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

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能是乱了自己。“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

A.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B.“左”倾错误持续发展

C.中共中央对国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D.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2.“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它开始于()

A.1956年

B.1966年

C.1976年

D.1978年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深刻的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荡,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此,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是在()

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有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

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这部宪法是()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5.下表是《人民日报》中“打倒”一词词频统计(1947~1987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单位:次/百万字

A.1947

C.1967年,“左”倾错误严重

D.198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6.198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就中国如何能够避免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采访了邓小平。假如她采访你,你将回答()

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B.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

C.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D.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7.“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步伐,其前提是()

A.颁布1982年宪法

B.平反冤假错案

C.提出依法治国

D.加强基层民主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这一制度分为曲折发展、严重挫折、恢复健全三个阶段。其第三阶段时间为

()

A.1954年以来

B.1976年以来

C.1978年以来

D.1982年以来

9.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

D.村民自治

10.自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 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这表明()

A.1982年之前全国人大没有制定法律

B.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我国法律法规更加健全,正走向制度化、系统化

D.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

11.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在此强调的是( )

A.人民民主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

12.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12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同时加入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这表明()

A.公民民主权利得到制度保障

B.依法治国理论得到国家认同

C.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逐步建立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3.王某某是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才吉村村民,2019年通过直接选举当选为一村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这一民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4.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15.新时期,我国吉林省农村实行“海选”制度的法律依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6.云南一位村长说:“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你得对百姓负责。”他的话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新中国成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已构建起来。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未能充分显现出来,“法治”欠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没有得到健康的向前发展。

材料二

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举一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和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同法制、人治是对立的……“法治”

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指出材料一中“法治”的本质,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的民主政治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B项正确;A、C两项都是B项的表现;D项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 B

2.解析“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年至1976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故B项正确。

答案 B

4.解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中国出现了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故D项正确。

答案 D

5.解析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严重,故C项正确。

答案 C

6.解析中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民主和法制,避免再次出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就必须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着手。

答案 D

7.解析“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前提是平反冤假错案,没有它,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答案 B

8.解析第三阶段恢复健全时期应该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曲折发展是1954~1966年,严重挫折是1966~1976年。1976~1978年是徘徊时期。

答案 C

9.解析由信息“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可知这是村民当家作主选举村干部的一种民主形式,故选D项。

答案 D

10.解析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制定了一系列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表明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我国法律法规更加健全。答案 C

11.解析从材料看,加强民主与法制,促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体现了中国政治建设的法制化,答案为B项。

答案 B

12.解析材料反映了修改宪法的内容,体现出民主法制在不断的改进,故C项正确。

答案 C

13.解析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材料反映了直接民主选举,故选D项。

答案 D

14.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说明必须要依法治国,故选B项。

答案 B

15.解析为了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民主选举,扩大基层民主权力,故D正确;ABC与农村实行“海选”无关,排除。

答案 D

16. D

二、非选择题

17.解析第(1)问,“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要以“文化大革命”中对民主政治的践踏史实为例说明,可以列举“文革”期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为例。第(2)问,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表现要从平反冤假错案、民主建设的恢复和法制建设的加强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权利(也可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2)措施:①平反冤假错案。②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④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意义: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18.解析第(1)问,根据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民主政治建设事件概括。第(2)问,抓住材料中心语句“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概括,同时明确时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联系教材中内容,归纳国家加强法制建设的相关实践活动。第(3)问,综合以上信息,分阶段归纳。

答案(1)本质:人民主权(答“人民当家作主”也可)。落实: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

(2)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实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法;1982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3)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