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295861.html,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分析

作者:伏思慧马媛媛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随着系统控制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智能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智能系统与机电一体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2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微电子技术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工业与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机电一体化应用的农业与工业对象具有多层次、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给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职能控制系统的出现及应用,为机电一体化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进行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的一大课题。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只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与组成要素及原则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二是机械技术;三是自动控制技术;四是系统技术;五是传感检测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结构组成要素;二是动力组成要素;三是运动组成要素;四是感知组成要素;五是职能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的四大原则包括:一是运动传递;二是能量转换;三是结构耦合;四是信息控制。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控制系统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名: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张智明 班级:机械11201班 姓名:程志超 学号:1202281102

供料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一、供料单元功能 供料单元可作为起始单元,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向系统中的其它单元提供原料的作用。它的具体功能是:按照需要将放置在料仓中的待加工工件(原料)自动地取出,并将其传送到下个工作单元。 二、供料单元的结构组成 供料单元的结构组成如上图所示。其主要结构组成为:工件推出与支撑,漏斗,阀组,端子排组件,PLC,急停按钮和启动/停止按钮,走线槽、 底板等。 2.1 工件推出与支撑及漏斗部分 该部分如图所示。用于储存工件原料,并在需要时将料仓中最下层的工

件推出到物料台上。它主要由大工件装料管、推料气缸、顶料气缸、磁感应接近 开关、漫射式光电传感器组成。 该部分的工作原理是:工件垂直叠放在料仓中,推料缸处于料仓的底层并且其活塞杆可从料仓的底部通过。当活塞杆在退回位置时,它与最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夹紧气缸则与次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在需要将工件推出到物料台上时,首先使夹紧气缸的活塞杆推出,压住次下层工件;然后使推料气缸活塞杆推出,从而把最下层工件推到物料台上。在推料气缸返回并从料仓底部抽出后,再使夹紧气缸返回,松开次下层工件。这样,料仓中的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就自动向下移动一个工件,为下一次推出工件做好准备。 为了使气缸的动作平稳可靠,气缸的作用气口都安装了限出型气缸截流阀。气缸截流阀的作用是调节气缸的动作速度。截流阀上带有气管的快速接头,只要 将合适外径的气管往快速接头上一插就可以将管连接好了,使用时十分方便。 A 气缸两端分别有缩回限位和伸出限位两个极限位置,这两个极限位置都分别 装有一个磁感应接近开关,如下图所示。磁感应接近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磁性物质接近传感器时,传感器便会动作,并输出传感器信号。若在气缸的活塞(或活塞杆)上安装上磁性物质,在气缸缸筒外面的两端位置各安装一个磁感应式接近开关,就可以用这两个传感器分别标识气缸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当气缸的活塞杆运动到哪一端时,哪一端的磁感应式接近开关就动作并发出电信号。在PLC的自动控制中,可以利用该信号判断推料及顶料缸的运动状态或所处的位置,以确定工件是否被推出或气缸是否返回。在传感器上设置有LED显示用于显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2014 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学生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学生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汪珈右 学号:1110810710 考核结果阅卷人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1108107 汪珈右 摘要:不同于传统机械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特别重视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智能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完美结合,有效改善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存在的各种缺陷。本文综述了智能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论述了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智能控制;系统 前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指由动力与驱动部分、机械本体、传感测试部分、执行机构、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所组成,并利用电子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控制功能、以及可控驱动元件特性来运行的一种现代化机械系统。所谓智能控制系统,就是指利用集合了人工智能理论、自动控制理论以及信息理论等诸多技术理论,用以实现优化调控机的新技术系统。这是一种当前最为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外部环境和控制器。在实际的应用中,通过外部环境提供信息以供控制器做出控制决策,因此无需使用模型,具有很大的环境适应协调能力,在诸多机械设备生产中都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因而成为促进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技术系统[1]。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将智能控制技术融入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也就成为的必然的趋势。 1智能控制技术概述 1.1智能控制技术概念 智能控制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想,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对复杂多样的操作进行模拟,从而实现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完成机械控制并实现机械的自动化生产。通过智能控制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和实现很多复杂的操作,同时极大的提高操作的精度,使得机械制造业能够制造出更加精密的设备。智能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较具有更加方便快捷、更加精确、更加安全的优势,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精简参与生产的人员,在人类肉眼不可能达到的精密层级进行操作,使机械设备在一些人类不能到达的空间进行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控制系统已经在工业中大放异彩,随着其与其他技术的完美结合,已经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 1.2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区别 (1)智能控制是对传统控制理论的延伸和发展,智能控制在传统控制的基础上发展出更高效的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运用分布式及开放式结构综合、系统地进行信息处理,并不只是达到对系统某些方面高度自治的要求,而是让系统做到统筹全局的整体优化。 (2)智能控制综合了很多有关调控方式理论知识的学科,与传统控制理论将反馈控制理论作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相比,智能控制理论以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运筹学、信息论的交叉为基础。 (3)传统控制只是解决单一的、线性的控制问题,与之相比,智能控制解决了传统控制无法解决的问题,通常是将多层次的、有不确定性的模型、时变性、非线性等复杂任务作为主要控制对象。 (4)传统控制通过运动学方程、动力学方程及传递函数等数学模型来进行系统描述。相较而言,智能控制系统把对数学模型的描述、对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数据库和推力器的设计等方面设为重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测量 2.灵敏度 3. 压电效应 4. 动态误差 5. 传感器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_内旋换和外循环 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包括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 顺序控制器通常用________。 4. 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 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 每一个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6.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___________。 7. 齿轮传 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复合控制器必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钻孔、点焊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一般说来,如果增大幅值穿越频率ωc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s ( ) A. 产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2. 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力学模型是 A. 阻尼—质量系统 B. 弹簧—质量系统弹簧—阻尼系统 D. 弹簧系统 3.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 ) A. 有关 B. 无关 C. 在一定级数内有关 D. 在一定级数内无关 4.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 ) A. 单片机 B. 2051 C. PLC 5、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检测环节等个五部分。 A 换向结构 B 转换电路 C 存储电路D检测环节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伺服控制系统的比较环节是将输入的指令信号与系统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输出与输入间的偏差信号。(? ) 2、电气式执行元件能将电能转化成机械力,并用机械力驱动执行机构运动。如交流电机、直流电机、 力矩电机、步进电机等。() 3、对直流伺服电动机来说,其机械特性越硬越好。(? ) 4、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决定了系统的最小位移,步距角越小,位移的控制精度越低。() 5、伺服电机的驱动电路就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功率信号,为电机提供电能的控制装置,也称其为变流 器,它包括电压、电流、频率、波形和相数的变换。(? )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步进电动机常用的驱动电路有哪几种类型? 2. 什么是步进电机的使用特性? 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大体上应包括哪些方面?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是人们借助于专门的设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被测对象收集信息,取得数据概念的过程。 2. 指在稳态下,输出的变化量ΔY与输入的变化量ΔX的比值。即为传感器灵敏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_1答案

习题一答案 1-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在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意义上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1-2、什么是机电一体化的变参数设计? 在设计方案和结构原理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部分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使之适用范围发生变化的设计方式。例如,同一种产品不同规格型号的相同设计。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电技术的区别。 传统机电技术的操作控制主要以电磁学原理的各种电器来实现,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设计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机械本体和电气驱动界限分明,整个装置是刚性的,不涉及软件和计算机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机械部件和电器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整个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1-4、试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组成及相关关系。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其技术组成包括:机械技术、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等。现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甚至还包含了光、声、化学、生物等技术等应用。 1-5、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哪些几个基本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我们将这些部分归纳为: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这些组成要素内部及其之间,形成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运动传递、信息控制、能量转换等有机融合的一个完整系统。 1-6、试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直要坚持贯彻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方法,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各个组成要素间的有机联系,从而确定系统各环节的设计方法,并用自动控制理论的相关手段,进行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分析,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设计。1-7、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开发的类型。

智能控制及机电一体化分析

智能控制及机电一体化分析 在现代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因为生产对象在特点及结构上的不同,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建遇到了瓶颈。智能控制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极大的意义,使过去遇到的技术行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使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那么什么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具体还包括哪些?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又具备哪些用处?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1什么是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两种不同的设备构成:即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测的系统以及传感设备。外部传感等设备可以监测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分析得出相关数据信息,犹如人类的大脑,在感应到数据发生变化之后,能够把变化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控制设备,使被感知到的外部因素得以被分析处理。与此同时,智能系统还可以对控制决策进行处理及规划,并把信息保存起来。 2智能控制系统都包括哪些 智能控制系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只有与完善的控制系统进行有效配合,才能彻底实现机电一体化。当下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控制系统应运而生,而不同的控制系统其控制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而其中属下面两种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1)专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主要就是把人类的经验及与人类类一样的技能录入到电子计算机当中,根据预定好的程序对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2)神经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和另外的系统一起被运用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这种技术相当于对人进行模仿且进行分散式处理,它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并且能够自我操作。 3智能系统和传统系统的不同 (1)智能控制系统属于一种较新的控制系统,传统的控制技术也是智能控制技术中的一种。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对系统控制彻底进行优化,而普通的控制系统只是单一的对系统进行控制。智能控制系统的构架与普通的系统相比更加开放,因此实现了普通控制架构很难达到的信息处理能力。(2)智能控制属于一种多项目、多学科的技术,其理论涉及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学科等方面,而普通的控制理论仅仅是以单纯的反馈控制理论作为依据。(3)智能控制技术主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机电一体化系统也在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 技术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论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机械 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只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 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与组成要素及原则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二是机械技术;三 是自动控制技术;四是系统技术;五是传感检测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结构组成要素;二是动力组成要素;三是运动组成要素;四是感知组成要素;五是职能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的四大原则包括:一是运动传递;二是能量转换;三是结构耦合;四是信息 控制。 二、智能控制的概述 (一)智能控制的含义 所谓智能控制,就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 控制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控制只是智能控制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智能控制最底层的阶段。智能控制是由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它的理 论基础包括信息论、自动控制论、运筹学及人工智能等内容。 (二)智能控制的特征 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二是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 特性;三是智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四是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五是智能控制 系统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六是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七是智能控制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三)智能控制的类型 智能控制的类型包括:一是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二是专家控制系统;三是集成混合控制;四是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五是模糊控制系统;六是学习控制系统;七是进化计算与遗传 算法;八是组合智能控制方法等。 (四)智能控制发展的趋势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学习功能、组织功能及适应性功能,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广 泛应用是当前智能控制的一大发展趋势。模糊系统、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是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最常见的四种技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一)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将智能 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利用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同时,智能控制技 术利用神经网络及模糊系统计算的方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动态地模拟,通过传感器融合 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从而修改控制模式中的参数数据。在此过程中利用神经网络 技术中的并行处理与学习功能将一些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利用模糊系统所特有的 模糊关系与模糊集合等特征,可以将一些模糊的信息集合到闭环控制中的外环决策机构来选 取相应的控制动作。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机械制造 系统的智能监控与检测、智能传感器及智能学习等。 (二)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是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3. 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机电一体化工程研究所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 4. 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构成的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是: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 6. 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8.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机电组合法。 9.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 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 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四种形式。 12. 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 13.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有: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 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16.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比分配原则有:重量最轻原则、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传动精度最优原则等。 17. 常用导轨副的截面形式有:三角形导轨、矩形导轨、燕尾形导轨、圆形导轨四种形式。 18. 导轨刚度主要指:结构刚度、接触刚度和局部刚度。 19.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中,常可选择的执行元件:电磁式、液压式、气压式和其他形式的执行元件。 20. 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分为恒转矩工作和恒功率两个阶段,其转折点的转速和功率分别称为: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伺服电动机用于调速控制时,应该工作在恒转矩阶段。 21. 步进电机按转子结构形式可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永磁式步进电机、混合式步进电机三种。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围,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机器 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听 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 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2012 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学生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学生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王杨扬 学号:1090810216 考核结果阅卷人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摘要: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智能控制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解决了时变性、非线性、多层次性等复杂的控 制问题,提升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模式,而智能控制策略在机电一体化 系统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分析总结了当前机电系统智能控制的发 展状况。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对智能 控制系统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 一、关于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1.1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 接口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只技术 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1.2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从时间及发展程度来看,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级阶段。20 世纪60 年代以前,机电一体化被看做为第一发展 阶段,也就是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把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应用 到机械加工中,并以此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而这样一种技术结合往往是 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发完成的。 (2)蓬勃发展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在20 世纪70-80年代,在这个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机电一体 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微型计算机技术以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支持。 (3)深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指的是20 世纪90 年代后期,机电 一体化技术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伴随着光学和通信领域发展到了空前高度,其相关技术被引进到进机电一体化,即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微机电一体 化技术;由于光纤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神经网络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巨 大的进步,这就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1-1、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a、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b、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c、传感与监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监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d、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的功能。 e、执行装置: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1-3、工业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1-4、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传统的机械电气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功能水平和和附加值,它为开发者、生产者和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1-7、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支撑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系统总成技术。 1-8、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格化、自适应化。 第2章 2-1、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低摩擦、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响应速度快、传动转矩大、高谐振频率以及与伺服电动机等其他环节的动态性能相匹配等要求。 2-2、丝杆螺母机构的传动形式及其特点:a、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b、丝杆转动、螺母移动;c、螺母转动、丝杆移动;d、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e、差动传动。 2-3、滚珠丝杆副的组成及特点:由丝杆、螺母、滚珠和反相器四部分组成;具有轴向刚度高、运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4、滚珠丝杆副的选择:结构形式的选择、结构尺寸的选择 2-5、齿轮传动各级传动比分配原则:①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②重量最轻原则③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最末两级的传动比应取大一些,并尽量提高最末一级齿轮副的加工精度); 2-8、齿轮传动侧隙的调整有偏心套调整、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和轴向垫片调整等多种方法。 2-9、机械执行机构的基本要求:①惯量小、动力大;②体积小、重量轻;③便于维修、安装;④易于计算机控制。 2-10、简述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及选用原则? 一、静态特性是指当测量处于稳定状态下,传感器的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的关系。主要技术指标包括:1、线性度。2、灵敏度。3、迟滞。4、重复性。5、分辨率。6、零飘。二、动态特征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输出对输入的响应特性。 (1)电气式,具有操纵方便、适宜编程、响应快、伺服性能好、易与微机相接等优点;(2)液压式,优点是输出功率

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

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 发表时间:2018-09-12T11:16:39.6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王朝云1 王燕飞2 王涛3 [导读]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已融入人们生活的当下,自动化智能控制已成为企业和工程普遍运用的手段。 1、身份证号码:13022919720803xxxx; 2、身份证号码:13068419901020xxxx; 3、身份证号码:13018419950115xxxx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已融入人们生活的当下,自动化智能控制已成为企业和工程普遍运用的手段。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创新,现如今已经攻克时变性、非线性、多层次性等多种困难,复杂的问题,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得到实现。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做出的贡献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机电行业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推崇。但发展还是要继续的,为了其功能能更加完善,不断适应这个变化更新速度极快的世界,还应继续对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其不断发展和创新,技术升级做好充足准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传统控制 在当今社会,技术的创新已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慢慢变得可行性强了起来。在此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现,使机械和电子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对机电一体化的控制技术也不再是传统的手段和方法,而是发展成自动化智能控制。这项管理技术的创新,极大的改善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管理漏洞,提高了机电一体化工作的整体效率。从而,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更上一层楼,加速其发展,使其自身功能完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为社会水平提升,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所以,对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不可停止,智能控制的不断更新,完善,发展,一定能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更高领域不断迈进。 1 智能控制理论和系统概要 控制理论经历了反馈并传递函数的古典控制理论,到分析状态空间的现代控制理论,再到综合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信息论、运筹学等关于优化调控方式理论学科形成的智能控制理论三个阶段,而智能控制理论是控制理论发展至今的最高阶段。智能控制理论解决了传统控制理论的缺陷和问题,对传统控制理论无法实行控制的复杂系统采用分布式以及开放式结构解决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难题。 2 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区别 (1)理论和功能的扩展。智能控制突破了传统控制的局限性,完善了传统控制的弊端,解决了一些复杂实际问题,使控制系统更加高效的工作。智能控制系统的创新主要在于其运用采取了分布式和开放式结构相结合的方法,使其将信息系统的,综合的,完善的进行处理,使管理更加有效。从而,使管理系统不止可以实现对整体一些方面的高度自治,还可以使全局得到统筹和优化。 (2)内容的改变和优化。智能控制不在依循传统控制中以反馈控制理论为核心理论这一理念,而是结合调控理论各个不同方面,不同学科的理论,总结归纳,创新改进。从而使智能控制形成一套包括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运筹学、信息论,相互结合,相互交错,相互补助的基础理论。 (3)应用范围的增强与拓宽。智能控制通过技术的更新,覆盖范围更广,内置系统更强劲,可以解决一些较为复杂问题。突破传统控制只能解决简单,单一,线性的问题,对控制系统有了极大的改善。目前,智能控制主要把问题目标锁定在一些层次较多,不确定因素存在,时变性强,非线性等的较为困难,复杂的问题上,以便更好的,快速的解决问题。 (4)表达方式的更新。智能控制不再采用通过运动学方程、动力学方程及传递函数等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工作的方式,而是在此基础上,除对数学模型的描述外,还结合了对符号和环境的识别和设计数据库和推力器。这样,将这些综合起来作为智能控制的重点,才能更全面的控制系统,提高其工作效率。 (5)获取知识方式的改进。职能控制已不再是局限于从书本上的不同的定理和定律等理论知识这种传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是用实践检验真理,从实践中,从专家学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取其经验教训,从而获取所需,改进自身。这样做,可以使整个系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更好的制定出针对被控对象,工作者的合理的方案,也对外部工作环境进行完善,了解其知识和注意事项,使整个系统更人性化,更有针对性的运转。这也才是真正的符合了人工智能的这个名字。 3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3.1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智能控制已得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并正在慢慢取缔着传统的控制技术,主要是因为其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中表现出来的有别于传统控制技术的优势,主要有:(1)优化效能。对于群控系统可以借助相关操作流程使系统的调整符合标准及要求;(2)程序控制。系统根据产品所需尺寸及精度编制操作程序指令进行运行;(3)改进加工。可以通过优化操作流程并缩短加工时间来实行复合加工,改进并优化了加工程序。 3.2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3.2.1 机械制造中的智能控制 以经典的机械理论和计算机辅助技术并结合智能控制方法,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制造过程中形成了新型的机械制造工艺,并不断向智能制造系统方面发展。智能控制技术解决了现代较为先进的制造系统必须依靠不够精准和完备的数据来处理无法预测状况的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制造过程的动态模型,并以神经网络的学习和并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行在线的模式识别操作,对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处理。 3.2.2 电力电子学研究领域中的智能控制 包括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在内的电机电器设备在规划设计、投入生产、实际运行及控制过程等方面都是相当复杂的。将智能控制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在电机电器设备的优化设计、故障控制和诊断等方面,都相当有成效。对电器设备的设计优化,可用先进的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能大幅度缩短计算时间,有效节约成本,并提高电机电器的设计质量和效率。而神经网络系统以及模糊逻辑专家系统是在电机电器设备的故障控制和诊断中所应用的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在电力电子学应用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最具代表性的现象是其在电流控制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向是电力电子学研究领域极具研究价值的一个项目,可以推动电力电子领域的进步和电力系统不断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1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 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 B.电话 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也逐渐发展了起来,虽然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机电一体化系统起步较为落后,但是其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且相关的技术也开始逐渐的完善起来。同时我国智能控制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青睐。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文章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改变和发展进行简单介绍后,对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标签: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应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我国经济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也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然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加剧了各个行业的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下去,转型和对自身缺点进行优化是唯一的方法。而机电一体化系统作为我国应用范围最广的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得到了极大的优化,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在于农业和工业中的机电一体化由于该行业中存在不确定性、多层次性以及非线性等特征,影响了机电一体化的正常运行。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操作效率。 1 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 智能控制技术从本质上来看,其也是一种机械的自动控制方式,能够让机械设备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自动运行。智能控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以及运筹学。其中人工智能就是一个知识处理系统,具备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对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等功能。而自动控制则是一种具有动力学特性的动态反馈系统;运筹学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优化的方法,主要由线形规划设计、网络规划管理以及科学调度等组成,其能够对机械进行定量处理。这三个部分是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的基础,能够有效的解决系统中时间、线性等问题,进而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控制水平。 2 发展趋势 随着专家学者对智能控制研究不断的深入,目前我国智能控制已经具备学习、组织等功能,将其应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将会大大提升我国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的水平。而遗传算法、专家系统以及神经网络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最常见的智能控制技术,其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中。然而随着智能控制技术在国内外出现并应用的时间较长,但是人们对于智能控制这一技术的认识还是不足的,因此这门新兴的理论技术依然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才能更加成熟与完善。智能控制相比于传统的控制,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智能控制具备总体自寻特征,智能控制具有非线性特征等。智能控制虽然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但是其能够更好的满足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求。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也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然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加剧了各个行业的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下去,转型和对自身缺点进行优化是唯一的方法。而机电一体化系统作为我国应用范围最广的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得到了极大的优化,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在于农业和工业中的机电一体化由于该行业中存在不确定性、多层次性以及非线性等特征,影响了机电一体化的正常运行。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操作效率。 标签: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1、智能控制的概述 1.1智能控制的含义 所谓的智能控制实际上就是在没有喏你干预的情况下,独立自主的驱动智能机械设备,完成操作流程的自动操控技能。这一技术主要是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的人工智能操作。智能控制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完成了很大传统操控系统无法完成的生产流程。虽然传统的操控技术也是智能控制的一种,但是由于其是最基础的智能控制,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将主动控制论、信息论、人工智能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学科。 1.2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 随着专家学者对智能控制研究不断的深入,目前我国智能控制已经具备学习、组织等功能,将其应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将会大大提升我国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的水平。而遗传算法、专家系统以及神经网络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最常见的智能控制技术,其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中。然而随着智能控制技术在国内外出现并应用的时间较长,但是人们对于智能控制这一技术的认识还是不足的,因此这门新兴的理论技术依然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才能更加成熟与完善。智能控制相比于传统的控制,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智能控制具备总体自寻特征,智能控制具有非线性特征等。智能控制虽然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但是其能够更好的满足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求。 2、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2.1煤矿机械增加机电一体化技术含量 提高煤矿企业生产能力机电一体化与煤炭机械技能科学的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煤炭企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为煤炭企业机械控制方式的改革奠定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以六足爬虫机器人的设计 来介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姓名:朱尧 班级:给排委培13-1 学号:132381012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简介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 “机电一体化”是新生事物,由日本造英语Mechatronics (Mechanics和Electronics)翻译而来,关于它的确切含义,各国专家、学者的论点也各不相同,迄今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较为人们接受的是由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1981年提出的解释: 1.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如机床电器化不能称为机电一体化) 2.机电一体化的内涵 机电一体化的内涵包括产品和技术。 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BKX-I并联机床 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1.生产用:数控机床、机器人、FMC、FMS、CIMS 2.运输包装用:电梯、数控包装机械、数控运输机械 3.销售及银行用:自动称量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 4.家庭用:录音机、CD/VCD/DVD、全自动洗衣机、微波炉、儿童玩具 5.办公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磁盘驱动器

6.医疗用:X-射线机 此外,还有航空、航天、国防、天文等及其他民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如雷达跟踪系统、射电望远镜.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件产品是否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应根据前述机电一体化定义来判断。 尽管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中引入了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但其中的机械本体仍然是主体,产品(系统)的主要功能必须由机械来完成,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如电子计算器,非指针式电子表等,其主要功能是由电子器件和电路等完成,机械退居次要地位,这类产品应归属于电子产品,而不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三、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 1.基础技术: 机械技术(包括机械学、机械加工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逻辑代数技术、计算机技术(软/硬件,操作系统)、电路原理、电子技术。 2.机电结合共性技术:系统技术、控制技术(电液气伺服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顺序控制技术、接口技术和传感器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研究 王明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研究王明 发表时间:2017-06-14T10:25:57.2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作者:王明 [导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我国经济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 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1 摘要:近年来,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也逐渐发展了起来,虽然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机电一体化系统起步较为落后,但是其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且相关的技术也开始逐渐的完善起来。同时我国智能控制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青睐。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应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我国经济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也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然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加剧了各个行业的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下去,转型和对自身缺点进行优化是唯一的方法。而机电一体化系统作为我国应用范围最广的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得到了极大的优化,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在于农业和工业中的机电一体化由于该行业中存在不确定性、多层次性以及非线性等特征,影响了机电一体化的正常运行。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操作效率。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述 1.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又被称作为机械电子学,主要指的是把电子电工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信号变换技术、接口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多项机械和电子技术结合起来,并应用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综合性技术。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主要由硬件和软件来部分组成,其中硬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电子装置、计算机装置和机械装置,而软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检测技术、传感技术以及伺服传动技术。其职能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处理部分、动力组成、感知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和机械运动部分。 2智能控制的概述 2.1智能控制的定义 智能控制主要指的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智能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行为自动进行操作,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相关智能操作,提前下达指令或程序,才能模拟人类智能。智能控制相对于传统人力控制来说更加复杂,但是能够更好地完成控制任务,达到控制目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智能控制将会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运用智能控制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控制无法完成的复杂控制任务,智能控制更加安全、可靠,对于一些高危操作,只需要设定一段程序,机器就能够自动代替人力完成操作。传统控制属于智能控制的最初阶段,在智能控制中包含了许多学科,这些学科相互结合,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智能控制理论体系主要基于信息学、自动控制学和人工智能学等多种学科建立起来的。 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优势 首先,智能控制能够帮助机电一体化系统完善性能。和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有其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可以帮助机电一体化系统更加完善发展,因此,成为机械工业与微电子工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可以自己进行中间模型分析,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形成控制指令,在控制器的作用下,高效、快捷、精确地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智能控制能够帮助机电一体化系统提高效率。智能控制技术是依据操作人员发出的命令编码,而不直接参与到工作劳动之中。所以由于人工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失误和损失可以大大地减少,工作效率可以大大地提高。在智能控制的帮助下,人力只需要编制出正确的工作编码和指令即可,智能控制可以按照指令流程来准确流畅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保证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全和效率。 再次,智能控制能够帮助机电一体化系统增加安全可靠性。在接受人类的工作指令后,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合理地调控设备中的结构或运行程序,来实现对于运行系统的管理和监督,最大限度地保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全可靠。 4我国的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里具体的使用 最近几年,智能控制的系统在机电一体化里的使用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主要用于CNC,机械制造,机器人和建筑工程领域。以下是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一个深层次的分析。 4.1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CNC领域可以说为新产品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数控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进步。在数控系统应用智能控制中,可以提高数控系统的精度与稳定性。为了对智能控制的目的加以实现,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相关的数控模型,融合以往控制理论的使用,可是对于数控模型信息的模糊位置,一定要选择智能控制去对于控制目标进行确定。在数控系统里建设安全的诊断系统,能够很好的使用专家系统以及遗传算法去对数控系统给予信息数据的检测和预算,以对数控系统的预测以及控制功能加以提升,进一步对数控系统加以完善。 4.2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是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机械制造的前提是智能控制的应用。机械制造可以说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的构成部分。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主要选择计算机技术与智能的控制技术,这是在机械制造里的智能控制的主要使用。我们必须合理使用智能控制技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数据模型,使用传感器去进行信息的传递,然后使用智能控制技术预测动态去对信息进行模拟的处置。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机械故障风险的智能诊断,机械制造过程的智能监控,使用智能传感器收集信息数据。 4.3智能控制在目前我国机器人领域里的使用 模糊控制可以说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中心,其自身的工作功能非常的多样,当前工业机器人已经全面的实现了智能化以及自动化。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