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总复习资料

初三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上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1.一、认识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如何理解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中华文明?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中华民族探索和创造的最生动的记录。

2.

在古代,曾经长期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3.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

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4.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2.面对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你有什么感受?

1.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的文明而骄傲,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2.二、百年沧桑(1840~1949)近代中国有强变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原因: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③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2、后果:①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造成了哪些危害?

②帝国主义列强掠夺我国财富,破坏我国文化,侵占我国神圣领土,践踏我国主权与民族尊严,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饱受耻辱和苦难。

三、百年抗争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争取富国民强,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1)当国家兴旺发达时,忧患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2)当国家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意识会使人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3)历史的兴衰反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贪图安逸,而是要时刻警醒,发愤图强。

2.我国发展面临怎样的现状?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3.面对我国发展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做?

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认清现实,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

4.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5.青少年为什么要立志振兴中华?

(1)现在,我们国家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与考验。

(2)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依托于国家的稳定,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6.青少年应怎样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地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练就本领,自觉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单元行动的指南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政治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2)在工业领域,工业体系的逐步建立,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3)在农业上,粮食连年增产,人民的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4)在科技、教育方面,多项重大科技成就震惊世界,教育体系逐步建立,教育条件逐步改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5)在外交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新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胜利证明了什么?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重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维系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

(1)“富强、民主、文明、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是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于凝聚人心,汇集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推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描述,是全社会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它是全社会崇尚的道德风尚,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力量。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使其更好地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6.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在于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2)我们应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积小德成大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1)当国家兴旺发达时,忧患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2)当国家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意识会使人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3)历史的兴衰反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贪图安逸,而是要时刻警醒,发愤图强。

8.我国发展面临怎样的现状?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9.面对我国发展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做?

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认清现实,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

10.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1.青少年为什么要立志振兴中华?

(1)现在,我们国家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与考验。

(2)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依托于国家的稳定,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12.青少年应怎样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地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练就本领,自觉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单元行动的指南

第四课邓小平理论

1.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等于同等富裕、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2.我国现在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3.为什么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虽然我国在杂交水稻、航天航空等领域的科技水平较高,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总体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总之,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我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与认识。

5.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我国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归根到底在于我们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6.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7.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维系着社会的稳定,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8.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0.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第五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在哪里?

(1)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2)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不断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什么是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

5.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是从我国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6.怎样发展先进文化?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中华传统美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提高思想境界。

(2)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又要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民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7.为什么说党和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

8.中国共产党应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与实施的各项方针正常中,要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行动中。

第六课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为什么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

(1)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2)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3)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地发展。又好又快,要求在经济发展中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的速度。

2.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提出以人为本是核心?

(1)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张。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有助于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也有助于纠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3.坚持以人为本,对党提出了哪些要求?

坚持以人文本,要求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内涵是什么?

(1)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要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2)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3)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续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5.如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必须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2)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6.什么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7.为什么要坚持统筹兼顾?

只有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意识和本领,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第七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什么?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总任务,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3.什么是中国梦?如何理解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4.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之成为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5.我们要坚持什么样的“四个自信”?

(1)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经过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发展之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理论自信,就是坚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制度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4)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我们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6.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个自信”?

坚持“四个自信”,我们就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站稳脚跟,就能自觉地、牢牢地抓住历史交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7.什么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

8.“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是什么?

(1)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1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3.全面从严治党要树立哪“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4.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常态。

15.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我们党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指明了今后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16.为什么要观测落实新发展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才能建成美丽中国,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进一步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5)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就是要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

1.我国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个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2.什么是弱势群体?

是指依靠自身力量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机遇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群?

主要包括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失业和低收入人员、病人和残疾人、缺乏照顾的老人以及遭遇灾难的人群等。

4.如何理解“人人平等”?

(1)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生、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是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宝贵、同样重要,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

(2)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5.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也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存在。在发展进程中,足部提高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从根本生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更高水平的平等,任重而道远。

6.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平等做出了哪些努力?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人人平等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3)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在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位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日益公平、工作的社会环境。

第九课日月无私照

1.党和政府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改善民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1)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近年来,党和政府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改善民生,出台了哪些重大举措?

(1)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3)促进教育公平。(4)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5)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6)对特殊疾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

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4.为什么说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是全社会的责任?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既是政府和社会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2)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或困难处境的人名,特别需要大家的关心、帮助与尊重。

(4)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

(1)尊重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2)积极参加帮助弱势群体的志愿者活动。(3)在生活上帮助残疾同学,为贫困学生捐款。

6.我们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回报是什么?

帮助弱势群体,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第四单元财富论坛

第十课走向小康

1.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界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末,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4.谈谈你对全面小康的认识。

(1)全面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

(2)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第十一课财富之源

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科技创造财富;资本、管理等因素也可以创造财富。

2.智慧如何创造财富?

(1)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2)商业模式的创新

3.科学技术有什么作用?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增加财富的决定性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4.如何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1)就国家而言:首先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保证)。其次,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2)就个人而言:要勤俭节约;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要有聪明的智慧和才能;要有开头创新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还要有善于管理资本的本领。

第十二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1.财富的获得与支配,需要在法律天平上检验,用道德标准去衡量。

2.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国以税为本。(3)依法纳税,人人有责(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为什么要富而思源?

(1)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依靠良好的社会环境,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贡献社会,表现出“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

(2)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4.富而思进有什么重要性?

(1)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2)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勇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

5.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附,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6.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3)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4)我国面临资源短缺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我们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

7.我们中学生要懂得财富来之不易,牢记奢侈浪费的危害,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恪守合理消费的原则,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五单元走进民法

第十三课认识民法

1.什么是民法?

民法就是专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生关系的法律。

2.什么叫民事主体?

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主体就是民事主体。

3.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1)从事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

(2)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也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3)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成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制度保障。

4.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在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

(3)民事主体可以选择行使权力或放弃权利,但民事义务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义务。

第十四课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

1.民事权利主要包括哪些权利?

(1)人身权利: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2)财产权利:物权、债权、继承权和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

2.什么是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什么是债权?它包括哪些?

(1)含义: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特定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范围:它包括合理之债和法定之债,合理之债主要有合同、遗嘱等,法定之债包括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无因管理等。

4.取得财产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取得财产权利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等多种方式。继受取得包括买卖、继承、接受赠与等。

5.我们享有知识产权,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6.什么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有哪些类型?

(1)民事责任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目的是使受害者的权益得以恢复。

(2)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类型,其中侵权责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事责任种类。

7.什么是民事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有哪几类?

(1)民事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而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并使他人遭受损失,因而需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侵权行为可以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8.侵权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

1.什么是合同?

(1)合同是一种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又称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设立、变更、中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主要内容是规定各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

2.订立合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当事人主体资格要合法。

(2)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3)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3.订立合同主要采取哪些方式?

主要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4.什么是违约?违约责任的承担责任有哪些?

(1)所谓违约,就是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

(2)违约要承担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要继续履约、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致富违约金、适用定金罚款。

5.什么是契约精神?

(1)契约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法治精神。

(2)契约精神是一种道德精神。应该将合同守诺言。

6.我们中学生应该树立契约精神,做到言不信行必果,切实履行自己的承诺。

初三历史复习资料

部编九上世界历史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得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就是“尼罗河得赠礼”。 (2)统一与灭亡: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与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古埃及成为强大得军事帝国。此后,古埃及又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得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文化:古埃及得科学与文化取得了很高得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与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就是古埃及天文学得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得象形文字就是世界上最早得文字之一。 2、金字塔 (1)概况:从古王国时期,法老为自己修建呈三角椎体状得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最大得金字塔就是胡夫金字塔,在它旁边得哈佛拉金字塔前,还有一座狮身人面像。(2)意义:金字塔就是古埃及文明得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得较高水平,就是古埃及人智慧得结晶。 3、法老得统治 (1)地位:金字塔得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得无限权力。古埃及得国王称法老。作为全国最高得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就是“神之子”,具有无上得权威。(2)王权衰落: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得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得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得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得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得统一事业,建立了统 一、强大得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与完整得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就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得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就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得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得自由民、无公民权得自由民与奴隶三个严格得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就是奴隶得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得现象。家庭奴隶制就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得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得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得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就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得大城市之一。 2、森严得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得严格得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最高等级就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就是刹帝利,掌管军事与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就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与商业;第四等级就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与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得“不可接触者”—贱民,她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与凌辱。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得人不得从事高等级得职业,不同等级得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得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得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得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得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城邦 (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与海外贸易得发展。 (3)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4)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斯巴达就是最大得城邦。 (5)居民:分为公民与非公民,二者就是统治与被统治得关系。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得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就是公民得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 2、雅典得民主政治 (1)背景: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就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得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就是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得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 (1)兴起: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3)成果: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得无数财富。 (5)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得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得经济联系与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得新城后来成为新得经济文化中心。 第5课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 1、罗马城邦 (1)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与国。 (2)统治:国家统治得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得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就是形式上得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得对平民不利得决议;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

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发声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同介质 中的声音的速度是不同的。15C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固V液V气。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 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 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 dB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 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5、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 (1 )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 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 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6、噪声的含义:(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 (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 度) 7、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90dB,会破 坏听力。 8、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声的利用: (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 的时间,可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 装置,医学上的“ B超”等,都是利用了回声的原理。 (2 )禾9用声波传递能量。如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 内的结石等。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I. 光源的特点 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全套工程施工资料表格

第一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检查用表填写说明 建设部膜布的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最验收规范》定于2003年1月1日起执行。为确保新版规范在省全面贯彻实施,使于实际操作,报据新版规范的条文和建设部有关规定,我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建筑程工质量验收检验批检查用表江编”。它是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配套使用的全省统一格式,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都应严格遵照执行。填飞检查用表时,除应符合省建设厅(关于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浙建发[2002]193号) 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当合的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多于国家规范规定的检查内容时,应按企业标准的规定补充检查内容,井按此检森验收: 2、当合的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质最要求高于国家规范的规定时,应按企业标准的规定修改检查表内相应的质量要求指标,井按此检查验收; 3、当检责表中菜检查项目的版量要求指标写明按“设计要求”时应按本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什的规定,明确填写本工程设计规定的具体的质量要求,并按此检查验收: 4、当检企表中某检查项有多种检在内容时(仅限定量检在项目),应按相关专业规范成合同的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检直并另行形成“检查记录表”作为本表的附件。填写本表时,按所附“检直记录表”中的合格检查结果,在本表相应栏内填与“符合要求”成“抽样检验合格”等合适的结论性自定用调: 5、当同检自表内的检查项目不能(成不应) 在某时间次性检办验收时,工、监理(建设) 单位应按实际情况在过程前、过程中进行检查、擦制、验收,并填写相应的检查(验收) 栏1,但“验收结论”应在表列检直内容个部检查并填写完整后填了,日期以填写“脸收结论”的日期为准: 6、当检查表所列某一检直项目的检查(验收) 记录栏分为10 个小格时,井不表示只需抽查10 个点,现场实际抽自点最应按施组织设计中划分的检骑批人小和相关专业规范(企业标准) 波本表说明中规定的抽样方米(检查数量) 确定的点数抽查。 7、、当某一张检验批表有多个编号,填写时应将无关的编号划去,保留实际检查的检验批编号。如《砖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求》用于主体结构砌体检查时,应将010701(基础分部用) 编号划去。

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地球以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任何物质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 做分子,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衡量。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 化。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 由一个原子组成。 2、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中间是原子核,外边是核外电子围着原子核转动。 3、原子核是有中子和质子组成的,质子的数量与核外电子的数量相同 质量 质量 1、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 是kg。常用的还用克、毫克、吨等。 2、关系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 3、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 1、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2、托盘天平是由底座、托盘、指针、分度盘、横梁、平衡螺母、标尺、游码以及配套的一 套砝码组成。 3、使用前注意事项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法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4、使用方法 (1)放在水平台面上 (2)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右偏左调,左偏右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3)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游码的

2019年初中毕业会考政史资料汇总

2019年中考历史政治考点汇总 国策、战略、理念(3个考点)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3个考点)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标志、标准(7个考点)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36个考点)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资料讲解

九年级(下册)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 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9-2020年初三历史毕业会考试卷

2019-2020年初三历史毕业会考试卷 [说明: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开卷考试时,学生可带教材及辅助资料。但考生应独立答题,不准互相讨论,严禁抄袭。]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正确。] 1、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尧 D、舜 2、右图(图略)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A、高僧玄奘 B、鉴真和尚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3、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4、右图(图略)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唐朝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5、2004年10月,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双方 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请你回忆一下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6、“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 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7、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 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8、在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 A、都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都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都旗帜鲜明地站在了运动的前列 D、都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9、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A、瑞金——遵义——吴起镇——安顺场 B、瑞金——安顺场——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安顺场——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安顺场——遵义 10、规定新中国名称始于以下()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党的七大会议 11、下列城市,()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奉为“圣地”。 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伯利恒 12、有这样一幅世界著名油画,画中妇女温柔、典雅、面带微笑,那“神秘的微笑”给人们以无限丰富的联想。这幅名画是() A、《神曲》 B、《蒙娜丽莎》 C、《哈姆雷特》 D、《最后的晚餐》 13、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扩大对外市场 B、《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C、欧洲人狂热追求货

工程资料报审表格选用及资料报审相关要求的说明

关于2016年工程资料报审表格选用及资料报审 相关要求的说明 各参建单位: 为规范2016年地面工程资料管理,确保施工单位(施工承包商)资料选用表格的统一性,特编制《2016年工程资料报审表格选用及资料报审相关要求的说明》。 一、编制参考依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 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358-2005)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4、《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交工技术文件编制规范》(SY/T 6882-2012) 5、《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 3503-2007) 6、《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手册》(2010年修订版) 7、《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质量资料标准化管理手册》长庆质监站 8、《中石油监理工作表式与《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监理工作表式不一致问题”的商讨会”会议纪要》(技术质量科2016-01号文) 二、报审资料表格选用与说明 1、监理工作表式选用目录(含部分通用管理类) 监理工作表式选用目录(含部分通用管理类)

2、表格使用说明 除上述表格外,其他GB/T 50319-2013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表格,均按照竣工验收手册中相关表格执行,对于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表格维持不变,按SY4200及GB50300系列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3、资料表格、字体字号及页边距及页面要求 (1) 2016年所用资料表格优先选择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的表格,国标中未要求的表格采用《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质量资料标准化管理手册》中表格,表格正文栏目不得随意更改; (2)所有表格题头字体规定为黑体小三加黑,段前间距0.5行,行间距1.5倍,段后间距:0;表格序列如“JL-B01”字体规定为黑体小四;表格正文字体为宋体五号;审查意见为小四号华文行楷(电脑字体库中无此种字体的,自行在网上下载安装);数字、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日期采用“*年*月*日”方式表示。 (3)页边距规定 竖向:左边距25mm,右20mm,上下边距20mm。表格的外框线为粗实线,线条为1.5磅,内框线为细实线,线条为0.5磅;归档资料订口25mm(横排订口在上边,竖排订口在左边)。 横向:左右边距20mm,上边距25mm,下边距20mm。表格的外框线为粗实线,线条为1.5磅,内框线为细实线,线条为0.5磅;归档资料订口25mm(横排订口在上边,竖排订口在左边)。 4、报验资料要求 (1)报验资料的编排打印格式要求规范、美观,签字齐全、印章清楚,资料打印过

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

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 (中考秘笈,内部使用)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发声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同介质 中的声音的速度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气液固V V ??V 。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 兹,符号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 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 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有 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声音 主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 5、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 —20000Hz (1)次声: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 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 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6、噪声的含义:(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7、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50dB ,会影响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 ,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90dB ,会破坏听力。 8、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声的利用: (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可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装置,医学上的“B 超”等,都是利用了回声的原理。 (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如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初三历史会考模拟卷

初三历史会考模拟卷 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尧 D、舜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3、开通陆路丝绸之路是在下列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发生的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唐太宗 4、最早制成“麻沸散”的医学家是 A华佗B张衡C张仲景D孙思邈 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A北京地区B江南地区C黄河流域D岭南地区 6、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农政全书》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梦溪笔谈》 7、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8、领导虎门销烟取得胜利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魏源D洪秀全 9、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左右江起义 10、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A.卢沟桥之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1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12、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祥于①尼罗河流域②幼发拉底河流域③底格里斯河流域④印度河流域⑤亚马孙河流域⑥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13、以金字塔作为文明象征的是 A、古代希腊 B、古巴比伦王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埃及 1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15、人们常常把工作、学习中取得重大突破称之为“发现了新大陆”。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大洋洲 16、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扩大法国革命成果的历史人物是 A.罗伯斯庇尔 B.路易十六 C.拿破仑 D.查理一世 17、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电灯的发明与哪位科学家有关 A.卡尔·本茨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19、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A.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 B.萨拉热窝事件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三国同盟的形成

历史复习资料(初三上)

1、现存世界上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是出自两河流域。 2、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罗马展开长期争夺的国家是迦太基。 3、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有:古埃及(尼罗河)、古印度(恒河)、古巴比伦(幼 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和)古中国(黄河)。 4、“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5、亚历山大帝国是最早建立跨欧、亚、非得帝国。 6、“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这句名言是阿基米德说的。 7、资产阶级相信人的力量,提倡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思考问题主要是因为: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突现了人的作用。 8、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是:新 航路的开辟。 9、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不正确 化的新潮流。虽借助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但不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10、但丁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 11、开辟新航路是葡萄牙国王支持的葡萄牙航海家达. 伽马到达印度,最先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注意:开辟新航路不是麦哲伦发现新大陆事件。)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在于: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推动了了历史进程。 15、英国政治制度源于《权利法案》(女王只是国家的象征,并不掌握权力) 16、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17、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来克星顿枪声。 18、每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与《独立宣言》有关。 19、《独立宣言》主要体现了自由、平等。 20、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萨拉托加大捷。 21、下图中事件标志着:攻占巴士底狱。 22、《权利法案》规定: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 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废除。《人权宣言》宣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两个文件都体现了: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 23、拿破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下列史实与他吻合的有:为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颁布了《法典》。 24、拿破仑对法国历史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颁布了《法典》。 25、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与那位历史人物有关:拿破仑。 26、世界上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英国 27、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开始于:棉纺织业 28、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九年级物理复习资料

九年级物理复习资料(2012) 分子动理论 1.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假设,再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分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4.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5.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比热内能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5.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7.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9.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0.热量的计算:Q吸=cm(t-t0)=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11.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1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两次,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 次。 15.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大于、小于) 电路电流电压 1.电源: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2.电源是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

初三历史背记资料

九上历史背记资料(统编本) 第1课古代埃及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公元前8世纪出现奴隶制城邦。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的国家)。 3.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实质: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专政,奴隶、外邦人、妇女、儿童都没有民主;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 4.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的兴起。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灭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 5.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城邦 1.罗马城邦兴起于台伯河畔,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元老院掌权。 2.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 4.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二、罗马帝国 5.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6.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一、文学和雕塑 1.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了解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2.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 二、建筑艺术 3.希腊建筑艺术(特点:多用圆顶)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罗马建筑特点:采用石拱门、穹顶等,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饮水道工程、还有凯旋门、万神庙 三、哲学和法学 4.哲学: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5.法学:《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四、公历的缘起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学习资料

物理基础画图专题 中考物理作图知识考点: 1、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2、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会画力的力臂 5、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6、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绕线) 7、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极、电源的正、负极或磁体(小磁针)的N、S极 8、会画磁体外围的磁感线或标出磁体的磁场方向9、光学暗盒问题 一、光的反射作图 1、光的反射作图的依据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三类具体问题: 1)如图1所示,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请画出反射光线。 2)如图2所示,已知反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请画出入射光线。 3)如图3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请画出反射面的位置。 二、光的折射作图 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1)依据:光的折射规律 2)方法:(1)先找交点。(2)确定法线的位置。(3)根据 光的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 例1在图4中根据入射光线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2、根据光经过透镜的会聚或发散作用作图 1)依据:光线过凸透镜会聚;过凹透镜发散。 2)光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②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 ③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例2在图5中画出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图见图4后) 三、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两种作法 1、反射法:1)作图依据是光的反射定律。 2)作图方法:从光源或物体上的每个点选择两条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反射光线并反向延长确定

对应的像点(一般只要求会画点光源的成像光路图)如图6所示。 2、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法:1)依据:直接利 用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 2)方法:作垂线、截距离、连虚线。如图7所示。 四、怎样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 1、画电路图的基本要求:①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不能自造符号。②要注意所画符号和实物的对应性。③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具有对称性(元件符号一定不能画在电路的拐角处)。④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力求把电路图画得简洁、美观、大小比例适中。⑤最好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着电流的方向依次画起,且知道在电路图中导线无长短之分的原则。 2、根据实物图如何画电路图:先根据电流流向法判断实物图的电路结构,弄清各元件的关系, 然后画一个作用与效果同实物图一致的规范的电路图。 3、由电路图如何连接实物图:对于串联电路,根据电流流向法将元件依次顺序连接;对于并联 电路,先连接元件多的一条支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条支路并联接入。 4、三类基本题型:①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②根据电路图画实物图;③根据文字描述电路的连接 和控制情况,画电路图或连接实物图。 例 3 按照图8左边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右边的电路元件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交叉) 例 4 如图9所示,它是“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的电路连接实物图,请在右边画出它的电路图。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按考纲要求整理(2007年6月以前用)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识记: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P3-4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P-5 开始时间: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结果:1842年,清政府向英军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理解: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主要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罪行:P7-8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4、左宗棠收复新疆P12-13 1875——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5、甲午中日战争:P16-17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20-22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联军侵华。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识记: 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P28-30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

九年级历史中考热点材料题汇总(人教版)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3.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1)据材料一,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3分)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3分) 材料二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2)遵义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分)据材料二,概括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2分) 材料三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对中国革命的特殊关注而受 到世人注目。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的图像首次出现在《时代》 周刊封面上(见右图)。 (3)据材料三,指出《时代》周刊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时中 国革命的主要形势。(2分)图中“民主统一”是毛泽东等共产党 人对中国革命的追求,你认为其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 (2009·山东)以下这些珍贵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见证 了历史。仔细观察,完成相关问题。(10分)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1)请依次写出以上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4分) (2)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幅图片,简述它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6分)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不懈追求,历经艰辛,终于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