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这次讨论思考题的题目是“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是怎么看的,这是否影响自己对党的向往”。就此问题,大家看法不一,可以说事产生很大分歧,有的人甚至对党和国家产生了怀疑,似乎已经到了对中国社会现状绝望的地步。但是我却希望大家能在批评之处,看到中国的进步。对于党内腐败问题,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腐败为什么存在

从古至今,反贪污腐败从来都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任务,可是贪污腐败却从来没有断绝过。腐败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其土壤便是权利的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欲,这是人性之恶,且有人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政治结构进行管理,这就存在着权利的分配和运用,也就是腐败所产生的土壤。想要消除这两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民素质极大提高,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贪污腐败才会彻底根绝。

二、怎样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

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而且,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因此要客观看待腐败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三、怎样应对腐败

1. 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无数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逐步滑进了腐败的深渊。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拒绝和逃避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 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加党内监督的实现。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 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说是廉政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

4. 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

因此,党内腐败问题并不会影响我对党的向往,相反,作为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为党的建设做贡献,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坚决与腐败作斗争。

怎样理性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怎样理性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一、法制、体制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变革时期。从不少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当一个国家处在这种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所作的统计分析,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265美元至1075美元的阶段,是社会变革最激烈的阶段,也是政治、社会、思想观念变化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社会问题,如物价上涨、失业严重、犯罪率高、环境污染等,其中也包括出现腐败问题。 之所以在这个时期腐败现象会呈现多发易发态势,是因为,一方面这个时期体制、法制建设往往滞后于经济建设,在管理上会有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使腐败分子有空子可钻;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会使资源短缺,进而使资源配置不平衡状况加剧,客观上为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提供了机会。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短,进程快,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根好地建立起来,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没有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民主与法制也还不健全,这就使腐败的滋长蔓延有了客观条件,有易发多发的可能性。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市场经济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能够激发人们讲求效益,鼓励人们注重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它也容易诱发人们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极端个人主义;比如,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可以使人产生危机感、紧迫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人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托关系跑门子,腐蚀拉拢领导干部,再加上一些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比较集中,权力运作缺乏透明度,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这就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对此,我们既要努力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又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问题,取其长,避其短。既要利用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发展经济,又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来克服其消极的一面,防止腐败的发生。 三、思想意识领域存在着种种不良因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腐败现象的产生,与人们头脑中的错误思想有关。就目前而言,在思想意识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 1.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封建社会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特征:一是残酷剥削。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只能耕种地主的上地。二是封建专制。政府由个人意志主持,皇权至高无上。三是官僚统治。四是小生产。即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散经营。这种生产方式的长期存在,容易培育出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至今不过才50多年,这些封建残余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清除掉,还将长期存在,而且总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旦条件适宜,就要滋长和蔓延。 2.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的一条强国之路。但在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会乘隙而入,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对党风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很大的腐蚀作用。 3.改革开放和发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深刻影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和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各种观念纷繁杂陈。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经不起考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发生扭曲,滋长一些错误思想。 4.社会分配不公使一些党员干部产主心理失衡。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关于党内腐败问题 论文

如可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关于党内腐败事件却层出不穷,且直接或间接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当前世界大国里,中国政府腐败指数是最高的。曾经无意间问一小孩怎么看待当官的,回答却是让人吃惊——贪。甚至有这样的话:治党内腐败亡党,不治则亡国!听起来确实有点耸人听闻,但确实反应了一些真实情况。 一、浅谈党内普遍的腐败现象 1、党员身上的腐败现象 “脑懒了”、“手长了”、“喉粗了”、“嘴馋了”、“心软了”这些可以充分形容当前官员的生活及工作形态。滥用私权是目前最为严重:利用自己的权利谋取利益,欺压人民的例子太多了。不愿意思考,有油水就尽量捞,挪用公款去大大肆消费。每一年就公款数目是非常惊人的,官方都不愿一向外真实公布。文强一案震撼了全国,居然会有这种官员在共产党里混这么多年,今年的江西强制拆迁案发生的悲剧也让人民怀疑党到时是执政为谁。官官相护更是将腐败提升到更高,想当年朱镕基打击党内腐败势力,最终一步步的查到了中央,仿佛每一级官员的有上级官员护着。最近最为流行的一个词——裙带关系,也很深刻的诠释了党内腐败。 2、党组织的腐败现象 大家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每个地方的市政府、市委之类的大厦是建的相当好利于壮观,经常与当地环境及市内经济格格不入。一个这么穷的地方却舍得花那么多钱建那么豪华的大楼,只有一样能解释:腐败。 二、正确看待党内腐败现象 1、腐败现象的产生原因 任何一个执政组织都难免有腐败的产生,当然有着普遍的原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一)是党内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紧,政工队伍无人问津。许多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党员干部,由于一段时期来,很少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致使许多干部产生了“淡化党风意识”,“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对马列主义学习不感兴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之不多、不求甚解。由此导致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低下,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只是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所以这些干部自身素质偏低,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二)是个别干部以权谋私欲望膨胀。在历史大变革时期一些党员干部忘掉了党的理想、宗旨,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谋私利的工具,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使个别人滋生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捞白不捞”的病态心理。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视为私有财产。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干部把商品交换关系同权力相结合,进行权钱交易,使权力商品化。这是新形势下党内腐败现象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消除腐败现象的难点所在,这种腐败行为都发生在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身上,它的危害大,影响大。在处理上,由于他们往往以“合法”手段或者他们的“权力”起作用,难以发现,难以查清,难以处理。总之,这种腐败分子,有的钻改革开放的空子,搞以权谋私;有的内外勾结,拉出去,打进来,贪污受贿,出卖国家利益;也有的利用职权直接敲诈勒索;还有的制造合法名义,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等等。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 党内腐败现象不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造成的 1. 腐败现象就其本质而言,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相生相伴的。从根本上来说, 它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腐败的滋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足又使腐败现象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此, 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未能使私有制、剥削阶级以及私有观念彻底地成为历史,腐败现象就仍然有其滋生土壤。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所转移的。 (1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 中国历代王朝虽然也颁布过一些惩治腐败的条例, 但仍然腐败风行, 造成无官不贪、无吏不污的现象。北魏规定贪污绸缎10匹者杀, 太和八年(228年, 贪官获罪被杀者40 余人。宋代建隆年至开宝年间,因贪污获死罪仅将军以上即达10 多人。明洪武九年(1346年,全国发配贪官1万余人。清嘉庆四年(1799年, 大学士和珅被告以贪赃枉法而抄家, 全部家产8亿两白银,竟相当于清政府当时20年的国库收入。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通过搜括,聚敛起巨大的财富。1946 年,其企业资本占国统区全部企业资本的80%。 全国解放后,贪污腐败风气大为好转。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挪用公款171.6 万元(其中贪污数万元,被处以极刑。 (2国外腐败现象 从历史上看, 无论西方发达国家或是前苏联, 在其发展商品经济时, 几乎无一例外地腐欲横行。近年来,腐败丑闻几乎年年冲击东西方国

家的政坛。 美国国防部官员几十人舞弊,中饱私囊,数目达数百亿美元。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与全斗焕涉嫌不正当交易先后被捕。全斗焕胞弟全敬焕贪污100 亿元被捕。 前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受贿65 万卢布被新闻媒介曝光。 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涉嫌行贿案,被迫辞职。 2. 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本身就包含了反腐败的内容,是题中应有之义 (1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包含了反腐败的内容。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 最终目标, 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私有制和剥削阶级伴生物的腐败现象, 自始至终是与我党的性质、宗旨不相容的,反对腐败现象历来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2 “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特征。党的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这条基本路线既强调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又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前者是强国之路, 后者是立国之本。党章的总纲中明确写道: “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重要部署,为了把这一部署落到实处,把反腐倡廉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必须在思想上纠正部分干部群众对当前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的认识误区,从而更加坚定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信赖,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伟大。 一、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古往今来有之 据史料记载,第一个见诸文字记载的大贪官是春秋时期晋国贵族羊舌鲋,他曾官至晋国大夫、代理司马、代理司寇。羊舌鲋之贪,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大发邾国战争财。二是借兵威胁索贿卫国。三是扣押鲁国人质索要钱财。羊舌鲋身为代理司马、代理司寇,不能以身护法,反而以贪坏法,卖法纵贪,从而成为第一个被以墨罪(中国古代将贪污罪定为“墨罪”、“贪罪”或“赃罪”)论处、杀头示众的人。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前就已有腐败现象产生,也有惩治腐败的记载。所以,腐败现象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有的,也不是新中国所特有的,更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是一种历史现象,只是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色不同而已。 二、腐败是一个全球问题,中外各国存在 众所周知,外国政党和政府同样存在腐败现象。尼日利亚前总统阿巴查在当政期间贪污60亿美元居全球之首;秘鲁前总统藤森受到秘鲁官方提出的贪污腐败指控,赃款金额达6亿美元;南非前副总统雅各布祖马赃款金额达30万美元;德国前国防部国务秘书路德维希赃款金额达160万欧元;危地马拉前总统阿方索波蒂略赃款金额达5亿美元;印尼已故总统苏哈托因贪污罪受到法律追究,法庭令其子女为其父出庭审判,并追回贪污的15亿美元公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还是小国,腐败现象无处不在,没有绝对清廉之地,只有程度不同而已。 三、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权力形影相随,不是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 腐败是权力的影子,权力走到哪里,腐败就会跟到哪里,一旦条件成熟就会乘虚而入。如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8个民主党派虽然不执政,是参政党,但在各级领导机构的组成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仍占一定的比例。建国初期,6位国家副主席中,有3位是党外人士;4位政务院副总理中,有2位是党外人士;15位政务委员,有9位党外人士;政务院所辖34个部、会、院、属、行,就有14位党外人士担任正职,比如傅作义当时就是水利部部长。此外,还有54名党外人士担任省、区、市的主席、副主席。随着形势的发展,民主党派在政治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据初步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8个民主党派成员已达到70余万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当选各级人大代表的约17.6万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有33.7万人,其中,900多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7人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有1300多人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5人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还有大批优秀的党外干部被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共配备党外领导干部19名,列入中央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成份、经济要素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理念、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象一日不除,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当前,如何在科学分析腐败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 关键词:腐败反腐倡廉原因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有的腐败现象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和部门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贪污受贿,大肆挥霍国家巨额财富,其手段之猖獗,手法之多样,是前所未有、触目惊心的。具体表现为:(一)利用职权,安插亲朋好友、买官、卖官 (二)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巨额资财 二、腐败现象屡屡产生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败,腐败现象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公务员人数严重超编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公务员人数每年递增20% ,未来几年将严重超编。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而且要考虑公务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虽然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官民比例”只有

1比26(那是2005年“两会”时提供的数据,现在肯定要大于这个比值),但是从经济视角考察,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我国为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现存机构的弊端和法制建设的滞后必然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从我国目前现存机构来看,的确存在党政机构的权力失衡,权力过分集中,党政行为存在严重的“人治”而不是“法治”现象。同时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反腐败方面的法规严重滞后,已颁布的法律目前存在着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情况,与反腐倡廉直接有关的法律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反腐斗争的需要脱节。对已查清的一些大案、要案的犯罪分子主要是职务较高的人惩处往往打击力度不够,一些贪污受贿动辄数以十万百万的领导干部,从公布的处理结果来看,凡担任过相当一级领导的贪官,几乎都能免予“斩立决”,最终判决往往是死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没有落到实处。 (三)党风不正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催化剂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党内确有不正之风,确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当前党风不正主要表现为:第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看不到了,造成的后果必然是损害群众利益,脱离群众,腐败现象也就应运而生。第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薄了,他们名义上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这几年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大案、要案涉及到我们不少部门和地方的主要领导,党风不正的确起到了催化的不良作用。

新中国建国初期腐败现象分析

新中国建国初期腐败现象分析 【摘要】从历史角度看去,中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很多人还有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包括我党内人员,这种意识必然导致剥削的恶劣统治作风,从而产生腐败;从阶级斗争角度看去,我国是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阶级的为着不同的利益必然进行斗争,在建国初期由于革命胜利,一些干部党员思想松懈,就容易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从而产生腐败;从党内自身建设看去,在建国初期党中央主要忙着战后国家的建设,而无暇顾及党的自身建设,这就使得在这一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从而容易产生腐败。 【关键词】封建思想、腐败、资产阶级、党内建设 【引言】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内腐败现象突出,使得部分地区民不聊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失去了信任,严重危害了党的利益,危害了人民的利益,违背了党的根本宗旨。为了清楚地认识这段惨痛的教训,并且防微杜渐,使得党在以后的发展不因类似原因出错或者少犯错误,我们必须对腐败现象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腐败现象的分析,也有助于我们对腐败的本质的掌握。江泽民同志曾今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对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对腐败的现象分析究出本质的意义可见一斑。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去分析新中国建国初期所出现的腐败。 【正文】 一.旧有的封建思想的影响 在封建王朝里,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都归皇帝所有,皇帝有多一切的任意支配权。国民党政府就是一个承袭着这种官僚腐败文化的统治集团。在国民党反动政府里近乎无官不贪,他们认为“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而从来没有真正治理过腐败的作风。国民党官员的腐败思想对我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严重。 在建国初期,由于我党内大多数干部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受过较高文化的教育,只懂得带兵打仗,管理军营,却不懂得如何管理国家处理民事,国家急缺管理干部,因此留用了一批旧机关里的工作人员,参加新中国的工作,于是那种腐败的作风就被带到新中国的政权里。1952年8月13日政务院第148次政务会议批准的、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史良所作《关于彻底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法院的报告》中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干部公约2.8万人,其中有旧司法人员约6000人,约占总人数的22%。特别是不少大中城市及省以上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中,旧司法人员占多数。国民党法院贪赃枉法的恶劣作风被这些人带进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中有些老干部在思想上被旧司法人员、旧法观念所俘虏与侵蚀,甚至堕落退化。①这种情况不仅在司法部门,例如全国财政部门留用的旧职人员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占70%左右,从老解放区来的仅仅占30%左右。 ②由此可知,这些旧机关所带来的腐败作风影响的范围非同小可。在建国初期干部任职的岗位上很多年轻干部没有坚定的立场,尤其容易被这些腐败的作风所感染,做出错误的行为。 另一方面,在解放战争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不少投机倒靶份子混入我党,并且最后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也有机会参与了治理国家的行业中,在这个时候他们丑陋的尾巴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因为他们当初混入党内的动机就是不纯正的,很多人还是那种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封建想法,所以在取得革命的胜利后,他们就不可避免的被他们错误的封建残留思想引领者走向腐败的道路。林彪、江青就是最为突出的一员。 二.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腐败五大危害

温总理近日指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毋庸置疑,腐败对党员干部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对党的事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人民的利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以笔者之见,腐败现象主要有五大危害: 一是“害党”,腐败践踏党的先进性。腐败轻则损害党的形象,重则导致“党亡政息”,使党丧失执政地位,这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中已经得到证实。党的先进性、奋斗纲领和崇高宗旨,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优良作风表现出来的,而腐败分子及其腐败行为践踏党的纲领,亵渎党的宗旨,沾污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如果党的性质和宗旨规定的是一套,某些党员干部的行为是另一套,执政党就会丧失民心,走向衰亡。可见,反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绝非危言耸听。 二是“害民”,腐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许多贪官飞扬跋扈,一手遮天,说一不二,践踏民主,压制群众,犹如“土皇帝”,千方百计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变为个人专制,对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构成极大威胁,侵害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特别是损害广大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我们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执政的,如果不能赢得民心,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就会成为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将无从谈起。

三是“害国”,腐败破坏社会稳定。腐败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削弱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使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纷争,进而引发动乱,乃至四分五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察觉并告诫全党,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 四是“害家”,腐败导致民生凋敝。腐败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加速器,贪官权力寻租,官商勾结,狼狈为奸,互利共赢,结成利益同盟,导致权贵阶层和不法富豪不当得利,一夜暴富,而普通劳动者由于收入减少,则陷入贫困,家徒四壁,从而导致民不聊生,一些人心理失衡,给社会安定造成隐患。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力进入市场,直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倘若任其滋生蔓延,必将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导致国家经济的崩溃,民生凋敝。 五是“害己”,腐败危害贪官自身。纵观古今,绝大多数贪官都没有好下场,如秦之指鹿为马的赵高,被子婴诱杀户灭三族;汉之卖官鬻爵的窦宪,汉和帝令其自尽;唐之专权误国的杨国忠,马嵬驿之变被乱刀砍死;宋之贪官蔡京,在发配途中被活活饿死;明朝贪官刘瑾,被凌迟处死;清朝贪官和珅富可敌国,被嘉庆皇帝赐死。“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令人歆羡的骄傲。但是,随着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中华名族逐渐放慢的他矫健的脚步,最终,由于闭目塞听,以欧洲工业革命为标志,我国逐渐被世界先进水平远远抛下。经历了一段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奋勇不怕牺牲的努力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在毛主席的口中被庄严的宣告天下。然而,那时的中国人民仍处于贫苦饥饿中。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党内腐败问题也逐渐变得令人不敢小觑。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指导下,我们应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呢? 首先,我认为,腐败与反腐败是我党义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种矛盾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从他的建立之初,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就是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领域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纵深拓展,在国际交往和合作日益紧密和频繁的新时期,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内极少数高级干部的伏法,为我们正确对待和认识这一矛盾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腐败显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弱点、不足,反腐败是正视问题、勇敢面对的体现,是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过程。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虽然新中国建立已半个多世纪,但封建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动机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思想残余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以致有些党员干部因迷信金钱万能和权能通神而陷入腐败之中。西方社会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先进的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分不清什么是人类文明进步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是腐朽没落低级趣味生活方式的党员干部陷入腐败之中。心理失衡也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但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有的单位对干部选拔任用不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在干部的使用管理中不慎、不严,使一些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其次腐败形式多样,危害严重,反腐形势严峻。党内的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经济腐败,就是一部分掌握公共权利的官员大搞权力寻租,将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为贪污和受贿。2、组织腐败,就是在干部任免过程中不遵守法定程序和制度,任人唯亲,把金钱和关系作为考察干部的唯一指标,形成利益集团,官官相护。3、作风腐败,主要表现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无视党的最基本的纪律、党的方针政策,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之风盛行,不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专搞形象工程,无视党的形象、无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尽管根据腐败的方式的不同将腐败划分为经济腐败、组织腐败和作风腐败,但是大部分腐败,集经济、组织、作风等腐败于一身,经济上贪污受贿、组织上买官卖官、作风上奢侈

浅谈腐败问题

浅谈腐败问题 腐败,本质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被世人称为“灰色癌症”,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公敌。为了追逐财富这个诱人的东西,贪污、腐败像恶性肿瘤,在世界不断膨胀和恶化。腐败不仅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有时还会诱发政治危机,动摇政权的根本。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腐败已经日益成为阻碍各国发展的严重威胁。无论是经济发展缓慢的贫困国家,还是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不受到腐败现象的困扰。在2001年,世界经济论坛等有关国际组织发表报告认为,腐败在未来将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反腐肃贪给人类一个纯洁的世界,已是全球人民的共同期待。 腐败,像幽灵追随着人类脚步,似毒瘤侵蚀着社会的肌体,像铁锈一样腐蚀着国家管理系统。为了达到罪恶目的,腐败行为不仅在某一个国家之内泛滥,甚至延出国界。在新世纪之初,腐败的浪潮再次穿过亚非,横扫欧洲、席卷全世界。 “从国际角度看,腐败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发生在公共管路领域的腐败。第二类是商业交易中的腐败。第三类是国际腐败网。” 2001年5月,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第十届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会议主题之一是“全球反腐败行动取得的进展”,与会者主要就政府打击腐败行为的举措和非法资金来源地返还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在这次会议上,联合国发表了一份关于全球腐败问题的最新报告,据告称:“政府的腐败每年都要是全世界损失大约6000亿美元的资金。这意味着每天当我们送走夕阳的时候,世界上的腐败官员就又卷走了16.43亿美元。在全世界的190多个国家中,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人在行使其权力的时候,收取贿赂或佣金。”联合国的报告还认为,收取贿赂得来的钱财,其低廉的“生产成本”,足以让殖民时代洗劫加勒比与太平洋地区的强盗们感到妒忌。据估计,利用职权进行欺诈的行为,耗费的成本只占所得“收益”的不到3%。 而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直在同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近年来,反腐败斗争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任务还相当艰巨和繁重”。一方面成绩很大,一方面问题很多,这就是我国现阶段反腐败的现状。 现在我国腐败犯罪出现了新动向和怪现象:“色情腐败”现象;贪官善于作秀和包装;“前腐后继”现象;“红粉腐败”现象;“教育腐败”现象;“腐而不败”现象;“臭豆腐”现象;“笑廉不笑贪”现象;腐败案件已从需求型、贪婪型发展到疯狂攫取型;“集体腐败”现象。如果说一个人的灵魂颖包含善良、正直、快乐、美丽,那么一个国家的灵魂应包含清廉、团结、向上。一份贪污成风的国家,将会变成一个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躯壳。反腐败事关民族命运。 当前,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它不仅造成各种经济损失,而且还构成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合法性的严重挑战,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注和忧虑。“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有的情况还日趋严重。如果治党不严,发展下去不是没有亡国亡党的危险啊!” 总之,腐败现象是阻挠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消极因素,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不相容的。然而,现在竟该有一些人坚持认为,消极腐败现象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这种论调是不符合事实的。 我国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管制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行政行为和市场行为约束不足、民主法治建设还需要较强等等问题还都存在,决定了反腐败斗争既有严重性和尖锐性,游游艰巨性和长期性,对此,需要全力以赴,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全党动手反腐败的局面。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这次讨论思考题的题目是“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是怎么看的,这是否影响自己对党的向往”。就此问题,大家看法不一,可以说事产生很大分歧,有的人甚至对党和国家产生了怀疑,似乎已经到了对中国社会现状绝望的地步。但是我却希望大家能在批评之处,看到中国的进步。对于党内腐败问题,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腐败为什么存在 从古至今,反贪污腐败从来都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任务,可是贪污腐败却从来没有断绝过。腐败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其土壤便是权利的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欲,这是人性之恶,且有人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政治结构进行管理,这就存在着权利的分配和运用,也就是腐败所产生的土壤。想要消除这两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民素质极大提高,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贪污腐败才会彻底根绝。 二、怎样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 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而且,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因此要客观看待腐败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三、怎样应对腐败 1. 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无数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逐步滑进了腐败的深渊。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拒绝和逃避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 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加党内监督的实现。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 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说是廉政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 4. 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 因此,党内腐败问题并不会影响我对党的向往,相反,作为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为党的建设做贡献,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坚决与腐败作斗争。

党内“潜规则”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党内“潜规则”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内容提要】 党内潜规则是指存在于党内的,与党的规章制度相对立的,以隐蔽性、实用性、功利性、排他性为特征的,被一些党员认可并实际奉行不可名状的非正式规则或制度。其实质是权力的异化,它使公权变成了私权,它使权应该为民所用,变成了权为私所用,或为小集团所用。本文围绕党内潜规则的主要表现,就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就如何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以清除党内潜规则,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实效进行探索。 【正文内容】 党内潜规则如果滋生蔓延,将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威胁和谐社会构建。因此,治理和遏制潜规则,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应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党内潜规则主要表现 党内潜规则潜伏在党组织的运行全过程,在党内意识形态中、党内决策执行中、党内选人用人中、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内腐败现象中等,无不有党内潜规则在作祟。如:党的意识形态中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有,理想信念的“不认主义认实惠”潜规则、政党认同的“不认组织认个人”潜规则等;党内决策和执行中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有,“百鸟朝凤”式只唯上不唯下型决策潜规则、“三拍干部”的“糊涂型”决策潜规则、“现实利益算计”的“玩程序”型决策潜规则、政策

执行过程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潜规则等;党内选人用人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有,选人用人的“少数人独掌用人权”潜规则、任人“唯钱、唯亲、唯顺”的利益优先潜规则、干部选任过程中的“平衡关系”、“带病提拔”潜规则、民主选举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潜规则、干部考评中的“唯GDP原则”和“唯政绩论”潜规则等;党内政治生活中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有,“小团体利益优先”潜规则、“家长制、一言堂”潜规则、“关系是第一生产力”潜规则等;腐败与反腐败中党内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有,公款滥用——“公家钱不花白不花”的潜规则、反腐败中“抓大放小”、“放水养鱼”的潜规则等。 具体的言行包括: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相为“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借批评为名行吹捧之实——“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书记不注意保护革命的本钱,劳逸结合做得不好”;对批评抱“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批我我就批你”;本着“多栽花少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以团结为名,搞一团和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用人中的潜规则;选举中的潜规则——(候选人)名义上的提名,实际上的指定;形式上的酝酿,实际上的服从;表面上的差额,实际上的等额。集体领导中的潜规则:“顺向思维”或“违心表态”,其表现是在讨论问题时,只要不牵涉个人利益,一些班子成员在发言时总是尽量避免产生分歧,人云亦云;当讨论中出现意见分歧时,一些班子成员要么采取“和稀泥”的办法加以平息,要么找借口躲避。比如说如果你按照党章制度办事,就有议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 党内腐败现象不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造成的 1.腐败现象就其本质而言,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相生相伴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腐败的滋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足又使腐败现象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此,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未能使私有制、剥削阶级以及私有观念彻底地成为历史,腐败现象就仍然有其滋生土壤。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所转移的。 (1)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 中国历代王朝虽然也颁布过一些惩治腐败的条例,但仍然腐败风行,造成无官不贪、无吏不污的现象。北魏规定贪污绸缎10匹者杀,太和八年(228年),贪官获罪被杀者40余人。宋代建隆年至开宝年间,因贪污获死罪仅将军以上即达10多人。明洪武九年(1346年),全国发配贪官1万余人。清嘉庆四年(1799年),大学士和珅被告以贪赃枉法而抄家,全部家产8亿两白银,竟相当于清政府当时20年的国库收入。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通过搜括,聚敛起巨大的财富。1946年,其企业资本占国统区全部企业资本的80%。 全国解放后,贪污腐败风气大为好转。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挪用公款171.6万元(其中贪污数万元),被处以极刑。 (2)国外腐败现象 从历史上看,无论西方发达国家或是前苏联,在其发展商品经济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腐欲横行。近年来,腐败丑闻几乎年年冲击东西方国家的政坛。 美国国防部官员几十人舞弊,中饱私囊,数目达数百亿美元。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与全斗焕涉嫌不正当交易先后被捕。全斗焕胞弟全敬焕贪污100亿元被捕。 前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受贿65万卢布被新闻媒介曝光。 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涉嫌行贿案,被迫辞职。 2.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本身就包含了反腐败的内容,是题中应有之义 (1)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包含了反腐败的内容。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存在的腐败现象

怎样正确认识党内存在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是当今我国社会上最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据中央纪委的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间,中央纪委及各级纪委查处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200多万件,处分党员235万人。仅从党的十四大以来查处的案件看,共查处县处级干部违法违纪的2.5万余人;厅局级干部2000余人;省部级干部近100人;其中包括成克杰、胡长清等特大案件。所以,有效遏制腐败不仅关系到党群关系,还关系到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胜利。 也许一些同志头脑中有各种各样的问号,诸如“既然是伟大的党,为什么有腐败问题出现?”“反腐败力度这么大,为什么腐败现象仍屡禁不止?”“党靠自身力量还能不能解决腐败问题?”等等。这些疑问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可厚非,关键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党内腐败问题,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到在科学分析中认清本质、把握主流,在反复思考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的信赖。 大家想一想,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创造了辉煌业绩,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党也有过“文革”、“反右”那样的严重失误,但我们党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具备纠正任何错误的勇气和魄力。党坚决地举起反腐败大旗,严惩腐败分子,从来都坚定不移,毫不手软。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告诫,到建国之初对刘青山、张子善处以极刑,到现代对成克杰、胡长清的审判,党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把反腐倡廉作为治党立国的根本。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反腐倡廉的历史。如果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发展下去就要亡党亡国。党中央审时度势,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大案要案得到果断处理;反腐败正在逐步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党的反腐决心与力度,与西方一些政党在面对腐败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逃避或遮掩事实的种种表现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不可否认,现阶段党内确实存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当前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现实的、也有历史的。封建思想、腐朽落后的东西在今天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依然还在产生影响和冲击。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一些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利用体制机制制度上的不健全和工作上的失误,千方百计钻空子、捞好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一些人经不住诱惑和考验,在对敌斗争中败下阵来。总之,腐败现象的存在是多种复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不能把腐败问题简单地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划等号,这是极其错误的,也是极为有害的。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尖锐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要深刻认识它的成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问题。 正确看待党内腐败现象,必须区分主流与支流,认清现象与本质。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局部的,并不代表着我们党的本质和主流,更不是根本性、制度性的腐败。从总体上说,我们党仍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清正廉洁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是积极忠诚、公而忘私地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是能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7800多万党员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骨干

当前党内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当前党内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关键词】腐败现状成因对策 【专业】 【正文】 引言 腐败一词最初产生于西方,首先使用是在生物学领域,指的是生物的腐烂。后来,“腐败”一词被引入思想道德和政治领域,特指道德败坏、堕落和贪污受贿等现象,是社会公共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的退化和堕落。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指执政党和政府官员,不同行业的职员,利用权利和行业之便谋取个人利益、亲友利益、小团体利益的违法或违纪行为,表现为政治腐败、权利腐败、道德腐败、生活腐败。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是指政府官员滥用公共权利来谋取权利,最基本的形式是政治权利与物质财富的交换。我们这里所说的腐败是指党和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利,谋取私利,从而违反社会公认的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并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一种畸形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腐败日益成为阻碍中国发展的严重威胁,无论是经济发展缓慢的西部地区,还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国有企业,无不受到腐败的困扰。因此,腐败被世人称为“灰色癌症”,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公敌,是人类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一种消极的现象,是寄生在国家肌体上很难除去的毒瘤。腐败的蔓延在经济上是一种吞噬剂,在政治上是一种离心剂,在思想上是一种腐蚀剂,因而其危害甚大,具体表现在:在经济上,腐败大肆吞噬国家和社会财富,使广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同时,干扰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阻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在政治上,腐败损害了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社会主义政治根基的稳固,破坏政治环境的稳定;在思想上,腐败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和社会良知的丧失,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呈相反的趋势发展。在中国,“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1] 本文拟对党内大量腐败现象的分析,研究其中产生的原因,剖析对党的建设的严重危害,探讨加强反腐倡廉的途径。 一、当前党内腐败的现状 (一)党政“一把手”腐败案件十分突出,案件呈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查办的腐败案件大多发生在基层,腐败分子的职务不高,涉案金额也不大,以经营钱物的工作人员居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党内高层腐败的现象日益严重,已由昔日的县处级向地厅级、省部级方向发展。从1993年起,全国纪检检察机关办案案件递增9%左右,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官员递增12%左右,90年代共有3万多名地厅级以上的官员,90余名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因腐败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全国检察机关1990年到1998年共受理各类腐败案件110余万件,立案50多万件,涉案犯罪分子达60余万,其中厅局级、省部级干部腐败犯罪案件的发案率明显增加。[2]典型的有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全国人大常务会副委员长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