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描写音乐的诗句

描写音乐的诗句

描写音乐的诗句
描写音乐的诗句

描写音乐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描写音乐的诗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船夜援琴

作者: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2、夜琴

作者:白居易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3、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作者: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4、山夜调琴

作者:王绩

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

5、听颖师弹琴

作者: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6、张山人弹琴

作者:常建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簪。

7、匣中琴

作者:于邺

世人无正心,虫网匣中琴。何以经时废,非为娱耳音。

独令高韵在,谁感隙尘深。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8、弹琴谷

作者:顾况

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

因君扣商调,草虫惊暗壁。

9、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0、风中琴

作者:卢仝

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

11、赠琴棋僧歌

作者:张瀛

我尝听师法一说,波上莲花水中月。不垢不净是色空,

无法无空亦无灭。我尝听师禅一观,浪溢鳌头蟾魄满。

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寸寒灰冷灯畔。我又听师琴一抚,

长松唤住秋山雨。弦中雅弄若铿金,指下寒泉流太古。

我又听师棋一著,山顶坐沈红日脚。阿谁称是国手人,

罗浮道士赌却鹤,输却药。法怀斟下红霞丹,束手不敢争头角。

12、听赵秀才弹琴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

湘水清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13、醉落魄(夜静闻琴)

作者:侯置

铜壶漏歇。纱窗倒挂梅梢月。玉人酒晕消香雪。促轸调弦,弹个古离别。

雏莺小凤交飞说。嘈嘈软语丁宁切。相如敧枕推红毯。脉脉无言,还记旧时节。

14、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5、夜调琴忆崔少卿

作者:白居易

今夜调琴忽有情,欲弹惆怅忆崔卿。

何人解爱中徽上,秋思头边八九声。

16、清平乐(听杨姝琴)

作者:李之仪

殷勤仙友。劝我千年酒。一曲履霜谁与奏。邂逅麻姑妙手。

坐来休叹尘劳。相逢难似今朝。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17、琴歌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8、司马相如琴台

作者:岑参

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

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

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19、琴调相思引

作者:周邦彦

生碧香罗粉兰香。冷绡缄泪倩谁将。故人何在,烟水隔潇湘。花落燕□春欲老,絮吹思浪日偏长。一些儿事,何处不思量。

20、对琴待月

作者:白居易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

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二中袁永明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于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触摸,但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对音乐进行描写,今天我们在回顾学过的古典诗词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是怎样借助音乐来表情达意的。 首先,我们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语段: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请同学们思考:《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诗人是运用比喻,以声喻声来写音乐的。诗中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从而达到声中有形,声中有情的艺术效果,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运用比喻来描写音乐,不仅能调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还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运用比喻直接描写音乐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写实主义写法。 其次,我们来回顾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又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这首诗描写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在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种借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描写音乐的写法,我们称之为浪漫主义写法。 第三、诗词中对涉及到的音乐,只是点到为止。 同学们!你接触过的有关音乐的诗,除了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对无形的音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外,又是怎样借音乐表达情感的呢?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与音乐相关的诗词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 写音乐的。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 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 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 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 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 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

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 飞湿寒兔。 首诗共十四行,用了十四个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这些意象中,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诗的一连串意象扑面而来,不免使人眼花缭乱,加上语言晦涩,初读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细

细品味,逐渐清晰: 开头首先写李凭所弹的箜篌制作精良,可谓极品,衬托乐音之美;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弹奏,可以想见天高云淡秋风凉爽的天气,正是人意气风发之时;由于空气清彻,乐音也能凭风传向很远,这一句写出了弹奏时的情景美。接下来,写空山浮云被音乐吸引而凝止不流,湘娥素女被感动得愁怨涕流,而

出现这种情况,都只因为李凭在弹箜篌。我们形容一个人美,说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这里的音乐,却有使浮云凝止,美女伤心之效。 从第五句起,写弹奏的旋律之美妙和产生的感染力:弹到清脆之处,似听到昆仑山玉石破碎和凤凰的鸣声;弹到婉转之处,仿佛莲花上的露珠滴落,幽兰也发出笑声;弹到凄

清之处,长安十二个城门的气温都变冷,宫中的皇帝也为之动情,整个长安笼罩在寒光之中;弹到悲伤之处,致使女娲补的天也再度破漏,秋雨也怆然而下,似乎看到李凭在教善于弹箜篌的成夫人,技艺精湛的神仙也要向他学习,那音乐感动得老鱼也跃出波涛,渊中的瘦蛟也舞动起来;月宫里的吴刚也听得难以入眠,依着树发呆,就连玉兔也不知寒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列子》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创作到书面创作的过程。最初的诗歌是在口头上传唱的,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都与音乐密不可分。“诗歌”本身就是“诗”与“歌”的结合体。好的诗歌往往以其铿锵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而描写音乐的诗歌更是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两者交融,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随手翻看几首描写音乐的古诗,发现这些作品在描写音乐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以声喻声。这是最常见的描写手法,姑且叫“拟声法”吧。就是用我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其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以声喻声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作者妙笔描绘琴声如“急雨”般沉重舒长,如“私语”般细促轻幽,如珠落玉盘似的圆润悦耳,如“莺语”般婉转流畅,如“银瓶乍破”“刀枪鸣”似的铿锵雄壮,如“裂帛”般强烈清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比喻句,诗歌怎会给我们带来如此摇曳多姿的美感。 再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诗人以“一”与“万”对比,写出了蜀僧起始演奏的一刹那就带来了巨大浑厚的声响。小小一支琴,仅凭指弹,却有如万壑松鸣,涛声澎湃,不能不令人惊叹蜀僧演奏技艺的高超。 后来的欧阳修在他的《秋声赋》里也运用了不少以声喻声的句子:“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枞枞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以形喻声。人的各种感觉之间是互通的,听觉的声音可以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甚至是嗅觉的气味等等,我们称之为“通感”。古诗中常常用视觉所见的形体去比喻听觉所闻的声音,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使音乐声更具有质感,这样能把音乐的特点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出来。 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一诗中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诗句。“浮云柳絮”本不发声,似乎与音乐无关,但它们“无根蒂”、“随风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扬,诗人取这一形态特点,比喻琴声的自由奔放。诗中还用“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诗句来形容音乐声陡然由高到低的急剧变化。“分寸”“千丈”这些距离长度,也属于视觉范围之内,本与听觉无关。但诗人却用来比喻声音的变化,我们也似乎随着声音攀登到了高峰,突然又随着声音落下千丈深涧。这样就把抑扬顿挫的琴声有形化了,把听觉与视觉沟通,使读者浮想联翩,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唐诗人张祜有一首写音乐的绝句《听简上人吹芦管》:“细芦僧管夜沉沉,越鸟巴猿寄恨吟。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那隐隐哀伤的芦管声远远地传来,传到耳边,已越来越细,终于消失,仿佛是“一条丝断”了,诗人的“碧云心”也彻底地抛弃了。这里把声音由细微到消失的听觉感受,比喻为可以看见的“一条丝断”,显得新颖别致。 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中写明湖居听书的情景。先写黑妞的演唱“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后写王小玉:“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对音乐描写的一段美文,摘自《老残游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以境显声。诗歌描写音乐还常常通过周围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盛唐诗人李颀写过一首《琴歌》:在“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的夜晚弹琴的人先弹了《渌水》,又弹了《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琴声一起,万籁俱寂,乌鹊不飞,林木不响,连星星也躲了起来,似乎都陶醉在琴曲之中了。这里作者并不直接描写琴声如何动听,而通过情景的描写来烘托,你看,世间万物乃至天上的星星都听得入神了,更何况人呢? 高适在《听张立本女吟》中也有“清歌一曲月如霜”的佳句。“清歌”是什么样子人们不易想象,而“月如霜”却是人人都可以见到的。看到了洁白如霜的月光,“清歌”的明净清凉、令人神爽的韵味就感受到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也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声音,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以感衬声。描写音乐除了正面写演奏者的技艺外,还可以写听众的反映及感受,由侧面烘托,以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先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并没直接写笛声的哀怨婉转,而是通过听众的反映,情感的变化来写乐曲声:听着这暗暗飘来的《折杨柳》的玉笛声,谁能不触动怀念故乡之情呢? 中唐诗人王表的《成德乐》也是采用这种手法:“赵女乘春上画楼,一声歌发满城秋。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赵女是“乘春”上画楼,但听众从声音里感觉到的却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h1 一 关于《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霍松林先生如是说:“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白居易〈琵琶行〉鉴赏》) 依据马志伟《十三辙新韵书》(商务印书馆2007年?北京)中的说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雨”和“语”,用的是“衣期辙”中的字。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衣期辙”属第三级(细微级),可见此时琵琶乐声较为低沉柔和,这就为后面乐声的跌宕起伏作好了铺垫。“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弹”和“盘”,用的是“言前辙”中的字。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言前辙”属一级(洪亮级),此时琵琶乐声骤然高亢起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中的“滑”,用的是“麻沙辙”中的字。“麻沙辙”的韵脚字声音响亮,此时琵琶曲延续了前面高亢的乐声;而“难”依然是“言前辙”中的字,声音仍旧洪亮。“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中的“绝”和“歇”,用的是“乜斜辙”中的字。“乜斜辙”声音不太响亮,此时琵琶乐声转入沉郁。“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是解释。“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中的“迸”和“鸣”,用的是“中东辙”中的字。从音色上看,“中东辙”带有鼻音,声音响亮。“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中的“画”,用的是“麻沙辙”中的字,延承了前面响亮的声音;而“帛”用的是“梭波辙”中的字。“梭波辙”的韵脚字声音不甚高昂,此时的琵琶乐声在最强音中戛然而止。 白居易摹写琵琶乐声的文字,不只利用音韵表现乐声的高低强弱,还利用四声展示乐声的长短缓急。关于“四声”(平上去入),清代语言学家顾炎武在《音论》中说:“平音最长,上去次之,入则诎然而止,无余音矣。”清代音韵学家江永则在《音学辨微》中道:“平声长空,如击钟鼓,上去入短实,如击土木石。”另有清代古音学家张成孙在《说文韵补》中言:“平声长言,上声短言,去声重言,入声急言。”“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雨”和“语”是仄声中的上声,是为“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弹”和“盘”是平声中的阳平,是为“长”;“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中的“滑”是仄声中的入声,是为“短急”;“难”是平声中的阳平,是为“长”;“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中的“绝”和“歇”,是仄声中的入声,是为“短急”;之后陷入“无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中的“迸”是仄声中的去声,是为“短重”;“鸣”是平声中的阳平,是为“长”;“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中的“画”是仄声中的去声,是为“短重”;“帛”是仄声中的入声,是为“短急”。琵琶曲的声调从短到长,经过短急长缓的交错进行,渐至短促无声,忽又从无声、短重到长声,再到短重,终落至短急然后终止无余音。利用音韵和四声显现音乐的节奏,同时也传递出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对此当代音乐家傅雷有一个很精彩的评论:“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琵琶行等,诗比较好,有想象的空间。 嘈嘈切切错杂弹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序曲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音乐的时代......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描绘音乐之美的作品不少,天才的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向我们创造了一个金碧辉煌、光彩奇夺目的艺术境界。使这听之有声、视之无形的音乐之美,跨越时空的界限,流芳千古、泽遗后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我们不妨在这一组宏伟的交响乐中撷取几首,再领略一下这其中的韵味。 第一乐章:琵琶声中的出怨 ——白香山的江上琵琶 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前来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虽然身非谏官,但还是首先上书切谏,请求缉办凶手。结果遭到政敌的残害,被贬为江司马。正如他自己所说:“妨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伤。此诗作于被贬江州的次年秋。诗人历经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后,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恰巧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相遇;听了他很有感情的弹奏,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奔涌而出,谱写了这一

曲千古绝唱。诗人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寓自己的身之感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借琵琶女以抒发幽愤。进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琵琶行》最为突出成就,在于对音乐的描写。作者是如 何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呢?他运用 了四种手法: 一是多方设喻。 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急语”喻大弦繁音粗节,“秋语”喻小弦的细碎绵密,珠落玉盘喻乐声的和谐悦耳清脆怡人,花下莺语喻乐声的流转和宛,冰下泉流喻乐声的幽咽若凝。把美妙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表现的鲜明可感。 二是以声传情。 把琵琶声的变化与弹奏者和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声情交融。诗中,那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乐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而且声声琵琶,又是演奏者与听者构成感情交流的媒介。演奏者曲中传情,听者闻曲动情。构成曲调中有情、“倾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情”、 “满座重闻皆掩泣”。却让人感到乐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象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不仅使所描写的音乐更具艺术魅力,而且也有助于诗歌主题的深化。 三是虚中见实。

2011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完全解析(思路+方法+答题公式) 高中初中均可

00两个版块: (一)诗歌的特点(有大概的认识) (二)诗歌鉴赏步骤(考试答题模板、大致思路、常见题型) 有详细解析,以及考试的真题举例和层层剖析。让你一步步学会抽丝破茧借诗歌鉴赏题。 (一)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都要求进行艺术的集中概括,但是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较,要求集中性、概括性的程度更高。 诗歌怎样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呢?一般地讲,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之中,通过描写这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征,就可以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具有更普遍的思想意义。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通过描写一个歌女弹奏琵琶的事件,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诗的前半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集中描绘琵琶弹奏的音乐,表现歌女“平生不得志”的“幽情暗恨”,隐约地反映着她的“心中无限事”。紧接着第二段(从“沈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歌女自述其生活遭遇,集中概括了她从少到老的生活经历,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京城长安的繁华生活。末尾一段,诗人自叙受谗被贬,谪居浔阳城的生活景况。诗中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将诗人与歌女都从帝京沦落到“天涯”的生活遭遇和“不得志”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从而使所反映的生活事件更具有普遍意义。结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集中地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在心中的思想感情。全诗不论是描写景物、叙述事件或是抒发感情,都是十分集中、凝炼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只有八句五十六字,由于选择了长征过程中最富有特色、最有代表的事物加以描写,因而能以最精炼的形式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斗历程,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作者的革命豪情,显示了诗歌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的特点。 第二、抒情言志,饱和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音乐描写技巧

古代诗文中的音乐描写手法 音乐属于听觉形象,用语言比较难以捕捉,因此,古代诗文对于音乐的描写更讲究技法。下面我们列举几种常见的描写音乐的手法。 一、使用比喻修辞,以声写声。 一般是用大自然中常见的声音来比喻各种乐器的演奏或人 物演唱。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第一次演奏,典型使用了比喻,以我们常见的容易领会的声音表现琵琶演奏之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色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附:2015年北京高考试题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

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7.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答案:B 商声和羽声不是大自然的声音,不过是古代五音之二。古代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二、使用通感,把抽象的难以捕捉的听觉形象化为可见的视觉形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④恶草:杂草。 [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 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 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三、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

描写音乐的诗词-教学范文

[标签:标题] 篇一: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集合) 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1.歌曲名称:人面桃花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演唱:邓丽君2.歌曲名称:虞美人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演唱: 邓丽君3.歌曲名称:独上西楼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演唱:邓丽 君4.歌曲名称:胭脂泪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乌夜啼》演唱:邓丽君5.歌 曲名称:人约黄昏后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演唱:邓丽君6.歌曲 名称:但愿人长久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演唱:邓丽君(王菲翻唱过)7. 歌曲名称:月满西楼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演唱:安雯8.歌曲名 称:满江红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演唱:罗文9.歌曲名称:别亦难 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演唱:徐小凤10.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 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邓丽君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包美圣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娄晗11.歌曲名称:采莲曲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演唱:蔡幸娟 12.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梅艳芳13. 红楼梦歌曲系列歌曲名称:引子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演唱:陈力歌 曲名称:枉凝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分骨 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聪明累相关古 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演唱:王洁实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相关古诗词: 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葬花吟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 吟》演唱:陈力歌曲名称:题帕三绝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演唱: 陈力歌曲名称:红豆曲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演唱:王洁实14.歌 曲名称:青青河边草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演唱:高胜美15.歌 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演唱:毛宁16.歌曲名称: 烟花三月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演唱:吴涤清17.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 校书云》演唱:黄安18.歌曲名称:君莫攀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演唱:黄安19.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其他:20.合唱歌曲名称:送别相关古诗词:近代·李叔同《送别》演 唱:青燕子演唱组21.儿歌系列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 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静夜思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段丽阳歌 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悯农相 关古诗词:唐·李绅《悯农》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相思相关古诗词:唐·王 维《相思》演唱:段丽阳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名的是一张《淡 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 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 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

描写音乐的古代文化常识与古诗词

有关音乐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古诗词 教学目标:依据高考要求搜集整理有关音乐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古诗词给学生讲解,促使他们识记。 教学过程: 在阅读古代书籍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到和音乐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以及描写音乐的古诗词及相应的一些鉴赏。为大家提供这些知识目的是让那些有意愿扩展更多的同学有更大的收获。有更扎实的基础,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些东西,都不是仅仅靠课堂上的老师的讲解,或者课下做一些考试的练习能够完成的。必须要日积月累,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乐记》第一段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哗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历;其散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礼记乐记》 参考译文: 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叫做音。讲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干戚、羽旄的舞蹈,叫做乐。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所以心中产生悲哀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低沉;心中产生快乐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舒展而和缓;心中产生喜悦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振奋而奔放;心中产生愤怒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粗旷而激越;心中的产生崇敬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庄重而正直;心中产生爱恋的情体,则产生的声音和顺而温柔。这六种情感并非出自人的天性,而是受到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 简要分析: 《乐记》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认为,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的,情来自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乐本》)这打破了以往认为乐是上天赐予或神圣创造的说法,《乐记》认为,外界事物的变化使人的感情产生各种变化,音乐则是这种感情变化的表露。这种感于外物而发的声音,并不就是"乐"。"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本》)这就是说,发出来的声音,要能按照宫、商、角、徵、羽排列变化,形成高低抑扬、有节奏的音调,才能称之为乐。按照一定的音调歌唱、演奏,并举着干(盾牌)、戚(长柄斧)、羽(鸟羽毛)、旄(牛尾)跳舞,这就是乐。"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乐化》)乐的最大特点是"和"。《尚书·尧典》早已有"律和声"、"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的思想。郑国的史伯(公元前806一前711年)提出过"和六律以聪耳"的思想,认为诸多声音相异相和才能构成动听的乐曲。(见《国语·郑语》)。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强调情感和理智的平衡和谐。

古诗阅读之音乐描写

古诗阅读之音乐描写(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鉴赏古诗音乐描写的技巧。 2 体味古典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一情景导入 回忆《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诗句 二自主学习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⑵,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⑶,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⑷。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⑸。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⑹。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⑺。 推手遽止之⑻,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⑼![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填空韩愈,字()郡望昌黎,世称韩()。 李贺,世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朝代)三李。3朗读诗歌,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句。

4组互查朗读 三合作探究学习 听颖师弹琴1、本诗是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为什么诗中不谈音乐而是描摩场景呢?2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 3、怎样看待诗人的举动,他为什么不让颖师弹琴了呢? 李凭箜篌引 1 诗的第一句写了物象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 二三句是怎样写乐声的,有什么效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3音乐的高潮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4总结本诗所描写的旋律变化情况。 四交流归纳总结 1古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有那些? 2如何选取使用表现手法?

五训练拓展提升 1 小组内向组员介绍一段所喜欢的特点。2听下面一段音乐,写一段描写文字。 六作业 1把《李凭箜篌引》改写成一段散文。 2 背诵这两首诗。

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描写音乐,可以使用逼真的拟声词。 《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描摹大弦的浊杂粗重,“切切”描摹小弦的轻悠委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是鸟的婉转叫声,这里用来模拟琵琶声的婉转悦耳,幽咽是人低泣声,这里用来模拟琵琶声的低沉冷涩。 也可以使用贴切的比喻。 如《琵琶行》中以“银瓶乍破水浆迸“比喻音乐的突发激烈,以”铁骑突出刀枪鸣” 比喻音乐的清脆尖锐,以“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裂帛”来比喻乐声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急促和激越。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比喻音乐乍起时的高亢清脆,凤凰叫比喻乐声的清亮幽怨;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的铿锵有力。这种“以声喻声”“以声类声”,能达到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描写音乐,还可以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也叫移觉。最典型的莫过于刘鹗《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一段。王小玉初唱时,人们听来“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作者将获得美妙歌声的听觉转化为“熨过”“伏贴”的感觉和吃了人参果而畅快的味觉;王小玉“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把王小玉的歌声转换成视觉形象,抛入天际的钢丝的形象让人感觉到了歌声的尖细而高亢。“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也是用视觉形象把旋律的跌宕起伏,歌声的千回百转表现出来。这两个例子是赋声以形的通感。王小玉唱到高潮时,“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从视觉的角度写听觉,不仅有烟火之形,还有绚烂之色,把歌者声形色兼备的高超技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芙蓉泣露香兰笑” ,诗人用露滴残荷的形象(“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盛开如笑靥的兰花(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神奇构思,真是形神兼备。以感觉写感觉的通感修辞手法调动了听众的所有感官,让他们潜心投入到欣赏这天籁之音的意境当中。 在手法上,描写音乐,还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多彩音乐世界。 如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中“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湘水女神鼓瑟,曲声袅袅,动人心弦.它吸引了名叫冯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来.。这些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通过奇瑰的景象把音乐的强大魅力表现出来,的确是描写音乐的佳作。最典型的要数李贺《李凭箜篌引》。这首描写箜篌乐声的诗歌通篇充满奇异的想象,不仅有被音乐打动而触动愁怀的江娥和素女,还有正在听得入迷竟然忘记补天,导致石破天惊,秋雨倾泻的女娲;更有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的老鱼和瘦蛟,甚至有劳累不堪,听乐而忘眠的吴刚和任凭深夜的露水把皮毛浸湿也不肯离去的玉兔。试想,作者如果没有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如何写得出如此瑰丽奇幻的妙境?读者如果不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如何能体会这天上人间难得的飘飘仙乐?作者在创作上独辟蹊径,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享受。 描写音乐,可以正面描写,还可以侧面烘托。 用听众的反映来体现音乐的艺术魅力。《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忘归客人不发都是因为深深地被音乐吸引。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结束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这可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被喻为古代摹写音乐至文。由这三首诗,我们可欣赏到音乐描写艺术。 先来欣赏三首诗中的音乐描写段落: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行》) 琵琶女的演奏分为两段。先是试音,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在诗人看来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正式演奏,“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间歇,或如铁骑驰骋,风雨骤至,或如珠玉落盘,莺语花间。此情此景,令诗人叹为观止。 这一段的音乐描写是全诗最具特色之处,作者运用了大量拟声词和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弹奏的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箜篌引》) 诗歌一开篇,便先声夺人,突出李凭弹奏箜篌的效果: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空旷山野上的流云听到这夺人魂魄的乐声为之凝神驻足、忘记了流动。“江娥啼竹素女愁”巧妙地点出了音乐表情:“愁”。如长堤决口的高潮过去之后,幽怨低回的情绪延展开来,仿佛湘夫人对竹挥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仿佛善鼓瑟的神仙素女愁容满面。中间四句写乐曲的发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和表情:音乐时而清脆激越如昆山上的玉石碎裂,时而空灵哀婉如凤凰的叫声。乐音由强到弱。“芙蓉泣露香兰笑”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十二门前融冷光”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李凭的演奏感动了“紫皇”,整个宇宙仿佛有箜篌的旋律存在,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写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写出了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曲终人寂,

描写音乐的诗词

描写音乐的诗词 《琵琶行》——唐·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听颖师弹琴》——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