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_

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_

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_
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_

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

——基于北京郊区6村的实证研究

【专题名称】农业经济导刊

【专 题 号】F2

【复印期号】2008年01期

【原文出处】《经济科学》(京)2007年5期第111~124页

【作者简介】何国俊/徐冲

【译 者】何国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1

徐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1

】 本文分析并验证社会保障、法律约束、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通过引入极值分析与拐点分析,我们量化了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并得出目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已接近最优水平的结论。

一、引 言

土地交易性的提高能够增加土地拥有者在需要土地时找到土地需求者的概率,也能增加土地投资实现其价值的概率,从而提高农民进行土地投资的积极性(Besley ,1995);同时,土地的自由流转能促使土地边际产出较小的农户将土地租让给土地边际产出较高的农户(姚洋,2000),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果土地转让权受到限制,潜在的资源转让连同经济增长就受到阻碍(周其仁,1995、200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新农地政策,鼓励和激活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流转,以期望达到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但是,该政策似乎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Turner 等人(Turner ,Brandt 和ozelle ,1998)涉及8个省份的调查中,只有3%—4%的土地有租赁发生;虽然浙江省的这一比例高一些,但也只有7%—8%。刘守英等(Liu ,Carter 和Yao ,1998)的调查也发现类似现象。另据农业部统计①,目前以各种形式流动使用权的耕地仅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6%,且多数发生在沿海发达省市。这自然引发了一个疑问:既然土地的自由流转具有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那么这种现象为什么没有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出现?国外的研究认为信贷(Jaynes ,1982)、家庭劳动力(Pant ,1983)和交易成本(Skoufias ,1995)等是决定土地租赁市场活跃性的因素。就中国而言,林毅夫检验了农民在农村要素市场上的参与率与其禀赋及技术之间的关系;姚洋(2000)则验证了异质的人群及更加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会促

进土地租赁的繁荣。

事实上,基于农地流转市场上供给方的考虑至关重要。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农地流转

市场上的需求大于供给(钱忠好,2003),只要农户愿意出租土地,总能找到租入土地的人(姚洋,2004)。因此,农户对土地流转所持态度直接影响农地流转的效率。然而,以往的

研究并未对此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实证的分析。基于此,笔者于2006年底对北京郊区六村土

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原因,提出并验证以下假设:第一,农村

社会保障的建立能够增加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第二,随着地权稳定性的提高和农地转让

权的更加完整,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会更高;第三,农民进城工作的“待遇”越好,土地流

转意愿越高。

本文的其余部分将围绕上述假设进行展开:第二部分首先对农户行为及其对土地的态度

进行一般性的讨论,然后对假设进行理论论述。第三部分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检验,结

果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在增强;社会保障或其替代物的出现

能够提高农户流转意愿;同时,外出找到工作所耗费的时间越长,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越低。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极值分析和Logistic分布函数中拐点分析,进一步量化了社会

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并得出目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

响已接近最优水平的结论。最后一部分阐述研究结论。

二、理论分析

(一)农户行为的一般性讨论

学术界对农户的研究大致两个不同的流派。一类强调农户的经济理性,一类则强调农户

的生存伦理。如Popkin(1979)认为小农倾向于按理性的投资者原则行事;Schultz(1987)与之观点类似,认为农户相当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单位,农民比起任何资本主义企业

家来毫不逊色。与他们不同,Chayanov(1925)则认为小农的行为不同于资产拥有者,他们

不雇佣劳动,难以计算成本收益,其产品主要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满足自身消费。

因此,小农的最优化选择取决于自身的消费满足于辛苦劳动之间的均衡,而不是为成本收

益的比较。Polanyi(1957)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不能把小农农户行为看作“功利的理性主义”;Scott(1976)的“生存伦理”认为支配小农经济行为的主导动机原则是“安全第一”极力“避免风险”。在此基础上,黄宗智则提出小农经济的“半无产化”和“拐杖逻辑”等概念,②并认

为土地成为传统农户的生存基础不仅是出于经济收入考虑,而更是小农农户的传统、情感、文化、尊严以及信仰的寄托。

事实上,“生存伦理”和“经济理性”两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王曙光,2005)。前者是农户将首要的目标定位在自我生存上的一种理性考虑;其看似“不理性”行为是在特定的资源禀

赋结构和约束条件下的理性决策结果。

首先,在缺乏一个有效的生存保障前提下,农户一般采取的是风险规避型的行为方式。

这种保守主义的特征,使得农户具有一种保护自我、避免大规模破产的性格。由于目前我

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禀赋稀缺并且仍有部分人口面临生存压力,土地发挥着极

其重要的生存保障作用,它往往是农户生存的唯一来源。因此,农民通常具有强烈的“恋土情节”,对于他们来说,除非有了能够稳定维持自己生存的其他收入来源,绝对不会轻易将土地流转出去。③

其次,一旦农户的生存有了保障,其经济理性将得以体现。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程的加速,传统农民突破身份歧视并冲破地域束缚,正逐渐演化成为社会化、公民化的国

民体系成员(徐勇和邓大才,2006),他们的市场行为也在不断增强。理论上讲,如果农民

得到稳定收入来源,土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将会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随之降低。此时,

只要流转土地的收益高于成本,则更多的农户将选择进入土地流转市场。然而,在实际操

作中,我们很难准确度量农户的成本和收益。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土地

流转意愿的因素。事实上,我们接下来所讨论的若干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农户流转土

地的成本或收益,进而影响其土地流转意愿。

(二)社会保障与农地流转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救助、社会

福利等方面。在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则主要是指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个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我国城乡社会

保障严重不平衡,农村的社会保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例如,早在1987年就开始了的试点

村社会养老保险现在还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目前我国农村仍有87%的农民没有任何医疗

保障,要完全自费负担医疗;④农民享有卫生服务的比例也远远低于城市居民。⑤我们更

应该注意的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仅仅局限于部分试点地区,远没有在全国统一实行。可

以说,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民被排除在了现代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假设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能够提高农户土地流转意愿。

在农村社会保障普遍缺失的情况下,以均分土地为特征的平均主义农地制度在为农村人

口提供社会保障方面,是一种对现金型社会保障的一种有效替代(姚洋,2000)。土地不仅

能够满足农户的生存需要,而且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养老保险⑥的作用。因此,对于仍有生存压力和发生意外事故风险的农民群体而言,占有土地是一种基于

生存需要的理性考虑。土地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弱化了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进而影响农

地流转的效率。

(三)法律的制度性约束

通常认为,制度影响经济绩效,制度的完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如果制

度不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则经济会出现扭曲并带来效率的损失(North,1990)。对于中

国农地制度而言,相关法律法规对土地产权尤其是土地转让权利的界定,是影响农户土地

流转意愿的主要制度性原因。

一般来说,产权通常包括资源的排他性使用权、获取租金的受益权和资源的转让权(张五常,1973,2002)三个方面;权能是否完整,主要可以从所有者对它所具有的排他性和可转

让性来衡量(Demsets,1967;张五常,2000)。而在这三项权利中,转让权起作用十分关键。农地产权的可转让性早在1984年中央工作1号文件就有所体现,并在198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进一步发展,《土地管

理法》中明确提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在2002年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用了一整节⑦内容较为详细的规定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方式和相关内容,从法律上确认并宣布保护农户的土地转让权。2005年1月7日,《中国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出台,明确规定了农地流转原则、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合同以及各主管部门职责等问题。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合理引导

农村土地的流转,规范农地市场,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中央政府的一系

列政策似乎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地权稳定性与土地流转

稳定的地权是土地所有者进行长期投资的关键,这些权利受到的限制越多,投资激励就

越弱(Demsets,1973)。不稳定的土地制度会降低农户进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并带来生产率

的损失(姚洋,1998;Carter and Yao,1999;Jacob, Li and Rozelle,1998;Rozelle, Brandt and Li,1998)。这意味着,可继承的土地产权激励作用高于终身持有的土地产权;而30年、50年

产权持有的激励作用高于10年。因此,更加稳定的地权意味着农户可以进行更加广泛的土

地投资策略。

假设2:地权稳定性越高,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越高。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人们对土地投

资的积极性。但事实上,该政策是否被很好执行仍是未知数。由于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人们很难清晰界定“集体”的边界:村民小组、行政村、乡(镇)的经济组织、行政组织、自

治组织、党组织都可能是土地所有者主体。伴随着这种土地产权不明晰带来的主要问题之

一就是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没有排他性。由于土地并非归农民自己所有,各级组织能通过各

种手段对农户经营土地进行调整和干预。因此,尽管《农村土地承包法法》已经明确规定“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土地转让权属于…承包方?(农户),而不是…发包方?(集体)”,很多村集体依然可以任意收回和调整所属土地,“3、5年一次小调整,10年一次大调整”的土地分

配方式十分普遍。频繁土地调整将降低农户对土地投资的长远预期,因此,更稳定的土地

权利持有能够提高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而频繁的调整土地将降低农地流转效率。

更何况,即使地方政府严格执行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政策,现行土地制度仍有可能对土

地流转造成不利的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中规定,“农地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这将人们对土地的投资牢牢的限定在“土地承包期剩余期限”内,如果“土地承包剩余期限”是20年,则人们对土地的预期的投资只能在20年以内;如果

这一期限只剩10、5年,人们对土地的中长期投资就难以实现。这一规定对土地流转的负面效应将随着“土地承包剩余期限”减少而逐渐增强。

2、土地转让权利的不完整

假设3:农户的土地转让权越完整,其土地流转意愿越强。

现行法律法规对土地转让权的界定并不完整。

首先,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户只有农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权利,没有农地所有权转

让的权利⑧。这就造成了转让权的残缺,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完整的转让权会降低农户对

土地的投资,影响农地的流转效率(姚洋,2000,2004)。同时,由于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耕

地制度”,土地流转不能改变其非农用途,这进一步压缩了土地的价值,影响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此外,一些村集体组织规定“土地的流转只能在本村内部”,这进一步限制农户的

土地转让权。

其次,土地的所有权的不清晰带来了土地流转效率的损失。土地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在各

级组织和农户之间分割。由于权利意识淡薄,很多农户并不清楚自己是否拥有土地承包经

营权转让的权利,或者并不知道这项权利的“使用范围”。一个可能的猜测是,自认为拥有“更完整”的农地转让权的农户有更高的流转意愿。

(四)劳动力市场与土地流转

劳动力与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农村土地流转十分重要。在此,我们从两个层面考察农村劳动力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第一层讨论的是农村劳动力市场与土

地流转的关系,第二层进一步指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关系。

农村劳动力市场是指农业生产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已有的考察和研究(姚洋,1999;查金

祥等,2001)证实了农业生产内部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这在种粮大户雇佣农民,以及农忙

期间农户间的相互雇佣上得以体现。事实上,在两要素的一般均衡框架中,只要农村劳动

力市场是完全的,则土地是否可以流转并不重要。假如土地市场完全缺失,但农业生产内

部的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的,则农户仍可通过内部雇佣劳动力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对于劳

动的边际产出低于市场工资率的农户来说,他们会停止向土地的劳动投入,转而到市场上

出卖劳动力;而劳动的边际产出较高的农户,则会从劳动力市场上雇佣劳动力以增加对土

地的劳动投入。反之亦然,在完全的土地市场和缺失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下,农户仍可以通

过土地交易达到最优资源配置。但是,如果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都不完全,则农户

会因失去价格信号的参考而无法做出准确的生产决策。“双重市场缺陷”的存在导致农户倾

向于“自我剥削”,此时Chayanov(1925)描述的农民出现:由于缺少选择,农民由其消费所

决定的机会成本降到低得不能再低的程度,这诱导他们在土地上投入过多的劳动力。也就

是说,如果劳动力市场与土地市场出现了“双重缺陷”,通过价格信号配置资源的方法不再

适用了,这时农民将在土地上投入过多劳动并带来效率的损失。

然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给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农民不再局限在农村劳动

力市场上,而是积极冲破种种束缚,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寻求更高的回报。这就使得原先

存在的“双重缺陷”带来的扭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由于城市劳动力市场通常具有容易度

量的工资水平,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农民的劳动投入决策也就更加理性。

假设4:农民进城的“待遇”影响农户流转意愿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和土地流转的关系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民在城市劳

动力市场的“待遇”直接影响其土地的供给。“待遇”包含的因素很多,比如农民进城找到工

作的难易程度、外出打工的远近、工作的稳定性以及换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如果“待遇”较好,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会增强,对土地的依附性也会下降。另一方面,农民离乡进城能

够提高对土地流转的需求。现有的土地制度带来的效率损失部分来自于无法实现土地的规

模经济,而农地经营权的流动和集中能够整合土地资源并实现规模经济的好处。农村大量

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增加了土地流转市场上土地的供给,还因规模经济的存在进一步刺激了

土地的需求。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1、数据来源及样本村情况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笔者2006年12月在北京郊区6村进行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等方式,我们共采集样本24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37份。样本中六个村子均不同程度

的进行了土地流转,当地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过程以及成本收益都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土地

流转意愿也就更具有代表性。

2、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变量有四类,分别度量社会保障、法律、劳动力市场和家庭情

况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社会保障变量是一个虚拟变量,我们把有一定的养老补贴、土地流转补助以及失业保险的农户赋值为1,否则为0。

在衡量法律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时,我们选取了土地调整时间间隔和土地流

转权利的完整性两个变量。其中,土地流转权利的完整性是虚拟变量,由弱到强分别是:

完全不能转让、可转让给集体组织、可转让给本村的任何人、可转让给外村的任何人。由

于样本量有限,6个样本村的真实土地调整年限与土地转让权的界定也大致相同,因此如果选取真实值有可能导致结果不显著。作为一种尝试,我们选用了农户对法律变量的主观看

法⑨作为所衡量变量的替代变量。农户通常缺乏关于土地调整年限、尤其是土地流转权利

的确切信息,因此其主观看法也许更能反映制度因素对流转意愿的影响。其余解释变量的

描述见表1。

(二)模型选择

我们采用Logistic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建立模型:

根据理论分析,我们预计,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意愿会更高;社会保障的出现会增加人们的土地流转意愿;对于希望土地调整时间间隔更长或认为自己拥有“更完整”的土地转让权的农户而言,通常有更高的土地流转意愿;同时对于有外出打工成员、外出打工“待遇”较好的家庭,可能更愿意进入土地市场。

(三)模型的检验及回归结果

为检验模型的适用性,我们首先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了检验。把样本数据根据预测概

率分为四组后,根据观测频数和期望频数构造出了Chi-平方统计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P值(=0.4869)>0.05,可以认为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即可以较好地反映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表3给出了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

1、模型的总体显著性:

LR统计量检验出了常数以外所有的斜率系数都是0的假设,作用类似于线性回归模型中

的F检验,其P值非常小(2.50E-12),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这表明模型系数整体是显著的。McFadden R-squared统计量作用类似于线形回归模型中的判定系数R2,该值0.377684,说

明可以接受该模型的拟合效果。

2、显著的影响因素:

人均收入、社会保障、第一次外出找工作所花时间对模型的影响都很显著:随着人均收

入的提高,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在增强;社会保障的出现能够提高农户流转意愿;同时,

如果外出找到工作所耗费的时间越短,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越高。

3、不显著的影响因素:

农户认为合理的土地调整年限及转让权的完整性两个变量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不

显著;换句话说,认为土地调整年限应该更长或者自认为拥有“更完整”的土地转让权的农户,并未因此而有更高的土地流转意愿。出现这样的结果,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我们选取了

农户的主观认识作为度量指标,这可能造成一定的偏误;如果能够扩大样本,并以不同地

区真实土地调整频率以及更客观的农地转让权的完整性的度量指标,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另一种可能更为接近现实的解释是:地权稳定性与目前法律对土地转权的界定事实上与农

户土地流转意愿关系不大。这与现有的一些经验研究结果吻合,即我国农村现有的土地承

包经营权并不构成土地市场发展的障碍(张照新,2002;徐旭等,2002)。

外出打工是否有合同这一变量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也不显著。一般认为,订立合

同是度量雇佣关系是否规范的主要指标。并且,这通常是城市劳动力市场较为完善的信号。合同中关于保险保障、薪金标准、工作时间等方面的规定往往能较好的保障雇员的权益。

因此,理论上讲,如果农民进城工作时与雇主订立过相对规范和标准的合同,则其在城市

中生存的保障将会增强,土地流转意愿应该增强。但事实上,由于农民工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其维权意识较为淡薄,大量与雇主订立的合同形同虚设。在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在雇主违约时,无论是否签订过合同,农民都很少想到通过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家庭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也就是说,随着家庭中外

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并没有显著提高。理论上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

城市的转移,农户对土地的依赖会降低,其流转意愿应该相应加强。这意味着,“量”上的

农民进城并不能显著的改变人们对土地的依附,只有“质”上的变化(如在城市找工作更加容易,有城市里相应的保险保障等),才能最终使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由于在劳动就业、社

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农民进城后无法形成在城市长

期稳定工作的预期,往往只能“年轻时外出打工,年老时回乡务农”。例如,在李强(2003)

的一项调查中表明,超过80%的农民工认为自己以后肯定回到农村;这些农民工的家人则

有更大的比例认为外出打工者以后会回到农村。

(四)延伸性的讨论

1、子模型回归与极值分析

我们剔除了主模型中不显著的变量并再一次采用Logistic模型对SS、INC、DIFF三个变

量进行回归。

换句话说,在目前的年均收入水平上,有社会保障的人群比没有社会保障的人群愿意流转土地的概率高了36.98%。

图1 Logistic概率分布曲线及拐点

2、拐点分析

Logistic概率分布函数为:

拐点用来说明收入增加带来的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所增加的幅度。在存在社会保障制度下,随着LnINC(人均年收入的对数)的增加,农户愿意流转土地的概率变化速度是不同的,当收入低于拐点X*时,即人均年收入为1212元左右时,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概率的边际增加幅度(即速度)会越来越大,即“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的增加率”是递增的;而当收入高于拐点X*=7.10(元),随着收入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概率增幅就会越来越小,“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的增加率”递减。可见,拐点X*是一个发生质变的点,在这一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变化速度最快。超过这一点后,人们的愿意流转土地的概率将大于0.5。其经济含义是:与拐点相对应的、人均年收入水平越为1212元左右人群,其土地流转意愿最敏感。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在社会保障或其替代社会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人均年收入水平

在超过了7785.36元后,其流转意愿的概率才会大于0.5。

两者间做一个简单的比较是十分有趣的,以0.5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概率(质变点)为参

考点,在有社会保障和没有社会保障两种情况下,对应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差距很大,分别

为1212和7785元。换句话说,在社会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人们的收入水平需要提高到7785

元以上时,其土地流转意愿的概率才能突破质变点;而在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人们的收

入水平只需要到1211元以上时,就能够达到较高的土地流转意愿水平。

四、结论

文章分析并检验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若干因素。农村土地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社

会保障功能,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除非具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或其他保障措施,他们的“恋土情结”不会轻易缓解或者消除。只有在农户生存有了保障后,其经济理性才会

得到体现。但是,由于社会保障缺失、法律对土地转让权的界定不清晰与不完整、城市劳

动力市场不能提供较好的工作待遇等因素的存在,农户往往不能彻底离开土地,通常只能“年轻时外出打工,年老时回乡务农”。实证检验支持了以下理论假设:高收入人群的土地

流转意愿也更高;同时,部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对于

有外出打工的农户家庭,如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工作,则他们对土地的依附性会降低,其流转意愿也相应加强。

在此基础上,我们剔除了不显著的影响因素再一次进行了回归,在对找工作天数恰当赋

值后,我们量化了社会保障与人均年收入两个变量对于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通

过极值分析我们得到:京郊农民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已接近建立社会保障对农户流转意愿影

响最优所对应的收入水平;同时,拐点分析表明: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位在加强土地流转上,则寄希望于农户自身收入提高来加强其流转土地意愿十分困难;相反,完全或部分的建立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要大得多。

由于样本量较为有限,以上结论可能仅对北京周边地区或发展情况较为相似的地区具有

借鉴意义,但类似的分析方法却能推广到其他地区的实践中。

①见贺振华(2005)。

②半无产化主要是指农村多余劳动力但无法进行转移,暂时离开小农家庭的多余劳动力

对小农经济心存眷恋,无法成为真正的“雇佣劳动者”。“拐杖逻辑”是指农户的非农收入只

是一种必要的补充,而不可能代替农业收入,即使非农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

③这部分的解释了某些地区土地荒置的情况:虽然大量农民已经进城务工,但由于其收

入来源不稳定,他们即使选择荒置土地也不会将其流转出去。

④见吴忠民(2006)。

⑤以2003年为例,城市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占城市人口比重为57%,而农村居民享有卫

生服务的占农村人口的比重只有18%;《国际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⑥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可以通过出租土地获得一定的收入,土地的养老保险功能得以体现。

⑦第二章第五节共12项条款。

⑧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对城乡土

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进行征购、征用或者收归国有。也就是说,农地所有权的转让是通过“有偿使用制度”从集体手中过渡到国家手中的;而农户本身不具有农地所有权转让的权利。

⑨问卷涉及的问题为:一、您认为土地多久调整一次比较合适(3-50年不等)?二、您的土地是否可以流转给村集体?是否可以流转给本村任何人?是否可以流转绐外村人?

⑩子模型使用及结果的判定与主模型相似,剔出不显著变量后的子模型回归结果与主模型拟合度大体相同,说明模型较为稳定。

(11)由软件Equation Grapher and Regression Analyzer给出。

*作者感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董志勇副教授、王曙光副教授与赵留彦博士对本文的指导,同时感谢评审人对本文提出的修改意见。北京大学的付相波、杨朔雨、谭晶等同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田高原同学参与了调研,在此并感谢。文责自负。

【参考文

献】 [1]查金祥、曾令香、许家林:《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必须再创新——对湖北省七十三个村农户家庭经营情况的调查》[J],《调研世界》2001年第9

期。

[2]邓大才:《农村地产市场发育的障碍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

1997年第11期。

[3]贺振华:《农户兼业及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一个分析框架》

[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中译本,中华书局,

2000年。

[5]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

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6]钱忠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农户

层面的经济分析》[7],《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7]王曙光:《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M],华夏出版社,2006年。

[8]吴忠民:《专家建议每年3000亿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N],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手稿,2004年。

[9]徐旭、蒋文华,应风其:《农地产权:农民的认知与意愿——对浙江

农户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2期。

[10]徐勇、邓大才:《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J],

《学术月刊》2006年第7期。

[11]姚洋:《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

1998年第6期

[12]姚洋:《非农就业结构与上地租赁市场的发育》[J],《中国农村观

察》1999年第2期。

[13]姚洋:《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1999年第5期。

[14]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

[15]姚洋:《集体决策下的诱导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地权稳定性演化

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2期。

[16]姚洋:《发达地区村庄劳动力市场的整合》[J],《中国农村观察》

2001年第2期。

[17]姚洋:《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8]张五常:《价格管理制理论》[J],《法律和经济学杂志》1974年第4期。

[19]张五常:《经济解释》(三卷本)[M],(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20]张照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及其方式》[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2期。

[21]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J],《管理世界》1995年第4期。

[22]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3]Besley, Timothy, 1995,“Property Rights and Investment Incentiv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

03(5):903-937.

[24]Carter, M., D. F. letchner, and P.O linto, 1995,“Does Land Titling Activate a Productivity Promoting Land Market? Econometric Evidence from Rural Paraguay”[J], Mimeo,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5]Carter, M. R., K. Wiebe, and B.Blarel,1991,“Tenure Security for Whom? Differential Impacts of Land Policy in Kenya”[J],Land Tenure Center Research Paper:No.106,Land Tenure Cente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6]Carter, M. R., M. Roth, S. Liu and Yang Yao, 1996,“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duce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Post-Reform Rural China” [J], Mimeo,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7]Chayanov, A.V, 《The Theory of Peasant Economy》[M],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6.

[28]Coase.R.H.,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a4: 386-405.

[29]Coase. R. H. , 1960,“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3: 1-44.

[30]Demesets, H.,1 973,“Industry Structure Market Riv alry and Public Policy”[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6:1-9.

[31]Li, Guo, Scott Rozelle, and Loren Brandt, 198,“Tenure, Land Rights, and Farmer Investment Incentives in China”[J], American gricultural Economics 19: 63-71.

[32]Liu Shouying, Miche al R Carter, and Yang Yao,1 998,“Dimensions and Diversity of Property Rights in Rural China:Dilemmas on the Road to Further Reform”[J], World Development26(1 0):1789-1806.

[33] North. D.C, 1990,“Institutions and Credible Commitment”[J],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149: 11-23.

[34]Polanyi, K, Conrad M. Arensberg, and Harry W. Pearson, eds,《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Economies in History and Theory》[M],Free Press,1957.

[35]Popkin, S., 《The Rational Peasa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Society in Vietnam》[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

[36]Turner, Scott Rozelle, and Loren Brandt,1998, “Property Rights Formation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Exchange and Production in Rural China”[D],中国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国际研讨会论文,北京。

[37]Schultz, T. W.,《改造传统农业》[M],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7年。

[38]Scott, J. C.,《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中译本[M],译林出版社,2001年。

[39]Skoufias, 1994,“Using Shadow Wages to Estimate Labor Supply of Agricultural Household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6.^NU1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三十年前推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针对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户承包经营土地零星分散与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逐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万亩,其中,耕地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林地万亩。流转形式主要有入股、出租、互换、转包等四种基本形式。入股形式的典型有普满乡石角塘村,以组为单位,对耕地进行连片发包,收入归本组村民。出租形式的典型有坦坪乡的松艳生态农业发展园、龙潭镇的众鑫农工贸公司、塘村镇邓林养殖小区和湖南盛丰生态农林有限公司、广东宸宇营林有限公司、湖南郴州香满楼

畜牧有限公司等,流转的土地主要为林地。互换形式主要为农村居民建房用的宅基地。转包形式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承包经营的耕地请亲朋好友代耕和跨区域连片种植烤烟的农户。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是流出方、转入方"共赢"及社会效益显著的好事实事。流出方在保证承包土地收入的同时,可以放心地务工经商,部分农民还可以在租用土地的企业或大户里打工,增加务工收入。转入方对转入的土地,在经营期内,可以充分整合自身的技术、信息、资金优势,放心大胆的进行投资开发,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生产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减少了田土边界纠纷矛盾隐患,引进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及先进的农业理念进入农业领域,解决农业资金"瓶颈"问题,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二、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流转不畅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在各地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健全。总体来说,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基本上是农户间的自发流转。虽然县外的几大公司租地面积达10多万亩,但也存在着合同手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几年来,我省、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依法推进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作为一名乡镇农办人员,为深入了解我镇土地流转情况,于2011年3月15日—2011年3月22日对我镇辖区内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辖区内土地流转的现状 截止2010年末,全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7417公顷,涉及943个农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其中流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为173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3%;流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178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4%;流向农户的7068公顷,占流转总量的95.3%。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5599公顷,出租的742公顷,互换的37公顷,转让的660公顷,入股的178公顷,其他形式的200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75.5%、10%、0.5%、8.9%、2.4%、2.7%。流转的土地中自发流转的6897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年以下流转面积占88.4%,5~10年占4.3%,10年以上占7.3%。由于我镇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通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采取公司+流转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推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完整详细)-标准范本

金家律师修订 本协议或合同的条款设置建立在特定项目的基础上,仅供参考。实践中,需要根据双方实际的合作方式、项目内容、权利义务等,修改或重新拟定条款。本文为Word格式,可直接使用、编辑或修改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 出让方(甲方): 地址: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受让方(乙方): 地址: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订立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二条、甲方依据本合同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资源、埋藏物和市政公用设施均不在土地使用权出让范围。 第三条、乙方根据本合同受让的土地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依有关规定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其他经济活动。 乙方在受让土地使用权范围内所进行的开发、利用、经营土地的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甲方出让给乙方的地块位于____,面积为____平方米。其位置与四至范围如本合同附图所示。附图已经甲、乙双方签字确认。 第五条、本合同项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____年,自颁发该地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之日起算。

第六条、本合同项下的出让地块,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是建设____项目。 在出让期限内,如需改变本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应当取得甲方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依照有关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 第七条、本合同附件《土地使用条件》是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乙方同意按《土地使用条件》使用土地。 第八条、乙方同意按合同规定向甲方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费以及乙方向第三方转让时的土地增值费税。 第九条、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每平方米____元人民币(美元或港元等),总额为____元人民币(美元或港元等)。 第十条、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后____日内,乙方须以现金支票或现金向甲方缴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总额的____%共计____元人民币(美元或港元等)作为履行合同的定金。 乙方应在签订本合同后60日内,支付完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逾期____日仍未全部支付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乙方赔偿。 第十一条、乙方在向甲方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____日内,依照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十二条、乙方用意从____年开始,按政府规定逐年缴纳土地使用费,缴纳时间为当年____月____日。土地使用费每年每平方米为____元人民币(美元或港元等)。 第十三条、乙方同意以人民币向甲方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及其他费用。(注:根据具体情况定)。 第十四条、除合同另有规定外,乙方应在本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或付款日前,将合同要求支付的费用汇入甲方的银行账号内。银行名称:________银行________分行,账户号________. 甲方银行账户如有变更,应在变更后____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由于甲方未及时通知此类变更而造成误期付款所引起的任何延迟收费,乙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宁阳县农户土地流转意愿问题及对策研究 11

宁阳县农户土地流转意愿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和第一章 流转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势在必行。农户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农户的流转意愿是影响土地流转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划分为土地转入户的意愿、土地转出户的意愿和未参加土地流转农户的意愿三个角度。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影响农民积极性 (三)成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服务到位 (一)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激发了中国农村极大的生产力,基本解决了中国农民的温饱问题,随着农业规模经营、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等问题的出现,农村土地流转越来越要求合法与规范。我们国家对于土地流转的政策不断解禁,从模糊走向明确,从非法走向合法,再到鼓励土地流转。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人口的比例不断缩小。 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确立了"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法律规定,这标志着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的正式确立。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鼓励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发证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进入新阶段,为进一步土地流转政策推进扫清障碍。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明确提出五年内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要振兴,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现其存在的土地经营规模小、户均耕地面积少、耕地零碎、高效能高性能的大型机械不能发挥有效作用,机械使用效率低、作业成本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无法显现,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机械化应用,从而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方向,是必然趋势。让农民受益,促进农村与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初心。 现阶段,全国上下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山东省是全国第一的农业大省,宁阳县是山东 进行调查分析哪些因素是影响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土地制度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在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改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对于维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何发展好农村、利用好农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乡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多,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激励农民工回乡种地,平衡城市劳动力过剩、难以提高经营效率和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经营,制约着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土地流转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研究通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几年来,**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XX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1574公顷,涉及55700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和总农户的%。其中流向种养大户和龙头的为190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流向农民专合作组织的1980公顷,占流转总量的%;流向农户的7768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61574公顷,出租的8143公顷,互换的389公顷,转让的7252公顷,入股的1980公顷,其他形式的2236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10%、%、%、%、%。流转的土地中自发流转的75873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的1461公顷,占流转土地的%;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4240公顷,占流转土地的%。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年以下流转面积占%,5~XX年占%,XX年以上占%。由于**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通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采取公司+流转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推广。 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市、县两级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对依法推进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

农村土地流转意愿问卷调查表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调查问卷 一、基本情况 1、户主性别:□男□女 2、户主年龄:□18-25 □25-35 □35-45 □45-55 □55以上 3、户主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 4、您家庭的人口数:__ 5、您家里外出打工或在外定居人数: □无□一个□两个□三个□三个以上 6、您家庭的年收入: □3000以下□3000-5000 □5000-10000 □10000-20000 □20000-40000 □40000以上 7、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土地耕作□自己经营小本生意□在本地企业打工□外出务工□自己创办企业 二、农户土地流转情况调查 8、您家是否流转过土地:□是□否 9、您家土地流转的意愿是: □愿意□不愿意 如果您选(愿意),请回答以下问题,如果回答(不愿意),请从16题开始。10、您家转出土地的主要原因是(多项): □缺乏劳动力□自己耕种效益低,流出所得收益高 □种地太辛苦□村集体或是政府统一流出 □政府非要我参加流转□其他(请注明)_______ 11、您家土地流转的主要途径是? □完全自发□村或政府组织□中介组织协调□其它(请注明)_________ 12、你觉得土地流转过程? □很容易□比较容易□一般□较麻烦□很麻烦 13、您对土地转出得到的经济补偿是否满意? □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14、土地转出后得到的收入与保障与您的预期是否有差异? □比预期满意□基本没有差异□有差异□有很大差异 15、您后悔转出土地吗?为什么? □后悔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后悔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您选(2)无,请回答以下问题: 16、您没有把土地转包他人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家庭劳动力充足,不需要流转 □认为收入分配不合理,收益得不到保障 □社会保障不完善 □恋土情结,土地给予了归属感与安全感 □其他(请写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您对当地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 □不了解□有点了解□比较了解□非常了解 18、可以您放弃土地的条件:(可多选) □有较高的非农收入□给予高额的经济补贴 □享受劳保福利□任何时候都不愿意 19、您对土地价值的看法:(可多选) □基本生活保障□种地是农民的职业 □给予归属感与安全感□乡村生活的标志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完成问卷,祝您生活愉快!

2019年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15页文档资料

2015-2022年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57759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2022年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57759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cir/R_JianZhuFangChan/90/NongCunTuDiLiuZhuanFaZhanQuShiYuCe FenX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逐步形成,农村土地价值稳步上升,农村资本市场规模显着扩大。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将给每个农村家庭直接带来财富增值。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9-2022年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保守估计,农地使用权资本化价值达10万亿元以上。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逐步形成,农村土地价值稳步上升,农村资本市场规模显着扩大。根据中国社科院调查,农地整体租金水平是每亩每年290元。按5%的平均收益率计算,每公顷耕地(仅用于农业项目)的价值约8.7万元,由此可以初步推算出我国18亿亩耕地的潜在价值为10.44万亿元。实际上,随着土地租金的逐年增长,以及未统计在册的土地,全国农村资本市场规模更大。 2019-2019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土地流转面积快速增长。近几年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快速增长,2019年约为6372 万亩,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截至2019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比2019年底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比2019年提高4.7个百分点。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达5833万户,占家庭承包农户数的25.3%,比2019年上升2.4个百分点。有8个省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重超过35%,分别是:上海71.5%、江苏58.4%、北京52.0%、黑龙江50.3%、浙江4 8.0%、安徽41.0%、重庆39.7%、河南37.1%。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几年来,**市一直把土地有序流转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农业结构、农民收入的,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了。截止20XX年末,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1574公顷,涉及55700 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呀口总农户的%流向种养大 户和龙头企业的为190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流向农民专 合作组织的1980公顷,占流转总量的%;流向农户的77687 公顷,占流转总量的%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61574公顷,出租的8143公顷,互换的389公顷,转让的7252公顷,入股的1980公顷,的2236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 10% % % % %流转的土地中自发流转的75873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 ;乡村组织信息流转的1461公顷,占流转土地的%;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4240公顷,占流转土地的%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 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流转期限以中 短期为主,5年流转面积占% 5?10年占% 10年占% ** 市土地入股,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地了农村土地流转,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了规模效益。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了土地规模经营。了转移劳和农民增收双赢。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既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土地流转进程,公司+流转合作社+基地+农户,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了先进生产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推广。 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县两级和各级农业主管的下,对依法土地流转了的,了,但还许多亟待的地方。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许多农民还把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增收渠道手段和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离开那块有限收入的土地。土地流转需要规范。各地完全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流转主体和还完全依法运行。对流转情况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合同文本还。还土地流转引起的纠纷。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和流转还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换言之,以土地经营的变革为标志的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 对策与建议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正式版

The cooperation clause formulated through joint consultation regulates the behavior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has legal effect and is protected by the state.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 书正式版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协议资料适用于经过共同协商而制定的合作条款,对应条款规范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并具有法律效力,受到国家的保护。如果有一方违反合同,或者其他人非法干预合同的履行,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一 甲方: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 经各方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有偿、诚实信用原则,就土地转让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地块概况 1.该地块位于__________,土地面积为__________平方米(折__________亩)。宗地四至及界址点座标详见附件国有土地使用证。

2.现该地块的用途为住宅、工业、综合和商业用地。 二、转让方式 1.甲方保证通过土地挂牌形式把该地块转让给乙方,并确保该地块的容积率大于等于__________,绿化率不少于 __________%,土地用途为商业、住宅用地。 2.土地的转让价为__________万元/亩[包括级差地租、市政配套费、开发补偿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迁安置费、青苗补偿费、空中或地下的管线(水、电、通讯等)迁移费和土地管理费],转让总价为人民币__________万元。 3.乙方同意按以下时间和金额分二期

农村土地流转意愿调查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意愿调查分析 模型系数的 Omnibus 检验 卡方自由度显著性 步骤 1 步骤20.065 17 .271 块20.065 17 .271 模型20.065 17 .271

表中给出了模型系数检验的卡方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及显著性检验值,考虑到自由度为17,显著性水平为0.05,卡方临界值为27.59,表中可以看出卡方值为20.065,小于临界值,并且相应的显著性检验值大于0.05,因此在显著水平为0.05时,未通过检验。 表中最大似然平方的对数值为225.572,显然大于临界值27.59,因此,最大似然检验通过。考克斯-斯奈尔和内戈尔科拟合优度值分别为0.095和0.128,说明拟合优度较差。 方程中的变量 B 标准误 差瓦尔德自由度显著性Exp(B) EXP(B) 的 95% 置 信区间 下限上限 步骤1a 性别-.472 .320 2.170 1 .141 .624 .333 1.169 年龄-.227 .164 1.905 1 .167 .797 .578 1.100 文化程度-.022 .188 .013 1 .908 .979 .677 1.414 职业类型.017 .159 .011 1 .915 1.017 .745 1.388 家庭年总收入-.066 .157 .175 1 .676 .937 .689 1.273 家庭人口规模.635 .352 3.248 1 .072 1.887 .946 3.766 家庭人均耕地面积.093 .149 .392 1 .531 1.098 .820 1.469 家庭成员是否有非 农业就业技能 -.172 .313 .302 1 .583 .842 .456 1.555 家庭是否有农业机 械 .047 .160 .085 1 .771 1.048 .765 1.435 家庭成员健康状况.044 .318 .019 1 .890 1.045 .560 1.949 农地是否集中连片.837 .310 7.280 1 .007 2.311 1.258 4.245 农地是否交通便利-.031 .195 .025 1 .875 .970 .661 1.422 您认为耕地在保障 您的生活方面重要 程度如何 .211 .158 1.780 1 .182 1.235 .906 1.684 您认为耕地在您的 家庭生活方面重要 程度如何 -.124 .147 .718 1 .397 .883 .662 1.177 您认为耕地在您的 养老保障方面重要 程度如何 -.035 .145 .059 1 .809 .965 .727 1.283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问卷

山东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者姓名:班级:学号:本问卷调查是山东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寒假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其调查结果主要用于分析山东省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不会用作他用,相关信息会在使用后销毁。本次调查仅占用您五分钟的时间,对于您能在百忙之中填写此问卷表示感谢!(以户为单位) 1、请填写您的相关信息(我们会为您保密) 姓名:年龄:家庭人口:受教育程度: 居住地:市县乡(村) 2、您家共用多少亩耕地?() 3.您了解国家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吗? A.很了解 B.比较了解 C. 了解一点 D.不知道 4、您家的耕地使用状况? A.自己耕种 B.全部流转 C.一部分自己耕种,一部分流转(比例) 5.您家为什么要将耕地进行流转? A.无力耕种 B.不愿耕种,收入太低 C.急需一笔收入 D.身不由己 E.其他 6、您家耕地流转的对象: A.亲戚 B. 同村其他个人 C. 专业大户 D. 农民专业合作社 7、您家耕地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流转: A.自发 B.村委会引导 C.村委会强制 D.流转对象上门洽谈 8.您家耕地流转的形式: A.转包 B.出租 C.互换 D.转让 E.股份合作 F. 其他()说明:可多选,如果多选请标明每种形式流转的具体土地数。 9、您家通过耕地流转获得的收益: A.0-200 B.200-600 C.600-800 D.800-1000 E.1000以上 说明:收入以每年每亩为单位,若获得的是实物,将实物按市场价折合成现金,一次付清除以流转的时间。 10、您流转耕地希望得到的合理收益是多少!() 说明:收益以每年每亩为单位。 11、您家耕地流转后的用途: A,继续耕种 B.挪作他用 12、您将耕地转让后主要靠什么谋生? A.剩余土地的耕种 B.养殖 C. 在村里做小生意 D.在村里担任工作,有收入 E.自己或家人外出打工 F.其他() 说明:若选择“其他”请写明。 13.您家宅基地的使用情况? A.闲置 B.已盖上房子,等待居住 C. 已盖上房子,已经居住 D.已流转 14.您所在村(乡)有哪些社会保障政策? A.新型合作医疗 B.最低生活保障 C. 社会化养老 D.村民相关福利 F.其他 说明:可多选,选择其他请写明具体的政策。 调查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问卷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意向书示范文本格式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意向书 出让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局(甲方): 拟受让人:(乙方)。 甲方与乙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过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以下用地意向: 第一条甲方将位于的宗地使用权出让给乙方,宗地编号为,宗地面积(大写)平方米(小写平方米)。宗地四至:东,南,西,北。 第二条本地意向书项下拟出让宗地的用途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年期为年。 第三条甲方同意在交付土地时该宗地应达到本条第项规定的土地条件: (一)达到场地平整和周围基础设施通,即。 (二)周围基础设施达到通,即,但场地尚未拆迁和平整,建筑物和其他地上物状况如下:。 (三)现状土地条件:。 第四条本用地意向书项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款为每平方米人民币元(大写)(¥);总额为人民币(大写)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每平方米人民币元(大写)(¥);总额为人民币(大写)万元

(¥),付款方式为。 第五条乙方在本用地意向书的宗地范围内新建建筑物的,应符合下列要求: 主体建筑物性质; 附属建筑物性质; 建筑容积率; 建筑密度; 建筑限高; 投资强度; 绿地比例; 开工建设时间; 竣工时间; 其他土地利用要求。 第六条乙方同意在本用地意向书项下的宗地范围内一并修建下列工程,并在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 (1); (2); (3); 第七条乙方知悉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意向书》的内容 需要在土地交易场所和中国土地市场网上公示日,并根据公示七满的反馈情况,按以下情况处理: (一)公示期间,有异议且经甲方审查发现确实存在违反法律

法规行为的,协议出让程序终止。 (二)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甲方审查没有发现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双方将按本意向书约定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八条符合本意向书第七条第二项规定条件的,双方同意于年月日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九条未尽事宜,可由双方约定后作为附件,与本意向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出让人(甲方):拟受让人(乙方): 地址:地址: 法定代表人(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电话:电话: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年月日 - 3 -

土地流转农户意愿与行为差异性实证分析

土地流转农户意愿与行为差异性实证分析 利用安徽省入户调查土地流转的2278份问卷有效数据,用两分类多元逻辑回归方法(Binary Logistic),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流转意愿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地转入意愿和实际转入行为存在很大相关性,而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全面反映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为促进土地流转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的结果。 标签: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差异性 土地流转是指通过合法方式保留农民土地承包权,而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的关系决定着土地流转的机制。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研究是近几年土地流转的一个热点议题,但目前的研究很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更缺少对影响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因素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更精确的实证分析。分析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与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探寻这个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无疑对推动土地流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文献综述 对于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土地流转是在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土地流转的行为是由市场调节的,影响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因素相对一致。我国的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则较为复杂,主要集中在家庭类型,家庭农地经营的劳动力状况、农田水利基础条件、耕作制度与农业经营效益、当地农地租赁价格、政府扶持土地流转的政策、农户的土地流转心态等几个方面。关注农户资源禀赋和土地租赁价格这些影响因素。研究政策制度、基礎设施和人力资本影响农户选择耕种农地的行为。从农户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生活感知、农村社会保障认知、农地政策制度认知、农户金融服务认知六个方面探寻农地流转意愿主要的影响因素。 2 研究数据样本和数据描述性统计 2.1 数据来源 样本选择上考量有二:一是选择对农用地依赖程度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该地区近年来存在大量农用土地地征用的情况。遵循以上两条原则本文选取了安徽省六安、淮南等地区作为样本点,通过中科大暑期三下乡服务团队对安六安、淮南、安庆进行土地流转的入户调查。直接进入农户的研究方式保证了调查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具体方法为随机抽样。调查时间是2013年7月,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3739份,剔除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样本2278份,并采取电子表格统计当今进度,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存量。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

编号:FS-DY-48943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 几年来,**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XX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1574公顷,涉及55700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其中流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为190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3%;流向农民专合作组织的1980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4%;流向农户的7768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95.3%。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61574公顷,出租的8143公顷,互换的389公顷,转让的7252公顷,入股的1980公顷,其他形式的2236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75.5%、10%、0.5%、8.9%、2.4%、2.7%。流转的土地中自发

流转的75873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的1461公顷,占流转土地的 1.8%;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4240公顷,占流转土地的5.2%。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年以下流转面积占88.4%,5~XX年占4.3%,XX年以上占7.3%。由于**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通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采取公司+流转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模板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模板 Template of land use right transfer contrac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 ____ 月 ____ 日 合同编号:XX-2020-01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模板 前言: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本文档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合同编号:_________ 甲方(转让人)__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乙方(受让人)_________法定住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甲方拥有位于_________市_________路占地面积为 _________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甲方拟将该土地使用权及与之相关的项目开发权转让给乙方。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现根据我国现行土地转让及开发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协议所指土地及其开发的实际情况,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供双方共同遵照执行。 第一条转让土地基本情况 1、土地座落位置:_________ 2、土地使用权面积:_________ 3、已批准的容积率为:_________ 4、已批准的建筑面积:_________(其中:非住宅 _________平方米,住宅_________平方米。) 5、土地规划用途:_________ 6、土地使用期限:_________ 7、土地现状:_________ 8、国有土地使用证号:_________ 9、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号:_________

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者需求调查问卷

土地流转经营者需求调查问卷 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一、基本情况: 1、姓名(或企业名称):;联系电话; 2、经营土地所在区域: __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__乡(镇)_________村; 3、流转土地面积:__________亩; 4、流转土地来源: ①农户②公开市场③村委会/乡镇④其他(自填)_____ ___; 5、是否是本村村民(本地企业):①是②否; 6、土地经营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流转土地承包年限:________年; 8、是否签订合同:①是②否; 9、土地流转价格为________元/亩; 二、需求情况 10、土地需求:①是②否; 11、需求土地面积亩,位置, 12、需求土地类型: ①耕地②林地③四荒地④水面⑤其他; 13、资金需求:①是②否;

14、需求资金万元,期限年; 15、愿意采用何种借贷方式筹集资金: ①担保②抵押,抵押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是否了解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①是②否 17、目前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各种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可多选): ①电视②广播③农村产权交易机构④互联网 ⑤报纸杂志⑥讲座培训⑦农业管理部门 18、您的农产品主要销售渠道是(可多选): ①企业收购②网上电子平台③集贸市场④合作组织 ⑤直接销售⑥其他___________ 19、您在销售方面存在哪些困难: ①无人问津②销售价格太低③没有销售渠道 ④没有知名度⑤产品附加值太低⑥其他__________ 20、在销售方面需要哪些帮助(可多选): ①拓展销售渠道②提高知名度③增加产品附加值 ④相关政策支持⑤提供销售培训⑥其他____________ 三、对农交所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建议:___ _ ___ _ ___ _ ___ _

湖北省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乡村振兴背景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7期 15 一湖北省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乡村振兴背景分析 刘世杲一程和平一金陈欣一许志慧一李博阳 (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一要: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提出了研究假设,并从农民主体因素和社会环境 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研究结论,最后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流转;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 2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07.0071一引言 农地资源,主要为耕地资源,是农户生活的重要保 障性资源.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新时代农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农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主抓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的护卫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 承包地 三权分置 制度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权分置 即土地所有权二土地承包权二土地经营权分置.在工业化二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大量劳动力流动,农户不再经营自己承包地的情况越来越多,大多数地区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快之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土地流转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并解决.由此,我们小组对研究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产生了兴趣.了解影响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因素是我们的出发点,本文尝试研究的问题包括:土地流转制度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细化完善;农村规模化经济建设是否充分渗透到农民的思想中;家庭劳动力数量;农户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否是影响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 2一研究假设 假设1:农户所承包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流转意愿呈正相关,一般而言,农户所承包的土地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大规模利用土地. 假设2: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更强烈,文化程度越高,吸收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会越强. 假设3:国家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完善程度,以及农户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与其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性影响. 假设4:土地承包户家庭收入.土地承包户家庭收入对土地流转具有激励和模范带头作用,土地承包户通过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越多,对于土地流转的示范效应就会越大,农户流出土地的意愿也会更强烈.3一实证分析 本文数据为一手调查资料,来源于2018年暑假期间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各镇实地入户调查和家庭为农村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 采取实地入户访谈和网上问卷两种形式.其中,共发放问卷240份,获得有效问卷共197份,回收率82. 1%.入户访谈的受访农民来自云梦县各镇, 发放问卷100份,占比41.7%, 网上调查的受访对象为来自农村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40份,占比58.3%.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了许多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解读国家政策有着重要影响.政府机构办理土地流转相关手续的效率问题及法律部门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影响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3.1一农民主体因素 (1 )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土地依赖会有弱化的功效,能够更好地站在大局以及长远角度看待土地流转,因此,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将会更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开展. (2 )农户家庭规模.人口越多,吸纳和可以分配照顾土地的劳动力就越多,需要的家庭收入也越多,对于土地流转的需求就越大,对于土地流入的渴求就会大于家庭规模小的农户,二者应该呈现正相关. (3)非农业收入比重.非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越大,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就越低,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也越低,就会出现撂荒二亲戚代耕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土地流转大规模地展开.3.2一社会环境因素 (1 )流转收入预期.土地承包户家庭收入对土地流转具有激励和模范带头作用,土地承包户通过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越多,对于土地流转的示范效应就会越大.同时,一个家庭的收入越高,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越小,流出土地的意愿也相对更强烈. (2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在我国,虽然有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很多的规定,特别是在流转的使用范围二途径二环境二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监督,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二法律责任等,都应该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明确的规定.在加强立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执法的力度和监督. (3 )土地流转市场和管理机构二中介组织的发育.土地的顺畅流转需要流转市场二管理机构二中介组织等支持,但这些运作体系在我国的发育并不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应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向一致,通过市场机制有序进行,因此相关的中介组织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 4一结论 4.1一研究结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