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_文华国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_文华国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_文华国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_文华国

 卷(Volume )28,期(Number )1,总(Total )111矿

物岩

石 

 页(Pages )1142120,2008,3,(Mar ,2008)

J MIN ERAL PETROL

收稿日期:2007-10-18; 改回日期:2008-02-11

作者简介:文华国,男,28岁,博士生,沉积学专业,研究方向:层序地层学沉积环境.E 2mail :wenhuagu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0835179.html,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

恢复与古环境分析

文华国1, 郑荣才1, 唐 飞2, 郑爱萍2,桑廷元2, 陈守春3, 李瑰丽3, 李联新3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

2.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甘肃酒泉 735019;

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重庆 【摘 要】 应用B ,Sr ,Rb ,Sr/Ba 比值,Rb/K 比值和K +Na 质量分数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并结合粘土矿物X 衍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古盐度进行综合判别,认为长6期古水介质盐度为0148‰~4143‰,平均值为1187‰,属于淡水2微咸水环境,局部为半咸水环境,且自长63沉积期至长61沉积期湖盆水体是逐渐变咸的;微咸化的湖水介质和封闭还原的深水环境既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又能促使砂体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形成抗压实2压溶组构,有利于原生粒间孔的保存而对储层发育非常有利;根据长6古盐度定量计算确定015‰古盐度等值线是淡水河流发育区与微咸水湖盆分界的古湖岸线位置,并划分出淡水、微咸水和半咸水3个古盐度平面分区,为预测岩性地层油藏有利发育区带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微量元素;古盐度;定量恢复;湖岸线;长6段;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2008)01-0114-07

古盐度是古代沉积物中水体盐度的记录,可作

为分析地质历史中沉积环境特征的一个重要信息。在Walker 等将古盐度从定性分析转为定量计算后[1];Adams 等(1965)[2]和Couch (1971)[3]通过经验公式将古盐度的定量计算精度进一步提高。而国内古盐度的定量研究起步较晚,赵永胜等在1998年运用上述成果对云南保山盆地湖相泥岩进行系统的古盐度定性和定量化研究,证实了古盐度与微量元素及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4]。之后对古盐度的研究得到深入,郑荣才等在古盐度系统计算分析基础上

首次探讨了古盐度的油气地质意义[5];沈吉等通过湖泊中近几千年来形成的介形类壳体化石进行古盐度恢复,以图在古气候重建和定量预测研究开辟途径[6];王冠民等利用泥页岩的B/Ga 比值作为古盐度半定量指标来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纪的海侵方向[7]。随着石油勘探的深入,对古盐度在沉积相带确定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古湖岸线附近的三角洲前缘带是大油田分布的主要场所[8],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且古湖岸线对岩性地层圈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9]。确定古湖岸

图1 耿湾地区长6段地层等厚图

Fig.1 Diagram showing the stratoisohyp se of Chang 6Member in the G engwan region

线位置在有利储集相带预测中的应用越来越显得重要[10],因此,尝试用古湖泊水体古盐度的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来恢复古环境并确定古湖岸线位置将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研究通过泥岩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指标的定量分析,恢复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晚三叠世长6期湖盆古盐度,同时根据古盐度的平面分布确定古湖岸线位置,从而能够为古环境恢复和岩性地层油藏有利区带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1 区域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克拉通叠合盆地[11],耿湾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偏西部,区域

构造横跨伊陕斜坡和天环坳陷,该地区延长组沉积体系分布受长期继承性整体升降运动下形成的广阔斜坡构造背景的控制,发育厚约1000m 的砂泥沉积建造,其中生油岩十分发育。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沉积期发育了一套西南部较深、东北部较浅的平均厚度约130m 的湖相2三角洲相碎屑岩(图1),是该地区主力产油层,同时油(泥)页岩也较发育,近年来在该层位已钻获多口油气井。地层自下而上可细分为长63,长62,长613个小层,其岩性为灰绿色、灰色中2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与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研究选择均匀分布于耿湾地区且具代表性的20口井的长6段泥岩岩心样品20件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其中B 元素分析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完成,测试仪器为2000DV ,检测依据:J Y/T0521996《ICP 广谱法测定》,粘土

矿物含量分析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实验室完成,测试仪器为X 射线衍射仪,检测依据:S Y/T 516321995,微量元

素分析在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测试仪器为美国CANB ERRA 公司产GE 2Li 半导体探测器,检测依据为国家标准:GSS 25,

GSR 26,GSD 212,DC

Ω21。2 古盐度恢复

2.1 锶丰度和锶/钡比值法

锶和钡的化学性质较相似,但它们在不同沉积

环境中由于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而发生分离,在自然界水体中,Sr 迁移能力比Ba 迁移能力强,水介质矿化度即盐度很低时,Sr ,Ba 均以重碳酸盐的形式出现,当水体盐度逐渐加大时,钡以BaSO 4的形式首先沉淀,留在水体中的锶相对钡趋于富集,当水体的盐度加大到一定程度时锶亦以SrSO 4的形式递

5

11 第28卷 第1期文华国等: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

增沉淀。因而记录在沉积物中的锶丰度和Sr/Ba 比值与古盐度呈明显正相关性,可作为古盐度判别的灵敏标志[5]。通过对研究区长6泥岩样品微量元素分析及相关计算(表1),得出各样品锶丰度变化范围较大为40×10-6~313×10-6,平均值为17413×10-6,各层段平均值的变化范围较小为12517×10-6~194×10-6,以长63最低,长61最高;各样品Sr/Ba比值变化范围中等为0111~0146,平均值为0128,其中长63为0119、长62为0125、长61为01317,显示地层由老到新,即长63→长62→长61,

表1 耿湾地区长6段钾、钠、锶、钡、铷分析数据及Sr/B a,Rb/K,K+N a计算数据

 T able1 Analytic d ata of K,N a,Sr,B a,Rb and the calculated d ata of Sr/B a,Rb/Kand K+N a for the Chang6 Member in the G engw an region

层位井号深度

/m

泥岩样品中子活化分析数据

w(Sr)/×10-6w(Ba)/×10-6w(Rb)/×10-6w(K)/%w(Na)/%

Sr/Ba Rb/K

w(K+Na)

/%

长61H302228.63114808109 1.82 1.7790.140.0060 3.599 G822396.72133804137 2.48 1.3830.170.0055 3.863 G872430.4084744160 2.72 1.530.110.0059 4.25 H362505.50159488160 2.23 1.4240.330.0072 3.654 G1022340.00313884175 2.79 1.2890.350.0063 4.079 G602477.35225662123 1.96 2.1520.340.0063 4.112 H292622.45280664174 2.25 2.130.420.0077 4.38 H372474.852******** 2.66 2.0430.410.0076 4.703 C312403.30236532228 2.83 2.1090.440.0081 4.939 L22395.12161347167 2.01 3.0390.460.0083 5.049

长62G932246.70166878119 2.310.790.190.0052 3.1 L152591.50171691111 2.490.5050.250.0045 2.995 L172634.30140605148 2.54 1.570.230.0058 4.11 H222507.0414******* 2.18 2.3970.270.0056 4.577 C352485.16200640125 1.8 2.0570.310.0069 3.857

长63C342677.24176807101 2.52 1.3730.220.0040 3.893 G892703.0040373120 2.650.5570.110.0045 3.207 L92453.80161645147 1.98 1.1760.250.0074 3.156

测试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测试人:侯新生

Sr丰度和Sr/Ba比值呈增大的变化趋势(图2A)。

2.2 钾钠法

钾和钠为活动性极强的碱金属元素,在水体中分布均一,其含量为盐度的直接标志。在碱性还原条件下,水体盐度越高,钾和钠就越易被伊利石粘土吸附或进入晶格,且钾相对钠的吸附量要大。研究区长6各样品K+Na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21995%~51049%,平均值为31974%,其中长63为3142%、长62为3173%、长61为4126%(表1),显示地层由长63→长62→长61的K+Na质量分数比值呈明显增大变化趋势(图2B)。

2.3 铷丰度和铷/钾比值法

K的含量与泥岩中粘土矿物含量有关系,特别是与粘土矿物中伊利石含量关系密切。Rb大部分呈悬浮胶体状态搬运,在碱性还原条件下,Rb的胶体状因凝絮效应沉淀而易被粘土和有机质吸附,故盆地水体的含盐度越高,粘土和有机质对Rb的吸附越强,Rb的含量和Rb/K比值亦越高,因此,Rb 的含量和Rb/K比值能反映水介质的盐度变化,常作为沉积环境盐度测定的指标。研究区长6各样品Rb丰度变化范围为101×10-6~228×10-6,平均值为146×10-6,各层段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2217×10-6~16314×10-6,以长63为最低,长61为最高;Rb/K比值变化范围为01004~010083,平均值为010063,其中长63为010053、长62为010056、长61为010069(表1),显示地层由长63→长62→长61的Rb丰度和Rb/K比值逐渐升高(图2C),与各层段用铷/钾比值法、钾钠法和硼元素法测定的古盐度垂向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2.4 硼元素法

硼元素对于盐度的反应比较敏感,且在各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中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一种元素,因此,硼元素常被作为反映盐度的指标来使用。粘土矿物可从溶液中吸附硼且数量与溶液中硼浓度有关[5],由于自然界水体中硼浓度是盐度的线性函数,因而粘土矿物从水体中吸收的硼含量与水体的盐度呈双对数关系式,即所谓的佛伦德奇吸收方程[1]:

lgB=C1lgS+C2

式中B.吸收硼含量/×10-6;S.盐度/‰;C1, C2.常数。

此方程式是利用硼和粘土矿物定量计算古盐度的理论基础。常用的古盐度计算公式有如下两个:

①Adamas(亚当斯)公式[2],表达式为:

S p=0.0977X-7.043

式中S p.古盐度/‰;X.“相当硼”含量质量分数/%(计算古盐度时需换算成10-6)。

611矿 物 岩 石2008 

②Couch (科奇)公式[3],表达式为:

S p =10(lgB 3-0111)

/1.28

式中B 3.“校正硼”质量分数/%(计算古盐度时需换算成10-6)。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Adamas 公式中没有考虑到成岩作用,也没有考虑蒙脱石和高岭石对硼的吸附作用,所以计算得出的盐度值准确度较低,而Couch 公式适应了较大的盐度变化范围,并考虑了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对硼的吸附作用的影响,因此,应用此公式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5]。

运用Couch 公式必须对泥岩样品硼含量进行

能适用于古盐度计算的校正,通常采用Walker [1]和Couch [3]校正公式,其中Walker (沃克)校正公式主要适用于以伊利石为主的泥岩样品,而Couch (科奇)校正公式则强调不同粘土矿物的含量及其对硼

吸收强度的差异性为特征,适用于复杂粘土矿物成分的泥岩样品。鉴于研究区泥岩样品中含有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成分较复杂,故选择Couch (科奇)校正公式进行“校正硼”含量计算更为恰当,并以此计算相应的古盐度(表2),Couch 校正公式为:

B 3

=B 样品/(4x i +2x m +x k )式中x i ,x m ,x k 分别代表样品中实测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的硼含量,系数代表各类粘土矿物对硼的吸收强度,以系数越大为吸收越强。计算结果表明各样品B 3/10-6变化范围为01501~81664,平均值为21938%;各样品古盐度变化范围在0148‰~4143‰之间,平均值为1187‰(表2),其中长63为1136‰、长62为1171‰、长61为2112‰,同样显示地层由长63→长62→长61的古盐度逐渐增大的

表2 耿湾地区长6段w (B )和粘土矿物分析数据及B 3和古盐度计算数据T able 2 The analytic d ata of B and clay minerals and the calculated d ata of

"equivalent boron"content and paleo 2salinity of the Chang 6Mem 2ber in the G engw an region

层位井号

深度

/m w (B )/

1026粘土矿物含量/%

Couch 公式古盐度计算结果

I

I/S

K

Ch 校正粘土矿物含量/%

I S K B 3

/10-6古盐度值S p /‰

长61C312403.309.45211(10)/3761.9 1.1/ 3.7630 2.31G1022340.00

7.559//4159// 3.1780 2.02G602477.357.656//4456// 3.3929 2.13G822396.727.55722(10)/2176.8 2.2/ 2.4069 1.63G87

2430.408.278//2278// 2.6282 1.75H29

2622.457.1457(20)

/4850.6 1.4/ 3.4600 2.16H302228.63 3.44011/4951// 1.6667 1.22H362505.508.55513/3268// 3.1250 2.00H372474.85

9.666//3466// 3.6364 2.25L22395.1224.066

/

132166/138.6643 4.43Y1672308.18 6.15320(10)/27712/ 2.1181 1.47长62C352485.167.2508(20)/4256.4 1.6/ 3.1469 2.01G93

2246.70 4.558//4258// 1.9397 1.38H22

2507.04 6.764//3664// 2.6172 1.74L152591.507.1664/3070// 2.5357 1.70L172634.30 6.8556

201961/20 2.5758 1.72长63

G972437.30 3.6673(10)

/

3069.70.3/0.50110.48G892703.007.480

//2080// 2.3125 1.58C342677.24 4.04015(10)222353.5 1.522 1.6736 1.23L9

2453.80

9.7

5022(10)/

28

69.8

2.2

/

3.4203

2.14

注:样品B 元素质量分数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分析,粘土矿物含量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实验室分析;I.伊利石;S.蒙皂石;I/S.伊/蒙混层粘土,括号中数字为混层比;K.高岭石;Ch.绿泥石

 图2 耿湾地区长6段不同层

段古盐度、Sr/Ba ,Rb/K 和w (K +Na )值垂向演化

Fig.2 Vertical evolution of paleo 2

salinity ,Sr/Ba ,Rb/K and w (K +Na )value f rom differ 2ent units of the Chang 6Member in the G engwan region

变化趋势(图2D )。

3 沉积环境的古盐度判别

耿湾地区长6期沉积环境古盐度的不同方法测定结果显示如下特征:

①根据Sr 丰度、40×10-6以下为咸水沉积环

境、40×10-6~100×10-6为半咸水沉积环境100×10-6~300×10-6为淡水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4],研究区长6泥岩样品的Sr 丰度值除一个为40×10-6(G89),显示咸水迹象(表1),其余均落在了淡水和微咸水区。

②按陆相沉积物的Sr/Ba 比值小于016,海相沉积物大于1,过渡相沉积物在016~110之间的古

7

11 第28卷 第1期文华国等: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

盐度划分指标[5,12],研究区长6不同层段的泥岩样品平均值在0119~01317之间,均在陆相范围内。

③泥、页岩中的Rb/K比值随沉积时水体的含盐度而变化,正常海相页岩Rb/

K大于01006,微咸水页岩Rb/K大于01004,淡水沉积物Rb/K比值为010028[13]。长6不同层段的泥岩样品Rb/K比值平均值在010053~010069之间,显示为微咸水2半咸水沉积环境。

④不同层段K+Na质量分数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变化,反映长63到长61期沉积环境水体是逐渐变咸的。

⑤相比上述古盐度的定性判别方法,利用Couch公式定量计算古盐度的硼元素法是目前计算沉积环境古盐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长6期古盐度变化范围为0148‰~4143‰,平均值1187‰,属于淡水2微咸水沉积环境,局部为半咸水沉积环境。

⑥通过B3、Sr/Ba比值、Rb/K比值、K+Na质量分数与古盐度相关性分析发现Couch公式定量计算得出的古盐度值与B3相关系数达到了0199(图3A),与Sr/Ba比值的相关系数为0171(图3B),与Rb/K比值的相关系数为0171(图3C),与K+Na质量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160(图3D),显示由老到新(长63→长62→长61)古盐度呈逐渐增高变咸的一致性(图2),证实利用Couch公式计算出的长6期湖泊水体古盐度是可靠的。

4 古盐度分区与古环境分析

在研究区内选取具代表性且平面分布较均匀的井进行长6古盐度定量计算,选取015‰和5‰古盐度等值线为分区界线[14],将长6期湖泊水体划分为3个区(图4):①古盐度≤015‰的低值淡水区,位于研究区北东部,呈楔状突入湖盆;②古盐度介于015‰~5‰之间的微咸水区,在研究区内大面积分布,与古盐度≤015‰的淡水区分界清晰;③古盐度≥5‰的较高值半咸水区,位于湖盆中央,范围较小。图5显示古盐度分区与长6

沉积微相分布特征

图3 古盐度与B3,Sr/Ba,Rb/K和w(K+Na)值关系Fig.3 The relation between paleo2salinity and B3content,Sr/Ba,Rb/ K and w(K+Na)content of the Chang6Member in the G eng2

wan

region

图4 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分区与古湖岸线位置

1.地名;

2.钻井位置及古盐度值/‰;

3.古盐度等厚线;

4.古湖岸线;

5.微咸水区;

6.淡水区;

7.半咸水区

Fig.4 The paleo2salinity zone and lake bank position of the Chang6 Member in the G engwan

811矿 物 岩 石2008 

图5 耿湾地区长6段沉积微相分布图

1.河口坝;

2.分流间湾;

3.水下分流河道;

4.水下决口扇;

5.分流河道;

6.浅湖砂

坝;7.主河道活动区;8.泛滥平原;9.滨湖

Fig.5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of the Chang 6Mem 2

ber in the G engwan region

拟合性很好,淡水区主要受北东方向安边三角洲物源影响,其分布形态正好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淡水发育区及前端入湖河口区位置相吻合;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区已位于湖岸线以下,虽接受来自水上平原河流淡水注入,但与湖水已充分混合并逐渐远离河流区,淡水补给不充分而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微咸水区,特别是研究区南西和南东两个三角洲前缘朵体具有向湖盆逐渐深入古盐度值也随之逐渐升高的典型特征(图5);半咸水区正好位于多个三角洲朵体前端交汇区的浅2半深湖沉积环境,由于远离入湖河流,缺乏淡水注入,基本处于相对稳定、封闭和停滞的较深水环境,其含盐度自然较高。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耿湾地区长6古湖泊水体性质属淡水—微咸水,局部为半咸水。研究资料表明,古代及现代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淡水2微咸水湖泊是最富营养型和高生物产率的湖泊,是形成高有机碳

含量沉积物的最有利环境[15]。中晚三叠

世延长期耿湾地区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湿热气候区,具备形成优质烃源岩的古气候条件。研究区长6期湖泊属浅2半深湖沉积环境,烃源岩的发育一方面受深水沉积环境影响[16],更重要的是受微咸水湖泊水体性质控制,因为咸化水体不仅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也可促进氧化还原界面向上迁移和深湖区水体的密度分层,为生油岩系的发育提供更大的堆积空间和偏碱性的弱还原条件,从而有利于优质烃源岩发育。另外,研究区长6砂岩储层除受沉积微相控制外,成岩作用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成岩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可大幅度提高砂岩抗压实2压溶能力,使部分原生孔隙和喉道得到保存而有利于储层发育,而早期环边绿泥石的胶结作用必须在具备一定盐度的水介质条件下进行[17],因此,长6期咸化的湖水有利于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而对储层发育非常有利。

以015‰作为淡水与微咸水盐度分区的分界值,实际上也是淡水河流发育区与微咸水湖盆的分界线,即研究区长6古湖岸线位置(图4),古湖岸线进退的旋回性为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湖岸线的迁移可使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具有群带性和规模性,研究区长6古湖岸

线附近发育了较大面积群带分布的三角洲

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

体(图5),并已成为耿湾地区长6重要的储集砂体,目前已在该地区长6钻获多口油气井,逐渐形成研究区长6最有利的岩性地层油藏发育带,充分显示研究区长6古湖岸线的旋回性迁移、进退对储集砂体分布及有利岩性地层圈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5 结 论

5.1 通过硼元素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

期湖泊水体古盐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其结果与Sr 丰度和Sr/Ba 比值、Rb 丰度和Rb/K 比值、“相当硼”含量和K +Na 质量分数所反映的古盐度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证实利用上述方法恢复研究区长6期湖泊水体的古盐度是可靠的。

5.2 综合不同方法判别的古盐度结果,表明耿湾地

区长6期湖泊水体总体属于淡水2微咸水环境,局部

9

11 第28卷 第1期文华国等: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

为半咸水环境,自长63至长61沉积期湖泊水体的

盐度是逐渐加大的。微咸化的湖水介质和封闭还原的深水环境不但有利于优质烃源岩发育,而且促使砂体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非常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和储层发育。

5.3 以015‰和4‰古盐度等值线为分界线,将耿

湾地区长6期湖泊水体划分为淡水区、微咸水区和半咸水区,并确定015‰古盐度等值线是淡水河流发育区与微咸水湖盆分界的古湖岸线位置,可为岩性地层油藏发育区带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Walker C T ,Price N B.Departure curves for computing paleosalinity from boron in illites and shales[J ].AAPG ,1963,47(5):8332841.[2] Adams T D ,Haynes J R ,Walker C T.Boron in Holocene illites of t he dovey estuary ,wales ,and it s relationship to paleosalinity in cy 2

clot hems[J ].Sedimentology ,1965,4:1892195.[3] Couch E L.Calculation of paleosalinities from boron and clay mineral data[J ].AAPG ,1971,55(10):182921837.[4] 赵永胜,宋振亚,温景萍,等.保山盆地湖相泥岩微量元素分布与古盐度定量评价[J ].海洋与湖沼,1998,29(4):4092415.[5] 郑荣才,柳梅青.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0(1):202251.[6] 沈 吉,王苏民,R.Mat sumoto ,等.内蒙古岱海古盐度定量复原初探[J ].科学通报,2000,45(17):188521889.[7] 王冠民,钟建华,姜在兴,等.从济阳坳陷沙一段古盐度的横向变化看古近纪的海侵方向[J ].世界地质,2005,24(3):2432247.[8] 张文昭.鄂尔多斯盆地大油气田形成的主要地质规律[J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13(5):3922395.[9] 卫平生.论坳陷盆地“坡折带”及“湖岸线”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为例[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院,2005.

[10]纪友亮,冯建辉,王声朗,等.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期湖岸线的变化及岩相古地理特征[J ].古地理学报,2005,7(2):1452

156.

[11]牟泽辉,朱宏权,张克银,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成油体系[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210.

[12]王益友,郭文莹,张国栋.几种地化标志在金湖凹陷阜宁群沉积环境中的应用[J ].同济大学学报,1979,7(2):512601.

[13]Campbell F A ,Williams G D.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hales of Mannvill group (lower cretaceous )of central Alberta[J ].AAPG ,1965,49

(1):29256.

[14]李宝利.硼元素古盐度计算方法的改进[J ].复式油气田,1995,6(1):55258.

[15]吉利明,王少飞,徐金鲤.陇东地区延长组疑源类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地球科学2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31(6):7982806.

[16]卢进才,李玉宏,魏仙样,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沉积环境与资源潜力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36(6):9282932.[17]黄思静,谢连文,张 萌,等.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4,31(3):2732281.

ISSN 1001-6872(2008)01-0114-07; CODEN :KU YA E2

Synopsis of the f irst author : Wen Huaguo ,male ,28years old ,a Ph D of sedimentary.Now he is engaged in research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 ary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AN D ANALYSIS OF PAL EOSALANIT Y AN D PAL EOENVIRONMENT OF THE CHANG 6MEMBER

IN THE GENGWAN REGION,OR DOS BASIN

WEN Hua 2guo 1, ZH EN G Rong 2cai 1, TAN G Fei 2, ZH EN G Ai 2ping 2,SAN G Ting 2yuan 2, C H EN Shou 2chun 3, L I Gui 2li 3, L I Lian 2xin 3

1.S t ate Key L aboratory of Oil an d Gas Reservoi r Geolog y and Ex ploit ation ,

Cheng d u Uni versit y of Technolog y ,Chen g d u 610059,Chi na;2.Yumen Oil 2Fiel d Com p any of CN PC ,J i uquan 735019,Chi na;3.Chon gqi ng Gas Dist rict of S out hw est Oil an d Gas Com p any of CN PC ,

Chon gqi ng 400021,Chi na

Abstract : B ,Sr ,Rb ,Sr/Ba ratio ,Rb/K ratio ,K +Na mass fraction and clay mineral X 2diffrac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reconst ruct t he paleosalinity of t he Chang 6reservoir in t he Gengwan re 2gion ,Ordo s Basin.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t he paleosalinity of t he Chang ranged f rom 0148‰to 4143‰,wit h an average value of 1187‰,indicating a fresh 2mildly brackish environment ,partly brackish environment.The water became salter gradually from t he period of Chang 63to Chang 61.The mildly brackish and clo se environment was favorable for t he develop ment of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s and for t he formation of early rim chlorite cementation ,which resisted t he compac 2tion and dissolution ,preserved primary inter 2granular pores and p rovided condition for t he devel 2op ment of reservoir.The paleo salinity was contoured and t hree paleosalinity dist ribution areas ,t he fresh water area ,mildly brackish water area and brackish water area ,were classified.It was con 2sidered t hat t he 015‰contour line was t he location of paleo lakeshore which was t he boundary of fresh water rivers and mildly brackish lake.It was an important evidence for p redicting favorable st ratigrap hic reservoir.

Key words : trace element s ;paleosalinity ;quantitative reconst ruction ;lake shore line ;Chang 6member ;Ordo s Basin

021矿 物 岩 石2008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第44卷 第4期西北地质Vol.44 No.42011年(总180期)NORTHWESTERN GEOLOGY 2011(Sum180) 文章编号:1009-6248(2011)04-0122-10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 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宋和平1,张炜2 (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100; 2.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陕西西安 710043) 摘 要:三叠系延长组上组合地层作为下寺湾油田的主力油层段,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其后备资 源日显不足。通过对近年来下寺湾地区探井含油层段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叠系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 -长10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针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8段,对其沉积微相、砂体形态、 储盖组合、构造形态、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下寺湾油田持续稳步发展寻找到层系接替 资源。 关键词:三叠系延长组;层系接替;储层特征;构造形态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下寺湾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境内,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为一西倾单伊陕斜坡的南部(杨俊杰,2002)(图1)。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比较富集的地区之一,面积约2 285km2。该油田经历了3个勘探开发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对甘泉县桥镇以东、王坪以西一带进行了勘探验证,钻探127口井,其中试油108口井,87口井获工业油流,主要含油层位为延长组长1、长2和延安组延7、延9、延10油层,探明含油面积84km2,地质储量2 127×104t;第二阶段是1987年组建延长油矿管理局下寺湾钻采公司,采取“滚动开发,以油养油”的战略,主要围绕已有探井扩大生产规模,到2001年先后在柳洛峪南部、雨岔西部、张岔、北沟、川道-龙咀沟、道镇等区块对延长组长2、长3、长6油组进行了勘探,累计探明含油面积408km2,已探明地质储量11 600.8×104t;第三阶段是2008年开始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进行勘探,相继发现了柳洛峪区块延长组长8,雨岔区块延长组长7、长8、长10,川道-龙咀沟区块延长组的长7、长8油层组。 随着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上组合地层开发状况的日趋饱和,可用于继续勘探开发的后备资源面积日渐减少。笔者依据近年来在下寺湾地区探井钻遇油层特征,主要针对三叠系下组合地层进行综合地质研究,为下寺湾油田稳步增长寻找到接替性油藏资源(裘亦楠等,1994,1998;李道品,2002)。 1 区域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拗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宇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经过长期的地质发展演化,形  收稿日期:2011-05-24;修回日期:2011-11-21  基金项目:下寺湾采油厂“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综合评价”(2008年度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宋和平(1966-),男,陕西甘泉县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技术应用及研究工作。E-mail:shp663@163.com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分布及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分布及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37×104km2。自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在陕北钻探成功以来,已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油气勘探,可谓勘探历史悠久,然而对于天然气勘探来说,仍可看作是一个新的地区,因为盆地天然气大规模的研究、勘探和开发仍比较滞后,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等4个上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才发现。因此,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储量发现率低,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大。 鄂尔多斯盆地截至2004年底共探明8个气田,探明地质储量 11955.56×108m3,可采储量7082.56×108m3。天然气藏主要以地层—岩性气藏为主,具有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等特征。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古生界,有C-P和O两套主力产层,勘探面积25×104km2。其中上古生界预测资源量8.59×1012m3,有利勘探区带资源量为3.92×1012m3;下古生界预测资源量为2.36×1012m3,有利勘探区资源量为1.16×1012m3。煤层甲烷资源主要分布在C-P 和J,预测煤层气资源11.2×1012m3,有利勘探区资源量为4.4×1012m3;另外盆地中生界还包括油田伴生气资源3416.94×108m3。因此,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雄厚,资源配置合理,后备资源充足,预计到2010年,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可达15000×108~20000×108m3,可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资源战略接替基地。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煤成气及碳酸盐岩气)为10.95×1012m3,占全国二次资源评价天然气总资源量38×1012m3的三分之一,占最新资源评价结果50.6×1012m3的21%。煤层气占全国煤层甲烷总量32.6×1012m3的3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 时间:2007-08-03 08:41:1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根据岩性组合,延长组最早分为五段,即T3y1、T3y2、T3y3、T3y4、 T3y5,随着勘探不断向盆地内部深入,结合井下岩性、电性及含油性将其进一步划为10个油层组(长1-长10)。延长组基本以北纬38°为界,北粗南细,北薄南厚,北部厚约100-600m之间不等,南部厚1000-1300m,边缘沉积坳陷带最大厚度为3200m。其沉积特征如下: 延长组一段(T3y1):盆地东部和东北部主要由灰绿、浅红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夹暗紫色泥岩、粉砂岩组成的河流沉积。而在盆地西南部陇东一带,下部以河流、上部以三角洲及少量湖相沉积为主,其岩石类型主要为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夹薄层灰色粗砂岩及深灰色泥岩。总的来说本段沉积以厚层、块状中-粗粒长石砂岩为主,南厚北薄,南细北粗,砂岩富含长石颗粒,普遍具麻斑状沸石胶结(俗称“愚人花岗岩”)。自然电位曲线大段偏负,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含长10油层组,在马家滩油田为主要采油层之一。 延长组二段(T3y2):与T3y1相比,湖盆水域明显扩大,总的沉积格局为东北沉积厚度小,粒度细,西南部沉积厚度大,粒度粗。本段长9的下部油层以深色泥页岩夹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是一套广泛湖侵背景下形成的产物。在长9的上部,除盆地边缘外,湖盆南部广泛发育黑色页岩、油页岩,通常称“李家畔页岩”,厚约20-40m,这套页岩在盆地内部分布稳定,井下常表现高自然伽玛、高电阻率,是井下对比的重要标志,在盆地北部及南部周边地区渐变为砂质页岩及粉砂岩,高阻现象消失。本段上部砂岩发育段划为长8油层,主要为湖退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沉积,是陇东及灵盐地区重要的产油层。 延长组三段(T3y3):沉积特征仍表现为南厚北薄,按沉积旋回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长7、长6、长4+5油层组。长7主要以泥页岩为主,在陇东地区长7深湖相油页岩中夹砂质浊积岩且含油,这套地层是延长组湖盆发育鼎盛时期形成的重要生油岩,俗称张家滩页岩,在湖盆广大地区均有分布,但东薄西厚、北薄南厚,是一套稳定的地层划分对比标志层。由于泥岩中夹带多层凝灰岩,在井下表现为特征明显的高自然伽玛、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等特点。长6主要为一套中细粒灰绿色砂岩沉积,在盆地北部、东北部发育五个大型三角洲沉积,而在盆地西部及南部主要发育水下扇及扇三角洲沉积,是延长组重要的储油层段,自然电位曲线从下向上表现为倒三角形偏负特征。本段上部长4+5油层组总的来说由泥岩、砂岩组成,俗称“细脖子”段,相对来说下部为砂泥岩互层,局部砂岩含油,而上部主要由深色泥岩组成,是延长组的第三套生油岩,为次要生油层。 延长组四段(T3y4):本段地层在南部及西南部部分遭受剥蚀,保存不完整。从岩石类型看,全盆地基本一致,为浅灰、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夹灰色粉砂质泥岩,砂岩呈巨厚块状,具大型交错层理,泥质和钙质胶结为主,厚200-250m,沉积厚度仍表现为北薄南厚,粒度北粗南细,庆阳、华池一带沉积最细,夹层增多。根据砂岩发育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为长3、长2油层组,相对来说长3砂岩中泥岩夹层多且厚,自然电位曲线呈指状,视电阻率曲线呈锯齿状,而长2则主要以厚层状、块状大套砂岩组成,泥岩夹层小且薄。自然电位曲线以箱状为主,视电阻率呈稀锯齿状。 延长组五段(T3y5):由于第五段沉积后盆地抬升并遭受侵蚀,因此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及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新领域 2002年9月

目录 前言 一.地质背景与构造演化 (一)地质背景 (1) (二)构造演化 (2) 二.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生代沉积演化 (一)奥陶系沉积体系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4) (二)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10) (三)中生界沉积体系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18) 三.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生、储、盖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三)烃源岩特征 (25) (四)储集岩特征 (33) (五)盖层特征 (44) (六)天然气富集规律……………………………………………………四.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生、储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 (一)烃源岩特征 (55) (二)储集岩特征 (56) (三)天然气富集规律 (69) 五.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生、储特征及石油资源评价 (一)烃源岩特征………………………………………………………… (二)储集岩特征………………………………………………………… (三)石油成藏规律………………………………………………………

前言 本课题以新理论、新思路为指导,以收集、综合分析和总结已有成果为主,重点野外调查和岩芯观察为辅,深化、综合、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研究盆地沉积演化历史,确定生储盖组合、结合研究和总结石油地质规律和油气勘探新领域。 为了完成有关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自合同鉴定之后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露头剖面观测,钻井岩芯观察等工作,完成了大量工作量,具体见表1。 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通过一年的工作取得了如下认识 1.确定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叠—侏罗系沉积体系类型,其中奥陶系主要为碳酸岩沉积,包括4大沉积体系,石炭—二叠系主要为陆源碎屑岩沉积,包括6大沉积体系,中生界侏罗系包括三大沉积体系。 2.详细讨论了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3.深入论述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生储留特征,特别是详细讨论了各时代储集岩特征 4.在上述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的油气有无勘探目标区,认为今后不同时代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简介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含油气沉积盆地[24-27]。盆地北以阴山为界,向南经陕西, 至北秦岭;西与六盘山、贺兰山毗邻,向东延伸,至山西吕梁山[7]。盆地横跨内 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五省份,总面积约33×104km2。 2.1 大地构造背景及研究区范围 2.1.1 大地构造背景 从大地构造背景来看(图2-1),鄂尔多斯盆地地块北隔河套盆地与内蒙地轴 相望,南与秦岭褶皱带相接;西与北祁连褶皱带为界,至东部鄂尔多斯地块[28]。 图2-1 鄂尔多斯盆地及其邻区构造格局图(据陈刚,1994)构造区划:Ⅰ鄂尔多斯地块;Ⅰ1天环向斜,Ⅰ2东部斜坡,Ⅰ3东南部挠褶带;Ⅱ贺兰断褶带;Ⅲ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Ⅲ1六盘山-鄂尔多斯南缘过渡带,a 六盘山弧形逆冲构造带;b 南北向构造带;c 鄂尔多斯南缘冲断带;Ⅲ2 祁连—北秦岭带:a 北祁连构造带; b 中祁连构造带; c 南祁连构造带; d 北秦岭带;Ⅳ阿拉善地块(阿拉善隆起);Ⅴ山西地块;Ⅵ伊盟隆起;Ⅶ内蒙加里东海西褶皱带;Ⅷ内蒙隆起。 主要断裂:①离石断裂;②桌子山东断裂;③贺兰山东麓断裂;④地块西南缘边界断裂:(4a)龙首山—查汉布鲁格断裂,(4b)金塔泉—马家滩断裂,(4c)惠安堡—沙井子断裂,(4d)草碧—老龙山—口镇圣人桥断裂;⑤青铜峡—固原断裂;⑥地块南缘过渡带与祁连—北秦岭构造带分界断裂:(6a)北祁连—海原断裂,(6b)宝鸡—洛南—栾川断裂;⑦(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与南秦岭构造带分界断裂:(7a)临夏—武山断裂,(7b)商县—丹凤断裂。 图例说明:1、祁连—北秦岭变质杂岩(Ar-Pt1),2、一级构造单元分界断裂,3、二、三级构造单元分界 2.1.2 研究范围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其、、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泥灰岩、、、、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占总储量78.7%,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2.1%。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气田就有5个。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亿吨;埋深1500米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讲解

卷 (Vo l um e ) 35 ,期 (N u m b e r ) 2 ,总 ( S U M ) 129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o t ec t on i ca e t M e t a l l ogen i a 页 ( Pages ) 190 ~197 , 2011 , 5 (M a y, 2011 )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 邓昆 1 , 2 , 张哨楠 1 , 周立发 3 , 刘燕 4 ( 1.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 2.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 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510; 3. 西北大学 地质系 ,陕西 西安 710069; 4. 中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对该地区构造格局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生代构 造背景 、地层体残余厚度 、奥陶系顶面构造演化等特征分析 ,刻画中央古隆起在不同沉积期构造演化特点 ,大体分 为 3个演化阶段 :初始演化阶段 :相对独立的中央古隆起形成于中晚寒武世 ; 发育阶段 : 中央古隆起在早奥陶世马 家沟期反映最为明显 ,为隆升剥蚀过程 ;调整 、消亡阶段 :石炭纪 - 二叠纪山西期古隆起仍有明显的显示 ,但其形态 与位置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与马家沟期的中央古隆起有较大差别 ,为低缓隆起 。晚二叠世以来不存在中央古隆起 。 中央古隆起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体现在对沉积格局 、残余生烃坳陷 、储集条件 、盖层圈闭条件及油气运聚等 方面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 中央古隆起 ; 形成演化 ; 油气勘探 文章编号 : 1001 21552 ( 2011 ) 022******* 中图分类号 : P618. 13 文献标志码 : A 组之上 ,香 1 井是山西组不整合于蓟县系之上 ,镇探 1井为太原组不整合于罗圈组之上等 (图 1 ) , 对中 央古隆起原先“L ”形展布形态及分布范围进行了修 正 ,其隆起的构造高点明显向西偏移 。在环县 、龙门 至宁县一带形成一个寒武系 、奥陶系缺失的三角形 隆起区 , 其面积约 11000 k m 2 。运用古构造图 、构造 顶面图 、构造演化史等构造解析方法 ,认为其形成于 中寒武世 ,并对构造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 。 图 2显示 :古隆起顶部在镇探 1 井一线 ,不只缺 失奥陶系 ,而且还缺失寒武系 ,甚至可能缺失部分元 古界 。但是 ,地层的缺失不等于古隆起的存在 ,地层 缺失仅表示地质历史中的隆起 ,并不代表现今的隆 起 。下古生界展布特点表明 ,存在一个加里东期 - 早华力西期的古隆起是无疑的 。但它并不代表这个 古隆起在地质历史时期始终存在 。在拉平的石炭系 底面构造剖面图上存在一个削顶的隆起构造 ,说明 0 引 言 古隆起是沉积盆地内重要的构造单元 ,同时也 是控制油气聚集的地质因素之一 。关于鄂尔多斯盆 地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等 ,前人已有大量研究 ,给出 了多种解释和不同的观点 。主要分歧体现在 : 古隆 起形成时代 、分布特征 、演化阶段和形成机制等 ,形 成于中新元古代 (汤显明和惠斌耀 , 1993 ) 、早寒武 世 (黄 建 松 等 , 2005 ) , 早 奥 陶 世 (张 吉 森 等 , 1995 ) 、中奥 陶 世 (解 国 爱 等 , 2003 , 2005 ) 、石 炭 纪 (王庆飞等 , 2005 ) 。形成机制的观点有 : 伸展背 景 下均衡 翘 升 (赵 重 远 , 1993① ; 何 登 发 和 谢 晓 安 , 1997 ) ,构造地体拼 贴 (任 文军 等 , 1999; 解国 爱等 , 2003 , 2005 ) ,继 承基 底 构造 格局 (贾 进 斗 等 , 1997; 安作相 , 1998 ) 。本文结合最新钻井 、测井及地震资 料分析的基础上 ,如灵 1 井是太原组不整合于长山 收稿日期 : 2010 203 216;改回日期 : 2010 205 217 项目资助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 ( 973 项目 ) ( 2003CB214601 )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 邓昆 ( 1968 - ) ,男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教学及科研工作 。 Em a i l: dk_dengk@ 126. co m ①赵重远. 1993. 陕甘宁盆地中央古隆起及其形成演化. 西北大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

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石油,最早进入现在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大草原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蒙古人种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中国民族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

文章编号:1671-1505(2005)01-0034-11 文献标识码:A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 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 付金华1,2 郭正权2 邓秀芹2 1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 710069 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21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发育东北和西南两大沉积体系,东北的河流三角洲体系已为大量的勘探研究资料所证实,而西南体系因受勘探程度限制,目前研究不够 。本文通过最新钻探成果,结合盆地西南部露头资料,确立盆地西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 (浊积)相。冲积扇以西南缘平凉崆峒山和 水河剖面为代表,扇三角洲及湖泊(浊积)相为区内钻井剖面所证实。 长6—长8为区内主力油层组,地层保存完整,钻探程度相对较高。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局部发育河口坝。浊积体以厚层块状为主。长8亚期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最发育期,横向形成自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三支前缘砂体带,是石油聚集的重要区带;长7亚期随着湖盆沉降,周边抬升强烈,湖岸较陡,大量发育浊积体系;长6亚期湖退导致扇三角洲再次发育,但规模较长8亚期小。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单层厚度大,砂岩粒度较粗,颗粒分选及物性好,是石油富集的最有利相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 沉积相 冲积扇 扇三角洲 浊积 第一作者简介 付金华,男,1963年生,198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勘探系,现为西北大学在读博士,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地质研究。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Yanchang Form ation of Upper T riassic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implication in southw estern Ordos B asin Fu Jinhua 1,2 Guo Zhengquan 2 Deng Xiuqin 2 1Depart 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 niversity ,Xi ’an 710069,S haanxi 2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 roleum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ngqing Oilf ield Com pany , Pet roChina ,Xi ’an 710021,S haanxi Abstract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f Triassic in the Ordos Basin mainly two sedimentary sys 2tems are developed :the nor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systems 1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northeast 2ern sedimentary system is a river delta system through abundant research data 1However ,the south 2western system is little studied as there has been only limited efforts in exploration 1Based on the latest drilling and outcrop data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the southwestern sedimentary system in the Or 2dos Basin is an alluvial fan 2fan delta system and the alluvial fan ,fan delta and lake facies or turbidite facies were developed 1The alluvial fan is typical in the sections of Pingliang K ongdongshan and Ruishuihe River 1The fan delta and lake facies or turbidite facies are proved by observation on the drilling sections in the study area 1The main reservoirs include the intervals Chang 6to Chang 8and the 第7卷 第1期2005年 2月 古地理学报 JOURNAL OF PALAEO GEO GRAPHY Vol 17 No 11 Feb 1 2005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盆地沉积演化阶段: 第一阶段:上三叠系延安组。潮湿型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阶段 晚三叠世的印之运动,盆地开始发育,基地稳定下沉,接受了800-1400m的 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形成了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岩和储集层。 第二阶段:下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阶段延安统沉积后,三叠纪末期的晚印之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顶遭受 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形成了高差达300m的高地和沟谷交织的波状丘陵地形。细 划出了一幅沟谷纵横,丘陵起伏,阶地层叠的古地貌景观。三叠系延长组与上覆 侏罗系富县组地层之间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平行不整合面。 因盆地的西南部抬升幅度较其他地区大,使陇东地区延长统遭受了强烈的 风化剥蚀。所以陇东的测井剖面上普遍缺失长1、长2地层,个别井长3甚至长 4+5顶都不复存在。 到侏罗纪延长统顶侵蚀完成,盆地再度整体下沉,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早侏罗世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 在延长统顶部的风化剥蚀面上,侏罗纪早期富县、延10期厚0—250米的河流相粗碎屑砂、砾岩,以填平补齐的方式沉积,地层超覆于古残丘周围。延10期末,侵蚀面基本填平,盆地逐渐准平原化,气候转向温暖潮湿,从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出现了广阔的湖沼环境,沉积了延9~延4+5厚度250~300m的煤系地层。经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与延长顶古残丘,古潜山基本一致具继承性的披盖差异压实构造,成为中生界的主要储集层及次要生油层。 第三阶段:中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干旱型河流浅湖地层沉积阶段 延安期末的燕山运动第一幕,盆地又一度上升造成侵蚀,使盆地中部的大部分地区缺失了延1~延3地层,延安组(延4+5)与上覆的直罗层之间存在一平行不整合面。 中侏罗世盆地第三次下沉,沉积了干旱(氧化)气候条件下的直罗组大套红色河流相砂岩,进而又沉积了上部安定组浅湖相杂色泥灰岩,之后盆地又再度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分析新解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分析新解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延长组是盆地内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古流向、盆地周缘古陆形态、轻重矿物分布特征、岩屑分布特征和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确定延长期存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和南部五个主要方向的沉积物源,且东北和西南物源影响范围广。东北物源以阴山古陆太古代变质岩为主,西北物源以阿拉善古陆太古界片麻岩为主,西南、南部和东南部物源分别以陇西古陆、与盆地南部相邻的秦岭一祁连褶皱造山带和盆地东南缘的古秦岭剥蚀区,岩性以早古生界片麻岩、花岗岩类为主。 关键词:延长组;物源分析;鄂尔多斯盆地 1999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专业,工程师,现在长庆油田采油五厂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工作。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也是属于地台型构造沉积盆地,晚三叠世开始进入内陆坳陷盆地沉积期,其中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发育大型陆相湖盆,并环湖发育了一系列河流一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这些延长组三角洲体系是盆地主要的含油气体系。环湖三角洲有利于油气的捕俘,但其展布和物性受源区及源区母岩的控制和影响[1]。因此,弄清延长组沉积期的物源位置、阐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对远景区油气储层的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03年,魏斌,魏红红,陈全红,赵虹从重矿物分布特征和古流向资料出发,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存在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沉积物源[2]。此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小层对比及沉积微相划分奠定了基础,对于勘探寻找有利储层,开发提高注采效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中央构造带中部,华北克拉通西部,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约28万平方千米。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陕北斜坡、天环拗陷及西缘冲断构造带六个一级构造单元(图1)。 图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 按照前人的研究成果[3],延长组划分为10个油层组。其中长10-长9为湖盆拗陷初期,长8 —长7 期为湖盆深陷扩张期,长6 —长4 + 5为湖盆抬升回返早期,长3-长1为湖盆抬升收缩晚期[4]。其中从长10沉积期到长8沉积期,盆地

试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对策

试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横跨宁陕蒙甘等多个省区,是国内第二大沉积盆地,对其进行油气地质勘探和开发,能够有效缓解当前油气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形成和分布特点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策略,包括根据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勘探、加强科研和选区评价、引进新技术提高勘探效率等。 标签: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地质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量煤、碳酸盐岩和其他矿物资源,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受到国内的高度重视。地质学家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进行长时间的勘探,对其地层构造和资源分布特点已经有所了解,现代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进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必要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现阶段勘探工作的要点。 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及分布特点 1.1 油气形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和西北两地的纽带部位,总面积约为37万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4%左右,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占全国总储量39%左右,能源资源占全国总储量35%以上,出调量超过50%,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之一。关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的研究主要包括:①沉积控制成藏,从岩层和地理形态特征出发,分析油气层与岩层沉积作用的关系,在其形成过程中,也会受到地理位置、生物、氣候等方面的影响;②运动动力成藏,从油气移动和汇聚角度出发,研究在其运动过程中的物化变化条件,具体包含初次运动和再次运动两个阶段,经过再次运动后,油气储藏趋于稳定[1]。 1.2 油气分布特点 从已有勘探和研究成果来看,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地质因素变化复杂,由于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和西北地质构造的纽带位置上,既拥有较为稳定的碳酸盐岩结构,又存在盆地自身演化结构,由此导致其油气有不同的形成方式,储藏和分布状态已较为复杂。在进行油气开采前,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其分布情况和形成机理等进行研究,为油气开采提供理论支持; ②油层物性较差,虽然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总储存量高,但储层岩主要为砂岩,且含有大量的石英和碎屑。储层岩大部分为黏土框和碳酸盐岩组成的胶结物,岩石渗透率、孔隙度较差,具有较强的非匀质性特点[2]。 2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策略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晚第三纪末,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纪主要是人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地层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又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

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地层厚度100~260米,上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红色细至粗粒长石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黄色中至粗粒长石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环县环江。地层厚240米左右,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华池县。地层厚29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泥岩为主,含中华弓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女星介等化石,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洛河组:旧称“洛河砂岩”,命名地点在陕西省志丹县北洛河。地层厚度250~400米,从西南往东北变厚,在黄陵沮水以南与宜君组为连续沉积;在沮水以北,宜君组缺失,假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岩性以河流相的紫红、桔红、灰紫色块状、发育巨型斜层理的粗一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局部发育夹较多的砾岩、砾状砂岩。含介形类、狼鳍鱼、达尔文虫等化石。 宜君组:主要分布在黄陵沮水、宜君、旬邑、彬县一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简况

第二章 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 第一节 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质构造 鄂尔多斯台拗是中朝准地台上的一个大型拗陷,除南与秦岭褶皱系相接外,其它三面均与中朝准地台的几个二级构造单元相连:北为内蒙地轴,东为山西台隆,西为鄂尔多斯台缘褶带等。该台拗即通常所说的鄂尔多斯盆地或陕甘宁盆地,大体位于秦岭以北,阴山以南,吕梁山以西,贺兰山——六盘山断陷以东,呈长方形。跨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陕西黄土高原正好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部,是该盆地的主体部分(图2.1)。 图2.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示意图 一、区域地层系统 鄂多斯盆地内部主要为单斜构造,这一构造特点在陕西黄土高原内部尤为明显。陕西黄土高原的东南部为铜川复背斜的一翼,地层大体向北西缓倾;而在陕西黄土高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层由东向西

缓倾,被石油地质部门称之为陕北斜坡带。 陕西黄土高原属华北地层区,跨两个地层分区:陕甘宁盆地地层分区和陕甘宁盆缘地层分区,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及第四纪黄土最为发育,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区内大部分地区被厚层黄土所覆盖,只有在南部的一些山地、东北部的府谷、神木一带和区内的一些深切沟谷中,出露着不同时期的地层。奥陶系仅出露中统海相灰岩。石炭系有中、上统,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之灰岩、砂页岩,含煤、铁、铝土矿等。二叠系及三叠系下统为湖泊、沼泽相含煤砂泥岩沉积,及河湖相红色碎屑岩。三叠系中、上统至白垩系在区内的一些地段连续出露,以内陆河湖相为主,部分为内陆盆地边缘山麓堆积。三叠系中、上统为红色砂泥岩及灰绿色含煤、油页岩及少量火山碎屑之砂泥岩。侏罗系由红色砂泥岩、煤系地层,过渡为含泥灰岩、油页岩的红色砂泥岩及砾岩。白垩系仅有下统志丹群,为红色砂岩、砾岩、泥岩及少量泥灰岩,第三系为河湖相含石膏的红色碎屑沉积。第四系以黄土为主,另有零星的河流、仲积、洪积、湖相等沉积。 按照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将该区地表出露的各时代地层分述如下: (一)古生界(Pz) 1.奥陶系(O) (1)上马家沟组(02m) 主要出露在府谷北海子庙一带,沿黄河河谷分布。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和灰黄色泥质灰岩。未见下界。 (2)桃曲坡群(Q2-3,tq) 仅分布在本区南部的铜川、耀县一带。为混合相沉积。岩性为灰黑、深灰色,局部为黄褐色的灰岩、礁状灰岩、泥质灰岩及钙质页岩,富含头足、笔石、珊瑚、腕足、腹足等化石,厚435米,横向变化不明,目前将此套地层暂定为中、上奥陶统。 2.石炭系(C) (1)本溪组(C2 b) 仅在府谷上马家沟组灰岩之上有小面积出露;另外,在延长、富县地区井下也可见到,岩性为海陆交互相的砂岩、泥岩及铝土质页岩,厚13~23米。本溪组与下伏的马家沟组灰岩之间,为假整合接触。 (2)太原群(C3,ty) 在府谷上马家沟组灰岩出露的地段,太原群沿黄河两岸成条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地层,由灰白色砂岩、深灰色页岩、煤层、油页岩和炭质页岩组成,中夹二层海相灰岩和一层海相页岩,底部为厚约5~9米铁铝岩。含动物及植物化石。当缺失本溪组时,直接假整合于奥陶系之上,总厚124.5~128.5米。 铜川、耀县一带,太原群直接假整合于桃曲坡群之上。太原群是渭北煤田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主要有灰黑、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石英砂岩,夹可采煤层及海相灰岩、钙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一、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二、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 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 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主讲:马振芳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一、盆地勘探概况 (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陕西11万km2。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 1200-1350m;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 1.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盆地演化经 历了五个阶段,天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O)、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 沉积岩厚度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 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 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 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分六个阶段: 1.1907年~1949年:延1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年)和中美合 办期(1911年~1919年)。 2.1949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年~1979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4.1980年~1989年:调整稳定阶段,在三角洲理论指导下找油,为第二个储量增长高 峰期。 5.1989年~1999年:油气并举,协调发展阶段。 6.1999年~现在:油气快速发展阶段。 二、天然气勘探成果:发现古生界靖边气田、榆林气田、苏里格气田、乌审旗气田、子洲气田、胜利井气田等8个气田1.4万亿m3,其中下古生界0.43万亿m3,上古生界1.00万亿m3。可采储量0.913538万亿m3。 1.靖边气田:构造位置为伊陕斜坡中部,地理位置为靖边、横山、安塞。发现井为陕 参1井,也是长庆天然气的发现井,为岩溶古地貌气藏。探明储量4699.96×108m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