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教案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教案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教案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总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①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②明确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特点、本质、对象和任务;③掌握会计对象,即会计要素及其具体项目;④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计的概念、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及各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启发式,课堂讨论与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学时

第二节会计的涵义与对象 2学时

第三节会计的任务与方法 2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的起源很早,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一开始都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计算和记录的事项日益增多,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职能并得到发展。

一、古代会计

(一)、官厅会计

在我国会计一词始见于奴隶社会后期的西周,那时的会计,主要计算和记录官府钱粮赋税的收支活动,这对于加强和控制财物收支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通常称这个时期的会计为官厅会计。

(二)、中式会计的精髓——“四柱结算法”

到了宋代,会计有了很大的发展,官府的财物收支采用了“四柱结算法”。

“四柱”:①旧管(期初结存);

②新收(本期收入);

③开除(本期减少);

④实在(期末结存)。

“四柱”的每一柱都反映了财物收支及其结果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四柱”的平衡关系。即:旧管 + 新收—开除 = 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减少=期末结存

期末运用这一平衡关系进行结账,“四柱结算法”的出现,为我国通行的收付记账方法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式会计的精髓。

(三)、明末清初的复式记账

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四柱结算法为基础的“龙门账”,即将全部账目划分为四大类:①“进”(各项收入),②“缴”(各项支出),③“存”(各项资产),④“该”(资本及各项负债);并进行分类记录、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两表计算的盈亏数相等叫做“合龙门”。

清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又出现了“四脚账”,“四脚账”主要强调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账簿中记录两笔,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

“龙门账”和“四脚账”的出现,表明我国中式账簿已发展成为比较科学的复式记账,为近代会计中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做出了贡献。

二、近代会计

大约在十五世纪左右意大利国家产生了“借贷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方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复式的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方法”的出现,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是会计史上的里程碑。

我国于清朝末年从日本引进该方法,在部分沿海城市采用,从此在我国中式会计与西式会计并存。

三、现代会计

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以后,会计进入了现代会计发展阶段,现代会计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一)、三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为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制定了会计原则,从而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推上了一个新水平。

(二)、五十年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实行了会计上的科学分工。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财政部设置了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会计制度司,财政部于1992年末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于1993年7月1日施行,从此打破了原有的会计模式,在全国各行各业内全部实行“借贷记账方法”,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综上所述,会计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漫长过程,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其宗旨是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节会计的涵义与对象

一、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是通过核算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即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作用),它是客观存在的,会计在任何社会过程中都具有核算和监督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是指对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为经济管理活动提供信息的功能。(也称反映职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以国家财经法规和本单位制度、计划(如成本计划)、定额(如材料消耗定额)、开支标准(如费用开支标准)为准绳,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经济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它是会计的另一项基本职能。

核算可理解为记账、算账和报账;监督可理解为控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出的:“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高度概括了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

3、二者的关系

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核算资料,监督就没有依据,也就无法进行监督;监督是核算的保证,如果只核算而不监督,就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核算资料,因而也就失去核算的意义。因此,只有在正确核算的同时严格监督,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总之会计核算是前提,监督是保证。

(二)、会计对经济活动主要是以价值形式进行管理

会计要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反映,首先是数量核算,需要采用三种计量单位:一是实物计量单位;二是劳动计量单位;三是货币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单位对于核算和监督各种实物形态资产的收、发、存情况,是必不可少的;劳动计量单位对于核算和监督劳动力耗费情况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两种计量单位都带有局限性,只能提供个别数据,不能综合反映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只有以货币计量才能综合反映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因此,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从价值方面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会计对经济活动管理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

连续性:是指对所有的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和反映。

系统性:是指对所有的经济业务既进行科学分类,又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和反映。例如,对于企业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500元的经济业务,一方面登记现金增加500元,另一方面,又登记银行存款减少500元。

完整性(亦称全面性):是指会计既对所有的经济业务毫不遗漏地记录和反映,又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地记录和反映。

综合性:是利用货币计量尺度对会计核算的全部经济内容进行记录,反映各项总括的经济指标,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四)、会计运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业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它有着独特的一系列专门核算方法,因而也体现了会计的一个特点。

关于会计方法的内容,将在后续有关章节中阐述。

综上所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综合地进行核算与监督,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对象分为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

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这一著名论述,清楚地说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是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一般表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它以生产为中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虽然业务性质和内容不同,但其经济活动都与这四个环节有关。

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是能用货币计量,而有些则不能用货币计量的,凡是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就成为会计的对象。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实质上就是资金的运动,会计的一般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也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资金的运动还是很抽象的概念,只能作为会计的一般对象。(二)、会计的具体对象

工业企业为了从事产品生产,开展经营活动,就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经营资金,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运用就形成了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1、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

企业资金具体存在或运用的形态称为资产,其来源渠道有两个,一是投资人投入,二是债权人提供,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债权人,他们都对企业的资产都有要求权(权益),前者称为所有者权益,后者称为负债。

资产是企业资金的一个侧面,即资金存在或运用的形态,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金的另一个侧面,即资金的形成渠道,由于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因而资产与权益在数量上是永远相等的,这就是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通过对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的分析,可以概括出三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看会计的具体内容为以上三大要素。

2、资金运动的动态

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其资金的形态也随之发生不断的变化。

即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从货币资金,依次转化,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称为资金的循环;这种周而复式的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这种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是资金运动状态。在资金的运动中,企业要发生费用,取得收入,核算利润;因此在工业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中表现出来的是费用、收入、利润三大要素,这是从资金运动的动态角度分析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综上所述,资金的静态和动态的两个方面构成了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为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或者是六大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基本分类。

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会计对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六大要素

第三节会计的任务与方法

一、会计的任务

会计任务,是指会计应当完成的工作。

会计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会计任务是人们根据会计所具有的职能,对会计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和目的。

经济管理的总的任务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总的任务也是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个总的任务,会计应当完成以下三个具体任务。

(一)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概括地说,会计以报表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提供有利于进行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和宏观调控的信息;向企业经营者、各部门负责人提供有利于进行经营决策和加强管理的信息。

(二)实行会计监督,保护各方利益

实行会计监督,就是监督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和纪律。就企业来说,财经法纪监督的内容主要有:审查有无非法经营活动,审查各种财产物资的收发、转移、保管和各项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制度;审查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合法;审查成本和盈亏的计算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审查利润的分配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审查各种税金的计算和上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等。对于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予以制止或揭露,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与增值,保护企业内外有关各方的利益。

(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上述任务,是会计的两项基本任务,即会计至少应当完成的工作。预测经济前景和参与经营决策,是现代企业对会计工作所提出的一项新的任务。

、二、会计的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会计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创立的,并随着社会生产和会计职能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

会计方法的组成内容与会计职能紧密相联。根据会计职能的组成内容,会计方法可分为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监督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预测方法和会计决策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方法。它是最基本的会计方法,是建立其他方法的基础。

本课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只阐述会计核算方法。至于其他方法,将在后续课程中阐述。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七种:①设置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凭证;④登记账簿;

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会计报表。

(一)、设置账户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一种工具。

设置账户,是为了分类核算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有了账户,就可以分类核算经济业务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因此,对于每一项会计要素都应当进行分类,设置若干个账户。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真实、合法和可验证,记账必须要有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或取得的,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并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韵原始凭证填制的,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须经会计部门审核无误后,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

(四)、登记账簿

账簿,是以凭证为依据,集中、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

登记账簿,是以凭证为依据,运用账户和复式记账法,把分散在许多张凭证上的大量的经济业务进行集中、全面、连续、系统地进行登记的专门方法。

(五)、成本计算

成本,是归集到一定对象上的费用。成本计算,是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一定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实物、现金的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有数,并查明实有数与账面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七)、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告文件。

编制会计报表,是为了定期、总括地向企业内外有关各方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

会计报表是向企业内外有关各方传送会计信息的主要工具,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上述会计核算七种专门方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方法体系,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全面地、有顺序地加以运用。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用顺序如下:

(1)审核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运用账户和复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

(2)审核记账凭证,并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运用账户和复式记账法登记账簿;

(3)月终,企业单位还要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成本,根据有关原始凭证,运用账户和复式记账法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

(4)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根据有关原始凭证。运用账户和复式记账法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以做到账实相符;

(5)月终,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上述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及运用顺序也就表达了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会计核算程序(过程)以填制凭证为起点,以编制会计报表为终结,定期(按月、按年)地、周而复始地进行。这种定期重复进行的会计核算程序称为会计循环。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及运用顺序如表l一3

表1-1

. .

自考基础会计学试题附答案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是(B) A.预付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债券 D.长期借款 2.企业3月末的资产总额为300万元,4月1日从银行取得借款100万元存入银行4月2日用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50万元。上述两笔业务发生后,企业的资产总额应为(C) A.150万元 B.300万元 C.400万元 D.450万元 3.外购材料发生的运费应计入(D) A.销售费用 B.制造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材料采购成本 4.按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A.不高估资产和收益 B.不高估资产和费用 C.不低估资产和收益 D.不低估负债和收益 5.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所形成的项目,称为(B) A.会计计量 B.会计科目 C.会计账簿 D.会计核算 6.按账户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固定资产”账户属于(C) A.资本账户 B.资产账户 C.总分类账户 D.明细分类账户 7.下列属于盘存账户的是(A) A.“原材料” B.“应收账款”

C.“盈余公积” D.“长期借款” 8.借贷记账法下,经济业务的增加或减少登记在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取决于(A) A.账户的性质 B.账户的用途 C.账页的格式 D.账户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 9.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应计入(A) A.管理费用 B.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记账凭证的是(C) A.付款凭证 B.收款凭证 C.原始凭证 D.转账凭证2019年4月00041基础会计学 11.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所体现的会计信 息质量要求是(B) A.可靠性 B.及时性 C.重要性 D.实质重于形式 12.下列各项中,既可作为明细账登记依据,又可作为总账登记依据的是(B)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科目汇总表 D.试算平衡表 13.下列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应采用数量金额式账页的是(D) A.“应付账款” B.“管理费用” C.“实收资本” D.“库存商品” 14.下列不属于财产清查方法的是(D) A.实地盘点法 B.技术推算法 C.查询核实法 D.平行登记法 15.下列属于账账核对内容的是(B)

基础会计学课程笔记整理

《基础会计学》课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 概念解释 A、会计的定义:一种管理活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提供经济信息为目的。 会计的职能:反映和监督 B、反映职能:通过专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从数量上反映会计主体也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 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是监督职能存在的依据和基础。 监督职能:利用反映职能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提供经营决策。主要表现在货币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C、会计发展的两个标志 1、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2、成本会计的出现,管理会计的形成并单独成科是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3、管理会计,主要偏重于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它的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和 一种经济评估,数据不需要完全真实,可以是估计。 4、财务会计,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核算,所有数据来源必须真实和客观,同时也是主管部门 进行经济审核的依据。 D、会计对象: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也可以称作会计客体。实质上是企业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 计对象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六大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F、会计任务 1、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支出,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 2、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对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3、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会计服务的特定单位。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形成会计主体的三个条件:?具有一定 数量的经济资源;?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 2、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为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 3、会计分期:对时间范围的具体细分化,会计法将会计分期划分为,会计年,季度,月,为收付实现制和 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提供了比较基础。 4、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反映。 3、有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按照规定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方便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横向 比较。 5、一贯性原则:同一企业间,在不同会计分期,财务处理方法要一直,方便不同会计分期间的纵向比较。 如有变更需单独备注。 6、及时性原则 7、清晰性原则 8、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只与本会计年度相关。 资本性支出:为形成经营能力,在几个会计年度形成收益。 9、配比性原则: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进行比较。 10、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的确定时间。 11、历史成本原则:主要针对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4月基础会计学自考试题含答案只是分享

学习-----好资料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假设是() A.会计主体 C.持续经营 2.期末结账后,费用类账户的余额() A.等于零 C.一定在贷方B.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B.一定在借方 D.有时在借方,有时在贷方 3.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填列的依据是() A.“库存现金”账户期末余额 B.“银行存款”账户期末余额 C.“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期末余额 D.“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期末余额之和 4.按原始凭证填制手续的不同分类,限额领料单属于() A.一次凭证C.记账编制凭证 B.累计凭证D.汇总原始凭证 5.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记账方向正确,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更正此错误应采用() A.划线更正法C.补充登记法 B.红字更正法D.蓝字更正法 6.下列账户的明细分类账中,宜采用借方多栏式的是() A.“原材料” C.“管理费用” 7.汇总转账凭证上的账户对应关系是() A.一个借方账户与几个贷方账户相对应 B.两个借方账户与几个贷方账户相对应 C.一个贷方账户与一个或几个借方账户相对应 D.两个贷方账户与一个或几个借方账户相对应 8.期末进行账项调整的会计基础是() A.收付实现制 B.“库存商品”D.“主营业务收入” B.权责发生制

学习-----好资料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9.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和时间分类,更换出纳员时对库存现金的清查属于() A.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C.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B.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D.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0.“预收账款”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200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100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50000元。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A.50000元C.150000元 B.100000元D.250000元 11.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在途物资”账户属于() A.盘存账户C.调整账户 B.资产账户D.成本计算账户 12.购置固定资产支付的总价款,称为该资产的() A.历史成本 C.可变现净值 13.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登记() A.费用的减少额 C.负债的增加额B.重置成本 D.公允价值 B.资产的增加额 D.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14.某商品期初余额40000元,本期增加额20000元,本期减少额48000元。若采用永续盘存制,该商品的期末余额是() A.12000元C.40000元 B.20000元D.60000元 15.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是() A.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C.资产增加、负债减少 B.资产与负债同时减少D.资产减少、负债增加 16.企业与银行对账时如果存在未达账项,应编制() A.盘存单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B.实存账存对比表 D.往来款项对账单 17.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保管期限为() A.3年 C.25年 18.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 A.核对账目法 C.发函询证法 19.编制财务报表的主要依据是() A.原始凭证 B.15年 D.永久 B.实地盘点法D.技术推算法 B.记账凭证

自考基础会计学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会计的首要职能是(A) A.会计核算 B.会计监督 C.会计预测 D.会计控制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流动负债的是(D) A.短期借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应付债券 3.对下列经济业务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核算,结果相同的是(A) A.现款销售产品 B.收到上期销货款 C.预付下年设备租金 D.计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 4.“预付账款”账户期初借方余额300 000元,本期增加发生额80 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120 000元。则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为(B) A.借方余额100 000元 B.借方余额260 000元 C.借方余额340 000元 D.借方余额380 000元 5.下列账户中,期末余额在贷方的是(B) A.“生产成本” B.“应付票据” C.“无形资产” D.“所得税费用” 6.借贷记账法下,账户余额试算平衡的依据是(D) A.记账规则 B.会计目标 C.会计假设 D.会计恒等式 7.下列账户中,不会与“应付账款”账户产生对应关系的是(C) A.“在途物资” B.“银行存款” C.“盈余公积” D.“短期借款” 8.下列与购进材料相关的各项费用,不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是(A) A.非正常损失 B.定额内的损耗 C.运输途中的保险费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9.年初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 00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50万元,分派现金股利100万元。则年末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B) A.1 100万元 B.1 150万元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概述(高教出版社)

【课题】会计的概述 【教材版本】 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会计任务。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0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自考基础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基础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账凭证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的依据是()。 A.按凭证取得的来源 B.按凭证填制的方式 C.按凭证填制的程序和用途 D.按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 2.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过程中,对于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应()。 A.扣留原始凭证 B.拒绝执行 C.向上级机关反映 D.退回出具单位,要求补办手续 3.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适用的外表形式是()。 A.订本式账簿 B.活页式账簿 C.卡片式账簿 D.活页式账簿或卡片式账簿 4.按账簿的用途分类,“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属于()。 A.分类账簿 B.日记账 C.明细分类账 D.备查账簿 5.下列情况中,属于不定期全面清查的是()。 A.更换出纳人员对现金银行存款进行清查 B.更换仓库保管员对其保管的财产进行清查 C.年终决算前的全面清查 D.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的财产清查 6.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按照()。 A.重要性 B.流动性 C.有用性 D.随意性 7.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中,不能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的是()。 A.实收资本 B.货币资金

C.盈余公积 D.短期借款 8.可以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是()。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累计凭证 D.记账编制凭证 9.关于会计部门内部岗位责任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多人一岗 B.必须贯彻内部牵制原则,或表述为钱、账、物分管制度 C.会计人员合理分工,尽量划小核算单位,缩小会计主体 D.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转换 10.下列工作中,不属于会计人员职责的是()。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行会计监督 C.制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 D.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 11.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基础是()。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12.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表示()。 A.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B.负债的增加和资产的减少 C.收入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D.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3.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一般填写在()。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账簿 D.账页 14.采用平行登记规则,同一项经济业务,应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记入有关的()。A.总账及所属明细账 B.汇总凭证与有关账户 C.各有关总分类账 D.各有关明细分类账

基础会计学原理试讲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1.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的 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 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 进而进行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提供经济信息, 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 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1.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 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2.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3.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公元前一千多

年前,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并以此出现“会计”一词。在宋朝初期出现了“旧管(期初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 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 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入-去= 余 │││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本期结存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 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 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 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缴=存-该 ││││ 收入-支出=资产债权-负债投资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 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 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 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 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 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 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 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ihcneAAA《基础会计学》教案

i h c n e A A A《基础会计 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一次课(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 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 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作业布置 第一章课后习题一 七、板书设计 剩余产品的出现 会计会计产生条件 产生文字的产生

发展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账簿、四柱清册结账法、龙门账 会计的发展 西方:复式记账 会计职能 (核算、监督) 会计的特点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 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 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1、企业的资金运动

2019年全国自考基础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共10页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账凭证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的依据是()。 A.按凭证取得的来源 B.按凭证填制的方式 C.按凭证填制的程序和用途 D.按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 2.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过程中,对于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应()。 A.扣留原始凭证 B.拒绝执行 C.向上级机关反映 D.退回出具单位,要求补办手续 3.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适用的外表形式是()。 A.订本式账簿 B.活页式账簿 C.卡片式账簿 D.活页式账簿或卡片式账簿 4.按账簿的用途分类,“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属于()。 A.分类账簿 B.日记账 C.明细分类账 D.备查账簿 5.下列情况中,属于不定期全面清查的是()。 A.更换出纳人员对现金银行存款进行清查 B.更换仓库保管员对其保管的财产进行清查 C.年终决算前的全面清查 D.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的财产清查 6.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按照()。

C.有用性 D.随意性 7.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中,不能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的是()。 A.实收资本 B.货币资金 C.盈余公积 D.短期借款 8.可以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是()。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累计凭证 D.记账编制凭证 9.关于会计部门内部岗位责任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多人一岗 B.必须贯彻内部牵制原则,或表述为钱、账、物分管制度 C.会计人员合理分工,尽量划小核算单位,缩小会计主体 D.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转换 10.下列工作中,不属于会计人员职责的是()。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行会计监督 C.制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 D.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11.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基础是()。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12.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表示()。 A.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B.负债的增加和资产的减少 C.收入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D.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3.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一般填写在()。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00041自考基础会计学2014年徐泓复习资料

00041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2014年徐泓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 会计的特点: 主要利用货币度量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其中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都是手段。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核算采用的三种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其中以货币量度为主 (2)会计核算要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价值指标进行,是一种货币监督。 (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1)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2)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 三、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基本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会计信息 (1)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2)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使用者 (1)企业的投资者 (2)企业的债权人 (3)供应商及客户 (4)企业内部员工及管理者 (5)政府部门 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1)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2)能够用货币表现 (3)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债权人投资形式(负债)的特点: (1)能够用货币计量。 (2)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3)企业承担偿债义务。 所有者对企业投资(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1)不要求偿还,企业可在存续期间内长期使用 (2)要求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3)按投资比例承担风险 (4)分享剩余利润及资产 (5)能够用货币计量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3220800.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3220800.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3220800.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自考00041《基础会计学》简答题精选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简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界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下述四个。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2)持续经营。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简述会计记账基础。 会计记账基础是会计处理过程中确认收入、费用归属期间的基本方式,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2)收付实现制是指对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在收到款项的期间确认收人,在支付款项的期间确认费用。 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种?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并通过编制报告时期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它主要包括以下七种专门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会计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 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是指将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发生额登记在相关账户中所使用的方法。 什么是账务处理程序?企业选用账务处理程序应考虑哪些因素?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在一个会计循环中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企业选用账户处理程序应考虑的因素为:第一、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应与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组织规模大小和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相适应;第二、会计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 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 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

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 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自考基础会计学(004)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财务报表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对外报送,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B ) A.重要性 B.及时性 C.相关性 D.可理解性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要素内容的是( D ) A.预付账款 B.应收账款 C.固定资产 D.预收账款 3.9月1日企业所有者权益如下:实收资本410万元,盈余公积40万元,未分配利润20万元。则该企业9月1日的留存收益应为( C ) A.20万元 B.40万元 C.60万元 D.470万元 4.“累计折旧”账户期初余额10万元,本期借方发生额3万元,本期贷方发生额2万元。 则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为( B ) A.5万元 B.9万元 C.11万元 D.15万元 5.下列账户种,年终结转后一定没有余额的是( D ) A.“库存现金” B.“利润分配” C.“应收账款” D.“主营业务成本” 6.借记“在途物资”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该账户对应关系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 是( A ) A.赊购材料未入库 B.赊购材料已入库 C.购入材料款已付、未入库 D. 购入材料款已付、已入库 7.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人员主要职责是( B ) A.进行工商登记 B.实施会计监督 C.制定企业生产计划 D.产品销售成本 8.“生产成本”账户期末余额反映的是( A ) A.在产品成本 B.产成品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产品销售成本 9.采购材料发生的运输费应计入( C )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支出

C.材料采购成本 D.其他业务成本 10.确认设备出入收入时,应贷记的账户是( D ) A.“预收账款” B.“银行存款” C.“营业外收入” D.“其他业务收入” 11.限额领料单属于( A ) A.累计凭证 B.一次性凭证 C.汇总原始凭证 D.记账编制凭证 12.职工张某报销差旅费,会计人员审核时发现住宿费发票是假的,此时,会计人员应采取 的正确做法是( D ) A.给与报销 B.向法院举报 C.经领导批准后报销 D.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13.不能再日记账和分类帐中记录的经济业务或事项,需要设置相应账簿进行登记。该账簿 称为( B ) A.序时账簿 B.备查账簿 C.分类帐簿 D.活页式账簿 14.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是( D ) A.逐日汇总登记 B.月末汇总登记 C.季末汇总登记 D.逐日逐笔登记 15.下列各项中,属于期末账项调整内容的是( A ) A.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B.用银行存款购买设备 C.接受投资者货币投资 D.取得短期借款存入银行 16.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经批准后一般应计入( C ) A.管理费用 B.投资损失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17.某企业本月发生如下业务:收回上月应收账款20万元存入银行;销售产品一批,价款80 万元尚未收到;预收货款5万元存入银行。采用权责发生制,该企业本月应确认收入( B ) A.25万元 B.80万元 C.100万元 D.105万元 18.下列报表中,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是( A ) A.利润表 B.资产负债表

自考基础会计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自考基础会计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 分,共20分。 1.会计的首要职能是(A) A.会计核算 B.会计监督 C.会计预测 D.会计控制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流动负债的是(D) A.短期借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应付债券 3.对下列经济业务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 实现制核算,结果相同的是(A) A.现款销售产品 B.收到上期销货款 C.预付下年设备租金 D.计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 4.“预付账款”账户期初借方余额300 000元,本期增加发生额80 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 120 000元。则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为(B) A.借方余额100 000元 B.借方余额260 000元 C.借方余额340 000元 D.借方余额380 000元 5.下列账户中,期末余额在贷方的是(B) A.“生产成本” B.“应付票据” C.“无形资产”

D.“所得税费用” 6.借贷记账法下,账户余额试算平衡的依据是 (D) A.记账规则 B.会计目标 C.会计假设 D.会计恒等式 7.下列账户中,不会与“应付账款”账户产生 对应关系的是(C) A.“在途物资” B.“银行存款” C.“盈余公积” D.“短期借款” 8.下列与购进材料相关的各项费用,不应计入 材料采购成本的是(A) A.非正常损失 B.定额内的损耗 C.运输途中的保险费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9.年初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 00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50万元,分派现金股利100 万元。则年末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B) A.1 100万元 B.1 150万元 C.1 250万元 D.1 350万元 10.企业赊购原材料,应填制的专用记账凭证是 (A) A.转账凭证 B.付 款凭证 C.收款凭证 D.累 计凭证 11.下列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A)

基础会计情景模拟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 情景教学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制定人:马帅 制定时间: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情景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

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会计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在深刻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会计工作过程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四.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实训室,实训室的文化氛围体现办公室的特征: (1)手工会计实训室内集中办公用桌凳45套,安装投影,配备配套的办公用品:尺子、算盘、印章、装订机等,学生具有完成学习和实际操作任务的活动空间。 (2)墙壁悬挂有关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室安全要求等图表。 (3)学生教师统一在实训室完成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