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活与哲学》全册综合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全册综合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全册综合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全册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

一、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句话意思是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之所以说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中的一切事物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③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和开启人的智慧④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

观点属于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可知论④不可知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是要告诉我们,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

①制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改变和控制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④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来自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D.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6.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说明意识可以脱离客观实际而起作用

C.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用一种物质手段来惩罚别人,是朴素唯物主义

7.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A.人脑会对外界刺激作出一系列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知识来自人脑,而不是天生就有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看法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主要说明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1.“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做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 B.做事情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做事情要系统优化的方法 D.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信用是关键。这体现的哲理是

A.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B.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13.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上述说法最符合的哲理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辩证的否定观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4.传说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胀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一位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把水放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位哲学家的话启示我们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一定的行为方式决定思维方式 D.哲学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15.文学是一切艺术中具有最大容量和智慧的艺术,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元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而成功的影视改编,又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事物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6.50多年来,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及其他航天器,火箭残骸、卫

星碎片、飞船脱落的部件、宇航员失落的工具等都成为在太空游荡的垃圾。当地球轨道上废弃的人造卫星及其碎片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人类可能不得不停止一切航天活动。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B.要避免犯“先污染再治理”的错误

C.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 D

17

两只雏鸡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日相

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对该画意象的认识准确的是

①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和主观想象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在疾病之前,你是健康的;在禁锢之前,你是自由的;在苦难之前,

19.你是幸福的……这很简单。不幸的是,你总是感觉到前者,回忆到后者。”这段话经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将理想付诸行动D.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19.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一国的消费者是成熟、复杂和苛刻的话,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断创新,从而赢得国际竞争的优势。从哲学角度上看,消费者和企业之间

A.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推动经济发展 B.相互对立又相互斗争推动经济发展 C.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推动经济发展 D.相互理解又相互包容推动经济发展20.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着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和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事物发展是系统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是立法任务的完成,更不是终结。站在立法工作的新起点上,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有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美国着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名为《未选之路》的诗,诗中写道:两条路分散在树林里/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②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决定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石家庄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刘琼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医学大学生。她医术精湛,为上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她爱院如家,给病人治病视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她身患癌症36年,仍时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医德、医术和医心。刘琼芳医生的事迹表明

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保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③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④得到社会的尊重是人生价值的评

价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改革开放30年多来,国人思想观念发生了三大转变。转变之一:对待财富的态度——从“不敢富”到“求富”;转变之二:对待人的态度——从“物大于人”到“以人为本”;转变之三: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人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结构的变化 B.根本利益的变化 C.社会存在的变化 D.社会意识的变化

25.水利建设是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大兴水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但同时又要谨防兴修水利变成“套取资金”“一哄而上”“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重复建设”等现象。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根据各地区水资源条件和水利化程度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各地域要制定本地区的水利建设规划和实施规划的目标、步骤,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请分析以上论述中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的方法。(12分)

26.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

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结合材料,就解决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提出4条方法论建议。(12分)

27.某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整合全省优秀的文化资源,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调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该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做法的合理性。(12分)

28.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在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发展的认识并不相同。在我国,发展观的演变按时问顺序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起初,我国的诸多问题都是由生产落后和经济贫乏引起的,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第二个阶段,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和阻碍了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于是“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第三个阶段,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现仅有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全面发展,“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第四个阶段,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

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第五个阶段,我国虽然在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引起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的焦点,全面的小康社会应该是“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分享”。不同的发展观又对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指导我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向前发展。

根据材料,请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观”为什么会不断丰富和发展?(10分)

29.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

航天员训练、发射场

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就能与世界

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科技人员始终不懈探索、敢于超越,

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

时期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能力。

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6

分)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D 6.A 7.B 8.A 9.C 10.C 11.D 12.B 13.B 14.B 15.B 16.C 17.B 18.A 19.C 20.C 21.A 22.A 23.B 24.C

25.(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善于抓重点。水利建设是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因此既要看到水利建设的意义,也要避免水利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地区水资源条件和水利化程度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每个要点4分,共12分。若是其它答案,只要符合2个条件:“以上论述中”的内容和“矛盾分析法”,即可给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说明】“如何体现”“体现那些”理论的试题,要点排列顺序并不做要求,但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思路,防止想到哪里写哪里,答题步骤可按材料所论述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答案3个要点的排列。

26.(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引导人口有序迁移,解决好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问

题。

(3)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关注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又要解决好“流动时代”出现的新问题。

(4)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每个要点3分,共16分。若是其它答案,只要符合2个条件:“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和“解决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即可给分,总分不能超过12分。)【说明】试题要求提出方法论建议,所以不需要回答原理的内容。这道题的难点在于需要学生理论思维,能够对材料的内容概括,并上升到方法论。每个要点中,方法论和建议各得2分。

27.(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是重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是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

(3)调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是尊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每个要点4分,共12分。答案要求符合2个条件,即“该省的做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如果只有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可给2分。)

【说明】试题的设问是“该省做法的合理性”,试题的要求是落在“合理性”上。从材料中概括出该省有哪些做法,每个要点先答做法再答合理性,做法1分,合理性3分。

28.(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推动发展观演变。(3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发展观的每一次丰富和发展又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

(2)实践决定认识,发展观来源于我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实践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3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发展观的每一次变化又指导着人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向前发展。(2分)(3)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深入和拓展,人们的“发展观”还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说明】此题的材料篇幅较多,考虑到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客观与主观、实践与认识,以及对国家的政策方针的变化。由于材料在每个阶段的变化了都介绍了原因,所以试题的落脚点是分析它的“必然性”上。

此题的目的是考查和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生如果只答决定作用可以给3分,但评讲试卷时一定要强调有作用就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和正确的认识的指导作用也是“发展观”需要发展的意义。

第(1)和第(2)要点各5分;第(3)要点对学生来讲要求较高,故设为加分

项,若能答出第(3)要点可加2分,如果答的是“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也可以加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0分。

29.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导创造性,材料中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中所有的方案论证设计,技术难题地攻克都是有目的,计划,创造性的进行的。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材料中从方案论证设计到空间交会对接认为圆满完成及科技人员始终不懈探索,敢于超越,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取得成功。③航天工作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6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

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 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 ①本意角度:爱智慧。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 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常见错误将二者的位置颠倒,注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世界观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所起的作用也是双重的,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即正促错阻)。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存在、物质——意识,这两组词语是固定搭配,不能混着用如“思维——物质、存在——意识”。 5.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第一方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关系问题包含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哲的范畴,其内容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7.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唯物主义的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的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本原复杂问题简单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但本质是正确的坚持了唯物主义这个大方向。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自然学科意义上的原子,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错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总体来说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缺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自然观赏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在历史观上坚持实践的观点,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综上所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本质正确同时也有缺陷不足,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进行简单定性。 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是世界的本原。 正确区分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关键在于理解这种精神是在人自身之内,还是在人自身以外。对该部分知识的考察通常是通过古人的话来分析属于哪一种派别。常常容易犯错的如下: ①存在即被感知——某一事物存在与否取决于是否为人所感觉到,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类似比如“我思故我在”、“心想事成”、“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等等。 ②未有此气,先有此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里的“理”是客观精神。常见的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在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等。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气先”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气”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类似举例,如“形者,有生之本”(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等等。 特别提醒: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②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③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④不能认为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2017届《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201612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016/12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2课)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科学。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或学说。) 2、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7、牛顿第二定律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具体科学知识,不是世界观) 8、哲学“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看法是错误的。书本P9)9、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10、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具体、正确的指导方法。 (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提供方法指导,不一定都是具体的、正确的) 11、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指导具体科学) 1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9、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9)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9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 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⑶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⑷从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3+矛盾7+创新3)(共19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

人教版 高中数学 选修2-2:本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精品资料 本册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2i (1-i )2=( ) A .-1-1 2i B .-1+1 2i C .1+1 2i D .1-1 2i 解析 1+2i (1-i )2=1+2i -2i =(1+2i )i -2i ·i =-1+1 2i . 答案 B 2.若f(x)=e x ,则lim Δx →0 f (1-2Δx )-f (1)Δx =( ) A .e B .-e C .2e D .-2e 解析 ∵f(x)=e x ,∴f ′(x)=e x ,f ′(1)=e . ∴lim Δx →0 f (1-2Δx )-f (1)Δx =-2lim Δx →0 f (1-2Δx )-f (1)-2Δx =-2f ′(1)=-2e . 答案 D 3.已知数列2,5,11,20,x,47,…合情推出x 的值为( ) A .29 B .31 C .32 D .33

解析 观察前几项知,5=2+3, 11=5+2×3,20=11+3×3, x =20+4×3=32,47=32+5×3. 答案 C 4.函数y =f(x)在区间[a ,b]上的最大值是M ,最小值是m ,若m =M ,则f ′(x)( ) A .等于0 B .大于0 C .小于0 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 A 5.已知函数f(x)=-x 3+ax 2-x -1在(-∞,+∞)上是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3 ]∪[3,+∞) B .[-3, 3 ] C .(-∞,- 3 )∪(3,+∞) D .(-3, 3 ) 解析 f ′(x)=-3x 2+2ax -1, 若f(x)在(-∞,+∞)上为单调函数只有f ′(x)≤0, ∴Δ=(2a)2-4(-3)(-1)≤0, 解得-3≤a ≤ 3. 答案 B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2+13+…+1 2n -11) 时,第一步应验证不等式( ) A .1+1 2<2 B .1+12+1 3<2 C .1+12+1 3<3 D .1+12+13+1 4<3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总论:1、2、3课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 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 第一部分:总论(1、2、3课) 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其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的概念(世界观角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二元论属于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三个统一);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第一单元 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得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得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就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就是包罗万象得与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 4、哲学就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与人生价值认知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得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得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得关系。 6、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得第一方面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7、哲学得基本问题就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而不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得内容: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二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得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得哲学就是对问题得高明认识与解决问题得巧妙方法。【提醒】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得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得哲学才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提醒】实践得观点才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观点。 【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单元 14、自然界及其规律就是客观得,社会发展规律与人得思维规律就是主观得。 【提醒】任何规律都就是客观得。 15、顺从自然就是防灾减灾得根本出路。 【提醒】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就是顺从自然。 16、自然界得事物就是按自己得意志行事得。 【提醒】自然界得存在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17、运动就是物质得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得变化之中。 【提醒】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运动就是物质固有得根本属性,不一定就是显著得变化。 18、运动就是有无条件得、永恒得与相对得;静止就是有条件得、暂时得与绝对得。 【提醒】运动就是绝对得;静止就是相对得。 19、认识与改变规律就是克服困难得条件。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

2014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 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31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1-9 3.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10-12 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13-31 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13-18 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分析19-21 7.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分析22-28 8.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22-28 9.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原理分析29-31 10.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 1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唯物辩证法 12.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2、3、4、5 13.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6 14.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 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 1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 17.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10 18.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1-4 19.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5-10 20.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认识论常用的观点 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全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4)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 A.(-4,3) B.(-3,-4) C.(-3,4) D.(3,-4) 3.一次函数y=﹣2x ﹣3不经过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 5.函数y= 2 1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6在△ABC 中,∠A ﹦31∠B ﹦51 ∠C ,则△ABC 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7.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 b ﹤0 8.如图,直线y ﹦kx ﹢b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则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

9.如图所示,OD=OB,AD∥BC,则全等三角形有()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10. 两个一次函数y=-x+5和y=﹣2x+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A.(3,2) B.(-3,2) C.(3,-2) D.(-3,-2)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通过平移把点A(2,-1)移到点A’(2,2),按同样的平移方式,点B(-3,1)移动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 . 12.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 A’、 B 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 A’、 B 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 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 B’的理由是 . 13.某地雪灾发生之后,灾区急需帐篷。某车间的甲、乙两名工人分别同时生产同种帐篷上的同种零件,他们一天生产零件y(个)与生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①甲、乙中先完成一天的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因机器故障停止生产小时。 ②当t=时,甲、乙生产的零件个数相等。 14.如图所示,△ABC中,BD、CD分别平分∠ABC和外角∠ACE,若∠D﹦240,则∠A﹦ . 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5)和(-1,-1)两点。 (1)在给定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得分评卷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或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是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2017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全)

哲学生活类主观题答题技巧(附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宏观角度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 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微观角度: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中观角度 “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 3、微观角度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 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宏观角度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中观角度 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3、微观角度: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