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变化1

课题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了解学会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2、固体物质加热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要求。

教学

器材

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提问:自然界的物质很多,而且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那么各种物质的变化是否有规律呢?各种物质

变化的原因是否相同?

二、新课教学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板书)

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变化实例;观察书本图例:自

然界中的变化。――共同分析这些变化。)

得出:变化――物理变化:变化中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变化中产生新的物质。(板书)提问:物理、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归纳:反应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板书)

联系: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物理变化。--举例说明:蜡烛燃烧。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①蜡烛燃烧②矿石粉碎③汽油的挥发④空

气液化

⑤铜器生绿锈⑥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⑦酒精挥发⑧火药爆炸⑨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

生改变。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板书)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加热

1、说明固体加热的装置和操作学生思考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学生练习

学生思考

师生共同归纳学生观察并记录

2、分析每一变化的实质

结论: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体的性质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板书)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实验:在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结论: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应用:农业上用波尔多液来消灭病虫害。

思考: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三、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3题

四、课堂小结:

1、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

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2、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

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

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

类。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A层 1—9题

B层 1—13题学生观察并记录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学生分层次

教后感

本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着重把握好二个问题,一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举例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二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了解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要通过观察和实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师提问】老师手里有三张纸,同学们能让这三张纸做什么变化呢? 【学生实验】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将纸点燃,那么这三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呢?能不能将这三种变化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都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纸的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教师总结】纸撕碎这样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 像纸燃烧这样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 (板书)。 【教师提问】变化中常伴随哪些现象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实验一起来观察一下。实验过程中,大家注意观察和比较物质在变 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所发生的现象。 【演示实验】实验1-1(1)水的沸腾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试管中的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实验1-1(2)胆矾的研碎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块状固体变成了蓝色粉末状固体。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提问】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大家还能举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冰雪融化、蜡烛融化、水的三态变化、铁做成锅。 【演示实验】实验1-1(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溶液变成蓝色沉淀 【演示实验】实验1-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生成大量气泡,大理石的量减少。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比如:我们酒精燃烧的时候放热、发光,还有刚才看到的沉淀、产生气体、颜色 变化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吗?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链接】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科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物理变化 1.阅读课本第6页实验1-1(1)“水的沸腾”。 ①介绍实验1-1(1)有关仪器名称,拿出仪器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做演示实 验。 ②实验前观察水的颜色是 ,状态是 。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看到 试管内的现象是 ,试管口的现象是 ,玻璃片上的现象 是 。 ③实验1-1(1)中水由液态变成了 态,最后又变成了 态。 ④完成第7页的表格(1)中的填空。 2.阅读课本第7页的实验1-1(2),完成下列填空: ①教学生认识实验1-1(2)中的研钵和研杵,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操作过程 叫研磨。 ②实验1-1(2)中,反应前胆矾的颜色是 色,形状是 状,经研磨后胆矾的颜 色是 色,形状是 状。 ③完成第7页表格(2)中的填空。 1.在实验1-1(1)和1-1(2)中,反应前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这两个反应是不是物理变化?为什么? 3.得出结论:什么叫物理变化?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 (2)

1.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有哪些?。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头制成桌椅 D.汽油挥发 E.气球爆炸 F.灯泡发光 G.花香四溢 H.蜡炬成灰I.滴水成冰J.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多选)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灯泡通电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 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化学变化 1.阅读实验1-1(3),按照书本要求做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胆矾溶于水形成溶液是变化,澄清溶液是色,氢氧化钠溶液是色的,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后,看到的现象是生成,该沉淀是氢氧化铜。在1-1(3)这个 实验中,变化后新的物质生成。 ②完成第7页表格(3)中的填空。 2.阅读实验1-1(4),然后做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向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时,试管中的现象是,把生成 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烧杯内的现象是。 ②完成第7页表格(4)中的填空。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 序号 (3) (4) 3.得出结论: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4.化学反应现象: 化学反应中,常表现为颜色改变﹑﹑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发光等。 1.变化中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2.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发光、放热、变色、有气体、有沉淀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淡蓝色液态氧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最根本的区别: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1.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有,化学变化的有。 A.玻璃破碎 B.蜡烛燃烧 C.酒精挥发 D.钢铁生锈 E.冰雪融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练习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物质的变化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灯泡通电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翰林汇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放热和发光 C.有气体逸出 D.有其它物质生成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 6、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7、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8、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B.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9.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10.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 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 11.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物质的变化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灯泡通电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翰林汇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放热和发光 C.有气体逸出 D.有其它物质生成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 6、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7、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8、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B.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9.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10.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 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 11.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5真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5真题) 1.(2015安徽)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水的净化C.燃料燃烧。D.风力发电 2、(2015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银用于制作导线 A B.C.D。 8、(2014连云港)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 是 ( ) A.滴水成冰 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 D.聚沙成塔 9、(2014?江西)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A.可燃性B.导电性。C.酸碱性D.还原性 10、(2014?济宁)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A.氮气性质稳定保护气 B.酒精可燃性消毒剂。 C.食醋酸性除水垢 D.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 11、(2014?达州)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B.铜丝导电。 C.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D.着火点40℃左右的白磷保存在水中12、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汽化B.液化C.爆炸D.缓慢氧化。 13、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 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它物质

C. 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 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 1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2015?黑龙江)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刻划B.闻气味C.石墨导电D.鲜花变色。 1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易升华 B. 浓盐酸易挥发 C. 氢气可燃烧。 D.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17、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18、下列变化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有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B. 用白磷作原料制造烟雾。 C. 用木材作原料作家具 D. 用空气作为原料制取氧气 19、用于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带变短D.生成白色粉末。 20、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A.可燃性B.挥发性。C.不稳定性D.还原性 2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人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铜片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22、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对下列现象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水加热到100℃也不分解 C.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被加热后可以放出氧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 24、阅读下列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做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 (5)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

物质的化学变化

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的教与学]模块四 作者:黄建文时间:2012-08-09 23:05:30 (一)选择题(必答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不仅仅是若干概念的组合,而是一种观念。这一观念渗透在整个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中,因此教学中需要进行基于观念建构的学年整体规划。(A) A 正确 B 错误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教学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教学的关键点之一,其教学的重要价值和关键点是建立分析物质变化的角度——透过现象看物质。(A) A 正确 B 错误 站在化学变化观念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类型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不应该把化学反应类型作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附属品,应该对其进行整合以发挥其价值。(A) A 正确 B 错误 微粒观和变化观是不同的体系,所以在新授课和复习阶段都没有必要把二者结合到一起,以免混淆观念的界限。(B) A 正确 B 错误 (二)开放性思考题 1.“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中,任选一个教学关键点,以双向细目表完成一份评价设计。 初中化学双向细目表实例

2.教学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教学往往变成简单的技能训练。从化学变化观建立和发展的视角,如何认识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功能价值? 3.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的教学中,基于概念解析的教学与基于化学变化观建构的教学,二者有什么差异?基于化学变化观建构的教学有什么意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可以从实验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做教材中的4个实验,或由老师进行演示。也可以从有关问题直接入手,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播放火山爆发和冰川融化的视频资料进入问题,或者演示纸张的撕碎和燃烧,硫酸铜

第1节 物质变化练习

第1节物质的变化 一、我学会了 1、自然界中物质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的变化, 叫做变化;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叫做变化;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变化是。 两者的联系是,变化一定伴随变化的发生。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通过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物 质变化的证据主要有。 3、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实例:往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溶液,会生成色物质, 因此,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的存在。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呈色,因此,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剂。 二、我理解了 4、浙江义乌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B.酿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 C.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D.制作蜜枣时晒干水分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6、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 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7、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酒精挥发B.铁棒磨成针C.食品腐烂D.花香四溢 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B.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D.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 9、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 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物质的化学变化全解

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题复习三、中考趋势分析一物质的变化多为选择题,且一般出现在试卷的前几道题;对物质联性质的考查,命题形式主要有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等题型。新闻热点判联系典型的科技、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分析根据题给新信息,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其相互联系和区别;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成为中考命题热点之一。近年来,微观角度对题给物质的变化或性质进行描述或做出解释的简从宏观、答题增多,估计也会成为未来中考命题的热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从近三年的考题分以上,特别是化学方来看,本讲内容所占的分数比较多,都在15 命题形式主要是根据质量守题型遍布中考的所有题型,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及进行各物质的计算,书写和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与判断反应类型相结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比起以前有所下由近年的题型来看,降,不仅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数据,用这些数据去解题。二、中考高频考点解读考点1 物质的变化 知识点梳理】

【题型分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型一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水分蒸发D ..食物腐烂C .玻璃破碎B A .菠萝榨汁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生锈 B .瓷碗破碎 C.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D湿衣服晾干 类型二从微观角度辨别物质的变化 1、下图中同种符号表示同种分子,则A-B属于变化C -D

_______ 属于变化。 ______________ A B CD 考点2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梳理】 【题型分析】: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类型一属于物理性质SO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及答案

百花中学九年级2015—16学年度第一学期练习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滴水成冰C.粮食酿酒D.花香四溢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夏季柏油路面“变软” B.水遇冷结冰 C.食物腐败变质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B.浓硫酸做干燥剂 C.二氧化碳做温室肥料 D.盐酸用于除锈 4、下列俗语或成语所涉及的内容与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海枯石烂 B. 铁杵成针 C.烈火真金 D. 蜡炬成灰 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 A.衣服晾干 B.食物霉变 C.电灯发光 D.轮胎爆裂 6、下列生活中的一些作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不锈钢制炊具 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米酿成醋D.榨取果汁 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造成酸雨 B.气球充入过量空气爆炸 C.铁钉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 8、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 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物质的性质 9、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溶解性 C.密度、硬度 D.可燃性 10、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是()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 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C.牛奶变酸 D.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 11、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 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2、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铁的熔点高达1535。C,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 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 13、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4、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A.发热发光 B.生成新物质 C.颜色发生变化D.状态发生变化 15、家庭厨房中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未吃完的饭菜变馊B.天然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水沸腾D.菜刀生锈 16、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九上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珍爱我们的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的珍贵,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从而实现人生价 值。 能力目标: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逐步提高生活 适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 生的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进一步激发热爱生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一)新课引入 设计引入故事《风雪千里送心脏》 目的: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这一动人的故事,感受到人类生命的 脆弱,懂得珍爱我们的生命,由此引入正题。 (二)学习新课 小标题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板书) 谈一谈 教师:生命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威胁,有些威胁来得很突然,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准备,这时,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巴尼的一次难以想象的经历。 阅读课本29页材料,思考:

1、威胁他的生命因素是什么?危急时刻他是怎么做的? 2.你觉得这位伐木工人用电锯锯掉右腿,值吗? 3、如果你是巴尼,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为什么? 4.你最佩服这位伐木工人的是什么? 讲一讲 教师:巴尼的经历也许非常特殊,但的确求生的意志常常会创造生命的奇迹。我们身边或许就有这样的奇迹。请把你知道的事例说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学生:讲感人的求生故事 师:讲述被困矿下6天靠吃煤喝尿生存的新闻故事。 教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回答。) 小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议一议 教师:当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既要有求生的意志,也要有求生的方法,老师为你们设置了几种情景,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假如是你,在危急时刻该怎样求生呢? 情景是: 1)、小余家住七楼,一天晚上,邻居家的厨房突然火光熊熊。原来邻居家的水壶烧干了,引着了厨房里的杂物,火势迅猛,很快烧着了楼道里堆放的东西。这时你……? 或者:你所在的寝室突然失火了……(火大或火小、湿毛巾堵住鼻孔、匍匐地下爬行、拨打119……) 2)、下晚自习后,在黑黑的巷子里突然遇到了一个歹徒…(作为未成年人,只能斗智不能斗勇,记住歹徒相貌见机拨打110……) 3)、突然家中煤气轻微泄漏……(关掉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4)、如果你被狗咬伤,你将如何处理? 师:小组讨论,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题目来解决,一会小组长汇报结果,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多,现在开始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的求生技能都很高,选的办法也很科学。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相关知识要点】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解题思路方法】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方法 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 解题思路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本质特征进行逐项分析。 解高粱酿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承受不了过大的内部压力而发生的破碎,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均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B。 说明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弄清爆炸的实质。爆炸可分以下三类:①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②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③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 例2 以下现象,一定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A.褪色 B.发光发热 C.潮解 D. 风化 解题思路抓住能表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褪色和发光发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而褪色,电灯在通电时发光发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潮解是指某些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由于固体本身的成分并没有改变,应属于物理变化。风化的本质是结晶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D。 例3 下列各种制备方法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工业制氢气;实验室制氢气 C.工业以CO2制干冰;实验室以水制冰 D.工业开采金刚石;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 解题思路通常情况下,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如:水、氧气、氮气、某些矿石等),工业上均用物理变化的方法制取;自然界不存在或存在很少、难以提取的物质,工业上常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制取;而在实验室里,常用气体的制取一般采用化学变化的方法。 解 A.工业制氧气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由于氧气本来就是空气中存在的物质,把它分离出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常用KClO3、KMnO4或H2O2分解的化学变化方法。B.工业制氢气常用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方法,实验室制氢气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均是化学变化。C. 工业以CO2制干冰和实验室以水制冰都只发生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均是物理变化。D.工业开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方法;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由于反应物石墨中的碳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A、D。 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新物质”是指原物质中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的物质,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辨析方法 例4 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解题思路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①中所叙镁的性质,只能在②中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④中所叙石蜡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在③中的物理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解答案为:③;②;④;①。 说明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所进行着的一个过程,两者在文字叙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用“能”、“易”、“可以”、“具有”等词。 3.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例5 下列记录的普通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 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 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 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题思路根据自己亲历的对普通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可知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不会下沉。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答案为:B。 例6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产生大量的白烟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固体氧化镁 解题思路现象一般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表面状态,在化学实验中常伴随的是颜色的变化或气泡的产生,或沉淀的生成等,至于气体沉淀等生成物是什么,单凭现象是不能确定的。本题中,“生成固体氧化镁”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4.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与判断。 学习难点: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自主学习: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合作探究: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P6~P7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 (1)以上四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 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练习题1

专项练习一 一、选择题: 1、下列著名的诗句中隐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018年河南) 2、下列生活中的一些作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不锈钢制炊具 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米酿成醋 D、榨取果汁(2018年黄冈) 3、下列化学变化中一定没有单质生成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以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烧碱,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中不包括()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他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CO2→H2CO3→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 6、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2(2018年南通) 7、根据反应3NO2+H2O==2HNO3+X,推断X的化学式为() A、N2 B、NO C、N2O3 D、N2O5(2018年上海) 8、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4︰19 B、3︰5 C、1︰3 D、2︰17(2018年黄冈) 9、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

第1节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姓名学号 一、我学会了 1、自然界中物质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的变化, 叫做变化;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叫做变化;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变化是。 两者的联系是,变化一定伴随变化的发生。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通过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物 质变化的证据主要有。 3、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实例:往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溶液,会生成色物质, 因此,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的存在。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呈色,因此,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剂。 二、我理解了 4、浙江义乌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B.酿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 C.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D.制作蜜枣时晒干水分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6、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 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7、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酒精挥发B.铁棒磨成针C.食品腐烂D.花香四溢 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B.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D.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

专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中考复习要求 1、知道并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含义。明确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2、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知道化学反应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简单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及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和催化剂的概念,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二、基础知识回顾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的简单分类和放热、吸热现象 (1) 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里,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组成形式变化划分,主要有 、 、 、 。 (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仅以得氧、失氧的观点了解) 氧化反应 物质跟 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得氧它就被氧化了。例如: S + O 2 → SO 2( 被氧化) 2CuO + C → 2Cu + CO 2↑ ( 被氧化)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走的反应叫还原反应。物质失氧(部分失去或全部失去)它就被还原了。例如; CuO + H 2 → Cu + H 2O ( 被还原) (3) 放热、吸热现象 化学反应总是伴有能量的变化,有的化学反应放热,有的化学反应吸热。 4、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一般情况下,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 ② 5、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而本身的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三、重点疑点讨论 1、仅通过下列现象就一定判断某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吗?判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A 、产生气体的变化 B 、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 C 、发光发热的变化 2、变化与性质有何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物质的性质。 3、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吗?哪些物质燃烧能产生火焰? 4、燃烧、点燃、加热和自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爆炸一定是由燃烧引起的吗?燃烧一定引起爆炸吗?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吗? 6、怎样进行灭火?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点)能改变吗? 四、解题方法指导 例题1 下列获得氧气的方法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扩散 燃烧 △ △ 点燃 缓慢氧化 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积聚 热量,气体体积迅速膨胀 爆炸 若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扩散,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自燃 氧化反应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1.1 物质的变化 教材 解读 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形态 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 化的实质。 2、技能领域:了解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实验 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固体物质加热的实验装置 和操作要求 3、情感领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 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学习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难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学情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如物态变化、机械变化、地 球运动等,而且在水和空气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了一些化学变化,本 节教材是从物质变化的本质出发去讨论自然界物质变化的不同,通过 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明确物理和化学两个变化的含义,掌 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本节课的重点 是学习探究物质变化的科学方法,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等物质的变化 打下基础。 教学 准备 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锥形瓶、硝酸铅溶液、碘化钾溶液、蒸馏水 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 八下我们已经学习了O 2 、CO 2 这两种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制法、用途。自然界的物质种类繁多,而且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问: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如何认识它们 变化的规律呢? 二、讲述: 1、举出你所知道的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你能说出生活中 物质变化的实例吗? 雪变成液态水,水蒸汽变成雾,水结成冰,火柴、蜡烛燃烧,白糖 溶解水中,燃放烟火。 2、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周围的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如: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物质的 溶解、下雨、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落下、电灯发光、冰 山消融、水的电解。 问:上述的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 3、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山东滨州)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1.(2015· 海水“制碱” 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 D.②④ 贵州安顺)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 2.(2015· 是() A.冰块制成冰雕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泥土烧成瓷器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3.(2015· 宁夏)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 B.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C.瓷碗破碎、钢铁生锈 D.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 重庆B卷)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4.(2015·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湖南株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5.(2015·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江苏苏州)下列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6.(2015·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D.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 甘肃兰州)对下列有水生成的四个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7.(2015· () ①2H2+O22H2O②H2CO3H2O+CO2↑③H2+CuO Cu+H2O④ SO2+2NaOH Na2SO3+H2O A.①是化合反应 B.②是分解反应 C.③是置换反应 D.④是复分解反应 8.(2015· 福建厦门)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C.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D.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黑龙江大庆)下列关于反应的描述、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完全正确的是() 9.(2015· A.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化合反应 C.高炉炼铁原理Fe2O3+3CO2Fe+3CO2复分解反应 D.将铁片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 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10.(2015·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 AlCl3+3H2O复分解反应 B.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2HgO2Hg+O2分解反应 C.用天然气作燃料CH4+O2CO2+2H2O氧化反应 D.验证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3Cu+Al2(SO4)33CuSO4+2Al置换反应 广东佛山)已知:2Al+Fe2O32Fe+Al2O3;2Na+2H2O2NaOH+H2↑。下表各11.(2015· 选项中不能用置换反应通过X得到Y的一组物质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