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两种不平衡

两种不平衡

两种不平衡
两种不平衡

序言

大约从2002年开始,国际上关于经济不平衡的议论进入了新一轮高潮,而且不知不觉地,中国被拉到中心,成为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2004年,在主要的世界论坛上,全球经济失衡已经被明确为这样一种表述:美国等国家进口无度,中国等国家出口过多。不无讽刺的是,各国财长和央行官员们同时承认,美国和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的两个引擎。这三年里,我的许多时间耗费在经济不平衡问题之上。从中国经济的角度来看,顺差式外部不平衡的特征早已十分明显,而且其消极影响也日益表现出来,但是内部不平衡更具有基础性、恒久性,带来的不良后果(很大程度上包括外部不平衡本身),也更为严重。当然,中国经济的外部不平衡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并不是完全自己决定的。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所谓国际经济不平衡,主要是指经常账户上,有的国家发生巨额逆差,有的国家拥有很大顺差。深一层含义是,前者储蓄低于投资较多,后者储蓄大于投资较多。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七、八千亿美元,那意味着它每年需要借这么多外债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长此以往,犹如在沙滩上建筑大厦,最终会造成全球经济的灾难。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所谓失衡看得如此严重的原因。

国际经济界的类似担忧并非始自今日,实际上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早期的格局是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正好等于西德和日本的黑字,

今日的不同是,中国、东盟、俄罗斯,以及沙特阿拉伯等石油输出国加入德国和日本的行列,共同的顺差才足以与美国的逆差相平衡。人们预言过许多次美元和美国经济的危机,也确实发生了几次危机,美元也持续走入贬值,但是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不仅没有出现崩溃,而且似乎越来越趋于稳定和强健。多年来,美国一直在享受着后发国家的廉价商品和低成本资金,也许这正是其经济强盛的一个原因。

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些贸易盈余国家不向美国出口这么多商品和服务,美国经济还能这样繁荣吗?然而同样重要的问题是:美国不进口这么多的商品和服务,这些国家还能找到这么大的出口市场吗?人们更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些国家的资金没有那么多流向美国,美国还能维持吗?然而同样重要的问题是:如果美国不吸纳这么多的剩余储蓄,这些国家还能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在市场机制运作的前提下,所谓国际经济的不平衡,实质是双方的相互依存,并不是单方面强制的结果,因此从根本上说,并不存在哪一方的绝对主导,也不存在哪一方的绝对被动。如果美国采取限制贸易的政策,出口国会受到损害,美国经济自身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他国资金减少流向美国,美国经济必然受到打击,但是他国的要素收益也会减少,出口也会遭遇需求收缩的困境,全球金融市场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到欧洲,但是从贸易状况来看,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大体是平衡的,非欧元区部分尽管有英国这样的赤字大户,但是瑞士、瑞典和挪威顺差颇多,即使不包括俄罗斯,整个欧洲都是经常账户盈余,而且金融市场上也资金充裕。想以欧洲取代美国来吸纳

那么多的商品和资金,至少在现阶段还不那么可能。

以美国为一极,其他一组国家为另一极的商品和资金的流入流出,构成了一幅稳定的平衡图景。这个平衡如果改变,也会采取一种渐进的方式来改变,而不大可能采取一种剧烈的方式来改变。真正使经济学家们感到疑惑的是,一些落后国家怎么能够向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呢?而且现实与以往的不同在于,储蓄剩余国家与储蓄不足国家的关系如同产油国家与缺油国家的关系、粮食出口国家与粮食进口国家的关系一样,日趋简单,只不过是双方找到合适的价格成交罢了。其他国家的公司、居民个人及政府只要持有美元或美元资产,那就意味着出让了自己的储蓄资源。你的目的可能是保值,也可能是增值,也可能只为了安全和流动性的缘故,美元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美元作为支付工具差不多是最便利的,全球商品交易一多半是直接用美元计价结算的;美元作为投资手段也差不多是最便利的,美国有全球最发达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投资银行和基金市场,美国资本市场将近一半的筹资额实际上是外国公司实现的。但是,这一切还不足以解释为什么美国需要而且能够轻松地获得那么多的资本净流入。

美国之能吸引国际上的资本,最终是因为它有值得投资的资产,可能是公司股票或政府债券,也可能是房屋等不动产,还可能是各种权益等无形资产。遍布全球的美国商业实体自然会有一部分资金最终会回流美国,实际上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和服务中也有相当大比例是由美国在海外投资的企业生产的。但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和个人,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个人,显然也在美国发现了自身的某种机会和

利益,而且常常是无法从其他地区获得替代性补偿的机会或利益。否则,源源不断流向美国的资金,早就会发生逆转或断流。

构成美国经济磁石般吸引力的东西,不再是一般的制造业,甚至也不是一般的服务业。真正占据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制高点的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所有科学技术,是创业投资和网络公司,是大学、实验室和医院,是媒体、出版商和体育俱乐部,是电影、音乐和动漫工厂,当然还有华尔街、芝加哥以及遍布全国充满活力的金融机构。凭借着这些条件和设施,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中心,它的经济也保持着独一无二的强大和灵活,因而能够在全球所有市场体系,包括商品、技术、高级劳动力、资本、外汇、土地和房产市场等等,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贸易入超和资本净流入,怎么会削减美国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呢?很可能只是另一种有利条件。新的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世界分工。

只要看到现代经济的深层结构变化,我们观察、分析、评估所谓的储蓄不平衡就会有全新的角度和方法。不仅外国学者,包括美国的经济学家和国会议员都对该国的低储蓄率倍感担忧。然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概念需要重新调整。依据传统的经济学,储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生成资本,从而被用于物质性投资,最终可以维持和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今天的经济增长源泉,已经越来越不限于物质资本,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也就是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然而,几百年来,以最精确的社会科学自居的骄

傲的经济学,将这类人力资源开发的费用(也就是强化科技和文化的支出)大都归类为消费而不是储蓄和投资。以美国为例,家庭、企业和政府用于教育、培训、自我学习、文化、科技、体育、保健以及探险旅游等等可以提高人的潜能的支出,广义的研发费用,远远超出了实物投资支出,不用说中国、印度、巴西这类发展中国家无法望其项背,就是欧洲、日本这些发达的经济体也难以与其相比。当然,这并不能否认实物投资的必要,同时并不能否认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过度的物质性消费,而且更不能否认一定时候会因之而引发某种激烈的调整。但是,如果把各国的实物投资与提高人的能力与素质的支出相加后进行比较,我们也许会发现美国的综合投资率(姑且算作是新发明的概念)超过了中国的同口径数字。

美国经济完全有可能走向衰落,前提是它不再是知识、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中心。到那时,所谓的商品和资本的单向流动模型就会坍塌。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找不出多少有说服力的证据。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的现实是,储蓄、资金以及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在持续地下降。正如100年前的资本家在今天已经绝迹一样,50年前的银行也已经很难找得到了,甚至20年前的货币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存在了。

在研究所谓世界经济不平衡问题时,中国受到许多指责,最流行的一种批评是说中国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不足。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将近30年的高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

均每年增长15%左右,住房、交通、电信、旅游等等服务消费,市场也达到每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别是1998年以来,在一般消费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房屋竣工面积平均每年增长12%左右,私人汽车平均每年增长30%左右,移动电话50%左右,在校大学生20%左右。更能说明全局性状况的是,经济体系中存货增加这个指标,数额越来越小了,这充分证明,高速增长着的生产规模,是与同样高速扩张的投资和消费规模相一致的。然而,中国经济中的消费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结构不合理问题,而且相应地也存在着严重的生产和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占全部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速度长期低于整个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二是城镇居民的非物质性消费增长不够正常;三是普遍的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离开这种结构分析,笼统地提倡扩大消费,可能会导致更盲目的物品消费至上主义,造成更大的资源环境问题。

中国的工业化,即使从1950年开始计算,到2000年底也有半个世纪之久了。与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相比,地区差别、市场差别早该进入逐步缩小的阶段,服务业增长速度早该赶上和超过工业的增长速度,公益事业早该和商业活动并驾齐驱,技术创新早该在技术模仿中崭露头角。之所以严重偏离常态,主要原因是独特的增长方式,异乎寻常的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各方面政策。如果说与外部世界也不无关系,那么特殊的利用外资环境、外贸发展条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来自东亚特别是港台地区的客商,在沿海投资建立起许许多多的加工出口企业,在他们的示范影响下,许多国内的企业家也将目光投向国外,形成了庞大的出口制造产业,向全世界供应低附加

价值的消费品和投资品。这种外向型经济形态,必然地导致贸易顺差格局,只不过在早期阶段由于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而没有那么突出地显露出来。整个经济体系对于这种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巨大的依赖,国内经济部门相对于涉外经济部门逐渐趋于落后甚至萎缩,资源配置开始发生问题。情况之所以更进一步恶化,是因为生产要素价格事实上被冻结了,沿海地区的土地价格、外来工工资,如同资金利率和汇率一样在长达10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多少合乎规律的上升。这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和战略、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号召,在落实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

国际收支不平衡很早就开始反映出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事实上九十年代一开始,我国就进入了一种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状态。由于长期存在着外汇迷信和特殊的资本外逃,这种双顺差格局表现得十分温和,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甚至差一点逆转。国际收支顺差无疑有利有弊。然而问题在于,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夸大了其利而回避着其弊。五年前,当我们说国际收支顺差过大也是一种不平衡时,不少人甚至会投来非常怀疑与不屑的眼光。对于一个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在国际上金融危机频发且外部政治环境又不那么稳定的时候,贸易和资本项目顺差及其带来的高额外汇储备受到由衷的欢迎,并不是特别难以理解的事情。贸易摩擦的增加使我们感到困惑,外汇储备收益损失的讨论使我们陷入深思,最后,基础货币无限制的扩张,即所谓流动性过剩使我们有所警醒。然而,最严重的问题是,这种国际收支状态妨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长

久地拖延了产业调整升级。事实证明,要改变对外商投资的过度优惠(即所谓“超国民待遇”),贯彻执行法律规定的劳动保护条款,制定并实施国家和地方的土地利用规划,使利率和汇率增加一点灵活性,上述每一件事都不那么容易。

汇率问题无疑是过去一个时期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热点问题。从巴塞尔到达沃斯,从中美双边会谈到七国财长会议,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代表一直在呼吁中国调整或放开人民币汇率,以实现贸易平衡。然而,自由的汇率机制可以自动促进商品进出口平衡,纯粹是一种假设。德国、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本币对美元升值约200%之后,贸易顺差的格局至今也没有改变。之后的新加坡、韩国、台湾及泰国等经济体,也或多或少地说明了相同的事实。除了后进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价格低廉之外,汇率本身就是双刃剑,当其使出口品变得昂贵的同时,它也会使进口品变得便宜,在进出口高度关联,特别是在象中国这样再出口性质突出的经济中,汇率上升对于贸易平衡只能起到微弱的作用。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成为降低汇率改革重要性及紧迫性的理由。作为开放经济体系中基本的经济参数,汇率对于资源配置效率,对于产业和产品结构,甚至地区经济结构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当沿海地区生产什么产品都能出口,出口什么产品都能赚钱的时候,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就只能停留在经济学家的愿望和谈论之上。至于所谓本币升值必然会导致泡沫经济,也只是简单依据日本经验做出的猜测,上世纪升值幅度同样很大的德国与新加坡就提供了相反的例证。从长期来看,不管人们的意愿如何,随着经济成长持续到一定

时候,市场汇率总会逐步趋近于购买力平价,并最终在其左右波动。从名义价格来看,本币是否升值及升值多少还取决于实际的消费价格上涨水平,也就是说汇率上升幅度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韩国、泰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名义汇率之所以没有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台湾和香港的历史数据也支持着这个结论。这里必须强调“实际的消费价格水平”,因为在新兴市场经济中,特别是在类似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中,服务价格指数普遍存在着低估,例如住房、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原因十分复杂,有价格双轨或多轨,有变相收费、补贴,还有红包、礼品等等。

在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投资、信贷扩张日益难以遏制的情况下,几年前我们担心的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威胁,几乎是踏着同一步伐并排走了过来。现实呼吁着更大力度更广范围的调控措施。减少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开始成为政策目标,而且尽管困难重重,但是过去一年已见到超出预期的成效。2006年,全部出口产品的价格指数上升4%以上,超过了进口价格指数约一个百分点。最有典型意义的是纺织业,产出增长20%以上,出口价格增长10.4%,劳动生产率增长16%,与此同时,就业人数增长3.9%,而且内销比率继续上升一个百分点,达到75%左右。促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是,汇率上升、出口退税减少、工资水平提高、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特别是工资费用增加,历来为经济学家所警惕。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经济中,工资扭曲是造成经济结构问题的基本原因。在真正威胁到国内就业和出口竞争力之前,中国的工资水平,特别是外来工的工

资水平包括必要和合理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仍然有极大的上升空间,而且其效应总体上应当是相当积极的。扩大内需无疑应当成为中国经济长期的基本方针,但是中国可能不应当复制美国的消费模式,因为那会引起真正的难以克服的全球资源、环境不平衡。

收集到本书中的文章内容宽泛,绝大部分谈到对外不平衡,但是内部不平衡的讨论占据了多得多的篇幅。由于背景场合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差异,相同问题的叙述和评论也不尽一样。至于指标数据,我的头脑中有两个系统,一是统计资料,一是经过自以为合理化的调整后的数字。通常来说,在正式且毋需分析的场合就使用前者,在非正式的研究讨论场合就使用后者,但是我并不敢保证绝对没有两者混用的时候。

作者

2007年春节初稿

“五一”假期修改

不平衡量计算方法

不平衡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M ----- 转子质量单位kg G ------精度等级选用单位 g.mm/kg r ------校正半径单位mm n -----工件的工作转速单位 rpm m------不平衡合格量单位g -------m=9549.M.G/r.n 1、风机动平衡标准:如动平衡精度≤ G 6.3 (指位移振幅6.3mm/s); 2、一般动平衡机采用350 rpm和720 rpm两种转速做动平衡测试; 3、一般动平衡机采用最大动平衡重量(Kg)命名型号;

4、动平衡方法:加重平衡和去重平衡; 平衡对象:轴,风轮,皮带轮和其它转子 6、平衡的原因:一个不平衡的转子将造成振动和转子本身及其支撑结构的应力(应力:材料内部互相拉推的力量,即作用与反作用力); 7、平衡的目的: A,增加轴承寿命; B,减少振动; C,减少杂音; D,减少操作应力; E,减少操作者的困扰和负担; F,减少动力损耗; G,增加产品品质; H,使顾客满意。 8、不平衡的影响 A,只有一个传动组件的不平衡会导致整个组合产生振动,在转动所引起的振动会造成轴承﹑轴套﹑轴心﹑卷轴﹑齿轮等的过大磨损,而减少其使用寿命; B,一旦很高的振动出现,则在结构支架和外框产生应力,经常导致其整个故障; C,且被支架结构吸收的能量会使得等效率的减低; D,振动也会经由地板传给邻近的机械,会严重影响其精确度或正常功能。 9、不平衡的原因: 不平衡为转子(风轮﹑轴心或皮带轮等)的重量分布不均匀。 一、叶轮产生不平衡问题的主要原因 叶轮在使用中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可简要分为两种:叶轮的磨损与叶轮的结垢。造成这两种情况与引风机前接的除尘装置有关,干法除尘装置引起叶轮不平衡的原因以磨损为主,而湿法除尘装置影响叶轮不平衡的原因以结垢为主。现分述如下。 1.叶轮的磨损 干式除尘装置虽然可以除掉烟气中绝大部分大颗粒的粉尘,但少量大颗粒和许多微小的粉尘颗粒随同高温、高速的烟气一起通过引风机,使叶片遭受连续不断地冲刷。长此以往,在叶片出口处形成刀刃状磨损。由于这种磨损是不规则的,因此造成了叶轮的不平衡。此外,叶轮表面在高温下很容易氧化,生成厚厚的氧化皮。这些氧化皮与叶轮表面的结合力并不是均匀的,某些氧化皮受振动或离心力的作用会自动脱落,这也是造成叶轮不平衡的一个原因。2.叶轮的结垢 经湿法除尘装置(文丘里水膜除尘器)净化过的烟气湿度很大,未除净的粉尘颗粒虽然很小,但粘度很大。当它们通过引风机时,在气体涡流的作用下会被吸附在叶片非工作面上,特别在非工作面的进口处与出口处形成比较严重的粉尘结垢,并且逐渐增厚。当部分灰垢在离心力和振动的共同作用下脱落时,叶轮的平衡遭到破坏,整个引风机都会产生振动。 二、解决叶轮不平衡的对策 1.解决叶轮磨损的方法 对干式除尘引起的叶轮磨损,除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果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叶轮的抗磨损能力。目前,这方面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热喷涂技术,即用特殊的手段将耐磨、耐高温的金属或陶瓷等材料变成高温、高速的粒子流,喷涂到叶轮的叶片表面,形成一层比叶轮本身材料耐磨、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高得多的超强外衣。这样不仅可减轻磨损造成叶轮动平衡的

三相电流不平衡

近年来,由于城农网改造及加强供用电管理,使供电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一些单位在加强管理、降损节能的同时,只看到了许多表面化现象,而对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缺少足够的重视。 低压电网的三相平衡一直就是困扰供电单位的主要问题之一,低压电网大多是经10/0.4KV变压器降压后,以三相四线制向用户供电,是三相生产用电与单相负载混合用电的供电网络。在装接单相用户时,供电部门应该将单相负载均衡地分接在A、B、C三相上。但在实际工作及运行中,线路的标志、接电人员的疏忽再加上由于单相用户的不可控增容、大功率单相负载的接入以及单相负载用电的不同时性等,都造成了三相负载的不平衡。低压电网若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较大情况下运行,将会给低压电网与电气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一、低压电网三相平衡的重要性 1.三相负荷平衡是安全供电的基础。三相负荷不平衡,轻则降低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供电效率,重则会因重负荷相超载过多,可能造成某相导线烧断、开关烧坏甚至配电变压器单相烧毁等严重后果。 2.三相负荷平衡才能保证用户的电能质量。三相负荷严重不对称,中性点电位就会发生偏移,线路压降和功率损失就会大大增加。接在重负荷相的单相用户易出现电压偏低,电灯不亮、电器效能降低、小水泵易烧毁等问题。而接在轻负荷相的单相用户易出现电压偏高,可能造成电器绝缘击穿、缩短电器使用寿命或损坏电器。对动力用户来说,三相电压不平衡,会引起电机过热现象。 3.三相负荷保持平衡是节约能耗、降损降价的基础。三相负荷不平衡将产生不平衡电压,加大电压偏移,增大中性线电流,从而增大线路损耗。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三相负荷不平衡可引起线损率升高2%-10%,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若超过10%,则线损显著增加。 有关规程规定: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10%,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25%,低压主干线及主要分支线的首端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20%。通过电网技术改造,要真正使低压电网线损达到12%以下,上述指标只能紧缩,不能放大。 4.只有三相阻抗平衡,才能保证低压漏电总保护良好运行,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二、三相负载不平衡的影响 1.增加线路的电能损耗。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网络中,电流通过线路导线时,因存在阻抗必将产生电能损耗,其损耗与通过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当低压电网以三相四线制供电时,由于有单相负载存在,造成三相负载不平衡在所难免。当三相负载不平衡运行时,中性线即有电流通过。这样不但相线有损耗,而且中性线也产生损耗,从而增加了电网线路的损耗。 2.增加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配电变压器是低压电网的供电主设备,当其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时,将会造成配变损耗的增加。因为配变的功率损耗是随负载的不平衡度而变化的。 3.配变出力减少。配变设计时,其绕组结构是按负载平衡运行工况设计的,其绕组性能基本一致,各相额定容量相等。配变的最大允许出力要受到每相额定容量的限制。假如当配变处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负载轻的一相就有富余容量,从而使配变的出力减少。其出力减少程度与三相负载的不平衡度有关。三相负载不平衡越大,配变出力减少越多。为此,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运行,其输出的容量就无法达到额定值,其备用容量亦相应减少,过载能力也降低。假如配变在过载工况下运行,即极易引发配变发热,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配变烧损。 4.配变产生零序电流。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将产生零序电流,该电流将随三相负载不平衡的程度而变化,不平衡度越大,则零序电流也越大。运行中的配变若存在零序电流,则其铁芯中将产生零序磁通。(高压侧没有零序电流)这迫使零序磁通只能以油

不平衡理论

如何理解不平衡理论?“不平衡”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不平衡理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认为,关于艺术,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不平衡理论有两大表现,一是艺术领域内部的不平衡,二是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不平衡。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整个艺术领域中,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的不成比例可以分为纵向的不平衡和横向的不平衡。纵向的不平衡是以时间为轴,不同时期的艺术形式和有其自身的样式和特点;横向的不平衡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艺术发展的不平衡。 就其产生的原因来说: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终极的,而不是唯一的,经济基础与文学艺术之间的 关系不是直接的,无论是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决定 作用,还是文学艺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都不是直接 的。 第二、艺术生产自身的特征。艺术生产具有个体性特征,它

是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活动是无功利 的,不是带来实际效益,而本质上和经济是不能兑换 的。 第三、文艺有其自身的传承性。文艺自身的传承、趋向,也是相对意义上对文艺的发展起特殊的作用。 第四、物质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与艺术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物质生产是呈阶梯状的,新的生 产力代替旧的生产力,失去社会进步,均表现为阶梯 式的向前发展。艺术生产的发展表现为任何一种艺术 形式都要经过发生、成立、成熟、衰落、消亡、新的 艺术形式产生、逐渐定型等这样一个循环运动的轨 迹。

哲学之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2020长春市事业单位备考:哲学之矛盾发展的不平 衡性原理 事物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分,这称之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含义、关系和意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多种矛盾所构成的体系中对事物发展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和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辩证关系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上,坚持分清主次,学会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这一原理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两手抓”的重要理论依据。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含义、关系和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是指处于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辩证关系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上,坚持分清主次,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这一原理是分析一对矛盾(不是多种矛盾关系)如改革中的成绩与失误,科学发展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伟人的功与过等的理论依据。

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贯彻和体现了这一观点和方法。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一、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源于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鲍茨和斯坦等。 (一)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N.Posenstein-Rodan,1943)是该理论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 (二)诺斯出口基地理论 封闭经济模型主要缺陷是没有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出口基地模型弥补了这一弱点。出口基地理论(export base theory)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思(North,1955)提出,后经蒂博特(Tiebout)、罗曼斯(Romans)以及博尔顿(Bolton)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理论基础是静态比较分析中的外贸乘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生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每个地区都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贸易会逐步平衡地区间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利润和工资),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三)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R.纳克斯(R.Nurkse,1953)提出的,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恶性循环。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完成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互相影响,使经济状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 (四)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要述评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提出以后,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开发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有所影响;强调均衡的、大规模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实行宏观经济计划的必要性,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区域开发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该理论构建了一个庞大而严格的逻辑体系结构,认为经济发展动力来源于“报酬递减”、“比较优势”等,然而该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与现实相去甚远的假设条件之上的。不但把技术进步视作外生因素,没有纳入其分析框架之中,而且丢掉了区域(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克服空间距离会发生运输费用。所有这一切,都与新古典主义所讲的前提条件相抵触。

(1)学习有不平衡、不深入的现象

学习有不平衡、不深入的现象。由于工作性质坐不住,对学习上抓的有时紧、有时松。偏重于自己业务知识的学习,对政治学习感到枯燥,学的较少. 一、学习情况及体会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阶段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次教育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层次深,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遇。按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自己充分认识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认真遵守"中心"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按时参加"中心"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的同时,注重利用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自学。学习教育培训阶段共写学习心得3篇,自我剖析1篇,笔记20000余字。学习内容既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包括现代化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充分利用"中心"现代化的电脑设施和网络,通过观看录像资料、与同志们上网交流等形式在学深学透上下工夫。通过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加深了对"三个代表"的理解。按照把整改贯穿始终的要求,在活动中注重有针对性地查摆自己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边学习、边查摆、边整改、边提高。 三、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首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学理论,要抓住实质,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学科技,要在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化管理知识方面下工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业务,在专业法律法规方面下工夫,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其次,抓住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切实通过活动使自己思想能有大的提高,作风能有大的转变。第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第四,向先进典型和先模人物看齐。第五,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用党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全面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实质和深远意义,扎扎实实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按照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国家产业政策,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时俱进,牢记"两个务必"。 2、强化服务,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需要。要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日常工作融合贯通起来,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我们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程序中。 3、提高素质,弘扬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法制观念。自觉按照模范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查找问题,细化改进纠正的办法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以新的境界、新的风貌、新的标准、新的作为弘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党的意志转化为我们每个党员的实际行动,用我们的努力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我们实际行动去促进肥城的快速发展。 四、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三相不平衡危害及治理方式

相不平衡 、概述: 三相不平衡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流(或电压)幅值不一致,且幅值差超过规定范围。各相负载分布不均、单相负载用电的不同时性、以及单相大功率负载接入是导致三相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由于城市民用电网及农用电网中存在大量单相负载,使得当今三相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且尤为严重。 电网中的三相不平衡会增加线路及变压器的铜损,增加变压器的铁损,降低变压器的出力甚至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会造成因三相电压不平衡而降低供电质量,甚至会影响电能变的精度而造成计量损失。 二、危害: 1. 增加线路及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 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网络中,电流通过线路导线时,因存在阻抗必将产生电 能损耗,其损耗与通过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当相电流平衡的时候,系统的电能损耗最小。 例如设某系统的三相线路、变压器绕组每相的总阻抗为Z (暂不记中性 线),如果三相电流平衡,IA=100A, IB=100A,IC=100A贝;总损耗 =1002Z+1002Z+1002Z=300Z。 如果三相电流不平衡,IA=50A IB=100A,IC=150A贝卩;总损耗 =505Z+100Z+1505Z=35000Z比平衡状态的损耗增加了17%。在最严重的状态下,如果IA=0A,IB=0A,IC=30OA贝S;总损耗=300近=900Z比平衡状态的损耗增加了3 倍。 可见不平衡度愈严重,所造成损耗越大。 2. 降低配变变压器出力以及增加铁损 配变设计时,其绕组结构是按负载平衡运行工况设计的,其绕组性能基本致,各相额定容量相等。配变的最大允许出力要受到每相额定容量的限制。

假如当配变处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负载轻的一相就有富余容量,从而使配变的出力减少。 其出力减少程度与三相负载的不平衡度有关。三相负载不平衡越大,配变出力减少越多。为此,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运行,其输出的容量就无法达到额定值,其备用容量亦相应减少,过载能力也降低。假如配变在过载工况下运行,即极易引发配变发热,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配变烧损。 配变产生零序电流。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将产生零序电流,该电流将随三相负载不平衡的程度而变化,不平衡度越大,则零序电流也越大。运行中的配变若存在零序电流,则其铁芯中将产生零序磁通。(高压侧没有零序电流)这迫使零序磁通只能以油箱壁及钢构件作为通道通过,而钢构件的导磁率较低,零序电流通过钢构件时,即要产生磁滞和涡流损耗,从而使配变的钢构件局部温度升高发热。配变的绕组绝缘因过热而加快老化,导致设备寿命降低。同时,零序电流的存也会增加配变的损耗。3 电动机效率降低 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将引起输出电压三相不平衡。由于不平衡电压存在着正序、负序、零序三个电压分量,当这种不平衡的电压输入电动机后,负序电压产生旋转磁场与正序电压产生的旋转磁场相反,起到制动作用。但由于正序磁场比负序磁场要强得多,电动机仍按正序磁场方向转动。而由于负序磁场的制动作用,必将引起电动机输出功率减少,从而导致电动机效率降低。同时,电动机的温升和无功损耗,也将随三相电压的不平衡度而增大。所以电动机在三相电压不平衡状况下运行,是非常不经济和不安全的。 4.影响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相负荷平衡是安全供电的基础。三相负荷不平衡,轻则降低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供电效率,重则会因重负荷相超载过多,可能造成某相导线烧断、开关烧坏甚至配电变压器单相烧毁等严重后果。 由于配变是根据三相负载平衡运行工况设计的,其每相绕组的电阻、漏抗和激磁阻抗基本一致。当配变在三相负载平衡时运行,其三相电流基本相等,配变内部每相压降也基本相同,则配变输出的三相电压也是平衡的。当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运行,其各相输出电流就不相等,其配变内部三相压降就不相等,这必将导致配变输出电压三相不平衡。同时,配变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运行,三相输出电流不一样,而中性线就会有

正文--中国宏观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 摘要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形成了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出现了日益严重化的趋势。因此,本文立足于宏观经济视角,具体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并分别从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平稳发展地区和未来潜力地区三个角度,分析缩小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政府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 our country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al areas,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 policy was inclined to the coastal areas, the coastal area is developing rapidly, quickly widened the gap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oastal area and inl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 In 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al imbalance appears increasingly serious trend.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三相不平衡的影响

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危害 3.1 对配电变压器的影响 (1)三相负荷不平衡将增加变压器的损耗: 变压器的损耗包括空载损耗和负荷损耗。正常情况下变压器运行电压基本不变,即空载损耗是一个恒量。而负荷损耗则随变压器运行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且与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当三相负荷不平衡运行时,变压器的负荷损耗可看成三只单相变压器的负荷损耗之和。 从数学定理中我们知道:假设a、b、c 3个数都大于或等于零,那么a+b+c≥33√abc 。 当a=b=c时,代数和a+b+c取得最小值:a+b+c=33√abc 。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变压器的三相损耗分别为:Qa=Ia2 R、Qb= Ib2 R 、Qc =Ic2 R,式中Ia、Ib、Ic分别为变压器二次负荷相电流,R为变压器的相电阻。则变压器的损耗表达式如下: Qa+Qb+Qc≥33√〔(Ia2 R)(Ib2 R)(Ic2 R)〕 由此可知,变压器的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当Ia=Ib=Ic时,即三相负荷达到平衡时,变压 器的损耗最小。 则变压器损耗: 当变压器三相平衡运行时,即Ia=Ib=Ic=I时,Qa+Qb+Qc=3I2R; 当变压器运行在最大不平衡时,即Ia=3I,Ib=Ic=0时,Qa=(3I)2R=9I2R=3(3I2R); 即最大不平衡时的变损是平衡时的3倍。 (2)三相负荷不平衡可能造成烧毁变压器的严重后果: 上述不平衡时重负荷相电流过大(增为3倍),超载过多,可能造成绕组和变压器油的过热。绕组过热,绝缘老化加快;变压器油过热,引起油质劣化,迅速降低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减少变压器寿命(温度每升高8℃,使用年限将减少一半),甚至烧毁绕组。 (3)三相负荷不平衡运行会造成变压器零序电流过大,局部金属件温升增高: 在三相负荷不平衡运行下的变压器,必然会产生零序电流,而变压器内部零序电流的存在,会在铁芯中产生零序磁通,这些零序磁通就会在变压器的油箱壁或其他金属构件中构成回路。但配电变压器设计时不考虑这些金属构件为导磁部件,则由此引起的磁滞和涡流损耗使这些部件发热,致使变压器局部金属件温度异常升高,严重时将导致变压器运行事故。 3.2 对高压线路的影响 (1)增加高压线路损耗: 低压侧三相负荷平衡时,6~10k V高压侧也平衡,设高压线路每相的电流为I,其功率损耗为:ΔP1 = 3I2R 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将反映到高压侧,在最大不平衡时,高压对应相为1.5I,另外两相都为0.75 I,功率损耗为: ΔP2 = 2(0.75I)2R+(1.5I)2R = 3.375I2R =1.125(3I2R); 即高压线路上电能损耗增加12.5%。 (2)增加高压线路跳闸次数、降低开关设备使用寿命: 我们知道高压线路过流故障占相当比例,其原因是电流过大。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可能引起高压某相电流过大,从而引起高压线路过流跳闸停电,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同时变电站的开关设备频繁跳闸将降低使用寿命。 3.3 对配电屏和低压线路的影响 (1)三相负荷不平衡将增加线路损耗: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专题 一、研究的理由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统一到矛盾的观点上来。 3、从学生情况来看,此专题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难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知识的储备(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认识秩序(特殊—普遍—特殊);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考查方式及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略) (二)主观题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设问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等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技巧 一是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一个原理或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审答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较而言,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考查方式更普遍一些。 三是审动词,即“动词法”。“看”——如何看待、认识、评价?/“做”——如何处理、解决?/“看和做”——如何认识和处理? 四是审客体,即分析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A”还是“A对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二章区域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一、概念 1、区域平衡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均衡;严格意义上的平衡增长例子:计划经济下可以人为实现; 2、区域不平衡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差距较大,导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常态,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主要理论学说 (一)R.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1953年《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不发达国家在供给、需求两个方面存在恶性循环,持悲观态度 ●供给:低收入,低储蓄,低投资,低生产率 ●需求: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低生产率,低收入(二)新古典区域增长理论 持与纳克斯相反观点: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根据需求和收益率;倒U型曲线; 关于区域增长差距缩小还是扩大的实证研究浩如烟海! 发达国家区域不平衡较发展中国家小;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慢于 后起国家。

3、但不幸的是:在现实经济实践中,打破贫困恶性循环是异常困难的!!! (三)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循环累积因果理论(Cumulative Circle and Causation) 1、优势区域与非优势区域,与新古典不同,单纯的市场机制会导致,发展快的地区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地区发展更慢,循环累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geographical dual economy), 2、作用机制 1) 回流效应(backwash effect):要素收益差异,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但并不是无限制的,生产成本上升,交通、人口、污染等 2) 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抵消一部分差距 回流效应 > 扩散效应 3、政策建议 初始阶段不平衡战略;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政府政策和制度建设,减弱不平衡。 (四)A.O. 赫希曼 (Hirshman) 1、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处,增长会围绕最初增长点而集中 2、作用机制 极化效应(polarized effect),对应于回流效应 涓流效应(trickling-down effect),对应于扩散效应 3、政策主张 为了有效配置资源,应实行区域不平衡增长战略。 与缪尔达尔不完全相同

态度(平衡理论-一致性理论-认知失调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 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与O各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态度对象。平衡理论假定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消除仅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才竟其功。综合言之,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考虑的是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认知架构内,组合彼此间对人和对物的态度。申言之,海德尔所感兴趣的一致性是在人对他们与其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 简介 海德的平衡理论(Heider's Balance Theory),原则上与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相同的,但海德强调一个人对某一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常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即海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力。 示例 例如:P为学生,X为爵士音乐,0为P所尊敬的师长。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听到0赞美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皆为正号,P的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又听到O批判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二正一负,这时P的认知体系呈现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体系发生变化。

用处 平衡理论的用处在于使人们可以用“最小努力原则”来预计不平衡所产生的效应,使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在一定的情境中,它能以简练的语言来描述认知的平衡概念,使它成为解释态度改变的重要理论。 编辑本段海德的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化。显然,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 平衡理论涉及到一个认知对象与二个态度对象之间的三角形关系。例如,用符号P来表示认知的主体,用符号O与X表示二个态度对象。 O与X称为处于一个单元中的二个对象。认知主体P对构成一体的两对象O与X的评价是带有情绪性的,喜恶、赞成与反对。 通常,认知主体对单元中两对象的态度是趋向一致的,如喜欢某人,则对某人的工作也很赞赏;不喜欢某人,则认为他的朋友也不是好东西。 为此,当认知主体对一个单元内两对象看法一致时,其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当对两对象有相反看法时,就产生不平衡状态。例如,喜欢某人,但对他的工作表现不能赞同。不平衡的结果会引起内心的不愉快和紧张。消除不平衡状态的办法将是,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不再喜欢此人,这就产生了态度转变的问题。 现将上述的P--O--X的关系列成图解形式,以符号“+”表示正的关系,以符号“-”表示负的关系,那么,共有8种工,其中4种是平衡的结构,4种是不平衡的结构,如图(P-O-X关系形式): 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根据为: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 现举例说明这种三角关系。今有认知主体P(女青年),态度对象为O(男青年,为P的男朋友),X(男青年O自愿当清洁工)。 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 ·P对O与X皆持赞成态度,这是一种平衡状态; ·P对O与X皆持不赞成态度,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 ·P对O持赞成态度,对X持不赞成态度,这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 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 ·P改变对O的看法,认为O很老实,肯干; ·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作的需要; ·P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 由上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变化,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 海德的平衡理论缺点 海德平衡理论的缺点是过于简单,只表示出关系的方向,却没有说明这种关系的程

三相不平衡度

三相不平衡度 三相不平衡度在三相电力系统中指三相不平衡的程度,用电压、电流的负序基波分量或零序基波分量与正序基波分量的方均根百分比表示。 一、定义 国家标准《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下称“国标”)对三相不平衡度及相关定义如下: 不平衡度unbalance factor 在三相电力系统中三相不平衡的程度,用电压、电流的负序基波分量或零序基波分量与正序基波分量的方均根百分比表示。电压、电流的负序不平衡度和零序不平衡度分别用εu2、εu0、εi2、εi0表示。 电压不平衡voltage factor 三相电压在幅值上不同或相位差不是120°,或兼而有之。 正序分量positive-sequence component 将不平衡三相系统的电量按对称分量法分解后其正序对称系统中的分量。 负序分量negative-sequence component 将不平衡三相系统的电量按对称分量法分解后其负序对称系统中的分量。 零序分量zero-sequence component 将不平衡三相系统的电量按对称分量法分解后其零序对称系统中的分量。 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电力系统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二、电压不平衡度限值 电网正常运行时,公共连接点电压不平衡度限值为: εU2≯2%,短时(3s~1min)εU2≯4%。

接于公共连接点的每个用户引起的电压不平衡度限值为: εU2≯1.3%,短时(3s~1min)εU2≯2.6%。 三、不同的计算方法 1、三相不平衡度的国标计算方法 国标定义的三相不平衡度需要知道三相相电压的大小和相位,运算较复杂。此外,在三相三线制系统中,相电压不易测量,电机试验电参数测量多数属于这种情况,可参考其它相关标准。以下汇集了国标及相关标准对三相不平衡度的计算方法。 2、三相不平衡度的国标简化计算方法 对于没有零序分量的三相系统,国标推荐的三相不平衡度的简化计算方法如下: 3、三相不平衡度的IEEE std936-1987计算方法

怎样理解马克思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不平衡的关系

怎样理解马克思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不平衡的关系 艺术,这是马克思揭示的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艺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一个重要方面,并将发挥其独特的重要作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本文中所阐述的思想和理论,正确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艺历史传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文化事业等,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艺术是按一定审美观念,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把握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质上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的艺术再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曾提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重要论断,恩格斯也在一些书信中对此作过多次论述,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50年代末我国文艺界曾对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这一理论以及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还适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当时双方的论点未能充分展开。1978年张怀瑾发表《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一文,重新引发了对马克思这一理论的讨论,其广度与深度大大超过50年代。这次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的题目上:一是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的含义,二是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三是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是不是普遍规律。 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含义的争论表现在如下几个题目上,首先是对“物质生产”的理解,有人以为是指“生产力”,由于只有生产力才有发展的水平问题,才能与艺术的发展相比较;有人以为是指“生产关系”;有人以为是指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内的“生产方式”。其次,对“不平衡关系”的理解也有很大分歧,第一种意见以为,“不平衡”就是“矛盾”,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是指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不能按这个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去衡量文艺发展的水平;第二种意见以为,“不平衡”就是“不相适应”,这里就是指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艺术与经济基础或生产方式之间的不相适应的状况;第三种意见以为,“不平衡关系”就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物质生产在发展中不成比例的情况”。这种情况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在艺术领域内,不同艺术形式相比,如神话和史诗的繁荣只能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古代;二是不同时期的国与国相比,如古希腊与近代欧洲各国相比,近代欧洲各国的物质生产水平远非古希腊所能比,但它的艺术却远逊于古代希腊;三是同一时期的国与国相比。如19世纪后30年,挪威和武汉论坛违规词汇的生产力远不如西欧各国,但文学上却出现了极大的繁荣;四是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相比。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然而以后再也不曾达到过。 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形成的原因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以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形成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中间需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文艺反映经济基础,却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二是经济基础是文艺发展的决定因素,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文艺发展的直接因素是上层建筑的各因素,特别是阶级斗争的因素,阶级斗争是文艺发展的直接动力;三是文艺的历史继续性也是文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法律、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艺思潮对文艺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形成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不平衡的这种多因素的观点为很多人所赞同,但人们对这些因素的概括有所不同,夸大的重点也有区别,如有人以为,除生产关系、阶级斗争和社会意识的原因之外,还

浅谈增长极理论

浅谈增长极理论 马志忠

浅谈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佩鲁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在区位较好、资源独特的地区率先发展,并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与之相关的前向、后向和旁侧产业的发展,不断拉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增长极的构成要素: 增长极体系有三个层面:先导产业增长;产业综合体与增长;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在此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统。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别城镇、产业、部门、新工业园区、经济协作区等。 增长极的两大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佩鲁认为,极化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扩散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从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的扩散。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增长极效应是一种多种效应的复合体,如上游下游效应、集聚效应和互利效应等。 提出背景 一、提出初期,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许多区域经济学者将这种理论引入地理空间,用它来解释和预测区域经济的结构和布局。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lle)将增长极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理论中,之后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shman)、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schman)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使区域增长极理论的发展成为了区域开发工作中的流行观点。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

三相不平衡的定义、危害及解决方法

三相不平衡 定义: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流(或电压)幅值不一致,且幅值差超过规定范围。由于各相电源所加的负荷不均衡所致,属于基波负荷配置问题。发生三相不平衡即与用户负荷特性有关,同时与电力系统的规划、负荷分配也有关。《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1995)适用于交流额定频率为50 赫兹。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下,由于负序分量而引起的PCC 点连接点的电压不平衡。该标准规定: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正常运行方式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2%,短时间不得超过4%。电流不平衡不超过10%。 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三相负荷不平衡可引起线损率升高2%-10%,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若超过10%,则线损显著增加。有关规程规定: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10%,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25%,低压主干线及主要分支线的首端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20%。 危害: 1.增加线路的电能损耗。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网络中,电流通过线路导线时,因存在阻抗必将产生电能损耗,其损耗与通过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当低压电网以三相四线制供电时,由于有单相负载存在,造成三相负载不平衡在所难免。当三相负载不平衡运行时,中性线即有电流通过。这样不但相线有损耗,而且中性线也产生损耗,从而增加了电网线路的损耗。 三相四线制结线方式,当三相负荷平衡时线损最小;当一相负荷重,两相负荷轻的情况下线损增量较小;当一相负荷重,一相负荷轻,而第三相的负荷为平均负荷的情况下线损增量较大;当一相负荷轻,两相负荷重的情况下线损增量最大。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无论何种负荷分配情况,电流不平衡度越大,线损增量也越大。 2.增加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配电变压器是低压电网的供电主设备,当其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时,将会造成配变损耗的增加。因为配变的功率损耗是随负载的不平衡度而变化的。 在生产、生活用电中,三相负载不平衡时,使变压器处于不对称运行状态。造成变压器的损耗增大(包括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根据变压器运行规程规定,在运行中的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得超过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的25%。此外,三相负载不平衡运行会造成变压器零序电流过大,局部金属件升温增高,甚至会导致变压器烧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