的 需 要,有 利 于 集 中

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敌人,保卫新生政权。

2 结合史料 和所学知识 概述列宁 改良主义 的内容

答案 内容: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 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 本家经营;商业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3 综合上述史料 指出新经济政策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相比 主要 新 在何处 实行新经济政策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 “ 新”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在一定程 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

意义:新经济政 策 反 映 了 在 苏 俄 这 样 经 济 文 化 相 对 落 后 的国家建设社会主 义 的 客 观 规 律,探 索 了 小 农 经 济 占 优 势 的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 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2卷)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畅通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了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他的死讯”。这种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退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源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8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8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1940 年 6 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打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 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他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 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 场的战斗中。 1941 年 9 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 1943 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 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 年 6 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 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国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 放了巴黎。 1944 年 10 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 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 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 1946 年 12 月 11 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 1950 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 ( 一 ) 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 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 ( 二 ) 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 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 三 ) 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 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 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7)及答案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7)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3)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答案】A 【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92年”,由此时间可排除BCD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A项。 2、(2017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B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两国总理”说明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不只是两个国家参加,故A 项和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外交,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名师点睛】1953年,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1954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最全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苏联在短期内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苏联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致使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极一时。它的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基础知识目标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重大缺陷;1936年苏联宪法;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三、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现象和本质、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列宁逝世 2.苏联的工业化 3.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 1936年苏联宪法 2.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4.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使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虽然存在着种种弊端,但确实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增加了国力,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以及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后来成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严重障碍。 本节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本节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 1.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一、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

201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2.(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3.(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4.(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专题02资产阶级革命热点含解析20190506127

专题02 资产阶级革命热点 周年热点: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88年,光荣革命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83年,美独立战争终结 1848年,欧洲革命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8年,詹天佑考入耶鲁 1898年,戊戌变法 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 涉及考点: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权利法案》: 1、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3、意义:①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②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 (1)18 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2)特征:①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②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 ③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④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3)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发展完善:1832 议会改革; 2、《德意志宪法》主要内容: ①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 ②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权力大,其代表是任命的;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权力小。 3、特点: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 4、评价:(1)积极意义: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②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2)消极影响:①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封建残余重和军国主义的传统。 ②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四、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内部: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 2、外部:严重的民族危机 1842年,慑于中英战争的后果,日本开始对列强妥协。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领军舰抵达江户湾(今东京湾),胁迫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神奈川条约》)。这是日本近代对外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1858年,美日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3)继美国之后,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也强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4)列强的侵略将日本推倒了半殖民地的边缘,使其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 3、明治维新内容: ①通过“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消除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②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整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③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 ④撤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⑤推行教育改革,大办近代学校,引进欧美科技 ⑥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习目标】 1、概述丛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课前导读】: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一、诊断病情: 1931-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联人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1、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了什么信息? 2、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 病人:苏联经济 病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二、医疗过程: 1 疗效: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原因: 2、勃列日涅夫的药方

【读一读】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 疗效: 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原因: 3、戈尔巴乔夫的药方 (1)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政府还减少了,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使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出现企业; (5)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或建立家庭农场。 疗效: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4、我的药方 三、知识升华

文艺复兴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2018年海南卷)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实质和影响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宗教禁欲主义,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1.实质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2.影响 (1)积极方面 ①思想方面,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赞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消极方面 ①对它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②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彼特拉克曾这样讲过:“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这则材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的说教 B.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C.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世的幸福 D.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 恩格斯在评价某一运动时指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也确实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这场“变革”

2019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6.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 A.① B.② C.③ D.④ 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10.29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作业Word版含答案

核心素养提升练二十九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0分钟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迅速恢复的国家机器比以往承担着更多任务,尤其是经济控制的职能。农民和工人阶级起来反对私有者,战争期间经济崩溃造成了城市和军队供给急需。还有一些党的干部不切实际地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动人前景。”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选A。根据材料“经济控制”“战争期间”“不切实际地追求共产主义社会”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正确;新经济政策是战争(1918—1920年)结束后,于1921年推行的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的方式,故B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的表现,时间不符,故C错误;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年),并不存在战争,故D错误。 2.(2019·邢台模拟)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能”,苏俄 ( )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选C。由材料的时间“1921年”可知这是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时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选C。 3.(2019·石家庄模拟)1921年7月,为了燃料供应,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顿巴斯小煤矿利用委员会”,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这些煤矿采煤量占到顿巴斯总采煤量的11.9%。这表明苏维埃政府( ) A.部分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 B.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效果有限 C.注重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是允许私人经营小煤矿,说明此时苏俄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故选C。 4.(2019·黄冈模拟)1921年列宁在给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中指出:“关于新经济政策有必要加以补充……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基于这一认识,当时苏俄政府( ) A.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 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选B。“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故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选B。 【加固训练】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练习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秦朝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3)秦朝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 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 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 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 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 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解析材料中描述了秦朝多人议政的史实,说明在群策群力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 专制君主决策的失误,故选A。 答案A 2.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 , 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秦国轻罪重罚、滥用苛政 B. 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 C. 秦国军事活动比东方六国频繁 D. 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解析:B “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说明秦国对地方控 制的加强。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B项正确。 3.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 。此材料表明 () A. 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 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 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D. 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解析:C 材料中未体现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体现了权力分工结构的家国同治,是“家天下”的表现,体现了原始色彩,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未出现三公九卿之间的牵制,故D项错误。 4?“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 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 D. 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由材料中“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5. 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

2019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察举制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2.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 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 A.主权在民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各州平等原则 3.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 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 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4.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 的陪审制 (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5.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二、综合题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伯利克里和艺术家们开始美化雅典时,他们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雅典卫城。在雅典城迂回曲折的街道两旁,雅典人简朴的住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多是一层或两层的平顶屋。市场是雅典人进行贸易和社交活动的中心,市场旁边是一些有名的门廊或回廊,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雅典公民大会在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山上召开,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那里的露天剧场上,我们仍能看到伯利克里向民众发表演讲时站的讲台,以及后面的主席团座位。 ——[英]J·C·斯托巴特《光荣属于雅典》 材料二紫禁城整体布局依据天文原理,全部按照南北轴线方向排列,以反映宇宙的无上权威。总的规划和所有细节设计,都是为了让走近或进入各道城墙和庭院的人心生敬畏并留下难忘印象。……它那壮观的庭院,它所有建筑物的屋顶轮廓之优雅和建筑学上之气势,还有大量使用的彩色釉瓦,使它无论在美学上还是在象征意义上都无与伦比。——[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述雅典卫城与中国紫禁城的不同特点及分别体现的政治理念。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政治理念产生的根源。 三、选择题 7.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______________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______________ D.国共两党合作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 ①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③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人亩) 二、. 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①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前提是“私田”的出现。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际田亩数征税,鲁国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它与齐国“相地而衰征”等新税制的出现,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 ②编户制度:主要盛行于两汉,前提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地主土地私有制。秦始皇时,让百姓自己申报土地,载于户籍,国家依户籍征发赋税余徭役。西汉时期,政府把农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四项: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头税)、徭役和兵役,并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③租调制:主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前提是实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受田农民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还必须服徭役、兵役。这是由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减弱以及纺织业的兴起所决定的。 ④租庸调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来代替服役。唐朝则取消了庸对年龄限制。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 ⑤两税法:唐朝中后期,为解决财政危机,于780年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产物,标志着以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开始改变。 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神宗于 1069年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中“募役法” 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地主的特权;“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⑦一条鞭法:明朝后期开始实行,1581年,张居正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把田税、丁税、杂税合一,按田亩的多少征收,用银两交纳。由于大地主的阻挠破坏,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纳银代役、赋役征银的办法,标志着赋税制度由繁到简、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 7.(4分)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8.(4分)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含解析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一宋明理学的特点 例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掌握新经济 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苏联的建立。 2、知道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的时间和成就;苏联农业集 体化的方针和成就。 3、掌握1936年新宪法;了解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严 重弊端 4、通过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对比,培养学生对史实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辩证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的思想方法。 2、运用问题讨论法,评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利弊,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2、苏联的成立,有利于团结境内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增强国防力量。 3、苏联在短期内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必须通过改革来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法三疑三探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设疑自探 1、引导学生设疑 教师用语: 出示学习目标: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0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 A .实行察举制度 B .独尊儒家学说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 A .全面复兴旧学 B .排斥西方新学 C .新学消解旧学 D .崇尚中体西用 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 .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 .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 .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 A .1840—1894年 B .1895—1911年 C .1912—1945年 D .1946—1949年 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 .夫唱妇随赴战场 B .抗战流血不流泪 C .国共北伐齐协力 D .解甲归田喜而泣 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此 -------------------- 卷 -------------------- 上 -------------------- 答 -------------------- 题 -------------------- 无-------------------- 效---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