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教学测试(二)理综

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教学测试(二)理综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浙江省嘉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测试(二)理综

化学试题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Cu—64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科学家,他们使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提高到纳米尺度。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可以观测到胶体中的胶粒。

B.人体从食物中摄取蛋白质,在体内先水解成各种氨基酸,经过不断的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C.臭氧是一种有鱼腥味、氧化性极强的淡蓝色气体,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D.我国油品从国IV 汽油升级到国V 汽油,有助于减少酸雨、雾霾,提高空气质量。

B解析: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形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故B错误。

8.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进行中和滴定时,用标准酸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 次,如果再用蒸馏水洗2~3 次,效果更佳。

B.基于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和SO2,在定量分析测定反应速率时,既可用S对标记遮盖法,也可用排水法测SO2体积,计算出相关的反应速率。

C.燃料电池的制作:用包有薄海绵的两根碳棒做电极电解Na2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在两极之间接上发光二极管,发现发光。

D.过滤、结晶、灼烧、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方法。

C解析:A.用标准酸溶液润洗过后的滴定管,如果再用蒸馏水洗,则滴定管内壁上会挂

有蒸馏水,当再加入标准液时,会将标准液冲稀,在滴定过程中就会导致标准溶液多加,

引起滴定结果误差偏大,A不正确;B.由于S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碗酸,不

可用排水法测SO2体积来计算出相关的反应速率,故B不正确;C.电解Na2SO4溶液,

阳极OH-失电子生成氧气,阴极H+得电子生成H2,用包有薄海绵的两根碳棒做电极是使

两极上获得较多的H2和O2,有利于形成氢氧燃料电池,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在两极之

间接上发光二极管,这就形成的氢氧燃料电池,电池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电池负极上氢

气失去电子,氢氧燃料电池供电使二极管发光,C正确;D.过滤是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方

法,D不正确。

9.短周期元素W、X、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 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

数与X、Y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

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Z 与X 同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上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X 的氢化物与水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

C.已知Z-Cl 键能比X-Cl 键能小,所以Z 的最简单氯化物比X 的简单氯化物沸点低。D.W 与Y 可形成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D解析: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用的是C14,X是C元素;工

业上采用液态空气方法来生产氮气,Y是N元素;W、X、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Y 原子的核外

内层电子数是2个,W为H元素;Z 与X 同族,Z为Si元素。A.X是C元素,Y是

O元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由大到小,所以Y<X,以上四种元素的原子半

径大小为W<Y<X<Z ,A错误;B.碳(C)元素的氢化物与水分子之间不可形成氢键

B错误;C.已知Si-Cl 键能比C-Cl 键能小,Z(Si)的简单氯化物与X(C)的简单氯

化物均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与键能大小无关,而是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有

关,故C错误;D.W(H)与Y (N)可形成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化合物NH4H,故D 正确。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烷烃的名称为2-甲基-4-乙基戊烷

B.甲醇、乙二醇、丙三醇(结构如右图)互为同系物

C.淀粉、纤维素、蔗糖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且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D.等物质的量的乙烯与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D解析:A.根据烷烃命名原则,某烷烃命名为2-甲基-4-乙基戊烷,主链选错,故错误,正确的命名应是;2,4-二甲基己烷,A不正确;B.甲醇为饱和一元醇,乙二醇为饱和二元醇,丙三醇为饱和三元醇,含有的官能团的数目不同;不是同系物,B不正确;

C.淀粉、纤维素、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蔗糖属于二糖(低聚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不正确;D.等物质的量的烃与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耗氧量分别决定于(x+ y/4)与(x+y/4 –z/2),等物质的量的乙烯(C2H4)碳酸二甲酯(C3H6O3)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D正确。

11.磷酸铁锂电池结构如右图所示。左边由LiFePO4晶体

组成,铝箔与电池一极连接;中间是聚合物隔膜,锂离子可

以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右边由石墨组成,铜箔与电池另一

极连接,电池内充满电解质。在充电过程中LiFePO4中的锂

离子脱出并伴随着铁元素的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铝箔所在电极为负极,铜箔所在电极为正极

B.放电时,电池反应式为:FePO4+Li = LiFePO4

C.充电时,Li+ 向阴极移动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FePO4 – e— = FePO4+Li+

A 解析:由提示“在充电过程中 LiFePO 4中的锂离子脱出并伴随着铁元素的氧化”可知:

充电时,铝箔所在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LiFePO 4- – e - = FePO 4 + Li + ,Li + 在电场力的作

用下,进入电解液,穿过隔膜,再经电解液向阴极(石墨晶体)移动,然后Li +得电子后嵌入石

墨晶格中,所以铜箔所在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Li + + e - = Li ,总的电解反应式为:LiFePO 4= FePO 4+Li

放电时,嵌入石墨晶格中的Li 失电子(Li – e - = Li +) ,Li +从石墨晶体中脱嵌出来,进入电

解液,穿过隔膜,再经电解液迁移到电池正极(磷酸铁锂晶体),然后重新嵌入到磷酸铁锂的晶

格内并伴随着铁元素的还原(FePO 4+ e - = FePO 4-),所以放电时,铜箔所在电极是电池负极,电

极反应式为:Li – e - = Li +,铝箔所在电极是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FePO 4+ e - = FePO 4- ,总的

电池反应式为:FePO 4+Li = LiFePO 4 ;

由此可知,A 错误。

12.常温下 0.1mol ·L -1 亚硫酸溶液中H 2SO 3、HSO 3—、SO 32— 三者中所占物质的量分数(α)

随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表述 正确的是

A .H 2SO 3 2H + + SO 32— K=10—5.2

B .在 0.1mol ·L H 2SO 3 溶液中,存在:

c 2(H +)= c(H +)·c(HSO 3—) + 2c(H +)·c(SO 32—) + Kw

C .在pH=2.5 溶液中: c(H 2SO 3)>c(HSO 3—)

>c(H +) >c(OH —)

D .向pH 为 8.5 的上述体系中通入极少量 Cl 2 的

过程中,溶液中c(HSO 3—)和c(SO 32—)均减小

B 解析:A .0.1mol ·L -1 亚硫酸溶液中存在:H 2SO 3 H + + HSO 3— 和HSO 3— H + +

SO 32—,根据图象知,H 2SO 3 H + + HSO 3— 中,pH=1.8.,则K a1= = 10-1.8;

HSO 3— H + + SO 32— 中,pH=1.8.,则K a2= = 10-7;故A 错误;

B .根据电苻守恒:c(H +) = c(HSO 3—) + 2 c(SO 32—) + c(OH —),将电苻守恒式两边都乘c(H +)就得

c 2(H +)= c(H +)·c(HSO 3—) + 2c(H +)·c(SO 32—) + c(H +) ·c(OH —),Kw= c(H +) ·c(OH —),所以c 2(H +)= c(H +)·c(HSO 3—) + 2c(H +)·c(SO 32—) + Kw ,B 正确;

C .根据图象可知,在pH=2.5 溶液中:c(HSO 3—)>c(H 2SO 3),故C 错误;

D .溶液的pH=8.5时,显碱性,所以c(OH -)﹥c(H +),根据图象知,溶液中含有的是SO 32-,SO 32

-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 32-+ H 2O HSO 3— + OH -,向上述体系中通入极少量 Cl 2,HSO 3-

+ Cl 2 +H 2O==SO 42-+3H ++2Cl -,H + + OH -= H 2O ,促进SO 32-水解,c(SO 32—) 减小,而c(HSO 3—)

增大,D 错误。

1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K + 、Fe 3+、Cl - 、Mg 2+、I - 、CO 32- 、SO 42-,限用的试剂有:盐

酸、硫酸、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并记录相关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有I-、CO32-、SO42-、K+

B.试剂①为硝酸钡

C.通过在黄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可以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D.试剂②一定为盐酸

C解析:在溶液中,加入过量试剂①,生成白色沉淀,则试剂①为硝酸钡(如果加入的试剂①是硝酸银,则会有黄色的AgI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BaCO3和BaSO4,原溶液中含有CO32-、SO42-,依据离子共存,则原溶液中不含有Fe3+、Mg2+;过滤后,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试剂②,沉淀质量减少,则试剂②是盐酸(如果是硫酸,则BaCO3沉淀会转化为BaSO4沉淀,沉淀质量不会减少);过滤后的溶液中也加入足量的试剂②,溶液变黄色,说明该溶液由于前面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钡,使溶液中引入了较多的NO3-,在酸性环境里,NO3-具有强氧化性,氧化I-生成I2,碘在水溶液中溶解很度小,使过滤后的溶液变黄色,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根据溶液中电苻守恒,原溶液中含有K+;Cl-不能确定。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D正确,C不正确,在黄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即使有氯化银白色沉淀生成,但也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因为在前面第二步实验中加入了足量的盐酸(试剂②),引入了大量加入Cl-,所以加入硝酸银不能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26.(10 分)有机物G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于制备抗凝血药。可以通过下图所示的路线合成有机物G。

已知:1.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的分子式是▲,写出G 中所含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由A 转化为B 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D 的分子式为C7H6O3,则D 的结构简式为▲。

(4)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填选项序号)。

①葡萄糖→A ②D→E ③B→C ④E + CH3COCl→ F

(5)写出F 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答案:

(1)C6H12O6(1分);羟基、酯基;

(2)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

(3)(4)②④(5)、CH3COONa、CH3OH

解析:⑴由已知1的反应:和合成路线:葡萄糖→A→B→C→

,以及A→B的反应条件为,C→的反应条件为,可知A中

存在羟基,A是乙醇(葡萄糖C6H12O62CH3CH2OH + 2CO2↑),B是乙醛,C是乙酸;

⑵由A 转化为B 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

⑶已知D 的分子式为C7H6O3,不饱和度为,依据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

,可推知D的分子结构中有一个苯环,有一个羧基官能团,D的

羧基与甲醇生成酯,苯环邻位的羟基不变,所以D的结构简式应为;

⑷①葡萄糖→A是氧化反应,②D→E是取代反应(酯化反应),③B→C是氧化反应,E + CH3COCl→ F是取代反(E的羟基上的氢与CH3COCl中的—Cl结合生成HCl,乙酰基取代了E 的酚羟基上的H原子),故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②④。⑸F分子结构中有酯基,能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有酰基,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后苯环上形成一个酚羟基,酚羟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F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为:

27.(18 分)(Ⅰ) 将某红棕色气体A 通入到稀钠盐溶液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当红棕色气体通入过量时,白色沉淀逐渐完全消失。上述过程中还产生一种无色气体B,B 遇空气后又可产生A。则:

(1)写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B 与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甲中肯定不含有下列物质中的▲;(填选项字母)。

A.Na2S

B.NaAlO2

C. Na2SiO3

D.NaCl

(3)通入气体A 使白色沉淀逐渐消失且产生气体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Ⅱ)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化合物X(化合物X 中带有6 个结晶水,仅含五种元素,且每种元素在该化合物中均只有单一价态,X 的式量为400)的组成和性质,设计了如

下实验:

(注明:以上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产物中只有水未标出)

(1)写出气体B 的电子式▲,气体D 的结构式▲。

(2)混合气体C 通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的原因是▲。(3)8.00 固体X 所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4)固体X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I)(1);2NO+O2 = 2NO2;(2)(AC)

(3)9NO2 + 2Al(OH)3 = 2Al3+ + 6NO3—+ 3NO↑ + 3H2O。

(Ⅱ)(1);

(2)二氧化硫能与品红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

(3)0.04mol

(4)Cu(NH4)2(SO4)2·6H2O Cu + N2↑ + 2SO2↑+ 10H2O

解析:(Ⅰ)根据题意可知,某红棕色气体A是NO2,B是NO,稀钠盐溶液甲是NaAlO2,反应为:3NO2 + 2NaAlO2 + 4H2O = 2Al(OH)3↓+ 2 NaNO3 + NO↑;当红棕色气体通入过量时,白色沉淀逐渐完全消失,反应离子方程式为:9NO2+2Al(OH)3=2Al (NO3)3+3NO↑+3H2O。

(1)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 与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O2 = 2NO2。

(2)A.Na2S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黄色的S沉淀;C. Na2SiO3能与酸反应生成难溶于过量NO2的白色沉淀H2SiO3;故甲中肯定不含有A.Na2S,C. Na2SiO3。

(3)通入气体A 使白色沉淀逐渐消失且产生气体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9NO2 + 2Al(OH)3 = 2Al3+ + 6NO3—+ 3NO↑ + 3H2O。

(Ⅱ)①固体X加水溶解后成蓝色溶液,说明X中含有Cu2+,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有能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无色气体B放出,则B为NH3气,说明X中含有NH4+;②

固体X隔绝空气加热产生混合气体,其中无色单质气体D化学性质稳定,则是氮气(N2);

而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的气体,应是SO2,由此可以推出X中含有SO42-。③8.00g固体X隔绝空气加热后,有1.68g紫红色固体E产品,加稀硫酸无现象,则该紫红色

固体E是金属铜(Cu)。综上分析,再根据题目告知的信息:X是一种无机化合物,X 中带有6 个结晶水,仅含五种元素,且每种元素在该化合物中均只有单一价态,X 的式量为400,可

以推知固体X是复盐,X为:Cu(NH4)2(SO4)2·6H2O;固体X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的反应是:

Cu(NH4)2(SO4)2·6H2O Cu + N2↑ + 2SO2↑+ 10H2O 。所以,

(1)气体B 的电子式为,气体D 的结构式为。

(2)混合气体C 通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硫能与品红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

(3)Cu(NH4)2(SO4)2·6H2O,相对分子质量400,8.00gX为0.02mol,所以8.00 固体X 所

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4mol;

(4)固体X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Cu(NH4)2(SO4)2·6H2O Cu + N2↑ + 2SO2↑+ 10H2O。

28. (15 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水煤气(CO、H2)合成二甲醚是工业上

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由以下几步组成:

2H2(g) +CO(g) CH3OH(g) ΔH=—90.0 kJ· mol-1①

2CH3OH(g) CH3OCH3(g) + H2O(g) ΔH=—24.5 kJ· mol-1 ②

CO(g) + H2O(g)CO2(g) + H2(g) ΔH=—41.1 kJ· mol -1 ③

(1)反应①的ΔS ▲0(填“>”、“<”或“=”)。在▲(填“较高”或“较”温度下该反应自发进行。

(2)在250℃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事实可以作为反应③已达平衡的是(填选项字母)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B.CO 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C.H2O 与C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1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3)已知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如下:

运用反应①计算一氧化碳中碳氧共价键的键能▲kJ· mol-1。

(4)当合成气中CO 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时,温度、压强对CO 转化率的影响如图1 所示。图1 中A 点的v(逆) ▲ B 点的v(正)(填“>”、“<”或“=”),说明理由▲。实际工业生产中该合成反应的条件为500℃、4MPa 请回答采用500℃的可能原因▲。

(5)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③,水蒸气的转化率与n(H2O∕n(CO)的关系如图2

所示。计算该温度下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

在图2 中作出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与n(H2O)∕n(CO)的曲线。

答案:(1)<较低;(2)BC ;(3)1070 ;

(4)<。B点对应的温度和压强都比A点高,温度升高,或压强增大,都会加快反应速率(说明:只说温度、或压强得1分)

500℃、4MPa时,一氧化碳转化率较大,反应速率也较快。若温度过高,一氧化碳转化率降低,若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若压强过高,设备要求较高,成本太高,压强过低,反应速率太慢。

(5)1 ;如图所示(说明:曲线趋势向上得1分,两条曲线的相交点在50处得1分)

解析:(1)反应①为熵减反应,故ΔS < 0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ΔH < 0 ,ΔH < 0、ΔS < 0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该反应自发进行。

(2)A.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

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错误;B.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H2O、H2与CO2的的物质的量都不再发生变化,所以CO 与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正确;C.H2O 与CO2的生成速

率之比为1∶1 时V(正)=V(逆),所以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正确;D.温度不变,

平衡常数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错误。

(3)依据:反应焓变= 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故

一氧化碳中碳氧共价键的键能=[(3×414+326+464)-90.0-(2×436)]kJ· mol-1

=1070 kJ· mol-1

(4)由图1可知,A 点的v(逆)小于B 点的v(正),因为B点对应的温度和压强都比A点

高,温度升高,或压强增大,都会加快反应速率。实际工业生产中该合成反应的条件为500℃、4MPa,是因为此时一氧化碳转化率较大,反应速率也较快。若温度过高,一氧化

碳转化率降低,若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若压强过高,设备要求较高,成本太高,压

强过低反应速率太慢。

(5)从图2可知,当水蒸气的转化率为0.5时,n(H2O) ∕ n(CO)=1,依据,

转化率= 转化浓度/ 起始浓度,可知:

CO(g) + H2O(g) CO2(g) + H2(g)

起始浓度(mol·L-1) 1 1 1 1

转化浓度(mol·L-1) 0.5 0.5 0.5 0.5

平衡浓度(mol·L-1) 0.5 0.5 0.5 0.5

平衡常数K = c(CO2)·c(H2) / c(CO)·c(H2O) = (0.5)2 / (0.5)2 = 1

由水蒸气的转化率与n(H2O ) ∕ n(CO)的关系曲线知,n(H2O ) ∕ n(CO)越大,水蒸气的转化率越小,曲线趋势向下;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加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就会增大CO的转化率,由此,n(H2O ) ∕ n(CO)越大,一氧化碳的转化率越大,所以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与n (H2O)∕ n(CO)的曲线趋势应是向上;由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均为1所以当n(H2O)∕n(CO)= 1时,水蒸气的转化率与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均为0.5(50%),故两条曲线的相交点在转化率0.5处,据此作出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与n(H2O)∕n(CO)的曲线,见下图:

29. (15 分)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为翠绿色晶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110℃下失去结晶水,230℃分解;是制备负载型活性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料。

实验室利用(NH4)2Fe(SO4)2· 6H2O (硫酸亚铁铵)、H2C2O4(草酸)、K2C2O4(草酸钾)、30% 双氧水等为原料制备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沉淀:FeC2O4 · 2H2O 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强酸

6FeC2O4 + 3H2O2 + 6K2C2O4 = 4K3[Fe(C2O4)3] + 2Fe(OH)3↓

2Fe(OH)3 + 3H2C2O4 + 3K2C2O4 = 2K3[Fe(C2O4)3] + 6H2O

(1)检验硫酸亚铁铵是否变质的试剂是▲;溶解时加几滴稀硫酸的目的是▲ 。(2)硫酸亚铁铵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生成FeC2O4 · 2H2O 沉淀,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沉淀过滤后,洗涤1 的操作方法是▲。

(3)在沉淀中加入饱和K2C2O4 溶液,并用40 ℃左右水浴加热,再向其中慢慢滴加足量的30%

H2O2溶液,不断搅拌。此过程需保持温度在40 ℃左右,可能的原因是▲。加入30%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煮沸的目的是▲ 。

(4)洗涤2 中所用洗涤试剂最合适的是▲(填选项字母)。

A.草酸钠溶液B.蒸馏水C.乙醇D.KCl 溶液

(5)为了不浪费药品,95%乙醇水溶液进行回收的方法是▲,所用的主要玻

璃仪器有▲(任写两种)等。

答案:(1)KSCN(其它合理答案均得分);抑制Fe2+水解;

(2)(NH4)2Fe(SO4)2·6H2O+H2C2O4FeC2O4·2H2O↓+(NH4)2SO4+H2SO4+4H2O 或(NH4)2Fe(SO4)2·6H2O+H2C2O4FeC2O4·2H2O↓+2NH4HSO4 +4H2O;

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数次(3)温度太高双氧水容易分解;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等;

除去过量的双氧水;

(4) C

(5)蒸馏;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任写两种

解析:(1)引起硫酸亚铁铵变质的原因是Fe2+易被氧化为Fe3+,所以检验硫酸亚铁铵是否变质只要检验硫酸亚铁铵溶液中是否存在Fe3+,故所用的试剂是KSCN(或亚铁氰化铁K4[Fe(CN)6],Fe3+与K4[Fe(CN)6]反应生成蓝色的KFe[Fe(CN)6]沉淀,即普鲁士蓝);溶解时加几滴稀硫酸的目的是为了抑制Fe2+水解。

(2)硫酸亚铁铵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生成FeC2O4 · 2H2O 沉淀的反应方程式为:(NH4)2Fe(SO4)2·6H2O+H2C2O4FeC2O4·2H2O↓+(NH4)2SO4+H2SO4+4H2O

或(NH4)2Fe(SO4)2·6H2O+H2C2O4FeC2O4·2H2O↓+2NH4HSO4 +4H2O;

沉淀过滤后,洗涤 1 的操作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数次。

(3)温度过高双氧水容易分解,温度太低反应速率较慢,所以在沉淀中加入饱和K2C2O4 溶液,并用40 ℃左右水浴加热,再向其中慢慢滴加足量的30% H2O2溶液,不断搅拌。此过程需保持温度在40 ℃左右;加入30%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煮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双氧水。(4)洗涤无机化合物晶体一般用有机试剂,洗涤有机物晶体一般用无机试剂(水),洗涤2 中所用洗涤试剂最合适的是乙醇。

(5)从95%乙醇水溶液中进行回收乙醇的方法是采用蒸馏方法;所用的主要玻

璃仪器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