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兴县方言语法(全)新

兴县方言语法(全)新

兴县方言语法(全)新
兴县方言语法(全)新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副词

兴县方言的副词与普通话有同有异,本节主要描写不同的部分,分别注音并举例,指出其使用环境和搭配功能。相同部分只列举不分析。

本节将兴县方言的副词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状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和否定副词。

一程度副词

兴县方言程度副词与普通话相同的有:最、过于、实在、分外、越、可;与普通话不同的主要是:合哩、合则、分把外、旋、生硬、一门终、决发、确利、怪、兀苶、稍微、些微、些须、有一点点、有一眼眼等。具体如下(同音替代下加“”,合音下加“”):

1.1表程度很高

可[k‘??55]:与普通话用法基本相同,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义为“很、非常”。一般修饰形容词,句末语气词为“嘞1”。例如:

(1)这西瓜可甜嘞。

(2)疼得可伤嘞。

合哩[x??312li32?] /合则[x??312???55 ]:陈述句中义为“太”,疑问句中义为“(有)那么……”,表示超出了一般的限度,修饰形容词,句末语气词为“嘞”。例如:

(3)你走得合哩/合则慢嘞。

(4)你说人家不好,你合哩/合则好嘞?

(5)疼得合哩/合则伤嘞?

分外[xu??·3uei·3] /分把外[xu??·3p?32?uei·3]: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分外”,老人多说“分把外”,中青年人多说“分外”;句末语气词为“着嘞”。例如:

(6)这西瓜分外/分把外好吃着嘞。

(7)分外/分把外你不日样不一样,含有贬义。

(8)你走得分外/分把外慢着嘞。

(9)你这分外/分把外唤和人不一样。

旋[?ye?n·3]:义为“特别”,只能与“甜”搭配,无句末语气词。如:

(10)这西瓜旋甜。

生硬[?ni??·3]:指动作、行为的结果程度很高,义为“生生地”。例如:

(11)人家不来不来,你生硬把人家拉将来。

(12)我不去不去么,你生硬叫我去嘞?我就不去。

(13)我不要么,那家ni?··他生硬要给我嘞。

一门终[i??55m??·3?u??32?]:义为“直到”。如:

1“嘞”在兴县方言中读作入声[ 0],因为处于句末,经常舒化为“啦[ 0]”,即急读为“嘞”,缓读为“啦”。为行文方便,文中一律记作“嘞”。在选择问句中,“嘞”连接两个选项时,应是“嘞啊”的合音形式,急读音“啦”,缓读音“嘞啊”,文中记作“嘞啊”,如“我是听你的嘞啊l?55听那他的嘞?”、“那家爹的他爸爸当校长着嘞啊l?μ

不咧?”

(14)嚎得一门终岔声咧。

(15)打人家打得一门终把腿还打折。

决发[?y??55xua?55]:相当于“更”“越”。例如:

(16)这下决发疼嘞。

(17)这孩勒念书决发好咧。

确例[?‘y??312li·3]:“的确”的意思。

(18)夜日还扎挣着嘞,今日确例走不动咧。

(19)背上100斤还能背动嘞,120斤确例背不动。

怪[kuai·3]:相当于“非常”,多与含褒义的形容词搭配使用。例如:

(20)那家ni?32?他的孩勒长得怪国香漂亮。

兀苶[u··ni?··]:相当于普通话的“那么”,但一般只修饰形容词,与“特别”、“非常”意义

接近,有夸张的意味,例如:

(21)兀苶深那么深/特别深/兀苶大那么大/非常深。

1.2 表程度较低

稍微[s?u32?uei··]/些微[?i?32?uei··]/些须[?i?32??y··]:指状态和动作的变化幅度很小,一

般用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前。例如:

(1)稍微/些微/些须挪给下。

(2)稍微/些微/些须大咧。

有一点点[iou32?i??55tie?n32?tie?nμ]/有一捻捻[iou32?i??55ni?32?ni?μ]: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有点儿稍微”,一般用在形容词前,句末无语气词。例如:

(3)有一点点/有一捻捻疼。

二范围副词

兴县方言的范围副词与普通话相同的有:都、全、又、光、净、另外、只休管、管、也;与

普通话不同的主要是:一致勒、产、统共、满共、拢共、可共、一共、一底共、可底共、无拘、

不拘、拘、凭甚、不管、亏迟。具体如下:

一致勒[i??55??·3l??55]:义为“全部、一点也不剩”。例如:

(1)你的东西我一致勒都打包好放给车上咧。

(2)把这饭一致勒都打摭全部吃完(音zhi)了。查一下意义是否对得上

(3)你一致勒将将来拿过来就行咧么,有甚好商量的嘞。

产[?‘?32?]:义为“仅仅”,用在做主语的名词和代词前,也用在动词前。例如:

(4)产弭家我家就分了两万。

(5)不产我一个,还有那家 324乃他们嘞。

(6)产红豆勒就有两万斤。

(7)都走咧,产剩下我咧。

统共[t‘u??32? ku??·3]/满共[me?n32?ku??·3]/拢共[lu??32?ku??·3]/可共[k‘??55 ku??·3]/一共[i??55ku??·3]:都为“总共”义。例如:

(8)统共/拢共/满共/可共/一共一块还叫你花咧。

(9)一共来了三十个人。

可底共[k‘??55ti32?ku??·3]/一底共[i??55ti32?ku??·3]:肯定句中为“本来……”的意思;否定句中为“从来”的意思。例如:

(10)一底共/可底共就苶底个本来就那样。

(11)我可底共也没去过北京。

(12)人家一底共也不来。

无拘[u··?y32?]/不拘[p??55?y32?]/拘[?y32?]/凭甚[p‘i??··s??·3]/不管[p??55kue?n32?]:义

为“不管”,一般用于陈述句中。例如:

(13)无拘/不拘吃甚也行。

(14)拘甚也行。

(15)你家ni?32?弭你们吃甚也?----凭甚也行嘞。

(16)理个什么头型也?----凭甚头吧。

(17)不管甚也行。

亏迟[k‘uei32??‘?··]:义为“无论如何”,主要用于强硬阻止,只能用于否定句。例如:

(18)亏迟不行。

(19)你亏迟不能走/来/做/上来/下去。

(20)那个地方危险,你亏迟不能去!

三情状副词

情状副词兴县方言与普通话相同的有:胡、乱、顺便;与普通话不同的主要是:瞎、贸、直

管、尽管、一顺嘞、捎来带去、捎带、专门、专、止终、安心、就地、一久计。具体如下:

3.1表动作态度、目的

瞎[xa?55]:义为“没有根据、没有节制地做某事”。例如:

(1)你知也不知道还,瞎说甚嘞!

(2)瞎吃的还要吃坏嘞!

(3)你纯粹是瞎做了,好好地的个白苔白菜叫你切成这底个!

贸[m?u·3]:义为“未经考虑、轻率、贸然地做某事”,例如:

(4)我不知道,贸说嘞。

(5)本来就不会,贸做吧。

(6)你这孩勒差得多嘞么,咋家能贸来嘞?

直管[t?‘??312kue?n·3]/尽管[?i??32?kue?n32?]:义为“不停地”,例如:

(7)路上直管/尽管出事嘞。

(8)你直管/尽管说甚了么,海共不能停一下!

一顺嘞[i??55 su??·3 l??55]:义为“顺便”,表示做这件事时顺便就把另一件事也做了。例如:(9)你买菜去了一顺嘞把酱油打上吧。

捎来带去[s?u32?lei··tei·3 k??55] /捎带[s?u32?tei·3]:表示很不费劲地做某事,“捎来带去”比“捎带”还省劲。例如:

(10)你捎带就做咧么。

(11)捎来带去做个营生么,你做了算了吧。

专门[?ue?n32?m??··]/专[?ue?n32?]:义为“以做某事为唯一目的”;此外,还表示“存心做

某事”。例如:

(12)为了吃羊杂碎,我专门/专跑了一趟城勒城里。

(13)你就是专门/专唤和我过不去。

止终[??32??u??32?]:义为“始终”,例如:

(14)我等了半天,人家止终没来。

(15)敲了半天门,止终没了个人出来给我开一下。

安心[?e n··?i??32?]:表示“有准备、有预谋地”,例如:

(16)那他安心不过离婚咧。

就地[?iou·3ti·3]:义为“趁……/顺便”,例如:

(17)就地人家苶那个老师还在嘞,咱问给下咱孩勒的学习情况吧。

(18)你就地把苶那个营生做了吧。

一久计[i??55?iou32??i·3]:义为“索性、干脆”,例如:

(19)一久计不见时地,也就想得不伤咧索性不见的话,也就不想得慌了。

(20)一久计做完就算咧。

3.2表动作的具体状态

好眉丹眼[x?u32?mi··t?32?ni?μ]:义为“莫名其妙”。例如:

(1)苶那个人好眉丹眼就恼咧。

(2)好眉丹眼那家ni?32?他把我啳骂了一顿。

一伙[i??55]:义为“一下子”,表示动作的突然和干脆利索。例如:

(3)我一伙就把那家ni?32?他摔倒咧。

一忽撩[i??55xu??55 li?u··]:义为“突然”,例如:

(4)一惑撩记起来咧。

咯吱嗐载[k??55??32?xai·3?aiμ]/更吱各载[k??·3??32?k???ai·3]:表示动作快速利索。例如:

(5)下雨也,把外头的东西咯/更吱嗐载拾掇回来。

眼不溜证[ni?32?p??55liou·3???·3]:表示“眼看着突然没了”。例如:

(6)才放的个锹,眼不溜证就没咧。

款款地[k‘ue?n32? k‘ue?n32?ti·3]:“轻轻地、慢慢地”的意思,例如:

(7)把那个东西款款地放下。

乖乖地[kuai32?kuai32?ti·3]:表示按某人所说的去做,有哀求的意思。例如:

(8)你乖乖地把那个东西给我吧!

停停地[t‘i32? t‘i··ti·3]:即“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例如:

(9)停停地,不要动!

(10)那个孩勒在苶嗒那里停停地坐了一前晌。

老猛估勒[l?u32?m??·3ku32?l??55] /打猛估勒[t?32?m??·3ku32?l??55] /好猛估勒[x?u32?m??·3ku32?l??55] /冷不猛估[l??32?p??55 m??·3ku32?]:都有“突然”的意思,例如:

(11)老猛估勒/打猛估勒/好猛估勒/冷不猛估吼上一声,还要吓死个人嘞。

(12)好猛估勒出来个狗,且乎吓死我。

3.3表动作主体的状态

伙[]/一搭勒[i??55t?32?l??55]:均有“共同、一起”的意思,例如:

(1)咱俩伙吃吧?

(2)那两个孩勒一搭勒耍去咧。

甚不甚[s??·3p??55s??·3]:义为“无论如何”,例如:

(3)甚不甚吃了饭再走吧。

(4)甚不甚先寻上个座位。

一时[i??55s?··]:义为“同时、一起”。例如:

(5)咱俩一时走吧。

四时间副词

兴县方言时间副词与普通话相同的有:常、常常、从来、就、才、又、还、一直、正;与普通话不同的主要是:原先、将将地、将、旧根、大概里、大概、普代里、当根、可国底子、当下、当现眼、当地信眼、马上、利马、歘马、随当、翻手、洒利、老峁地勒、可共、□k‘ei32?共、海共、常年年、大利、一惯、确立、粘甚。具体如下:

4.1表过去

原先[ye?n··?ie?n32?]:表示原来,例如:

(1)原先这勒这儿是个瓦厂。

(2)友兰中学原先是叫兴县中学。

将将地[?i?32??i?··ti·3]/将[?i?32?]/才[?‘ei··]:都有“刚刚”的意思;“将将地/将”与“才”也可以搭配使用。例如:

(3)我将将地/将/才来了。

(4)我将将地才来了。

(5)我才将来了。

旧根[?iou·3k??32?]:即“过去”。例如:

(6)旧根勒过去弭家我家可穷嘞,这阵啦发迹咧。

(7)旧根勒过去那人可恓惶嘞。

大概里[tai32?kai·3li32?]/大概[tai32?kai·3]/普代里[p‘u32?tai·3li32?]:义为“一直、通常、一般情况、随便”,表示“过去一直……”,例如:

(8)人家大概里/大概/普代理三斤白面换一斤鸡蛋,你咋家是四斤换一斤?

(9)那家ni?32?他家大概里一直就穷嘞,这一捻捻钱勒有甚用嘞。

(10)我普代里随便说一下,没其他意思。

当根[312k??32?]:义为“当初”,例如:

(11)当根就不是一路人,走给一搭勒也不行。

(12)早知道你是这底个人,当根就不该接触。

可国底子[k‘??55 ku??55 ti32????55]:义为“本来”,例如:

(12)苶那个人家可国底子就不是个超淘人家好人家。

4.2表现在

当下[?i?·3]/当现眼[?ie?n·3ni?32?]/当地信眼[ti·3?i??·3ni?32?]:均有“立刻、马上”之义,例如:

(1)叫车滚轧了那个人当下就不行咧。

(3)收电费的当现眼/当地信眼就要嘞,一阵阵也不等。

4.3表时间间隔之短

马上[m?32??]/立马[li·3m?32?]/歘马[?‘u?32?m?32?]/随当[?y··]:均有“立刻”之义,“随当”主要在西川使用。例如:

(1)我马上/立马/歘马就来咧。

(2)你随当就给我。

翻手[xu?32??ou32?]:义为“紧接着”,强调间隔时间短。例如:

(3)翻手就下雨(下雨频繁)。

(4)将将地学会翻手就忘咧嘞。

洒利[s?32?li·3]:义为“突然、诧异”,例如:

(5)那家 324他头勒刚刚还咋也不咋,洒利成了苶底个啊。

(6)你洒利就拣下苶些些?,我才拣下这来来么。

(7)洒利挣下苶来。

4.4表频率

老峁地勒[l?u32?m?u32?ti·3l??55]/打多时[t?32? s?··]:均有“偶尔”之义,强调频率低。例如:

(8)那家 324他老峁地勒来一回。

(9)弭娘娘打多时才来弭家行一回我奶奶偶尔来我家一趟。

可共[k‘??ku??·3]/□共[k‘ei32? ku??·3]/海共[xei32? ku??·3]:表示“一直、自始至终”,多用于否定句。“□k‘ei32?共”可能是“可共”的音变。如:

(10)老师讲的可共听不下听不懂。

(11)可共谋想不起来。

(12)我说上孩勒弭孩子们海共不听么总不听话。

常年年[t?‘nie?n··nie?n··]:义为“每年”,强调频率高。例如:

(13)我常年年到弭姨姨行我姨姨家去嘞。

大利[tai32?li·3]:义为“从来……”,否定句中经常与“也”搭配使用。例如:

(14)大利就这底个规矩从来就是这样的规矩。

(15)那家ni?32?他大利也不来咱行咱家,你请那家ni?32?他做甚嘞。

一惯[i??55ku?·3]:义为“一直、本来”,例如:

(16)那家ni?32?他一惯就唤和我不行他一直就和我合不来。

确立[xei32?li·3]:义为“无论如何”,常用于否定句。例如:

(17)半路上车坏咧,修也修不起,推也推不动,确立没弄死活没办法。

粘甚[t?e?n·3???·3]:义为“动不动”,强调频率高。例如:

(18)那个人粘甚就恼咧。

(19)苶那个孩勒粘甚就嚎咧。

五语气副词

兴县方言语气副词与普通话相同的有:反正、明明地、是、就、宁(宁可)、肯定、究竟、哪能、何必;与普通话不同的主要是:偏其、多亏、长圆、长短、贵贱、好赖、早敢、早是、早离、就、真个、正人、难万、利利地、且乎、再一下时地、可可地、可正好、正好、磕底、磕底厾子、不敢定、未景、峁不地、咋也、大概、大、哪顶、哪如、倒究、咋嘞、苶么、齐、一忙、可、敢是。具体如下:

5.1表陈述语气

偏其[p‘ie?n32??‘i··]:义为“偏偏”。例如:

(1)偏其你不一样。

(2)偏其我就拣了个烂的。

当亏[ k‘uei··]:义为“还说……”,含有讽刺的意味。例如:

(3)当亏你念书威嘞,连个大学也没考上。

长圆[t?‘ye?n··]/长短[t?‘tue?n32?]/贵贱[kuei·3?ie?n·3]:均有“反正”之义。例如:(4)你长圆/长短/贵贱得来嘞。

(5)这个事长短/贵贱不行,我唤和那家ni?32?他就不打交道。

好赖[x?u32?lai·3]:义为“从来、任何时候、无论如何”,例如:

(6)乃弭他们两个好赖不来往。

(7)这个人咱好赖也谋不起来是个谁嘞。

(8)苶那个人好赖不能用。

(9)苶那个人好赖唤和那家ni?32?他说不应说不清楚。

早敢[??u32?k?32?]:义为“反正、尽量”,例如:

(10)我早敢是往好学嘞么。

(11)怕甚了,你早敢见人也么。

就是[??u32? s?·3]:义为“就那样”,例如:

(12)我甚也不管,就是一股劲往前走。

就离[??u32?-312li··]:义为“本来就”,例如:

(13)就离我腿疼嘞,变给下天决发里疼得不行咧。

就[??u·3]:义为“快、轻而易举”,此外,“就”还有“倒”的意思,“就”有时还表示不满语气。例如:

(14)那家ni?32?他一下就恼咧。

(15)我就倒没些甚,就怕人家不行嘞。

(16)你歇了半天咧,我歇一阵阵就不行咧。

真个[???32?k]:相当于普通话的“真的”,用于加强语气;“真个”与语气词“么”连用为“真个么”,可独立成句。例如:

(17)我明日真个走也。

(18)真个么,我看见狼咧。

正人[t???·3???··]:义为“其实、真的”,强调实际情况,含让步意味。例如:

(19)正人叫我打孩勒吧,我还舍不得嘞。

难万[n?··u?·3]:义为“万一”。例如:

(20)难万碰上那他了,可把这个话捎给那他。

利利地[li·3liμti·3]:强调干脆利索。例如:

(21)利利地跌了一跤。

且乎[?‘i?32?xu··]:义为“差一点”。例如:

(22)且乎跌倒了。

(23)那个车且乎从崖勒跌下去。

再一下时地[?ei·3i??55x?·3s?··ti·3]:义为“差一点”,表示庆幸。“时地”相当于“……的话”,是个话题标记。例如:

(24)再一下时地就跌下崖勒去咧。

可可地[k‘ k‘ti·3]/可正好[k‘ t??·3 x?u32?]/正好[t??·3 x?u32?]:均有“恰好”之义,例如:

(25)这搭可可地/可正好/正好放一个桌子。

(26)不想见那他也得见,路上可可地/可正好/正好就碰上咧。

磕底[k‘??55ti32?]/磕个底子[k‘??55 ku??55ti32????55]:义为“自始至终、无论如何”。例如:(27)磕底/磕个底子也看不上你一眼。

5.2表揣测语气

不敢定[p??55k?32?ti??·3]:义为“或许、可能”。例如:

(1)不敢定那家ni?32?还行嘞有可能他还行。

(2)不敢定你认得那个人嘞。

未景[uei·3?i??32?]:义为“未必”,偏重于否定的,与否定词连用时,构成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例如:

(3)那家ni?32?他未景来他未必来。

(4)这个题我未景就做不出来这道题我未必做不出来。

峁不地[m?u32?p??55ti·3]:义为“可能、没准儿”,例如:

(5)峁不地是那家ni?32?他把那个花瓶瓶捣烂咧。

(6)我峁不地明日去北京。

咋也[?u?32?i?32?]:表揣测的语气,倾向于肯定。例如:

(7)明日咋也不下咧吧明天应该不会下雨了?

大概[tai·3kai·3]/大[tai·3]:表示揣测,偏重于肯定。例如:

(8)那家ni?32?他大概/大不来咧不来的可能性较大。

5.3表疑问语气

哪顶[l?··ti??32?]/哪如[l?··zu··]:均是对自己现有状况不满时,来假设一种可能。“哪顶”用的较多。例如:

(1)早知道文科这来不好找工作时地的话,那阵阵哪顶/哪如学上个理科嘞。

倒究[t?u·3?iou32?]/究竟[?iou32??i??·3]:意思相同,均表示追根究底地询问,“倒究”也可以说成“究倒”。例如:

(2)你倒究/究竟/究倒是做甚的嘞?

咋嘞[?u?32?l??55]:用来询问原因,对他人的行为表示不满和责备。句末为“是”时,“是”完全虚化为语气词。例如:

(3)你咋嘞把眉眼搲的稀巴烂是?

(4)你咋嘞打那家ni?32?他是?

苶么[ni?32?m??55]:表示反问,用于承接对方的叙述,根据已经出现的情况提出反问,带有责怪的意味。例如:

(5)你不是不知道么,苶么你说甚嘞?

(6)兀来便宜嘞,苶么你不买嘞?

5.4表祈使语气

齐[?‘i··]:义为“尽管”,让对方放心去做某事,例如:

(1)想吃甚齐尽管吃去,我给你钱勒。

(2)齐尽管把那家ni?32?他拉过来,甚也不用管。

(3)想吃齐吃去,想用齐用去,想将拿齐将去。

“齐”有时还有阻止对方做某事的意味,有“警告”的意思,例如:

(4)你齐去,兀勒有狼嘞。

一忙[i??55]:义为“快速”,有命令的意味。例如:

(5)一忙起!

(6)你一忙往前走!

可[k‘??55]:表是劝告、商量。例如:

(7)剩下这一捻捻咧,可便宜卖了吧。

(8)咱可快些些走吧!

5.5多用语气副词

敢是[k?32?s?·3]:

A. 用于陈述语气,加强肯定语气,同时,也表示让步的语气。例如:

(1)人家敢是大学生么,咱能唤和人家比嘞。

(2)我敢是没见过么,你也没见过?

B.单用“敢”,有时表示揣测,例如:

(3)咱兴县这阵啦敢比以前好咧吧?

C.用于祈使语气,义为“应该……”。例如:

(4)有话了你敢是好好地说嘞么。

六否定副词

否定副词兴县方言与普通话相同的有:不要、不用、不许、不、没、不能、不该;与普通话不同的主要是“不应”和“不敢”。具体如下:

不应[p??55i??·3]:义为“不用”,用于祈使句,“应”是“用”的音变形式。例如:

(1)说了三个钟头咧,快不应说咧!

不敢[p??55k?32?]:义为“不可”,用于祈使句。一般用来呵斥小孩或阻止别人干一些事情。例如:

(2)不敢往地下坐!

(3)不敢嚎啊!嚎得猫黄来也!

第二节连词和介词

一连词

1.1 连接名词语的“唤”

“唤”[xue?n·3 ]

兴县方言的连词比较简单,连接词语的一般只有“唤”[xue?n·3],相当于普通话的“和”。例如:

(1)我唤那他都是兴县人。

(2)书唤本子都荷上咧。

(2)这个菜唤那个菜都好吃。

1.2 连接复句的介词

连接复句中的分句的连词比较特殊的有:“也是”[i?32?-312 s?·3]、“是地”[s?·3-··ti·3]“一半……一半……”[i??55pe?n·3]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连词不是放在两个分句句首,而是出现在前一个分句句末。例如:

(1)那家ni?32?他看个肥也是,毛病可多嘞他虽然胖,但身体不好。

(2)今年的雨水多也是,庄稼没长好今年雨水虽多,但庄稼长得并不好。

(3)走得快些是地,早敢就去咧么如果早点走,早该到了。

(4)今日打早多吃上些是地,就不用饿得可是呀今天早上如果多吃点,就不会这么饿了。

(5)一半嘞一边考研究生,一半嘞一边找工作。

以上例句中“也是”相当于普通话的“虽然”,表示转折语气;“是地”相当于普通话的“如

果”或“……的话”表示假设语气。

二介词

兴县话的介词有“在”“唤”“朝”“将”“到”“给”“比”“把”“叫”等,较为特殊的是“唤”“往”“朝”“在”“给”“将”等几个。

2.1 与普通话基本相同的介词

与普通话基本相同的介词有“在”[?ei·3]、“叫”[?i?u·3]、“把”[p?32?]等。例如:

(1)你在居舍做甚嘞?——我在居舍睡觉嘞。

(2)那叫人打咧他被人打了。

(3)王强叫狗咬咧。

(4)叫那他把那一本书给给你/我/那家ni?32?他。

(5)那把人打咧他打了人了。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话“把”所带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但兴县方言“把”的宾语可以是无定的,如例(5)。

2.2 与普通话不同的介词

与普通话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唤[xue?n?3]: 相当于普通话的介词“和”,例如:

(1)人家敢是大学生么,咱能唤人家比上嘞。

(2)我唤你说过这个事,你就忘咧?

往[]:相当于普通话的介词“到”。例如:

(3)你往哪去也?

(4)往太原去了唤我说上一声!

朝[t?‘?u··]相当于普通话的介词“从”。例如:

(5)你这是朝哪来了嘞你这是从哪来?

(6)我朝村勒来。

给[kei32?-?3]既可以相当于普通话的介词“给”,还可以相当于普通话的介词“到”或“在”,常常构成介词短语用于述语前面作状语或用于述语后面作补语。例如:

(7)你不用管那他在哪嘞,给打电话就对咧。

(8)那个孩勒坐给椅子上动也不动。

(9)那家ni?32?他走给我跟前咧。

将[?i?32?]相当于普通话的介词“用”。例如:

(10)你将上甚唤那家 324他比嘞?咱甚也不顶人家。

(11)你这是将上命挣钱勒嘞吧!

(12)我将上毛笔在墙崖墙上画了个圈圈。

待[tei?3]相当于普通话的介词“在”,如上例(1)可以说成:

(13)你在待居舍做甚嘞?——我待居舍睡觉嘞。

第三节代词

一兴县方言的人称代词

兴县方言第一二人称代词相对比较简单,第三人称代词表现形式复杂,因此本节把第三人称

代词分别列出,单独描写。

1.1第一、二人称代词如果表格不能显示,杨瑞平把表格做好,下同

表一

主宾语位置

领属位置单数复数

一人称我 32?

咱?‘?··

弭些mi32? ?i?··

咱弭?‘?··mi??

咱?‘?··

亲属称谓:弭大∕妈∕舅舅∕儿

普通称谓:弭些∕家∕弭家mi?32?-312﹙的﹚老师∕同学

处所:弭村勒,弭些∕家∕弭家mi?32?-312村勒,弭些/家∕

弭家mi?32?-312兴县/学校/单位

普通名词:我的书包/书,弭些的书包/书

二人称你ni32?

你家弭

ni?32? mi32?-··

你家弭家

ni?32?mi?32?-312

亲属称谓:你家大∕妈∕舅舅

普通称谓:你家弭∕弭家mi?32?-312﹙的﹚老师/同学,你家家

﹙的﹚老师/同学

处所:你家村勒,你家弭∕弭家mi?32?-312村勒,你家家村勒/

兴县/学校/单位

普通名词:你的书包/书,你家弭∕弭家mi?32?-312的书包/书1.1.1 主宾语位置上的第一、二人称代词

上表中主宾语位置上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与普通话有差异:普通话的“我们”兴县方言说“弭

些”,“弭”是词根,“些”为词尾;普通话的“咱们”兴县方言说“咱弭”,“咱”是词根,“弭”是词尾;普通话的“你们”,兴县方言说“你家ni?32?弭”,[ni?32?]是“你家”的合音形式,这与山西晋语区大多数方言相同,也与一河之隔的陕北晋语(如神木方言,参见邢向东2002)相同。

主宾语位置上第一、二人称代词单数、复数的语法功能与普通话相同,不再赘述。例如:(1)夜黑夜昨晚,我正看电视嘞,校长吼我嘞。

(2)你不要怨我,也不要怨那家ni?32?他,都怨你各人吧。

(3)我借的你的那本书早就给了你咧,咋家怎么你又唤和我要嘞。

(4)弭些我们吃了饭咧,你家ni?32?弭你们吃咧没?

(5)你有甚好事了可不要忘了弭些我们啊。

(6)吃饭的时候不要pi?u·3吼叫弭些我们。

(7)我各自人走也,不吼你家ni?32?弭你们咧。

(8)咱弭咱们各人做各人的,谁也不应pi??·3管谁。

(9)咱走吧!

(10)那他管不着咱弭咱们。﹙宾语﹚

与普通话一样,兴县方言也有复数用如单数的说法,这是语用层面的用法,“咱”常带有嘲讽、自夸等感情色彩,“弭些”“你家ni?32?弭”则含有亲昵、撒娇等意味,年轻女性多用。例如:(11)咱是谁,人家是谁,咱可不敢唤和人家比。

(12)咱常是第一,可共从来也没考过个第二。

(13)给咱帮一下忙吧。

(14)弭些我们不想写作业,就想看电视。

(15)叫弭些看给下吧么让我们看一下吧。

(16)你家ni?32?弭走得慢些吧么你们走的慢点吧。

(17)咋底个风把你家ni?32?弭刮将来咧什么风把你们刮过来了。

1.1.2 领属位置上的第一、二人称代词

1.1.

2.1 亲属称谓和与家族有关的处所名词前作定语

与晋语区其他方言点相同,兴县方言也有独立的领格形式,主要出现在亲属称谓名词及与家族有关的处所名词前。

在亲属称谓和与家族有关的处所名词前作定语时,兴县方言一般用复数词根形式,既表达单数意义,也表达复数意义,即单复数同形。例如:

(1)弭妈上街去咧。

(2)弭大爸在村勒务地咧,那家家爹的他爸下煤窑嘞,你家大你爸做甚嘞?

(3)弭哥哥在太原工作嘞。

(4)这是你家ni?32?妈的包,你给将拿回去吧。

(5)你家ni?32?舅舅才刚才寻你嘞。

(6)弭村勒我们村儿考上些些许多大学生。

(7)弭家我家在村东头嘞。

(8)弭兴县的红枣甜得可伤嘞我们兴县的红枣特别甜。

(9)你家ni?32?行家在村东头嘞?

(10)你家ni?32?村勒离这勒这儿远嘞啊l?··不?

1.1.

2.2 普通称谓和普通处所名词前作定语

A. 普通称谓名词和普通处所名词前,第一人称一般用“弭些”或“弭家”、“弭弭家[mi?μ]”表示领属关系,第二人称一般用“你家ni?32?弭”、“你家ni?32?家”、“你家ni?32?弭家”表示领属关系。结构助词“的”可有可无。“弭家”和“弭弭家[mi?μ]”的区别在于前者多指代单数,后者多指代复数。例如:

(1)弭家﹙的﹚孩勒孩子今日好好地吃了一顿。

(2)弭家﹙的﹚媳妇?iou··子懒得可伤嘞,我伺候不行咧,可另开吧我家媳妇可懒了,我伺候不了,分家单过吧。

(3)弭家(的)邻家当上官咧。

(4)弭些(的)同学工作上咧。

(5)你看见弭些(那)老师来了呀 0没?

(6)弭家单位一人分了一桶子油,那他家单位甚也没分,你家ni?32?家你们单位分甚来咧?

(7)你家ni?32?家媳妇?iou··子可好嘞。

(8)你家ni?32?家那孩勒哪来大咧你的孩子多大了?

(9)这是你家ni?32? 弭家mi?μ老师的书,你给将拿过去。

(10)你家ni?32?家单位有哪来多少人?

(11)你家ni?32?弭你们县城有多来多少人?

(12)你家ni?32?弭你们太原离北京哪来多少远?

(13)你家ni?32?家汾阳产汾酒可早嘞你们汾阳产汾酒的时间可早了。

以上例句中,称谓名词前的“的”可加可不加,处所名词前则一般不加助词“的”。

B. 如果要表达特别亲密、喜爱的感情色彩时,普通称谓和普通处所名词前也可以用“弭”和“你家ni?32?”修饰。例如:

(14)弭孩勒孩子可乖着嘞。

(15)弭老师对我可好嘞。

(16)弭师傅可多教会我咧我师傅教会我很多东西呢。

(17)弭单位放三天假。

(18)你家ni?32?行在村东头嘞?

(19)你家ni?32?女子叫甚你女儿叫什么名字?

(20)你家ni?32?老师打你啳骂你是为你好嘞。

(21)你家ni?32?师傅对你有恩,你要知道报答。

1.1.

2.3 普通名词前作定语

人称代词在普通名词前作定语时,只能使用主宾语位置上的说法,而且一般要有结构助词“的”或指示代词“这”“那”等作为定中关系的标记。例如:

(1)我的手恶水咧,我咱洗一下去。

(2)把你的书给我看给下我借你的书看一下。

(3)你那书我早给你还咧。

(4)这是弭些我们的书,你不能看。

(5)弭些苶那桌子唤和凳子都是新的。

(6)我看给下你家ni?32?弭的书我借你们的书看一下。

(7)把你家ni?32? 弭的书放到桌子上。

(8)在学校动了在学校时,把你家ni?32?弭你们的校服穿上。

同样,定语位置上也有语用色彩,即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也表达单数意义,带有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如:

﹙9﹚弭些的书包放同学行同学家咧。

﹙10﹚你家ni?32?弭你这个衣裳可好看嘞。

﹙11﹚弭些苶那桌子唤和凳子都是新的。

﹙12﹚这是弭些我的书,你不能看。

1.2 第三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

表二

主宾语位置领属位置近指较远指更远指最远指

单数这?ou32?那家ni?32?那nou·3

亲属称谓:这???55/那家

ni?32?-312/那nou·3家爹/娘/

舅舅的

普通称谓:这/那家/那的老

师/同学,那家乃/那家乃弭/

乃/乃些/乃弭的老师/同学

处所:这家/那家/那家村勒/

单位/学校,那家乃村勒/单位/

学校

普通名词:这/那家/那的书

包/书,那家乃/那家乃弭/

乃/乃些/乃弭的书包/东西/

复数这些?ou32??i?··

这乃

?ou32?nai·3

这些乃

?ou32??i?··nai·3

这乃些

?ou32?nai·3?i?··

这些弭

?ou32??i?··mi··

这乃弭

t???55nai·3 mi··

这些乃弭?ou32?

?i?··nai·3mi··

这乃些弭

?ou32?nai·3?i?··mi··

那家ni?32??i?··

那家

ni?32?nai·3

那家些乃

ni?32??i?··nai·3

那家乃些

ni?32?nai·3 ?i?··

那家些弭

ni?32??i?··mi··

那家乃弭

ni?32? nai·3mi··

那家些乃弭

ni?32??i?··nai·3mi··

那家乃些弭

ni?32?nai·3?i?··mi··

那些

nou·3?i?··

那乃

nou·3nai·3

那些乃

nou·3?i?··nai·3

那乃些

nou·3nai·3?i?··

那些弭

nou·3

?i?··m i··

那乃弭

nou·3

nai·3mi··

那些乃弭

乃nai·3

乃些

nai·3?i?··

乃弭

nai·3mi··

乃些弭

nai·3?i?··

mi··

nou·3

?i?··nai·3mi··

那乃些弭

nou·3nai·3?i?··mi··

1.2.1与第一、二人称代词相比较,兴县方言第三人称代词表达最为丰富复杂,表二单独列出了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1﹚兴县方言第三人称代词都与指示代词兼用,虽然也有单数人称“他”与复数人称“他弭”的表达,但“他”带有强烈贬义色彩,一般语境中不用,“他弭”可能是受其他人称代词的影响类推产生的,很少使用,因此表中没有列出。

﹙2﹚第三人称复数代词是在“这、那家、那、乃”的基础上加上相同的词缀构成的。其中,“这、那家、那”是单数第三人称,“乃”是第三人称复数代词。“这、那家、那、乃”存在距离上的远近区别,“这”近指,“那家”较远指,“那”更远指,“乃”最远指。这种远近差别同样存在于由“这、那家、那、乃”为词根构成的其他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之中。

(3)复数形式往往是词根加词尾形式或词根叠置再加词尾构成,叠加语素越多,表示人数越多,四音节形式是表达人数最多的形式。

(4)不同词尾有表示关系远近的区别:“弭”一般带有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一般用于指代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些”则一般用于指代关系比较疏远的或陌生的人。

1.2.2 除了以上差别之外,第三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与意义与普通话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仅列例句说明。

1.2.2.1 主宾语位置上的第三人称代词:

A. “这”组例句:

(1)把这也吼上,你家[ni?32?]弭厮跟相跟上吧把他也叫上,你们一起吧。

(2)叫这他去吧。

(3)这他可不赖嘞他可好了。

(4)这些他们将吃了饭就来咧。

(5)这乃他们将了一阵阵他们刚到了一会儿。

(6)走动了吼上这乃他们一时走走的时候叫上他们一起走。

(7)这乃些他们是弭些的同学,这些乃他们是弭些的同事。

(8)你看电影动了,把这些/这乃些/这些乃/这乃弭/这些弭他们吼上。

(9)这些乃弭/这乃些弭他们来了多时咧,那家ni?32?乃弭他们将刚来了。

(10)把这些乃弭他们送到火车站去。

B. “那家ni?32?”组例句:

(1)那家ni?32?下起棋来了,死命也不顾咧他下棋的时候,什么也不顾了。

(2)你给那家ni?32?他掰上一捻捻一点点。

(3)那家ni?32?他唤和弭些我们折不得合不来,那家ni?32?要另立家分家嘞。

(4)那家ni?32? 乃告诉嘞他们正在聊天呢,这乃/这乃些/这些弭/这乃弭打扑克嘞。

(5)那家ni?32?乃/那家ni?32?乃弭/那家ni?32?些弭去哪去也他们去哪呀?

(6)上街动了,吼上那家ni?32?乃/那家ni?32?些上街时,叫上他们。

(7)那家ni?32?些/那家ni?32?乃弭他们都走咧,咱也走吧。

(8)那家ni?32?乃些弭/那家ni?32?乃弭他们做甚来咧?

C. “那”组例句:

(1)那他可不赖嘞。

(2)老师上课着嘞,不要给那他打电话。

(3)那些厮跟上去太原咧他们一起去太原了。

(4)那乃两个正告诉嘞他们两个正在聊天呢。

(5)那乃些他们和泥嘞,那些乃他们搬砖嘞。

(6)那些弭/那乃弭他们,你一句,我一句,乱说一气。

(7)那乃些弭正掰玉稻黍嘞他们正掰玉米呢。

(8)那乃些/那乃弭收秋去咧他们收秋去了。

(9)吼上那些/那乃/那乃弭厮跟上去叫上他们一起去。

(10)那些乃弭/那乃些弭他们打麻将嘞。

D. “乃”组例句:

(1)乃耕地去咧他们去耕地了。

(2)我不想引带乃我不想带上他们。

(3)乃些/乃弭又耍扑克去咧他们又打扑克去了。

(4)乃些他们上山去咧。

(5)乃些弭往哪去也他们去哪儿呀?

(6)那家ni?32?些他们是汾阳的,乃些他们是太原的,你家ni?32?弭你们是哪勒哪儿的?(7)去太原动了的时候,捎上乃些/乃弭/乃些弭他们。

(8)咋家今日就咱弭六个怎么今天就咱们六个?

——乃些弭过了蔡家会咧他们去了蔡家会了。

(9)这些他们来咧,那家ni?32?些他们也来咧,那些他们和乃些他们还没来。

(10)这些来咧,那家ni?32? 些也来咧,那些也来咧,乃些还没来。

(11)这圪都书是谁弭的这些书是谁的?

——这些的/那家ni?32?些的/那些的/乃些的他们的。

1.2.2.2 领属位置上第三人称代词例

A.修饰亲属称谓名词的“这家”、“那家ni?32?家”、“那家”。例如:

(1)这家爹的做甚着嘞他爸干什么着呢?

(2)这家娘的他的妈妈去太原咧。

(3)那家ni?32?家爹的他爸在城勒工作嘞。

(4)那家ni?32?家舅舅的他舅舅回去咧。

(5)那家ni?32?爹的他爸当校长着嘞啊l?μ不咧?

(6)那家ni?32?家∕那家老汉的是种地的他丈夫是种地的。

(7)这家爷爷的种的那庄稼长得可好嘞。

以上是当地最常用的说法,都是单数说法。另外,还有一种复数的表达法,例如:﹙8﹚那家ni?32?乃/那家ni?32?乃些家[i?··]爹的都是电厂工人他们的爸爸都是电厂工人。

B.修饰普通称谓、处所名词和普通名词的代词

a. “代词(+结构助词)+修饰名词”

(1)那他哪去咧?那的他的同学吼叫那嘞。

(2)那家ni?32?他的老师去太原咧。

(3)那他的书我早还咧。

(4)那家ni?32?/乃些/那些的家长来咧没他们的家长来了没?

(5)我有个电话嘞啊l?μ是,没那家ni?32?乃弭/那乃弭他们的联系方式。

(6)那家ni?32?乃弭村勒都拆迁嘞他们村都拆迁呢。

(7)那家ni?32?乃/那家乃弭村勒离城勒有两公里远。

b. “代词+家+普通称谓名词+的”

(8)那家ni?32?家那老师他们的老师教的可好咧。

(9)把那家ni?32?他家师傅的吼出来把他的师傅叫出来,你唤和那徒弟的说不清。

(10)那家ni?32?他家师傅的在太原做营生嘞他师傅在太原工作呢。

(11)那家师傅的他的师傅做甚嘞?

(12)那家ni?32?他哪去也?那家ni?32?家同学的吼那家ni?32?他嘞。

(13)那家村勒可大嘞,宬几百户人家着嘞他们村儿可大呢,住着几百户人家呢。

(14)那家ni?32?家村勒﹙那人﹚都走完咧他们村的人都走光了。

兴县方言“人称代词+亲属称谓”的说法比较特殊,如“那家爹的”等,是一种“被领属”表达形式,将在第四节结构助词中分析。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人称单数代词“那家[ni?32?]”与第二人称领属位置上的代词“你家[ni?32?]”读音相同,但“你家[ni?32?]”与“那家[ni?324]”处于互补分布中:前者一般只单用于领属位置——只用于亲属称谓和与家族有关的处所名词前作定语;后者则一般单用于主宾语位置上,当“那家[ni?324]”位于领属位置上时,音变为“那家[ni?312]”,两种读音互补分布,因此不存在混淆的情况。

1.3 其他人称代词

兴县方言其他人称代词有别称代词“人家???··?i?μ”(大多数情况下弱化脱落为[??··?i?μ]),反身代词“各自人k??55 ??·3???··”、“各人k??55???··”等,与普通话的各种用法基本一致。例如:

A.“人家???·· ?i?μ”例:

﹙1﹚人家早从学校回来咧,你咋才回来?

﹙2﹚我正看人家下棋嘞,吼我做甚嘞。

﹙3﹚人家的东西不要随便乱动。

﹙4﹚人家不请咱了咱也不用去。

﹙5﹚我实情说了人家两句,人家不产不仅不听,还把我啳骂了一顿。

﹙6﹚人家做的饭可香嘞。

﹙9﹚你不说你来,人家谁知道嘞。

﹙10﹚人家将从太原回来,可熬人嘞,吼人家做甚嘞。

﹙2﹚人家你是头,你先说。

﹙3﹚人家这他可勤快嘞。

﹙4﹚人家那他甚也不怕,甚也敢做。

﹙5﹚人家那家ni?32?他可威厉害嘞,回回第一。

B.“各自人k??55??·3???··”、“各人k??55???··”例:

﹙1﹚我各人做也,你躲开吧。

﹙2﹚黑夜饭,你各人吃去吧,不用等我咧。

﹙3﹚那家他各人走,和谁也不厮跟相跟着。

﹙4﹚我各自人走也,不吼你家ni?32?弭你们咧。

﹙5﹚那家ni?32? /那他各自人走咧。

﹙6﹚各人做各人的,不用管人家。

﹙7﹚都是些各人家,不用客气。

﹙8﹚各人的事各人做去。

﹙9﹚人家各自人挣的钱勒,各自人花。

C. 人称代词的一些特殊用法

A.我咱?32??‘?··、你咱ni32??‘?··:

“我咱”、“你咱”意义分别相当于“我”、“你”,表示一种商量或请求的语气,在句中作主语。例如:

﹙1﹚你做饭吧,我咱睡上个觉。

﹙2﹚你咱烧火,我咱洗菜。

﹙3﹚你先走,我咱歇给下,歘马就遁上你咧马上就追上你了。

﹙4﹚不早咧,你咱做饭吧。

﹙5﹚你咱把门关住。

“我咱”“你咱”也能说成“我给咱”“你给咱”,例如:

﹙6﹚我咱给咱做饭。

﹙7﹚你咱给乃/乃弭他们倒上口水倒上一点儿水。

﹙8﹚你咱给弭些买上圪都吃的你给我们买点吃的。

B.人称代词“弭/你家/那家家/那家”+亲属称谓词+复数标记“弭”的用法。例如:

“弭大弭”是个指代称呼,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我爸他们”的意思,包括了今天所有要来的亲人。一般用长辈的称谓作为指代称呼,同时以男性为优先,如果要来的人中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们,就以爸爸作为指代称谓,如下例(1)。也可以用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为指代称谓,如下例(2):

﹙1﹚弭大弭咋家还不来嘞?

﹙2﹚弭哥哥弭咋家怎么还不来嘞?

例(2)中的“弭哥哥弭”也是指代称呼,是说话人关系最亲密者。

这种用法同样适用于第二、三人称,“你家ni?32?哥哥弭你哥哥他们”、“那家ni?32?/那家哥哥弭他哥

哥他们”。例如:

﹙3﹚你家ni?32?哥哥弭去哪去也你哥哥他们去哪儿呀?

﹙4﹚那家/那家哥哥的弭往亲戚家行去咧他哥哥他们去亲戚家了。

兴县方言中,“弭”可以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以为人称代词的复数标记,或用在一般名

词后面表示数量众多,相当于普通话的“们”,如,“领导弭”、“孩子弭”。

二兴县方言的指示代词

2.1 兴县方言指示代词的读音与分类

2.1.1 兴县方言指示代词的读音

构成兴县方言指示代词的主要词根为“这?ou32?”、“苶ni?32?”、“那nou·3”、“兀u??55”。

A. “这”的读音最复杂,共有四种,即[?ou32?]、[t???55]、[t?ei32?]、[ti?32?],我们分别用“这、这2、这3、这4”标记。其中,“这1?ou32?”应是兴县方言“这”的单字音,主要用于单独1

作句法成分的语境和“这些”一词中;“这2t???55”是“这”的促化形式,不单独作句法成分,

一般出现在量词或虚语素之前,如“这个”“这圪嘟”“这嘞”等词语;“这3t?ei32?”这一读音,

根据周边晋方言的共性特点判断,应是“这一”的合音形式,兴县方言中一般用于数词“一”前,如“这一个”、“这一阵”等词语;“这4ti?32?”读音比较特殊,应该是“这”的古音存留,只出现在“这底家”一个词语中(“这”的[t]声母读音残存在吕梁片和上党片等多个方言点中)。

B. “苶ni?32?”应该是“那家”的合音形式,与第三人称代词“那家ni?32?”读音相同,为了有效区分二者,我们这里用同音字“苶”替代。

C. “那”有两种读音,其中[no u·3]应该是“那”的单字音,可以单独作句法成分,也可以出现在量词性语素、虚语素之前;[nei·3]则应该是“那一”的合音形式,因为[no u·3]和[nei·3]在兴县方言中的语法意义存在对立的特点,这里把[no u·3]记作“那”,把[nei·3]记作“那一”。

D. “兀”只有一种读音,即[u??55]。

2.1.2兴县方言指示代词的分类

兴县方言指示代词可分为指代人/物、方位/处所、时间、方式、性状等五类。

值得注意的是,兴县方言指代人/物、处所/方位和方式的指示代词有四分现象,例如:(1)你要这个?苶个?那个?还是那一nei·3 个?

﹙2﹚不在这哒,也不在苶哒,也不在兀哒,在那圪哒。

(3)这哒近,苶哒远,兀哒比苶哒还远,那个哒才远嘞,(兀勒才远嘞)。

(4)你不要这底做,也不要苶那底做,也不要兀底家做,你要那底家做。

但这种四分现象与盂县方言(参见史秀菊2010)不有所同,盂县方言四分系统中的最远指是已经固化了的——不论单说还是在两类对举、三类对举或四类对举中都能运用,都表示最远指意义。但兴县方言中的四分系统却是临时的四分,最远指的一类是从别的类中临时拿来用作最远指的,例如兴县方言指代处所/方位的指示代词有“这勒—苶勒—兀勒”“这哒—苶哒—兀哒”和“这个哒—苶个哒—那个哒”三套,都是三分,但如果要用“这哒—苶哒—兀哒”表示四分意义时,会临时从“这个哒—苶个哒—那个哒”一套中临时借用“那个哒”表示第四指(最远指)意义,如上例(2)(3)。也可以从“这勒—苶勒—兀勒”一套中借用“兀勒”表示最远指,调查中有人甚至说出了第五指,即“这哒—苶哒—兀哒—那个哒—兀勒”。

因此兴县方言指示代词的第四指都是临时的。如上所述,第四指都来自本系统同类但非同一套的指示代词。这种现象充分说明“第四指应是三分系统内部不同方音形成的新的叠置”(史秀菊2010)。不同类或不同片方言叠置形成的指示代词最初是临时的,像兴县方言,这种叠置现象有两条出路:一种是受共同语的影响,叠置现象逐步消失,回归三分甚至二分系统,另一种是像盂县方言一样,四分形式逐步固化,形成一种具有最远指意义的四分系统。

根据兴县方言以上特点,我们把兴县方言指示代词分为近指、较远指、更远指三大类,在更远指中又分为两类。如下表:

表三

近指较远指更远指

指代人或物A 这1?ou32?苶ni?32?那nou·3

B 这2个t???55 ku??55苶个ni?32? ku??55那个nou·3 ku??55那一个nei·3 ku??55

C 这1些?ou32??i?··苶些ni?32??i?··那些nou·3?i?··那一些nei·3?i?··

D 这2圪嘟t???55k??55tuμ苶圪嘟ni?32? k??55 tuμ那圪嘟nou·3 k??55 tuμ那一圪嘟nei·3 k??55tuμ

E 这2圪其t???55k??55t?‘i··苶圪其ni?32?k??55 t?‘i··那圪其nou·3k??55 t?‘i··那一圪其n e i·3k??55t?‘i··

F 这3一点点t?ei32?

i??55tie?n32? tie?nμ

苶一点点

ni?32? i??55tie?n32?tie?nμ

那一点点

nou·3 i??55tie?n32?tie?nμ

G 这3一捻捻t?ei32?

i??55ni?32?ni?μ

苶一捻捻ni?32? i??55

ni?32?ni?μ

那一捻捻

nou·3 i??55ni?32?ni?μ

H 这一种

?ei32?i??55?u??32?-312

苶一种

niε32?-312 i??55?u??32?-312

那一一种

nei·3 i??55?u??32?-312

那一种

nou·3i??55?u??32?-312I 这一号子

?ei32?i??55 x?u·3??μ

苶一号子

niε32?-312 i??55x?u·3??μ

那一一号子

nei·3 i??55x?u·3??μ

那号子

nou·3 x?u·3??μ

J 这呱(呱)

t???55 ku?·· ku?··苶呱(呱)

niε32?ku?·· ku?··

那呱(呱)

nou·3ku?·· ku?··

K 这(圪)□

t???55(k??55)?‘i?μ苶(圪)□

niε32?(k??55)?‘i?μ

那(圪)□

nou·3(k??55)?‘i?μ

指代处所方位A 这2勒/啦

t???55 l??55/l?μ

苶勒/啦

ni?32? l??55/l?μ

兀勒/啦

u??55 l??55/l?μ

B 这勒弭家

t???55l??55mi?μ

苶勒弭家

ni?32?-312l??55mi?μ

兀勒弭家

u??55l??55 mi?μ

C 这些弭家

t???55?i?32?mi?μ

苶些弭家

ni?32?-312?i?32?mi?μ

兀些弭家

u??55?i?32?mi?μ

D 这2哒﹙哒)

t???55t?··

苶哒﹙哒)

ni?32?-312t?··

兀哒﹙哒﹚

u??55 t?··

那个哒

nou·3 ku??55 t?··E 这2个哒

t???55ku??55t?··

苶个哒

ni?32?ku??55t?··

那个哒

nou·3 ku??55 t?··

那一个哒

nei·3 ku??55 t?··

F 这一头?ei32?t‘ou··苶一头ni?32?i??55t‘ou··那一头nei·3t‘ou··

G 这半□

t???55pe?n·3?‘i?μ

苶半□

ni?32? pe?n·3?‘i?μ

那一半□

nei·3pe?n·3?‘i?μ

指代时间A 这3一阵

t?ei32?i??55t???·3

苶一阵

ni?32?i??55t???·3

那一一阵

nei·3i??55 t???·3

B 这2阵阵

t???55t???·3t???μ

苶阵阵

ni?32?t???·3t???μ

那一阵阵

nei·3t???·3t???μ

C 这2阵啦

t???55t???·3 l?μ

苶阵啦

ni?32?t???·3 l?μ

那一阵啦

nei·3t???·3 l?μ

D 这2阵/早番

t???55t???·3/??u32?

xu?μ

苶阵/早番

ni?32?t???·3/??u32?

xu?μ

那一阵/早番

nei·3t???·3/??u32?

xu?μ

指代方式A 这2底t???55ti32?苶底ni?32?ti32?兀底u??55ti32?

B 这4底家ti?32?ti32?

?i?32?-··

苶底家ni?32? ti32? ?i?··兀底家u??55ti32?

?i?··

那底家nou·3 ti32??i?μ

C 这2底∕爹个

t???55ti··-32? ∕ti?32?

ku??55

苶底个

ni?32?ti··ku??55

兀底个

u??55ti··ku??55

指代性状A 这2来

t???55lei··-32?

苶来

ni?32?-3′2lei··-32?

兀来

u??55lei··-32?

B 这2来兰

t???55lei··-32?l?··

苶来兰

ni?32?-3′2lei··-32? l?··

兀来兰

u??55lei··-32? l?··

C 这2来来

t???55lei··-32? leiμ

苶来来

ni?32?-3′2 lei··-32? leiμ

兀来来

u??55lei··-32? leiμ

D 这2些些

t???55?i??55?i??55∕

?i?·3

苶些些

niε32?-312?i??55?i??55/?i?·3

兀些些

u??55?i??55?i??55∕

?i?·3

2.2 兴县方言指示代词的语法意义与功能

2.2.1指代人、物的指示代词

指代人、物的指示代词最为复杂,共分为11类,如上表所示,其中6类可以四分。

2.2.1.1 这1、苶、那

兴县话中“这”为近指,“苶”为较远指,“那”为更远指,指代人或物。

因为“这、苶、那”也是第三人称代词,受此影响,“这、苶、那”作为指示代词,用法上有了一定的限制,一般不能单说或独立成句,与量词组合为指量短语才可以。例如:(1)这几支笔,你要哪支嘞?

——这支/苶支/那支。

“这、苶、那”在判断句中可以独立作主语,在对举语境中可以作宾语,多数语境中只能作定语。例如:

(2)这是你的书?

(3)这茄子一斤多少票子钱?

(4)把苶水澄给一下。

(5)那羊杂碎兴县小吃可好吃嘞,我一顿能吃两碗。

(6)夜日可多下咧,苶庄稼可多长咧昨天晚上雨下得很大,那庄稼长大了很多。

(7)这是明明的书包,苶是红红的书包,不要混到一搭嘞。

(8)这是我的,苶是你的,那是那他的。

(9)这是甚?苶是甚?那是甚?

(10)我不要这,要那嘞。

在作定语时,可以在所修饰的名词前面加数量短语。例如:

(11)这支笔好用,那个不好。

(12)把那一颗苹果摘下来。

(13)把苶本书撤开拿开。

(14)我买这几本,你把苶几本买上,那几本不用买咧。

(15)苶两个是弟兄弭,这两个是同学,那两个是一个地方的。

(16)你不要这,不要那,到底要甚嘞?﹙宾语﹚

另外,“这、苶、那”还可以出现在结构助词的位置上,与“的”换用,换用后增加了指示作用。例如:

(17)你看见弭些那老师来了呀没?

(18)弭些苶桌子和凳子都是新的。

(19)我看给下你这书。

2.2.1.2 这2个、苶个、那个、那一nei·3个

“这个、苶个、那个、那一nei·3个”指代人或物,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既可以单用,也可以对举。例如:

(1)这家这个孩勒可争气嘞。

(2)把这个杯子放过苶个桌子上去。

(3)苶个孩勒吃饭着也,肚勒疼得不能吃咧。

(4)那个是甚东西?

(5)那个人自18上从18岁时走了,再也没回来。

(6)这个桌子比苶个桌子低。

方言普通话中介语的词汇语法问题

方言~普通话中介语的词汇语法问题* XX大学覃凤余余瑾王莉宁 提要:XX人说的普通话是方言~普通话中介语。中介语的词汇语法系统不独立,要么借用方言的,要么借用普通话的。普通话培训测试时,中介语的词汇语法的偏误主要表现为 用中介语音或普通话音说方言的词汇语法,根源在于学习者不知道普通话的对应形 式。对此问题的定性研究是培训或测试的前提。 关键词:中介语;词汇;语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词汇和语法虽说只有10分[1],但问题不少。其中最难区分的是方言词汇语法的定性,尤其是一些正在进入普通话的说法。如:靓女、锅崽、大巴、老公等,有的测试员主X扣分,理由是:这些确实是方言中的词语。主X不扣分的也有理由:这些词语频繁出现在人的口语中,甚至还在书面语中出现。普通话水平测试如何准确地考查出应试人真正拥有一定数量的、规X的普通话词汇,掌握了普通话的语法结构,其前提是理清方言词汇语法与普通话词汇语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摸清楚方言区人学说普通话时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方言词汇语法与普通话词汇语法 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在意义的表达上有三种关系: 一.有些概念,只在方言里说,普通话中没有一个词可说。如:白话的n m55指人打扮土里土气,或指人做事能力不强,脑筋机械,方法落后;白话的ts?E55l E55形容人爱管闲事、多嘴多舌;白话的mo N55表示莲藕、芋头等淀粉类食物吃起来粉粉的感觉。类似这样的词在普通话里都找不到对应的词形。 二.同一概念,方言用一个词来称说,普通话用另一个词来称说。如:普通话说“太阳”,

白话说“热头”;普通话说“壁虎”,白话说“檐蛇”;普通话说“伞”,白话说“遮”。 三. 有些概念,用词上方言和普通话意义有交叉。 1.语义的搭配不同,如普通话说人“胖”,说动物“肥”,白话里无论人或动物都说“肥”;普通话的“杀”可以用于人,也可用于动物,说“杀人”或“杀鸡、杀鸭”都没问题,白话里“杀”一般和人搭配,说“杀人”,表示宰杀动物用“劏”,如劏鸡、劏鸭。 2.普通话的某些构词成分在方言中独立成词,如普通话说“桌子”,白话说“台”,普通话里不单说“台”,但有“写字台”、“主席台”、“台面”等。普通话说“翅膀”,白话说“翼”,但普通话有“机翼”“侧翼”,普通话说“吃”,白话说“食”,但普通话里有“饮食”、“食品”,普通话说“脸”,白话说“面”,但普通话有“面子”、“洗面奶”等等。反之,方言中的某些成分在普通话中是独立的词,如普通话说“蚕”而白话说“蚕虫”,普通话说“蒜”、“锅”“锁”“砖”,而白话说“蒜头”、“锅头”“锁头”“砖头”。 3.普通话和方言的构词语素部分相同,如普通话的“钥匙”和白话的“锁匙”、普通话的“筷子”与白话的“筷条”、普通话的“茄子”和白话的“茄瓜”等等。 4.普通话与方言构词语素相同、语序相反,如:“热闹~闹热”、“公猫~猫公”、“母猫~猫乸”、“母鸡~鸡乸”等。 语法上的差异主要是语言结构的差异。XX话语法与普通话语法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括号内普通话表达)。 词法上。 一重叠形式: (一)名词AA式重叠,普通话没有这种形式。 (1)我们家的锅头全部都是有耳耳(提手)的。 (2)这些洞洞(小眼儿)是故意打出来的呀? (3)酸菜梗梗(梗)你们要不要?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 时间:2005-04-18 编辑:陈章太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这是我国近期社会语言生活中出现的重要而实际的问题,社会上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我想这当中有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讨论,二是怎样看待推广普通话与“保卫方言”。我搞了一辈子语言学,许多精力用在调查、研究方言与普通话及其相关问题,对这些问题还是有些实际感受,现在简要谈谈我的想法,同朋友们讨论。 首先,怎样认识这场讨论。作为语言研究与语文工作者,我认为这是极大的好事儿,因为我们的语言问题过去很少引起社会这样关注。一般人都认为语言与语言问题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同穿衣吃饭一样平常,现在有这么多人参加讨论,这说明大家关心这个问题,社会关心这个问题。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语言存在于社会,应用于社会,它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民族等,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现在这场讨论必然促使大家认真思考,到底怎样正确认识和客观对待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处理不妥当就会影响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语言生活,这是非常实际的。这场讨论还会促使国家有关部门和我们语文工作者进一步思考有关问题,理性总结过去的工作,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将语言文字工作做得更好,并继续推向前进。 第二,怎样看待推广普通话和“保卫方言”?我觉得这涉及几个具体问题,需要很好讨论、认真研究。 1.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因此我赞同“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的说法,也可以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2.关于推广普通话。世界上一般国家、民族都不同程度地重视、推广共同语和标准语,以利社会交际和事业发展。我们国家也是如此,自古以来就推行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和“国语”,以适应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广普通话,这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交际的需要,这是大家都了解、看到的客观事实。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不能没有普通话,国家当然应当重视并加强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很好发挥主导作用,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不难想像,如果没有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事业发展,交际便利,普通话功不可没。 3.当前普通话是不是已经普及,已经完全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普通话的普及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会说普通话的人是否已占全部人口的大多数,大致要在70%以上;二是教学、传媒、公务和社会公共服务是否普遍使用普通话。显然没有,据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最近正式发布的信息,现在全国15岁至69岁的人群中,会使用普通话的占53%,我认为实际使用普通话的人比例还要小一些,普通话在我们国家远没有普及,社会交际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即使是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社会语言生活中使用方言还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该使用普通话而没有用普通话的也很不少,如

南阳土话词典 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点

南阳土话词典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 点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南阳土话词典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1、苛叉人:特别麻烦人,使人极其受累 2、别筋:不协调,不顺手 3、这人秦:指某人有心计、诡谲、阴险 4、光身汉:单身 5、没一巴鹰:丢三落四或来无影去无踪 6、磨兑:磨磨唧唧 7、磨事人:指小孩子在大人面前撒娇 8、不咋着:不太好 9、二古筋:不聪明、说话做事常出错 10、二异子:不公不母、不男不女 11、驴屎蛋:外面光里面脏 12、饿死鬼:贪吃的人 13、木腔:说低俗话,做下流事 14、松松(xiongxiaong)的:很容易 15、贱伙:不该献媚去做,偏去做

16、可pia:事没办成或效益低 17、翅楞:炫耀、显摆自己 18、秃噜个嘴:爱吃别人的 19、木矗个脸:毫无表情 20、鸡皮冻儿:薄薄一层冰 21、四不距离:前无村后无店,离住户远 22、拍话:聊天 23、去球吧:不赞成这种说法或做法 24、叨里美:说得好听,有趣味 25、一身杂旋:指一个人毛病多 26、木耳性:不长记性 27、格意:讨厌 28、不虑后:不为以后过日子考虑,不勤俭持家、过于浪费、挥霍 29、蚂几廖:知了 30、吃:吃奶。妈儿两字要快速连读 31、各意球货:对某人或事物讨厌,这里专指讨厌的人 32、尻总人:背地里整人、坑人 33、日掘人:从侧面讽刺、挖苦、批评XX精品范文大全 34、娟挤:聪明、灵动、投机 35、信球儿八插:傻瓜、不聪明 36、骡子球:指某人不会给别人办好事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2.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 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越来 越广泛,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我们的方言也不摒弃。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 方言的升华,一定要大力推广。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 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每个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在一起沟通 就很不方便,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更方便,国家根据多种方言提炼出 今天的普通话,由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 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联系,我认为不能消灭方言差异,应保存各地的方言特色。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 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 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 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 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普通话是汉族人共同使用的标准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又是国家法定的 语言,它是在北京话和北方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适用范围最广,使用人 口最多,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方言是汉族的地域变体,为各个地 域的居民服务,是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保存和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

南阳方言

马克思CS:南阳方言!!!! 瓦开跑(形容跑快)长虫皮布袋(编织袋)板儿起(白天)岔板事儿(糗事)土骨堆(土丘)箩头(竹筐)死疙瘩(绳打的死结)厥人(骂人)表人(骗人)害货(坏人)埋挤(贬低别人)搁意人(恶心人)布罗盖儿(膝盖)胳牢枝儿(腋窝)燕儿黑(昨天晚上)今儿清早起(今天早上)后意儿(后天)钱儿里(前天)旧罐儿货(骂人的话)二火山(骂人的话)流光蛋(骂人的话)兴叉精(过分的傲气)喀拉蛋儿(土疙瘩)嘛义俏儿(喜鹊)小虫(麻雀)长虫(蛇)咯意球(不爽的意思)灶火(厨房)当门儿哩(故意哩)难烦(喜欢)肚母济儿(肚脐眼)水不济儿(像水枪一样的手工制作的玩具)楞叉(过分的傲气)兴叉(过分的高兴)抓里(干啥)哪孩儿(哪里)某里(没有)奏啥(干啥)不占闲(不行)滚烫嘴儿(说话快的人)圣人蛋(装B的人)火晒(形容人比较混里开)磨人(形容小孩一个劲的让大人烦躁)白(不要)嫩(那么)弄啥里(干啥)扯糊搔(事稠的人)阵仙儿(形容少?? 这么点的意思)胳就(蹲)瘪可叉子(骂女孩的话)鑫球(说人不聪明)二球(脑子不够使)地蹦(走路)出须人(贬低别人)枯楚(褶皱)门搁劳里(门后)恶里很(牛

叉)偶(牛)楚川(蚯蚓)部戈(鸽子)木你当里(你以为呢)球皮(耍赖)歪日(语气词)后帮(下午)墙帮(上午)美气(心里舒服)舞扎(撕抓)格也(小孩打架)着(知道)阁僚(让人不觉得不舒服如歪三阁僚四)门咋(语气词)清是(语气词放在句首加强语气)够不卓(摸不到)该这(在这如某某不该这)睡不啄(失眠)些货(叫喊)去火(算了)不吭气儿(不做声)八叉(被训如吃八叉)肉里很(墨迹)验别胡儿(蝙蝠)提拉板儿(拖鞋)打渣子(开玩笑)

辨析语法词义 用好方言词汇

辨析语法词义用好方言词汇 本文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粤语方言词汇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建议规范。一、恰当使用已被接受为民族共同语的方言词汇;二、有条件地使用在一定领域内已被接受,而尚未成为汉语标准词汇的粤语;三、限制使用方言俚语写作。 标签:粤语词汇民族共同语写作规范化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粤方言词汇凭借珠三角经济开放、观念更新、科技引进等先行一步的优势,逐渐被汉语共同语吸收运用,频繁在报刊影视等媒体中出现,也反映到了学生写作当中。如何处理学生使用方言词写作的问题?作为方言区语文教师,既要承认粤方言词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承载引进新事物、新概念的作用,又必须承担维护祖国语言的规范化,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汉语共同语交际的责任。 根据方言语词与普通话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我们把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粤语词分为三类:第一是已被普通话吸收、成为汉语共同语的规范语词;第二是在一定领域内已被人们理解接受,但尚未成为规范词语的方言词;第三是一旦离开方言人群,就会丧失交际功能的俚俗土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根据不同语言特征,辨析方言词的属类,决定方言词是否用于写作:无条件使用第一类方言词,有条件使用第二类方言语词,限制使用第三类语词进入学生的习作。 一、恰当使用已被接受为民族共同语的方言词汇 这类语词具有如下语言特征: (一)词义方面 反映社会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内涵明确。被语言权威机构承认,在新闻媒体频繁出现,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等汉语辞典。 改革前,法制不建全,只有“反映意见”而没有“投诉”。改革后,从港澳粤方言引进“投诉”一词,表达“向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申诉”的概念,这个词不仅在新闻中出现,而且广泛用于正规公文,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觉醒。从粤语词引进的新词还有很多,“廉政、举报、公证、举证、采认、要员”等反映政治领域的新事物;“物业、楼花、按揭、国有、炒楼、套汇、股民、牛市、熊市、托盘、展销、直销、卖点、运营、超市”等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的新模式、新举措、新动向。这类来自港澳地区的粤语词,由于反映了改革开放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的文字中频繁出现,并作为新词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1999年,陈健民先生的一项统计表明,“十多年来,内地大约有六七百个新词语直接来自香港社区词语”,“这些社区词语大部分具有专业性质,用于正式语体,早已不能看作方言土语了。”(引自《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

《方言与普通话》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方言与普通话(9 分) 材料一:网友的看法 关于“遵义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 楼:昨天跟5 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遵义本地话。再看看16 岁的儿子,也是在遵义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遵义本地话,但那种老遵义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 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遵义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 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 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 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说本地话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 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 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遵义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 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百度论坛,有删改)材料二:学者的言论 “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大学自习课》河南(南阳)方言狂改版

《大学自习课》河南(南阳)方言狂改版 今儿个天不错也怪带劲的 俺们后帮木有课这也怪美的 俺晌午头儿木睡觉都跑去上自习 心里约摸住大学生活是多球得劲儿啊 这木一会儿的工夫俺就进了主楼 要说俺们这嚡儿自习室实际也可球多 要是木呆书包占座那就去球了 俺是拔山涉水啊翻山跃岭啊 好不容易来到一个桃园深处俺这一推门 我日!真是吓球一跳 这熊球鸡吧教室都木球多少人儿 说时迟那时快俺就扔下书包 找了一个凳子就坐了下去俺这一坐不大紧, 差点成残疾 回头一看发现凳子根本木有板儿 俺心说亏待弟儿们原来俺还练过要不里还不被你整成球肛裂呀俺心说亏待第们原来俺还练过要不然还不被你整成球肛裂呀上自习还得自该抓点紧 木方俺就换了一个靠门的墩儿 这外头乱球泄活歌手还怪求多 他们唱的那个爱来爱去俺不吭气了 咋会推门进屋的同学就不找关门儿呢 你们进进出出的杂真个以求里. 木一会儿俺边其坐满了邻居 屋里的气氛可就有点不劲儿了 合(咋不对劲了咋不对劲了) 坐在俺前面的是一对情侣是有说有笑有打有闹 根本没把俺这灯泡放在眼里俺心说去球 还是少决两句毕竟人家是纯洁的男女关系 后面那个弟们他更是个以求朗读发声训练做的怪球下板 木咋他是传说中地说唱歌手要不嘴里咋就比比痴痴木完 可是自言自语也带招呼住啊 你这比比痴痴的中国英语能不能整成默念 后头那个妮子她就怪球安生 都是嘴里的零食就象拉稀一样没完没了 这扑扑喳喳地花样还不求少 俺心想这妮儿几天木吃了(可本儿) 右边那个妮儿手机40和弦地(牛比) 不过恁这电话不能接起木头哇 一会会功夫你都跑球出去五趟了 有啥话你不能一气儿拍完? 你看你边其那个地们他就怪牛 业务怪球忙短信十来条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优选稿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普通话既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因此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较多,方言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每个大方言区又可细分,而今天所要讨论研究的常德方言就属于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常德位于湖南西北部,故常德方言是西南官话的重要代表,和武汉方言也比较相近,与普通话同属北方方言语系,俗有“小北京话”之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留有不少北京话的特征,体现在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同时由于处于湖南境内,受周边地区湘方言影响,又体现出一些湘方言的特点。虽同为北方方言语系,但地理上的距离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还是造成了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 首先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同”。两者同属于北方方言语系,因此,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较接近。 (一)语音方面: 常德方言大多数常用的基本字词发音都与普通话相同或相近,主要体现在名词与动词上。如名词:“你”,“她”、“天气”、“衣服”“洗衣机”等,动词:“打”、“穿”、“看”、“起床”、“跑步”、“落下”等。 (二)词汇方面: 常德方言保留了普通话许多基本词汇。如:“开花结果”、“做作业”、“看电视”、 “买东西”、“菜园”、“花生”、“袜子”、“茄子”,“一排”等等。 (三)语法方面: 常德方言的语法和普通话的语法大体一致。基本都呈(定)主+(状)谓+宾(补) 的结构。如常德方言中的“他打我”与普通话中的“他打我”就是完全相同的 典型的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太阳出来哒”与“太阳出来了”,除助词的发音的 不同,都是简单的主谓结构,“我是老师”与“我是老师”,都是典型的主系表 结构的简单句,又如“她爸爸到山上砍打好多枯树当柴火烧”与“她的爸爸去 山上砍了很多枯树当柴烧”这样较复杂的单句的语法结构也是一致的。 而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主要体现在语音与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异较小。 (一)语音方面: 1、声母:①常德方言中鼻音和边音是不分的,即n与l不分。如:“你”与“里” 同音,“牛”与“留”同音。 ②普通话中卷舌音在常德方言中变成相应的平舌音。如:“是”(shi), 常德方言读si,“迟”(chi),常德方言读ci,“长”(zhang),常德方言读zang。 ③常德方言中,r读y和ng的音。如:“入”(ru),常德方言读yu, “肉”(rou),常德方言读ngou,“柔软”(柔软),在常德方言中读ngou ngan。 ④常德方言中,f与h不分。如:“花”(hua)与“发”(fa)同音。 ⑤部分声母是jqx的字读gkh。如:“减”(jian)读gan,“壳”(ke) 读kuo,“涎”(xian)读han。 ⑥常德方言中声母为零声母或为y的读ng。如:“安”(an)读ngan,

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意义语言习得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扩散、变化和发展的结果。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

方言研究30年

汉语方言研究30年 现代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始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这八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时期:一是发端期,即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这个时期以1924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方言调查会开始,以赵元任、罗常培等一批著名语言学家为代表,从汉语方言的实际出发,相继开展了包括两广、陕南、徽州、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区的方言调查,出版了《现代吴语的研究》、《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重要著作,为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迈出了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步,为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累期,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到文革时期。1956年、1957年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分别发出了《关于汉语方言普查的联合指示》和《关于汉语方言普查的补充通知》,同时,在丁声树、李荣的带领下,自1955年至1959年在中央民族学院、中央团校、张家口、昌黎等地对全国方言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和专门调查。调查成果《方言和普通话丛刊》、《昌黎方言志》,与丁声树、李荣编撰的《方言调查字表》、《方言调查词汇手册》、《汉语方言调查简表》、《汉语方言调查手册》、《方言调查词汇表》等,对全国范围的方言普查工作起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这一时期,共调查了1800余个市县的方言材料,撰写调查报告近1200份、学习普通话手册320余种,出版了《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河北方言概况》、《四川方言音系》、《安徽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集刊》等著作或论集,为汉语方言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①(金有景、金欣欣:《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三是发展期,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到今天。这个时期以1979年2月汉语方言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方言》杂志创刊为标志,上承前两个时期老一辈学者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优良传统,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走上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快速发展之路。 下面,对1978年至2008年30年的汉语方言研究情况做个简述。 一、研究状况: (一)成果显著 根据《汉语方言研究文献目录》(聂建民、李琦,1994)、《国际汉语语言学文献索引》(潘海华、徐烈炯,2007)及有关材料统计,1978年至2008年共出版汉语方言著作一千余种,学术论文七千余篇。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内容丰富,涵盖了汉语方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 1、区点方言的基本面貌与特点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 随着方言调查的点面逐渐铺开,对方言区点的基本面貌与特点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大大增多,各个方言大区及代表区点都有成果问世。比如,由贺巍、张振兴主持的“汉语方言重点调查”,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研究成果,选择洛阳、武汉、博山、嘉定、舟山、黎川、福清、漳平、江永等12个有代表性的方言点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出版《漳平方言研究》(张振兴,1992)、《武汉方言研究》(朱建颂,1992)、《洛阳方言研究》(贺巍,1993)、《江永方言研究》(黄雪贞,1993)、《嘉定方言研究》(汤珍珠、陈忠敏,1993)、《博山方言研究》(钱曾怡,1993)、《福清方言研究》(冯爱珍,1993)、《舟山方言研究》(方松熹,1993)、《黎川方言研究》(颜森,1993),调查细致,内容丰富,考察深入,体例一致,又各具特色,是区点方言研究的优秀代表。由吴启主为主编的《湖南方言研究丛书》,出版湖南东安、邵阳、祁阳、常宁、益阳、浏阳(1998)、溆浦、长沙、衡山、涟源、宜章、宁远、沅陵、常德(1999)等地方言研究,既反映了湖南方言的面貌,又着重突出了湘语研究特色。其它还有: 官话区:《浠水方言纪要》(詹伯慧,1981)、《烟台方言报告》(钱曾怡,1982)、《河南方言资料》(卢甲文,1984)、《四川方言调查报告》(杨时逢,1984)、《北京话初探》(胡明扬,1987)、《获嘉方言研究》(贺巍,1989)、《天门方言研究》(邵则遂,1991)、《荆楚方言研究》(刘海章,1992)、《河南方言研究》(张启焕,1993)、《偃师方言研究撷萃》(马克章,1993)、《宜昌方言研究》(刘兴策,1994)、《焉耆汉语方言研究》(刘俐李,1994)、《李实学术研讨会文集》(李行健、贺巍、张振兴,1996)、《首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钱曾怡、李行杰,2000)、《山东方言研究》(钱曾怡,2001)、《户县方言研究》(孙立新,2001)、《宁夏方言研究论集》(李树俨、李倩,2001)、《鄂东方言研究》(汪化云,2004)、《同心方言研究》(张安生,2006)等。 晋语区:《山西方言研究》(侯精一、温端政,1989)、《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侯精一、温端政,1993)、《洪洞方言研究》(乔全生,1999)、《现代晋语的研究》(侯精一,1999)、《山西方言与普通话》(史秀菊,2005)等。 吴语区:《当代吴语研究》(钱乃荣,1992)承继和发展了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吴方言在音系、词汇、语法范畴、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吴语论丛》(1988)、《吴语概说》(颜逸明,1992)、《义乌方言研究》(方松熹,2000)、《绍兴方言》(杨葳、杨乃浚,2000)、《天台方言初探》(戴昭铭,2002)、《北部吴语研究》(钱乃荣,2003)、《绍兴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 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李佳林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 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语言,所以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语言习惯的影响极大,在我们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感到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结合本地情况,教育学生学习普通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普通话与方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二、古浪方言概况 古浪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 古浪方言的形成,从地域方面看,与周边地区语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关。黄羊川以南受天祝话的影响较明显。双塔及下四坝一带则受了武威话的影响,大靖河流域受永登话的影响较多。这是由于历代行政建置交叉、居住靠近、地域错

南阳方言

南阳方言 简况 南阳方言是指分布在南阳辖区内的方言。在市级机关、大型工矿企业一般同时使用普通话和南阳方言。县以下和一般单位以南阳方言为主,兼用普通话。各级学校教师以普通话为主,但农村小学除语文课外,多用南阳方言授课。总的来说,社会上仍以南阳方言为主。 南阳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南阳属于夏代文化,《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南阳,夏人之居也”的记述。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文物普查也在南阳发现了多处夏代文化遗址。同时还证明,南阳是商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承担着商代文化向东转移的桥梁作用。夏商时期,南阳作为夏文化腹地,其语言应当是占主导地位的代表性方言。西周时期,南阳分封了不少诸侯国以维护奴隶主的统治,方言分歧从此开始,但差异不会很大。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急剧变革的大动荡时期,这种变化在南阳表现得也很明显。南阳是中原和荆楚争夺的战略要地,南方崛起的楚国锋芒直指中原,以图王室。这一时期,南阳的诸侯国先后被楚所灭,南阳尽为楚地。当时列国中吴、越、楚诸国的语言同中原各国的语言差异可能很大,此时却有了交融的机会。战国时期,南阳是秦、楚、韩争夺之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南阳尽为秦所有,并设置南阳郡,从此南阳进入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秦统一中国,改变了长期以来纷争混乱割据称雄的局面。秦始皇迁六国不轨之民于南阳,实际是将其余六国的贵族迁入南阳,使南阳方言吸收了各地语言。西汉时期,南阳冶铁业发达,汉武帝任用南阳大冶

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冶铁事。汉元帝任命召信臣为南阳太守,发展水利事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南阳成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由于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他手下的廿八宿多出自南阳,南阳有“帝乡”之称,在全国政治、经济地位显赫,其语言代表性地位必然加强,它和当时的共同语之间差异不会很大。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战乱局面,南阳处于割据状态,从而导致了南阳方言一定的分歧。唐代以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断北移,语言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全民族共同语的加强,方言的分化差异逐渐削弱,汉语言的主要差别是北音和南言。南阳处于中原腹地,南阳方言在北方方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并与北方方言保持着较强的一致性。 南阳方言分区由于地理环境、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因素,南阳方言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语音、词汇的差别比较明显,语法方面的差别不大。根据其表现特征,可以把南阳市的13个县市区分为三个方言区,即东部区、西部区和中部区。东部区主要是东南部的桐柏县,距南阳市中心城区约150公里,山地居多,南与湖北省接壤,东与信阳市为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西部区主要包括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及镇平县、邓州市西部。此区亦是山地居多,最远处距南阳市中心城区约200公里,南与湖北省接界,西与陕西省为邻,面积约8600平方公里,人口约270万。中部区主要包括宛城区、卧龙区、唐河县、方城县、社旗县、南召县和新野县及镇平县、邓州市东部和桐柏县西部。此区平原居多,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