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st第七章-目的基因

7st第七章-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的获得

从事一项基因工程,通常总是要先获得目的基因,倘若基因的序列是已知的,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或者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由模板扩增。此外,最常用并且无需已知序列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基因文库或cDNA文库,从中选择出目的基因进行克隆。 (一)基因文库的构建 基因文库是指整套由基因组DNA片段插入克隆载体获得的分子克隆之总和。在理想条件下基因文库应包含该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常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1.染色体DNA的片段化:利用能识别较短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染色体基因组进行随机性切割产生众多的DNA片段。 2.载体DNA的制备:选择适当的λ噬菌体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开,得到左右两臂,以便分别与染色体DNA片段的两端连接。 3.体外连接与包装:将染色体DNA片段与载体DNA片段用T4DNA连接酶连接,然后重组体DNA与λ噬菌体外壳蛋白在体外包装 4.重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重组噬菌体感染细胞将重组DNA导入细胞,重组DNA在细胞内增殖并裂解宿主细胞,产生的溶菌产物组成重组噬菌体克隆库,即基因文库。 5.基因文库的鉴定、扩增与保存:构建的基因文库应鉴定其库容量,需要时可进行扩增。构建好的基因文库可多次使用。 (二)cDNA文库的建立 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和表达控制元件与原核生物有很大的不同。真核生物由于外显子与内含子镶嵌排列,转录产生的RNA须切除内含子拼接外显子才能最后表达,因此真核生物的基因是断裂的。真核生物的基因不能直接在原核生物表达,只有将加工成熟的mRNA经逆转录合成互补的DNA(cDNA),再接上原核生物的表达控制元件,才能在原核生物中表达。还有,mRNA 很不稳定,容易被RNA酶分解,因此真核生物须建立cDNA文库来进行克隆和表达研究。所谓cDNA文库是指细胞全部mRNA逆转录成cDNA并被克隆的总和。 建立cDNA文库与基因文库的最大区别是DNA的来源不同。基因文库是取现成的基因组DNA,cDNA文库是取细胞中全部的mRNA经逆转录酶生成DNA(cDNA)(图8-1-10),其余步骤二者相类似。构建cDNA文库的基本步骤有5步:①制备mRNA;②合成cDNA;③制备载体DNA (质粒或λ噬菌体);④双链cDNA的克隆(cDNA与载体的重组);⑤cDNA文库的鉴定、扩增与保存。 (三)基因库中克隆基因的挑选分离 基因文库和cDNA文库建立起来后,下一步的工作是从一个庞大的基因库中分离出所需要的重组体克隆,这是一件难度很大,费时费力的工作。一种方法是根据重组体某种特征从库中直接挑选出重组体(参见图8-1-3),这种方法叫做“选择”;另一种方法是把库中所有的重组体进行一遍筛查,这种方法叫做“筛选”。 1.原位杂交法:这一种利用特异探针的直接选择法,是一种十分灵敏而且快速的方法 用于杂交的探针可以是双链DNA,也可以是单链DNA,或是RNA。杂交的检测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通过自显影来进行。 显然,有效进行杂交筛选的关键是获得特异的探针。探针的获得有如下方法: ①如果目的基因序列是已知的,或部分序列是已知的,探针可以从已有的克隆中制备,或用PCR方法扩增。 ②如果目的基因是未知的,而有其他物种的同源序列,那么可以用同源序列做探针。 ③如果目的基因未知,但知道它对应的蛋白质序列,可根据蛋白质序列设计相应的核酸探针。2.扣除杂交法:这是一种筛选方法,难度很大,是面对目的基因未知,同源基因未知,蛋白质序列未知的情况的。基本原理是找到该基因的高表达细胞,提取相应的mRNA,并与一般细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①测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②自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1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题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技法提炼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二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题技巧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这可简记成“无中生 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学@科网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2天-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 ? ????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 1代全为高茎,,F 1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其他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 ???? ? ①F 1代中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②F 2代中矮茎出现了,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后代的比值都接近3∶1 ???? ? ①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 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 2代中出现了矮茎②高茎相对于矮茎来说是显性性状③相对性状可能受到遗传因子的控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性之分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有 显性与隐性之分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 将F 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 ? ???? 实验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0∶34约为1∶1

? ???? 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 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 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下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 和a 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3、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设计实验,判断显隐性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比 较 纯合子 杂合子

最经典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概念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5年4考) 1.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为纯合子。 (2)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提出问题 由F1、F2的现象分析,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F1表现一致,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的问题。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过程 ①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达。 ②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③实验遗传图解如下: ④预期:测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 (2)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后代的高茎和矮茎比接近1∶1。 (3)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5.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研究对象: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2)时间:形成配子时。 (3)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4)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发生时间及细胞学基础是什么? (2)图示基因分离过程适用范围如何? 提示(1)③可揭示分离定律实质,其内涵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

目的基因的获取

目的基因的获取 实验报告 题目:单元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指导老师:谭红铭张添元 日期:2013/10/17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总RNA的提取方法和技术 (2)了解总RNA的提取要注意的问题 (3)了解用RT-PCR法获取功能基因的原理 (4)学习和掌握RT-PCR的技术方法 二.实验原理: (1)RNA提取:RNA在细胞中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提取RNA时需先用强变性剂使蛋白质和DNA变性,同时抑制核糖核酸酶(RNase)的活性,然后通过有机溶剂如氯仿分层抽提去掉蛋白质和多糖等,最后通过RNA沉淀剂如异丙醇的帮助下沉淀分离RNA。 (2)RT-PCR:总RNA中的mRNA体外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可合成与mRNA互补的单链DNA,称为互补DNA(cDNA),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以四种脱氧核苷酸(dNTP)为材料,在引物的引导下,合成大量双链DNA。 三.实验材料: 斑马鱼、Trizol Reagent(Invitrogen)、DEPC处理的超纯水、氯仿、异丙醇、无水乙醇、高速离心机、各种规格的RNase Free的枪头、EP管、RNase Free 的烧杯及量筒玻璃棒等、新开的大滤纸、碎冰及泡沫冰盒 四.实验准备: 由于实验过程中实验者手、臂上的细菌和真菌,人体自身分泌的RNase如手汗和唾液会带入试管或污染用具,使RNA降解,因而实验一开始就必须自始至终佩带口罩及乳胶手套,并经常更换。 五.实验步骤、现象、结果及分析: Ⅰ总RNA提取: ⑴取斑马鱼一条,用滤纸吸干水,至于电子秤平内称重,为,后置于研钵,用大勺子往其中加入液氮,待其冷冻后,开始研磨,使其始终保持粉末状,由于液氮挥发,需补充液氮,直至彻底研磨至面粉状细末为止。

生物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

基因的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传粉: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②性状:具有易于区 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 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F1高茎 ↓? F2高茎矮茎 比例3∶ 1 归纳总结:① 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 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 1 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F 型。 (2)遗传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 ①真核 (原核、真核 )生物有性 (无性、有性 )生殖的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与植物杂交有关的小知识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两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如豌豆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花在未开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闭花受粉 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父本和母本 叫做母本 6.图解遗传规律相关概念的联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解析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 1.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性状表现为晚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D.F2的性状表现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答案B 解析在数量上,雄配子数量远大于雌配子,但F1自交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数量之比或两种雌配子数量之比为1∶1。 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解析生物的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蛇的黑斑与黄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甲:P黑斑蛇×黄斑蛇乙:P黑斑蛇×黑斑蛇 ↓↓ F1黑斑蛇黄斑蛇F1黑斑蛇黄斑蛇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黄斑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D.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答案D 解析由乙实验可知黑斑为显性性状,乙实验中亲本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其中AA、Aa是黑斑蛇,故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完全相同。 4.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答案B 解析孟德尔之后,科学家们在继续研究中发现,只有满足大样本即实验群体足够大,才能够实现孟德尔统计的比例关系,越小越偏离,越大越接近。 5.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高等生物的雄配子数一般远远大于雌配子数。 6.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下列选项中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的是() A.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答案D 解析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条件有:(1)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D配子和d配子;(2)这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机会相等;(3)含各种遗传因子的种子必须有实现各自遗传因子表达的环境条件。 7.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答案B 解析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

(完整版)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及习题

基因的分离定律 知识点汇总 1、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右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 A和a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3、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比较纯合子杂合子 特点 ①不含等位基因②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 分离①至少含一对等位基因②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实验鉴定测交 纯合子×隐性类型 测交后代只有一种类型的表现型 杂合子×隐性类型 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自交 纯合子?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花粉鉴定方法花粉的基因型只有一种花粉的基因型至少两种 5.(1)测交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已知生物性状的显隐性。此方法常用于动物遗传因子组成的检测。但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2)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更简便。6.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7.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F1 ?? ? ??显性∶隐性=3∶1?亲本:Aa×Aa 显性∶隐性=1∶1?亲本:Aa×aa 全为显性?亲本:AA×A_或aa 全为隐性?亲本:aa×aa 8.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 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 9.指导杂交育种 (1)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收获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植株上的种子,留种推广。 (2)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3)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具有相对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可具杂种优势但每年都要育种。 10.杂合子Aa连续多代自交问题分析 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F n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 比例 1 2n1- 1 2n 1 2- 1 2n+1 1 2- 1 2n+1 1 2+ 1 2n+1 1 2- 1 2n+1 11.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例题 (1)讲课稿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例 题(1)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例题 1.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解析: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环境条件也影响表现型,A项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B项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C项错误。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应在未开花前去雄和授粉,实现杂交;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和雌蕊发育不良,会影响受粉;孟德尔依据子代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3、高茎豌豆(Dd)能产生含有哪种遗传因子的配子() (A)只有含D的配子B)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 (C)只有含d的配子 D)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4、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 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 (A)EE×ee (B)EE×Ee (C)EE×EE (D)Ee×Ee 5.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 )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汇总

基因的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方法(导学案互动探究1)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________传粉植物,而且是________受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状。 (3)。 2.(1)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雄的部位和时间? (3)两次套袋的目的? 3.玉米也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分析它与豌豆的异同。 典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知识点二、假说—演绎法再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观察现象孟德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提出了哪些问题? 提出问题 推理分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作出假设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5)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D、d)(认真写完) 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其中高茎占,矮茎由此可见,F 2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其中纯合子占。F 2 占,杂合子占。高茎中纯合子占,杂合子 占。 演绎推理请写出孟德尔进行演绎推理的遗传图解。想一想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 实验验证与测交亲本有何关系? 分析结果分离定律的实质和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得出结论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精选)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附答案)-超级详细、好用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 4、纯合子自交一定是(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三遗传规律中解题思路与方法 1、正推法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PCR法、化学合成法、cDNA法及建立基因文库的方法来筛选 一、直接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就是从现成的基因储存在受体菌上提取出来(基因组文库法就是原教材中的用限制性内切酶直接获取。利用λ噬菌体载体构建基因组文库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①选用特定限制性内切酶,DNA进行部分酶解,得到DNA限制性片段②选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λ噬菌体载体DNA。③经适当处理,将基因组DNA 限制性片段与λ噬菌体载体进行体外重组。④利用体外包装系统将重组体包装成完整的颗粒。⑤以重组噬菌体颗粒侵染大肠杆菌,形成大量噬菌斑,从而形成含有整个DNA的重组DNA群体,即文库。) 2、cDNA文库法 即逆转录法。cDNA文库,是指汇集以某生物成熟mRNA为模板逆转录而成的cDNA序列的重组DNA群体。虽然可用基因组文库法来获取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但是由于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DNA文库比其cDNA文库大得多,相关工作量同样大得多。更为重要的是,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合有大量的间隔序列或内含子,但在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中没有类似序列的存在,所以大肠杆菌不能从真核生物基因的初级转录本中去除间隔序列,即不能表达真核生物DNA。而在真核生物成熟mRNA中已不存在间隔序列(已在拼接过程中被去除),所以可以以真核生物

成熟mRNA为模板,逆转录而成的cDNA可被大肠杆菌表达。因此,在基因工程中,cDNA文库法是从真核生物细胞中分离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 3.直接分离基因 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 这种方法有如用猎枪发射的散弹打鸟,无论哪一颗弹粒击中目标,都能把鸟打下来。鸟枪法的具体做法是:用限制酶(即限制性内切酶)将供体细胞中的DNA切成许多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载入运载体,然后通过运载体分别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供体细胞所提供的DNA(外源DNA)的所有片段分别在受体细胞中大量复制(在遗传学中叫做扩增),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吧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分离出来。如许多抗虫,抗病毒的基因都可以用上述方法获得。 用“鸟枪法”获取目的基因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人工合成 1、固相亚磷酸酰胺法 主要针对是序列已知的基因,通过DNA自动合成仪,通过固相亚磷酸酰胺法合成,可以按照已知序列将核苷酸一个一个连接上去成为核苷酸序列,一般适于分子较小而不易获得的基因。对于大的基因一般是先用化学合成法合成引物,再利用引物获得目的基因。

高考生物复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

高考生物复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知识梳理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3.分离定律的内容 4.分离定律的应用 (1)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 (2)医学实践: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为禁止近亲结婚提供理论依据。 教材VS 高考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2016·海南卷,6A)() (2)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2015·海南卷,12A)() (3)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013·全国卷Ⅱ,T5)() (4)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2015·江苏卷,4A)() (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012·经典高考,11C)() 提示(1)×等位基因分离发生于减Ⅰ后期。 (2)×孟德尔定律支持基因分离而非融合观点。 (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4)√ (5)×该方法不仅用于检测F1基因型还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类型。 2.教材·拓展·拾遗 (1)(必修2教材P2“问题探讨”改编) ①融合遗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按照该观点以融合方式传递的遗传性状是否会发生分离? ②按照融合遗传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③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哪一种?依据是什么?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第五章 目的基因的获取

第五章目的基因的获取 1976年H.G. Khorana 提出了用化学方法合成基因的设想,并于1979年在science 上发表了率先成功地合成大肠杆菌酪氨酸tRNA 基因的论文。第一节化学合成目的基因 目前常用的方法 一、目前常用的方法磷酸二酯法、磷酸三酯法、亚磷酸三酯法、固相合成法 自动化合成法。 ①保护dNTP 的5’端P 或3’端-OH (1)原理 1. 磷酸二酯法保证合成反应的定向进行。然后再用酸 ②带保护的单核苷酸连接 或碱脱去保护基团 带5’保护的单核苷酸与带3’保护的另一个单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然后去掉一个保护,使其循环往复连接。 (2)合成过程 5’端保护的单核苷酸可以同3’端保护的二核苷酸聚合。保护连接去保护连接 原理与磷酸二酯法一样。只是参加反应的单 核苷酸都是在3’端磷酸和5’-OH 上都先连接了一个保护基团。2. 磷酸三酯法 固相磷酸三酯合成法将第一个核苷酸的3’-OH 端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第一个核苷酸不需要保护) 固相磷酸酯合成法 是目前通用的合成方法。 化学合成的DNA 片断一般在200bp 以内。需要把几个正确片段连接起来二、化学合成DNA 片断的组装 1. 互补连接法 (1)互补配对 用T4多核苷酸激酶使各个片段的5’端带上磷酸。 预先设计合成的片断之间都有互补区域,不同片断之间的互补区域形成有断点的完整双链。(2)5’端磷酸化

T4多核苷酸激酶使5’-OH磷酸化(3)连接酶连成完整双链 T4 DNA连接酶 完整的DNA双链 2. 互补延伸连接法 预先设计的片断之间有局部互补区,可以 相互作为另一个片断延长的引物,用DNA 聚合酶延伸成完整的双链。 3’5’ 5’3’5’3’ T4DNA连接酶 Klenow片段 引物 1. 直接合成基因 三、寡聚核苷酸化学合成的优点 (1)有些组织特异性mRNA的含量很低,很难用cDNA方法克隆 )有些基因比较短化学合成费用较低2. 合成测序或PCR用的引物(20bp左右) (2)有些基因比较短,化学合成费用较低3. 合成探针序列以筛选特定的基因4. 定点突变合成 合成带有定点突变的基因片段。进行基因定点突变研究 5. 合成人工接头或衔接物 含有各种酶切位点人工接头 (Adaptor)或衔接物 (Linker)序列。 DNA合成仪基因合成一般是自己设计序 列,交给商业公司完成。 第二节基因组DNA片断化 一、限制性内切酶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把总DNA切成不同大小的片段。 酶切由于带有粘性末端,产物可以直接与载体连接。 1. 优点 2. 缺点 目的基因内部也可能有该内切酶的切点。 目的基因也被切成碎片! BamH I BamH I BamH I gene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附答案)-超级详细、好用 一、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 =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9、表现型:是指生物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3、基因型和表现型: 4、纯合子自交一定是(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dd Dd 全显 (4)Dd ×dd 1/2Dd:1/2 dd 显:隐=1:1 (5)Dd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三遗传规律中解题思路与方法 1、正推法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1/3。 2、逆推法:方法:由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

不同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_001

不同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一遗传定律。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孟德尔发现,在一对相对性状中,表现型不同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都表现为显性性状;而F1自交产生F2,都出现显隐性状近似3:1的性状分离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不同配子间随机结合,就出现了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那么,关于分离定律的验证,应选取什么方法呢?通常,能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有三种。 一、测交法 测交法是课本中给出的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型,比例为1:1,从而能够证明F1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即分离定律是存在的。这种方法是验证分离定律最常用的方法。它只适用于能够比较容易进行测交的生物,对于植物中很难把雌蕊和雄蕊分开的生物,则不适合。 二、自交法 除了测交法之外,自交法也是验证分离定律的较好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方便进行测交的生物种类。具体做法是:F1自交,产生的F2中会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近似为3:1。这个特定的性状分离比,也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花较小的两性花植物进行分离定律的验证,多采用这种方法。此方法简单易行,结果明确。 三、花粉鉴定法 对于一些特殊的生物,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鉴定方法。如: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鉴定花粉来确定配子的基因型,从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 另外,利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观察单倍体幼苗的一些性状,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之后,观察正常植株的性状,也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不同的题目中,根据涉及的生物种类的不同,我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寻找最佳的方法来进行分离定律的验证。

基因的分离定律——案例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 B.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C.核酸是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D.腺苷是构成ATP和RNA的基本成分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复制释放而裂解的现象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 B.人体的心肌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基因 C.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复制、分离等行为具有一致性,三者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正常老年人和白化病人体细胞内酪氨酸酶的基因均未正常表达 3.下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分别表示 A.夏季晴天正午时分棉花叶肉细胞中ADP和[H]含量的变化 B.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C.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D.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B 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孩子。该色盲 男孩是由于其亲代生殖细胞异常分裂造成的,异常配子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图 中的哪种情况表示(图中仅表示性染色体组成) 5.下列生物学研究中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A.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色素 B.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确认基因突变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 D.用18O同时标记H2O和CO2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至少需要经过两次筛选 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脱分化过程 C.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需要解旋酶和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D.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利用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24.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中A.一定有35S B.可能有35S C.一定有32P D.可能有32P 25.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下列两个生物概念模型的理解或者分析错误的是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 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F 1 高茎 ↓? F 2 高茎矮茎 比例 3 ∶ 1 归纳总结:①F 1全部为高茎;②F 2 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 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 1 的基因型和它 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遗传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条件: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的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的无性生殖及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分离定律。 5.与植物杂交有关的小知识 6. 1.性状、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

(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称。 (2)相对性状: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兔的长毛与短毛。注意从“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三个方面了解。 (3)性状分离: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注意从“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两个方面去理解。 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图解: 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的A和A就是相同基因。由相同基因组成的个体称为纯合子。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 和d 就是等位基因。含等位基因的个体称为杂合子。 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方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其遗传方式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提醒:在一个群体内,同源染色体的某个相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有2个以上时,就称作复等位基因。如人类的 ABO血型是由“i、IA、IB”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3.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较提醒:利用自交还是测交来检验是否是纯合 子: (1)理论基础:区分杂合子和纯合子,关键是掌 握一条原则: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 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 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2)不同生物的不同检 测方法:①测交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已知生物 性状的显隐性。此方法常用于动物遗传因子组 成的检测。但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 动物,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 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② 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更 简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