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军事理论课提纲

军事理论课提纲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资料,提供全部章节,你可以从中截取老师划的考点答案。

军事理论题纲

第一章中国国防

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基本类型:

A、侵略扩张型:这类国家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本国所谓的安全建立在别国的屈服和痛苦之上,经常以本国国防安全受到了威胁为借口,赤裸裸地干涉别国的内政;如美国

B、自卫防御型:这类国家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的国防力量防御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如中国

C、互助联盟型:以这类国家以联盟的形式借助他国的力量进行防卫,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这种类型的国防也有侵略扩张型和防御自卫型两种;如日美和北约

D、自主中立型:这类国家基本奉行和平、中立、自主的国防政策,其中有的采取全不设防的方式,有的采取全民保卫的武装中立方式。如瑞士,瑞典

3、国防的基本要素:

A、国防的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国防活动的实施者,国防是国家的事业,也是国家的固有职能;

B、国防的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C、国防的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要素是指为了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国防法》的规定,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其中军事手段是根本手段;

D、国防的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根据《国防法》规定,我国国防的对象一为侵略,二为武装颠覆。

4、(1)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兵制建设、国防工程建设、国防思想)

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筑路通邮,修建了万里长城;

B、隋文帝吸取南北朝战乱的教训,修仓储粮、修固万里长城、开凿运河;

C、朱元璋修筑明长城、在海岸线上设置卫所、建立水军并且在沿海主要地段修建了防御工程体系;

D、清政府建立沿海水师、设立水师提督。

(2)近代国防(国防体制和武装力量变革、国防工业建设、国防观念和国防外交政策的变革。

5、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根据宪法规定、立法权力及立法原则,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可分为四个层次。

A、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国防法规,如《国防法》等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制定颁布的,处于国家基本法的地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等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的,属于基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

B、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颁布的国防法规,如《军人优恤优抚条列》等;

C、国务院各部委、中央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大军区制定颁布的法规,如空军颁布的《飞行条令》等;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国防教育条例》等。

6、我国主要国防法规制定、颁布的时间: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3年成立《国防法》起草委员会,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公布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55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步《兵役法》;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二部《兵役法》;1998年12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案》,对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进行了修正;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1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对国防教育的地位、目的、方针和原则等做了具体的规定;

D、《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这部专门针对台海关系形式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活动的法律。

7、公民兵役义务的履行方式:

A、服现役,《兵役法》规定,每年的12月31日前,年满18周岁的男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根据需要,也可以征集18至22岁的女公民或在自愿原则下征集18岁以下的男女公民服现役;

B、服预备役,《兵役法》规定,预备役分为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并区分为第一类预备役和第二类预备役。公民服预备役的年龄为18至35岁;

C、参加民兵组织,我国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28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其余18至35岁的男性公民,编为普通民兵。基干民兵为一类预备役,普通民兵为二类预备役;

D、参加学生军事训练,《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需要,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这些规定表明接受军事训练是学生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

8、国防领导机构以及相应的领导职权:

A、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最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国防法》等法律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一切武装力量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关国防、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做出决策并通过必要的法律程序,作为党和国家的统一决策贯彻执行;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制定国防法规、选举全国军事委员会主席、审批国防预算等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为履行其职能;

C、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宣布战争、发布动员令、公布其制定的法律以及授予国防方面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的职权;

D、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是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国防职权有编制国防发展规划、制定国防建设方针、政策、法规。领导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国防经费以及征兵等职权;

E、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其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同一机构,负责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下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9、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

A、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B、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C、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D、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0、我国国防建设的目标:现阶段我过国防建设的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细化为:

A、武装力量建设的现代化,把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建设成为具有现代装备、现代思想素质、现代指挥与管理体制等能够适应现代国防需要的国家武装力量;

B、武器装备现代化,要求中国在武器的研制、生产和装备方面,对准世界先进水平迎头赶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C、国防科研生产的现代化,即在国防科研生产方面,要有现代化的科研体制、研究手段、管理方式,以及现代化的生产结构、生产组织、生存工具和劳动方式等;

D、国防教育的现代化,即要求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国防教育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现代化的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国防实践教育,用现代化的国防知识武装全国人民,用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塑造全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

E、国防动员体制的现代化,即要求建立现代国家进行战争动员的法律制度;

F、国防经济的现代化,只有国防经济先实现了现代化,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最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G、国防建设法制化,现代化的国防要求国防建设必须走法制化的轨道,做到国防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H、此外,边防、海防、空防建设以及国防设施的现代化也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只有在这些方面的建设都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国防现代化才能真的落实到实处。

11、我国国防政策的内容:

A、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B、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D、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E、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F、坚决拥护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

12、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我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现役陆军部队成立于1927年,现役海军部队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现役空军部队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于1966年7月1日。预备役部队组建于1983年,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和兵种预备役。

14、国防动员的基本领域:

A、武装力量动员,指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

B、国民经济动员,指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由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

C、科学技术动员,指国家在战时统一组织调整科学研究部门,组织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战时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所采取的措施;

D、人民防空动员,指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们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

E、国防交通动员,包括交通运输动员和通信动员,是国家统一管制各种交通线路、设施、工具和通信系统,组织和调动交通、通信专业力量为战争服务的活动;

F、政治动员,指国家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和军队参加战争所采取的措施。

15、国防教育的意义:

A、国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搞好国防教育不仅对提高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和增强国防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对巩固和加强国防有着培根固本的意义;

B、在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建设需要的具体体现,同时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学校国防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C、在高校开展军事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国防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强化组织纪律性。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为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章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A、西周时期,《军志》和《军政》两书涉及到战争观、战略战术、作战指导原则等内容,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B、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吴子》等兵书确立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理论,概括了冷兵器时代一般战争的战略战术、战争理论和指导原则,探讨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等,可以说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军事思想体系;

C、秦汉时期著名的兵书《三略》、《战略》等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使汉初已经建立起来的战略学、战术学、兵器学等构成的军事科学体系更加完整;

D、宋元时期出现了《武经总要》、《历代兵制》等军事著作,内容涉及到军事组织、军事制度、用兵选将、军事地理等;

E、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高潮,军事著作十分丰富,据记载,这一时期各类兵书达1300种;

2、中国古代主要兵书:

A、西周时期:我国最早的两部兵书:《军志》,《军政》;

B、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

C、秦汉时期:《三略》、《淮南子兵略训》、《战略》、《李靖兵法》、《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

D、宋元时期:《武经总要》、《历代兵制》、《守城录》、《百奇法》;

E、明清时期:《纪效新书》、《练兵记实》、《武备志》、《筹海图编》、《兵经百篇》。

3、西方近代主要兵书:

A、15——16世纪:马基雅维利《论军事艺术》;

B、19世纪: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

4、军事思想的体系与内容:

A、军事哲学,主要内容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观是指对战争问题的根本看法,战争方法论是认识和指导战争的方法理论。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是军事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B、军事实践的基本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C、总得来说,任何军事思想都是对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以一定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反映一定时代、阶级、阶层、国家、人物对战争性质、战争准备与实施等所持的基本观点。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对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吸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

6

”的论断;

B、1927年9月,发动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批判和纠正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崭新的革命道路;

C、1927年九月,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党指挥枪的原则;

D、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毛泽东提出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E、在反对敌人“进剿”和“围剿”的武装斗争中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总结了游击战争的十六字原则;

F、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思想,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地位,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得以在我军中形成。

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政治工作原则、三大民主和军队的任务:

政治工作原则:官民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

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军队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8、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A、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B、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实行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D、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密切配合;

E、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灵活机动的战术。

9、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有那些?

A、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仍然存在;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B、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继承和发展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现代条件下仍然要坚持人民战争;

C、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注重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政治工作;

D、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发展国防工业;引进技术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发展国防科技。

10、江泽民论国防与军队建设的人才观:

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把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他指出,军队的现代化,人员素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人才是兴军之本,必须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来抓。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面前,我军要加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争取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五支队伍”。

11、胡锦涛关于加快中国军事变革的论述:

A、要密切关注、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奋发有为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B、要审时度势、锐意进取,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加速推进、不断深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C、要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这些重要的论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军事变革发展规律的深刻的认识,对国家安全形式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对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责任意识,对不断提高我国的战略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努力夺取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进而夺取政治主动和外交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

1、战略的基本要素:战略的基本要素,就是构成战略的基本成分,它是战略本质属性的集中反映,也是战略内容和形式的具体体现。

A、战略目的,指战略行动要到达的预期结果,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路线、方针、政策在军事上的反映,它根据国家利益和战略形式的需要确定;

B、战略方针,它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带有指导全局的性质,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

C、战略力量,它是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后盾,以军事力量为核心,是战略的物资基础和支柱。是战略的基本要素,既是确立战略的重要物资基础,又是实行战略的主要工具;

D、战略手段,也称战略措施,是在战略目的和战略方针指导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采取的行动等,是任何一个战略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际战略环境的构成: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一个时期内世界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主要构成:

A、时代特征,反映了世界发展进程中的矛盾领域和斗争状况,是整个世界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总标志,具有世界性、阶段性的特点;

B、世界战略格局,指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在其消长、分化、组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世界战略全局具有重大的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力量结构;

C、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一些世界性或地区性的大国,其推行的战略对其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一定时期内各主要国家的战略及发展趋势,是国际战略环境的重要部分;

D、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战争与和平问题始终是国际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在国际环境中最引人注目,也是世界各国研究和制定军事战略是最为关注的中心;

E、周边安全形式,周边安全形式指周边国家直接、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3、国内战略环境的构成: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策划、指导军事斗争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内社会和自然环境,它决定着战略基本性质与方向,是制定战略的依据。

A、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地区)的地理位置、幅员、人口、资源、地形、气候及行政区划、交通、要地等状况。它不仅是制定战略的重要客观依据,而且还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B、国内政治环境,其范围比较广泛,其中的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基本国策,以及国内政治安全形式两个方面对战略影响最大,它们是国内政治环境的本

质核心,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与指导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保证战略得以贯彻实施的政治基础;

C、综合国力,它是一个国家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实力和潜力的总和,

其合作程度最高、效用最大、发展最快。它的崛起与发展, 对现代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的发展产

5、国际战略力量的构成要素:

A、政治力量,政治组织、号召、协调以及稳定的能力;

B、经济力量,生产能力、配置能力、储备能力;

C、军事力量

D、科技力量,创新的应用;

E、社会文化力量,社会传统文虎的发扬和继承,文化对外的辐射能力;

6、中国地理环境(海陆面积、海陆岸线、海陆邻国数量);

海陆面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

海陆岸线:海岸线:1.8万多公里;陆地边界:2.2万多公里;

海陆邻国:隔海相望:6个国家;陆上邻国:14个国家。

7、国际战略环境中大国趋势发展:

A、美国,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和科技实力,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充当世界领袖,长期保持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是受美国自身内部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影响、新兴的多极力量的制约以及近些年来恐怖主义问题的突显。使得美国认识到建立单极体制称霸世界的企图是难以成功的;

B、在欧盟诸国中,英、法、德三国军事力量的作用和影响较大。英国是传统军事强国,军队装备精良、技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海外作战能力;法国是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军事强国,武器装备水平和部队作战能力与英军相仿,致力于建立一支能够在欧洲以外的地区独立遂行作战的多用途军队;德国军事力量在东西德统一后大大加强,它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平较高,军事素质较好,具备较强的常规作战能力,能够在欧洲地区实施高强度作战行动;

C、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从总体上看仍具有较强的综合国力。俄军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力量。目前,俄罗斯已改变亲西方政策,力求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其大国的影响力,加速推进独联体军事一体化,反对美欧染指独联体国家,并且把核武器作为恢复国家地位的支柱。从发展来看,俄罗斯仍有可能重新崛起,成为国际战略格局中有重大影响力的角色;

D、日本是战后西方国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从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它走完了由一个战败国变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全部里程。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向政治大国迈进的目标,80年代到90年代加强了对这一目标的实现。目前,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日本已经不再满足于经济大

国地位,提出了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自主外交为手段,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

E、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位不断上升,为稳定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综合国力将日益强盛,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必将进一步提高。

8、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

A、祖国统一大业面临严峻形式。近些年来,台湾海峡地区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局势,一方面,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活动日趋频繁,这对发展两岸关系是有利的;另一方面,阻碍两岸交流和破环祖国统一的不利因素也在发展,祖国统一大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

B、我国还存在着海洋权益争端和边界争端。我国与一些邻国的海洋权益及边界划分的争议情况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这些争议始终是可能威胁我国边境和领海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C、美国对我国的安全环境有综合性的影响。美国与中国是隔海相望的国家,但在中国安全的许多问题上,美国的“影子”无处不在,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着综合性的影响;

D、部分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活动频繁,我国境内外有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份子,在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操纵、唆使下,采取政治斗争和暴力相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民族分裂活动,严重影响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9、中国与主要海上、陆上邻国争议状况:

A、中印边界争端至今悬而未决,中印两国存在大片的领土争端,争议面积共达12.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争议地区。虽然目前双方均同意保持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但是由于印度在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上坚持强硬态度和不让步的立场,尤其注重在中印边界保持对中国的局部军事优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印边界争端短期内难以全部解决;

B、关于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南海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南海诸

度洋的咽喉,不仅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水产资源。近些年来,随着南海资源的勘探、发现。周边国家开始把南海的岛屿列入自己的版图,并加紧在南海海域进行资源开发,并且由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介入,使得南海争端日趋突出。

C、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由于中日两国关于领海划分的标准不同,

及海洋油气资源,而且还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中日两国关于钓鱼钓的问题一直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10、中国处理邻国海上争端的立场、原则:

基本态度:海洋领土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利益,一寸也不能放弃;

基本方针: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11、台湾的战略地位及解决前景:

战略地位:美国政府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视台湾为美国亚太战略中一搜“不沉的航空母舰”,他们之所以坚持一个中国,其实质是长期维持两岸不战、不和、不统、不独的分离状况,充当两岸关系最大的操盘手;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1、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A、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将具有更强的实战能力、可靠性、抗干扰性和抗毁力;

B、综合电子战和各种计算机病毒武器将用于未来战争;

C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D、作战平台正在向信息化、隐形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E、防空和反导武器正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F、新概念武器将于2020年左右开始用于实战。

2、中国航天事业近两年发展状况:

A、“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进一步完善,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

展;

B、基本建成“风云”、“海洋”、“资源”、“遥感”、“天绘”等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

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次顺利实施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施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D、“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精确变轨,成功绕月”的预定目标,获取大

量科学数据和全月球影像图,并成功实施“受控撞月”任务,“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取了分辨率更高的全月球影像图和虹湾区域高清晰影像,并成功开展了环绕拉格朗日L2点等多项拓展性试验;

E、基本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已于近日正式向中国及周边部分地区

提供试运行服务。

F、“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且与“天空一号”成功进行对接;

3、军用卫星的类别、发展趋势及侦查卫星的特点:

A、类别:军用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侦查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等;

B、发展趋势:a、从战略型向战术型转变;

b、与C4I系统实现联网运行;

c、微小型卫星和超大型卫星综合发展。

C、侦查卫星的特点:发展最早、应用最广、侦查效率高、传递情报速度快,效

A、发展趋势:制导技术向智能化转变、向高精度方向及复合制导方式发展;

B、武器分类:精确制导导弹、精确制导导弹药。

5、隐身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隐身技术除了在作战飞机上应用之外,还有导弹、火炮、舰艇、坦克等武器装备也应用了隐身技术。

4C4ISR的分别含义、又被称为:

A、分别含义: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查(reconnaissance);又被称为:指挥控制技术。

6、航天技术的组成:

A、运载器技术,指用于克服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将航天器送到外层空间的技术装备;

B、航天器技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执行探索任务、开发或利用太空等航天任务的飞行器。可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C、航天器测控技术,指对航天器飞行状态进行跟踪测量并控制航天器的运动和工作状态的专用技术。

7、主要国家航天器技术发展历程:

A、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航天技术的诞生;

B、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第一颗载人飞船,绕飞行地球一圈后返回地面;

C、1969年,美国阿波罗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载人登月;

D、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8、载人航天器的类别:按飞行和工作方式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航空航天飞机。

9、基因武器的内涵、特点:

内涵:基因武器就是通过其特殊的性能,破环遗传密码,使基因丢失、突变等,破环人体的自然免疫屏障,改变人体的正常发育,产生躯体或精神的疾病,从而改变一个种族的繁衍与发展的特殊武器。

10、动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的代表性武器:

动能武器:按动能武器性能划分,主要包括动能拦截弹、电炮(电磁炮、电热炮)和群射火箭等;

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等。

11、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四个“革新”,一个“转变”

革新:A、革新军事技术,推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B、革新体制编制,重新编组军队的结构;

C、革新作战方法,发挥信息化装备的优势;

D、革新军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谋划作战和军队建设。

转变:通过上诉革新,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

的方向演变。

12、高技术的发展与国防建设:

高新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变革,这对于国防建设既是挑战,更是历史的机遇。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竭尽全力,加速以武器装备和人才队伍为核心的军队信息化建设,以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具体如下:

A、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广泛开展信息时代的人民战争;

B、增强信息制胜的思维意识,提高信息作战能力;

C、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型制胜观念;

D、着力铸造“撒手锏”,为打赢创造物资条件;

E、树立新型人才观念,打造应对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1、信息化战争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磁等全维空间开展的以信息为基础,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工具和作战手段,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式。

特征:A、武器装备系统的高度信息化;

B、信息资源急剧升值,争夺战场“制信息权”成为战争的关键;

C、战场从陆、海、空三维物理空间扩展到了多维空间;

D、信息化战争的作战节奏和作战速度大大提高,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呈现出迅疾短暂的特征;

E、非接触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行动样式。

2、信息化战争的主体和主要作战样式:

主体:信息化军队、信息技术人才乃至全民

作战样式:A、致信息权争夺战; B、战争结构破坏战;

C、指挥中枢瘫痪战;

D、心理系统瓦解战;

D、战争潜力削弱战;

3、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A、传统战争的界限将被超越甚至被打破;

B、作战效能将具有亚核战争的威力;

C、天战将成为新的重要作战样式;

D、军队组织将高度小型化、一体化和职能化;

4、单兵数字化装备:

单兵数字化装备是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单个士兵装备,也称信息士兵系统。信息化的士兵装备,从攻击、防护到观察、通信、定位。能实时侦查和传递

信息。既是战场网络系统的一个终端,也是基本作战单元,具有人机一体化的远程传感能力和较强的生存能力,能够实时实地地为炮兵或执行空战任务的飞机提供数字化的目标信息。

5、信息化战争对人才培养格式的要求:

A、重视高层次学历教育,逐步提高军官的文化水平;

B、抓好关键性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指挥军官;

C、适应改革开放的新环境,拓展信息作战人才培养的途径;

D、借鉴外军经验也是提高我军信息作战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6、当代大学生与信息化战争的关系(个人观点):

A、大学生是我国公民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根据《兵役法》的规定,中国公民有依法履行兵役的义务,因此,大学生应当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义务履行者或责任担当者;

B、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为基础和支撑的全新的战争形式,当代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与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素质,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应当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主角;

C、当前,我军正处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时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对士兵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毋庸置疑,我军士兵目前的整体文化水平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迫切需要大学生士兵群体投身其中。

第九章军事地形学

1、等高线显示地貌特点:

A、在同一等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并各自闭合成环圈;

B、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凹地与此相反;

C、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间隔密,实地坡度陡;等高线间隔稀,实地坡度缓;

D、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形状与相应的实地地貌相似。

2、地形图使用颜色的规定:

绿色:表示森林、果园等植被的普染;

蓝色:表示水系及其普染,水系注记,雪山等等高线及注记;

棕色:表示地貌和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公路普染;

黑色:表示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道路境界、森林符号和注记等。

3、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A、数字式,如1:5万;

B、文职式,如“一比五万”;

C、图解式,即图上长与实地长的比例关系用线段、图形表示。

4、地形图在军事上的应用:

A、供各级指挥员掌握战场全局。地形图可以将某个战区,或某个重要战略、战役方向上的地形轮廓、地势起伏、江河、城镇、交通枢纽等情况,真实地展现在眼前,供指挥员分析研究战场、地形、友邻情况,以及敌我双方态势,审时度势地制定作战方案,组织战斗行动。

B、作为标绘要图的底图。标绘要图是指挥员、参谋人员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如首长决心图、敌我态势图、战斗经过图、行军路线图、宿营部署图、工事筑城图和各兵种战斗保障图等,常需以要图数据。地形图的突出特点是精确、详细,尤其是大比例尺地形图,各军兵种都要从地形图上获得作战行动的必要地理资料和数的形式表达。地形图一般作为标绘要图的底图。

C、为兵要资料提供数据。如地貌的起伏状态和坡度,道路的质量和里程,江河的流速和水深,居民地的大小和建筑质量,森林的种类和高度、直径等数据,都可以直接从地形图上获取。

D、进行图上作业。部队在用图中,除了战术标图外,还有大量的室内和野外图上作业。如航空兵计划航线,确立飞行高度;炮兵联测战斗队形和准备开始射击诸元;工程兵进行规划、设计和计算工程量等,都要在地形图上进行量取距离、方位,判断高程和计算面积等作业。

E、为合成军队作战提供统一的地形基础。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时,需要有统一的坐标系统、高程和地名,进行协调的指挥,而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能为这种统一指挥,实施时间、地点和主攻方向做好战斗协同。

5、各类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A、平原:平原地区道路宽阔,纵横交错,交通方便,有利于机械化部队机动,是大兵团作战的好地方;冬春季节,视界良好,射界开阔,但不便于隐蔽,配置在纵深内的直射火器不便于发扬火力,大部队行动容易暴露企图;夏秋季节,树木繁荣,有利于隐蔽伪装,但对观察射击不利;平原地区居民较多,农产丰富,对军队的宿营和物资补给有利;在平原区作战,在遭受原子袭击时,受害范围大;

B、丘陵:有利于军队机动集结、分散隐蔽,便于观察射击和指挥,便于坦克越野行动,有利于进攻和防御;如谷间有溪流和水稻田时,炮兵和坦克的机动就会受到一定限制;丘陵地由于地形起伏对原子袭击有较好的天然防护作用,但山谷和凹地容易滞留毒剂。

C、山地:山地便于凭险固守,隐蔽行动,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和设置埋伏;有利于发扬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山地对判定方位、通行、观察、射击等比较困难,不便于观察指挥、通信联络和协同合作,对坦克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影响较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