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学案为载体

以学案为载体

以学案为载体
以学案为载体

以学案为载体,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研究

上海市宝山中学王士江

【摘要】宝山中学近年来致力于以学案为载体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努力改变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炼总结出了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新要求,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提高了宝山中学教育教学的社会认可度。

【关键词】学案四个一三面一强化

一、问题的提出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追求,也是社会对教育的期盼。近年来,随着宝山教育的蓬勃发展,宝山中学的生源质量相对明显下降,与此同时,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日趋深入师生的心灵,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与实践日趋朝着“有效教学”发展。教师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将课改的理念转变为切实的教学行为,变教师低效的“教”为学生有效的“学”,变学生低效的“被动接受”为高效的“主动学习”,是摆在宝山中学面前的一大难题,对此,学校自08年以来,一直在探索适合宝山中学实际的教学改革的路子。

现代教育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充分发展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从时间上可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是学生的学习准备,课中是解疑释惑,课后是落实提高,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如何处理好这三个环节,困扰着我们,又催生着我们不断思考与实践,学校提出“以学案为载体,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的课题研究,正是这一思考与实践的载体。

本课题着手于“学案”,着力于“改变教学行为”,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有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的教学,倡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自主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内容。教师根据学案反映出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是满足学生多元发展。“以学案为载体”的学习过程,一方面通过自主完成相关内容的活动,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针对疑惑问题的学习过程,能满足又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这些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是融洽师生教学关系。“以学案为载体”的教学过程,由教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收式的“满堂灌”,转变为根据学案了解学情后,师生双向交流式的“互动学”,极大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教得愉快有效,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关系融洽和谐,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进取心。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美国心理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活动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关键是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目前,国内围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方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大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了关于生本教育理论,他认为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即课前预习或前置作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小组代表进行班级交流,教师进行引导点拔。

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该校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拔”,他们把这种特色叫“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将每间教室的讲台搬走,教室的三面墙设计三块黑板,构建“教育超市”,解放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全面的师生和生生互动。

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讲课时间仅仅几分钟,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让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构建,最终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南京市东庐中学,改革教学模式,师生合作实施“讲学稿”模式,利用讲学稿为师生互动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总体来看,这些成功的课堂教学实验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先学后教”限制教师讲课的时间,把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根据成功的经验,我们课题组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三条“思路”:一条是教材的“思路”,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另一条是教师的“思路”,它是帮助学生把握教材“思路”;第三条是学生的“思路”,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理解和把握教材“思路”的过程。如果说前两条“思路”都是课堂教学的材料,即课本和教案,那么学生的“思路”也应该有相应的学案,如果每节课学生都有一个教师精心设计好的学案,一定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虽然定义不同,但是行动研究更适合于学生意义建构、独立认知、主动学习、能动学习;更适合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开发他们的潜在智力;更适合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维、生活、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行动相统一。本校将行动研究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

要,教师与同伴合作,在学校范围内进行联合行动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具体而言,行动研究有以下特点:

实践性原则:行动研究的第一要义是教育教学实践。提倡依纲靠本、课题不离课堂开展研究。课题要经过课堂的检验,经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经过学生学习实践的检验。本课题围绕教学的课前、课堂、课后,这三个自然、真实、动态的教学情境,通过行动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性原则:所有教育科研方法的前提。本课题立足对教学要素——教材、课程、学生、教师、环境等的科学研究,通过“学案”这一载体,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应用性原则:实施行动研究,归根到底要接受社会的或教育的实践检验。主要看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改进了教育教学现状,是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再学习、再实践、再创造。(前提是科学性)

合作性原则:本研究的研究主体是教师,强调教师要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研究方式是集体教科研,协同攻关、共同研究。所有参与研究者必须完成角色转换,争鸣不争锋,辩论不辩解,批评不批判,所有参与者要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动态性原则:加强操作程序各个环节间的信息的及时反馈。所谓信息的及时反馈就是要尽量缩短信息反馈时程。因为,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行动研究属于负反馈类型。只有缩短信息反馈时程,系统才能及时依靠反馈信息,修正或调整由于干扰所引起的偏差。

根据行动研究的原则,多年来,本校一直着手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主要开展了以下行动研究:1.组织全校教师到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结合自已的教学实际,撰写学习体会,改进教学行为,推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2.组织11届高一年级教师赴江苏东庐中学观摩学习,教师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进行“学案”尝试性的研究。

3.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章节以课时为单位,确定主备教师,先行设计学案初稿。备课组长组织教师每周对“学案”

进行研讨、修订,确定出教学目标、问题情景、围绕每个知识点组织的学习活动,对应训练,以及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学案的研讨、集思广益是保证学案质量的关键所在。主备教师根据讨论建议,修订“学案”。根据学案使用的情况,对学案进行完善,并存档,以备后用。

4.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重视对学案的特点、学案的作用、学案的编制的原则、要求、方法、和内容进行成果提炼,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交流。

5.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学习教材内容,根据学案要求完成学案。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学案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结合本班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修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的实施过程。通过“四个一” 课堂教学过程,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课堂或课后,完成针对性巩固练习。教师在课后,对有学习差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三面一强化”的个别辅导。

6.开展“学案”与“教案”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改进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的特色。

(三)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研究通过研究、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出:

1.学案的特点

2.学案的作用

3.学案的编制(编制的原则、编制的要求、编制的方法、编制的内容)

4.学案的使用(教师如何使用、学生如何使用;课前如何使用、课堂如何使用、课后如何使用)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具体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学习准备阶段(2008、9-——2009、1)

主要任务有:

查询、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制定、讨论、修改课题研究方案;

组织11届高一年级教师赴江苏东庐中学观摩学习,学校行政前往杜郎口中学调查学习,11届高三年级教师前往江苏栟茶中学学习考察。

(二)实践研究阶段(2008、9-——2010、6)

主要任务分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学案”研究与开展。从08年9月开始,在11届高一年级数学、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开展尝试性的研究,提炼初步成果;从09年9月,在全校各学科展开。在此研究过程中,通过校刊《实践与创新》,借用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和“宝中名师讲坛”系列活动等平台,对阶段成果进行交流。

二是“四个一”课堂教学。“四个一”主要是指有一个指导学生的清晰、合适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片段;有一个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师生互动环节;有一个检验课堂达成度的巩固与反馈手段。针对学生学案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四个一”为抓手,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推进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是“三面一强化”。“三面一强化”主要是指面做、面批、面讲。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化的提优、补差,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

(三)成果提炼阶段(2010、6-2010、12)

主要任务有:

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我们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理性归纳,具体可表述为:“课前引入学案,课堂注重…四个一?,课后落实…三面一强化?”。

(一)课前引入“学案”,让学生有备而来

概括起来说,即课前“以学案为载体”,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增强课堂教学效益。

1.对“学案”的认识

“满足学习者学习与发展需要”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彰显的基本价值之一,由“传授为本”走向“学习为本”已渐成教学的共识。“学”在人的活动中占居主体,而“教”只是对人的成才和发展起辅助和促进作用。“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案截然不同(“教案”与“学案”的比较详见下图表所示),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教案”与“学案”的比较

2.“学案”的作用

“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设计的,着眼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其作用有以下几点:

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自主取向的自主学习,以学案的形式明确学习的目标与内容,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预习;

变教师单一的课后作业为课前的提前预习,教师在课前通过学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整合优化教师教学经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提升宝山中学师资力量。

3.“学案”的编制

(1)“学案”编制的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问题性原则要使设计的学案让学生学得懂、学得兴趣,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

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备课时,不仅要备大纲、教材,了解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知识编排设计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了解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设计的学案有较强的针对性,让学生有能力在参与学案的解决过程中懂得学习内容,总结学习的方法。

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学习内容难度分解细化、搭建原有知识与要学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把科学有序的,阶梯性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来符合不同阶层学生认知水平,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体现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循循善诱,从而实现人人能做“学案”,人人在做“学案”的过程中学有所获。切忌将“学案”编成“试卷”。

(2)“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各科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为:

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五个方面的作用:激起动机,激发想象;紧扣大纲,开阔眼界;重视学法,培养能力;面向全体,层次多样;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3)学案编制的方法

“学案”的编制方法有四步:

第一步:教师主备。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章节以课时为单位,确定主备教师,先行设计学案初稿。

第二步:集体研讨。备课组长组织教师每周对“学案”进行研讨、修订,确定出教学目标、问题情景、围绕每个知识点组织的学习活动,对应训练,以及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学案的研讨、集思广益是保证学案质量的关键所在。

第三步:修订“学案”。主备教师根据讨论建议,修订“学案”。

第四步:完善“学案”。根据学案使用的情况,对学案进行完善,并存档,以备后用。

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同学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4)学案编制的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

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①学习目标按照“双向细目表”,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进行具体分类(知道、理解、掌握、应用),让学生分层学习。

突出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获取知识、养成能力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据可依。

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全面发展。

②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的主要环节、形式及相关学习活动,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包括达标训练,以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学习内容一般分为下面几方面:

回顾旧知主要是新课学习前设计复习相关知识和必备知识,以提问、图表、填表、要点回顾、知识梳理、问题辨析、课前小练、头脑体操等吸引学生的准备活动,有时也可用来引出课题。这既让学生建立了逆向思维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本课目的,很自然的引入新课。学案记录着学生的猜想,等学完新课以后,就可以自己选择出正确的,排除错误的。

新课学习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形成过程,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具体要做到“三化”:一是把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学案导学的功能;二是把问题情境化,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典型例题解析等模块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并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三是把问题层次化,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的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都学有所获,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心理需求。

新课学习可根据不同课型、不同要求、不同侧重进行设计:

新授课在可以设计成阅读自学、或填空导学、或问题链回答、或预习提问等;

复习课突出知识的梳理,设计成以知识为线索、以方法为脉络、以问题为核心的形式。

试卷讲评课也可以针对学生考试后的得失分、某些知识掌握的程度,梳理学生出现错误的几种类型,突出需巩固的知识点,编制设计成相应的学案,使学生从宏观上通过本卷,把握学习的要求。

巩固练习(作业)巩固练习要有针对性,即与精讲例题相匹配、能诊断学生学习实情、能发展性的满足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一般是分为两组,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二重在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小结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可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对照学案进行。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学案时,必须留有小结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总之,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五)学案的使用

首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学习教材内容,根据学案要求完成学案。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学案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结合本班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修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的实施过程。

再次,通过“四个一” 课堂教学过程,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开展教学活动。

第四,教师组织学生课堂或课后,完成针对性巩固练习。

第五,教师在课后,对有学习差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三面一强化”的个别辅导。

(二)课堂注重“四个一”,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探索教学质量提高的路途上,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因此我们提出“四个一”课堂教学新要求,聚焦课堂,决战课堂,决胜课堂,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

1.有一个指导学生的清晰、合适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前,教师了解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准确判断出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与教材知识要求的差距,在此基础上,调整并确定出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

目标的呈现必须明确清晰。目标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教师可以用课件、或小黑板等形式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确自身所处的知识水平与目标水平的距离。

目标的确定必须细致科学。如果学案上的某些学习目标,学生普遍掌握,那么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要制定细致科学的目标,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真梳理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的分类,确定知识的分类如记忆、理解、迁移等。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确定本堂课堂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三是课堂目标的阐述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做具体的描述。

案例(见学例集)

2.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片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的调动,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真正感受学习的乐趣。每堂课都应预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片段:一段文质兼美的语言导入、一个制作精美的课件、创设一个巧妙的问题的情境、制造一次认知冲突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无穷魅力,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案例(见学例集)

3.有一个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师生互动环节

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围绕教学的核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导探求,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宝山中学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中至少要体现一个具有深度的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易程度适中、引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控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形式,机智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

案例(见学例集)

4.有一个检验课堂达成度的巩固与反馈手段

一般情况下,巩固通常是课后作业起到的作用,但是在宝山中学的教学经验中,巩固与反馈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必须要采用适当的反馈手段对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进行评估,同时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这些手段包括课堂小测验、问题大过关等一些环节处理,也会有课后对学生的个别访谈来取得反馈。

案例(见学例集)

(三)课后落实“三面一强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施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具有同一的内容、同一的教学计划、同一的学习课时、同一的课程设置、同一的学习目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万物都有差异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差异。学生差异的特点表现为:客观性、多样性和发展动态性。客观性即学生在学习速度上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学的快,有的学生学的慢;多样性即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多种智能倾向,有的学生语言表达很有天分,有的学生对数理有精到的分析,有的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感受独特;发展动态性即中学生还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可塑性很强。

教育社会学的“互动原理”指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适当的互动是维系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和形成集体的重要因素。但是班级授课制的整齐划一,与尊重差异性的因材施教差异性教学,这是一对矛盾。

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难题。办重点班,实行筛选分类后的区别教学,这是一条思路,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做法也带来了不少弊端。为此,宝山中学提出在班级授课之余,针对差异性学生,进行“三面一强化”的个别辅导策略。

“三面”指“面做,面批,面讲”,“一强化”是指对“三面”过程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再进行加强。任课教师对任教班级三分之一学生的作业与练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面做、面批、面过,相关知识过24小时或一周后再进行强化,做到人人过关。

学生当面做题,教师能够发现学生解题过程是否规范严密;当面批阅,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疑难;当面讲解,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提高。同时,记忆的同时,遗忘也开始。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图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学校提出“相关知识过24小时或一周后再进行强化”来对抗遗忘是科学有效的。

本校一批教学质量极其显著的教师,认为“三面一强化”是取得优秀成绩的极其有效之方法。近年来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主动性、学习方法与以前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学习主动性较弱,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指令式的,对学习的认识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学习方法单一,往往只是简单记忆。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大打折扣的,“三面一强化”的教学手段从练习的针对性、分层性、综合性出发,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并且是建立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之上,知识的有效运用得到极大提高。

五、讨论与结论

(一)关于“学案”编制

学案的编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案不是“习题集”。本校刚开始使用学案,进行学案编写时,几乎就是知识点的罗列,典型习题的汇集,没有引导性的语言,没有要探究的问题,在使用时感觉好像学案没有多大意义,达不到使用学案的理想效果,从上面也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学案意义不大。

2.学案设计应具实效性。

学习目标应紧扣学科内容。学案是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因此学案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与学科自身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要避免舍近求远。

学习过程具有操作性。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

3.学案设计应具选择性。

以主备教师为主编制的学案,很大程度上带有主备教师的色彩,学案设计还应在考虑班级差异、学生个体差异、学科差异、课型差异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以具有更大的选择性。

(二)关于课堂教学“四个一”

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四个一”的教学环节中,要注意做到:

1.加强教师的主导

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导,决不是指挥官,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环境中的“主导”——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二是教学中的“主导”——加强良好学法的传授;三是训练中的“主导”——加强练习的科学实效。

2.强化情境的创设

目前教学中出现一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情境而情境的教学。宝山中学倡导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情境化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把握住重难点、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在探求规律中设问,创设有利学生展开思维和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宽松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分析、推理、讨论并达到共识,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新的知识。

(三)关于落实“三面一强化”

1.“三面一强化”的内容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三面一强化”是在课余进行的,针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大多以补差为目的,这样就很容易在辅导时简单重复课堂教学内容。正是因为课堂教学不能让这部分学生实现对知识

的理解,所以在进行辅导工作时,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分解降低知识的难度、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以多样的变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巩固。

2.“三面一强化”的过程要给予学生积极地心理暗示

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都存在着一些内在的、秘密的态度,这些态度就是学习的障碍:如我笨、我不想学、以前学这门学科成绩也不好等,总之,一句话,我不行。那么,教师就要在辅导前先帮他正视学习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用有力、清晰、自信的声音大声说“我能行,一定能学会、一定能记住它”。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力量,也令自己更接近于实现它们。

总而言之,本课题通过“以学案为载体”的研究,逐步改变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通过“四个一”课堂教学和课后“三面一强化”的辅导过程,达到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意义的建构,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

六、课题组教师阶段性成果

1.高中英语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顾珏

2.以“学案”为载体,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探究——朱丽萍

3.高中英语教学中学案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施英华

4.学案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中的思考与实践——蔡建花

5.学案内容的定位与形式的设计——李党望

6.实施“学案教学”的得与失——戴世荣

7.“数学学案教学”思考与实践——杨芳萍

8.实施“学案教学”的做法与困惑——顾珏

9.实施“学案教学”的反思与体会——曹晔

10.实施“学案教学”的做法与困惑——陆蔚丽

11.确立一个适切的教学目标——归红敏

12.设计精彩的教学片断,有效提高课堂效益——田红兵

13.提高作文批改有效性——“三面一强化”在作文批改中的成效——龚萍

14.实践“三面一强化”有感——周锦燕

15.“三面一强化”在语文学科实际操作中的一点思考——邹莲

16.“三面一反复”在政治复习中的有效实践——朱丽萍

17.面批作业关注学生——何银秀

18.精心备课、到位管理、及时反馈——陶化初

19.面批——陆薇丽

20.三面一强化——曹晔

21.三面一强化——陈铁汉

22.关注学生,有效落实“面做、面批、面讲”——盛燕

七、问题与建议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既说不出学习内容的信息,也解决不了迁移性问题的“学无所获者”;有能够记住许多学习内容信息,但是不能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来解决问题或做出解释的“不善理解者(或机械学习者);还有既能记住学习内容信息,又能运

用信息创造性地来解决问题的“意义理解者”。教学本身就是通过教师的“教”来影响学生的“学”,但要实现教学行为有效,还有很多的环节需要进一步思考,很多做法还要不断地精细化。对此,我们将通过后续研究作深入一步的探索。建议一线教师都来关注或参与这方面的研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也能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010年10月25 日课题负责人:王士江

报告执笔人:王士江贾兴文

课题组成员:贾兴文、陈新、陈晓红、邱金山、朱丽萍、亓学荣、杨芳萍、曹晔、陆蔚丽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4)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4) 文章来自: 《留侯论》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苏轼的治学精神。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整理】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又字,号,谥号,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和。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遇到的生平第一祸事就是乌台诗案。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 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

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文史知识 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汉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部分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提问:这56个民族中有没有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可引导学生查阅“中国民族分布图”)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他们去哪呢?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看看那时民族融合的情况!(板书本节课题) 教师讲解: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淝水之战”。第二部分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部分为“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首先看第一部分:淝水之战 (板书)一、淝水之战 教师讲解: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想统一南方地区。而东晋想收复中原地区,统一全国。南北方之间的决战是发生在383年的“淝水之战”。

七年级地理下8.1《中东》学案(人教版)汇编

【目标导航】 1 、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重点) 2、知道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热点问题的原因(重点) 3 、知道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地区,并能说出运送石油的三条主要路线(重点、难点) 【探究过程】 【探究板块一】:长期的热点问题 1、 2 我会总结: 【反馈训练一】 (荣城10)(1).下列叙述中,不是导致中东地区不安定的原因是( ) A.丰富的石油资源 B.紧缺的水资源 C.复杂的宗教问题 D.人口增长速度快 【探究板块二】:三洲五海之地 2、 读图8.2,说出中东的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 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 4、完成P57活动1、(1),分析中东为什么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4、读图8.3,分析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6、对比下图说出中东和西亚范围的差别。 【反馈训练二】 (2).(乳山08)属于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但不是海洋的是 A. 里海 B. 黑海 C. 地中海 D.红海 (3).(08乳山)中东地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是 A. 土耳其 B.俄罗斯 C. 埃及 D.沙特阿拉伯 【探究板块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7、读图8.5,完成活动2,分析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 8、读图完成58页活动1 我来总结: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10、读图8.6,完成活动3。 11、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A 和航线B 的差异何在? 【反馈训练三】 (4)(荣城08)中东石油带的中心是( ) A.红海 B.黑海 C.里海 D.波斯湾 (5)(荣城09)读右图,石油运输量最大的海运线路是 A.波斯湾—地中海—大西洋—西欧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留侯论 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词类活用情况。2.了解本文的论题及艺术手法。3.正确辩证地看待“忍”。 1.背景探寻 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应举,主考官欧阳修见其文,“惊喜以为异人”,疑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抑置第二。拆封看名,当时就说此人“当是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进士及第后因母丧回蜀。服孝三年,又赴京应制举。此《留侯论》是嘉祐六年(1061)正月作者应制科时所上“进论”之一。是苏轼的早期作品。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 2.文学常识 史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记叙和评价的一类文体。可以全面评述,也可以抓住一方面联系现实,体现现实价值进行评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挟.持()②圯.上受书() ③刀锯鼎镬.() ④虽有贲.、育() ⑤孺.子() ⑥称.其志气()

⑦鲜腆.. 而深折之( ) 答案 ①xié ②yí ③huò ④bēn ⑤rú ⑥chèn ⑦xiǎntiǎn 2.通假字 ①卒. 然临之而不惊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其所以微见. 其意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猝” 突然 ②“现” 显现 3.一词多义 ①过??? 必有过.人之节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 矣 ②怪??? 其事甚怪. 油然而不怪.者 ③其??? 非子房其.谁全之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④所以??? 所以..微见其意者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⑤而???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 卒然临之而. 不惊 ⑥之??? 必有过人之 .节 子房之.不死者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答案 ①超过,超越/错 ②奇怪/“以……为怪” ③难道/大概 ④“用……的方式”/“……的原因” ⑤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⑥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词类活用 ①其君能下. 人:

(完整)高中语文《赤壁之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宁阳实验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教案 新人教 版必修1 第一部分:三维目标 一、介绍司马光、《资治通鉴》。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髙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 y è )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0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这这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3、介绍“赤壁之战”。 知识与技能 能力目标 情感价值观 1.了解司马光及《资 治通鉴》相关常识; 2.了解赤壁之战的经 过及影响; 3.掌握相关文言常识; 学会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学习古人智慧,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可以是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从荆州逃亡的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程普率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二、自主性学习 1.学生正音正字,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自主性学习效果检查 1、熟读课文,掌握字音。 枭()雄恶()其能为()操所先会()稽芟()夷大难皇室贵胄()鲁缟() 旌()麾()斫()慑()以实校()之难卒()合邂()逅() 荻()花张()天羸()弱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将军禽操五万兵难卒合 进住诚决 顷之,烟炎张天雷鼓大震 第三部分重难点解析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 教学内容:研读第一段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鲁肃闻刘表卒. 2、荆州与国.相接 3、士民殷富 .. 4、与操有隙. 5、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6、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7、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8、军中用事者 ... 9、如其克谐 .. 10、肃宣.权旨.

2017区域地理 中东 学案

《区域地理》----- 中东 高考频率………三年4考高考指数:★★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填图等形式,明确中东的(经纬度、海陆)位置。 2、阅读相关材料,把握中东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形成区域分析思路。。 3、进行案例分析中东对“水、石油”资源的开发,掌握以色列节水农业的借鉴之处,剖析石油经济的区位条件。 4、跨区域对比干旱,找异同,形成全球空间概念。 5、关注中东人民的生活,维护和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东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横向、纵向知识体系(如:干旱为主的气候——灌溉农业——以色列、埃及为例重点学习)。 2.中东的区域评价(优势、劣势)和跨区域对比干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中东的位置与范围 [自主学习]---读西亚和北非图,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邻国,主要河流、运河、海峡、海洋,辨析以下“对错”。分组抢答对错,并解释为什么? 1、中东地区主要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 感悟: 2、北回归线穿过中东地区的中部,40E穿过波斯湾的东端。() 感悟: 3、中东地区是“三洲五海之地”,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里海和黑海,曼德海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感悟: 【例1】中东地区因石油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刘洋的叔叔在此打工,叔叔说:“我打工的国家在里海的南边,波斯湾的北边。”聪明的你,能给刘洋解释;刘洋的叔叔在哪个国家打工吗?() A、沙特阿拉伯 B、科威特 C、伊朗 D、土耳其 二、中东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主学习】阅读中东材料,查阅地图,填写表格。

【案例探究】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以色列60%以上的国土处干旱与半干旱状态,水资源严重匮乏。但由于长期致力于发展水技术特别是农业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以农业用水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低位,农业节水能力很强。例如,由于使用了压力灌溉方法,以色列单位面积土地的耗水量已下降了50%-70%。现在,以色列境内的灌溉土地都使用了这种灌溉方法。此外,许多田间作物都使用处理后的废水灌溉,通过使用循环水,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有利于生态环境。 自建国以来,以农业生产增长了12倍,实现了农业的高速和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用水量只增长了3.3倍,不仅以占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三的农民供给全国农林产品,还大量出口农林产品,其中大量销往欧洲,因而享有“欧洲的厨房”之称,以色列的这些辉煌成就创造了沙漠奇迹,收到高度评价,联合国粮农组织向许多国家推荐以色列的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问题1】以色列的自然区位条件对农业生产是否有利?以色列发展节水农业,让水由“少”变“多”,对我国有什么借鉴之处? 答: 【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带来的利弊】 首先,高坝既可以控制河水泛滥,又能够存储河水,以便在枯水季节用于灌溉及其它用途。埃及的可耕地主要位于尼罗河两岸以及尼罗河三角洲的洪泛区,建成高坝后可以大幅度扩大可灌溉的耕地面积,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人口。其次,大坝建成后可以产生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工业化提供充裕而廉价的能源。再次,修造大坝所形成的巨大水库及对下游水位的调节,可以发展淡水养殖及内河航运。 大坝工程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沿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河水性质的改变使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蔓延,不仅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河水下游泥沙含量减少,再加上地中海环流把河口沉积的泥沙冲走,导致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不断后退。 【问题2】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建设带来的影响? 【石油工业】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65.4%)、产量(30.5%)和输出量(44.7%)最多的地区,炼油业发达。——“3多”举足轻重 【问题3】请你从资源、交通、市场3个角度分析:中东成为“世界石油宝库”的原因?附:石油的3条输出线路

最新中东教案

七年级下册《中东》教案 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2)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3)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

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事地理:叙利亚战争进行导入(展示图片、视频与知识讲解) 师:[问题]这个地区在哪里?为什么把这个地区叫做中东呢? [课件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名称来历文字简介。师:中东和我们学过的西亚一样吗?请大家把中东和西亚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与西亚图作比较。 [结论]中东比西亚多了个非洲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师:请注意看图上哪些国家是跨洲的?分别跨了哪两个大洲?(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埃及跨亚洲和非洲) 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关于两次中东战争的介绍 师提问:为什么中东的战争会有英国和法国插手?他们在争夺什么?(苏伊士运河)

留侯论导学案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 2.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 3.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号,眉州眉山人,北宋时著名文学家。他才气横溢,文学成就很大,是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继欧阳修为北宋文坛领袖。散文为之一,并称;诗并称;词并称;书法、、、苏并称,北宋则是苏、、、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苏并称;诗苏黄(庭坚)并称;词苏辛(弃疾)并称;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并称,北宋则是苏、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儒、释、道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2、背景链接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 留侯,指,字。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秦复仇,破家散金,求得力士沧海,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大索天下十日,弗获,匿迹下邳。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史有《留侯世家》。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良无战功。刘邦说:“,,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有一种说法,具体在今睢宁境内。

西晋和东晋·教案示例之一

西晋和东晋·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河北玉田城关中学刘雅芹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西晋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联系。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②通过对淝水之战双方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 教学难点:内迁的各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①我国三国鼎立时期有哪三个国家?各在什么时间建立?都城在哪儿?开国皇帝是谁?

②在魏、蜀、吴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为什么? 2.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指出:由于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日益强大,这就为三国历史的最终结束棗西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3.讲授新课(板书)第23课西晋和东晋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280—316年)(板书) 1.统一过程:(板书) 是分三步完成,可按图示讲解。(见板书设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经过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280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告结束。 向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在280年。 让学生看《西晋的疆域》图。 那么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可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司马氏控制的魏国实力日益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客观原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的局面,由于统治阶段内部的混战和他们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地激化。 2.社会矛盾:(板书) ①八王之乱(板书) 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昏庸腐朽。

中东教案

8.1 中东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中东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中东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 3.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在地图上比较发现中东与西亚的差别; 3.使用地图、统计数字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地缘政治中某些地区的枢纽位置; 2.通过学习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认识资源与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点 1.中东地区战略性的地理位置; 2.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输出及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1.体现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 2.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地理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资料和课件 五、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材料和图片进行思考和自学 六、教学过程 (播放)关于报道巴以冲突的新闻,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在电视或广播中收看或收听到这样的报道。然后再问大约几天报道一次这里的冲突。 (由于中东的报道频繁密集,所以,学生一般都能知道几乎天天都有报道,顺利引入课堂。) (教师)发生冲突的地区被人们称为中东。它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板书)第一节中东 (播放)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简单描述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结论)中东地区正发生着战争与冲突。 (教师)其实中东地区的冲突是由来已久的。自从二战以后,这里就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与冲突。 (展示)教材图8.1“战争不断的中东”。 (提问)假如你是一名中东的中学生,你愿不愿意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对学生进行维护国家和平的重要性教育。) (教师)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没有一个地区或国家像中东这样战争不断,这里频繁的战争和冲突,不仅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全世界的一块痛疾,正因如此,这里一直都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板书)一、长期的热点地区 (讨论)就你所知的信息,关于中东的词语都有哪些?列出来感觉它们带给你的中东印象。并说说中东地区为什么战争不断? (活动) (教师)大家观察图8.1,中东发生的战争都牵涉到了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 (教师)这些国家中除了中东国家外,还有远在欧洲、北美洲、东亚的国家。为什么它们这些不同地区的国家会集中到一个地区来发生战争呢?这里一定有它的原因。我们先来看看中东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位置关系。 (板书)二、中东的地理位置 (读图)图8.2 “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概括出中东的大体位置。 (结论)中东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 (观察)中东连接了哪几个大洲?沟通了哪几个大洋?在中东周围分布着哪些海域(包括湖泊)? (学生活动,之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矫正和展示) 中东连接了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在中东的周围分布着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五个水域。其中,里海是一个内陆湖,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区别“海洋”和“湖泊”)。所以说,人们对中东冠以“三洲五海之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中东地区是世界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地位位置十分重要。 (板书)三洲五海之地 (观察)1.五海分别属于哪个大洋? 2.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直接沟通了哪些海域?具有什么重要性? (总结)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分别是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因此,土耳其和埃及分别是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土耳其海峡连通黑海与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连同大西洋和印度洋,大大缩短了西方国家通向东方的航程。 (活动)1.填表 2.比较中东和西亚的范围差别。 (转移)

中东学案教案

第一节中东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 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中东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 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4、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二、学习目标 1、在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所濒临的海、海峡及 运河名称等,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地区、主要石油输出国、石油运输路线, 理解中东石油资源对当地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3、运用地图,说出中东地区主要河流、气候特征等,理解水资源对当地农业生产和 生活的影响。 4、通过材料及图片,知道中东人口、民族和宗教特色等,了解中东地区的独特的文 化习俗。 三、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知识点1、中东地区战乱频繁的原因 探究一:阅读课本P50图战争不断的中东,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感受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说说自己对中东的了解(常见常听的词语如“恐怖袭击”等)。思考: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他们为什么而战 ★★★答:。知识点2、焦点之一:东西方交通要道(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探究二:中东的范围

1、中东在哪里中东地区就是指西亚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1图“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中东的地形”,对照课本P3图“亚洲地理分区”,找出中东范围和西亚范围的异同。 ★★答:中东范围与西亚对比,少了,多了非洲的。 2、你知道伊拉克、巴勒斯坦、以色列这些国家的位置吗请完成课本P53活动1题: ★答:主要国家和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 主要城市——开罗、耶路撒冷、巴格达、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贝鲁特、麦加、麦地那 探究三:中东的位置 自古以来,中东是东西方交通要道,被成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备受世人关注。你能说出“两洋”、“三洲”和“五海”分别指什么吗赶快阅读课本P51图“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中东的地形”吧,并完成下列框图,体会中东重要的战略位置。 答: [归纳]: “两洋”指大西洋、印度洋,“三洲”指亚洲、欧洲和非洲,“五海”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连接着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所以中东处在联系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教案必修1

第一部分:三维目标 掌握相关 第二部分:自主性学习 一、介绍司马光、《资治通鉴》。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髙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 yè)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0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这这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3、介绍“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可以是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

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从荆州逃亡的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程普率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二、自主性学习 1.学生正音正字,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自主性学习效果检查 1、熟读课文,掌握字音。 枭()雄恶()其能为()操所先会()稽芟()夷大难皇室贵胄()鲁缟() 旌()麾()斫()慑()以实校()之难卒()合邂()逅() 荻()花张()天羸()弱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将军禽操五万兵难卒合 进住诚决 顷之,烟炎张天雷鼓大震 第三部分重难点解析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 教学内容:研读第一段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鲁肃闻刘表卒. 2、荆州与国.相接 3、士民殷富 .. 4、与操有隙. 5、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6、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7、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8、军中用事者 ... 9、如其克谐 .. 10、肃宣.权旨. 1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 12、致殷勤 ..之意 13、比.至南郡 14、备南.走 二、指明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

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便先设计了图片和歌曲(和平之歌)欣赏倒入新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石油输出路线这一环节时,都让学生自己找出所经过的海、海峡(湾)、大洋,有些难,因而老师可以给点出漏掉的地名,然后让学生反复读记,最好写一写加深印象。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效果分析 第一,音乐和图片导入,学生全员参与,引入课题,效果很好。 第二,自主探究,学生积极主动,认真读图析图,提高了图的运用能力。 第三,展示交流部分,学生能看图说出或指出重要的地理事物:三洲五海;石油输出三条线路。 第四,拓展应用部分,及时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第五,出谋划策部分,学生积极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各抒己见,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结合本课知识讲解,最后汇总本节课所学知识。 最后的出示综合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来掌握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从做题结果来看,学生对本节所学重点知识基本都能掌握。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不错,稍显拘谨,课上有些同学积极表现,争取机会,锻炼了自己,也影响到了其他同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总体来看过,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中东”是初中地理新教材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中的第一节。新教材在安排学生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及“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后,由近及远让学生学习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其中“中东”是一个重要的案例,这主要是因为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出发,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选择了这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频繁的热点地区进行介绍,

中东地区(原创学案)

人教地理教与学一体化设计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第一节中东地区 2011.4 中东名称的来源是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向东殖民时,把距离欧洲的地 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 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 中东的重要海湾——波斯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资源在世界能源中 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增加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另外,领土、淡水、宗教和 运河的争执,也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 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 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一.重要的位置(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1.位置:洲部和洲部。 2.位置特点----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一湾是指A 湾;两洋是指(参考图8.2) 洋和洋;三洲是指Ⅰ洲, Ⅱ洲,Ⅲ洲;五海是指B 海, C 海, D 海, E 海, F 海。 3.三个咽喉之地: Y为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海上通道, 它大大缩短了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上最 繁忙的运河。 X为海峡:黑海的唯一出口,是西亚、北非 和欧洲西部、南部通往黑海的咽喉,是三大洲海陆空 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东西交通要道。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的唯一出口。 4.范围-与西亚范围的差别。 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各国加上北非的埃及以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也就是说中东地跨了亚、非、欧三大洲。 二.丰富的石油 1.中东石油状况: 储量,生产,输出 2.中东五大产油国;,,,, 。 3.请你将重要的国家或地区填在上图中: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 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4.请你在图8.3中找出重要的城市,并了解为哪些国家城市或首都-开罗、耶路撒冷、巴格达、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贝鲁特、麦加、麦地那。 5.从右图可以看出需要进口石油的地区或国家为 ,,。 6.中东的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及其沿 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运往 、、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其中有三条重要路线(图8.6) 1.参考图8.8,中东地区的气候以气候为主,特点。 2.这里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形成典型的无流国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也门、阿联酋、卡塔尔、巴林。 3.中东地区不仅气候,而且河流,且多国共用。如幼发拉底河为、 . 、三国共用。 这种几个国家共用一条河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享讨论的快乐:20世纪的中东为石油而战;21世纪,中东将为水而战。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及“为水而战”的局面? 四.文化的差异 1.中东的人种主要是人种。 2.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人,信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3.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主要信仰教。 4.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主要信仰教。 5.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看做圣城。 6. 伊斯兰教三大圣城、、。 7.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和的冲突,焦点在地区。 分享讨论的快乐:以巴以问题为例,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资料: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桶升至1431亿桶,跃居全球第二。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留侯论整理_教师版

<<留侯论>> 一基本字词 1.通假字 ①卒然临之而不惊( 猝) ②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现) ⒉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 ①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古义,抱负②必能信用其民矣 ⒊词类活用 ①其君能下人名词做动词,降低身份。 ②臣妾于吴者名词做动词,做臣妾。 ③油然而不怪者意动,以为怪。 ④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使动用法,使惊恐 ⑤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名词做动词称王 二、重点实词: ⒈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相互⒉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厚 ⒊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赤膊,表示谢罪⒋而非有平生之素交情。 ⒌养其全锋而待其弊保持⒍不称其志气相当 三、重点虚词 ⒈①彼其能有所忍也如果②非子房其谁全之难道③此其所以为子房欤大概 ⒉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竟然 ⒊①而世不察,以为鬼物认为 ⒋勾践之困于会稽在 ⒌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从 6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用,介词 .以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凭借,介词 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而,连词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来,目的连词 7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用来,连词 所以观其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的原因 四、重点句式 1.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被动句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判断句 五、句子翻译 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2.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报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张良从圯上老人那儿接受赠送的兵书,这件事实在荒诞不经。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4.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语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12课淝水之战教案

第12课《淝水之战》教案 《淝水之战》教案 教学目的 一、结合历史材料诵读课文,初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二、积累文言词语; 三、分析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引导分析战争胜败的主客观原因。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交战双方胜负的主、客观原因。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诗,大家一定还记得,这里的“王”指的是王导家族琅琊王氏(王羲之家)和谢安陈郡谢氏,此二人都是晋代的名相。 谢安是当时的美男子,他的小儿子谢琰,从小就“美风姿”,琰的第三个儿子谢混长大后“风华江左第一”,是那个时期江南第一美男子,诗也写的好。清华大学的校名“清华”二字就出自他的诗句“水木湛清华”。因而谢家的后代被称为“芝兰玉树”,这个成语后用做对别人子弟的美称。 谢安不仅仅是风姿俊郎,他还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让我们通过课文更多的了解他。 二、检查预习,初步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重点掌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负责编纂,书名意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旨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三、诵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讨论,写出前秦和东晋交战双方的人物表。 (教师可以制作powerpoint,如下图所示,逐项单击显示,以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四、布置作业 整理本课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第二课时 一、检查、总结作业 (一)通假字 1.年二十已下“已”通“以” 2.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通“娴”,熟悉,精通 3.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阙”通“缺”,缺少 4.帅精兵五千趣洛涧“趣”通“趋”,奔向 5.秦军逼水而陈“陈”通“阵”,列阵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名词作动词 2、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 3、栅淮以遏秦兵 4、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 5、使不得上 6、时方与客围棋 使动用法 7、若败其前锋使……失败 8、欲不战以老秦师使……疲惫 9、击成,大破之使……失败 意动用法 10、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把……视为讨厌和痛苦的事 (三)特殊句式 1、非汝,谁与成之宾语前置 2、士卒死者万五千人定语后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教学设计 武威第四中学刘志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二战后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逐一展开。本节课主要讲重要位置和石油资源两个原因。通过本节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共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留侯论 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留侯论学案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B.卒然临之而不惊 C.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解析】A项,“见”同“现”;B项,“卒”同“猝”;D项,“说”同“悦”。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拔剑而.起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B.勾践之困于.会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D.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解析】A项,而: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B项,于:介词,在/介词,被。C项,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D项,以:和“为”连用,认为/用。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此其所以 ..为子房欤! A.观其所以 ..微见其意者 B.而项籍之所以 ..败者 C.虽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 D.吾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A项,表凭借,其他三项与例句一样,均表原因。 【答案】 A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其君能下人 .. B.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 C.其身之可爱 .. D.夫持法 ..太急者,其锋不可犯 【解析】A项,古义:谦逊地对待别人;今义:奴仆,佣人。B项,古义:怀有的抱负;今义:一指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二指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C项,古义:值得珍爱;今义:①天真无邪,②令人喜爱。D项,古今义相同。 【答案】 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