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三相组成

(一)土壤密度和容重

1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土壤密度一般取2.65g/cm3 2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受密度和孔隙(影响更大)两方面的影响。

土壤容重的数值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和人工管理措施的影响。

(二)土壤孔隙

1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各种形状的粗细土粒集合和排列构成复杂的孔隙系统,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孔隙度。

2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壤容积的比值。孔隙比=孔隙容积/土粒容积

3三相组成和孔度的测定及计算

固相率=容重/密度

液相率=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

土壤含水率(体积%)=土壤含水量(质量%)x土壤容重

气相率:孔隙度=1-固相率=1-容重/密度

气相率=孔隙度-容积含水率

土壤质地

(一)随着粗细土粒中矿物组成的变化,它们的化学组成和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SiO2含量随颗粒由粗到细逐渐减少,而Al2O3、Fe2O3和盐基的含量则逐渐增加,因此,细土粒中各种植物养分的含量要比粗土粒多得多。

(二)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

1机械组成(颗粒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即为机械组成(或称颗粒组成),并由此可确定土壤质地。

2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3土壤质地分类制

国际质地制、美国农业部质地制、卡钦斯基质地制、中国质地制

(三)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1砂质土:具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砂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孔隙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内部排水快,但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烈,水汽由大孔隙扩散至表土而丢失。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上升水高度小,抗旱力弱。砂质土的养分少,又因缺少粘粒和有机质而保肥性若,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砂质土含水少,土温变化快,昼夜温差大。砂质土的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出养分,有机质累积难而其含量常较低。

砂质土在利用管理上要注意选择耐旱品种,保证水源供应,及时进行小定额灌溉,要防止漏水漏肥,采用土表覆盖以减少土表水分蒸发。砂质土上施用速效肥料往往肥效猛而不稳定,前劲大而后劲不足,所以,砂质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施

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

粘质土:细粒含量高而粗粒含量极少,常呈紧实粘结的固相骨架。粒间孔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甚为狭小,有大量非活性孔阻止毛管水移动。粘质土含矿质养分(尤其是钾、钙等盐基离子)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他们对带正电荷的离子态养分(NH4+、K+、Ca2+)有强大的吸附能力。粘质土的孔细而往往被水占据,通气不畅,有机质容易积累。所以,粘质土的保肥能力强,氮素等养分含量比砂质土中要多得多,但“死水”容积和难效养分也多。粘质土蓄水多,热容量大,昼夜温度变幅较小。缺少有机质的粘土,往往粘结成大土块。

对于这类土壤,要增施有机肥,注意排水,选择在适宜含水量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结构性和耕性。此外,由于粘土的湿胀干缩剧烈,常造成土地裂缝和建筑物倒塌。采用深沟、密沟、高畦,或通过深耕和开深线沟破坏紧实的心土层以及采用暗管和暗沟排水等,以避免或减轻涝害。

壤质土: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作物种类多。

土壤质地剖面:

(1)砂土剖面中有中位或深位粘土夹层的,可增加土壤抗旱和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也便于进行耕作、施肥、排灌等措施,是一种良好的

土壤质地剖面类型,称为“蒙金土”。

(2)在粘土-壤土剖面中,如上层的粘土层厚度大,因其紧实而通气透水性能差。

干时坚硬易龟裂,湿时膨胀易闭结,不耐旱亦不耐涝,不利于作物根系发育,

是一种不良的质地剖面,群众称为“倒蒙金”。

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1)选择适宜作物类型:通常生长期短的作物易于在砂质土上生长,后期不致脱力;耐旱耐瘠的作物以及要求早熟的作物也以砂质土为宜。

(2)客土法:通过砂掺粘或粘掺砂来改善土壤质地和耕性。

(3)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家畜粪便,绿肥,秸秆还田

(4)引洪漫淤法:农田表层土壤肥,含养料丰富,改良砂质土壤

(5)深耕、深翻;翻砂压淤,翻淤压沙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土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土壤结构体:是土粒相互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和土团。

土壤结构体的分类:

1片状(板状)

2柱状和棱柱状

3块状和球状

4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土壤胶结成粒状和小团块状,大体成球形,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称

为团粒。这种结构体在表土中出现,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是肥沃土壤的结构形态。

团粒具有水稳性、力稳性和多孔性。

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

(1)粘结团聚过程:土壤团粒的多级团聚过程包括各种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如胶体凝聚作用、粘结和胶结作用以及有机-矿质胶体的复合作用等,并有

生物的参与。

(2)切割造型过程

一、根系的切割

植物根系把土体切割成小团,在根系生长过程中对土团产生压力,把土

团压紧。因此,在根系发达的表土中容易产生较好的团粒结构。

二、干湿交替

湿润的土块在干燥的过程中,由于胶体失水而收缩,是土体出现裂缝而

破碎,产生各种结构体。在缺少根系的土壤下层,由于干湿交替产生裂

隙,则形成垂直的棱柱结构。

三、冻融交替

土壤孔隙中的水结冰时,体积增大,因而对土体产生压力,使它崩碎。

四、耕作

合理的耕作和施肥可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1)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蓄水与透水、通气同时进行,土壤孔隙状况较为理想。

(2)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

(3)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

在团粒结构土壤中,团粒的表面和空气接触,有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有机质迅速分

解,供应有效养分。在团粒内部,贮藏毛管水而通气不良,只有嫌气微生物活动有

利用养分的贮藏。

(4)团粒结构土壤宜于耕作:结构良好的土壤,由于团粒之间接触面较小,粘结性较弱,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时间长。

(5)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团粒结构的旱地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肥沃的水田土壤耕层则有一定数量的水稳性微团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水气并

存的矛盾。

5 土壤结构的管理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高产和稳产需要有良好的土壤结构状况,以便能保水保肥、及时通气排水,调节水气矛盾,协调肥水供应等。农业土壤的团粒结构因受耕作和施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极易遭到破坏。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土壤结构管理,以保持和恢复良好的结构状况,其主要途径如下:

(1)增施有机肥

(2)实行合理轮作

(3)合理耕作、水分管理及使用石灰(酸土)或石膏(碱土)

(4)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5)盐碱土电流改良

四土壤孔性和土体构造

1土壤孔隙:是土壤中固相部分所占容积以外的空间。

2土壤孔隙性质:是指土壤孔隙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包括固相颗粒或结构体之间的间隙和生物穴道,又水、气所占据。

3土壤总孔隙度:所有孔隙体积的总和占土壤体积的比例。反映土壤中所有孔隙的总量,实际上是土壤水和土壤空气两者所占的容积之和。

4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不包含土壤中的孔隙)的比值。

5毛管孔度:毛管水所占据的孔隙。

非毛管孔度:毛管水所不能占据的大孔隙

田间持水量:指远离地下水面的土层达到最大土壤悬着毛管水量时土壤含水量,所得值从应从质量含水量换算成容积含水量。

6土壤空隙类型:非毛管孔度(通气孔度)、毛管孔度(活性孔度)和束缚水占孔度(非活性孔度)

7当量孔径:是指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它与孔隙的形状及其均匀性无关。土壤水吸力与当量孔径的关系式为:d=3/h,d为孔隙的当量孔径,h为土壤水吸力。

8土体构造:由上、下土层的固相骨架垒合在一起,把上、下土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是土体构造或剖面构造。

第四章 土壤物理性质

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 主要教学目标:本章将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以及土壤孔隙等内容。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改良不太适宜林业生产的某些土壤物理性质的一些方法。如客土、土壤耕作、施用化学肥料和土壤结构改良剂等。 第一节土壤质地 一、几个概念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 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二、粒级划分标准: 我国土粒分级主要有2个 1、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简明系统) 将0.01mm作为划分的界限,直径>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而<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 2、现在我国常用的分级标准是: 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 共8级: 2~1mm极粗砂;1~0.5mm粗砂;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 0.10~0.05mm极细砂;0.05~0.02mm粗粉粒;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 三、各粒级组的性质 石砾:主要成分是各种岩屑 砂粒:主要成分为原生矿物如石英。比表面积小,养分少,保水保肥性差,通透性强。 粘粒: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比表面积大,养分含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强,但通透性差。粉粒:性质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 四、土壤质地分类 1、国际三级制,根据砂粒(2—0.02mm)、粉砂粒(0.02mm—0.002mm)和粘粒(<0.002mm)的含量确定,用三角坐标图。 2、简明系统二级制,根据物理性粘粒的数量确定。考虑到土壤条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对不同土类定下不同的质地分类标准。在我国较常用。 3、我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 结合我国土壤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的质地分类。对石砾含量较高的土壤制定了石砾性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砾质土壤分为无砾质、少砾质和多砾质三级,可在土壤质地前冠以少砾质或多砾质的名称。 五、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性状关系 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1、土壤质地与土壤营养条件的关系 肥力性状砂土壤土粘土 保持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供给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三相组成土壤密度和容重(一)3 2.65g/cm土壤密度一般取(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单位容积固体土粒1土壤密度: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受密度2 和孔隙(影响更大)两方面的影响。有机质含量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和人工管理措施的土壤容重的数值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影响。(二)土壤孔隙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各种形状的粗细土粒集合和排列构成复杂的孔隙系统,全部1 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孔隙度。土粒容积=孔隙容积/2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壤容积的比值。孔隙比3三相组成和孔度的测定及计算容重/密度固相率= 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液相率= x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质量%)%土壤含水率(体积/密度=1-固相率=1-容重气相率:孔隙度容积含水率气相率=孔隙度- 土壤质地SiO随着粗细土粒中矿物组成的变化,它们的化学组成和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一)2和盐基的含量则逐渐增加,因此,、FeO含量随颗粒由粗到细逐渐减少,而AlO3223细土粒中各种植物养分的含量要比粗土粒多得多。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二):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即为1机械组成(颗粒组成)机械组成(或称颗粒组成),并由此可确定土壤质地。2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3土壤质地分类制 国际质地制、美国农业部质地制、卡钦斯基质地制、中国质地制 (三)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1砂质土:具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砂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孔隙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内部排水快,但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烈,水汽由大孔隙扩散至表土而丢失。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上升水高度小,抗旱力弱。砂质土的养分少,又因缺少粘粒和有机质而保肥性若,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砂质土含水少,土温变化快,昼夜温差大。砂质土的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出养分,有机质累积难而其含量常较低。 砂质土在利用管理上要注意选择耐旱品种,保证水源供应,及时进行小定额灌溉,要防止漏水漏肥,采用土表覆盖以减少土表水分蒸发。砂质土上施用速效肥料往往肥效猛而不稳定,前劲大而后劲不足,所以,砂质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施 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质土:细粒含量高而粗粒含量极少,常呈紧实粘结的固相骨架。粒间孔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甚为狭小,有大量非活性孔阻止毛管水移动。粘质土含矿质养分(尤其是钾、钙等盐基离子)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他们对带正电荷的离子态养分2+++)有强大的吸附能力。粘质土的孔细而往往被水占据,通气不畅,、KCa(NH、4有机质容易积累。所以,粘质土的保肥能力强,氮素等养分含量比砂质土中要多得昼夜温度变幅较小。粘质土蓄水多,热容量大,死水”容积和难效养分也多。多,但“缺少有机质的粘土,往往粘结成大土块。对于这类土壤,要增施有机肥,注意排水,选择在适宜含水量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结构性和耕性。此外,由于粘土的湿胀干缩剧烈,常造成土地裂缝和建筑物倒塌。采用深沟、密沟、高畦,或通过深耕和开深线沟破坏紧实的心土层以及采用暗管和暗沟排水等,以避免或减轻涝害。 壤质土: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作物种类多。

土壤类型与土壤质地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土壤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根据土壤中砂粒和黏土粒组合比例的不同来分类叫土壤质地。 按土壤质地分类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砖红壤 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强富铝化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海南岛砖红壤的分析资料表明: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燥红土 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红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土体或具石灰性反应。 赤红壤 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红壤和砖红壤某些性质的过渡性土壤。 红壤和黄壤 均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生成的富铝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湿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淀积层呈红棕色或桔红色,剖面下部有网纹和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为1.9~2.2,粘土矿物含有高岭石、水云母和三水铝矿;后者分布在多云雾,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川、黔两省为主,以土层潮湿、剖面中部形成黄色或蜡黄色淀积层为其特征,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针铁矿和褐铁矿。 红壤的经济价值 红壤系列的土壤适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2013年之前尚有较大面积荒山、荒丘有待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编辑本段棕壤系列 亦为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发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类。 黄棕壤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杂生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弱富铝化、粘化、酸性土壤,分布于长江下游,界于黄、红壤和棕壤地带之间,土壤性质兼有黄、红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征。 棕壤 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夏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

土壤学复习 第四章

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 二、简答题 1.土壤质地分类的主要依据(国际制、卡庆斯基制) 2.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3.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 4.土壤密度的用途(计算) 5.适合植物生长的孔隙状况 一、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 土壤质地:就是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 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土粒密度:单位体积的土壤固体物质质量,称为土粒密度(g/cm3) 。 土壤密度: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烘干土的质量(g/cm3)。 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土壤体积中土壤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总孔隙度%=(1-容重/土粒密度)*100 直径1-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 直径<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 二、简答题 1.土壤质地分类的主要依据(国际制、卡庆斯基制) 国际三级制,根据砂粒(2-0.02mm)、粉砂粒(0.02mm-0.002mm)和粘粒(<0.002mm)的质量百分数组合将土壤质地分为四类十二级。三角坐标图。 卡庆斯基制:仅以土壤中物理性砂粒(0.01-1mm)和物理性黏粒(<0.01mm)的质量百分数为标准,分为砂土,壤土,黏土三类九级.

2.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1.土壤质地与土壤营养条件的关系 肥力性状砂土壤土粘土 保持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供给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保持水分能力小中等大 有效水分含量少多中-少 2.土壤质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肥力性状砂土壤土粘土 通气性易中等不易 透水性易中等不易 增温性易中等不易 土壤中石砾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影响。 3.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 三、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 1.需要一定数量和直径足够小的土粒,土粒愈细,数量越多,粘结力愈大。 2.使土粒聚合的阳离子 Fe3+>Al3+>Ca2+>Mg2+>H+>NH4+>K+>Na+ 3.胶结剂 主要是各种土壤胶体。 无机胶体:粘土矿物、含水的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等;

土壤学章节练习题第四章土壤质地

第四章土壤质地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密度 2、土壤容重 3、土壤孔隙度(总孔度) 4、实容积 5、孔隙容积 6、孔隙比 7、固相率 8、液相率 9、气相率 10、三相比 11、土壤颗粒 12、土壤粒级(粒组) 13、机械组成14、土壤质地 15、土壤结构 16、土壤结构体(结构单位) 17、土壤结构性 18、土壤孔性(孔隙性质) 19、当量孔径 20、土体构造(剖面构造) 21、孔度剖面 二、填空题 1、常见的土壤质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蒙金土”指_____________型土壤。 3、土壤的孔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三种;毛管水存在 于_________中,受毛管力作用,是最有效水分。 4粒级划分标准有许多种,但一般都把土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个基本粒级。 5、良好的土壤结构类型是______________。 6、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称为________。 7、土壤结构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种。 8、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过程。 9、某土壤的孔度为55%,则其孔隙比为___________。

10、土壤质地剖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旱地作物来说,适宜的土壤三相比为:固相率_________________、液相 率(容积含水率)_________________、气相率_________________ 。 12、“发老苗不发小苗”的土壤是_________土,施肥时可掌握 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13、土壤孔隙的数量指标包括____________和孔隙比两种。而质量指标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活性孔度三种。 三、选择题 1、土壤中各级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块、土团、土片等, 它们称为() A、土壤结构体 B、土壤结构性 C、土壤结构 D、土壤团粒 2、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发生土壤中一些养分离子被淋失掉,这主要是因为土壤 A、非活性孔隙多 B、毛管孔隙多 C、通气孔隙多 D、总孔隙多 3、土壤单个土粒一旦形成团聚体,其结构性() A 、一般变好B、一般变坏C、没有变化D、视胶结物质的性质而定 4、容重较小的土壤,一般具有以下特点____________。 A、颗粒大 B、腐殖质含量高 C、团粒结构好 D、土壤紧实 5、适宜一般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通气孔度为_____ A、5~10% B、10~15% C、15~20% 6、块状结构多出现在_____。 A、粘土的耕层 B、易积水的表土层 C 、壤土的心土层. 7、小麦、玉米等作物比较适合种植在________中。 A 砂壤土 B 轻壤土 C 中壤土 8、某土壤干土块稍加挤压可碎,手捻有粗面感,湿测可搓成直径3毫米土条, 但提起即断。该土属___________。 A、中壤土 B、轻壤土 C、砂壤土 9、被称为“蒙金土”的土壤质地剖面是__________。 A、上砂下粘型 B、上粘下砂型 C、均一的粘土型 10、______在施用化肥时应掌握少吃多餐的原则。 A、粘土 B、壤土 C、砂土 11、常见的土壤结构体中,对土壤肥力来说最理想的结构是______。 A、块状结构 B、柱状结构 C、单粒结构 D、团粒结构 12、土粒按其大小分级,常见的分级制不包括下面那一项() A、国际粒级制 B、美国农部粒级制 C、日本粒级制 D、中国粒级制13、土壤按当量孔径可分为三级,下列选项中那些不属于这三级分类() A、非活性孔隙 B、毛管孔隙 C、通气孔隙 D、闭塞孔隙 14、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土壤容重应用() A、计算土壤孔隙度 B、计算工程土方量 C、估算各种成分储量 D、计算浸水容重值 15、“理想土壤”最松排列的形状及孔度() A、立方体47.64% B、三斜六面体24.51% C、三斜六面体47.46% D、立方体24.15% 16、卡钦斯基粒级制中划分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分界标准() A、1mm B、0.01mm C、0.001mm D、0.002mm 17、下列那一项不正确() A、土壤的密度和容重从定义上没有区别 B、密度曾称真比重 C、容重曾称假比重 D、土壤容重可以用来计算土壤孔隙度 18、土壤结构体不包括下列那一项() A 、块状结构B、柱状结构C、心型结构D、团粒结构 19、一亩耕层土壤的土壤质量一般说15万公斤,厚度20cm,容重为1.2g/cm3 该土层实际计算应为____万公斤() A、15 B、16 C、17.4 D、18 20、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结构() A、块状结构 B、核状结构 C、团粒结构 D、根状结构 E、片状结构 21、土壤剖面观察,稀盐酸用于( ) A、酸碱度测定 B、石灰质反应 C、土壤颜色鉴定 D、土壤结构现象 四、判断题 1、砂质土中矿质土粒主要是砂粒、粉粒,不含粘粒。() 2、通过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变土壤质地。() 3、矿质土粒的分级,以其大小、性质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个等级。() 4、土壤密度(土壤容重)是一恒值,常用其判断土壤松紧程度。() 5、团粒结构为良好的土壤结构,所有土壤只有具备了团粒结构才高产。() 6、物理性砂粒的界线为>0.01毫米。( ) 7、田间采集的湿土重100克,测得质量含水量为20%,则干土重为80克。( ) 8、土壤的常用密度值为1.3g/cm3。() 9、农业生产上最好的土壤质地类型是粘土。()

第二章 土壤质地

第二章土壤质地 第一节矿物质土粒a 第二节土壤质地 关键词 土壤粒级soil separates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土壤机械组成mechanical composition 教学重点 掌握粒级、土壤质地的概念 了解不同粒径矿质土粒地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元素组成上的变化规律。 了解各国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 掌握各种质地的农业生产性状及利用改良。 第一节土壤矿物质土粒 一、土壤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二、矿物土粒的特性 三、不同粒级土粒的特性 一、土壤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土壤粒级根据矿物颗粒直径大小,将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加以归类、分级。同组土粒在成分上,性质上基本一致,组间则有明显的变化。 土粒分级 土壤颗粒分级:(mm) 直径国际制美国制卡庆斯制中国制 石砾>2 >2 > 1 >1 砂粒2-0.02 2-0.05 1-0.05 1-0.05 粉粒0.02-0.002 0.05-0.002 0.05-0.001 0.05-0.002 粘粒<0.002 <0.002 <0.001 <0.002 物理性砂粒:1-0.01mm 物理性粘粒:<0.01mm 砂粒、粉粒、粘粒 二、矿物土粒的特性 (一)矿物成分不同 各级土粒的矿物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土粒愈大石英含量愈多,长石次之。随土粒由粗变细,石英的数量大大减少,长石的含量也有所降低,而云母、角闪石和其它矿物的含量则相应增加。 (二)化学成分不同 各级土粒的化学组成(%) (三)各种粒级的水分物理性质 不同粒级土粒的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颗粒粒级与理化性状的关系图式 (据Pierzynski,2000) 综上所述,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它们组成上和性质上有很大差异,对于土壤性状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的。由于颗粒大小的变化上是连续的,所以在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上,就把这些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归纳为石砾(gravel)、砂粒(sand)、粉粒(silt)、粘粒(clay )四组。 小结 土粒分级的概念 各国土粒的分级标准(4种) 矿物土粒的特性(3个特性) 不同粒级土粒的特性 第二节土壤质地 一、质地概念及分类 二、不同质地的农业生产性状 三、土壤质地的层次性 四、不良质地的改良 一、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 (一)土壤质地概念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的不同级别颗粒的含量分布。 国际制分类的标准是:(1)以粘粒含量15%作为砂土类和壤土类同粘壤土类的划分界限;以粘粒含量25%为粘壤土类同粘土类的划分界限。(2)以粉砂粒含量达45%以上作为“粉砂质”土壤的定名标准。(3)以砂粒含量达85%以上为划分砂土类的界限;砂粒含量在55%~85%时,作为“砂质”土壤定名标准。 2、美国土壤质地分类制

3-第四章_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三相组成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构成的分散系。众多的土粒堆聚成一个多孔的松散体,称为土壤固相骨架,也称土壤基质(或基模)。水、空气、土居生物都在骨架内部的孔隙中移动、生活。所以,土壤固相骨架内的大小土粒组成和土粒排列方式如何,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以及土壤生物有重要影响和制约。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的容积比,可粗略地反映土壤持水、透水和通气的情况。固相和液相两者的容积合称为实容积。而液相和气相两者的容积之和即为土壤孔隙容积,以孔隙度或孔隙比表示之。在土壤固、液、气三相中,三相组成与容重、孔隙度等土壤参数构成了一套反映土壤三相组成及土壤其它特征的评价参数,可评价农业土壤的松紧程度和宜耕状况。 土粒及粒级制土壤颗粒(土粒)是构成土壤固相骨架的基本颗粒,它们的数目众多,大小(粗细)和形状迥异,矿物组成和理化性质变化甚大,尤其是粗土粒与细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几乎完全不同。根据土粒的成分,可分为矿物质土粒和有机质土粒两种。固相骨架中的矿质土粒可以单个地存在,称为单粒,在质地粘重及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中,许多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也称单粒为原生土粒,称复粒为次生土粒。按土粒的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但是,土粒的形状多是不规则的,难以直接测量其真实直径。为了按大小进行土粒分级,以土粒的当量粒径或有效粒径代替之。粒级制至今尚缺公认的标准。在许多国家,各个部门采用的土粒分级制不同,主要有国际粒级制、美国农部粒级制、卡庆斯基粒级制和中国粒级制。不同级别的土粒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土壤质地及质地分类制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即为机械组成(或称颗粒组成),并可由此确定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至今尚缺为各国和各行业公认的土壤粒级——质地制,国内外几种使用多年的土壤质地分类制主要包括国际制、美国农部制和卡钦斯基制,中国制也被试用。在众多的质地制中,有三元制(砂、粉、粘三级含量比)和二元制(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两级含量比)两种分类法,前者如国际制、美国农部制及多数其它质地制,后者如卡钦斯基制。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途径是不同的。 土壤结构、结构体及分类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是土壤的两项基本物理性质,两者密切相关,并有互补性。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这个定义,包含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结构性。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它是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土壤结构体分类是依据它的形态、大小和特性等。最常用的是根据形态和大小等外部性状来分类,较为精细的是外部性状与内部特性(主要是稳定性、多孔性)的结合。在野外土壤调查中观察土壤剖面中的结构,应用最广的是形态分类。按结构体的形态分为板状(片状)、柱状和棱柱状、块状和球状三大类。土粒胶结成粒状和小团块状,大体成球形,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称为团粒。这种结构体在表土中出现,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是肥沃土壤的结构形态。团粒具有水稳性(泡水后结构体不易分散)、力稳性(不易被机械力破坏)和多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