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城市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随着绿地景观安全格局的提出,对公园绿地的研究也从单纯的规划设计层面上升到空间布局层面,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国土面积上,以最经济和最高效的景观格局,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实现人居环境的町持续发展

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公园定义:“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结合郑州市公园绿她的现状,本文所研究的城市公园主要是指在郑州市建成区范围内,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的空间。包括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如城市公园、大型公共绿地、街头绿地等,也包括城市周围具有游憩功能的开放性林带、郊野公园、野生动物园、风景名胜区等。

1:影响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因素

1.1政府因素

政府是公园建设的决策者,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因素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行为方面,包括制定与公园绿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应用规划、地价、税收等手段,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用以引导某些行业的位置分布。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加快城

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H-。公园绿地的建设一般要与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相一致,是市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上海市作为国内特大城市典范,根据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对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各种绿地衔接合理、生态功能完善稳定的市域绿地系统进行统一规统b1。上海市对公园绿地建设做出一个远景计划,按照公园服务半径和等级配置要求,规划到2010年,基本消除外环线内500 m公共绿地服务盲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面积的不断扩大,全国大多城市都面临着绿地面积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矛盾,政府的调控要初步达到使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所形成的服务范围能覆盖城市建成区全部的居住用地。政府对公园绿地布局的调控还考虑公平性,要让市民平等地享受到各种开放性公共绿地,充分结合周边用地性质,明确公园绿地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公园绿地的建设促进区域环境质量的提升,提高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1.2地段因素

地价因地段等级的不同产生差异,这种现象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也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住宅时考虑其周边是否存在绿地或即将建设绿地,这种旺盛的需求带动了绿地周边房地产项目的大量开发,也使得其周边地价急剧提升,而且不可否认公园绿地的建设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逐步提高,使公园绿地的分布也要考虑地价因素。一般情况下,大面积的、功能较完善的公园绿地分布在高等级地段,主要体现了公园的生态效益;小面

积的、绿地功能较单一的公园绿地分布在低等级地段,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公园绿地,更多的是柔和了城市硬质界面,柔化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来讲,地段等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城市公园的分布:首先,影响公园绿地的档次分布,高级别的、功能完善的公园绿地分布在高等级地段;其次,影响公园绿地的规模,占地面积较大的主题公园绿地一般都分布在建成区以外,而分布

在建成区以内的、城市中心区的都是占地面积较小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等等。

1.3人口因素

人口也是影响一定区域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公园绿地的分布要考虑公平性,考虑人均占有量的均衡性,所以公园绿地的分布密度以及规模都受到人口数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社区附近是人口聚集的区域,是公园游憩绿地高密度布置的场所,这样,一方面保证社区居民方便地享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些绿地充分发挥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近几年,对于城中村的改造不仅是对建筑的重新规划,绿地也是重点,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区域,也影响了一些小规模、功能单一的小型城市公园的分布。

1.4经济因素

公园绿地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投入使用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做保证,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充足的实力投资城市绿地建设,而经济实力不够的地区,这方面发展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发展相对较慢,而且质量较低。另外,中心城区较边缘郊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也是

公园绿地聚集地区,各大综合型的公园及中小型的能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的公园绿地大多都分布于中心城区,比较而言,中心城区的社区游憩设施也更完善些。资金充裕,合理利用,才能建立科学的公园绿地体系,公园绿地的分布也就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给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

2: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例具体分析

凭借着“绿城”的良好基础,郑州市政府与郑州市民正携手把郑州建设成为生态型的绿城,在城市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称号。郑州市的绿地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逐步加大了对绿地建设的投资。

各区的公园绿地面积如图1

所示,将各区公园绿地面积按降序排列,依次为郑东新区、金水区、中原区、管城区、二七区、高新区、经开区。其中郑东新区作为

郑州市新规划的区域,有多条水系和大型公共绿地,要立足成为中原城市群与河南省的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城市级旅游休闲中心;同时依托龙子湖大学城,建设创新产业基地。为配合东区的全面发展,政府在公园绿地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前主要是以大型、大中型和中型公园为主,例如郑州之林、红白花公园等等,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更有利于郑汴一体化以及中原城市群的形成。排在第二位的是金水区,金水区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政府对其定位是,重点发展商贸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教育科研业等,作为新城区与老城区的结合部,土地资源有限,该区大型公园的建设没有较大的变化,例如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等,目前金水区的公园绿地建设除了保证绿地率之外,更注重生态绿地的建设,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逐步增长,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金水区以增加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等方“见缝插绿”,以增加绿地面积。接下来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原区,是郑州市早期的工业区,现结合工业用地和城中村的搬迁改造,建设新型居住区,充分利用西流湖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相应的绿地建设,绿地面积增长也较快;再次是惠济区、管城区、二七区,属于老城区范围,近20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老城区的开发强度日益加大,但城市绿地的建设却未能同步发展,再加上土地资源有限,新增公园很少,新建的广场、街旁绿地也是由原有的封闭绿地、苗圃改造而成,而且分布不均匀,所以公园绿地面积相对前面3个区较少;最后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级技术产业开发区,对郑州市向着综合型大都市的发展有重要的

作用,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工业建设虽然如火如荼,绿地建设却相对缓慢,绿地面积较少。关于公园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两者表现出基本相同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其分析,相关系数为0.724,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其中,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郑东新区、经开区和高新区这6个区内,公园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走势完全相同,星明显的正相关,公园绿地面积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的变化是相互的,为配合相应的区域建设而增加公园绿地面积.以满足城市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管城区、惠济区两个区,公园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走势与总体走势对比稍有不同,土地总面积相对于其他区较大,公园绿地面积相对于其他区却较小,但总体是呈正相关的。分析其原因,管城区位于郑州市东南向的城乡结合部,大多属于城市郊区,多耕地,并且建设用地发展快,能开发的土地几乎开发殆尽,忽视了对公园绿地的建设,所以公园绿地面积少;惠济区位于郑州市北部,建设有三

全、思念等优势食品企业,还有大型现代化商贸市场,在初期的规划建设中,注重了轻工业的发展,把对绿地的建设放在了次要位置,但因为有黄河风景名胜区、石佛公园等大型的城市公园,该区的公园绿地还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图3显示了郑州市各区公园绿地总面积以及各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此区人口的相关关系。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公园绿地总面积与人口总数的相关系数是0.558。呈正相关,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人均绿地面积与人口总数的相关系数是-0.004,两者呈负相关。其中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和惠济区这5个区,表示公园绿地面积与人口总数的两条曲线走势较一致,说明金水区与二七区、中原区虽然位于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但相应的公园绿地建设也基本满足人1:3的需求。表现差异大的是郑东新区、经开区和高新区,郑东新区公园绿地面积较大,绿化水平相对更高,但因为是新区,入住的人口数少,所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就大;经开区的公园绿地面积

小,人口少,两者数值接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处于一个中间值;高新区相对于郑东新区,出现另一个极端现象,公园绿地总面积低于人口总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低于l,从人居环境的角度以及该区域未来的发展来看,对高新区的公园绿地建设投入需加大。

图4表示的是城市地段等级对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影响,从图4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类似郑州这样的大城市中,地段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公园的分布;其次,在等级较高的地段中,公园绿地以小面积的板块分散分布或者以大面积的板块零星分布,而且是以小规模的公园居多;大中等面积的公园绿地都分布在等级较低的地段中,是由于中心城区用于绿地建设的土地面积有限所致。

3:公园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各个方面对郑州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后,对公园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首先,公园绿地分布不均,不成系统;其次,城市公园的管理存在问题,绿地遭受破坏和侵占,体现在一是

现有绿地维护管理不善而被侵占,二是规划的公园绿地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控制,用地性质被肆意改变,从而影响到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构架和城市的合理发展;

再次,公园绿地的规划理念上存在偏差,影响了公园绿地使用功能的发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对早年建成的绿地缺少不断的设计更新和管护完善,第二,近几年新建的公园绿地在设计上缺少为居民服务的意识,缺少对各阶层、各年龄段、

各时间段使用者的使用特点的准确把握,铺装面积过大,真正意义上的绿地面积过小,无法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休闲活动需求;最后,政府导向和设计师创造能力下降衰退,政府控制市场投资,过分强调利益回报,盲目地追求市场繁荣,不能有效提高设计层次_。。

4:完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思路

4.1注重城市公园的更新以城市更新的高度看待公园的更新,在更大意义上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公园的衰退机制与城市的衰退机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只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互的制约性,但同时又互为发展的动力悼1。城市公园在城市更新中发生功能的转变,在城市被全球化和商业化的情形下,城市公园正成为延续和展示城市独特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最具有可识别性的城市景观空间,这一独特的绿地空间,使人们有安全感、认同感,与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紧密联系。’城市公园在城市的更新中也发生形式和意境的更新,要体现浓厚的文化性。回归自然已成为了都市人的理想,那么公园形式和意境也需要反映这种理想,城市公园的形式要更

多地体现实际功能,意境则应体现对文化景观的追求和对表现从破坏到恢复这一良性生态过程的追求,调动居民的参与性一1。

4.2强调布局上的公平性、效益性与可达性公园绿地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公共绿地,需要强调的就是其公平性,要让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都能方便地享用到这些绿地;绿地的效益性体现在生态、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而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则应有重点地突出社会效益,在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同时,通过环境的改善带动周边地段的发展,以采取多种开发方式寻求绿地建设和城市用地经济产出的良性循环,把握好绿地建设的直接投入和绿地功能的关系【1叫;可达性指在系统构成的层面上,均衡布局,使居民从居住地点出行500 m范围内可享受到公园绿地为其提供的游憩服务。在公园的设计上,结合周边环境,使之具有较高的吸纳力和包容性。

4.3公园绿地与附属绿地兼顾发展,布局网络化结合城市的发展,预测未来城市公园可能出现的综合型问题,从而解决公园绿地总量少、分布不均等问题,使公园绿地在城市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公园的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在整体布局上以综合型公园和带状公园为核心,串联街旁绿地、社区公园等小型斑块,形成具有点、线、面的网络化绿地系统。同时,考虑将一些单位的附属绿地作为公园绿地的补充,这类绿地绿化状况良好且数量、面积也较大,但是处于围合的或者封闭的状态,其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以此为契机,挖掘附属绿地的利用潜势。

4.4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合理化城市公园的选址要考虑居民出行的最短距离,不仅要追求居民游憩出行费用最小,同时还要考虑所有居民都能均等地享受绿地权利的公平。在人群高密度区,要考虑是少数的大面积公园分布还是多数的小面积公园分布更合理,哪一种情况能得到最优的、最合理布局方案。在其他条件一定情况下的人群低密度区,可以考虑根据居民的平均移动距离来决定公园绿地的数量、规模与分布。

5:结语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的主体,同时也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公园的建设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还应融入城市空间建设中。作为一种提供休闲服务的载体,在未来的建设中要控制城市公园的布局密度,合理安排城市公园在城市中的布局模式,并充分调动现有公园的承载能力,以满足更大范围的要求,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摘要:从人的审美观点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分析如何对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何从人的角度出发,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出发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步行空间。 关键词:城市街道;步行;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 Abstract:Proceed from peoples aesthetic standard and angle of the physiological demand , recommend humanized urban street walk space should follow the human-oriented basic criterion . Analyze how walk to urban street space go on the humanized design. Key words: Urban street;Walk;Walk in the space;Humanization is designed 城市的街道是构成城市的重要骨架,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由此可见,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对于步行者,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1 步行空间的概念 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但它也为进入公共环境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一个人一次步行外出可能兼有公务、观光或散步的目的,也可能分三次去做这些事。而提供步行的这一空间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对象——步行空间。 2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用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的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让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从而让人的心理更健康、情感更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这是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城市绿地、公园绿地指标解释

城市绿地 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绿化覆盖面积 指城市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的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不含各类绿地中的水域面积以及没有被植被覆盖的面积(硬化道路、无屋顶绿化的建筑物等)。乔木树冠下重迭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绿地面积 指报告期末用作园林和绿化的各种绿地面积。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的面积。(城市绿地分类表附后) 其中:公园绿地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绿地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附属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其他绿地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公园 指常年开放的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休闲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景观优美的公园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文物古迹公园、纪念性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带状公园等。不包括居住小区及小区以下的游园。统计时只统计市级和区级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并按每个公园分别填报。 其中:门票免费公园指对公众免费开放,不售门票的公园。 公园面积 指报告期末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的全部占地总面积。即公园内的园路及铺装场地,管理建筑用地,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用地,绿化用地及水域面积的总和。 其中:水域面积指报告期末公园区域面积内的水面面积。 本表说明: 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经建设部2002年6月3日以建标[2002]135号文批准,已经发布。本标准将绿地分为大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中类、小类三个层次,共5大类、13中类、11小类。 2、现行的统计报表不再使用原有"公共绿地"的概念,而用"公园绿地",这两者之间有以下不同点: 其一,"公共绿地"从字面上看强调的是公共性,而"公园绿地"则直接体现的是这类绿地的功能性。"公园绿地"并非"公园"和"绿地"的叠加,不是公园和其他类别绿地的并列,而是

分析城市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

一、分析城市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 1、公园的规划布局: 公园规划布局的艺术处理手法:公园的布局要有机地组织不同的景区,使各景区间有联系而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对公园的景色,需要考虑其观赏的方式,何处是以停留静观为主,何处是以游览动观为主,静观要考虑观赏景点、观赏视线。公园景色的观赏要组织导游路线,引导游人借观赏程序游览。导游线应该按游人兴致曲线的高潮起伏来组织,是公园艺术布局的重要设计内容。 公园的景色布点与活动设施的布置,要有机的组织起来,在公园中要有构图中心。在平面布局上其游览高潮作用的主景,常为平面构图中心,一般在适中的地段,较常见的是由建筑群、中心广场、雕塑、岛屿、“园中园”及突出的景点组成。在立体轮廓上起观赏视线焦点作用的制高点,如雄峙的建筑和雕塑,耸立的山石,高大的古树及标高较高的景点组成,常为立体构图中心。公园立体轮廓的构成是有地形、建筑、树木、山石、水体等的高低起伏而形成的,常是远距离观赏的对象及其他景物的远景。平面构图中心立面构图中心可以分为两处。平面构图中心的位置,一般 公园规划布局有三种形式: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①规则式公园又可称为整体式、几何式、建筑式、图案式。强调对称轴线,多用几何形体,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它具有庄严、雄伟、自豪、肃静、整齐、开朗、人工美的特点。但是,它也有过于严整、呆板的缺点。当公园设置的内容需要形成这种效果,并且有规则地形或平坦地形的条件,适于用这种布局的方式。如北京中山公园。 ②自然式的公园又称为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则式。这种形式的公园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创造手法是效法自然,服从自然,但是高于自然,它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其缺点是不易于与严整、对称的建筑、广场相配合。在地形复杂、有较多不规则的现状条件的情况下采用自然式比较合适,可形成富有变化的风景视线。如我国的古代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③混合式园林是把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特点融为一体,而且这两种形式与内容在比例上接近。在用地面积交大的公园内常采用,可按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处理。 2、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之后,对公园进行功能区。 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法是从空间安排公园的规划内容,这种方法有快速、有效、易于掌握的特点,尤其是面对用地面积较大,活动内容较复杂多样的实际综合公园,通过功能分区可以使各种活动互不干扰,使用方便。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一般有: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观赏游览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公园管理区等。 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的功能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科学文化教育,使广大游人在游乐中受到文化科学、生产技能等教育。具有活动场所多、活动形式多、较热闹、有喧哗声响、人流集中等特点,可以说是全园的中心。主要设施有俱乐部、游戏场、电影院、音乐厅、展览馆、画廊、文艺馆、阅览室、剧场、舞场、青少年活动室、动物角等。该区应设在靠近主要出入口处,地形较为平坦。应有一定的分隔,平均每人有30平方米的活动面积。该区的建筑物要适当集中,工程设备于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布局应有利于游人活动和内部管理,同时要注意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故要使有干扰的活动项目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利用树木、建筑物、山石等加以隔离。 体育活动区的主要功能是供广大青少年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具有游人多,集散时间短,对其他各项干扰大等特点。在该区增设各种球类、溜冰、游泳、划船等场地。布局上要尽量靠近城市主要干道,或专门设置出入口,因地制宜地设立各种活动场地。在凹地水面设立游泳池,在高处设立看台、更衣室等辅助设施;开阔水面上可开展划船活动,但码头要设在集散方便处,并便于停船。游泳的水面要和划船的水面严格分开,以免互相干扰。

由纽约中央公园谈城市公园与公共空间

#园林#绿化#环保#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3420348203 由纽约中央公园谈城市公园与公共空间 * 收稿日期:2009207214 *:浙江省社会哲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5090702G,NX05SH04) 作者简介:丁继军(19722),男,副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杨小军(19782),男,讲师,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丁继军 杨小军 摘 要:通过阐述纽约中央公园诞生的城市化背景及其主要问题,分析了中央公园的开创性设计理念和特点,进而引申 到以城市公园的兴起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阐明了开放的城市公园对构建现代城市空间的积极意义。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公园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花园,那时城市 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17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皇室将皇家花园逐渐对外开放,允许社 总装药量计算式:Q =KLS 。 其中,Q 为(一个循环)一次爆破总装药量,kg;K 为单位岩石爆破炸药消耗量,kg/m 3;L 为炮眼深度或循环设计进尺,m;S 为断面面积。 对?级围岩及乳化炸药,K 取1.1kg/m 3,若L 取0.8m,拱部断面面积S =40m 2。故:Q =1.1@0.8@40=35kg 。 对?级围岩及岩石炸药,K 取1.5kg/m 3,若L 取0.8m,拱部断面面积S =40m 2 。故:Q =1.5@0.8@40=48kg 。 5)单眼装药量。龙瀑隧道掏槽眼布置图见图2。对于周边眼,光面爆破单眼装药量q =0.9kg/m~0.19kg/m,对于?级软弱围岩,取q =0.1kg/m;预裂爆破单眼装药量q 比光面爆破稍大。 其他眼的装药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q =Ka WL K 。 其中,q 为单眼装药量,kg;K 为单位岩石爆破炸药消耗量,kg/m 3 ;a 为炮眼间距,m;W 为最小抵抗线,m;L 为炮眼深度,m;K 为所在部位系数。 对掏槽眼:K =1.1kg/m 3 ,a =0.3m,W =0.4m,L =0.8m, K =2。故q =0.21kg 。 对辅助眼:K =1.1kg/m 3,a =0.3m,W =0.4m,L =0.8m,K =1.5。故q =0.16kg 。 6)爆破设计参数表见表1。 表1 爆破设计参数 围岩级别周边眼间距E /cm 周边眼抵抗线W /cm 相对距离E/W 周边眼线装 药集中度q 其他边眼线装药集中度q 单位岩石爆破炸药消耗量K /kg #m -3?级 30 40 0.75 0.1 0.16~0.21 1.1 7)装药结构。周边眼装药采用竹片、导爆索、小直径药卷间隔绑扎装药结构,并用炮泥堵塞,其他眼装药均采用连续装药结构,炮眼装药后的堵塞要求将炮泥堵在与装药相接的部分。 5 结语 影响隧道光面爆破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与围岩自身条件有关,也与隧道开挖断面尺寸、进尺长度及钻眼方向的准确度等有关,实际操作过程中,光面爆破应进行现场试爆,以取得符合隧道自身条件的爆破参数,更好的控制隧道表面的超欠挖,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为隧道后续工序创造有利条件。参考文献: [1] JT J 042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2] 杨文渊.工程爆破常用数据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2.[3]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隧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4] 隋广余.大断面光面爆破在软岩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J].山西建筑,2008,34(33):3172318.[5]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通透肋式拱梁傍山隧道修建技术研究报告[R ].2008:11. Application of the smooth blasting on the transparent rib 2beam tunnel excavation ZHANG Shuang 2zhuo SUN Chang 2hai Abstr act:Aiming at the design char acteristics of the tunnel smooth blasting explor ation,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selection principles of the smooth blasting parameter,and combines with the pr 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tr anspar ent r ib 2beam tunne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gets quantit a 2tive calculation on the tunnel excavation blasting index,so as to complete smooth blasting construct ion technology.Key words:smoot h blasting,presplitting blasting,drilling blasting,per ipher y hole,cutting hole # 348#第35卷第34期2009年12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 H IT ECTURE Vol.35No.34Dec. 2009

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以城市发展理论针对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根源性影响因素、功能实现影响因素和针对性影响因素。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总结出合肥的公园绿地布点主要受到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经济结构、和自然山水等等影响。 关键词公园绿地;布局;影响因素;功能;生态 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其实就是源于改善城市环境的直接需要。在20世纪5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到严重破坏的城市,纷纷将城市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从西方国家公园绿地这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自城市公园绿地出现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公园绿地的开发利用中,必须研究相应的布点影响因素,这项工作有着补充和完城市规划布局、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利用率、更好的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等作用,由此可见,研究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公园绿地常见的几种布局形式 城市公园绿地的主要布局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6种: 1)分散式。这种状态下的公园绿地在城市各部分呈点状分散,这种形式具体联络欠佳,缺乏公园绿地之间的联系网络,近代的城市公园绿地大多以此种形式为多。 2)联络式。就是按网状道路规划公园绿地,使城市生活区与工作场所都可以和自然连成一片,因此也称绿道(Green Way)式。这种形式具体联络较好,但却容易导致缺乏较大面积的公园绿地。 3)环状绿地带形式。这种形式是在城市内部及周围,保留间隙性绿地。环状公园绿地通常是以前遗留下的城墙遗迹或护城河,被改造成为散步道或带状公园,城市街道穿插其中。环状式模式下,城市的内部与外部可能缺乏联系,但是对城市街道却有很好的疏散效果。 4)放射状绿地。公园绿地自城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配。这种形式可以使得放射状绿地周围的地区得以迅速地发展,而其它部分则发展较为缓慢。 5)放射环状式。放射环状式模式可以说是放射式和环状式的综合体,将这两者的优缺点互补,成为一种理想的城市公园绿地模式。但是,由于条件的苛刻,这种形式多用于新建城市中,从城市规划初期就为公园绿地保留了空间,因此在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 ———三牌楼大街中街道环境与人的研究 一、城市步行街道空间 根据有关规范,城市步行系统应包括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商业步行街、滨河步道和林荫道,还有居住区步行系统,城市中的车站、码头集散广场、游憩集会广场等。此外,传统上主要供步行的胡同、里巷,以及动力步行系统(如室外自动扶梯)也可归入。道路中的人行横道(斑马线)是一种在时间上受限的步行区,也是步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城市步行空间,是一个融交通、商业、休闲、社会交往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复合空间,也是一个景观与生态空间。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依附性、易变性等特征,并参与城市形象的构成。同时,它也对居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步行系统内部要素 ①步行者行为 1.行人的步行特征具有有限性、可达性和感受性。 ?有限性指行人的步行速度是有限的,步行苏顿感收到年龄、身体状况、出行目的、气候条件等的影响; ?可达性是指比较容易从一个目的地转移到另一个目的地,影响可达性的因素包括交叉口的矛盾、潜在集散点的影响、物质障碍(垃圾箱、灯箱、旗杆、机动车停放计表仪、消防栓、电话、长凳等)、步行道积水、过度的风力、是否提供坐的机会等等; ?感受性是指人的不行感受(如触觉、听觉、视觉、嗅觉),良好的感受性有利于设计出“以人为本”的步行环境。 2.行人对步行环境的需求主要有:经济性、连续性、独立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经济性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的一种心理反应 ?连续性是指人们出行过程中在时间、空间、交通方式上尽可能不发生间断的心理需求; ?独立性是指交通个体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而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自主决定其路线、速度等; ?舒适度是指人们不管采用何种交通方式,都要求省力、舒适地到达终点的心理; ?安全性是指人们希望在交通过程中没有风险的威胁。 ②步行空间要素 步行空间要素包括空间的组织、空间尺度、步行空间的视觉美学因素。 ?步行空间的组织是指居住区步行空间与建筑内部的相互穿插交织,公共领域深入建筑内部构成连续安全的步行空间,保证人们顺利地到达每个单元和户门。 ?空间尺度主要指人们行走在道路上感受到的建筑、道路为合成的三维空间感觉。 ?空间的视觉美学因素的重视是为步行者多功能物质活动提供场所或载体,更能成为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精神场所。 三、实地调研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城市公园的设计.

一、综合公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 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发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 二、动物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自然式布局。利用动物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势,模仿动物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其中布置各类动物的笼舍,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如杭州动物园利用地形、地势布置动物笼舍,创造出模拟各种自然景观的意境。 2)建筑式布局。在用地范围内,用一系列的笼舍建筑组成动物展览区,自然绿化面积少。这种布局形势一般在小城市,动物品种数量不多情况下采用。 3)混合式布局。根据动物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自然式或建筑式布局形式,如北京动物园。 2、绿化设计 动物园的绿化设计从总体上将要以创造适合于动物生活的环境为主要目的,仿造各种动物的自然生活环境,解决异地动物生态环境的创造与模拟,如可在狮虎山园内多植松树,熊猫展区多栽竹子等。同时动物园的动物展览区绿化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创造适合动物生活的绿色环境和植物景观。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包括遮荫、防风沙、隔离不同动物间的视线等;创造动物野生环境的植物景观,以增加展出的真实感和科学性。如北京动物园采用代用树种的方法,用适应北京地区生长的合欢,代替我国南方的凤凰木,用青桐代替产于热带的梧桐科苹婆属植物。 2)不能造成动物逃逸。如在攀援能力较强的动物活动场地内植树,要防治动物沿树木攀登逃逸。 3)有利于卫生防护隔离。隔离一些动物发出的噪音和异味,避免相互影响和影响外部环境。 4)植物品种的选择。应有利于展现、模拟动物原产区的自然景观。 5)动物运动范围内植物品种的选择。应种植无毒、无刺、生长力强、少病虫害的慢生树种。尽管野生动物本能地具有识别有毒植物的能力,但也要注意植物的配置。北京动物园就曾发生过熊猫误食国槐种子而引起腹泻的事故。 6)在动物笼舍、动物运动场地内种植的植物应考虑保护植物的措施。 - 三、植物园规划 1、植物园的类型 植物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 1)综合性植物园。是指其兼备多种职能,即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的规模较大的植物园。目前,我国这类植物园有归科学系统,以科研为主结合其他功能的,如北京植物园(南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贵州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等。有归园林系统,以观光游览为主,结合科研、科普和生产的,如北京植物园(北园)、上海植物园、青岛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厦门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

城市公园绿地设计

城市公园绿地设计的探讨 [摘要]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架起了一座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公园绿地景观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只有重视在公园绿地布局分析、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关系、公园绿地设计与规划方面的研究、绿地管理与旅游发展、应对灾难性气候等方面的思考,才能更好的促进公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公园的现状背景公园规划原则公园绿化 一、研究背景 城市是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大幅度改造而形成的人工环境。城市规划一方面要在保障城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减少城市建设及其相关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意识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作为市民享受自然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包括规划在内的各种人工手段努力创造出更为接近自然的城市环境,以缓解过度人工化的环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城市中摩天大楼的林立,不规则方形建筑的普遍兴建,使得“公园绿地”作为难得的绿意景观,承载着净化环境、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重要功能。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更是衡量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绿地中的娱乐和服务设施的完善,绿地成为城市休闲的新宠,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原则 一个城市公园绿地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优先、节约为重的原则 确定生态优先和节约园林理念指导下的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思路,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土地、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争取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城市公园与历史、文化、美学、科技的融合,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的最优化。 2.充分利用土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公园绿地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应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人文脉络、满足绿地的功能需求、突出景观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布局,优化配置各类绿地空间, 充分利用城市的闲散空间,见缝插绿,使公园绿地贴近居民,面向生活,实现城市园林绿地走进居民生活、方便居民使用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 3.公园规划应尽量在选址上考虑到满足不同地区市民的使用需要 园林绿地的设施和活动内容应考虑到各年龄段游人的文化爱

城市公园步行空间研究—论文

城市公园步行空间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 作者:樊金凤指导教师:刘慧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11级园林专升本 摘要本人结合了城市的历史、人文、时代的特点,以游人的实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感受为出发点,探讨城市公园步行空间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从实际出发,以合肥逍遥津公园中步行空间的规划为依据进行有益的探索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阐述逍遥津公园中步行空间中景观的构成,步行空间与整个公园的完美结合,从而为以后步行空间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步行空间道路开朗空间结构探索 前言 步行空间是城市公园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像人体的脉胳一样,将公园的绿地空间划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精心细致、富有创造力的道路空间设计,都可以形成统一协调而又丰富多变的城市景观,其本质就是城市公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鲜明的空间特色,对于提升游人在公园中的舒适与否至关重要,也是展示城市公园景观的舞台,是人们欣赏、体验城市公园生活的重要场所。 全文主要围绕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具有的比较有特色的步行空间结构展开论述,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逍遥津公园步行空间构成要素和步行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闭锁空间所具有的特点,以此为例,对合肥的公园的景观做出一定的评价和展望,从而全面创造舒适的、人性化的步行空间的景观。 1城市公园步行空间研究背景 1.1 古代的步行道路空间发展 中国的城市规划非常重视人为空间与大自然的调和,重视天、人、地的一贯连接,在创造城市公园的空间时,非常注重运用地形势大自然采取呼应对话的关系,古人云:“因天材,就地利,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在漫长的步行道路空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出色的道路空间,特别是步行道路空间,他们顺应自然,以人为本,有很强的休闲、娱乐、艺术价值。 意大利的B·鲁道夫斯基曾经对道路空间阐述:“道路是母体,是城市的房间,是肥沃的土壤,也是培育的温床。其生存能力就象人依靠人性一样,依靠周围的建筑。完整的道路是

分析花港观鱼公园的空间布局与艺术处理

分析花港观鱼公园的空间布局与艺术处理 摘要:花港观鱼公园作为西湖十景之一,一直以其独特的美吸引着大众的目光。花港观鱼,基本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也吸收一点西洋组景方式(大草坪,植物修剪成形)。园林布局由牡丹园、鱼乐园、花港和大草坪等四部分组成。园中模山范水,巧于因借,并配置亭台楼阁,花廊水榭,自然空间组织开合收放,虚实相间,互为衬托,聚散有变。全园以鱼、花、港为中心,以港为主体,把假山、池沼、亭台、水榭、小桥、游鱼、花草、人流放置在一个大的环境之中,人工与天然相结合,清幽与雅美相交融,动与静互成,虚与实并济,别有一番幽雅含蓄,旷朗清新的韵味,造就一个“多方圣景,咫尺山林”的艺术境界。本文从花港观鱼的空间布局和艺术处理入手,分析其独特之美。 关键词:花港观鱼、空间布局、艺术处理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杭州西湖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为私家花园,名曰“卢园”,有诗题曰:“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清朝重建,康熙题名“花港观鱼”,解放后1952年,公园一期工程动工,1963年进一步加以扩建。两次大规模的整理、扩建,开辟金鱼池、牡丹园,疏通花港河道,新建花港茶室。 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偏南处的红鱼池,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红鱼池西面,是颇具匠心的牡丹园,种植有各种牡丹、芍药数百棵,按不同品种分为十多个花境小区块。牡丹园的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绵绵。草坪上,种植以高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 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 在空阴构图上, 峰赶路林, 开合收放, 层层益益, 变化无穷。在空间组织上, 不是一览无余, 而是由许多大小开合不同的局部空间祖合起来, 每一个局部空间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解止的构图。但是这些空间, 又依据游人的路线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整体的流动连续构图。花港观鱼公园文娱厅大草坪, 为青少年活动场地, 在功能上要求开朗辽阔,同时由于北面有景可借, 西里湖的透视景深, 有二千五百余公尺, 东北可眺望苏堤, 北可眺望楼霞岭, 西北可眺望刘庄、丁家山及西山休养区, 视界广阔。因此这一局部, 在空间构图上以开朗景观为主。由于大草坪北面沿湖空旷线太长, 为了打破过分的开朗性, 将全园最大的建筑文娱厅即翠雨厅布置在临湖水边, 作为这一个室间的主景。同时利用长廊将一部分草坪与广阔的湖面分隔起来, 远景可以通过长廊透入园内, 长廊就起了漏框的装饰作用。从文娱厅本身的功能要求来看, 由于面积很大, 布置在广阔的湖边和大草坪间, 比例合适。在长廊上举行舞会,可以远眺西湖景色, 同时西湖也可以为舞会的背景。另一方面, 建筑本身, 对整个西湖来说, 又构成了其他风景点对景的焦点。为了打破大草坪空间的单调, 在草坪中央, 又布置了一个桂花树群环抱而成的闭合空间, 中央又设茅亭。学习了中国园林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手法, 构成了空间的多重性。大草坪除北面开朗以外, 其余三面, 均以土丘及常绿密闭的林带与公园其他部分分隔起来。大草坪的长与宽和四周树高之比为4:1~5:1。这种比例, 也可以打破过分的开朗性。 红鱼池的部分, 由于南面小南湖的湖面不大, 透视景深只500余公尺, 对湖九暇山形单调, 林木稀少, 借景不佳,同时红鱼池功能上, 希望游人集中注意力观览园内游鱼, 不希望远景分散游人注意。因此这一局部的空间构图, 以闭合空间为主, 四周均以土丘及常绿密闭林带封闭起来, 使自成一个局部,不受外景干扰。但为了打破空间的过分闭塞性, 又采取了一些措施。在鱼池建筑群主轴延伸的正南方向, 开辟了透视线, 可以透视远景。为了使闭合空间富于渐层变化。在红鱼池原来一片荷塘中, 堆置了一个大岛和土堤, 并以三组建筑(其中一组横跨水上)环抱中央鱼池, 使鱼池分为二重空间;这样游人进入公园时, 便己进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 (广场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本章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的介绍。 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因此,城市广场的费雷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

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的应用设计分析

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的应用设计分析 本文基于对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的应用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了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并重点阐述了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的具体设计,从而为海绵城市的应用实践提供一些基础依据。 标签: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应用设计;分析 1、城市园林绿地海绵城市的内涵及重要性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中,能够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弹性”,即对雨水实现蓄水、净水、吸水以及渗水等,促使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在人们需要水时将蓄积的雨水再重新”释放”出来,供人们利用。在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应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将人工途径与自然措施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在保证城市防涝排水体系基础上,使城市区域中的雨水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净化、积存和渗透,从而达到高效利用与水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海绵城市的内涵框架如图1所示。 城市公园绿地是服务生态的、非常重要的功能用地,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政策,如自然净化、积存以及渗透等,这样才能有效的节约自然资源、水资源,以及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城市园林绿地海绵城市应用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收集雨水的系统,它能有效的减轻市政给排水系统排放雨水的压力,并使雨水实现高效的循环利用,因此是海绵城市应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城市园林绿地海绵城市应用设计示意图如图2所示: 2、城市园林绿地海绵城市的应用设计 2.1雨水采集系統 2.1 1系统布局 城市园林绿地海绵城市应用设计中,雨水采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绿地的下凹结构、公园水系景观以及生态滞留体系来构建一套健全的雨水循环系统。在城市公园绿地中,雨水一般通过自流地形,利用生态滞留体系,经过层层设施的过滤、净化和渗透,最后将雨水排入城市公园绿地的水系中。而对于未能进行自排的雨水部分,就通过排水组织进行排放,即可以通过雨水明沟、硬质场地、水立管、水井建筑雨水收集屋面、净化池以及旱溪排入等滞留设施来传输雨水,最后传输到园林的水系景观中去。而这一水系必须连通城市的外部河道,从而形成一个流动循环系统。 2.1.2下凹绿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