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命题特点及2016年备考对策-北京 葛国顺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命题特点及2016年备考对策-北京 葛国顺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命题特点及2016年备考对策-北京 葛国顺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命题特点及2016年备考对策-北京 葛国顺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命题特点及2016年备考对策

北京葛国顺

一. 2015生物试题(全国新课标卷)分析

表一2015考理综全国卷(课标卷Ⅰ)生物试题分析(题型和知识点分布)

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特别强调双基(基础生物知识、生物技术)、突出对重点知识和思维能力、生物学素养的考查”。所不同的是:对知识点的考查更细、更全面,知识点的覆盖面更广,进一步提高了高考的信度和效度,而试题的难度系数有所下降。

命题立足课本,又适度延伸到课外,加大了遗传与进化(必修2模块)、稳态与环境(必修3模块)的权重以及对实验探究、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必修与选修相互渗透,尤其选做题一半以上的分值联系考查了必修模块的知识,加大了对必修考查的权重和分值,这是今年高考生物试题最突出的一个变化!

表二:2009宁夏生物试题题型和知识点分布

表三:2010高考理综全国卷(课标版)生物试题分析(题型和知识点分布)

表四:2011高考理综全国卷(课标版)生物试题分析(题型和知识点分布)

表五:2012高考理综全国卷(课标版)生物试题分析(题型和知识点分布)

表六:2013高考理综全国卷(课标卷Ⅰ)生物试题分析(题型和知识点分布)

15 15

90

表七:2014考理综全国卷(课标卷Ⅰ)生物试题分析(题型和知识点分布)

知识、生物技术)、突出对重点知识和思维能力、生物学素养的考查”。

命题立足课本,又适度延伸到课外,加大了对遗传与进化(必修2模块)以及实验探究、综合运用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试题稳中求变、求新,基础与能力并重,更加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与素质;更看重主干与非主干知识、课内知识与课外应用的有机结合;

实验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结合,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的新理念。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学试题考点覆盖面明显加宽,对基础知识考查更为全面,对考生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注重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重点考查“双基”、突出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如必做题仅10个题(宁夏卷也从原来的8道增加到10道题),但却涉及了细胞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植物的激素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其中,必修内容约占83%,选修内容约占17%。

选择题的选项情境的设置,更为广泛。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有效地检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理解及应用程度。

在选考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在《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等基础知识。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联系,创新情景立意,凸显能力考查

引导考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相关问题,理解国家有关政策的理论依据。

试题的情境和立意大多从生物学最新发展现状出发,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素材来源广泛,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设问角度新颖;结合新材料、新发现,创新问题情景设计,考查获

取处理信息、综合迁移运用能力。

问题设计有明确的主线,设问层次分明,巧妙有序,层层递进。

通过比较研究近六年(2009-2012,2013、2014、2015)新课标卷考点及分值分布变化情况

表八2009—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考点及分值分布

表九2013—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考点及分值分布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考点及分值分布

不难看出:与2012年前相比,2013、2014、2015年增加了1—3道选择题以加大对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的考察力度;并且六年来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试题难度和区分度都是整个卷面最大的(难度系数接近5.0 ),而2009年后新课标生物试卷的难度系数维持在0.6-0.66之间。所以,重点中学和高三重点考生备考复习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必修二模

块(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的基本定律)上。此外,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和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细胞代谢、稳态与调节以及生态学内容仍是高考每年考查的重点知识点。

二、例析高考试题、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标》——从考试大纲中紧紧抓住重点考点和高频考点。

高考,尤其是新课标高考考什么?就生物(理科综合)而言,考试的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即:“知识+能力”。我们现在的新课标高考是在原来“3+X”综合高考模式下平稳过渡而来的。“3+X”高考从1999年在广东进行改革试点,到“三南”、“十八省区”统一命题,再到2003年全国所有省市区全部参加“3+X”高考;从2004年多种形式命题(出现十二套生物试题)、到2007首次新课标高考,2008年自主命题、09统一命题(全国新课标卷),再到2011—2013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宁夏模式”,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由(过度版教材)“3+X”向(新教材)新课标高考实现了“平稳过渡”。新课标高考与“3+X”考试在考试性质和命题原则上基本不变,就是在试卷题型结构和难度上也保持了相当的稳定。具体就生物学科来说,试题难度有明显下降,更加注重学科基础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形成;题目灵活性加强,增加选做题,更加突出对生物学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区分度加大;试题总分增加,题量增多、阅读量增大(但答题量并未增加)(即“超量命题、限量答题”)、分值细化;试题知识点、考点的分布和覆盖面更广,尤其是知识点和能力与《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考试大纲》规定的要求吻合程度更高,高考的信度和效度也就大大增加。在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所不同的是新课标高考命题趋向直指新课程标准、指导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加重视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能力、素质)的考查,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在实现“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和突破,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即“求新、求变”。与“3+X”理科综合相比,主要变化体现在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和内容与新课标、新课程和新教材相适应。因此,从试题难度和考核层次、题型来看,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更加注重“基础”,题目设计更加“灵活”,即“基础+灵活”,这是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下面以2015年新课标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为例解析(略)。

三、2015年生物考试大纲分析

表八:生物知识内容表(二)选考部分

表九:高考生物考试大纲(新课标实验版)主要变化

自2010年,删除了选修1中的9个知识点(表中红色部分):

四、命题动向

近几年(尤其2009—2015)全国高考试题无论从试卷结构、试题类型、难易程度、知识点的分布和覆盖面诸方面都逐渐趋于稳定——符合国家大局

但稳中求新、求变:知识点的分布和覆盖面加宽、难度降低,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强、区分度加大,信度、效度提高,而且试题类型灵活多变、求新求异。对主干知识(重点)考查不变,对实验探究和必修Ⅱ的考查权重增加,非主干知识有所增加。

加强了实验性、探究性,灵活考查能力、思维;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在试卷中有所突现。

命题情景新颖,取材考究,立意独到,设计巧妙,大大加强了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生物学科命题愈加突出以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核心,但并不忽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具体来说:全面考查“双基” ,重点考查主干,非主干有所增加;必修为主,注重“双基”,突出学科能力,着重考查“生物科学素养”;课外情景,课本答案,试题开放灵活,设计立意新颖,突出新材料新情境;凸显开放性、时代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尤其2009—2014年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知识面广;注重双基,联系实际,有创新但没有偏题难题怪题。

试题平稳,考生感觉良好,但不容易得高分。

要研究新课标高考试题的命题动向,必须对2004~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大纲卷)生物试题进行比较分析。尤其2009、2010年全国卷Ⅰ、卷Ⅱ和2011、2012、2013、2014年大纲卷都已经明显凸显新课标理念,甚至直接考查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如2010、11年第4小题和第29、31题)。与之前“3+X”试

题比较,无论是全国新课标卷还是大纲卷,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难度都明显下降,注重基础但不乏灵活,突现对能力的考查。由此可见:2016高考生物命题也应该是试题平稳,知识点分布广、试卷结构合理,注重基础、更加突出能力素质,全面过渡但求新求变尽量体现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这样的命题才能对中学生物教学和教改起到真正的“指挥棒作用”。

五、如何应对

(一)“全面+重点”(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要抓住重点知识、重点考点复习

在第一轮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到边到角、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第二轮“模块加专题”重点落实以下内容:物质和结构基础、细胞代谢(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光呼关系)、稳态及其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基因的表达(遗传的分子基础)、减数分裂与染色体

(基因)行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基本定律(三大定律)及其应用、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环境问题、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微生物分离、培养及其应用、课本实验及实验探究(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收集数据、解释数据做出合理判断)。以生态、稳态调节,遗传和变异,细胞代谢为重中之重;生物与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节能减排以及生物圈稳态、人口问题、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问题要注意(“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正确解答图形、表格、曲线等图文信息题作为突破口,加强、落实数学思维在生物学领域(遗传)的运用;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既要注意课本实验也要重视以实验为背景的综合试题(包括选择题),培养正确、科学的思维(严密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注意思维的深度、广度、敏捷度…);密切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生产生活、生理病理等实际问题……

(二)“双基+能力”

注重“双基”,培养能力。要重基础:查漏缺,落实练;加强学法指导,提升能力素质。

1.关于“能力和素质”

高考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从学习心理学划分——感知(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力、思维力、操作技能核心成分:思维;

最基本的特征:概括(智力和能力的首要特点);

操作技能:既是能力的组成因素,又是智力的基本成分。

科学素养: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提高每个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中学教育教学尤其是实施新课标的核心任务。

仔细的观察能力(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缜密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知识的迁移能力);

严密、准确、科学的表达能力(描述能力)。

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耐心

2.关于应试能力

表十:近4年高考理综(生物)·课标卷命题阅读量及答卷书写量分析统计表说明:1.表中的审题时间是按照正常阅读时间的3倍来计算;语文、政史卷正常阅读速度是500字符/分钟,数学卷正常阅读速度为250字符/分钟,地理卷正常阅读速度为350字符/分钟,英语卷正常阅读速度为200字符/分钟。

2.答卷书写时间按正常书写速度的2倍计算,数学卷按4倍计算,物理卷按2.5倍计算;汉字及数字符号的正常书写速度为50字符/分钟;英语卷正常书写速度为35字符/分钟。

仔细、快速审题

要由“视而不见、有眼无珠”→练成“火眼金睛”;在快速审题的同时“ 抓住关

键字、词、句”,从“细微之处找焦点”获取有效信息→正确迁移相关知识

缜密、敏捷思维

从审题中“ 关键字、词、句”正确把握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广度、深度,注意思维

的速度、培养严密科学的逻辑思维品质。

准确、科学答题

答题要严密、科学、简短、规范,学会运用题干和书本上的“生物学语言、概念”

(即用专业术语)描写答案,这样简明扼要准确才能答到得分点上,避免用大白话。认真、耐心检查

高考理综(生物)命题给予考生的时间是45分钟,但科学训练后实际审题和答题的时间各需约15-18分钟的时间,也就是30—35分钟时间应该完成生物学试题,这样就能确保10分钟左右的富余时间,一定要有恒心,耐心、细心地做检查。

(三)“必修+选修”

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以必修为主,结合考纲要求兼顾、整合选修模块相关知识(四)“课本+课外”

高三复习始终要“回归课本”:尤其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延伸和理解”,做到课内课外、题内题外相互“迁移”;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课外资料、高考题与模拟题的关系。反对“忘本”复习只抓资料,又切忌“照本宣科”!

六、对学生的要求——科学要求和有效方法

(一)要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实践的联系和应用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生理、健康、环境、高新技术、诺奖)(二)多阅读、重理解、勤思考,忌死记概念;

多观察、积累,重过程、方法,忌硬背结果;

重手脑并用,忌空想而懒动

(三)基本要求:既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应试习惯,又有科学要求和有效方法?预习的习惯:主动地看书、做题—走在老师前面;

?听讲的习惯:专心、参与、积极思维;

?记笔记的习惯:记要点、疑点、解题经验、课外材料

?看书的习惯:仔细并找出主题句、关键词、论点、论据

?作业的习惯:仔细审题、表达严谨、规范、使用生物学术语;及时做及时练,“落实”

老师的要求

?好学善思勤问的习惯:准备问题本、错题本,记录问题、错题;及时问并记录好错例和答案

?归纳整理知识点的习惯:每一章节的知识体系、专题知识体系、相似知识点的比较、相关知识点的逻辑联系……

七.关于高三复习的点滴想法

面对2016年的理综高考,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区别与有机关系。仔细研读《新课标》,关注全国《考试大纲》和本省《考试说明》,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内涵,增强针对性。处理好选修和必修的关系,勿需将选修教材内容去深化、去扩展,要更多地从学科内综合的角度注意几本书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二)落实好新课标理念,注意实验探究能力培养。要做到科学地思考、准确地把握、理性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始终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为此要重视对模型的建构和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思维的题型会增多,可能没有专门的探究实验大题,但探究思维和能力的考查会渗透到多个题目中(包括选择和非选择题)

(三)放弃“偏、难、怪”题,真正理解、在复习中体现“基础+灵活”的新课标高考理念。新课标高考更注重基础,基础与能力并重。但考能力并非一味出难题,完全能够以“基础知识”做“题眼”,通过“变向思维”灵活多变地考查能力,题型可以说是“变幻无穷”。实际上07、08、09高考卷一生物部分难度系数较06年有很大下降,逐渐与全国卷二靠近,逐渐指向新课标卷,“三卷趋同”。09、11、12、13和14、15年新课标卷难度系数都在0.65左右。

要重视方法的积累,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分析综合的能力。通过编织知识网,绘制概念图,理清要点考点;要加强对单元知识点的解析——弄清它的构成要素及含义,要注意前后的联系,注重专题复习,加强学科内的纵向联系,要善于归纳总结,抓住知识规律,摸索解题规律;借助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的知识点,做好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培养;侧重于知识重组、信息转化、逆向思维等角度,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用恰当的词语准确、清晰、流畅地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述,以培养表达能力。

(四)解决“讲”的困感和效率,落实“练”的时间和效果

关于第一轮、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复习?)——如何合理分配时间,讲、练结合

由于生物课时严重不足,而高考《考试大纲》考点又多(涉及高中生物五个模块)实际上只有第一轮完整的复习时间。

在时间紧、复习内容多的情况下,老师如果把知识点讲得非常细,必然要占用很多时间,然而效果如何?

要落实新课改理念,发挥“双主体性”,老师不宜总讲、“越俎代庖”,而应合理分配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巩固(归纳、、整理、总结)和落实书本知识及训练;尤其后阶段复习“回归课本”应还时间于学生,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落,形成知识网络,做到“四个迁移”;第二轮复习还需要把选修、必修相关知识点揉在一起进行复习(即专题+模块整合),除了归纳、整理知识网络,关键还要精选好试题(高考真题、好的模拟题)来进行训练和讲评,做到“以题带点”既落实考点又培养、提高学生解题、思维等应试能力。

(五)认真选题,合理选择练习量——解决“练”的困惑

在这点上,老师多年的教学已有体会,即“足量的练习是必须的,但题海并不可取”。如何练到“饱和点”?坚决反对“题海战术”,使练习有效而达到“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研究各种题目(高考真题、各地模拟题),精选例题、习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给学生多一些自己阅读、思考提高、归纳、整理、的时间!

(六)正确处理好书本与资料、高考题与模拟题的关系。课内课外、题内题外相互“迁移”,由课外情景→迁移→课本答案。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两方面:从试题提供的大量情景

材料中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平常要从课外积累相当的生物学信息。

(七)解决好考试大纲命题要求与课程标准的”模块加专题”体例之间的教学矛盾

(八)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在联系及应用教学特殊手段、落实选修模块的教学与复习。

(九)2016年高考复习整体思路与必修课\选修课复习建议

(十)教材重难点与常考知识点的复习

七.展望2016年理综生物试题

2014年理科综合能力生物试题与2013年相比凸显了稳定、新颖、基础、能力和创新等特点(难度有所下降),2015与2014难度系数有较大下降,卷面结构及题型的最大变化是必修和选修试题相互渗透,较2012年的试题平稳过渡更有所突破,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权重增加,知识点的覆盖面更广,实验探究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加强,实现了在素质新政下“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要求,利于科学、公正地检验新课改的成果,对中学新课改生物教学和进一步推进生物素质教育定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鉴于2017后年高考将重大改革,并且2016要进一步扩大使用全国卷的省份,那么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应该稳定在2015年基本不变。

不对之处,谢谢指正!

2016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I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2017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必须修满的生物学学分为 A A.4学分 B.6学分 C.10学分 D.12学分 2.下列各项中,属于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组成部分的是 A A.分子与细胞 B.稳态与调节 C.生物科学与社会 D.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高中生物课程选择性必修部分的是 D A.稳态与调节 B.生物与环境 C.生物技术与工程 D.遗传与进化 4.关于高中生物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必修课程共有3个模块 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3个模块 C. 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 D.现实生活应用属于校本生物课程 5. 对选考生物的学生来说,以下内容可以不修习的是 D A. 模块1:分子与细胞 B. 模块2:遗传与进化 C. 模块3:生物与环境 D. 系列3: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6. 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 C A. 必修课程共4学分 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 C. 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10学时可获得1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 D. 修习完高中生物课程最多可得14学分 7.对高中学生修习生物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 B A.高中毕业不高考:0~4学分 B.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生物:不少于4分(必修) C.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生物:不少于10分(必修+选修) D.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生物:不少于6分(选修性必修+选修) 8.在新课标《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内容要求描述不在一个层级的是 A A.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 B.说出细胞由C、H、O、N、P、S等元素组成 C.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D.概述核算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于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9.在新课标《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内容要求描述不在同一层级的是 C A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B.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 C.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D.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10.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生物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 A A. 高中毕业不高考:只选修生物校本课程 B. 高中毕业不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修 C.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 D.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医用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参考

恭喜你,考试通过,分数:96 一、单选题 1. 精子发生的起始()。 A、精原细胞 B、精母细胞 C、精子细胞 D、原子细胞 2. 成熟的精子由哪些部分构成()。 A、头部 B、颈部 C、尾部 D、以上都是 3. 卵子的发生起始于()。 A、卵原细胞 B、卵母细胞 C、卵巢细胞 D、卵子细胞 4. 卵子发生的第二阶段()。 A、增殖期 B、生长期

C、成熟期 D、变形期 5. 卵泡的发育过程以下哪个阶段不正确()。 A、原始卵泡 B、初级卵泡 C、次级卵泡 D、半成熟卵泡 6. Oogenesie是指()。 A、卵子发生 B、精子发生 C、卵原细胞 D、精原细胞 7. 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或者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称为()。 A、生殖 B、遗传 C、变性 D、复制 8. 沃森和克里克于哪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A、1953 B、1951

C、1943 D、1933 9. 线粒体DNA的长度()。 A、16569bp B、16659bp C、15669bp D、15496bp 10. 核基因组内单一序列的含量()。 A、20-30% B、30-40% C、40-60% D、60-70% 11. 核基因组内重复序列的含量()。 A、20-30% B、30-40% C、40-60% D、60-70% 12. 复制子的长度()。 A、100-200kb B、30-300kb

C、200-300kb D、以上都不是 13. Replicon是指()。 A、复制子 B、转录子 C、结合子 D、终止子 14. Transcription是指()。 A、转录 B、翻译 C、复制 D、结合 15. 核内异质RNA包括()。 A、外显子 B、内含子 C、侧翼序列 D、以上都是 16. Splicling是指()。 A、剪接 B、戴帽

2017年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 高三生物组: 今天的高考生物试题考点分布合理,严格结合教材,重点考查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反映出紧跟生物的发展方向。既有大量的常规型试题,同时也增加 了一些新颖的题型,如29题的实验设计,来源于课本上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又高于课本,让很多考生感觉不太适应。今年理综生物试题阅读量 维持稳定,简答题每空的分值有所上升,难度、区分度有一定增加。试题侧重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感觉试题相对基础,但又一定灵活性,有一些挑战。 选择题部分,第1题考查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第2题考查了课本的实验,第3题考查了植物的激素调节,第4题考查了动物的激素调节,第5题考查的是种群的数量变化,第6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 非选择题部分考查的知识点包括,29题考查了遗传的分子学基础,30题考查了光合作用,31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稳态,32题考查了从性遗传与伴性遗传比较。选修的两道题,37题选修1考查了微生物,38题选修3考查了基因工程。 试题涉及到了生物课本必修一、二、三和选修一、二几乎全部的重要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已有知识解题。本套高考卷对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建议2018届的学生加强主观题解题方面的练习。同时还应有针对性的加强规范答题方面的训练,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加大遗传比重,增加实验设计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进一步加大了遗传部分比重,试题中的遗传内容涉及1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共18分。题量增加的同时遗传内容考查的难度并不大,很多考生还是能够解答的。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中的简答题29是让考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基本上对所有的考生都是一定的挑战。试题以新情境下探究实验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有创新,本道试题答案是学生理性思维、科学素养的具体细微的表现。 本次试卷紧扣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全卷突出考查对知识点的转化和应用能力,试题灵活,难度适中。试卷回归教材,深化考查课本知识,解答中多需用课 本语言作答。因此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考中应注重“回归教材”,学生在以后的 学习中首先应扎实基础,查漏补缺,在平时练习中应注重运用课本上的知识点、语言回答问题,注重语言描述的准确性。虽然今年试卷整体较简单,但并不意味明年的生物试卷也会简单,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仍旧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切不可轻敌大意,尤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因评分标准适当提高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 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 C.药物的粒度 D.药物旋光度 E.药物的晶型 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 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 A.4h B.1.5h C.2.0h D.O.693h E.1h 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 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生物试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的是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2017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

医用生物学试题及解答

医用生物学习题及解答 (供开设医用生物学课程的各专业用) 甘肃中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主编 前言 结合学习《医用生物学》课程的各专业同学的特点及部分同学的要求,我们编写了这本《医用生物学习题及解答》,做为《医用生物学》教材的辅助读物。我们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能在掌握、熟悉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书中所列参考答案若有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编者 2001年6月 目录 绪论 细胞化学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医学遗传学基础 肿瘤与遗传 模拟套题一 模拟套题二 模拟套题三 模拟套题四 模拟套题五 模拟套题六 绪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 2生长和发育 3 繁殖4 遗传和变异5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6 进化 二、选择题 1 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 ) A 新陈代谢 B 物质更新 C 能量转换 D 光合作用 2 研究细胞的显微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称为( ) A 生态学 B 细胞学 C 生物化学 D 形态学

3 研究生物特性或性状的传递和变异的科学称为( ) A 进化论 B 分类学 C 遗传学 D 人类学 三、问答题 1 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如何? 2 简述21世纪生物学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物质的运动形式,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由两个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组成。同化作用(anabolism)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物质,并把它们组成自身物质,同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catabolism)是指机体 把自身物质进行分解,释放其中所贮存的能量,并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2 生长(growth)是指生物体本身体积的增大。 发育(development)是指一个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一系列复杂而有顺序的变化,形成一个成熟个体,然后经过衰老而死亡的总过程。但在高等动、植物中,发育一般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为止。 3 当生物体生长发育达到一定大小和一定程度时,就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新个体,这种现象叫繁殖(multiplication)。繁殖保证了生命的连续性,并为生物界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4 子代和亲代之间的相似叫遗传。 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 5 见上述1 6 在生命发展的历史中,一些变异改进了生命生存的机会,从而被保留下来;另一些变异则消失了。生命在其发展的历史中,不断发生变异,于是就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这就是进化。 二、选择题 1 A 2 B 3 C 三、问答题 1 (1)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首先,基础医学各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等,都是以细胞为研究基础,以生物学为理论指导。 其次,生物学也是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要能正确认识某些疾病,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显然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已表明生物膜是进行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的重要场所,并在整个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些研究理论与成果,已被临床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在疾病的病因分析、诊断与治疗中起了很大作用。如膜受体理论证明,膜受体数量增减和结构上的缺陷以及特异 性结合力的异常改变,都会引起疾病。现已发现不少疾病的发生都与生物膜的特异变化相关。再如,缺血性心脏病 和脑血管病可能是由于动脉内皮细胞的变化而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就必须从细胞生物学入手,深入探索动脉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由此可见,生物学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2)现代医学重要课题的研究将依赖于生物学的更深入发展

生物药剂学练习地地题目与答案详解

习题一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里,每空2 分,共20 分)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d )。 A.通常水溶性大的药物较难溶性药物易吸收 B.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 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 决定 D.通常酸性药物在pH 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 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 2.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a )。 A.溶出度B.崩解时限C.片重差异D.含量 3. 药物(和其代谢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为:(d )。 A、汗腺 B、呼吸系统 C、消化道 D、肾 4.在体内,药物的代谢反应均是在药物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其代谢反应速度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b) A、Fick 扩散方程 B、Michaelis-menten 方程 C、Ha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 D、Noyes-whitney 方程 5. 在新生儿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都延长,是因为(d )。 A. 较高的蛋白结合率 B. 微粒体酶的诱发 C. 药物吸收完全 D. 酶系统发育不全

6. 口腔粘膜中渗透能力最强的是:(c )。 A、牙龈粘膜 B、腭粘膜 C、舌下粘膜 D、内衬粘膜 E、颊粘膜 7. 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a )。 A. 口服给药 B. 静脉注射 C. 肌肉注射 D. 舌下给药 8.下列叙述错误的( b ) A.植入剂一般植入皮下 B.皮内注射,只用于诊断与过敏实验,注射量在1m l 左右 C.鞘内注射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 D.肌肉注射的容量一般为2--5ml.其溶媒为水,复合溶媒或油9.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 c ) 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 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 C.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 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 10. 如两个受试制剂与一个标准制剂比较时(b ) A、必须进行交叉实验 B、3*3 拉丁方实验设计 C、必须多选择受试对象 D、分别进行交叉实验比较 三、判断对错(共10 分) 1 硝酸甘油舌下片较普通片吸收好。(√) 2 皮肤的通透性低,是由于角质层的高屏障作用。(√)

2016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生物 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生物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9至10页,第Ⅱ卷10至12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7题,每题6分。每题选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叶内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B.H2O生成C.[H]的消耗D.ATP的合成 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 (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 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6.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 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 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案区域内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描清楚。答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无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高考真题)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6.00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6.00分)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3.(6.00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6.00分)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回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6.00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6.00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10.0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8.(9.00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台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判断的依据是。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医用生物学习题

习题一 1、你是如何理解“自然选择”与“生存竞争”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 2、论述某种环境致突变污染物的长期作用可能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3、生命具有哪些主要的基本特征? 4、信息传递对于生命活动具有何种重要意义? 5、生命现象的延续是怎样实现的? 6、胚胎发育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如何? 7、为什么随个体发育的进程,细胞分化潜能逐渐受到限制? 8、试从呼吸、循环系统、附肢结构、生殖方式、皮肤角度比较探讨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 9、中胚层(三胚层)和两侧对称体形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10、什么是胚胎发育?请简述胚胎发育的过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引起先天性畸形的原因。 11、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1.你是如何理解”自然选择”与”生存竞争”? 答:二者都是”生物进化”的组成部分.其中生存竞争是手段,自然选择是结果.生物在种内斗争,种间竞争以及与无机环境的竞争中,不断淘汰拥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其实质为淘汰不利基因),最终达到”适者生存”的阶段,即”自然选择”. 2.论述某种环境致突变污染物的长期作用可能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答:进化是一种缓慢而有序的过程.污染物强行扰乱这一过程,使生物个体过早获得明显的变异. 对于个体,该变异往往与原有环境无关,致使生物个体无法适应环境而死亡,存活的个体将把变异性状遗传给下一代.对于种群,由于多个个体的突然死亡,使种群的种群数量等基本特征发生巨大改变,该种群可能消失.对于群落,食物链发生重大变化,优势种可能变更,但总是会存在优势种.对于生态系统,若其调节能力足够强,则该系统各成分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平衡. 3.生命具有哪些主要的基本特征? 答: 1.以核酸为遗传物质(朊病毒除外),以蛋白质为生命表现形式. 2.以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并由此进行生长、发育. 4.具有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 5.可进行生殖获得子代,并在生殖过程中表现出”遗传”和”变异”. 4. 信息传递对于生命活动具有何种重要意义? 答:⑴.生物体通过信息传递与其它生物以及无机环境进行互动,从而进行”捕

2018全国三卷高考生物试卷分析最新

2018年贵州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生物雷艳红 今年贵州省高考理综试卷采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 课标Ⅲ卷,今年理综生物部分试卷从总体上看,选择题容易,非选择题第29题稍难点,总难度适 中,区分度适中。试题的命制注重了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教材为载体,坚持能力的培养,突出 对考生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题目整体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 很难题,但书写答案的文字量比较大,导致部分学生答题时间有点紧。 一、试题结构分析 二、试题内Array容分析 总体而 言比较简单 选择题的难 度都不是很 大,考察的 方向,出题 的方向也都 不是太刁钻, 第6题的考 察形式比较 新颖。这几 个题都是考 察必修课本 中一些基础 知识,没有 信息量过大 的题,学生 只要有一定 生物学基础,这6个选择题是很容易拿分的。填空题部分,立意都比较新,主要考察学生提取信息 的能力、读图的能力,对学生生物学素养要求比较高,同时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与实时政治的 结合。 第1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常识的记忆,四个选项中学生很容易就能选出D选项。第2题考察学 生对细胞结构,细胞生命历程的认识。第3题,这属于神经调节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抓住“静息电 位,K离子外流;动作电位,Na离子内流”这两者都是协助扩散,就能很容易选出答案。第4题,

考察细胞增殖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特点,只需记得“联会”是减数分裂所特有,答案显而易见。第5题,考察细胞呼吸相关的知识,本题学生只要细心一点也不太容易出错。第6题,考察的角度比较新颖,但是学生只要知道光是一种“物理信息”就容易了。所以,总体而言,选择题都很简单,都是必修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只要基础扎实,很容易拿满分。 第29题,是时隔几年回归到“光合作用”的一个题,这是平时复习的重点。对于光合作用中的基础知识、曲线解读,本题考察的也不难,应该是让学生都能拿一定的分数。本题考到“类囊体薄膜”,特别是“类”很多学生容易与“内质网”的“内”搞混淆,这是一个考察点。至于第二小题,就是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不难。第三小题,学生只要记住“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都低于阳生植物”,那么本题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能做出来。 第30题,本题考察到了必修二中的转录、翻译相关的知识,学生要是关注了本节知识也很容易拿分。 第31题,遗传题,难度也不是很大,但是考到了“连锁”的情况,学生得会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与我们课本的知识想比对,才能得出答案。但只要想通这一点,拿满分就很容易了。 第32题,生态题除第二小题较难,其他两个题都比较简单。 第37题,本题主要考察选修一中“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培养基的灭菌方式,菌落的概念,酵母菌的发酵过程等,这些都是课本上的原话。 可以发现的是,这套试题主观题部分空比较少,分值都比较大,注重课本基础,注重对表格数据、曲线的处理,重视生物学基本素养。 三、高考导向 1、立德树人,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1)树立生态文明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注重对生态学问题的考查,引导学生对生态问题深入思考,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第32题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态农业对物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突出优势。高考生物试题对生态学内容的多方位考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优越性,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文化浸润,提升民族自豪感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第1题考查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入1965年由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的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里程碑式的壮举,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先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2、依纲命题,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1)基于必备知识命题,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

药代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学考试试题库

一.选择题 1.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 A )。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生物利用度 E.代谢 2.小肠包括(B)。 A.盲肠 B.空肠 C.直肠 D.结肠 E.胃 3.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 )。 A.25/1 B.1/25 C.1 D.100 E.无法计算 4.下列( ABC )属于剂型因素。 A.药物理化性质 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 C.制剂处方与工艺 D.均是 E.均不是 5.消化道分泌液的pH一般不影响药物的(B )吸收。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胞饮作用 E.膜孔转运 6.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a-pH=( A )。 A.lg (Ci/Cu) B.lg (Ci×Cu) C.lg (Ci-Cu) D.lg (Ci+Cu) E.lg(Cu/Ci) 7.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D )。 A.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逆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 C.顺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D.顺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8.假设双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分布、消除均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则下列哪 项不符合各房室间药物的转运方程(D )。 A.dX a/dt=-k a x a B.dX c/dt= k a x a-(k12+k10)X c+k21x p C.dX p/dt= k12X c-k21x p D.dX p/dt= k12X c+k21x p E.均符合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均是 E.B和C一样 9.下列()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 A.粒子大小 B.多晶型 C.溶媒化物 D.溶解度 E.均是 10.肾清除率的单位是( C )。 A.mg/kg B.mg/min C.ml/min D. ml/kg E.时间的倒数 11.对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E )。 A.与药物剂型有关 B.与给药剂量有关 C.与给药途径有关 D.同一药物的半衰期不因生理、病理情况的不同而改变 E.生物半衰期是药物的特征参数 12.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E )。 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大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B.胃肠道内的pH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下降 C.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在胃中吸收较差

2016-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 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课标Ⅰ)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 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9.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 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 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30.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 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 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 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

2017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2卷)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生物试题试题及答案 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学科&网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29.(9分) 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