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外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我国排水系统所面临的的问题

国内外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我国排水系统所面临的的问题

国内外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我国排水系统所面临的的问题
国内外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我国排水系统所面临的的问题

国内外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我国排水系统

所面临的的问题

姓名:李建伟学号:1318 手机号:

摘要:从国外城市排水系统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最新进展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国内外的差距,提出一些初步想法:适当的调整政策,并加大投资,以加快发展;引入城市排水管理的新观念,全面规划,提高效益;选择污水截流加处理作为改造现存直排式合流制的主要方案;积极创造条件,修订设计规范;建立我国的城市暴雨径流过程的计算机方法。

关键字:国外中国排水管路水城建议发展

城市排水工程是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保障自然环境,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前提。国外已经将排水行业称之为水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系统工程之一,水工业的概念也逐步被业内人士所接受。总的来看,我国排水行业还很稚嫩,很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建立完备的城市和工业排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水是生命及城市工业发展的生命资源,而如何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是解决人类长期生存及城市的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的重中之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排水系统完全跟不上发展的步调,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产生,就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展开深入研究与讨论,制定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急。

1.国内外城市排水系统简介

国外排水系统的发展

国外排水系统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交错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阶段。第二阶段是点源治理阶段。第三阶段是暴雨雨水管理阶段。可以说国外对排水系统管理很重视。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水体的水质,70年代起西方国家便将暴雨雨水的管理,又称

“非点源”治理,提到日程上来,直到今天都在致力于此项工作。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在改善受纳水体水质的各种可选方案中,将合流制改造为分流制费用高昂而效果有限,而在合流制系统中建造上“控制”设施则较为经济而且有效。对暴雨雨水的管理,。当前西方最著名的成果有:

①国环境部及全国水资源委员会的沃林福特程序

②美国陆军工程师兵团水文学中心的“暴雨”模型

③美国环保局的雨水管理模型。高效率的暴雨雨水管理必然要求对排水系统进行实时控

制。为了配合实行“源”和“下游”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研制和开发了许多新型的结构和设备,各国也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运行制定了相关的法令、法规,以便于完善排水系统,更好的发挥排水系统的功效。

国内外排水系统简单的比较

1.21巴黎下水系统

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一般的快乐生活。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就在繁灯初放的夜市中,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柏油马路和泥土,巴黎的地下世界—下水道,却是另外一番样子。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想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事实上自从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介绍冉阿让背负自己的未来女婿穿过了一段危险又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之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进,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

据报道,巴黎经常下雨,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难怪雨水到了地面便迅速了无踪影。由于巴黎下水道系统享誉世界,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

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能成为旅游景点,下水道肯定能容下很多游人,无比宽敞,可以行走奔跑(这种情形在西方电影里经常出现),有通畅的排气系统、有纯净空气,不会、不能臭气熏天。

巴黎下水管道

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但是掀开这个井盖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聪明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全面了解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这哪里是下水道简直就是宽敞的地下水库工程,就是发达的企业化复杂运作和灵活机动的应急机制。因此,这种四通八达的系统能够顺利排水。在19世纪就能够设计出这样复杂的地下下水道系统,那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创举,而这项巨大工程的设计师巴龙。奥斯曼当然功不可没。奥斯曼是在19世纪中期巴黎爆发大规模霍乱之后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然而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是厄热-贝尔格朗。1854年,奥斯曼让贝尔格朗具体负责施工。到1878年为止,贝尔格朗和他的工人们修建了600公里长的下水道。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截止到1999年,巴黎便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这个城市的下水道和她的地铁一样,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才有了今天的模样。除了正常的下水设施,这里还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和电缆。直至

2004年,其古老的真空式邮政速递管道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多数人大概不知道,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钥匙或是贵重的戒指掉进了下水道,是完全可以根据地漏位置,把东西找回来的。下水道里也会标注街道和门牌号码。完备的设施和人性化的设计背后,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在博斯凯大街的污水干道,它浓缩了巴黎下水道的全貌。沿着一条长500米、标着路面街道名的蜿蜒通道前行,脚下是3米来宽的水道,污水在里面哗哗流淌,身边摆放着各种古今的机械,每隔一段又出现岔路和铁梯。再往前是一个陈列馆,陈列着从高卢罗曼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帝国和七月王朝、现代和近代巴黎下水道6个历史时期的图片、模型,并配以英、法两种文字说明。通道终端是一个大厅,放着3台电视机,播放一个长约20分钟的介绍巴黎下水道情况的短片。陈列品展示了巴黎下水道的历史变迁。早在1200年,菲利普·奥古斯特登基后要为巴黎铺砌路面,曾预见巴黎市区将兴建排水沟。从1370年开始,时任市长的于格·奥布里奥兴建蒙马特大街,将盖有拱顶的砌筑下水道通向河道。1850年,在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欧仁·贝尔格朗工程师的推动下,巴黎的下水道和供水网获得了迅速发展。据介绍,雨果在撰写《悲惨世界》前,曾通过时任下水道督察的好友埃马纽埃尔·布吕内索亲临下水道,并绘制了管道图,从而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冉阿让在下水道中与警察周旋、逃脱追捕的情景。

据博物馆提供的数字,巴黎密如蛛网的下水道总长近2300公里,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目前,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巴黎下水道仍然在市政排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每天,超过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东京城市排水系统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东京排水系统

东京地下排水系统建成于2006年,堪称牢固、先进,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东京下水道局对此倡导的解决办法是: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做可燃垃圾来处理。更干脆的办法是做菜少用油。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东京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比如,东京江东区南沙地区就建立了雨水调整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储万立方米的雨水。

日本未来派地下排洪隧道

中国城市排水系统

雨季的到来,让我国不少城市陷入“水城”的窘境。新晋“水城”是内陆城市长沙。6月28日,长沙6个小时降雨54毫米,造成部分地区积水,一些路段积水甚至没过大腿。但从全国来看,长沙的内涝似乎不值得大惊小怪。

6月23日下午4时30分左右,北京突降暴雨,截至当晚7时,城区平均降水57毫米,个别地区最大降水量达182毫米。这场暴雨带来的不仅是闷热的暂时离开,还让北京城狼狈不堪。城区多处积水,多处道路瘫痪,形成了众多网友眼中的北京新八景,比如“二环观海”、“水上机场”、“地铁瀑布”等等。暴雨中的北京再次登上了众多境外媒体的重要位置。BBC、《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均推出“水漫京城”的图集;路透社推出题为“大水将北京变为池沼”的报道;德国新闻电视台更是使用了“大水吞噬北京”的标题。

仅仅一周前,也因为一场暴雨,让“到武汉来看海”成为网络流行语。进入雨季以来,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京、南昌等城市,轮番上演暴雨淹城的景象,“东方威尼斯”的称号在中国多地开花。

这次降雨是今年入汛以来最大的一场雨。三个特点导致了城区积水。一是雨量大;二是强度大,北京1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128毫米,超百年一遇;三是范围大。

从当日的气象数据上看,6月23日北京的暴雨确实来者不善。丰台、石景山、紫竹院、五棵松等10个监测站的降水量均超过100毫米,属大暴雨级别。其中,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石景山模式口,为182毫米。像此次雷雨这种强对流天气,特点就是雨量不均、强度大。加之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降水量较大。武汉一周前的暴雨,也是十余年来最大的一次。但其他内涝城市所遭遇的暴雨,远远不到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的标准。对北京这场百年一遇的暴雨,孙继松表示,尽管北京10个监测站点同时出现超过100毫米降水的状况并不多见,但也算不上罕见。

更多的问题,出在城市排水系统上。

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在北京,只有天安门那样的重点地区的排水能力比较高,其他地区的排水能力较低,导致近几年频繁发生积水。如果要提升排水能力,需要综合多方面条件,比如最初的管网建设、城市规划等等。北京排水集团管网分公司副经理梁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的城市排水设施标准低。北京市水务局给出的解释也印证了这种说法。

难以令人相信的是,在北京,一些地区的排水管网还是明代的设施。从全国来看,城市排水设施落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地下建设与地上建设是同等重要的事。某种意义上,甚至是更重要。但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一关系却被颠倒了过来。

在城市规划上,地上建设与地下建设怎么能够相互匹配与适应,城市内部与外部如何协调,有很多具体细致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但这些年,我国城市发展思路有不小的偏差,各地都更看重地上建设,可以直接带来城市外表的提升,对地下建设重视不够。城市地下系统建设是公益性质的,不像地上的房地产开发可以盈利,很难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地下建设完全需要政府投入,但各地投入都不够。不仅如此,各个城市的地面都被大面积硬化,导致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越来越差,结果就是一下雨就内涝。有数据显示,北京超过80%的路面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雨水根本无法渗透。类似的观点来自市政问题专家、《公权市场》作者徐宗威。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迅速地大规模发展,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

地下系统的建设看不到形象,对城市外观的改变没有贡献,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观念造成了现在的结果,各个城市都在建设高楼大厦,但地下系统建设却裹足不前。尽管

城市地下系统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城市内涝,但也不能完全归罪于地下系统建设的滞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城市规划。“城市太大不仅带来排水问题,还会带来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但我国城市却争先恐后地朝‘大’发展。”城市太大,搞再多的排水沟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城市发展能不能改变思路,搞小型的、组团的城市

近年来,城市内涝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大软肋。每年雨季来临,总有不少城市相继加入“水城”队伍。2004年7月10日,北京市突降大雨,连续4个小时的降水让北京市41处道路出现积水。2005年、2007年、2010年,广州市都因暴雨造成多处街区被淹,交通瘫痪。在长江沿线的杭州、南昌、武汉等城市,内涝几乎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遇到暴雨,必定出现程度不等的内涝。2007年,济南、郑州因暴雨造成内涝,造成数十人丧生。每一次内涝过后,这些城市的管理者都公开表示要下力气加强地下排水系统建设,解决内涝问题。2003年开始,南昌市先后投入20多亿元,改造城区地下排水系统。2005年,南昌市又启动了1000多条小街小巷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再次投入10多亿元的巨额资金。然而近日连降暴雨,南昌依然没有逃脱内涝的纠缠。2009年,广州市拿出9亿元对城区200多处易浸地点进行改造,然而,现在似乎还看不到这项改造工程的实际效果。在武汉,每次内涝过后都要采取若干措施进行补救,然而,总也无法避免下一次的大水淹城。1997年,杭州市规划局工程师邵尧明曾研究出一套“暴雨公式”,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城市某个区域要布置多少雨水口,埋多粗的排水管。2008年,原建设部曾发文要求将该成果在全国推广。但该成果在全国推广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面对暴雨,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严防内涝,然而,效果始终平平。

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最低排水标准来看,基本上是一年一遇。而所谓一年一遇,是指每个小时可以排36毫米的雨量。面对暴雨,这样的标准显然过低。而一些国外的大型城市,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比如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在东京,用于排水的地下河深达60米。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市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决定了积水的程度,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希望将最低排水标准从最低一年提高到最低3年,达到3至5年一遇的标准。在中国,也并非所有城市的排水工程都这么脆弱。公开资料显示,有两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备受赞许。一个是江西省赣州市,一个是山东省青岛市。2010年6月,当广州、南宁、南昌等城市在暴雨的冲刷下相继变身“水城”时,江西省赣州市尽管也遭遇了近百毫米的降水,但整个市区甚至没有一辆车

被水淹。

在赣州市,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至今依然发挥作用。在青岛市,100多年前德国人规划设计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让青岛远离内涝的隐患。

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随着这两个城市的发展,原有排水系统覆盖的老城区远离内涝威胁,但新城区却在暴雨来袭时束手无策。

1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如今,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我们的城市才能摆脱内涝的阴影

2.我国城市的排水系统的排水问题

排出的水体的不达标问题

我国多数城市排水管道不成系统,有的利用街道、河道排水,影响环境卫生。有的排水能力低致使有的城市雨后长时间积水,对生活、生产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网普及率,按服务面积计算为%左右,排水管道总厂度11万km多,人均却只占有排水管道长度。因此排水系统最终排出的水仍属于污染的水质,是城市排水系统普遍存在的排水问题。城市排水系统的最终排水是把达标的水排放到河流流向下流城市,而有的城市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里。当下我们需要的是安全的水环境,这也是排水系统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排出的水体不达标,严重威胁到城市动植物的生长环境甚至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这也与社会的发展极不适应。因此,排出水质问题必须重视,是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问题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水资源的循环问题

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很少能循环使用水资源,也是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排水问题。可以说中国几乎很少,甚至没有城市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设施。这里的循环利用不单单指对处理后的废水的利用,更是对天然降水的收集、循环利用。天然的降水,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可惜很少有城市能做到对此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如果能收集部分降水资源,并加以循环利用,

可以有效缓解用水难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循环利用水资源是对水资源的浪费,很少能循环使用水资源也是城市排水系统应该深思的问题。

每逢大雨内涝灾害的问题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城市内涝是城市排水系统存在最普遍也最直接表现出来的问题。而且这发生在很多城市,比如成都,南京,北京。这就表明出城市排水的一个共同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我们不难看出,每逢大雨便出现内涝灾害是不少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共性问题。

3.我国排水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区排水管道建设周期较长

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需要建设更多的市政管线,首先出现的问题是配套工程还没有完全跟上。以前城区小,人口少,市政管线还基本能够满足排水要求。但现在城区汇水面积及排水量在不断增大,现在的排水管道系统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由于各方面原因,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低,落实也不到位,又大大加长了排水管道的建设时间,致使问题扩大化,例如,对于我国现行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要求,城市一般地区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到3年。那么一遇到超过三年一遇的降雨排水系统基本是处于瘫痪工作状态,所以排水管道已不能满足需要。由此可以看出,过长的建设周期是城市排水出现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设施建设资金缺乏

不少城市自行建造的排水管道,由于设计不合理、不规范,建设后甚至无人进行维护和保养,年久失修,淤堵严重。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导致城市的排水系统的排水问题出现。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设施建设是属于市政工程,基本是靠地方财政支

撑的,而城市排水系统的设施费用基本处于边缘位臵。各种各样的费用致使很多建设工作无法顺利展开,比如负责排水系统正常的工作人员需要工资,排水设施需要日常的维护、更换费用。建设资金的缺乏是非常不利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设施的保养和正常工作,可见,资金的缺乏也是导致城市排水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

城市排水系统内部缺乏必要的技术力量,排水系统建设较早,设计标准低,管径小,布臵混乱,使得管道排水能力下降或丧失。排水泵站能力不足,一些泵站由于修建时间较长,泵站设备老化,水泵堵塞严重,甚至不能正常运行,无法满足排水需要。排水体系尚未完全建成,管网覆盖率低,排水设施不完善,有些出水口尚未建设,规划中的泵站未配套实施。而且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就谈不上排水系统的发展与完善。排水系统部门不仅需要维持排水生产的工作人员,更需要的是规划城市排水网络的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的支持,何谈功能的完善。所以不难看出,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也是影响城市排水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门配和不密切

目前市区的排水设施分别由环保局、市政工程管理处、水利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够,管理及责任不清,加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生的新问题都无法及时解决。这也是城市排水问题出现的原因。

4.城市的排水系统的发展建议

完善城市排水规划,制定符合该地区实际的规划建设方案

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并建立有力的监督制度。根据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当地政府引起高度重视,提出合理规划并落到实处。各部门管理应该更精细,更明确。认真研究制定一份符合该城市的设计理念与标准,在制定标准的同时,要建立有力的监督制度,监督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保证设施完成是不低于建设标准的,有力的监督是保证排水系统建

设的正常完工以及投入使用后的正常工作,使排水建设落到实处,而不是做表面文章。

可适当加大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低投入和低待遇换来的只是排水低效率以及民众对政府部门的抱怨和质疑。排水系统的排水问题属于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注。

加强管理和清淤维护,加强防范和宣传力度明确各管理部门的权责,加强排水设施及工作的监管,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法规,使排水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理有据;加强市政排水管道的维护清淤,完善排水系统的功能;政府应加大管理及维护资金的投入,对排水管网进行彻底的专项整治;城市建设部门应制定城市防汛排涝预案,市政管理部门应具体安排防汛措施并制定防汛制度。另外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进一步了解我市排水设施现状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增强市民爱护城市排水设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城市排水明确未来目标

明确未来十年的目标,有了发展的方向,可以使城市排水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比如在202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75%,大城市不低于80%,中等城市不低于70%,小城市不低于60%。在有了这样的目标以后,协调政策、强化管理、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城市排水系统完全可以很稳固的得到发展。

可引进一批高技术的人才

就现状而言单靠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很难发展城市排水系统。科学技术才是生产力,光有责任心和苦干精神是不行的,更需要先进的技术来指导,把先进的技术作为排水系统的核心,才能更好的发展城市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1]邱化蛟,程序,常欣,郭淑敏,张爱军.北京市水资源状况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4).

[2]汤利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质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3]赵春雨.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所处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所起作用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2007.

[4]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3,(3).

[5]邬扬善.城市污水处理发展近况和问题.给水排水,1995,31(12):40~429 

[6]余健.也谈中国水工业.给水排水,1996,32(6):49~5110 

[7]建设部科技司.中国2000年水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工业科技产业化.给水排

水,1995,31(5):31~3511 

[8]宋序彤.关于我国城市给排水科技优先发展领域的探讨.中国给水排

水,1995,11(2):25~29

城市排水体制的影响因素

探讨城市排水体制的影响因素 陈龙喜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受地区降雨量情况、地形地势特点、城市环境因素、城市经济条件及现状排水管网情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进行比选,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排水体制,从而达到水环境保护,节约投资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 1引言 城市排水体制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雨水和污水的方式,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排水系统建设时,大多直接采用分流制,原有的合流管网改造成分流制,规划倾向单一的方式。但在工程实际实施过程,完全分流制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用户改造困难、管道改造难度大、管网投资大等。合流制管网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截留倍数选取、水体环境污染等。 由于每个城市的条件不同,如自然降水量、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原有排水管网情况等条件,排水体制中的分流制与合流制很难区分孰优孰劣,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城市中不同的区域排水体制也不可能完全统一。排水体制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也影响整个工程的投资效果,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实用地选择城市排水体制。 2城市排水来源及体制分类 2.1城市排水来源 城市中排除的水按照其来源和性质分为三类,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生活污水是指城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家庭排水以及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 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它包括两部分:①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②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 2.2体制分类 城市排水体制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的方式,按汇集方式可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基本方式。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还形成了分流制和合流制并存的混合制的区域。 2.2.1分流制排水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可细分为完全分流制、截流式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根据其排水来源的不同,细分为污水排除系统、雨水排除系统及工业废水排除系统。2.2.2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放的系统,又可细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早期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近排入水体,故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近年来,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即在早期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并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溢流井,截流干管接入污水处理厂。 3影响排水体制选择的因素 确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排水体制,首先必须对这个城市或地区的现有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而现有条件即是影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及城市排水现状等。 3.1自然因素 3.1.1降水径流因素 我国南、北方降水量差异明显,南方多北方少。在我国北方部分城市雨天少,据统计潍坊城区平均历年降雨天数为28d,平均降雨量671.5mm,最小降雨量388.1mm。北京在1999~2007年间,出现连续干旱,九年平均降水仅428mm。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70~660mm,最小年降雨量为261.8mm,降水量集中在夏季6~8月,占年雨量的75%。 而在南方的广州市,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广州市雨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在1800mm左右,年降雨天数在150d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4~9约的汛期,占全年雨量的80%左右,年平均暴雨天数(降雨量大于50mm)约有7d,10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 降雨情况是决定排水体制选择的重要因素,北方地区雨量少,且降雨天数不多,麻木的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管长期没有水流,或水流量小,容易导致管道堵塞和投资浪费。而且长时间不下雨,地表聚集的污染物非常多,初期雨水的浓度会较高,若不进行有效的初雨处理,对周围的水体会造成非常大的污染。南方地区刚好相反,若都采用合流制,则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较大,增加污水处理压力,合流管网中超出截流倍数部分的污水溢流入自然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选择排水体制时,必须先充分分析当地的气候及降雨情况,根据不同的雨量及强度适当选取排水体制。 3.1.2地形因素 自然地形因素对排水体制选择的影响在于地面坡度,我国地员辽阔,地形复杂,尤其在中西部集中分布了较多的山地城市,而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则地形平坦。在重力流为主的城市排水系统,有效利用这种地形优势,结合地形特点合理选择排水体制。 山地城市的典型特征,地势跌宕起伏,沟壑较多,道路纵坡大(一般超过5%),道路断面较小(两侧人行道及绿化带宽度较小),建筑密度低。由于城市建设密度不高,所产生的污水流量较少,采用完全分流制,污水管内平均充满度偏小,造成管道能 水利建设 54 广东科技2013.3.第6期

毕业论文终稿 城市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问题与效果浅析

城市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问题与效果浅析 摘要 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目的是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效果,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近年来,城市雨水利用备受关注,虽然雨水利用方式和效果多种多样,但都需要将雨水单独收集后进行利用。通过对雨水利用工程与城市排水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旨在提倡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建立雨污水分流制度,促进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基于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现状,分析了老城区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面临的困难和弊端,并参考国内外城市排水管网雨污排放方面的研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对策和具体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城市污水厂的设施效率,减少污染物进入城市水环境的量,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雨水资源化利用,雨污分流,合流管网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urban rain sewage diversion project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mprove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In recent year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urban rainwater to use, although rainwater utilization way and the results varied, but after all need to be separately collected rainwater utilization. The rainwater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and urban drainage system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m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 build system of rain sewage diversio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drainage pipe network in our country, analyses the old confluence network rain sewage diversion difficulti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refer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urban drainage pipe network rain pollution emissions. From set out actually put forward to solve our country urban confluence network rain sewage diversion reform countermeasures and concrete measures, better abl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ity sewage plant facilitie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pollutants into the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improving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Keywords: city, water, rain water recycle, rain sewage diversion, confluence pipe network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排水系统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排水系统,是一组距今4000多年前、埋于地下的陶质排水管道。它们出土于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时代城址。在中国古代,夯土城墙的功能之一,就是防洪。值得注意的是,这处中原国家形成期的城址,是同时代的城址中布局最为方正规矩的一座。而此后,(长)方形几乎成为中国历史上城市建设规划的一个根本思想和原则。它的南北两门大体居中,已颇有中轴线的味道。南门门道两侧还有门卫房。城内的建筑也颇为讲究,规格较高。有学者推测这应是一一处贵族专用的“门禁社区”,因而应属雏形的城市或都邑。城址南门中间的路土下铺设有三组陶排水管,剖面呈倒“品”字形,水管节节相套,两端有高差,便于向城外排水。这应该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有规划的公共排水设施。 可见,在古代中国,排水系统一开始就与社会复杂化、文明的生活方式、城市和国家挂上了钩。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城市的主流是“政治性城市”。张光直先生即指出,“中国初期的城市,不是经济起飞的产物,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因而,都邑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作为政治性城市的早期都邑,规划性成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排水系统又在其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河南偃师二里头,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这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其存在时间约距今3800~3500年。在早期宫殿建筑之间的通道下,发现了长逾百米的木结构排水暗渠。晚期宫城中大型宫殿建筑的院内,又发现了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沟和陶排水管组成的地下排水设施,二者的铺设都是为了向院外排水。由于这类先进的排水系统仅发现于宫殿区,可知它并未走进大众生活,仍为当时的权力阶层所垄断。 稍晚的河南偃师商城,一般认为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这里发现了规模更大、更为考究的排水设施。这一设施由宫城内的池苑,经东城墙上的一座城门通向城外的城壕。排水暗道铺设于门道路土下,水道宽2米,原水腔高度约1.5~1.8米,系用石板三面围砌,上面横铺粗大木料。两侧壁采用木石混合结构,垒砌的石块间夹木柱以加固。整个排水道全长约800余米,高差明显。在与这一排水道相对的西城门下,又有由西城壕引水入城并通向宫城内池苑的引水渠,组成发达而完备的给排水循环系统。 偃师商城的给排水渠 在商王朝的都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都城陕西丰镐遗址、周原遗址,以及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都城遗址等地,都发现有排水管道、沟渠等排水设施。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分立、兼并战争频繁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社会经济的长足进步,都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对应,夏商西周三代以宫殿区为重、偏于松散的城市居住形态开始瓦解,较严格的民居规划与管理体制开始出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居民区从分散状态逐渐集中于郭城之内,郭城内有更明确的功能分区。与此同时,统一的、惠及全城的给排水系统逐渐形成。山东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河北易县燕下都、邯郸赵国故城、湖北江陵楚都纪南城等都发现有较完备的排水设施。 史载战国时期“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据推算其人口已超过30万人,

世界主要城市排水系统一览

世界主要城市排水系统一览 一场暴雨,北京成了“东方威尼斯”。网友仿旅游指南打趣道:“新燕京七景:陶然碧波,安华逐浪,白石水帘,莲花洞庭,大看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威尼斯几百年做到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几小时就做到了。” 不仅北京、武汉,5月间,广州也因暴雨出现过严重内涝。北京水务局回应称,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题目。现在北京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但是城市管网更新面临诸多题目,老旧管网只能是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 假如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或城市,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台湾作家龙应台以为,一场大雨足矣。 她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假如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了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假如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有时候,GDP不算数,文明的差距,只差了一条下水道而已。 巴黎下水道:欢迎参观 巴黎的下水道是承载着文化的。《剧院魅影》中相貌丑陋的音乐天才在下水道里吟唱着对克里斯蒂的思慕;《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利用巴黎城下密如蛛网的下水道,避开***的追捕,救出了进步青年马利尤斯。法国文豪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这个处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从1850年开始修建,巴黎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 在巴黎大规模建设下水道之前,这座城市大部分的消用度水来自塞纳河,暴露在地面的部分废水未经净化就流回了河中,造成河水污染,空气中恶臭弥漫,终极导致了1832年的一场霍乱爆发。城市规划者痛定思痛,要修建下水道系统。 1851年,工程师欧仁尼·贝尔格兰为巴黎下水道系统的发展、清除和维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他发明了清除下水道垃圾和沉沙的机械,利用流水的冲洗效应将垃圾集中到定点以便清除;在小下水道中,他还设计了蓄水池,以增强冲洗力,避免下水道堵塞。到了1878年,巴黎已经拥有长达600公里的下水道网。#p#分页标题#e# 一战以后,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的“消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于是,1935年-1947年,巴黎的工程师们又开始新一轮扩容改造工程:修建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流进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洗刷城市街面。二战结束后,巴黎市政府又进一步扩建了这一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到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

中小城市排水体制的探讨_secret

中小城市排水体制的探讨 摘要:通过分析工程实际中遇到的情况探讨排水体制问题,提出在部分中小城市旧城区中应推行合流制排水系统。 关键字: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投资环境保护 目前我国城市排水体制中新建、改建管道大都采用分流制系统,即新建管道采用雨、污水分流,建两条管道;改建管道采用保留原管道作为雨水管道,再新建污水管道。这种做法目前是常规做法,但笔者认为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北方干旱少雨的城市旧城区中排水体制应认真研究研究探讨一下。 1 旧城区合流管道改造困难 1.1用户改造困难 旧城区用户过去大都采用雨、污合流,居民生活污水、洗涤废水、办公商业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全部合用一条管道接入市政管道。这部分管道长度比较长,地形、走向复杂,无严格的规划和设计,竣工资料也无从考究,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产权也不清晰。如果将这部分管道改造为雨、污分流管道无疑难度及投资将相当大,甚至是不可能的。 1.2市政管道改造难度大 旧城区市政管道几乎全部为合流制管道。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在市政道路上已经建设了电信、联通、网通、长途传输、电力、煤气、热力、给水及路灯等多种管道多条管线。这些管道是由各个专业单位分期建设的,无统一的规划和综合设计,管道埋设深度变化很大且占据绝大部分路由。如果改造排水管道,再建设一条污水管道,路由就很难确定,并且建设中势必影响其它管道的正常运行。排水管道是重力流管道,在建设中难免会与现有的管道发生冲突,并且各种管道产权不统一,协调起来很复杂,投资会增加,部分用户甚至不可能利用新建管道,只能维持原来的合流现状,致使分流不彻底,达不到分流的目的。这种现象在我市旧城改造中就时常遇到。

浅析中国古代排水系统

浅析中国古代排水系统 余蔚茗 李树平 田建强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试验室,上海,200092) E-mail:yuyuyuf630@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0811375.html,,lspwh@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0811375.html,,Tianjian185@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0811375.html,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排水系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保障了卫生和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工艺不断发展,排水设施的材料和设计不断得到改进。另外,由于人口的增长,城邦的建立以及人们对生活要求的提高,出现在生活区域和娱乐设施的排水系统也日益完善。本文以考古发现为依据,以不同的排水功能划分,结合古代治水思想,从城市排水、住宅雨水系统、防水布置以及地下水涵养方面,分类介绍排水系统与设施在古代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浅议了古代排水对现代的启示。 关键词:排水设施,污水,雨水,地下水,系统 1. 引言 中国古代的排水系统,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期的自给自足、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广大农村的排水设施发展相当缓慢,一般农家仅将粪便排入厕所坑内,依靠周期性排空作为农作物的良好肥料;而淘米洗菜、盥漱洗濯等日常生活污水,水量一般很小,通常直接倾倒地面,极少在家庭或建筑内设置污水管道系统。只有在都城或民居聚集的商邑设有比较完备的排水设施,将污水和雨水排入沟渠,导入自然水体。此外,沟渠还有防洪排涝的作用,沟渠材料包括砖石砌块和陶土管道[1]。 城邦的建立对大型排水系统的建立提出了要求;文化审美的提高引发了大规模的建筑和人造景观的出现,同样,能工巧匠在人工造物的同时创造了和谐的配套排水设施。由于排水问题同各地的气候、地势、地形、生态条件、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分布关系密切,因此,通过研究古代排水技术与设施发展,可以从一个侧面对现代排水有所借鉴。表1按年代先后列出了考古发现的排水案例。 表1.构筑物分类 Table.1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年代 材料及构筑物 例子 陶土管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 新石器时代后期(2600 BC ~ 2100BC ) 夏(2100BC~1600BC) 木结构 沟渠、壕池连接天然河湖 偃师商西亳城 商(1600BC~1100BC) 石木结构排水沟,全长800 米 西周(1100BC~770BC) 陶瓦、板瓦平遥古城 春秋战国( (770BC~221BC) 河卵石斜坡式散水 临淄齐国古城,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秦(221 BC~207 BC) 陶土管道、排水池以及散水阿房宫、秦始皇陵 1

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一)

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一) 摘要: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起调蓄功能的湖塘、河道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最终处置及相关设施。城市排水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论述城市排水不同时期发展状况及完成"九五"规划、2010年目标尚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城市排水排水设施与建设 我国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历史悠久,秦代已有用以排除城市雨水的管渠。历代帝王的京都大多建造了较为完整的排水系统。但是解放前排水工程的发展是缓慢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很差,各大城市都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仅有局部雨污水合流制管道。管材为陶土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和砖、石拱沟,材质差、管径小,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排泄能力很低。污水处理设施仅上海、南京两市有4座城市排水处理厂(上海3座;北区、东区及北新泾西区,南京1座,位于江苏路现南京排水处处址)日处理能力共计4万m3。实际上能勉强坚持正常运行的只有上海西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6万m3,仅占全市污水量的5%左右,90%以上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得到了发展。国务院相继成立了建筑工程部和城市建设部,作为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设施

运行的政府主管部门。 50年代初期全国十几个大城市建成的城市排水管渠仅有3000km。许多大中城市的排水工程主要以治理雨污水。完善排水系统为重点,如北京龙须沟、上海肇家浜、南京秦淮河,武汉黄孝河、天津市海河改造及污水改造工程等治理工程。 70~80年代雨水排水工程中,除北京市修建的北护城河整治工程外,较大的工程还有、上海市南区污水干线排灌工程等。期间,各城市修建的排水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工程规模不断加大,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解放后,我国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最早始于50年代初。50年代建有太原西郊、西安邓家村、兰州七里河等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多为一级机械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小,总处理能力约36.3万m3/d。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排水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八五”期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化,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加快了城市排水事业的发展。截止1995年,我国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和社会自建排水系统的污水年排放量为352.72亿m3,排水管道长度为110062km,按服务面积计算,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为64.8%,城市污水年处理量81.602亿m3,污水处理率19.61%。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年受纳污水210.03亿m3,其中生活污水90.62亿m3,约占受纳污水量43.2%。城市污水处理厂169座,(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厂116座)年处理污水17.49亿m3,处理率8.69%,污

我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史

我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史 河南偃师二里头,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这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其存在时间约距今3800~3500年。在早期宫殿建筑之间的通道下,发现了长逾百米的木结构排水暗渠。晚期宫城中大型宫殿建筑的院内,又发现了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沟和陶排水管组成的地下排水设施,二者的铺设都是为了向院外排水。由于这类先进的排水系统仅发现于宫殿区,可知它并未走进大众生活,仍为当时的权力阶层所垄断。 隋唐长安城在建城前经周密调查和精心设计,其后不断修建扩充,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对于这样一座总面积达83平方公里、人口逾百万的特大城市而言,排水系统对于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时的中国古代城市已发展到了封闭式的里坊制阶段。隋唐长安城南北11条、东西14条大街,将全城划分为110个坊。排水系统就遍布于由“街”、“坊”组成的棋盘格状的都市中。建筑周围常见砖铺散水、渗水井和排水管道。与汉长安城一样,隋唐长安城大部分街道的两侧都修有水沟,有土筑和砖砌两种,均为明沟。明沟外侧设人行道。大路路面中间高、两边低,便于及时排除雨水。城门下则建有排水涵洞。永安渠、清明渠和龙首渠在流经城内的里坊和池苑后,注入渭河和浐河,除供应城市用水外,也起到了分洪的作用。作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隋唐长安城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布局优先考虑了城内贵族人群的需求,宫室禁地中的排水设施也最为讲究。如大明宫太液池岸发现的排水渠道内设置有横向砖壁,雨水在经过时可将较大的杂物拦截下来。西内苑发现的排水暗渠为砖石结构,为防止渠道淤塞,分段安装了多道铁质闸门,第一道闸门先由铁条构成直棂窗,拦阻较大的垃圾杂物,第二道闸门布满细小的菱形镂孔,可以滤出较小的杂物。闸门拆卸自如,方便疏通。这可以说是初级的水处理装置了。 元大都城内的河湖水系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由高梁河、海子(积水潭)、通惠河构成的漕运系统;一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大都城的建设中,不仅充分利用自然河流开渠引水,而且修建了完善的排水系统,明渠与暗沟相结合。依北高南低的地势,大都城的南北主干道两侧,都有排水干渠,沟渠两旁还有东西向的暗沟,引胡同内的雨水排入干渠。在今西四附近的地下,曾发现石条砌筑的明渠,渠宽1米,深1.65米。在大都城东、西城墙的北段和北城墙西段发现3处向城外泄水的涵洞。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明清北京城,放弃城北部分城区,后又展拓南城,加建外郭,最终形成“凸”字形格局。城市中心也由元代的城北积水潭一带逐渐转向城南。除南移和扩展宫城、皇城外,此时还开挖南海,扩大了原太液池的水面。但总体上看,其坊巷布局、市坊结合的城市格局,基本上继承元代旧制,没有太大的变革。在排水系统上,它保留和疏浚了元大都的排水沟渠。后继的清王朝仍以北京为京师,城市布局一仍其旧,除个别局部调整,在西郊兴建皇家苑囿外,总体上并无多少变化。此时增设了一些新的排水渠道,最主要的是内城沿东西城墙内侧各开明沟一条、外城三里河以东从大石桥至广渠门内的明沟,以及崇文门东南横贯东西的花市街明沟。作为明清王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城的排水设施当然也不例外地具有区域和等级之别。内城尤其是东部城区,多是官仓和达官贵人的宅邸,这里修建有完善的下水道,通往排水主干渠。一般居民区的排水设施则相对较差。 据估算,明清北京城内的河道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7公里,全城水系总容量超过1935万立方米,每平方米蓄水容量为0.32立方米,分别是唐长安城的2.4倍、3.3倍和4.5倍。这应是北京城罕有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浅析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0811375.html, 浅析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前景 作者:刘丹梅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4期 摘要: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城市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部分必须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抓起。本文分析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重要性,浅析 我国排水系统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c)-0131-01 现代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它直接关系着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其起直接决定作用,也是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表征。在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为城市配置一套科学的给排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保障,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硬性投资条件,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做好城市的排水工作,全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能源,但由于经济建设的急剧推进、污染的加剧、水治理的滞后性等,水资源的短缺不仅是人类需要面临的问题,而且已经由原先的地区性开始向全国范围内蔓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城市用水量巨大,对城市水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加强对城市排水的管理。“节能减排”是2011年政府提出的工作重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理所当然地应受到充分重视。因此,城市规划中,设计合理的给水排水系统至关重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 以前,人们对于暴雨管理的认识停留在修建大量排水沟、地下管道、人工渠道等排水设施,以便将雨水尽快的排走,避免造成渍水和洪涝灾害的传统观念上。但是,随着城市迅速的扩张,大规模的建设排水工程设施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洪泛滞涝危害,反而增加财政负担并破坏自然环 境资源。现代工程师和规划师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扩张对于暴雨径流量的影响,以及传统 排水工程方法的局限性,并基于此认识逐渐发展出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土地利用模式和 排水工程设计方法,使得暴雨管理的综合效率得到显著改善。 我国城市排水主要是雨水和工厂、居民生活用水,排水系统不完善必定会给居民生活带来 不便,造成水的浪费,甚至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隐患。2007年,数十人因暴 雨丧生在济南、郑州等大城市。城市——这个可以躲避山洪、泥石流袭击的“安全地带”,弥漫着雨的危险。而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另一些都市,虽然无人身亡,但雨后同样一片汪洋。雨水给城市

古代排水系统 赣州排水 牛 好图好文

猜猜这是啥? 没错是下水管道。 你猜是什么时候的? 秦朝的。而且是没统一六国时修的。 西安西郊西宝疏导路出土,西安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里,这附近以前有个花炮批发市场。这一排下水道已经烂掉了,而且都到秦朝了,不够看。 我再来贴个更早的,完整器。

陶制地下水道水管。 安阳殷墟出土。 欢迎去安阳殷墟博物馆看实物。 这玩意绝对是目前贴过的最大件的。

这是安徽寿县的月坝。 寿县古称寿春,淮南王刘安和小伙伴们在这儿鼓捣出了豆腐。 三国时的实诚孩子袁术在这儿称帝,被曹操、刘备、吕布、孙策轮了大米。 明朝万历时的知州杨涧修建现代化的排水系统,清朝乾隆年间的知州刘焕在其基础上加筑了月坝。 这东西牛在哪儿呢? 牛在它可以排洪,而且现在还能用。

图一里有个T形的玩意,那是个大木头塞子。在洪水来袭时会把它推进下水道里堵死。 随水压增大会越来越近,防止洪水倒灌。是非常简便有效的防洪系统。 平时下水道的水喷出来会把它推开,排水到城外。 靠一个木头塞子,利用水利实现了全自动化防洪排水系统。 说明白了没啥了不起的土办法,关键是现在还很好用…… 有不闹洪涝灾害的南方城市吗? 南方城市内涝,启动看海模式的事情,几乎年年都会发生,那么,有没有不闹洪涝灾害的城市? 还别说,小优还真的找到了一座这样的城市。

这就是位于江西南部的赣州古城。 都说下水系统是城市良心。 不必扯巴黎、东京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庞大下水系统,也不必扯青岛那些德国人留下的下水工程。今天,小优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赣州古城的下水系统。 这不仅完全是中国的,而且还是近千年前留下来的,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要说赣州这地方,原本必然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 地处亚热带气候的盆地,而且章江、贡江两水夹城,在城北汇合成赣江,使得整个赣州古城3面环水。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论文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阐述了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体制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我国排水系统在体制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变观念,因地制宜地选择城市排水系统体制的观点。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system, discusses the drainage system in the choice of system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change,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o choose urban drainage system system point of view. 城市排水系统就是将城市的污水、废水和雨水有组织地排除与处理的工程设施。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采用一个管网系统还是用两个、三个管网系统来排除污废水和雨水径流,构成了不同的的选择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的首要问题。它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也影响深远,同时还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城区的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处理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环境容量,地形、气候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本文讨论城市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问题,目的是对过去和现有理念的局限性进行探索,进而研究基于新技术

一建【市政】精讲 (52)城市排水体制及开槽管道施工技术

城市管道工程(23个考点)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P198 ★ 要求: 1. 我国城市排水体制; 2. 城市新型排水体制; 3.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近三年考情: 2017年2018年2019年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 一、我国城市排水体制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 三、城市排水体制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2. 注重新型排水体制的构建 新型排水体制的特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点源污染控制与非点源污染控制相结合,污染物减量-水资源利用-防涝减灾三位一体。 新型排水体制应能满足内涝控制、资源利用、污染控制等多重目标,促进城市水系统健

康循环。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 新兴城市或城区多采用()排水系统。 A. 截流式合流制 B. 完全分流制 C. 分流制 D. 混流制 【答案】B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 不属于新型排水体制的特点的是()。 A. 资源节约 B. 绿化环境 C. 点源污染控制与非点源污染控制相结合 D. 污染物减量一水资源利用一防涝减灾三位一体 【答案】B 城市管道工程(23个考点) 开槽管道施工技术P199 ★★★ 要求: 1. 沟槽施工方案; 2. 沟槽开挖与支护; 3. 地基处理与安管;

近三年考情: 2017年2018年2019年 9分2分 单选+案例单选+案例 开槽管道施工技术★★★ 开槽管道施工技术★★★ 一、沟槽施工方案 (一)主要内容 1. 沟槽施工平面布置图及开挖断面图。 2. 沟槽形式、开挖方法及堆土要求。 3. 无支护沟槽的边坡要求;有支护沟槽的支撑形式、结构、支拆方法及安全措施。 4. 施工设备机具型号、数量及作业要求。 5. 不良土质地段护坡和防坍塌安全技术措施。 6. 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沿线管线及构(建)筑物保护要求等。 开槽管道施工技术★★★ 开槽管道施工技术★★★ (二)确定沟槽底部开挖宽度 1. 应符合设计要求。

中国城市排水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目标

摘要:城市排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降水(含雨、雪水)径流和其他弃水的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含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称城市污水。 关键词:城市排水发展状况 城市排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降水(含雨、雪水)径流和其他弃水的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含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称城市污水。城市污水,一般通过城市排水管网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后,再加以利用或排入水体。城市排水设施,是保证城市地面水排除,防治城市水污染,并使城市水资源保护得以良性循环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由于城市排水设施的功能和特性,使其工程规模大,投资额大,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和在运行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在社会经济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前,城市往往不易做到具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和良好的水环境。多数是过分利用自然净化能力,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城市排水是一项发展比较缓慢的基础设施。中国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都修建了比较完整的明渠和暗渠相结合的排水系统。据考古发掘,唐长安城朱雀街两侧水沟,上口宽 3.3 m、底宽2.34 m、深1.7~2.11 m,可以排洪防涝,是真正的城市排水工程。又如北京城内,明清两代修建的矩型排水沟,有的至今仍在使用。在旧中国,城市主要靠明沟以及河流排水,建造有排水工程设施的城市很少。到解放前夕,全国城市中排水管道总长度只有6034 km。多数大城市建造的排水设施也大多失养失修,淤塞严重,不能及时可靠的发挥应有的功能。而明沟、排洪沟、湖塘更成为污水汇集、垃圾堆积的场所。截止到1949年,全国只有上海、南京两个城市为高官富商聚居区和帝国主义侵占的殖民地内服务的4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能力约4万m3。工业废水极少处理,几乎全部就近排入水体。 1 城市排水建设 1.1 50年代50年代是我国排水工程建设初创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政府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结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城市居民清理积存的垃圾、废物,治水修塘,既解决了部分地区的排水难问题,又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深受广大居民拥护。例如,北京市城内共有大小明沟15条,除了治理了龙须沟外,还疏浚西北护城河,其余的明沟也多改为暗管。广州市整治老城区的护城河-玉带濠,新建、改建了43km的排水管道。天津市于1950年整修了南门外大干沟,填平了脏臭的赤龙河;1952年又修建了南开五马路的大型马蹄形管道,填平了常年散发臭气的四方坑。在恢复时期的三年里,全国城市的排水管道增加了1037 km。城市的排水问题不可能单纯依靠天然沟河来解决。党中央号召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因此从“一五”计划时期开始,国家组织在重点城市和新兴工业城市中,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现代化排水工程的建设。这些建设是按城市规划方案进行的,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为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发展,打下了基础。50年代的一些城市的排水工程建设以排除暴雨渍水危害为主,如天津、哈尔滨、武汉、齐齐哈尔和南京等不少城市。而有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工业企业,由于未经妥善处理的有机污水量日益增加而排入水体,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已开始出现了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同时段、范围和超标项目数量、超标率)污染了饮用水源。因此,这些城市大多抓紧了水体整治和排水工程的建设。如上海市,为解决老城区劳动人民聚居区的生活环境,于1957~1960年发动群众先后在沪西的法华浜、沪东的周塘浜等处填浜埋管后,建成新街区和绿化带,受益人口达200万人。天津市于1958~1960年进行海河清浊分流工程,新建排水管道185km,排水提升泵站23座,整治排污河道126 km、排水支渠146 km,桥涵和扬水站闸179座;海河水质得以明显好转。1.2 60年代在60年代,由于自然灾害、文化革命和处于严峻的国际形势,全国按照“备战备荒”方针,加快“三线”建设就成为投资重点,东部地区城市只能不断挖潜维持,新建工程很少。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远

我国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给出的建议

我国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给出的建议 我国的排水系统存在很大的隐患,所以导致夏季来临,降雨增多,很多大城市都会出现城市内涝,小城市就不必说了,内涝都是不可避免的。而造成城市内涝最主要的原因是排水管道稀疏,排水能力差。所以,我们总结了一下我国的排水系统所存在的问题。(1)现在有的一些管网设施的容量不足,运营效率低。(2)排水管道稀疏,管网老化,排水能力不足。 (3) 管网接口均刚性,漏水现象严重[11]。除了这些外表硬件设施的问题之外,还有我国体制上的一些问题。城市缺乏统筹协调,严密的防洪排水机制;我国的城市规划协调,在规划城市的时候重地上轻地下,没有好好的把地下工作做好;在规划建设时顾新不念旧,忽略老城区的建设;只顾建设,不顾维护,让这些城建设施在时间的打磨下都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使得本来有用的设施,到最后变成了城市的累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给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以此来改善我国的城市化建设。(1) 规划设计城市排水管网时应有合理的备用、应急容量;(2) 采用光滑、坚固、柔性的新管材;(3) 管网尽可能采用柔性接口方式,或抗沉降、接口自身强度有保证的结构形式、材料;(4)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应多采用透水路面材料,如透水广场、硬地,保持和增加雨水浸入地下,避免过快形成地面雨水聚集。同时,也有利于雨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应该加大干涉力度,制定一些针对性强的法规,促使排水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有法可依,市政府因定期的对管道淤泥进行清理,保障排水管道的功能性"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对城市的排水网络进行专项政治工作"在每年雨季来临前,制定好防汛排水方案同时,向市民宣传城市排水设施的认识及管理问题,提高市民对排水设施的保护意识[12]。总之,要想稳步发展就应该社会的所有方面一起发展。发展就比较符合短板效应,所以每一环都应该不能变成阻碍发展的那一部分,这样,社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才能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一)

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一) 摘要: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起调蓄功能的湖塘、河道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最终处置及相关设施。城市排水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论述城市排水不同时期发展状况及完成"九五"规划、2010 年目标尚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城市排水排水设施与建设我国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历史悠久,秦代已有用以排除城市雨水的管渠。历代帝王的京都大多建造了较为完整的排水系统。但是解放前排水工程的发展是缓慢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很差,各大城市都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仅有局部雨污水合流制管道。管材为陶土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和砖、石拱沟,材质差、管径小,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排泄能力很低。污水处理设施仅上海、南京两市有4 座城市排水处理厂(上海3 座;北区、东区及北新泾西区,南京1 座,位于江苏路现南京排水处处址)日处理能力共计4万m3。实际上能勉强坚持正常运行的只有上海西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6万m3,仅占全市污水量的5%左右,90%以上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得到了发展。国务院相继成立了建筑工程部和城市建设部,作为城市排 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设施 运行的政府主管部门 50年代初期全国十几个大城市建成的城市排水管渠仅有3000km。许多

大中城市的排水工程主要以治理雨污水。完善排水系统为重点,如北京龙须沟、上海肇家浜、南京秦淮河,武汉黄孝河、天津市海河改造及污水改造工程等治理工程。 70~ 80年代雨水排水工程中,除北京市修建的北护城河整治工程外,较大的工程还有、上海市南区污水干线排灌工程等。期间,各城市修建的排水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工程规模不断加大,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解放后,我国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最早始于50年代初。50年代建有太原西郊、西安邓家村、兰州七里河等9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多为一级机械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小,总处理能力约36.3 万m3/d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排水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八五”期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化,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加快了城市排水事业的发展。截止1995 年,我国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和社会自建排水系统的污水年排放量为352.72亿m3,排水管道长度为110062km,按服务面积计算,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为64.8%,城市污水年处理量81.602亿m3,污水处理率19.61%。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年受纳污水210.03亿m3,其中生活污水90.62亿m3,约占受纳污水量43.2%。城市污水处理厂169座,(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厂116座)年处理污水17.49亿m3,处理率8.69%,污 水及雨水排渍泵站3411 座(详见"八五"城市排水设施统计表)。1995 年与1990 年相比城市排水设施有较大增长,排水管道增加54373k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