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23三顾茅庐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1.第3段中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2.“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这句诗与文中哪句话照应,有什么作用?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欲归隐,却“星落秋风五丈原”。为下文埋下伏笔,诸葛亮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3.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

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同时也表现出张飞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并答应出山相助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也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人物形象鲜明。

文章通过对人物典型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备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等上“半晌”“一个时辰”“又半晌”,而且态度谦恭;张飞则粗犷、豪放,性格莽撞,从“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等话中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则是一个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从他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

2.侧面烘托。

文章用张飞的莽撞、暴躁反衬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意,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文章还用刘备拜访诸葛亮时遇到的波折,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不凡。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仿写文中刻画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个性。

课后反思

教读这篇小说节选,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三国演义》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起,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有助于理解节选部分的情节。二是从人物赏析的角度进行。通过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描写方法、细节刻画等,让学生认知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的魅力。课堂的两个亮点是吸引学生兴趣之处:让学生自演人物和观看《三国演义》电视视频片段。

相关知识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23三顾茅庐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顾茅庐》视频 刚刚所播放的小视频,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教学提示】 “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何久传不衰?点出此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该故事的来龙去脉,关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导入视频资源见光盘)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选文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目标导学二:梳理课文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因前两次拜谒不遇,关、张二人颇为恼怒,第三次适逢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这是三顾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

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教案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23《三顾茅庐》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顾茅庐》视频 刚刚所播放的小视频,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教学提示】 “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何久传不衰?点出此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该故事的来龙去脉,关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导入视频资源见光盘)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选文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目标导学二:梳理课文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23、《三顾茅庐》教案

23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了解古典白话小说的相关知识,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古人胸怀大志的思想。在生活中,学会以诚待 人;关注时事,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介绍作者、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的作者。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犹为深远。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古典白话小说: 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唐代的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宋、元时期,开封、杭州等瓦舍勾栏处,“说话”艺术盛行,由此产生“话本小说”。明清时期,古典白话小说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产生了演义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 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 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 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2)未审.得入览否审:明白,知道 (3)不胜愧赧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4)屏人促.席促:靠近 (5)奸臣窃命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6)而不知存恤 ..存恤:爱惜,体恤 (7)总揽 ..英雄总览:广为延揽 (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 B.刘备思贤若渴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 ....,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 ...,热情地犒劳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 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8.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九语上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附解析)

九语上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附解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附解析) 专题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拜谒(_____)纶巾(_____)末胄(_____)愧赧(____)倾tuí(____)存xù(____)殆尽(____)疏lǎn(____) bǐ(____)贱如雷guàn(____)耳顿开máo(____)塞 [答案] (1). yè(2). guān(3). zhòu(4). nǎn(5). 颓(6). 恤(7). dài(8). 懒(9). 鄙(10). 贯(11). 茅

[解析]本题中应注意“guān”“lǎn”的拼读以及“颓”“鄙”“茅”的书写。 2.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_________________。(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____________,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______________,热情地犒劳他们。(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解析]“茅塞顿开”的意思是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所以(1)小题应填“茅塞顿开”。“思贤若渴”的意思是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所以(2)小题应填“思贤若渴”。“如雷贯耳”意思是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所以小题(3)应填“如雷贯耳”。“箪食壶浆”意思是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所以(4)小题应填“箪食壶浆”。 3.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窗外日迟迟 (2)未审得入览否 (3)不胜愧赧 (4)此诚不可与争锋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季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23*三顾茅庐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a) 纶.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 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 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2)未审.得入览否审:明白,知道 (3)不胜愧赧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4)屏人促.席促:靠近 (5)奸臣窃命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6)而不知存恤 ..存恤:爱惜,体恤 (7)总揽 ..英雄总览:广为延揽 (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 B.刘备思贤若渴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 ....,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 ...,热情地犒劳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 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8.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刘玄德三顾茅庐 9.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任选三个即可) (2)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很多故事。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3)《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一直为历代文人骚客所评说。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回味经典。 ①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知识点梳理

第23课《三顾茅庐》 一、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 -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二、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于是专程去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本文讲述的是刘备协同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见诸葛亮的故事。 三、理解词义 1. 犹然:仍然。 2.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3. 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 4. 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5. 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6.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7. 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 8. 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 9. 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10.存恤:爱惜,体恤。 11.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12.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四、问题解疑 1.关羽和刘备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关羽劝说刘备不要再去拜访诸葛亮了,刘备坚决的态度表现了他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实意。 2.如何理解“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表现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谦恭和诚意。 3.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交代了诸葛亮的“不俗”。 4.诸葛亮为什么称刘备为“俗客”? 诸葛亮故意称刘备为“俗客”,是为了再次对刘备进行考验。 5.“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诸葛亮用“美玉”比喻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用“顽石”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他谦逊的品德。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哪些策略? 本题运用文段内容概括法。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三条策略:一是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之抗争;二是团结孙权,作为后援;三是夺取荆、益二州,见机行事,成就大业。 7.刘备“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的诚恳态度和真心实意。 8.如何理解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 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包含着对日后的打算,也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后作业_【补充习题】

23*三顾茅庐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侥.幸(jiǎo) 拱.立(gǒng) 半晌.(shǎng) 倾颓.(tuí) B.鹤氅.(chǎng) 存恤.(xù) 鄙.贱(bǐ) 末胄.(zhòu) C.教诲.(huì) 侍.立(shì) 造逆.(nì) 疏懒.(lǎn) D.纶.巾(lún) 愧赧.(nǎn) 殷.红(yān) 金帛.(b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思贤如渴玄德衣襟属咐 B.经事奇才豪杰造逆谬举 C.如雷贯耳拜揭犹然施礼 D.顿开茅塞鼎足荒芜避席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山西太原人。 B.罗贯中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 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C.《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D.罗贯中是施耐庵的老师。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 ....,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乱中。 B.毕业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明明同学上蹿下跳 ....,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C.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 ....,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D.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 ....,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长的路上,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就能打出灿烂的明天。

B.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羽毛划过水波发出 的好听的声音。 C.环保工人的善是他们在我们吹着空调的时候,顶着太阳,流着汗,鼻头上早 已挂满了汗珠。 D.你走过来,伸手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紧紧地抱着我,拍着我的背说:“别 怕,有我在。” 6.学习了本文后,班级举行了“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 茅庐等。你在平时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2)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补出下面的歇后语。 ①刘备借荆州——( ) ②徐庶进曹营——( ) ③张飞穿针——( ) (3)“桃园结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结交朋友。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3课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拜谒.纶.巾末胄.愧赧. 倾tuí存xù殆.尽疏lǎn bǐ贱如雷guàn耳顿开máo塞 2.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热情地犒劳他们。(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3.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人,该小说以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窗外日迟迟 ..迟迟: (2)未审.得入览否审: (3)不胜愧赧 ..愧赧: (4)此诚.不可与争锋诚: (5)屏人促.席促: (6)奸臣窃命 ..窃命: (7)而不知存恤 ..存恤: (8)总揽 ..英雄总览:

(9)惟将军图.之图: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 二、拓展阅读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 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 “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表格教案

23三顾茅庐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1.第3段中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2.“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这句诗与文中哪句话照应,有什么作用?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欲归隐,却“星落秋风五丈原”。为下文埋下伏笔,诸葛亮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3.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 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同时也表现出张飞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并答应出山相助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也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人物形象鲜明。 文章通过对人物典型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备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等上“半晌”“一个时辰”“又半晌”,而且态度谦恭;张飞则粗犷、豪放,性格莽撞,从“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等话中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则是一个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从他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 2.侧面烘托。 文章用张飞的莽撞、暴躁反衬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意,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文章还用刘备拜访诸葛亮时遇到的波折,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不凡。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仿写文中刻画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个性。 课后反思 教读这篇小说节选,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三国演义》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起,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有助于理解节选部分的情节。二是从人物赏析的角度进行。通过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描写方法、细节刻画等,让学生认知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的魅力。课堂的两个亮点是吸引学生兴趣之处:让学生自演人物和观看《三国演义》电视视频片段。

最新23课三顾茅庐原文翻译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

第六单元 第23课《三顾茅庐》 一、知识点汇总: 1.演义小说知识 2.字词积累 3.罗贯中生平及主要作品 4.对比的运用 5.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法 6.优美、典雅、精炼的语言特点 二、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 1.历史演义小说知识 历史演义小说是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开始出现这个名称。演义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拼读和书写。 拜谒(yè)今番(fān)叱(chì)侥(jiǎo)幸岂可相强(qiǎng) 纶(guān)巾鹤氅(chǎng)愧赧(nǎn)谬(miù)倾颓(tuí) 沔(miǎn)民殷(yīn)鄙贱(bǐ) 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解释并灵活运用。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 (1)根据拼音填入正确的词语。 A.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bài yè( ),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B.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ào màn( )!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C.玄德曰:“大丈夫抱jīng shì qí cái( ),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D.百姓有不dān shí hú jiāng( )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到成都郊外去拜谒他的祠堂,祠堂门口高耸入云的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古柏光明正大与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交相辉映。 B.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着疏懒误了自己的人生。 C. 作者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用入木三分的文笔,针砭世道人心,揭示生活真谛,从而起到如雷贯耳的作用。 D. 先生三言两语的指点,使我顿开茅塞,找到了研究工作难于突破的关键所在。 3.罗贯中生平及主要作品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杭州人,祖籍太原。

23课三顾茅庐原文翻译范文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3课三顾茅庐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23课三顾茅庐原文翻译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23课三顾茅庐原文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

第23课《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教学难点 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 2.知识链接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23-三顾茅庐

23-三顾茅庐 罗贯中 ①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②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邓县隆中。离隆中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③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