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与环境互动视角下青少年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人与环境互动视角下青少年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人与环境互动视角下青少年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人与环境互动视角下青少年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人与环境互动视角下青少年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从人与环境互动视角出发,比较功能论、冲突论和符号互动论三种方法论,分析青少年成长因素,探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功能论冲突论符号互动论家庭

环境是作用于人的所有外界事物与力量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和环境息息相关。

环境是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背景或条件,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和道德成长的基本因素之一。社会环境中既有优良因素,也有不良因素,任何社会都是如此。

社会化是指个人一生中在与他人及社会的接触和互动中,形成个性,获得并履行社会行为规范以及社会角色,以不断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是如何从一个生物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人,个体的人格和角色技能如何形成发展,对于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有着巨大的意义。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青少年成长是指青少年逐渐形成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特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培养一定生活技能,进而成长为能够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传承社会文化、推动社会变革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即基本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第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年人更多地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人生,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形成。

少年随着生活环境的扩大、知识技能的积累、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心理水平的提升,在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需要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在物质需要层面,开始讲究服饰,对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的需求增多、层次提高;在精神需要方面,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渴望,希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和朋友的支持,期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创造的欲望和冲动。

人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各个时期都有对社会的不适应和心理紧张。

人与环境的互动伴随着青少年成长的每一刻。青少年作为人的生命周期的一

个阶段,也必须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的环境。青少年与环境的关系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青少年自身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身心素质,进而影响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环境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形塑作用。人的发展既包括自己工作领域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成熟和成长,这里边包括个人的主观努力也包括所在环境的影响,除了个人主观上的积极入世之外,没有良好的外在环境是难以有更大发展的。

目前,社会学界主要运用功能论、冲突论、符号互动论三种社会学思维视角考察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功能论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人类学方法论主张。它认为认识事物的实质、本质或第一原因是不可能的,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和属性;主张排除实体概念,在相互依存构成整体的诸因素和诸事物的联系中把握对象,而对事物的现象和属性的认识在于了解其功能。功能论者普遍认同的一个前提是人类的风俗、制度、行为规范不是孤立的。作为社会系统包括环境在内的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各要素之间以不同的程度相互依赖的形式出现。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想道德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都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具有一定的功能。它们中的每一个与其它现象互相关联、互相作用,都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结构功能主义十分注重研究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平衡、协调的机制,是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它强调的往往是“稳定的秩序”。结构功能主义分为:①正功能与反功能,即一件事或物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②显功能与潜功能,即学校的存在一方面是作为一个主流文化的传播地,另一方面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③功能选择:就是在一件事物的多种功能中进行选择,挑选最适合的。

而社会冲突理论以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重点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是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反思和对立物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和整和,代表社会学的保守派,社会冲突论是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积极作用,代表社会学激进派。

像功能论者一样,冲突论者也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关注其中的制度和结构安排。

符号互动论,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功能论和冲突论者关注宏观的和宏大的社会结构研究,而互动论者则关注传统的社会生活事物的微观研究。互动论者认为人是社会的,是以群体形式生活的。基本上,符号互动论者关注人们交往中符号意义的产生方式,而他们首先要做的是仔细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事物的意义。符号互动论者试图用细微的观察和与人密切的接触来获取对人类潜在的交往模式的理解。

符号互动论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就是阐述个体自我通过社会互动过程而突显的过程,亦即个体自我通过个体社会化过程而产生和形成过程。

符号互动论者主要有四个关注点。第一、符号互动论者关注人们学习赋予符号意义的方式,这种方式让人们赋予他们感情、行为意义,这种方式能让人们向更宽广的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符号互动论者强调社会过程和突变。他们认为社会是一张活跃的和交互的网,社会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人类和其它生物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而不固定的过程世界中,这不依赖于社会结

构,而处决于人类活动和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和调协的结果。第三,符号互动论者认为社会是互动的。从中可以看出没的固定不变的个人,人总是要和他人打交道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分析单元就是自己,这样人们自己设定目标,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第四,符号互动论者通过观察符号、过程、交互方式来确定隐含的文化类型和社会生活模式。

符号互动论,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符号。对于符号的定义,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其归结为其字面意思,即是一些可见的符号。事实上,米德对于符号这一概念从一开始的研究中就已经把它概化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了。在阐释符号这一概念时,米德借用了“姿态”的概念,就是说,一方活动的某些部分对于另一方变成了某种刺激,使他针对对方做出的那些反应来调整自己,而这种调整接下来又变成了对前者的刺激,使他改变了自己的活动,因为开始另一种活动,对于双方来说,这里都存在一系列的态度和运动。也许可以使“姿态”这个术语等同于这些社会活动的开端,而后者作为刺激则会导致其他活动者做出反应。这里讨论的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刺激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两个主体间的姿态互动,在两者之间达成共识,共识形成之后,就会有接下来的活动或者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两者之间姿态能够顺利互动,也就是这种姿态已经在两者之间达成共识,这种形成共识的姿态就是一种符号了。

在一般化的他人阶段,个体需要内化的符号不再仅仅是针对某个事物或者某个组织,而是一般化了的社会的价值。个体必须以和他采取其他个体针对他本人,以及彼此对对方的态度的方式同样的方式,采取他们——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者社会群体成员——对于他们全都参与其中的共同的社会活动或者一系列社会事业的各个阶段或各个方面的态度。只有个体采取他所从属的社会群体,并且采取这个群体本身有组织的合作性社会活动或者对一系列这样的活动的态度的时候,他才能确实发展一个完整自我。这时,个体能够对社区或一般信仰、价值观和规范做整体行的透视设定,自我形象从特定的他人的期望,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共同体的标准和观点。

符号互动论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了对人的人格与自我意识的探究,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来解释人自我意识是如何成长和发展的。尤其是其对社会中各种事物,包括现实与抽象的概念,都囊括在符号这一理论之下,就顺理成章地全面解释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揭示了人的社会化正是在这种个体与外界的互动中实现的这一现实。尤其是系统的阐释了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与外界互动程度不同,能够内化的符号量不同,正解释了人的社会化的渐进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化迅速而剧烈,突出的特征是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各种社会问题重叠交错。而规范的冲突、制度的冲突、价值的冲突、理想的冲突,更是弥漫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开放的社会环境,一方面为青少年的学习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存在。

符号互动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通过互动过程显现社会现实。互动论者认为,人们通过互动过程,对他们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相互关系作出自己的解释,并对当时的情境协商出共同的定义和意义。从符号互动的角度可以把家庭教育的过程看成是父母与子女运用符号进行互动的过程。把符号互动理论应用于家庭教育可以理解家庭教育中的儿童社会化、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的问题,并能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和交互作用的家庭教育观。

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互动过程创造、维持和变革社会结构。如果不懂得个体间的互动过程,并且最终是它建构了社会组织模式,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会明白什么是社会组织模式。符号互动论可以说对整个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符号互动论者极力强调人类制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凭着这种能力,人们能用一个个符号象征客观事物、思想以及事实上他们所经历的任何阶段,并进行交流。人类凭借在发音和身体姿态上获得一致意义的能力使用符号彼此沟通。人们在符号性交往中,不仅使用词汇和语言符号,还使用具有一般含义和相同理解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辅助体态和其他象征性姿态。

人类在交往中能够互相读懂对方,预期对方的反应,并彼此调适。通过对他人姿态的解读和解释,人们进行交往和互动。米德称这种基本的能力为“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或角色领会。当代互动论领袖之一,已故的罗斯认为,角色领会意味着个体交往者在其内心深处想象接收者是如何理解交往的。斯特赖克强调指出,角色领会是“对某种社会行为中他人的反应进行揣度。”而林德史密斯和斯特劳斯强调,角色领会是“对他人思想的立场和观点进行想象性假设”。[1]如果人们没有解读他人姿态,并以这种姿态为基础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能力,互动就不可能发生。而没有互动,社会组织也就不会存在。

总之,人类制造和使用符号,进行交往,通过角色领会,包含对他所显露的符号进行解读,进行互动;心智和自我的能力,使人类成为独一无二的物种,完全是由于互动的缘故,反过来这些能力的产生,也使得互动能够建构社会的基础。

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互动过程创造、维持和变革社会结构。如果不懂得个体间的互动过程,并且最终是它建构了社会组织模式,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会明白什么是社会组织模式。符号互动论可以说对整个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符号互动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通过互动过程显现社会现实。互动论者认为,人们通过互动过程,对他们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相互关系作出自己的解释,并对当时的情境协商出共同的定义和意义。从符号互动的角度可以把家庭教育的过程看成是父母与子女运用符号进行互动的过程。把符号互动理论应用于家庭教育可以理解家庭教育中的儿童社会化、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的问题,并能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和交互作用的家庭教育观。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家庭环境尤其的重要。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青少年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是人生开始的第一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成才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家庭关系、父母素质对青少年成才有关键性的影响。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长远和深刻的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

家庭是一个人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是一个人成长的开端。青年在独立生活之前,多数时间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家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深深烙印在青年的心灵上,家庭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和家庭文化氛围都会影响青少年个体未来的生活,塑造着个体的人格。家庭在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其他任

何因素都无法代替的。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文明程度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然而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使大多数的家庭变了模样,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关心不够或者显得力不从心。

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父母关系的和谐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起着重大影响。父母感情深、互相关心,能使子女直接受到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生动教育。

家庭氛围简单的说就是家庭环境的气氛与情调。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健全与否。若想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首先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这样会使孩子感觉到温馨与安全,利于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养成。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也应该营造一种科学、民主的氛围,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否则孩子达不到目标,父母很可能会因此责罚孩子,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尽可能多花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交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这样会使孩子感觉到自己在被重视,是真正的家庭一员。

家庭是青少年进行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之一。完善家庭的社会化功能,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日益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一定的社会需要以一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为基准,对其它规范和价值观念干涉予以“整合”,这是符合社会文化积累需要的选择。由于青年文化总存在程度不同的“偏离”主导价值的倾向,故社会就须运用各种手段、力量对青年文化进行整合、吸纳与调控,倡导人文精神,张扬社会中善良的风尚习俗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社会中的邪恶力量,从而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的环境因素得到良性扩张。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靠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社会要树文明之风,大力搞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从制度上、文化上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素质,充实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建立民主的家庭关系,改善家长培养子女的目标和方法;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整合传统伦理资源,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办好工读教育,重视媒体外界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做好思想预防工作;青少年自身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进行经常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全社会积极参与,对青少年加强引导和教育,才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造出一片明净的天空。

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浅析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浅析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奉化市司法局谢静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何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笔者作为一名普法工作者,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谈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社会法制环境及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一)社会法制环境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各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 遍提高;全市70%的中小学校做到了法制教育“四落实”,绝大部分中 小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基本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体” 的格局。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青少年的心理、生理都处在成长期,可塑性强。当前青少年大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1、崇尚奋斗,竞争意识强烈。他们已经感 觉到时代的挑战,认识到21世纪的劳动者应该成为受教育程度更高、 对新技术适应能力更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2、追求平等,主 体意识突出。21世纪的青少年,他们渴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享受各种权利,尤其注重维护人格平等,并且有超前意识和叛逆心理。协调合作,利他乐群。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意识到团体的力量大 3、

于个体的力量,而个人的品性是个体能否融于团体及个体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虽然目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意识及思想道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消极因素普遍存在。青少年处于特殊的成长期,自控能力较弱,表现为各种消极行为有:1、虚荣心强,诚信缺失。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对诚信意识的背离,部分在校学生屡屡发生撒谎、作弊、违纪等现象。2、严人宽已,知行脱节。相当多的青少年一面对社会公德意识、道德观念有着较好的认知,一面在社会公德的践行上却令人担忧。3、崇尚“自我”, 价值取向错位。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强调个人利益;在人生追求上,功利倾向突出。 二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合力尚需加强。学校、家长各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的互相矛盾有时让青少年无所适从;由于利益的驱动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部门间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当前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抽烟、喝酒、打架、偷盗、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不在少数。 三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个别的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学业;学校周边居民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少男少女们将此作为聚集地,谈朋友甚至同居,等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室内空气环境的舒适性与空调对健康的影响

室内空气环境的舒适性与空调对健康的影响 张青一010830111 摘要:由舒适性空调带来的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创建一个既舒适又健康的空气环境已经成为众所注目的焦点。本文从室内空气品质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出发,阐述了关于新风量问题的ASHRAE 在1996 年提出的一个新通风标准62-1989R;介绍了空调舒适与健康研究领域的成果以及对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IAQ);热舒适;空气调节;不良建筑物综合症(SBS) 一、室内空气品质与健康影响 建筑物是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场所,人们在建筑内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80% 以上,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现代建筑物内的人们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病态反应,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并提出了病态建筑(Sick Building)和病态建筑综合症(SBS,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概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3年的定义,病态建筑综合症是因建筑物使用而产生的症状,包括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疼、困倦、头痛、恶心、头晕、皮肤瘙痒等。由于室内空气品质的原因,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一些现代密闭写字楼的工作人员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需要增加建筑和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及维护费用,这给业主和工程维护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国的建筑业,近几年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发展时期,往往容易忽略病态建筑问题,甚至关心这类问题的人都很少。由调查表明,我国的病态建筑并不仅仅是少数,很多建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人们种种不适和各种疾病的传播。随着工作生活水平的提高,病态建筑的问题必然会体现出来,并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不良建筑物综合症的概念和定义 不良建筑物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亦称为病态建筑物综合症,是近年来国外有关专家首先提出的,国内常称之为空调综合症或空调病。由于某些建筑物内空气污染,空气交换率很低,以致在该建筑物内活动的人群产生了一系列自觉症状,而离开该建筑物后,症状即可消退。这种建筑物被称为不良或病态建筑物,这一系列自觉症状称为“不良或病态建筑物综合症”。 在国际上,与不良建筑物综合症类似的术语还有:建筑物相关病(building related illness,BRI)、密闭建筑物综合症(tight-related syndrome,TRS)、办公室病(office illness)等,这些术语在不同的文献中常常表达同一种概念。 三、室内空气品质研究 1、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的发展 对室内空气品质定义的诠释在不断的发展。最初人们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近年来,人们认识到这种纯客观的定义已经不能完全涵盖室内空气品质的内容,于是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进行了不断的发展。丹麦学者P.O.Fanger提出:品质反映了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空气品质的定义已从客观变为人们主观的感觉。ASHRAE 在1996 年提出了一个新的通风标准62-1989R,首次提出了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和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 perceived indoor air quality)等概念。其中,可接受的室内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问题以及归类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 (传媒学院) 姓名:袁瑞 专业:教育技术 年级:2012级 学号:930 指导教师:王卫东 传媒学院 2013年9月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归类以及原因探究 【摘要】:当代青少年是跨越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给予很好得重视,并且根据其原因找出调理的方法。 【关键词】:焦虑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惧恐学学习障碍性别角色模糊形象烦恼恋爱受挫精神分裂叛逆虚荣冲动 引言: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而杂发展阶段,难免受到自身各种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各种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再加上青少年自己积极努力配合,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当代青少年可以健康的成长 一、焦虑 1、焦虑的定义以及表现的症状 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 2、焦虑症的起因 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你的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社会心理因素;焦虑症的发生多与社会背景相关,与生活事件刺激为主要致病源,如生活窘迫、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此外,与移民、生意失败、遭遇意外等也有密切

老年人生活环境的整理

老年人生活环境整理 主讲人:赵慧 (一)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要求 1、居住地面注意防滑:为老年人装修卧室,应采用硬木地板或有弹性的塑胶地板,公共场所使用反光度低、花色素净、易于清洁的防滑地面砖。 2、加强隔音避免嘈杂:老年人一般都有体质下降,或患有某些老年性疾病,有一大特点是好静。所以居家最基本的要求是门窗、墙壁的隔音效果要好,不要受到外界噪音影响。 3、居室光线要明亮柔和:要让老年人能看清楚家具和物品,同时,也应当注意不要让一些表面光滑的物品受到一定角度光线照射时产生的炫光,避免引起老年人刺眼、眩晕等不适。 4、家具灵活要便于移动:为老年人准备的家具能随季节而变换位置,可以方便老年人冬季保温取暖,夏季散热通风。 5、床的两侧都可以上下:老年人的睡床最好左右均不靠墙,这样既能方便老年人上下床,也能方便护理员照顾老人和整理床铺。床的两侧要设置床挡,避免行动不方便或躁动不安的老年人坠床。 6、常用物品方便使用: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周围,适当设置储物柜及台面,根据老年人习惯摆放常用物品,如:书报、零食、水果、水杯、电视遥控器等,以方便老年人拿取。 7、床边设置移动餐桌:床边设置可以灵活移动的餐桌,以方便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床边就餐。 8、床头附近设置插座:在老年人床头设置电器插座,以方便必要时增强照明或使用医疗设备进行身体检查和医疗抢救。 9、床周围设置呼叫器:呼叫器设在老年人手能触及的地方,以方便老人求助呼叫。 10、卫生间设浴凳和扶手:浴凳方便老年人采用淋浴的方式坐着洗澡,坐便器旁边设置水平和竖直的扶手,便于老人起坐撑扶。 11、公共场所设扶手和休息座椅:为了方便老年人在走廊活动,公共场所两侧要设置扶手,扶手高度以80~90厘米为好。同时每隔20~30米设置休息座椅供老年人休息使用。 (二)老年人居室整理基本注意事项 1、避免选择方正见棱的家具:老年人腿脚不方便,为了避免磕碰,选择家具时避免方正见棱,最好是边角圆滑的。 2、居室色彩根据老年人特点:浅色家具显得轻巧明快;深色家具显得平稳庄重。老年人居室家具色彩要根据老年人特点做出选择。 3、门厅设座方便老人换鞋:老年人腿脚不便,体力不足,门厅内最好能有座位供老人坐下换鞋,座位或者鞋柜旁边要有可供撑扶的台面,便于老人起坐时撑扶。 4、客厅沙发软硬高低适度:老年人使用的沙发不宜过软,过软会让身体陷进去,久坐造成腰疼,起身时不方便。同时,沙发高度也要注意,最好坐下后,老年人大腿与小腿间的夹角在90度左右,以利于老人下肢的血液循环;背靠高度最好方便枕靠,使老年人即使久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王江萍: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王江萍 【摘要】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社会调查所获取的资料,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对目前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理想的城市老人的居住方式。 【关键词】老年入;居住方式;养老;理想方式 完善的居住条件和令人愉悦的物质环境,对于 所有人的幸福生活都是必要的,理想的居住方式对 于任何人的生活质量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其 住所实际上就是其所有活动的中心,而适宜的居住 环境和居住方式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它有利于老 年人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减少对政府各类援 助的需要。2000年4月我们对武汉市部分社区居 家老人和中青年人进行了老年居住问题的调查,该 调查在武汉三镇各选取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小 区,按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被访问的老 年人中60~70岁的占58.3%,70~80岁的占 28.3%,另有13.4%的老人80岁以上,居家老人 的问卷共回收187份(男性占43.3%,女性占 56.7%),中青年的问卷共回收92份,调查结果基 本真实有效。 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武汉市老年人的居住方式 以与子女同住为主占65.2%。有47.6%的老人希 望与子女共同生活,52.4%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分开 居住;现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有64.8%认为这种方 式很理想,而有35.2%的老人则希望能分开居住; 现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有84.6%仍愿与子女分开住,15.4%的则希望与子女同住(表1)。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发生 表1老人居住方式调查结果 现在的居住人比例希望与子女比例希望独居比例方式数%同居的人数(%)的人数(%) 与子女同住12265.27964.84335.2 未与子女同住6534.81015.45584.6 合计1871008947.69852.4 252图1在宅养老独居老人对居住方式的选择 着变化,转而更注重生活质量。 调查表明,虽然有52.4%的老人理想的居住方式是独居,但大都选择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其中有82%的老人愿住在普通的住宅里,而与子女同社区近邻者居多数(图1)。这说明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居家养老仍占据重要地位。另外,在选择独居的老年群体中,不同年龄层选择独居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年龄越高的老人选择独居方式的越少,这是由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对传统居住方式的认可度决定的。当然,老人选择独居也并非完全割断与子女的联系,在空间上和心理上仍有与子女接近的愿望。 中青年人对未来老年人居住方式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青年一代(20~25岁)仅有28.5%,中年人(40~50岁)有42.8%,希望将来与子女住在一起(表2)。当他们进入老年时, 我国的各种养老机构已很完善,其中很多人会选择

青少年的成长的特点和成长的环境.《参考》doc

青少年的成长的特点和成长的环境 一、青少年的成长的特点 青少年成长是指青少年逐渐形成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特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培养一定生活技能,进而成长为能够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传承社会文化、推动社会变革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亦即基本社会化过程。一般社会化理论认为,这一过程能否顺利展开与完成,与个人生理条件(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智力潜能等)和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社区、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体等)有关。 1、自我意识逐渐产生。如果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主要是借助于成人的评价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那么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已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再把父母教师的话视为“绝对真理”,而是遇事喜欢自己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青少年开始出现的独立性的本质特征。但也应该看到,青少年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还是很不成熟的,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而表现出幼稚性、片面性。 2、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开始显露出来。他们要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问题。这些心理要求一旦受到外界的阻碍,便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并诱发“逆反心理”的产生。 3、“闭锁心理”明显出现。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上的突然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青春期带来神秘感。青少年虽然知道其中的奥秘,但出于自尊又碍于向别人请教,同时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内心体验不断敏锐,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轻易不肯向人吐露。这种“闭锁心理”的出现,说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已有了质的飞跃。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闭锁”也容易造成心理“疙瘩”,若这种“疙瘩”越积越多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开,会使青少年背上心理包袱,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性意识开始萌发。随着性机能的迅速发育和逐步成熟,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萌发。他们渴望了解性知识,渴望与异性交往,部分学生可能开始恋爱,但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性意识和性道德,所以不少青少年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各种过错,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速度明显处于不平衡状态,呈现出生理发展快与心理发展慢的倾斜。 二、环境与青少年成长 人的成长离不开不幸对于其发展的影响,环境的好坏甚至变化都有可能直接造成成长的变化与异变。青少年是家庭的寄托,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是家庭的使命,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青少年成长环境可以概括为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交际群体。 1、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1.1家庭环境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育、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青少年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证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那么无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其深远的消极影响。父母之间关系越融洽,家用设施现代化程度、父母对子女关心程度、家庭决策民主程度越高,则越有利于青少年成长。 2.2 社会社区环境方面 居民关系越密切,治安状况越好,流动人口越少,则越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社区环境主要指家庭居住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周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治安管理、文明程度等因素。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具有增多的趋势,犯罪率有上升的可能,人际关系有日趋疏离和淡漠的大势,所以,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局面。但是,这些都是就全社会而言的,只要加强社会社区建设和管理,在某些地域或小区创造良好的、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也是完全可能的。 2.3 学校环境方面

家居生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1家具的室外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 1.1 废气 1 1.1.1 油烟 1 1.1.2 汽车尾气 1 1.1.3其他臭气 2 1.2噪声 2

1.2.1环境噪声 2 1.2.2社会噪声 2 1.2.3 其他噪声 2 1.3 光污染 2 1.4电磁辐射-健康的隐形杀手3 1.5热污染 3 2家居室内环境污染及其危害3 2.1废气 3 2.2放射性建设材料 3

2.3 室内电磁辐射 4 2.4不洁净的饮用水和食物 4 2.5噪声 4 2.6直接接触的物品 4 2.7居室内的生物 4 3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4 4自我保护措施 44444 34444 参考文献 5 家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摘要:我们的健康,甚至于我们的心情时时刻刻都受到周围环境,尤其是家居室内外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对家居室内外环境重要性已经有所了

解,很多人都知道“买住宅就是买环境”。本文主要是对家居室内外的环境问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与措施等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概述。对人们如何在购买住宅的时候,避免现存的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健康,污染,对策 引言 人类环境被污染后,由于污染区域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污染物来源、种类、性质、浓度和持续间不同,以及年龄、健康状况不同,对健康产生不同的危害。而关注家居室内外的环境,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是本文要关键阐述的。 居室内的环境因素包括微小气候、照明、采光、噪音和空气清洁状况等。如今,居室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住宅建筑及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居住卫生条件就成了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这对保护居民健康,增进民族的繁衍昌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环境科学与医学知识合理地规划未来的家居生活,尊重科学,关注健康,尤其是家居环境健康。在“以人为本”的发展时代中,增进家人健康,让事业更加顺利,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追求。[1] 1.家具的室外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1废气 1.1.1油烟:主要危害有以下四个方面: (1)厨房油烟可随空气侵入人体呼吸道,进而引起食欲减退、心烦、精神不振、嗜睡、疲乏无力等症状,医学上称为油烟综合症。 (2)厨房油烟还会伤害人的感觉器官。如眼睛遭受油烟刺激后干涩发痒、视力模糊、结膜充血,易患慢性结膜炎;鼻子受到刺激后黏膜充血水肿,嗅觉减退,可引起慢性鼻炎;咽喉受刺激后出现咽干、喉痒,易形成慢性咽喉炎等。 (3)厨房油烟中含有致癌物,长期吸入这种有害物质可诱发肺脏组织癌变。一家癌变研究中心最近指出,中国妇女患肺癌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是厨房中的环境污染所致。 (4)由于厨房燃料燃烧过程中使氮氧化物的生成量骤增,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吸附以后会导致肺部病变,出现哮喘、气管炎、肺气肿等疾患,严重者可招致肺纤维化的恶果。 1.1.2汽车尾气 汽车(或机动车)排放尾气中有毒有害物质达二百多种。比较严重的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物(光气)、铅尘、3、4苯并芘等等充斥在您的呼吸带附近。 (1)俗称煤气的一氧化碳,危害您肯定知道,吸入人体后,其与红细胞的亲合力是氧气的300-400倍,会造成人体器官缺氧死亡的。 (2)铅尘进入人体后会导致系统生理病变,使人的智力下降,阅读、计算及抽象思维困难,严重损害神经系统,反应迟钝、内分泌失调。这些进入人体内的铅尘基本上存在于骨骼中,据中国预防医学会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实验显示,少年班学生的血铅浓度远比同龄人低很多。 (3)光气,不仅刺激人的喉、眼、鼻等黏膜,同时还具有强致癌作用。 (4)氮氧化物,其中的一氧化氮于红细胞的亲合力比煤气还要强,很容易让人们中毒死亡。其中的二氧化氮是一种褐色有毒物,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性臭味,损害人的眼睛和肺部。(5)3、4苯并芘,则是国际公认的头号强致癌物质。 1.1.3其他臭气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还存在一些远比垃圾臭气更毒和更臭的气体,主要是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气。

青少年成长案例分析

青少年健康成长典型案例调研报告 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心理处于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关于青少心理行为问题的案例,并将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案例简介: 王某,男,13岁,自幼父母离异,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外出打工,很少回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母亲在电话里也经常发生冲突,家境一般,放学后常和同学一起流连于网吧,有彻夜不归的经历,在学校经常与同学争吵,出口成脏。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谩骂老师。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校期间情绪波动极大,学习态度更加消极,在学校,反抗行为十分尖锐,不听话,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有厌学情绪,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 案例分析 该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厌学 二:网络成瘾 三:单亲家庭,溺爱与爱缺失 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针对不同的方面,我将进行不同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厌学 产生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该案例中,该生单亲家庭,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缺乏学习的氛围,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总是一般,导致无法再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提到学习就厌烦,是因为学习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2)自我效能感低,长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形成了恶心循环,挫败感导致低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又会影响学习成绩,导致挫败感。 (3)意志力低下,意志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之一,它对人的认知活动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实验证明,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易受消极情绪的控制,使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控制个人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干扰,把意志行动坚持到底。该生意志较为薄

为老年人营造最佳的居住环境

为老年人营造最佳的居住环境 现有的养老模式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台恩普介绍,目前,我国养老方式总体分为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两大类型。居家养老,也称为在宅养老或家庭养老,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生活方式和住宅 状况等方面的因素出发,大多数老年人采取了居家养老模式。比如上海2001-2010 城市老年人 养老方式选择及住房需求调查显示,选择与儿女在一起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5.8 %。 社会养老包括几种:一是养老院或福利院。老年福利院主要供社会上无人赡养的老年人居住,其中除了老年人个人使用的居住单元外,设置了简单的公用服务设施。此类养老院完全靠国家或 社会的慈善机构供养,属于救济型、福利性。目前这种养老方式“供不应求”。 二是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供老年人集居社会化养老使用,其中配有简单的公用服务设施,如餐厅、洗衣房等,老年人可减少部分家务劳动,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自理分为普通型和护 理型。老年公寓大多是社会力量承办的,价格较贵,而且有的配套设施还不太齐全,因此入住率 不高,只有40%左右。 第三种就是老年社区。它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方式。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联合十多个大专院校提出了“老年人居住社区”概念,倡导通过设施硬件的建设,将“被动养老”转化为“主动养老”, 提高老年人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生活方式。 这种社区理想化的模式是:多在环境优美的郊区,是以家庭需要为规划的全功能亲人社区,住宅多是家庭同住套型、邻居型、同一居住区内两套住宅单元的分开型等等,要有同时满足老、中、青三代的居住要求。它的根本特征是以家庭居住模式为主,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和完善的 生活照料。 寻找更为现实的途径 对目前日渐热起来的兴建“老年社区”的概念,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普通住宅的老年化设计是发展趋势,刘东卫就持此种观点。他认为,其实所谓“适应老龄化社会的住宅”,并非一定要 集中建设“特殊的老年住宅”,而是住宅要满足不同年龄居住者的需求,使住宅具有灵活性和可 改造性。日本提出了“百年住宅”和“长寿住宅”的概念就是坚持的这一理念。 台恩普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兴建理想的老年社区投入较大,对入住的老年人经济条件的要求也较高;而建造“纯老年人社区”,更不现实。而在我国目前多数老人还是居家养老的情况下, 在普通住宅中进行老年化设计,是更为现实的途径。应该对旧住宅进行改造,对新住宅进行长远

我国城市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历时性变化调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11198112.html, 我国城市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历时性变化调查作者:苏剑鸣张萌吴婧怡廖羽捷徐孜涵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9年第09期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调查现阶段我国一、二线城市老龄人口的生活现状、居住需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其与不同时段的既往研究数据进行比对,探讨我国城市老龄人口居住需求的历时性变化,并对未来居住需求进行科学预测,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住宅设计;居住需求 目前国内外对于老年人的住宅需求及心理的研究虽然十分丰富,但由于不同时代的老年群体在心理、生理、居住需求等方面所存在的时代差异,其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当代适应性以及普适性值得认真探讨。 1既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发达国家如荷兰、日本由于老龄化問题出现较早,已形成了完整的老年人适用住宅体系。对于老年人住宅的研究在中国则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亟待完善。(2)对于不同时间段,同一国家不同发达程度地区老年人生理状况及住宅需求的调查分析目前在国内国外的研究很少。(3)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与外国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及住宅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认真探讨。 2研究目的 该研究不仅着眼于把握当前我国城市老年人在居住层面的生理、心理需求的相关数据,还希望通过综合对比近几十年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客观反映由于社会时代变迁所导致的我国城市老龄人口居住需求的历时性变化,从而预测老年人居住需求的未来变化趋势。 3数据和方法 本文使用ADL和IADL量表作为数据分析标准。参考《中国老年人失能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历年研究数据,将健康状态分为三类: (1)完全健康:ADL和IADL总分均为0;(2) ADL失能:ADL问题中至少由1项为3分,或IADL总分已大于等于27分;(3)基本健康:非健康和失能的其它样本。 该调查主要通过现场发放问卷调查与人户访谈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EBF青少年家庭成长环境适宜性评估量表(学生版)

EBF青少年家庭成长环境适宜性评估量表(学生版) 问卷概况:109 个问题1 页已被引用1 次 “青少年家庭成长环境评估”是由EBF教育研究机构的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团队研发而成的测评系统。旨在评估家庭为青少年成长与正向发展所提供的环境适宜性,帮助家庭成员在期望、支持与教育方式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深度理解,为达成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与亲子关系给予重要的参照指标。 请您根据您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益博国际将对您的个人信息和所有评估数据严格保密。 本页为该问卷的详细内容,不可回答,仅供预览。如果您要使用该问卷,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引用按钮。 Q1:你的姓名: ____________ Q2:你的英文名: ____________ Q3:你的年级: ____________ Q4:你的班级: ____________ Q5:你的手机号: ____________ Q6:你的邮箱: ____________ Q7:一、以下题目涉及父母对你的各种期望,请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在每题后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框内打勾?。 Q8:1.出色的学业表现。 ○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非常符合 Q9:2.学业成绩能让父母觉得引以为豪。 ○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非常符合 Q10:3.为未来找到好工作早作准备。 ○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非常符合 Q11:4.选择父母心目中理想的专业。

○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非常符合 Q12:5.追求父母心目中理想的职业。 ○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非常符合 Q13:6.就读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非常符合 Q14:7.学业表现比别人好。 ○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非常符合 Q15:8.光宗耀祖。 ○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非常符合 Q16:9.有独立生活能力,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非常符合 Q17:10.孝顺父母亲。 ○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非常符合 Q18:11.不让父母亲感到丢脸和失望。 ○ 非常不符合 ○ 不符合

浅谈中国城市旧城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城市旧城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 【摘要】在今后的半个世纪里,我国老龄人口将会经历一个飞速增长的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将会先于其他地区面对老龄化问题,而我国绝大部分城市老人现阶段都居住在社区中,特别是中小型城市中更是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现象。因此本文以在城市居住社区中如何为“空巢老人”提供适合的居住建筑和生活环境进行研究。 标签城市;空巢;老年人;居住环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关心当下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生活条件是一件全社会都应该做的事情。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老龄化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与其息息相关的居住环境当中。 1 中国目前“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以及其居住环境特点 1.1 “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 中国素来有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指的是,让年轻人在父母还健在的情况下,不要出门远行或者客居他乡。但是,在现如今,年轻人为了谋求自己的发展和事业理想,已经不再能够留在家乡,守候在老人的身边,因此,“空巢”老人现象随即产生。 “空巢”现象大多发生在中国的二线城市以及二线以下的城市,而且城市大多位于中部以及中西部地区,因为这些城市往往存在经济欠发达、新型产业不足、教育资源不足、对劳动力需求较少等原因,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难以在当地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以及年轻人得不到充足的就业岗位,因此选择向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导致这些城市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失调,年轻人外出求学或者工作,老年人被留下下来。 1.2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方式的特点 在心理方面,“空巢”老年人相对而言在心理上是比较孤独的,由于长期和子女分开,产生思念子女的心情,在心理上出现失落感,神情恍惚,生活缺少了目的性。因此,导致他们的情绪萎靡,缺少交流,对社交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外出次数减少。 在生理方面,首先是老人的视力退化、生理适应能力降低,一些老年人还患有青光眼、白内障之类的眼病,因此他们对环境中光线的要求比其他年龄层的来说要高。其次是听力衰退,老年人一般对高频声音感知较差,因此他们在与人交流中经常以靠近谈话人的方式来弥补听力衰退的不足。并且,老年人的身体灵活性以及体力已经远远不如年轻人,因此在一些室内外空间和构造方式上都要特别设计,比如,道路以及人车混行的道路;楼梯踏面、体面尺寸、坡道铺地、室内家具尺寸、卫生间位置等。 1.3 目前国内老年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房地产开发模式新建的郊区大型养老社区,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配套较差、环境较为封闭、人口构成单一、与老人原有生活割裂、不方便子女照顾等等。甚至一些项目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养老”为卖点,目的是换取政府在政策、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以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其品质、服务和社区氛围往往与养老社区并无多大关系。

居住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专业研究)

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活动以“关注人、关注家、关注下一代”为主题,旨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温馨、欢乐的家园。恰逢“天时地利人和”,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居住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大、如何为孩子营造健康之家等话题,成为人们的议论焦点。 “孟母三迁”的现代版故事 面对记者采访,刚搬来长沙晚报宿舍小区的殷先生笑脸灿烂:“搬了三次家,终于为我儿子找到了一个好的住所。小区里安全静谧,草木四季葱茏,健身设施齐备,左邻右舍熟识,文化气息浓郁,儿子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尽情地在院子里撒野、在图书室里学习,还有,小区旁边就有蓝猫幼儿园和大同二小,儿子上幼儿园和上小学都非常方便。我相信,这样的居住环境对儿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 关于“环境”的定义,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系教授张卫民给出了一个答案:“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够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对于类似殷先生的现代版“孟母三迁”之举,张卫民教授赞许说:“这是对儿子健康成长负责任的体现。” 居住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张卫民教授表示“相当重要”,好的居住环境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好的居住环境则对孩子的成长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

什么是好的小区环境呢?张卫民教授给出了5条衡量准则: 首先是幽美的自然环境,孩子在小区里就能看到春华秋实、夏雨冬雪,于四季美景中陶冶美的情操。而且,生活在宁静、清幽环境中的孩子智力优秀、智商较高,相反,噪声充斥是智力开发的障碍。 第二是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小区邻里之间的相互走动中,让孩子学会宽容、奉献、分享、合作等种种健全性格,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陋习。 第三是良好的文化环境,小区自建活动室、图书室,不仅能让孩子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而且也是“把每个家庭的孩子看成是小区孩子”的温馨之举。试想想,如果小区能够把放学回家的孩子召集到小区活动室、图书室学习,将为多少业主家长解除后顾之忧(如沉迷网吧、安全隐忧等等)? 第四是完善的典章制度,这其实是优秀小区的人性化之举,比如道路标志、池塘水深危险标志……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五是配套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匮乏,业主孩子无法就近上幼儿园、上小学,是许多新开发楼盘的“软肋”。好在一些开发商已经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

摘要:在2005年的抽样统计中,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正快速地开始老龄化,因此,相关的研究者一直致力于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设计中。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状,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深入探究了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人的居住的环境。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居住环境;环境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显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医疗保健,不断增长了人们的平均寿命。面对当下的“银发浪潮”,传统的居住环境已经不再适合老年人居住了,我国相关的研究者也一直在设计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本文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一、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家庭结构的影响下,社会养老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潮流,养老院的接受对象已经不再只是孤寡老人,还包括子女无法照顾的老年人。我国老年人的养老之地已经从家里转变成养老院或老年性质的生地交流或相互照应,并不是孤立建立。而对于老年人而言,理想的养老居住环境也就是具有齐全的医疗设备以及周到的社区服务,但是在我国的发展中,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已经出现了2个极端,一个是设计成类似宾馆的形式,另一个是设备质量以及环境太差,致使很多老年人都无法安心居住[1]。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老年疗养院、护理院、养老院、老年公寓以及老年住宅等不同种类的老年居住环境都在飞快地发展。 二、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人心理与生理特点 人们在步入老年后,自身的心理与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包括生活结构、心理功能特征、身体机能等方面。相关的研究人员针对老年人不同的老化程度以及生活能力,将老年人分成3种类型:介护老年人、介助老年人自理老年人,这3种老年人的变化规律是,自理老年人———介助老年人———介护老年人,因此,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在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变化形式。老年人的年龄在不断增长的同时,自身的生理机能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如穿衣、洗澡、视觉、听觉以及感觉等方面。人体机能在开始老化后,行走会出现障碍,步距也会缩小,可能会需要扶手、拐杖等帮助,甚至是轮椅,因此,老年人也开始恐惧上下楼[2]。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恐惧感、黄昏感、孤独感、以及失落感等,老年人更注重自己的身体状况,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以及社会的关怀,更渴望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喜欢安静、喜欢阳光、喜欢更多的温馨。 三、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研究 3.1居住环境内部的适应性设计 3.1.1要符合老年人的生活行为。我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方式:习惯一次性买很多的粮食在家里储存以减少来回搬运的次数;对于晚辈送来的保健品、营养品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因此,在设计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时,必须预留充足的储备空间,尤其是粮食存放的环境,一定要设计成防潮、防虫、安全卫生、方便取用的。有些老年人喜欢坐在温暖的窗户旁,可以看电视、读报、晒太阳。因此,在设计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时,必须在窗前预留充足的空间设座,尤其要注重窗户开关的方向,以保证老年的人身安全,防止出现开关不便或磕碰的现象[3]。 3.1.2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与生活习惯。在设计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时,要合理安排居住空间,确保老年人在居住时更加安全、更加舒适。对于老年人而言,身高都比较矮、行动能力也比较不方便,导致自身的可操作范围也就变小,因此,在设计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时,要考虑这些细节性的范围。尤其是厨房台面的高度,要保持在80cm,而使用轮椅的老年人要保持在75cm以下。老年人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还有暖瓶,因其具有高温、易碎等特点,为

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浅析

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1-04-06T16:37:16.863Z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下旬供稿作者:梁俊辉[导读]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人口增长,将是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的主要现象。梁俊辉(浙江省台州建筑设计院,台州 317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老年人口数量逐渐递增。文章从老年人喜欢的居住类型作为切入点,从较为完善的方面分析了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室内外建筑设计风格和要求。 关键词:老年人特征;居住环境;环境要求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9-0249-01 1 老年人居住范围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人口增长,将是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的主要现象。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其自身也有比较显著的特点。研究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设计,首先要对其活动范围有详细的认识。我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领域大致可分为四个活动圈。第一个是他们的基本生活圈。在这个活动圈里是他们日常滞留时间最长的一个,整个圈子是以家庭为中心,亲朋好友为辐射的一个距离自己出行时间很近的范围。第二个是邻里之间的活动圈。整个圈子大都是以老年人本身居住小区为单位,行走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整体的露天活动范围。第三个是市区活动圈。在这个圈子里,基本以老年人居住的本市区为活动范围,行走不超过30分钟为半径的活动范例,例如:名胜古迹、风景区、公园等。最后一个是集体活动圈,基本以老年人以兴趣或者爱好搭建的一个活动领域。 老年人生活的要求和其它年龄的人不一样,他们需要物质保障基础之上更高一个级别的精神追求。他们大多人都童心未泯,喜欢安静的同时有喜欢热闹。老年人口具有以下几个活动特征:群聚性、类聚性、时域性、地域性、交往性、私密性等。 2 符合老年人口居住的设计分析 从整体结构看,目前大多数建筑都不太适合老年人口居住和活动,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宽敞的、设施全面的广场。所以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从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2.1 内部环境设计 2.1.1 公共部分的设计。所谓公共部分主要是包括,出入口、垂直交通以及走廊三个部分。一般开发商为了利益角度,都尽量对公共部分进行压缩。导致老年人的不方面,例如:出行、紧急救治等等。所以公共部分的设计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公共出入口要实行人车分离,最好要设有绿化隔离带。出入平台要大,方便坐轮椅的老人需求,最好实行坡度设计,但是坡度要缓。公共部分要设计雨棚,可以给行动老年缓慢的老年人避雨,也可以防止高楼坠物的危险。台阶部分要有路灯,方便老年人夜晚出现,道路部分设计时,要选用坚固、防滑的材料。第二,对于水平交通问题,主要考虑公共走道和门厅出入安全。设计要素中要包括虑具备轮椅、担架、回旋等条件。水平的走到净宽面积要大、水平走到要设有扶手且扶手高度要适合、水平走到应与居室高度一直等。第三,对于多层建筑来讲,公共楼梯对于老年人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2.1.2 套内部分设计。套内入口是连接内外的重要环节,其宽度应在规定面积以上。卧室最好面积要能摆放两张床以上为最佳,位置要向阳,通道净宽度在900mm以上,并且最好有附属卫生间,室内位置要以安静为首选,室内电源要以方便为主要设计选择。对于起居室的设计应遵循朝向良好、面积适宜、使用灵活等原则。而储藏空间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简易、低负荷的原则布置。厨房的设计责主要是平面布局性要好、橱柜不能过高、光线足、通风性能良好等。对于集厕所、洗浴、更衣、洗手间等功能为一体的卫生间,则应该从面积、入口、通风等整体角度考虑适合老年人的情况出发进行设计。阳台的设置除了满足基本的晾晒生活功能外,还可以满足老年人充分享受日照、观景和休息的要求。 2.1.3 物理环境设计。对于老年建筑室内设计来讲,物理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其主要包括四项,即:安静的声学环境、清晰的光学环境、舒适宜人的热工环境和拥有健康的空气。老年人需要的休息环境要求较高,所以对于室内外的隔音效果也很好,要做到房间与房间、每户与每户、楼上与楼下之间的隔音设计。 2.2 外部环境设计 关于建筑物的室外环境设计要求是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提高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要求,主要应该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考虑,应做到无障碍、便于到达、容易识别等特点。 2.2.1 交通安全设计。从老年人的交通安全角度考虑,人车分离设计是主要原则,应做到一进入老年人居住区以后,就应该有等级分明的行车、行人道路,不行道路应在小区内部整体同行,这样的设计原则不仅体现人本思想,而且会给老年人有亲切的感觉。小区内部的机动车道要有减速带和手控红绿灯,这样即使在高峰期间对老年人出行的安全新书也是很高的。并且小区的出入口车道应该合理,利于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出行,而且步行道和楼梯的无障碍系统和轻体耗材也要从满足角度出发,限制与机动车无关的穿行路线。 2.2.2 休闲活动环境设计。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环境要从人本的角度考虑,第一,安全性的规划,老年人通常的活动都是散步、太极拳等缓慢运动,所以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第二,老年人多数有记忆力下降的特点,所以总体上已经有显著性的容易建筑的外观设计,第三,关于团体的社交设施要完善。 2.2.3 景观的设计。老年人的景观需求设计主要是从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个角度去看的。其中软质景观的设计建议以绿色为主,或者适当的参杂水体设计也是可以的。而硬质景观则包括地坪、园路、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等设施。老年人口居住的设计景观原则应该以安全、人本、健康为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更好的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提高。 2.2.4 服务设施的完善性设计。对于正常小区的完善性要求较多,单纯的从老年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最需要的则是医疗和体育等设施的配备。其它的一些如:教育、邮政、金融、市政等实施尽量要配套,当然质量不一定要高,但是要全。 3 结语 我国的老龄城市人口居住环境设计问题,是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家的民生大计的事情。只有更好的设施、设备,才能使人们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田雪原.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