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汉帝国之崛起:汉武大帝扫清匈奴六步走战略规划

大汉帝国之崛起:汉武大帝扫清匈奴六步走战略规划

大汉帝国之崛起:汉武大帝扫清匈奴六步走战略规划
大汉帝国之崛起:汉武大帝扫清匈奴六步走战略规划

大汉帝国之崛起:汉武大帝扫清匈奴六步走战略规划

强汉骄子,双星闪耀——卫青霍去病的华美人生(2)

人以恶声加我,我也恶声返之;人以强力凌我,我也强力抗之!而今回首前尘,那段屈辱的历史终于过去,面对老几辈留下来的丰厚家底,年轻的汉武帝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决心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将纠缠了汉朝六十余年的北方边患一次性彻底荡清。这盘棋就是我们上一章讲过的马邑之谋,当然很可惜,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武帝的这局棋,漏洞太大,手段太瞎,结果花了那么多钱,等于只给三十万汉军组织了一次包团的“马邑景区十日游”。这简直是冤大头中的冤大头。看来,相对于这种破绽百出的阴谋而言,刘彻需要更加高瞻远瞩的阳谋。他不仅要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还要下一盘很长很长的棋,匈奴问题绝不是一场战争就可以解决的,必须纳入长期战略规划,扎扎实实,一步一脚印,渐次达成阶段性胜利,最终实现全面胜利,显然,这是一场持久战。

经过深思熟虑,刘彻决定将这个长期战略规划分为六步:第一步:试探性出塞反击,交学费,锻炼培养善于远袭的军事人才。同时昭示天下,汉朝被动挨打的局面将自此结束,而以绝世之姿拉开大反攻的序幕。

第二步:收取河南地,掀翻匈奴入侵中原的踏脚板。

第三步:击破右贤王,割裂河西地区与匈奴王庭的联系。第四步:袭取河西地,断匈奴右臂,同时扫清通往西域的道路。

第五步:集中主力,与匈奴单于部决战,摧毁其战略后方。第六步:徙民屯北,巩固战果,控制西域,围追堵截,使匈奴残余势力永无翻身之日。此六步,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这样看,刘彻年纪轻轻,倒有几分大战略家的风采,他能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帝王之一,不仅在于家底厚实,肚子里还是有些真才实料的。

武帝只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将匈奴搞定,无论如何,绝不能把这个负担留给自己的后代。

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认定了就誓不回头,哪怕砸的头破血流,也要走完。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侵入上谷郡,杀掠吏民。消息传到长安,朝野哗然,民情激愤,刘彻便决定趁此机会实施他宏大战略计划的第一步:培养新人,打造将星,试探反击。

显然,这不是一次偶然事件,武帝的决策也不是一时性起,他是笃定汉朝已经有了应付长期战争的军事实力与心理准备,这次匈奴的入侵,只不过是引燃一切的导火索而已。打是肯定要打了,学费也是决心要交了,但这钱要花在谁身上呢?谁才是可堪培养的大将之才呢?在大战即发之刻,刘彻左思右想,辗转难眠,在将帅问题上翻来覆去的琢磨。他

头疼。

刘彻心中不是没有人选,而且还有好几个,但为什么迟迟定不下来?因为他心目中最大的那个人选,恰恰是个争议最大的人选,任命一下,必定舆论哗然,这需要太大的魄力,大到连刘彻这样乾纲独断、超有主见的帝王都难免心怀顾虑。刘彻心中的这个人,就是他的亲亲小舅子,卫青。卫青为啥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原因很简单,第一出身低,是最下贱的奴隶;第二年纪轻,只有二十来岁;第三没经验,从来没打过仗;左看右看,怎么看都不像是名将的料。武帝任用卫青去指挥如此重要一战,说他句任人唯亲,一点儿也不冤枉。当然,如果卫青真的打出名堂来,刘彻那就不是任人唯亲了,而是举贤不避亲,但谁又能保证卫青他一定能打胜仗呢?何况此战是汉朝第一次主动出击匈奴,没有前例可循,这仗太难打了,就算韩、白在世,恐怕也没有必胜把握。

从奴隶到将军,哪有那么容易?从奴隶到名将,那就更难了。秦汉时候的名将大多出身不低,就算不是贵族子弟那也是军事世家,最差吴起韩信等人,也算良家平民,起码受过些教育,学问还颇大,而像卫青这样出身低到如此地步的还真是少见,下面我们详细来讲。

细数汉武帝一生的成就,不愧是千古一帝,实在太霸气了!

细数汉武帝一生的成就,不愧是千古一帝,实在太霸气了! 电视剧《汉武大帝》对汉武帝介绍词是“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翻开史书,细数汉武帝的显赫武功,即便是再较真的人也会不得不承认,汉武帝千古一帝的名号真不是吹的,汉武帝实在太霸气了!汉武帝且看汉武帝一生中的成就。1 出兵救援东瓯,闽越国闻汉军出动后不战而退。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朝东南边的闽越国(大致为今天福建)围困东瓯国(大致为今天浙江南部),东瓯国向汉朝求援。太尉田蚡等人以路途遥远艰险为由反对出兵救援。汉武帝力排众议,派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动会稽郡兵马,跨海进军闽越。闽越国听闻汉军大举出动后不战而退,东瓯之围得解。2 出兵闽越,闽越国人杀其国王请降。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郢攻南越。汉武帝派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讨伐闽越。汉军未至闽越,越人杀国王向汉军请降,汉军方归。3 四路骑兵北击匈奴,汉朝正式向匈奴亮剑。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卫青部到达龙城,斩获匈奴七百级。此战标志着汉朝结束和亲政策,拉开与匈奴决战序幕。对中华民族来说,汉武帝“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

我复亦往”的强势宣告,无异于铸就了民族魂魄,从此这个民族以汉族自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4 收复河套,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获首虏数千级。此战最大意义在于收复了河南地(今河套平原),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得以解除。同年,汉武帝在河套设置朔方、五原郡。5 大破匈奴。打破匈奴元朔五年(前124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斩获首虏一万五千级,赢得汉朝建国以来对匈奴首次重大胜利。6 夺得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走廊(大致为今天甘肃),共斩首虏四万余级。同年秋,匈奴昆邪王率众四万余人来降,汉武帝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从此今天甘肃大部分地区纳入中华版图。夺得河西走廊,对汉朝向西进军、开拓西域意义重大,汉朝影响力和国威也由此走向世界。7 漠北决战重挫匈奴。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下定决心集举国之力对匈奴实行长途奔袭、主力决战。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出击。卫青部北围匈奴单于,斩首一万九千级,至阗颜山乃还。霍去病部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此战是汉朝与匈奴的国运之战,汉军在付出较大伤亡的基础上重挫匈奴,从此漠南无匈奴王庭。8 讨伐南越,设置南海九郡,平定西南夷。讨伐南越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国相吕嘉谋反、杀汉

作业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带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2. 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 B.刘濞 C.晁错 D.主父偃 3.“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货币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大事。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B. 开元通宝 C. 五铢钱 D. 交子 5.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里的“他”是指( ) A.李广 B.主父偃 C.霍去病 D.董仲舒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道家的《诗经》《尚书》《春秋》《礼记》《易经》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错误: 更正: 7.公元前119年的牧野战役,是西汉对抗匈奴的高潮。经此战役后,匈奴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1)材料一中“秦皇汉武”分别指的哪一历史人物? (2)“秦皇”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案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明确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史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突破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创设历史氛围,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的背景、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突破方法 通过课本剧《参与朝堂议事》理解措施及意义;通过讨论,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教材整合:联系第11课内容,结合本课课题,按照以下三部分,重新整合教材。即: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条件、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这样进行教学讲述,能够体现历史事件的内在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整体掌握西汉历史,突破教学重点。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再现历史氛围,感知历史、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 1.史论结合:阅读原始文字、图片资料,获得有效信息,依据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3.对比归纳: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思想措施的异同,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汉武大帝(议论文)

汉武大帝(议论文) “尊儒兴学,悉延百家,整顿朝纲,统一王权,改革官制,抑制相权,平定叛乱,改革分封,打击割据,亲统兵权,改革军制,严明赏罚,扩军、禁军,军队改制”是汉武帝登位后的经历。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呢? 武帝生前朝臣对他的举措争论就很激烈。武帝去世不久,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开的盐铁会议上讨论武帝时盐铁专卖,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的讨论分成了两派,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全面否定了这点。 光禄大夫夏侯胜说:“武帝虽然有攘四夷广土开域之功,然而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侈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游离,物故者半。又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蓄积至今未能恢复,无德泽于民……”。元帝时,贾谊曾孙贾捐之又说:“……当此时,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鄣郭,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没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淮南王盗写虎符,阴聘右士,关东孙勇等诈为使者,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 这样看来,武帝似乎被否定了,然而,这只是单方面的认识。 汉武帝时期,武帝实行了不少创新之举,有的是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而创设的,有的是根据当时的需要而创设的。这些创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术政策方面,秦始皇尊法而“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深知,治国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尊贤任能。墨子有言:“尚贤者,政之本也。”因此在建元元年(前140)冬十月,武帝便诏令丞相,御史等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国家在太学设儒家王五经博士,提高了儒学地位,同时又“悉延百家”。形成了尊儒术而又兼用百家。这一点奠定了中国以后封建社会学术思想格局。不仅如此,武帝对西域胡乐,魔术的传入说明在文化上也通过开放、发展,壮大自己。 在政治制度方面。周代重德治,秦始皇“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法。”汉武帝则是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以严刑峻法治国,二者实用,恩威并举。《汉书-元帝》记载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土霸王道染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而这种体制汉武帝是主要的创始者与完成者。并且此制对后世影响巨大,以后各个朝代化一般均是二者兼用的。这是既有社会的需要,也有历史继承和发展的逻辑规律在内。一下割断历史,一切从头开始是不行的。秦始皇废先王之道,要割断历史传统,结果使秦朝短命而亡。汉武帝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既施仁义又重法治国,他成功了。汉武帝对官史来源泉多元化。汉武帝尤为突出的是用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挑选出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后来随着大统一局面的出现又从少数民族选拔人才当官,武帝的“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部察史民有茂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等。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 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使其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新封的诸侯对皇帝感恩戴 汉武帝接受了 主父偃的建议。实 现“推恩令”,下 令允许诸侯将自己 的封地分给其子 弟,建立较小的侯 国。 通过“推恩” 这种相对和缓而 “富有人情味”的 方式,原来的王国 被分割成许多小侯 国,侯国不再属于 王国管理,而归中 央直接管辖的郡管 理。不费一兵一卒, 达到了削弱王国的 目的,而得到封地 的诸侯子弟,对皇 帝感恩戴德,从而 培养了侯国的忠 诚。 学生回答问 题。 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了解“推 恩令”的作用。 了解刺史制 度。

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

教学设计一 【课标精解】 1.课标要求: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在我国古代史上的贡献;了解汉匈和战的史实;掌握汉武帝军事上大一统的成就。 2.课标分析: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秦汉时期日渐强大进入鼎盛。对北方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汉匈的和战既促进匈奴的封建化进程与民族融合的步伐,又是西汉军事上大一统的措施与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从军事和民族关系的角度介绍西汉的强盛,顺延着秦朝与匈奴的关系而来,也因为西汉的弱强而和战,匈奴在与汉朝和战的过程中封建化进程加快,与汉族的民族融合也加强,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奠定基础。因此,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匈奴兴起并对中原形成强大的威胁;另一条线索是汉朝在不同时期与匈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历史的系统性把握还不够,但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不同程度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科学性,更要注重趣味性。由于年龄的制约,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对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有一定难度,对民族关系的主流把握还不一定准确,教师要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和掌握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西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与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等,逐步形成中华民族是随着历史发展各民族融合而成的意识。 ②掌握匈奴与汉朝“和”与“战”的表现,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汉朝对匈奴政策的改变,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理解各民族间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我眼中的汉武帝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字通,汉朝第七位皇帝,西汉时期的皇帝、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文学家。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帝刘邦的曾孙、太上皇刘太公的玄孙,其母是皇后王娡。公元前157年7月14日生于猗兰殿,公元前87年3月29日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汉武帝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汉武帝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一、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西汉是强盛的王朝,而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更使它登上了鼎盛高峰。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建树,功不可没,充分展示了他勇于开拓、奋发进取的雄才大略。 1、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汉武帝刚刚登上皇帝宝座时,由他的祖母窦太后掌握大权。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去。汉武帝开始把一切大权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首先打击了外戚丞相田,然后加强了他身边收转文书的尚书、中书的地位,使丞相成为有名无实的职位。自此,中书和尚书成了中央发号施令的机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彻底解决藩国问题,他命令藩王们不能把封地仅仅传给继承王位的长子。还必须划出一部分来分封给其他几个儿子,并且互不统属。这样一来,藩国的土地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后来就无法与中央对抗了。这正是汉武帝的聪明之举。 汉武帝还加强了原有的监察制度,并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新制度。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命令各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并用“公车上书”的办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给皇帝建议国事。意见合乎治国要求的,就根据上书人的特长授给官职。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董仲舒认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来管理人民的,上天给了他统治人民的权力,绝对不能违反。这种说法正好迎合了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便采取这种思想来做统治思想和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在举行测试的时候,汉武帝对其他各派学说的人一概不取,独取儒生。于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学说,士人都变成了儒生。虽然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当时对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开拓疆土 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作战。最后取得了抗击匈奴的全面胜利,充分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汉武帝还用大量移民的办法来充实边防,发展生产,使西汉王朝的政权更加巩固、国家更加统一,为西汉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试论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及评述

试论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及评述摘要:在公元前3世纪末,在我国的蒙古高原上崛起一个强大的政权—— 匈奴。他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统一整个蒙古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王朝。与南方的大汉朝对抗了近400年,本文着重从两汉与匈奴的战争说起进而掺杂一些本人对这场战争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例如:在文中本人将主要说明一下两汉与匈奴的战争进而就战争的性质进行简要的评析等。 Abstract: In the 3rd century BC, in China's rise on the Mongolian plateau a powerful regime - the huns. He rapidly in a very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owerful slavery dynasty unified the Mongolian plateau. Against the south of the han dynasty for nearly 400 years,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han dynasty and huns war about then doping some views and opinions on the war. For example: in this paper I will mainly explain the han dynasty and huns war and then briefly analyzes the nature of war etc. 关键词:西汉、东汉、反击、匈奴、正义、非正义 Keywords: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ounter, the huns, justice and injustice 关于汉匈之间的战争,我首先要讲的是这只是兄弟民族之间的纷争,与现代意义上的侵略和反侵略没有什么实质的联系。但因发动战争的主动方及发动战争的目的不同又存在着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并且在两汉与匈奴的战争中不同的阶段又有所不同。 (一)西汉与匈奴的战争及评述 汉初,汉朝刚刚统一,内部矛盾尚未解决,国力尚弱。而此时,匈奴正是国力鼎盛之时。《史记》匈奴列传中说,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当此之时,匈奴屡犯汉朝边界,汉朝由于打不过匈奴,自高祖至景帝“四帝一后”当政期间,汉廷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政策,偶有反击,也只是到达边境,从未越境击之。而匈奴却屡屡犯境,杀掠百姓,抢掠财物。搞得长城附近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此时,不言而喻汉与匈奴的战争汉是正义的,而匈奴是非正义的。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要说明的一点是匈奴在优势条件下,却没有急于大规模的进攻汉朝,进而臣服汉朝甚至是灭亡汉朝,这对汉朝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我想这除与汉朝屈辱的和亲政策有密切关系外,也与生活在空旷草原上的民族所造就的粗犷、豪迈、不拘小节的性格有关,更重要的是匈奴人不像汉人一样经常尔虞我诈,机关算尽。 正当匈奴陶醉于汉的和亲所带来的好处之时,汉朝政府采取一些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全力发展自身国力,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准备未来的反击。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此时的汉朝历经“文景之治”的繁荣,社会生产得到极大恢复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3课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

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 一、中央集权的加强 1.政治上 (1)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的国土除嫡长子继承外,还可由皇帝分封给侯王的其他子弟,形成新的侯国。新侯国归当地的郡管辖。这样,王国越分越小,力量越来越弱,再无力与中央抗衡。 (2)汉武帝颁布法令,歧视在诸侯国做官的人,严格限制士人与诸侯王交往,又以各种罪名废除了许多诸侯国。 (3)为加强对地方官员和富豪的控制,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派刺史去监督和考核他们。中央和都城地区的官员,由司隶校尉负责督察。 (4)汉武帝还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2.思想上 (1)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2 000多年。 (2)汉武帝还在长安设立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学生。 二、与匈奴的和战 1.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西汉初年,汉王朝国力不振,对匈奴只好奉行以“和亲”为主的政策,换取一时的安宁。 2.汉武帝反击匈奴 (1)背景:汉武帝时,国家储备了足够的军粮和战马,军队训练有素,反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 (2)时间:从公元前127年开始,汉武帝先后三次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3)著名将领:卫青和霍去病。 (4)结果:第一、二次分别夺回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最后一次将匈奴赶到蒙古大沙漠以北。此后,匈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再无实力与西汉抗衡。 3.昭君出塞: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从此,汉、匈友好相处。 【问题1】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你认为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和富豪的控制,汉武帝派刺史去监督和考核他们;中央和都城地区的官员,由司隶校尉负责督察。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 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 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 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知识点3 盐铁专卖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 是由谁造成的( )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3.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汉武帝的功过

汉武帝的功过 新华中学2013级4班刘沣进 西汉王朝有一位明君,他改革政治、设置刺史、加强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绸之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他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逾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兴太学,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晚年的时候,他求丹问药,妄图长生不老;宠信奸臣,逼死亲人,使他留下了一个败笔。 他是西汉王朝第七位皇帝,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书》评叙他“雄才大略”,《谥法》说他“威强睿德曰武”。他就是汉武帝,他就是刘彻! 一、汉武帝之功 汉武帝在政治、文化、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政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武帝设立中朝,消弱了丞相的权利。设立刺史,加强对国土的监管。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比如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且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帝王罪己诏的君王。 (2)军事:汉武帝时,有数位名将,像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他们为汉武帝开疆拓土、守卫边疆;数次进攻匈奴而大获全胜。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期中有决定性的三次战役分别是: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战争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匈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3)经济:汉武帝先后进行了六次货币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

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六次改革后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较大成功。武帝还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遏制了一些大商贾们牟取暴利,使国库更加充盈。 (4)文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这在当时引起了一股儒学巨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5)外交: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任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开辟了东到长安,西到罗马帝国,最远至埃及亚历山大的贸易通道。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二、汉武帝之过 汉武帝雄才大略,但他的一生仍有失败的地方。在武帝晚年他宠信奸臣;派人去寻丹问药,乞求长生不老。 (1)妄图长生不老:而汉武帝晚年被称为他一生中的败笔,因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执政后期,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叹从此天下无敌手,于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炼丹事业当中,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2)晚年汉武帝在奸臣江充的挑拨下,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这一举动,成为了武帝最大的失败。 西汉明君汉武帝有功有过,16岁登基,在位54年的他,为汉朝的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他晚年的时候,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个重重的败笔!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 b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特征并正确评价汉武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主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了解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情景剧剧本和道具奏折

五、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片头, 【导入】 幻灯片:汉武帝像 师: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56年,16岁登基为皇。同学们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生: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汉武帝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武帝,去了解汉武帝如何开创“大一统”的。幻灯片展示课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新授】 (一)汉武帝的烦恼 师:作为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刘彻有喜有忧,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逐渐强盛的王朝,忧的是父辈们留下了一些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疑难问题,他究竟忧心哪些问题呢?请看历史剧《汉武帝的烦恼》(幻灯片) 师:(鼓掌)剧中汉武帝有哪些烦恼? 生:诸侯王财大地大,百家争鸣,匈奴骚扰 师:归纳①政治:王国问题②思想:思想不统一③边疆:匈奴问题,这三大问题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二)为汉武帝分忧 师:穿越时空:假设同学们是当时汉武帝的臣子,你会提出什么方法帮助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推荐这种方式的理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把解决方案写在奏折上)请不同的小组代表回答: 1、王国问题

【汉武帝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第一次军事冒险

【汉武帝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第一次 军事冒险 汉武帝在登基之初由于觉得时机不成熟,就同意了当时匈奴的和亲要求。然而根据《史记》记载,在这次和亲两年之后,汉武帝又突然在朝堂上宣布对匈作战,这个决定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朝堂上,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围绕着战与不战的问题又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那么主和派和主战派将会展开怎样的唇枪舌剑呢?主和派韩安国又会用怎样的杀手锏来阻止汉武帝打匈奴呢?主战派王恢究竟想到了什么破敌之策才能说服汉武帝呢?这个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波折变化呢? 建元六年,汉武帝违心地同意了韩安国和大臣们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作为汉武帝来说,他是一个一贯主张对匈奴用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的人,他之所以在建元六年同意与匈奴和亲,我们上一次曾经提到过他有一个难言之隐,这个难言之隐是什么呢?两点,第一,他刚刚继位啊,汉武帝十六岁继位当天子,到建元六年的时候他刚刚继位六年,才二十二岁,要一个二十二岁的天子改变了一个实行了七十多年的和亲国策,对匈奴大规模作战,这是需要勇气的。第二个原因,韩安国提出来了对匈奴作战的风险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这件事情刚刚过了两年,汉武帝突然之间向朝臣们提出一个建议,他对朝臣们说,他说我大汉对匈奴不薄啊,我们把我们的公主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带去了那么多礼物送给匈奴的单于,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抢劫、傲慢,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决定和匈奴开战。他把他这个决议一

抛给大臣们以后,整个朝中就像是开了锅一样,炸了营。朝中两派再一次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论战,论战双方的代表人物还是两年前那两个人,主战派大行王恢,和亲派御史大夫韩安国,两派争论得非常激烈,可以说是唇枪舌剑。 争论的焦点三个问题,第一,要不要打?王恢是主战派啊,王恢以史为鉴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战国时期的那个代国,代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就在山西北部。说那个战国时期的代国北面是强大的匈奴,南面又是中原的诸侯国,但是代国的国君他竟然能够对抗匈奴,让匈奴不敢轻易地南下,保护了代国的百姓安居乐业。对比一下战国时期那个小小的代国的话,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实在是太窝囊,匈奴现在打我们简直比当年打代国都频繁。这说明一个道理,它对当年战国时期的代国有畏惧,而对我们今天的大汉它毫无顾忌之心。所以这个仗一定要打,而且一定要打出国威,打得匈奴知道害怕,这是王恢的意见。韩安国还是老主意和亲,不能打。韩安国的理由比上一次申述得更充分了,韩安国讲了三条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找不到。茫茫草原,那个大草原、大戈壁,匈奴民族又是个马背民族,没有一个固定的处所,你派了那么多军队到草原上去,你就能保证你能找到匈奴民族吗?你能找到它的军队吗?第一个原因找不到啊。第二,打不赢。你找到它的时候你已经是精疲力竭了,你用精疲力竭的军队去对抗它的精锐之师,你能保证打赢吗?第三,划不来。你就是千辛万苦、万苦千辛打赢了,你占了那个大草原,你占了大戈壁你干什么用?你是农耕民族啊,你在大草原上开荒种地,还是在戈壁滩上你想种粮食?没有用啊。

汉武大帝_2000字

汉武大帝_2000字 “尊儒兴学,悉延百家,整顿朝纲,统一王权,改革官制,抑制相权,平定叛乱,改革分封,打击割据,亲统兵权,改革军制,严明赏罚,扩军、禁军,军队改制”是汉武帝登位后的经历。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呢? 武帝生前朝臣对他的举措争论就很激烈。武帝去世不久,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开的盐铁会议上讨论武帝时盐铁专卖,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的讨论分成了两派,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全面否定了这点。 光禄大夫夏侯胜说:“武帝虽然有攘四夷广土开域之功,然而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侈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游离,物故者半。又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蓄积至今未能恢复,无德泽于民……”。元帝时,贾谊曾孙贾捐之又说:“……。当此时,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鄣郭,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没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淮南王盗写虎符,阴聘右士,关东孙勇等诈为使者,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 这样看来,武帝似乎被否定了,然而,这只是单方面的认识。 汉武帝时期,武帝实行了不少创新之举,有的是吸取历

史上的经验教训而创设的,有的是根据当时的需要而创设的。这些创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术政策方面,秦始皇尊法而“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深知,治国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尊贤任能。墨子有言:“尚贤者,政之本也。”因此在建元元年(前140)冬十月,武帝便诏令丞相,御史等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国家在太学设儒家王五经博士,提高了儒学地位,同时又“悉延百家”。形成了尊儒术而又兼用百家。这一点奠定了中国以后封建社会学术思想格局。不仅如此,武帝对西域胡乐,魔术的传入说明在文化上也通过开放、发展,壮大自己。 在政治制度方面。周代重德治,秦始皇“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法。”汉武帝则是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以严刑峻法治国,二者实用,恩威并举。《汉书-元帝》记载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土霸王道染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而这种体制汉武帝是主要的创始者与完成者。并且此制对后世影响巨大,以后各个朝代化一般均是二者兼用的。这是既有社会的需要,也有历史继承和发展的逻辑规律在内。 一下割断历史,一切从头开始是不行的。秦始皇废先王之道,要割断历史传统,结果使秦朝短命而亡。汉武帝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既施仁义又重法治国,他成功了。汉武帝对

历史趣谈:突出重围 汉武帝刘彻的困境和武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突出重围汉武帝刘彻的困境和武功 导语:因为电视剧《汉武大帝》,我重新审读了汉武帝及其时代,对汉武帝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因为受《史记》及诸多学者的影响,对这个“内多欲而 因为电视剧《汉武大帝》,我重新审读了汉武帝及其时代,对汉武帝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因为受《史记》及诸多学者的影响,对这个“内多欲而外行仁义”的汉武帝没多少好感;但在重读之后,才发现任何谩骂与讥嘲,都不足以掩饰汉武帝的伟大。 因为汉武帝的雄才伟略,使得汉朝赢得了空前的尊荣,也使得“汉”成为整个民族的称号。最难得的是,汉武帝是在重重围困之下,拔剑而起,突出重围,这才取得辉煌的成就。那么,汉武帝遇到的围困有哪些呢?汉武帝又是如何突出重围,创造辉煌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巩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三国演义》的开篇:“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较多的时间保持大一统,离不开两位帝王的功劳。其一是秦始皇,结束了七国争雄的局面,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使得中华民族有了在文化符号上达到了统一;其二是汉武帝,收复失地、抵御匈奴、联合西域,开创了中华帝国万国来潮的局面;又在文化上设立五经博士、推行今文经学,统一了思想。 汉建元五年(前136),武帝罢传记博士,又为《易》和《礼》增置博士,与文、景时所立的《书》、《诗》、《春秋》合为五经博士,以今文经学主导学术。(按:汉宣帝时增置博士为十二类:《易》为施、孟、梁丘;《书》为欧阳,大、小夏侯;《诗》为齐、鲁、韩;《礼》为后氏;《春秋》为公羊、谷梁。)西汉的儒学博士,对经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厂 生活常识分享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知识点总结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知识点总结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一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必考知识点1汉武帝时期因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所以汉武帝能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2 两汉时期的抗击匈奴的名将领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把匈奴一直追到漠北,使得匈奴再也不能与中原王朝抗衡。 3西汉初期,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这是因为当时汉朝的国力不够强大。 4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一次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这次战争的汉军统帅是卫青和霍去病,战役发生的地点是在漠北地区,这次战争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5 汉武帝雄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6汉朝与西域的两种主要关系是战争关系及和亲友好相处。两者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边境得到了安定;而典型著名的昭君出塞,发生在汉元帝统治时期。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7霍去病的功绩:

他把国家利益高高放在自己个人利益之上,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万里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把匈奴驱赶于大漠之上,使得朝廷受四方万国来朝。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知识目标 1.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2.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3.掌握两汉时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盛,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现(专门),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了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2.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浅析汉武帝平定匈奴的历史条件和个人作用

浅析汉武帝平定匈奴的历史条件和个人作用摘要:自汉高祖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对匈奴和亲开始,历经惠帝、文帝、景帝,西汉前期七十多年对匈奴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汉武帝即为以后,变“无为”为“有为”,积极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收复了大量被匈奴占领的西北地区,基本解除了匈奴对西北边疆的威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汉初以来社会所给他提供的历史条件,同时也离不开汉武帝的个人品格和才能的发挥。 关键字:汉武帝平定匈奴历史条件个人作用 一 汉武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8年),有40多年在同匈奴打仗,汉兵出击达18次之多。从马邑之谋至元狩四年,汉军在反击匈奴战争中打了一系列胜仗,使匈奴奴隶主贵族遭受沉重打击,大汉王朝北部边患基本解除,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汉武帝也因为内兴制度、外御强敌的巨大功绩而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历史活动家的成功,包括历史活动所受到一定限制的历史条件以及个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发挥的作用两个方面。汉武帝改变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实行积极的反击战争,并且获得巨大成功,亦遵循此历史规律。 从汉武帝对匈奴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条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因素: 第一,汉武帝即位之时,汉代的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改观。经济在战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决定性的作用,战争对经济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必要的物质是军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汉初之所以对匈奴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是迫于当时贫困的社会经济形势。史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1面对社会经济衰弱的状况,统治者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恢复农业生产。文帝常下诏鼓励农耕,景帝也曾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2都不如谷物 1 (汉)班固.汉书[M].卷24上.北京:中华书局,2007. 2 (汉)班固.汉书[M].卷5.北京:中华书局,2007.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练习题及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惩治地方豪强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完善察举制 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实行“推恩令” B.“以德化民”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 4.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开封 5.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 A.贝 B.五铢钱 C.半两钱 D.交子 6.同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有没有思考过古代汉朝时期人们学习的场景?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汉代由政府创办的最高学府叫什么?由这里学习的主要教材可判断哪一学派在当时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哪一政策造成的?

(2)与汉代比较起来,当今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优点? (3)汉代教育与当代教育的目的有何不同? 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2.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实行郡县制 3.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铸造五铢钱 4.“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及其“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C.李冰修筑都江堰 D.屈原创作《离骚》 5.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 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 A.《道德经》 B.《韩非子》 C.五经 D.《孙子兵法》 7.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统一度量衡 8.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