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马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5年的主要工作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创新,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4亿元,增长10.3%,人均突破12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达到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7亿元,增长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4.7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3.6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2508.9元,增长8.1%。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主要表现在:

“三化”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化势头强劲。我们努力摆脱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羁绊,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轻纺、新材料、生物制药等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区域特色的产业新格局。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2.3亿元,增长18.5%,实现利润26.7亿元,增长31.3%,完成技改投资57.5亿元,增长22.4%,基本实现了“三个增长20%”的目标。特别是自治区“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启动快、起点高、前景好,标志着我区工业化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化水平全面提升。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加强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文化内涵,营造和谐环境,基本形成了以银川市为中心、四个地级市为骨干、县城和中心集镇为基础,特色鲜明、规模合理、功能互补、环境趋美的城镇体系,全区城市化率达到42%。旅游业快速发展,房地产、商贸流通、公共交通、餐饮娱乐、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传统和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城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顺畅,百姓生活更加方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了城乡互促,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面对严重旱情、动物疫情多发、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等严峻形势,实施并完善了“五补一免”政策,自治区财政对农民的各种补贴达1.4亿元,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7000万元。实施了“581”等一批农林水重点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大旱之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仍达299.8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稳定提高,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6.1%,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2%。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自治区科学决策、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驱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正在夯实,2005年实现经济总量占全区的57.9%。各市县坚持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力度,实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占全部工业的30%以上。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区特色产业的聚集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放宽政策、依法保护、加强服务、创新机制,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42%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投入机制,改善山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山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草畜、马铃薯、劳务经济、旅游等优势主导产业正在形成和壮大。山区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7元,增长13.4%。

投资规模适度增长。在国家对部分行业加大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我们紧紧盯住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放松,千方百计促进投资合理增长,能源、交通、水利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2.8万千瓦,煤炭产量达到2590万吨。我区已被国家确定为4个“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继续实施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自然村全部通电,城乡同网同价。全区高速公路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所有市县1小时内上高速路、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河东机场改扩建正在加紧进行。建成了沙坡头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全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5.6万亩,解决了19.3万人的饮水困难。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加快推进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巩固禁牧封育、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湖泊湿地保护与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0.5%,缺林少绿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免征了农业税及其附加。粮食、农垦、林业、供销社体制改革有序进行。引黄灌区农村水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分离办社会职能顺利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框架基本建立。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乡财县管”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三奖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对社会投资项目实施了核准制、备案制改革。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取得进展。资本市场和保险业稳步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乡超编人员分流工作有序进行,全区行政机关编制和人员实行了实名制管理。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

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67亿美元,其中出口6.87亿美元,增长6.3%。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共引进实施项目674个,实际到位资金153.6亿元。利用外资1.3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712万美元。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集团来我区合作开发势头良好。

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一年来,我们在改善人民生活、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

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目标考核等多项措施,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务输出72.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两个确保”得到巩固,再次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67.5万人、64.5万人、37万人、23.5万人、2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和规范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年发放救灾救济资金1.04亿元,有21.3万城镇居民享受了城市低保,享受农村特困灾民最低生活救助和农村低保的农民分别达到19.7万人和3.1万人。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启动实施了“塞上农民新居”、南部山区危窑危房改造、煤矿沉陷区居民搬迁以及农垦系统职工住房改造工程。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44.5万平方米。在中部干旱带实施水源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努力缓解大旱之年人畜饮水困难。认真做好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初步建立了应急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消费品零售总额174.3亿元,增长13.6%。依法开展土地和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土地市场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已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部共建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7个。“8613”农业科技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推进,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超过75%。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36项,申请专利516项。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农村义务教育继续加强,全区有54万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有16个县市区完成了“两基”攻坚目标,南部山区全面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7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99%以上。实施了十大基础教育重点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基础教育有了长足发展。高中课改顺利实施。民族教育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完成了高等教育联合办学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以上,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各级各类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不断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四馆三中心”等五十大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成使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宁夏文化艺术节。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电话。制定实施了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政策措施,基层卫生设施得到改善,城乡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基本建成了区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11个县市区,参合率达70%。初步建立了农村贫困户医疗救助制度。我区被卫生部列为农村和社区卫生建设联系点。进一步完善了“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长效机制,被国家列入“十一五”规划加以推广。建立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98‰以内。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引导全体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21件、政协委员提案434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活动,依法治区深入推进。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

进法治政府建设,政府职能不断转变,依法行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年提请自治区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8件,制定政府规章11件。在全区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集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政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察和审计专门监督,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消除化解不安定因素,保持了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维护了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

总结去年,回顾“十五”,这五年是我区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经济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的五年,是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与时俱进的五年,也是我区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面貌焕然一新的时期。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2%和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8%。“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不仅为“十一五”的跨越式发展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一)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部署,与时俱进,务实苦干,不断开创了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二)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针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加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视山区的开发建设,努力使我区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三)认真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本领,推进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改革的难点、发展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使我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宁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中央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好的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轨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我们应对的物质条件和措施仍然不够;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比较粗放,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改革攻坚面临的困难较多,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驱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本着改革、创新、开拓的精神,

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简要说明及2006年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接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关键时期,也是努力缩小差距、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乘风扬帆正当时,凌峰阔步展宏图。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精心谋划,沉着应对,把握得当,千方百计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力争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大的作为。

“十一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推进城市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重视社会事业进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达到2000美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00亿元—3500亿元,年均增长14%—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00元,年均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年均增长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9‰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到“十一五”末,全区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基本解决山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达到宽裕小康;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和谐宁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对我区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必须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分析各种条件,《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个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也是必须要实现的。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好可能妨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各种问题。

二是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实现新阶段的发展任务,把宁夏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最大限度地调动民智民力,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纲要(草案)》提出,在抓好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全面推进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要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快速转移,资本和技术加速流动的难得机遇,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使我区经济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

三是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对我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切实创新发展模式,攻克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是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就目前而言,我区仍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增长依赖投资拉动的特征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列入《纲要(草案)》重点项目库的主要建设项目有282个,计划投资2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要达到3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与“十五”相比,增速虽然降低了,总量却翻了一番。今后五年的重点项目建设,既有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能源、化工、电力等基础产业项目,还有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我们要千方百计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五是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川区和山区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我们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加快川区发展的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立健全协调互动的合作帮扶机制,推动城乡、山川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六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宁夏建设。《纲要(草案)》提出,要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区各族人民的生活更加美满和谐。

各位代表!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1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可比增长12%;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增长12%,其中出口7.7亿美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2630元,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3‰以下;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基本任务是: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阶段提出的一个历史性任务,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我们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统领“三农”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扎扎实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

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一是继续加大政策支农力度。按照加大、规范、整合、提高的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今年区市县三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去年。继续对农民实行“五补”,粮食直补标准一律提高到每亩15元。今后,凡涉及农民的补贴资金都要通过“一卡通”发放。要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严格控制农资价格上涨,防止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被抵消。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占用水浇地。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90万吨以上。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争取在规模、效益、品牌等方面有大的突破。继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起,逐步实施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等36个农林水重点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紧六盘山水系综合开发和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建设唐徕渠西干渠合并、西夏渠、红墩子扬水工程,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水保二期等项目。继续实施“581工程”,新增水浇地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新修旱作基本农田35万亩。加快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步伐。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荒漠化土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搞好灌区农田林网建设和环村庄绿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确保森林草原植被有效恢复。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整合各类建设资金,重点实施农村“六大工程”,努力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今年,川区土坯房改造、山区危窑危房农民迁居、全区饮水安全问题和中部干旱带百姓的饮水困难、行政村通油路、农村收看8套电视节目、农村沼气入户率、山区太阳能入户率,都要按年度要求完成任务。部分县级卫生医疗机构达到部颁标准、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深化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对乡镇脏乱差的状况进行重点治理,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加强农垦系统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者。

(二)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以上。

一是加快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煤炭、电力、石化、冶金、轻纺等五大支柱产业,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依托我区新材料产业带,做大做强钽铌铍稀有金属、镁及镁合金、电解铝及铝材加工、碳基材料及加工、多晶硅等产

业,努力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发展数控机床、自动化仪表、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力争经济规模或产品市场占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是坚持抓大促小。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重点支持30户国有骨干企业和30户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力争培育神华宁煤集团等6户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东方有色金属集团等10户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各市县也要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培育扶持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要把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点,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发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资源加工型、专业配套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吸纳就业的主体、民间投资的主体。

三是提高工业园区建设水平。工业园区要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整体水平,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服务效率、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重点培育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个产业聚集、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样板工业园区,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更加注重区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区山川差别较大,川区是我区的精华地带,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宽裕型小康目标。经过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好、增长后劲足的经济强县,争取有更多的市县进入“西部百强”。山区是我区的半壁河山,要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加快向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转变;在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加快向统筹城乡、推进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转变;在加强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快向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变。要坚持不懈地发展劳务产业,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努力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依托山区资源,兴办煤电一体化、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等项目,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继续落实对口帮扶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努力实现山川共同繁荣进步。

大力推进城市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沿黄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全区城市化进程。银川市要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力争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城市。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市要在做强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上有一个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努力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推动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有效、稳定持久。要适应消费结构整体升级和多样性变化趋势,清理修订抑制消费的不合理政策和规定,引导适度消费,培育和扩大住房、通信、旅游、教育、交通、

文体、保健等消费热点,更多依靠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消费。实施邮政村村配送市场工程。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激活规范房地产业。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突出特色景区建设,构建“一带二区六线”的区域旅游总体格局,把我区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要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紧紧围绕国家鼓励和重点支持的基础产业,千方百计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今年将进入投资建设高峰期,一批重大基础产业项目进入建设的关键阶段,要举全区之力加以推进,努力实现小省区也能办大工业的夙愿。年内要实现羊场湾、枣泉煤矿建成投产,马莲台、灵州电厂2号机组、石嘴山电厂技改工程全部并网发电,25万吨甲醇项目基本竣工,西部聚氯乙烯公司热电工程投入使用;加快梅花井、清水营、任家庄、石槽村煤矿,灵武电厂,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烃等项目建设进度;抓紧开工建设神华宁煤集团52万吨合成氨、92万吨尿素,红柳、麦垛山煤矿,西夏热电厂、贺兰山风电场四期、红寺堡、长山头风电场,宁东热电项目等。加快宁东和银川城市电网建设,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努力实现宁东至兰州东750KV交流输电和宁东至华北±5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准和建设。加快煤炭间接液化、六盘山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

继续保持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搞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太中银铁路建设,做好神朔铁路延伸至宁东的前期工作。抓好高速公路固原至沿川子段、银川绕城西北段、中宁至孟家湾段建设,开工建设盐池至中宁、孟家湾至营盘水高速公路。加快河东机场扩建工程,做好固原六盘山、中卫沙坡头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城市道路、防洪、供排水、集中供热、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等项目,使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快“四馆三中心”五十大庆重点项目及宁夏大学、宁夏医学院、固原师专新校区、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院、宁夏理工学院、宁夏育才学校等建设进度,新建扩建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着力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的硬件设施。

(五)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行政管理、储备管理和购销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推进灌区供水体制和水费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垦、林业和供销社改革步伐。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强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积极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完成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规范企业改制重组工作。积极稳妥解决好国企改革中的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和办法。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财政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总目标,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等各项制度改革。完善国有及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逐步化解乡村债务。不断规范各项税费政策,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制和备案制,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决策责任制。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确保安全。加强银企、银地合作,支持金融业稳健发展,努力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发展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商品及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深入实施名牌战略。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信用宁夏”。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强东西合作,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加快引进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推进我区产业升级。坚决制止低水平、高污染项目向我区转移。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注重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今年要确保航空口岸开放。

(六)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跃升的重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势头,必须把科技教育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福利水平的中心环节,制定完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创新政策环境,加大投入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科技贡献率。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进转企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非营利科研机构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快建立一批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具有我区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研院所与高校的联合攻关,建立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筛选一批关键领域重点技术和制约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共性、瓶颈技术,组织科技攻关与示范,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提升我区经济竞争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成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主体,发挥领军作用。

努力夯实教育基础。科技创新,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坚持教育的先导地位,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积极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从今年起全部免

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打好山区“两基”攻坚战,到明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大力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3133”等重点教育工程,开展教育强县、强乡(镇)创建活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构建民族教育优质办学体系。职业教育要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突出特色,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围绕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建立有效的培养奖励机制,开发人力资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和壮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七)努力构建和谐宁夏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认真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保、医疗、环保、安全等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在继续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的同时,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各类企业的参保率。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面。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适时调整离退休人员待遇和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各类优抚对象的相关待遇。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认真做好救济、救灾工作,解决城乡特困群众住房、医疗、生活等问题。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第十二届全区运动会。积极申办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

高度重视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工作,并实行全额拨款。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规范的卫生室,适当提高村医的补贴标准。乡村医疗机构用药实行零利润。从今年起,对山区乡镇医务人员实行定向招生培养。本届政府任期内,全区所有社区要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规范化的卫生服务中心(站)。抓好平罗、隆德农村公共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逐步推行药品招标、配送、价格三统一。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规范医院、医生的医疗和用药行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覆盖面,继续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开展川、山“三无”、“一无”乡(镇)创建活动。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完善体制、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增加投入、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制品、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气象和各种自然灾

害的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努力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八)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及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快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积极培养、使用回族等少数民族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大力减轻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负担,引导信教群众把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劳动致富、提高生活质量上来。

深入推进“平安宁夏”建设。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重视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涉外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全面实施依法治区规划,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搞好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改进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把宁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总要求,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管理社会的能力,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健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听证制度,发挥好政府参事、文史馆员的参谋作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对行政管理权力的

监督机制。

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总目标,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和自治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依法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界定执法责任,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保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加强政风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切实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坚决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力戒空谈和浮夸。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清正廉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今年,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以公务员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驾驭全局、促进发展的本领,提高攻坚克难、推动改革的本领,提高善于学习、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确保完成各项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

我区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发奋图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宁夏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区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区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 的通知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宁政发[2017]89号 【发布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7.12.03 【实施日期】2017.12.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区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 (宁政发〔2017〕8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的安排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有关规定,现就开展全区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开展全区第三次土地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区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

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全区第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中国经济“质变时刻” 前言:危机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正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国 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变 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 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决发展和力司决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 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 的指导方向: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 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外部倒逼机制形成 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 经济陷人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部 环境剧变,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进出口出现双下降,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因出口订单下降处于停产半 停产状况,导致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长期保持的两 位数增长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 创1990年以来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出台、实 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国 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目前全球经济最坏 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这使我国经济 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 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 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 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 式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 人们普遍感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 的冲击。感受到我们面临出口难度增大、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

国发〔2012〕13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 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国发〔2012〕13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中央关于2012年工作部署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现就《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提出部门分工意见如下: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继续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和标准,压缩大型运动会场馆建设投入。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审计署、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国管局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机构、环境保护部、审计署等负责) (三)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人民银行、

2009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26日在咸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咸阳市市长庄长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的奋斗目标,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316.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64.6亿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3.6%,高出上个五年2.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由2003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0亿元,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7倍,年均增长21%。县域经济特色更加明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平均规模由2003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3亿元,增长了2.1倍,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1.8%,比五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03年的21:43:36调整为2008年的20:49:31。工业的主导地位逐步凸显,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4.7亿元,是2003年的3倍多,年均增长26%,七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6.6%。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粮、果、畜、菜成为支柱产业,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多家。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5亿元,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征地补偿 标准的通知 【法规类别】土地征用与有偿使用 【发文字号】宁政发[2015]101号 【发布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5.12.25 【实施日期】2015.12.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宁政发〔2015〕10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促进土地资源科学持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征地补偿标准》(以下简称新征地补偿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新征地补偿标准的实施 征地补偿标准是征收集体土地的综合补偿标准,由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部分组成,不含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遵

循,可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适当调整补偿标准,但不得低于自治区公布的新征地补偿标准。此次公布的新征地补偿标准以耕地为基础,征收园地按所在区片耕地补偿标准执行,征收有林地按所在区片耕地补偿标准70%执行,征收新开水浇地(3年以内)按所在区片耕地补偿标准60%执行,征收人工牧草地按所在区片旱耕地补偿标准执行,征收天然牧草地、灌木林地按所在区片旱耕地补偿标准60%执行,征收未利用地按所在区片旱耕地20%执行,征收宅基地、打谷场按照所在区片耕地补偿标准执行。使用国有农(林、牧)场土地,参照相邻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标准执行。 二、切实做好新旧征地补偿标准的衔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好新征地补偿标准实施后的各项工作,防止因实施新征地补偿标准引发社会矛盾。实施征地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被征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严格履行告知、确认、听证等程序。要针对新征地补偿标准实施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工作预案,建立纠纷处理与协调机制,确保新征地补偿标准顺利衔接、平稳过渡。 三、加强新征地补偿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管 征地补偿工作政策性强、关注度高。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各级监察、国土资源、农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弄虚作假和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情况和问题,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及时报告,同时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类变化、土地质量、区位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适当修订征地补偿标准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 附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征地补偿标准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25日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实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8940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效益改善的基础上,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达133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5%。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工业生

产能力取得成效,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境内外上市。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为1997年的2.9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财税体制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经贸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2000年进出口总额达4743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69%和67%。出口商品结构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提高。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投资环境继续改善。吸收外资规模增大、质量提高。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94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9.6%。国家外汇储备2000年底达1656亿美元,比1995年底增加920亿美元。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分别达到2253元和6280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7%和5.7%。市场商品丰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0.6%。城乡居民住房、电信和用电等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五年增长1倍多,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迅速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篇一:我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看法暨建议】我对政府工作报告 征求意见稿的看法暨建议 四川省人大代表:翟峰 今天,即在2007年的前夕,我收到省政府传来的省十届五次人大 会上省长将要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用了整整一上午 时间认真阅读,并在结合平常的视察和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有了对 政府工作报告的“2006年工作回顾、07年工作安排和政府自身建设” 这三大块的结构安排以及对报告的内容表示赞同的明确态度。 首先,我把对政府工作报告初稿表示赞同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报告重点突出。报告在全面、客观总结和分析06年工作的基础上,以接近三分之二的篇幅突出了07年工作安排和政府07年的自 身建设。这样写,不仅重点突出,而且也说明了政府工作更注重在 新一年的落实上下功夫。 二是报告对06年的工作回顾实事求是。报告对06年省政府在“一 三产业发展势态、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生 态建设和环保进展、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政治稳定” 这七个方面的工作,以及对06年政府工作面临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尚未根本改变、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市场经济还待完善、政府职能 和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这四个方面的困难都作了实事求是地阐述和 分析,报告中所写的与我们人大代表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是一致的。三是报告对07年的工作安排既着眼于高起点,又立足于全省工作的实际。报告围绕“党的十七大召开,努力建设西部经济和文化强省, 建设法治四川、和谐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这些高目标安排07年的工作和政府的自身建设,所列的工作安排的10个方面和自身建 设的四个方面都立足于能够办得到、实现得了。 鉴于上述,所以我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基本表示满意。我对 报告的修改建议初步有这样几条: 一是按近几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一贯的写法,在报告后面应附上较为 详细的备注解释和说明,这样方便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代表都能 看得明白。如“新五大旅游区”、“四项直补”、“三个百亿工程”、“红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建议译文(北外)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翻译往往比较死,读起来不够地道。这主要是在翻译过程中,缺乏外国专家的参与(发布前属于国家机密),而国内译者比较谨慎,不敢脱离原文的束缚。下面向大家提供的,是比较灵活的翻译,当然希望同时忠实于原文意思。 星期一, 10/12/2009 - 14:13 —李长栓 说明:有LCS标记的为李长栓的建议,其余均为周蕴仪(Chow Wan Ee)修改 1.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Emplo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harmony and peace during development LCS: pursu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harmony and peace LCS: Adopt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 process that emphasizes harmony and peace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LCS: 全面是指从各个方面) LCS: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dopt scientific approaches LCS: Stee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a scientific course. 4.科学发展 Develop with a scientific approach 5.走科学发展道路 Emplo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6.科学民主决策 Rational and democratic decisions Scientific decisions 没什么意义。 LCS: 在此文件中,建议保留scientific。关于科学的含义,有许多争议。 7.中央 The national leadership/the central Party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原为:the central authorities) 要看上下文。 8.今年提出GDP增长8%左右的指标 The proposed GDP growth target this year is around 8%. LCS: This year, the GDP growth target is set at round 8%.(强调“提出”) 9.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 Culture and sports made further progress. 10.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Support programs for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rsons. LCS: Support program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LCS: 几个词的演变:disabled person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rsons,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11.我们要发展老龄事业 We will develop old age programs. 或者:…Programmes for the elderly. 12.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问题

西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西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市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危机中奋力前行,在挑战中率先发展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90亿元,增长15.6 %,创十五年来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61亿元,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6.19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3亿元,增长25.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分别净增2545元和81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实际增长13.3%和12.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前移。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力消除地震影响。地震发生后,我们一方面迅速转移受灾群众,免费救治受伤群众,努力做好灾后重建;一方面护送川籍民工平安返乡,运送救灾款物支援重灾区,派出专业队伍帮助重灾区恢复重建。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及时出台“三增两稳两恢复”等措施,减小了地震对我市经济的影响。——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部署,制定一系列扩大投资、支持工业、扶持旅游业、促进就业等措施,较早出台了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去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我市争取资金10.64亿元,涉及项目175个。去年底集中开工项目71个,总投资472亿元,12个市级重点项目提前开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全年166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30.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45%。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60.02亿元,增长23.1%,较上年提高8.93个百分点。 ——着力优化经济结构。预计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44%左右,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增加投资担保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融资20亿元以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2.09亿元,增长19.5%;完成工业投资356.12亿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信息公开 【发布部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6 【实施日期】20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 实施意见 (2016年)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8号)要求,结合宁夏实际,现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深入推进行政决策公开、

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不断提升公开质量和实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动依法行政、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以公开促改革,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 2.坚持依法依规,全面推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谋划政务公开,依法明确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等,加速推进各级行政机关实现权力运行全过程、政务服务全流程的公开。 3.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实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标准,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提升公开质量和实效,让人民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4.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协同。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更好地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深入开展政企、政民、政社互动交流,扩大公众参与,增进社会认同,促进政府有效施政。 (三)工作目标。到2017年6月底前,全区各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协调机制、工作机构、制度规范、保障措施等基本健全,工作体系基本完善。力争到2020年,全区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平台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不断融合,公开的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各级行政机关更加公开透明、制度建设更加完备、政府信息获取更加便捷的新格局,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迈上新台阶。 二、加快推进权力运行和政务服务阳光透明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8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季建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重大成效的一

年。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很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实现新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70亿元,增长11.5%。完成财政总收入901.15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4.51亿元,增长12.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58亿元,增长18.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8.03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资1300.4亿元,增长20.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0.1%。突出抓好旅游、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领域,拉动经济增长。出台促进外经贸发展、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等多项政策,取消、减负一批行政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30多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756.15亿元。开工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扬巴二期等81个亿元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亿元。支持10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100家信息化技术供应企业发展。新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遵化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遵化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过来五年,是我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阔步前进、跨越发展的五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遵、旅游突破、工业强市、龙企富民”发展战略,沉着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严峻考验,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国民经济实力跃上一个大台阶。“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2.6亿元,年均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615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8.33亿元,年均增长51.1%,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市、由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的“两大转变”。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十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中位居第55位,三年之内前进了22位,并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位居第65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板栗、

优质鲜果、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奶牛、畜禽产品深加工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加速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2%。畜禽良繁与防疫、信息、农产品检测、金融、市场五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4家,其中唐山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丰硕成果,创建村达到395个,其中精品村45个。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2.5亿元、利税49.15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08倍和8.54倍。五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3.2亿元,是“九五”的2.3倍。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53.4亿元。建龙、港陆两大钢铁企业实施技改扩建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产能分别达到180万吨和200万吨,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15.7%和42.8%,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热电厂一期竣工投产,热电厂二期完成投入1.7亿元,钢制易拉罐、HAN防爆器材、新型彩砖、长城科贸和平安城食用菌深加工等一大批重点非钢产业项目相继实施。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力能源、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等非钢产业项目的增加,使我市经济发展的可靠性进一步增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比“九五”末增加1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76亿元,年均增长19.3%。清东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4A级景区,长城旅游公路、环陵公路先后竣工通车,以清东陵

2010 年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 年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9 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回升平稳、后劲增强、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25 亿元,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33.18亿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0 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5280 元,增长11%;节能减排完成省考核目标。 (一)坚持多措并举,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工业帮扶成效明显。扎实开展“工业企业帮扶年”活动,制定落实扶持工业企业渡难关的37 条意见,成功举办首届地产品展示展销会,建立市县区单位与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机制,帮助73 户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61 亿元,增长2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1 户。二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68 亿元、增长6.6%,粮食总产67.9 万吨、增长3%。农业产业化“563”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值28 亿元。“润思祁红”、“雾里青”分别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十大名茶和特许商品,“富达”大米荣获全国第八届稻博会金奖。成功组团参加首届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新增主城区蔬菜基地2000 亩。50 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霄坑河等6 条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全年水利投资4.8 亿元。建成“村村通”等农村公路940 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2868 口、乡村沼气服务网点174 个。新型农民培训2.3 万人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三是旅游商贸拉动有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0 万人次,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108 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 亿元,增长18.9%。花台索道、大王洞索道投入使用,杏花村旅游区和青阳县九子岩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中韩(池州·求礼)友好文化旅游节、杏花村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荣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称号。江口物流基地二期、商之都一期、上海物流城一期等项目建成运营,站前区“无赋费区”新增专业市场营业面积9.4万平方米,实现营销额10.3 亿元。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深入实施,每万户购买家电数量居全省前列,争取农机补贴占全省份额的9%。 (二)坚持投入拉动,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60 亿元,增长45%。一是项目谋划争取成绩突出。编制论证亿元以上项目120 个,总投资1460 亿元。新增省“861”项目储备占全省份额11.4%,完成投资增长71.3%。争取中央投资项目补助资金4.4 亿元。央企对接协议投资679 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二是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工业投资128 亿元,增长53.5%。贵航特钢一期、中山化工二期、华尔泰12 万吨合成氨扩建、金邦铜业等22 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铜冠60 万吨铅锌、广信农化30 万吨离子膜烧碱、瑞强塑业等35 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突破。池青九快速通道基本建成,九华山机场、宁安城际铁路池州段加快建设,国内风景区首条轻轨-九华山旅游轨道交通项目、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江口港区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东九高速公路即将开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初具开工条件,吉阳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三)坚持创新突破,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33.5%,比上年提升3.3 个百分点。一是自主创新力度加大。制定出台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系列政策措施;投入资金1.2 亿元,重点扶持安徽白鹰集团、艾柯蓝节能环保公司、智新生化等

【府办讲话】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

【府办讲话】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 的讲话 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 春节刚过,市政府组织这次座谈会,主要是听取社会各界代表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参加今天座谈会的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民主党派、工商联人士,企业、学校、文化界、口岸部门的代表和来自基层的社区干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刚才,大家对《报告》及政府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的发言代表了不同层面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期望与要求,非常实在、非常中肯,听后很受启发、很有收获,对《报告》的充实完善很有帮助,也有利于促进市政府各方面工作。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对政府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谋划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由社会各界来评价和检验,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准。今年的《报告》在起草过程中,报告起草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方方面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报告》先后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研究讨论,形成了《报告(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便于更好地修改报告、改进政府工作。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丰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发表意见的途径和

方式,听取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使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希望在座各位和社会各界人士,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监督政府工作,通过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以及政府网站等多种渠道提出宝贵意见,积极参政议政,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共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报告起草组要逐条研究,认真吸收采纳,并结合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反馈的意见,对《报告》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努力形成一个体现民心、代表民意、集聚民智、惠及民生的报告,一个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鼓舞斗志、促进团结的报告。对大家的意见,市政府将认真研究,不仅要修改好政府工作报告,更要改进政府工作。有些具体意见,要抓紧研究落实,能解决的要尽快解决;情况比较复杂、需要逐步推进的,要考虑具体意见和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对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工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符合上级的要求,适应京州的发展地位,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加快调整、重要板块加快崛起、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加快突破、城乡统筹步伐加快迈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特色的基本现代化之路。 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执政为民。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结合2017年为民服务实事,广泛征求了广大市民的建议,从1900多条建议中,筛选出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10项实事工程,

2011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1月24日在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陈先运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市人民政府在中共德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圆满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绩。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0亿元,增长13%左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72.9亿元,增长31.9%,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达到1140.6亿元,增长22.6%。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抓好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实力;加快产业调整,提升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城乡互动;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强化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二、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和环境保护,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优质高效投入 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以上。一是强化项目支撑。突出重大项目在经济工作中的统领地位,实施“百强项目带动”工程,从全市筛选100多个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项目集中推进。二是多渠道融通资金。认真研究国家货币政策趋向和资金投向,促进信贷持续稳定增长。抓好直接融资工作,推动皇明、龙力、通裕等企业上市,支持中小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落实国家、省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建立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综合服务体系,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全民创业,巩固和扩大民营经济发展优势。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发挥好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社会民生等领域,注重提高投资效益。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节水、环保、安全准入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推动工业做大做强 坚持工业强市第一战略,把培植“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工业扩张升级。一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以骨干

2017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深入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对外开放推出新举措,“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快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 ——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新增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3.4亿、光缆线路550多万公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