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 第3节 第1课时知能优化演练(含解析)鲁科版选修5

【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 第3节 第1课时知能优化演练(含解析)鲁科版选修5

【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 第3节 第1课时知能优化演练(含解析)鲁科版选修5
【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 第3节 第1课时知能优化演练(含解析)鲁科版选修5

【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3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演练(含解析)鲁科版选修5

1.现代家庭装修大量采用木工板和面板等装饰材料,它们会释放出有毒性的物质主要是( )

A.甲醇B.二氧化硫

C.甲醛D.苯酚

解析:选C。现代家庭装修释放出的有毒性的物质主要是甲醛。

2.(2013·芜湖高二检测)下列物质中,不.能把醛类物质氧化的是( )

A.银氨溶液B.金属钠

C.氧气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解析:选B。金属钠只具有还原性,无法把醛类物质氧化。

3.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A.乙醇、甲苯、硝基苯B.苯、苯酚、己烯

C.苯、甲苯、环己烷D.甲酸、乙醛、乙酸

解析:选C。A利用溶解度和密度不同用水鉴别;B用溴水鉴别,现象分别为溶液分层、白色沉淀、退色;D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无变化为乙醛,得蓝色溶液的为甲酸、乙酸,然后对二者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为甲酸。

4.橙花醛是一种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CH3)2C===CHCH2CH2C(CH3)===CHC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橙花醛不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1 mol 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

解析:选B。橙花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橙花醛分子中含有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1 mol橙花醛中含有2 mol碳碳双键和1 mol醛基,最多可以与3 mol氢气发生加反应;橙花醛属于醛类,因而不是乙烯的同系物。

5.(1)做乙醛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的实验时,下列各步操作中:①加入0.5 mL 乙醛溶液;②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③加入2%的CuSO4溶液4~5滴;④加热试管。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2)实验室配制少量银氨溶液的方法是先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然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银氨溶液中滴加少量的乙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刻即可在试管内壁形成银镜,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做该实验时,应将少量Cu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得新制Cu(OH)2悬浊液,然后加入乙醛,并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即可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2)要熟悉银氨溶液的配制及所发生的反应。

答案:(1)②③①④

(2)AgNO3溶液滴加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Ag++NH3·H2O===AgOH↓+NH+4、AgOH+2NH3·H2O===[Ag(NH3)2]++OH-+2H2O 置于盛有

热水的烧杯中 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

基础巩固 1.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 .将乙醛滴入银氨溶液中,加热煮沸制银镜

B .苯与浓溴水反应制取溴苯

C .向苯酚中加浓溴水观察沉淀

D .1 mol·L -1 CuSO 4溶液 2 mL 和0.5 mol·L -1 NaOH 溶液4 mL 混合后加入40%的乙醛

溶液0.5 mL ,加热煮沸观察沉淀的颜色

答案:C

2.有机物X 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作为香料、麻醉剂、食品添加剂,曾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工业。该有机物具有下列性质:①与FeCl 3 溶液作用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加成反应;③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依据以上信息,一定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 .有机物X 是一种芳香烃

B .有机物X 可能不含双键结构

C .有机物X 可以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D .有机物X 一定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

解析:选B 。有机物X 与FeCl 3溶液作用发生显色反应,一定含有酚羟基,所以不可能是芳香烃;含有苯环与酚羟基,可以与H 2发生加成反应,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苯环不含双键结构,有没有其他官能团,无法确定。

3.下列反应属于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A .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 .新制Cu(OH)2悬浊液与乙醛反应

C .乙醛加氢制乙醇

D .乙醛制乙酸

解析:选C 。有机化学中,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把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A 、B 、D 选项中,均由乙醛生成乙酸,是在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属于氧化反应。C 选项中,由乙醛生成乙醇,是在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属于还原反应。

4.(2013·宿州高二检测)某同学做乙醛的氧化实验,其过程为取5 mL 1 mol·L -1的

CuSO 4溶液加入盛有2 mL 1 mol·L -1 NaOH 溶液的试管中,振荡使之混合,再滴入0.5 mL 4%

的乙醛溶液,加热至煮沸,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其原因可能是( )

A .乙醛的量不足

B .烧碱的量不足

C .硫酸铜的量不足

D .加热时间短

解析:选B 。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HO +2Cu(OH)2――→

△CH 3COOH +Cu 2O↓+2H 2O ,因为生成的Cu 2O 会与酸反应,因而必须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生成的乙酸,才会有Cu 2O 砖红色沉淀出现,据此可知,B 是最可能的原因。

5.(2013·日照高二检测)已知丁基共有4种,不必试写,立即可断定分子式为C 5H 10O 的醛应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解析:选B 。C 5H 10O 符合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C n H 2n O ,可写为C 4H 9—CHO 的结构形式,又已知丁基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C 5H 10O 的醛应有4种。

6.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氧化成醛的是( )

解析:选C。A项氧化生成酮,B、D项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C项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氧化成醛。

7.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茉莉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选D。茉莉醛所含官能团为碳碳双键、—CHO,故该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即为上述官能团的性质,故A、B、C均满足条件,而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8.(2013·泰安高二检测)某3 g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为( )

A.甲醛B.乙醛

C.丙醛D.丁醛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醛的性质——银镜反应。因为1 mol 一元醛通常可以还原得到2 mol Ag,现得到0.4 mol Ag,故醛为0.2 mol,该醛的摩尔质量为3 g/0.2 mol=15 g/mol,此题似乎无解。但1 mol甲醛可以得到4 mol Ag,即 3 g(0.1 mol)甲醛可得到43.2 g(0.4 mol)Ag,符合题意。

9.(2013·济宁高二检测)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尿酸衍生物利尿酸甲酯的分子式是C14H14Cl2O4

B.利尿酸分子内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不超过10个

C.1 mol利尿酸能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利尿酸不能与溴水反应

解析:选A。由利尿酸的结构简式不难写出利尿酸甲酯的分子式为C14H14Cl2O4,A项正确;在利尿酸分子中,与苯环相连的原子和苯环上的碳原子共12个,都应在一个平面上,B项

错;由利尿酸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其含有一个苯环、一个,故1 mol利尿酸最多能与5 mol H2加成,也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D项错。

10.维生素A 很容易转化成视黄醛,而人体内视黄醛的缺乏是引起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维生素A 和视黄醛的分子结构如下:

(1)维生素A 和视黄醛中的含氧官能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维生素A 在人体内转化成视黄醛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 视黄醛最多能与________mol 氢气反应。

解析:(1)维生素A 和视黄醛中的含氧官能团分别为(醇)羟基、醛基;

(2)维生素A 转化成视黄醛时分子中羟基被氧化成醛基,属于氧化反应;

(3)视黄醛中含有5个碳碳双键和一个醛基,均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 mol 视黄醛最多能与6 mol 氢气反应。

答案:(1)(醇)羟基 醛基 (2)氧化反应 (3)6

11.如图所示,a 中放置附着氧化铜粉末的石棉绒,向a 中持续通入CH 3CH 2OH 蒸气,可以观察到石棉绒上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态物质,同时c 处的U 形管中有无色液体生成(假设X 气体全部反应,各处反应均完全)。

(1)写出a 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处液体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CH 3CH 2OH 和CH 3CHO 两种物质的还原性。CH 3CH 2OH 蒸气可以使a 中的黑色粉末(氧化铜)变成红色物质(铜)。c 处的U 形管中的无色液体为CH 3CHO 。CH 3CHO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利用这两个反应可检验乙醛的存在。

答案:(1)CH 3CH 2OH +CuO ――→△CH 3CHO +Cu +H 2O

(2)CH 3CHO 取少量c 处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有砖红色

沉淀生成 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2H 2O(或用银镜反应)

能力提升

12.有A 、B 、C 三种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其中B 可发生银镜反应,C 跟石灰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A 、B 、C 的结构简式和名称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A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已知A 、B 、C 为烃的衍生物:A ――→氧化B ――→氧化C ,说明A 为醇,B 为醛,C 为羧酸,

且三者碳原子数相同。醇在浓H 2SO 4存在时加热至170 ℃产生的气体与溴水加成得1,2-二溴乙烷,则A 为乙醇,B 为乙醛,C 为乙酸。

答案:(1)CH 3CH 2OH ,乙醇 CH 3CHO ,乙醛

CH 3COOH ,乙酸

(2)①2CH 3CH 2OH +O 2――→催化剂△

2CH 3CHO +2H 2O ②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③CH 3CHO +H 2――→催化剂△

CH 3CH 2OH 13.(2013·潍坊高二检测)柠檬醛是一种具有柠檬香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香清油中,是食品工业重要的调味品,且可用于合成维生素A 。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1)试推测柠檬醛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

①使溴的CCl 4溶液退色 ②遇FeCl 3发生显色反应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⑤能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要检验柠檬醛分子中含有醛基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检验柠檬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柠檬醛可能发生的反应应根据柠檬醛含有的官能团做出判断。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CCl 4溶液退色,也能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分子内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

(2)检验醛基的存在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3)因为醛基也能使溴的CCl 4溶液或酸性KMnO 4溶液退色,故检验碳碳双键之前,必须排除醛基对碳碳双键检验的干扰。

答案:(1)C

(2)将少量的柠檬醛加入盛有新制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并加热煮沸,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3)将(2)中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振荡,溶液退色,

说明柠檬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教案

一.教案背景 时间:3月1日 地点:甘南二中(齐齐哈尔市重点高中) 人物:教师:朱世亮(年青教师) 学生:二年五班,二年七班 事件:本节为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节内容,学生需要预习必修二中的甲烷,乙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课题 本节内容选自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选修5是化学新课程体系中系统性较强的模块,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是多种烃的衍生物的“母体”,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所以学好它,对以后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在复习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根据脂肪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脂肪烃的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图片、模型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动手做烃的球棍模型,体验模型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脂肪烃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课前导学,课堂质疑,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步教学法,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讲解法、讨论、归纳对比法、、运用多媒体等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充分体现主体性课堂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甲烷、乙烯、苯。 [讲]有机物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称为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讲课稿

第 1 页 共 1 页 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与X 2、H 2、HX 、H 2O 等) 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 ③燃烧 (3)炔烃: A) 官能团:—C≡C— ;通式:C n H 2n —2(n ≥2);代表物:HC≡CH B) 结构特点:碳碳叁键与单键间的键角为180°。两个叁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两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 化学性质:(略) (4)苯及苯的同系物: A) 通式:C n H 2n —6(n ≥6);代表物: 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 原子和6个H 原子共平面。 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液溴、HNO 3、H 2SO 4等) ②加成反应(与H 2、Cl 2等) CH 4 + Cl 2 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CO 2 + 2H 2O 点燃 C=C CH 2=CH 2 + HX CH 3CH 2X 催化剂 CH 2=CH 2 + 3O 2 2CO 2 + 2H 2O 点燃 n CH 2=CH 2 CH 2—CH 2 n 催化剂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 2=CH 2 + Br 2BrCH 2CH 2Br CCl 4 + Br 2 + HBr ↑ —Br Fe 或FeBr 3 + HNO 3 + H 2O —NO 2 浓H 2SO 4 60℃ + 3H 2 Ni △ + 3Cl 2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心得体会

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习,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

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

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养成主动学习,主动记笔记,做练习的习惯。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

(完整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知识点,推荐文档

脂肪烃 1 烃 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2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3 卤代烃: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4 烷烃: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 —C 键和C —H 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 —C 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2)烷烃的通式:C n H 2n+2 (n ≥1);3)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5) 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如:CH 3CH 3 + Cl 2 →CH 3CH 2Cl + HCl (2)氧化反应 C n H 2n+2 + — O 2 → nCO 2 +(n+1)H 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 烯烃 :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通式:C n H 2n (n ≥2)例 : ; ;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 烯烃的加成反应:(不对称加称规)  ;1,2 一二溴丙烷  ;丙烷 2——卤丙烷 ◎ ◎加聚反应: 聚丙烯 聚丁烯   ◎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光照 3n+12点燃

◎烯烃的顺反异构 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除了前面学过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之外,还可能出现顺反异构 顺—2—丁烯反—2—丁烯 像这种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否则就意味着双键的断裂)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7乙炔 1)分子结构(球棍模型)分子式:C2H2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CH≡CH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似、等) ◎收集: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3)制CH≡CH时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纯水?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CH≡CH? 4)物理性质:纯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5)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分步加成) 1,2—二溴乙烯  1,1,2,2—四溴乙烷  或 实验现象:乙炔使溴水褪色。 再例:   氯乙烯 (2)氧化反应 8 炔烃

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第 1 页 共 1 页 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与X 2、H 2、HX 、H 2O 等) 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 ③燃烧 (3)炔烃: A) 官能团:—C≡C— ;通式:C n H 2n —2(n ≥2);代表物:HC≡CH B) 结构特点:碳碳叁键与单键间的键角为180°。两个叁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两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 化学性质:(略) (4)苯及苯的同系物: A) 通式:C n H 2n —6(n ≥6)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 原子和6个H 原子共平面。 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液溴、HNO 3、H 2SO 4等) ②加成反应(与H 2、Cl 2等) CH 4 + Cl 2 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CO 2 + 2H 2O 点燃 C=C CH 2=CH 2 + HX CH 3CH 2X 催化剂 CH 2=CH 2 + 3O 2 2CO 2 + 2H 2O 点燃 n CH 2=CH 2 CH 2—CH 2 n 催化剂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 2=CH 2 + Br 2BrCH 2CH 2Br CCl 4 + Br 2+ HBr ↑ Br Fe 或FeBr 3+ HNO 3+ H 2O NO 2 浓H 2SO 4 60℃ + 3H 2Ni △ 3Cl 2

必修二有机化学试题汇编

六月第一次练习(有机) 一、选择题 1.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和做 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 A .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 B .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 C .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 D .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 .米饭在嘴中越咀嚼越甜的原因是淀粉水解生成甜味物质 C .油脂、乙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 .水果因含有酯类物质而具有香味 3.下列有关葡萄糖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分子式是 C 6H 12O 6 B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C .葡萄糖能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 D .葡萄糖可以水解 4 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 H 2SO 4 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 ①NaOH 溶液 ②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 ③碘水 A .③ C .①②③ B.②③ D .①③ 5.用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的方法是( ) A .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 CO 2 和 H 2O B .放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中加热,都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C .加入浓硫酸后微热,都脱水而变黑 D .分别放入稀酸后煮沸几分钟,用 NaOH 溶液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再加入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共热,都生成砖红色沉淀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 .蔗糖属于多糖,能发生水解 C .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可观察到土豆片变蓝 D .蛋白质、油脂、糖类是三大基本营养物质 7.下列物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①福尔马林(甲醛水溶液) ②酒精 ③KMnO 4 溶液④硫酸钠⑤硫酸铜⑥双氧水 ⑦硝酸 A .除④⑦外 B .除③⑥外 C .除④外 D .除②⑥外 8.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 .鸡蛋白溶液受热凝固 C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有机化学基础第五章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梳理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一、加成聚合反应 1、定义与特点 (1)定义:是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结合成高聚物的反应。 (2)特点: ①单体必须是含双键、三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②没有副产物生成,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与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2、类型 (1)均聚反应:仅由一种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 (2)共聚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 链节:指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 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用n表示。 3、加成聚合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聚合物时,要把单键上的原子或原子团“折向一边”写在垂直位置。 注:链节内的氢原子不需折向一边,直接写在链节里。 4、加聚反应单体的判断 链节主链:“单键变双键,双键变单键,哪里过饱和,哪里断开”。 (1)凡链节的主键中只有两个碳原子的聚合物,其单体必为一种。将两个半键闭合成双键即可形成单体。 (2)链节主链中有四个碳原子,且链节中无双键的聚合物,其单体必为两种。在正中央断开,将半键闭合即可还原成两个单体。 (3)凡链节主链中只有碳原子(除H外无其他原子)并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按此规律断开,将半键闭合即可得到相应单体。 二、缩合聚合反应 1、定义 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通过分子间相互缩合而生成聚合物,同时有小分子生成的反应。 反应机理:发生在不同的官能团之间。 2、特点: (1)单体往往是具有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的小分子。 (2)有小分子副产物(如H2O、HCl、NH3等)生成。 (3)所得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与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4)含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聚合物呈线型结构。 3、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时,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端基原子团。 一般而言,同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化学计量数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化学计量数为2n-1。

有机化学专题(必修2)

有机化学基础 【高考目标定位】 1.掌握烷烃、乙烯、苯的结构特征、性质。 2.掌握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4.掌握烷烃烃及其衍生物的特征反应 【考点一】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2015,广东,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2.下列关于①乙烯②苯③乙醇④乙酸⑤葡萄糖等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③④⑤ B.只有①③⑤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只有②③④能发生取代反应 D.一定条件下,⑤可以转化为③ 3.(2012,山东,10)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4.(2013,新课标2,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5.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氯仿、己烷、四氯化碳B.苯、酒精、四氯化碳 C.硝基苯、酒精、四氯化碳D.乙酸乙酯、酒精、醋酸 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不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甲烷、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7. 描述CH3—CH===CH—CH===CH—CF3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12个

探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探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发表时间:2019-07-19T11:16:51.3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作者:于晓雄 [导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作为重点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满足高中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更强。 于晓雄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作为重点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满足高中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更强。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082-01 所谓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指“在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在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之下,学生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中,还存在着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到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能够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的发展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必须注重高中化学教学,做好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学习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观察就会敏锐,理解就会迅速,记忆就会牢固,想象就会丰富,同时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动力和前提。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堂教学 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科学地、合理地组织教学,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要克服满堂灌的方法,创设化学情景和展示思维过程的情境,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技能,以及学校所现有可利用的教学条件等因素。如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哪些资源、如何利用课程资源、课程教学目标与资源应如何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等。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外的图书馆并加强与校外的化工企业等的联系,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走出课堂,走向实际生活。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突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此外,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用好化学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的方法。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演示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化学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示实验教学,要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这时教师设下疑问:是否所有金属都符合这一规律?学生犹豫,不能正面回答,这时教师便补充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按一般规律设想,说出实验现象,很快有的学生就说出“钠表面覆盖一层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并写出了Na与CuSO4的化学方程式:2Na + CuSO4 = Cu + Na2SO4,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接着教师开始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钠的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钠漂浮在硫酸铜溶液表面,迅速旋转产生火球并消失,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这精彩的现象,瞬间的变化,学生凝神观察,猜测被推翻,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你从而发现了钠有哪些性质?这一个一个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经讨论和教师点拨,对金属钠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教师解释,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便明确了实验现象的产生和盐与金属的反应规律中应除去“K、Ca、Na”三种活泼金属,这样以生动的实验探索,不断地设置疑问,教学环节情景画,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逐渐增加,创新意识不断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它将引领我不断探索,继续前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参考文献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五章-常考知识点强化总结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一、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 1.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1)特点 ①单体分子含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 ②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组成相同; ③反应只生成聚合物。 — (2)加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将链节写在方括号内,聚合度n在方括号的右下角。由于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 表示。如聚丙烯的结构式。 (3)加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①均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只有一种。如 ②共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有两种或多种。如 2.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 ? (1)特点 ①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 ②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不同; ③反应除了生成聚合物外,还生成小分子; ④含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聚合物呈线型结构。 (2)缩合聚合物(简称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如 ' (3)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单体的物质的量与缩聚物结构式的下角标要一致;要注意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一般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n-1)。 ①以某分子中碳氧双键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基团中的活泼氢原子结合成水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②以醇羟基中的氢原子和酸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③以羧基中的羟基与氨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H2O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 特别提醒单体与链节不同,如单体是CH2===CH2,链节为—CH2—CH2—,加聚物与单体结构上不相似,性质不同,不为同系物。如分子中无。 加聚反应缩聚反应不同点反应物单体必须是不饱和的! 单体不一定是不饱和的,但必须要含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三节卤代烃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第二节醛 第三节羧酸酯 第四节有机合成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第二节糖类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结束语——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2010-2-26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 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

(完整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测试题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答题时间40分钟. I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事实、事件、事故中与甲烷有无关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石油经过催化裂化及裂解后的产物 C.“西气东输”中气体D.煤矿中的瓦斯爆炸 2.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 C.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3.加成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烷、乙烯B.乙烯、乙炔 C.氯乙烯、溴乙烯D.顺-2-丁烯、反-2-丁烯 4.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空气量的比较中正确是() A.烷烃最多B.烯烃最多 C.炔烃最多D.三者一样多 5. 关于苯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苯的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苯环中6个碳碳键键长完全相同 C.苯环中碳碳键的键能介于C-C和C=C之间 D.苯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6.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B.乙炔C.苯D.甲苯

7.根据下列物质的名称,就能确认是纯净物的是( ) A .溴乙烷 B .二溴乙烷 C .已烯 D .二甲苯 8.下列烃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甲苯 B .邻二甲苯 C .间二甲苯 D .对二甲苯 9.下列物质中,属于芳香烃且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 ) A . B . C . D . 10. 若1 mol 某气态烃CxHy 完全燃烧,需用3 mol O 2,则( ) A .x = 2,y =2 B .x = 2,y =4 C .x = 3,y =6 D .x =3,y =8 11. 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的操作是 ( ) A .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 3溶液 B .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 3溶液 C .加入NaOH 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硫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 3溶液 D .加入NaOH 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AgNO 3溶液 12. 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比乙烯含碳量高的是( ) A .甲烷和丙烯 B .乙烷和丁烯 C .环丙烷与丙烯 D .丙烯与丙炔 CH=CH 2C 2H 5C CH C CH

有机化学基础第五章常考知识点强化总结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一、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 1.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1)特点 ①单体分子含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 ②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组成相同; ③反应只生成聚合物。 (2)加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将链节写在方括号内,聚合度n 在方括号的右下角。由于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 表示。如聚丙烯的结构式。 (3)加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①均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只有一种。如 ②共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有两种或多种。如 2.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 (1)特点 ①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 ②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不同; ③反应除了生成聚合物外,还生成小分子; ④含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聚合物呈线型结构。 (2)缩合聚合物(简称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如 (3)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单体的物质的量与缩聚物结构式的下角标要一致;要注意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一般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 -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n -1)。 ①以某分子中碳氧双键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基团中的活泼氢原子结合成水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②以醇羟基中的氢原子和酸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③以羧基中的羟基与氨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H 2O 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特别提醒 单体与链节不同,如 单体是CH 2===CH 2,链节为—CH 2—CH 2—, 加聚物与单体结构上不相似,性质不同,不为同系物。如 分子中无。 3.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比较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总1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反应试剂的种类、有机反应及反应历程的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共价键理论;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难点是共价键理论。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学的发生和发展及研究对象 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σ键和π键的电子结构及其反应性能。 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3、分子间力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4、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分离提纯、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 教学目的: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及其表示方法、构象、化学性质。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烷烃的结构、构象及化学性质。难点是烷烃的构象及构象分析。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的几种命名方法。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第1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蒸馏是分离提纯相互互溶的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B.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C.通过煤的直接或间接液化,可以获得燃料油及多种化工原料 D.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时,杂质的溶解度很小或很大均易于除去 2.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 CH4和C2H4 B.烷烃和环烷烃 C. C2H4和C4H8 D. C5H12和C2H6 3.某同学写出的下列烷烃的名称中,不符合系统命名法的是() A. 2,3-二甲基己烷 B. 2-甲基丙烷 C. 3-甲基-2-乙基戊烷 D. 2,2,3,3-四甲基丁烷 4.下图是一个氢核磁共振谱,请你观察图谱,分析其可能是下列物质中() A. CH3CH2CH2CH3 B.(CH3)2CHCH3 C. CH3CH2CH2OH D. CH3CH2COOH 5.有机物分子结构如图,其分子肯定可以共平面的碳原子有()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6.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醇类.但不是同系物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7.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 A. OH- B. —Br C. —NO2 D. 8.化学家们合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星烷,如三星烷、四星烷、五星烷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之间互为同系物 B.六星烷的化学式为C18H24 C.四星烷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它们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两种,而三星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 9.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有机物,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酸的官能团为-OH B.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C.乙酸能够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D.乙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

高中有机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整理(化学必修二第三章、必修五知识整理)

高中有机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1.甲烷:1.分子式:CH4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4 2.化学性质:通常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强酸、强碱不反应 (注意: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三种是油状液体。) 2.乙烯: 1.分子式:C2H4 结构式: 结构简式:C2H4 3.化学性质:活泼 ①氧化反应:O H 2CO 2O 3CH CH 22222+??→?+=点燃 1.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的 紫色褪去,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 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方程式:Br CH Br CH Br CH CH 22222-→+= Cl CH CH HCl CH CH 2322-??→?+=? 催化剂 OH CH CH O H CH CH --??→?+=23222加热加压 催化剂 ③加聚反应:?? →?=催化剂 22CH nCH n 22]CH CH [- 3.乙炔1.分子式:C 2H 2 结构式:H - C ≡ C - H 结构简式:CH ≡CH 2.物理性质: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a .可燃性:O H 2CO 4O 5CH CH 2222+??→?+≡点燃。 4.苯: 1.分子式:C 6H 6 结构式: 结构简式:C 6H 6 2.物理性质: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如用水冷却,可凝成无色晶体。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

2 方程式: ②取代反应: ?→ ? +Fe 2 Br H B r + ③加成反应: ? ? ?→ ? +催化剂 2 H 3 ⑤硝化反应: ⑥磺化反应: 5.甲苯: 1.分子式:C7H8 结构简式: ? ? ? ?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6.苯酚: 1.分子式:结构简式: C6H6O 2.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应: 2 Br r ②.置换反应: 2→ Na↑ 2 H ③.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14-04-22T13:42:07.183Z 来源:《教育学》2014年2月(总第63期)供稿作者:崔晓静刘云生[导读]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崔晓静刘云生山东省寿光市第二中学261000 新课程标准倡导要构建高效课堂,培养新型社会人才。化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深化化学改革,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 1.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化学实验入手,自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生动形象、奇幻变化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不但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条件,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另外,通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下面一则新闻:媒体曾报道过面条可燃,有市民误以为是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所致,但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面粉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就是可燃物,当它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能够燃烧。而且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前几个月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这时,教师可以导入这样一个问题: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何种措施(严禁吸烟,杜绝火源;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因此,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有效措施,不仅能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巧妙利用化学语言,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正如我们所知,化学是通过人类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而产生的,可以说,化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化学与人文知识有着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联系。再加上汉语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其成语或俗语言简意赅,很多的俗语、成语或谚语中包含着很多的化学变化以及化学概念,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俗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化学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如“百炼成钢”说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人要虚心,火要空心”,其中,“火要空心”是指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得剧烈,所以包含着化学变化;又如“曾青得铁则化为铜”,铁与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这样,学生在理解成语或俗语的基础上分析变化过程,既加强了对化学知识的了解,而且对汉语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实施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本身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必须以化学实验为核心展开教学。很多的化学概念、定理、结论也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高中化学课堂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在这里通过以下化学实验教学案例来具体说明。如在学习有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课本上提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教师可以以这句话为课堂主线展开教学,并且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接着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对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展开探究: 1、提出猜想与假设。第一种: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单质。第二种:钠与硫酸铜反应没有铜单质生成。教师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2、展开化学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在进行实验1的过程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进行观察,发现切面具有银白色光泽;在空气中放置片刻,银白色逐渐变成了暗灰色;将其投入烧杯中的蒸馏水里,发现钠块浮在水面,立刻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同时有气体产生;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试液立即变为红色。实验2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发现也有气体产生,同时生成了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3、总结实验结论。在完成以上实验后,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相关的问题,并且总结实验结论,即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能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在完成化学实验后,教师对整个实验教学作出反思与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并且通过实验加强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探究,更好地掌握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另一方面,通过仔细阅读课本,从中提炼资料信息,挖掘其中的有用信息为我所用,提升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