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洲哲学史

欧洲哲学史

欧洲哲学史
欧洲哲学史

《欧洲哲学史》期末复习思考题

绪论

1、欧洲哲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具有一系列高度抽象的概念、术语或范畴,形成了追求严密而系统的逻辑证明的传统;

(2)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科学、宗教和神学有关联;

(3)在讨论人、世界及其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欧洲哲学或者侧重某一方面或者同时并重,因此出现交叉繁荣同时昌盛的局面;

(4)认识问题有意或无意地贯穿于欧洲哲学的始终,求真精神构成欧洲哲学最基本的精神;

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1、怎样评价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本原”哲学论断?

答:历史意义:(1)“水是万物本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标志着古希腊哲学正式诞生;

(2)表明古希腊人开始用自然本身去说明自然万物的生成和存在,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唯物主义命题;

(3)表明古希腊人力图在感性观察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去对自然界的起源和统一作出理论上的抽象概括,从而庄严地宣告了人类理性的胜利;

历史局限:(1)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水这种特殊的感性的事物,只能勉强说明世界的起源和构成,表现出哲学思想的朴素、原始和直观的特点;

(2)展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不自觉的思考和理解;

2、赫拉克利特以流变为核心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万物流变的根基和本体是火,火是万物的始基;

(2)万物流变具有普遍性,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3)流变的原则和规律是逻各斯;

(4)流变的源泉或原因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

(5)流变的总体特征是循环和平衡;

3、巴门尼德在其哲学中对“存在”概念作了哪些规定?

答:(1)存在是唯一的,不可分割的;

(2)存在是永恒的,非生成的;

(3)存在是不动的;

(4)存在是完满的;

(5)存在是思想的对象,存在是超感性的,只有思想才能把握;

4、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思想要点有哪些?

答:(1)从本意上看,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不可分、不能切割的东西;

(2)提出了“原子—虚空”是万物产生的本原和统一的基础;

(3)从特点上看,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原子永恒存在,不生不灭;原子内部充满、坚实和没有虚空;原子之间有形状、秩序和位置上的区分;原子不能为感官直接把握,只能用理性去认知;在虚空中存在,具有永恒运动的特性;(4)原子运动是宇宙生成的原因。在虚空中,众多原子聚合在一起并相互碰撞而产生漩涡运动,最终而形成世界万物,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

1、怎样理解普罗泰戈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命题?

答:(1)要理解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命题,首先需要明白当中的“人”指的是什么,是类的人还是单个的人?从普罗泰戈拉的其他思想和其他古人意见来看,我们认为这里的“人”指的是单个的人。

(2)要理解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命题,其次需要明白当中人的哪一方面是万物的尺度,是理性还是感觉,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我们认为,普罗泰戈拉所说的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

(3)综上所述,这一哲学命题的含义是:对我来说,事物就是对我所呈现的样子,对你来说,事物又是对你所呈现的样子,而你和我都是人。因此,可以说,对于每个感知者来说,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

(4)哲学意义:第一,第一次在哲学中突现了人本身,体现了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倾向;

第二,肯定每个人通过自己的感觉经验就能判断事物的是非,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也为普通公民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由于过分强调感觉而忽视了理性抽象在认识中的作用,有相对主义的嫌疑,而且易导致诡辩的盛行;

2、怎样理解苏格拉底关于“德性即知识”的论断?

答:(1)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德性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符合他们本身的内在规定性。

(2)德性是人的本性,人潜在地拥有德性。人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成为现实的和真正地善;

(3)在此基础上,苏格拉底将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提出了“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无人有意作恶”的结论。他认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人自愿追求恶或他认为恶的东西,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

(4)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观点奠定了理性主义论理学的基础,但同时忽略了德性与知识之间的差别;

3、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也被他称为“辩证法”,是指人们通过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按对象的种属加以辨析的活动。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之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的认识。这种方法包括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四个环节。

4、柏拉图理念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从词源上看,理念指的是一个客观实在,而不是观念性的东西;

(2)从本质上看,理念本质上是一类事物中挖掘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性。柏拉图认为,脱离和先于可感事物的客观实在是万物的本原或模型,是世界万物追求的目标和赖以产生的动因;

(3)从特点上看,理念具有永恒不变性、客观实在性、本原性、等级性、超感性,是“一”和“多”的统一;

(4)柏拉图认为理念派生事物是通过模仿和分有两种方式进行。(1)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也就是理念就是诸如美本身、善本身、大本身之类的东西;(2)造物主是根据理念为原型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

事物因模仿理念而存在,也就是理念是世界的根本原因或本体,是具体事物分有或模仿的对象;

(5)综上所述,柏拉图的理念具有以下四层含义:1.理念是事物的共相;2.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3.理念是事物模仿的模型;4.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5、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指一切感性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形而上学根据和条件,包括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种原因。

(2)质料因是指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形式因既是指内在形式,即事物的“是其所是”或“是所是什么”,也就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也是指外在形式,即形状,是事物表现于外的那个样子;动力因是指动变的本原,是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目的因是指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生成,总是有所为,即总有一定的目标或目的;

(3)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可以看作是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三种原因合而为一后统称为形式因与质料因的对应,质料因是第一实体。

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

1、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的原子论有哪些修正?

答:(1)宇宙是由物体与虚空组成;

(2)原子形状有限,虽不可分,但有其部分;

(3)原子有重量和有偏斜运动;

2、伊壁鸠鲁在其哲学中是怎样引导世人去获取人生的幸福?

答:(1)认清死亡;(2)适度追求快乐;(3)重视友爱;(4)社会契约

3、柏罗丁流溢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太一是绝对的同一体,是单纯而单一的神本身和善本身,是存在物的最高原则和终极原因,是完满自足的源泉。它因其完满而流溢,因其流溢而产生一切;

(2)太一由于自身充盈,故而自然要溢出,但这种流溢无损于自身的完满;(3)太一首先流溢出理智,理智是太一的影像,也是太一的唯一的直接产物;(4)理智像太一一样能够流溢,它流出的影像是灵魂;

(5)灵魂的流溢物是可感世界;

(6)柏罗丁的流溢说是太一→理智→灵魂→可感世界的宇宙生成过程,是由一到多,由极度完满到相对完满,由完满的善到缺失的过程。

第四章教父哲学

1、基督教的基本信条有哪些?

答:(1)一神说,上帝是唯一的真神;(2)三位一体说,也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3)创世说;(4)原罪说;(5)救赎说和来世赏罚说(天因报应说);(6)天启说;

第五章经院哲学

1、唯名论与实在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唯名论:主张个别事物是唯一实在的,共相等一般只是名称或概念,而不具有实在性;

实在论:主张一般作为精神实体先于个别而存在,它决定个别事物,而个别事物

只是一种幻影;

2、经院哲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它是一种宗教哲学,作为神学的婢女而存在;

(2)它表现为一种神学教条主义;

(3)它是一种烦琐的哲学;

3、安瑟尔谟是怎样论证上帝存在的?

答:(1)证明上帝的存在只需要借助先验的逻辑力量,仅仅从概念就可以推演出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信仰给予我们一种真理,一种上帝的定义,即上帝是“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也就是上帝是存在于人的心中的;

(2)安瑟尔谟首先断定人心中有至高无上者的观念,继而宣布至高无上这不可能只作为观念存在于人心中,它必然也在现实中存在,上帝就是这样的至高无上者,最后推论出上帝必然存在于现实中的结论;

(3)总之,安瑟尔谟认为,上帝既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4、托马斯·阿奎那是怎样论证上帝存在的?

答:(1)阿奎那认为,先天的证明(即从原因推论出结果)是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只能通过后天的证明(即从结果推出原因)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也就是通过上帝的创造物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2)阿奎那提出了证明上帝存在的五种方式:

①第一推动者的证明。上帝是不被任何东西推动的第一推动者;

②第一作用因的证明。上帝是第一作用因,由它产生了中间作用因和最终的结果;

③最初的必然性。上帝自身存在必然性,是其他事物的必然性的原因;

④最高的等级。上帝对于所有的存在者来说,是存在、美善以及任何一种完善性的原因;

⑤最高智慧者。上帝安排所有的自然事物追求自己的目标;

5、怎样理解“奥康的剃刀”的含义?

答:(1)现实中没有独立的联系,只有相互联系的事物。在相互联系的事物之外设定一个联系,在多的事物之外设定一个多,只能使科学毫无意义地复杂化;(2)经济思维原则:能以较少者去完成的事情,若以较多者去做,便是徒劳。奥康认为,像“实体形式”“隐蔽的质”“影像”之类都是多余的东西,都应当加以抛弃;

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1、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答:(1)反对神权对人的侵犯,要求肯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

(2)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享乐主义,反对来世幸福,提倡现世幸福;

(3)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4)反对盲目信仰和崇拜权威的蒙昧主义,推崇理性,重视科学知识;

2、怎样理解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答:(1)《圣经》中说:“义人必因信得生”,马丁·路德从该句话中提炼出了“因信称义”说。他认为,获救只凭人的信仰,与善功、教会的中介作用没有关系,强调信仰是获救的必要条件;

(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实际上是指人不需要依靠念经、戒斋、施舍、购买赎罪券等“事功”,仅仅依靠自己信仰,基督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恩典而最终

得救;

(3)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动摇了教皇至上的理论根基;

3、怎样理解加尔文哲学中的“天职”概念?

答:(1)坚定自己是选民;

(2)努力践行神圣职责;

第七章 17至18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哲学

1、弗兰西斯·培根“四假相说”的含义是什么?

答:(1)所谓假象,是指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象分为四类——族类的假象、洞穴的假象、市场的假象和剧场的假象。

(2)族类的假象是人类天性中普遍存在的缺陷,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尺度所产生的假象;

(3)洞穴的假象是由个人的特性而产生的假象;

(4)市场的假象是由于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语词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假象;(5)剧场的假象是从各式各样的哲学体系以及错误的论证方法中移植到人们心中的假象;

2、弗兰西斯·培根哲学中归纳方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收集材料;

(2)应用“三表法”(存在表、差异表、程度表)来整理材料;

(3)进行真正的归纳:去伪存真、初步收成、完善修正

3、霍布斯自然观中的机械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关于物体的定义,霍布斯认为,物体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

(2)关于偶性,霍布斯认为,偶性是指某个物体借以在我们心理造成它自身的概念的那种能力(物体的根本内在规定性)表现于关系之中。偶性包括两种情况:普遍偶性是指物体的形状;特殊偶性是指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关于运动,霍布斯认为,在物体与运动方面,运动是某些物体特有的偶性;在运动形式方面,运动就是不断放弃一个位置,占据另一个位置

(4)关于因果联系,将因果联系与机械联系结合起来,认为因果联系客观且必然,忽视了客观事物的偶然;

4、怎样理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

答:(1)笛卡尔认为,在所有的知识真假难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的唯一妥当的方法就是来一次普遍的和彻底的怀疑,这产生了“以往我们所确知的一切可能都是虚幻”的结果。当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怀疑一切的时候,这个怀疑本身却表明了一条真理,即“我在怀疑”本身是无可置疑的。也就是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是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在他看来,怀疑是一种思想,因而可以这么说,“我在思想”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显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必然有个在怀疑在思想的“我”存在。这就是怀疑必然有一个怀疑者在怀疑,思维必然有一个思维者在思维,因此,我思,故我在;

(2)“我思故我在”中的“我”严格来说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这也就是指“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这个心灵实体的本质乃是“思想”。

(3)“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形而上学的第一条原理,这为近代哲学奠定了反思

性、主体性原则和理性主义等基本特征;笛卡尔通过怀疑这种否定性的方式将思想的形式与思想的内容分开,由此确立了主体的独立地位,并且以之为一切思想或认识的基础;

(4)笛卡尔将“我思故我在”从认识论的反思转移成为本体论的结果,亦即认为我是一个思想实体是不合法的;笛卡尔通过“我思故我在”命题为近代哲学确立主体性原则的同时留下了一道二元论的难题,使后来的哲学家们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时始终难以摆脱困境;

5、洛克对天赋观念论作了哪些批判?

答:(1)对“普遍同意说”的批判,不存在所谓的“普遍同意的观念”,即使有个别普遍同意的观念,也不一定是天赋的;(2)对“天赋观念潜存说”的批判,天赋观念既存在又不存在是矛盾的;(3)对“天赋能力潜存说”的批判,能力需要通过理性来唤醒,与天赋相矛盾;(4)对“天赋观念论”危害的揭露,天赋观念论使人盲目信仰,放弃理性思考与批判;

6、洛克与霍布斯在社会契约论上有哪些异同?

答:相同点:人从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的唯一途径是同其他人订立契约,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自由、安全、财富和其他平等权利;

不同点:

转让的权利统治者的权利自然权利

霍布斯一切权利不受契约的约束一切人反对一切

人洛克生命、财产和自由除外要受契约的约束人人平等自由、和

7、洛克哲学中“白板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心灵像一块白板或白纸;(2)知识和观念全源于后天的经验印记;

8、怎样理解斯宾诺莎哲学中“实体”概念?

答:(1)斯宾诺莎哲学中的“实体”是指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换言之,形成实体概念,可以无需借助于他物的概念,他将实体等价于自然,等价于神;

(2)实体具有以下特点:(1)实体是自因;(2)实体是无限的和绝对的;(3)实体是唯一的;(4)实体是永恒的;(5)实体是不可分的;

9、怎样理解莱布尼茨哲学中的“单子”概念?

答:(1)莱布尼茨哲学中的“单子”是指作为世界万物单纯的实体是实在存在的、单纯的、没有部分的点;

(2)单子具有以下特性:(1)不可分性或单纯性;(2)客观实在性;(3)永恒性;(4)孤立性;(5)差异性;(6)能动性;

(3)根据清晰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单子具有构成无生物和植物的单子→构成动物的单子→构成人的单子→上帝这样从低到高的等级;

10、怎样理解贝克莱关于“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

答:(1)贝克莱认为,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这意味着感觉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也就是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在他看来,对象和感觉是一种东西,因而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认为人们通常认为的“我们所感知的事物在我们的心外有其客观的存在,是不以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存在着承认观念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和在观念之外有某种是在的存在物之间的矛盾,他认为这是因为

“抽象观念”在作怪,在他看来,人的心中只有各种特殊的观念而根本不可能形成与特殊观念分离的抽象观念,既然只有特殊的可感观念是存在的,抽象观念并不存在,那么可感事物与它的被感知就是一回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2)贝克莱认为,宇宙中的存在有三种,第一种是只存在于感知者心中的观念;第二种是可以感知观念的被创造的精神,即我的心灵和其他所有人的心灵,第三种是永恒无限的精神,亦即上帝。在他看来,心灵的一切不能思想的对象,都同样是完全被动的,而且它们的存在只在于被感知;至于灵魂或精神则是一个能动体,它的存在在于感知观念和思想。因此,“存在就是被感知”更确切的表述是“存在就是被感知和感知”。

(3)任何事物都具有可感性质,所以它们能够被我们所感知,而这些可感性质是上帝的作品;

11、休谟哲学中因果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由研究因果联系怎么来转化为研究因果观念怎么来;

(2)批判了先验因果观、机械论因果观和神意说

(3)认为因果观念的经验性来源是被认为是原因的现象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接续和恒常结合为被认为是结果的现象;

(4)因果联系的实质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5)提出了“归纳问题”:归纳推理如何从全体过渡到结论、从个别过渡到一般,即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在逻辑上是得不到证明的,这也就是哲学史上的“休谟问题”;

(6)因果推理的心理依据是想象自由原则和习惯是人类最大的指导;

第八章 18世纪法国哲学

1、孟德斯鸠哲学中“法的精神”概念指什么?三权分立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法的精神”是指影响法律制度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也就是法律制度不仅与国家政体的性质和原则有关,而且与各个国家的气候、土壤、面积大小等自然条件有关,与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有关系。

三权分立学说的内容:

(1)每个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和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具体体现为制定临时或永久的法律、修正和废止已制定的法律;行政权体现为对外宣战和媾和、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司法权表现为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诉讼;三种权利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保持平衡;

(2)立法权力代表国家一般,立法权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参与立法;行政权是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国王独个执掌,便于迅速处理国家事务;司法权归法院行使,法院每年由人民阶层选举出来的人员组成,判例固定;

2、卢梭对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是怎样分析的?

答:(1)卢梭认为,要解决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问题,首先必须回溯到人类的“自然状态”,以展示人的本性,由此才能说明造成不平等的原因所在。他使用抽象的分析法,把“人所形成的人”即社会人与自然人加以比较,将剔除人的社会性之后所剩下的东西看做是人的自然本性,由此来研究决定人的本性的自然规律,说明人类社会的基础和不平等的来源;

(2)卢梭认为,人类因自身所具有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而从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了不平等的“社会状态”,这种能力产生了私有制,私有制是人类不

平等的起源;

(3)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私有制的产生。富人和穷人的产生,使人类在经济上不平等;

第二阶段:订立契约,建立了国家政权。富人对穷人的统治合法确立,使人类在政治上不平等;

第三阶段:合法权力转化为专制权力。统治者将自我看成主人,将臣民看做是奴隶,使人类出现了极端的不平等;

3、爱尔维修的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答:(1)爱尔维修认为,教育是外部事物对人发生作用,人的精神对这些作用做出的反应和回答。所谓的教育,是指人的一切生活条件的总和及环境对人的影响。人和周围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关系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人是教育的产物;

(2)教育的不同,也就是环境的不同,使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产生差异,形成了民族性格或国民性;

(3)爱尔维修认为,环境和教育决定着人的思想观念、风俗、性格、美德和幸福;在他看来,环境中最根本的东西是政治形式,在政治形式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因而“法律造成一切”;因此,要改变环境,只有靠少数具有开明理性和勇气的天才人物制定出良好法律,改革政治,并且将他们的正确意见推广给大众,形成社会公认的意见;

第九章德国古典哲学

1、康德的三大《批判》的著作名称;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突出人之主体能动性的基本思路?

答: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康德哲学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前批判时期注重自然科学的研究,信奉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批判时期是“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突出人之主体能动性的基本思路:由感性(纯粹数学怎么可能)到知性(纯粹自然科学怎么可能)再到理性(形而上学怎么可能)的思路。

2、费希特哲学的出发点是什么?其知识学的三条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费希特哲学的出发点:自我(先验的、纯粹的绝对自我意识)

知识学的三条基本原理:(1)自我设定自己本身;

(2)自我设定非我;

(3)自我在自身中设定一个可分割的非我与可分割的自我相对立;

3、谢林哲学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1)“同一”哲学,认为哲学的最高原则是“绝对同一”,由此发展了先验哲学和自然哲学;

(2)天启哲学

4、黑格尔主要哲学著作的名称;其构想的世界逻辑发展(绝对精神自我展现和认识)的主要阶段;关于“合理的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论断的主要含义。

答: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

构想的世界逻辑发展的主要阶段:

精神、逻辑学(主观逻辑和客观逻辑)、自然哲学(力学、物理学和有机学)和

精神哲学(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四个阶段

“合理的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的主要含义: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归根结底要符合自己的本质,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并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现实,只有真正合理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因而一切现实的东西当然就是合理的。

5、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人本学基本特征;他对人之本质有哪些主要结论?答:人本学基本特征:(1)人是感性的实体;

(2)人是肉体和灵魂相统一的感性实体;

(3)人是有感觉能思维的感性实体;

(4)人是有意志、依照目的活动的感性实体;

(5)人的本质:人的真正本质是精神,包括理性、意志和情感三个方面;

关于人之本质的主要结论:(1)感性是人的本质;(2)爱是人的本质;(3)我欲故我在;(4)人就是他所吃的那个东西;(5)生命是人的最高本质;(6)类是人的本质;(7)团体性、共同性、统一性是人的本质;(8)理性、意志、情感是人的绝对本质;(9)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本质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 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 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 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 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 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 前期(教父哲学) 后期(经院哲学) 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 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 前期(19世纪中后期) 中期(20世纪前期) 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 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 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 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历年考试题

简析(50):启蒙运动,唯理论,经院哲学,“存在即被感知”,《精神现象学》 论述(60): 1,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 2,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结合你对康德思想的了解,谈谈你对此句话的理解与评价。 原著分析(40)具体要求:1,论述作者论证要点2,评论作者的思想3,简要说明作者思想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影响。 简析(60):启蒙运动的精神,唯名论,唯理论,绝对精神(黑格尔),苏格拉底辩证法,实体(亚里士多德) 分析(90):以下文字出自现代德国哲人之手,试结合欧洲哲学史的演化过程,单单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评价。 简述(70):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安瑟伦本体论证明与康德的批判,洛克两种性质学说,休谟的怀疑哲学,黑格尔:“理性的狡计”说,胡塞尔意向理论 论述(80): 1,以笛卡尔为例,阐发哲学运思的基本特征。 2,试论述康德的实践理性论。 简答(60):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曲,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世纪信仰与理性关系说举要,启蒙运动的主题。 论述(90): 1,试评述经验论与唯理论在知识论问题上的分歧 2,试评述康德的宗教哲学 3,试评述西方哲学中的个人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理论 一、简答题(80分,每小题16分) 1、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观 2、列举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几个主题 3、洛克两种性质说 4、列举西方哲学史中的几种身心观 5、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 二、论述题(70分,每小题35分) 1、比较休谟与康德对因果性问题处理的不同进路及各自理据。 2、针对康德的 “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观,席勒(schi11er)曾撰诗嘲讽:“我愿意

冒从虎《欧洲哲学通史(上卷)》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言及第1章【圣才出品】

导言 0.1 复习笔记 一、欧洲哲学史的重要性 正像东方各国的哲学史一样,欧洲哲学史也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作为重要的理论渊源 欧洲哲学史从世界观方面反映了欧洲奴隶占有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欧洲近代实验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历史上哲学发展的较为完整、系统、典型的材料和线索,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创立的理论前提,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渊源。 (二)揭示了人类认识的过程 欧洲哲学的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类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欧洲哲学史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欧洲哲学思想发展的实际进程,探索和揭示这种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的规律性。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争 (一)哲学史是斗争的历史 从欧洲哲学史上看,哲学和人类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哲学中的各种不同倾向间的矛盾和斗争展开的。在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欧洲哲学史曾出现过非常众多的哲学流派:朴素唯物论、形而上学唯物论、主观唯心论、客观唯心论、二元论、泛神论以及不可知论,等等。欧洲哲学史的实际过程就是由各个时代不同哲学派别之间的彼此斗争、相互渗透和错

综交织所组成的,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矛盾和斗争则是贯穿于整个欧洲哲学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 (二)欧洲古代哲学的朴素性 在欧洲,长达数千年的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虽然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但是哲学家们对于分歧的焦点或关键却是逐步明确的,就是说,在历史上,哲学家们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理解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欧洲古代哲学虽已出现了具有明显唯物主义倾向和唯心主义倾向的彼此对立的哲学派别,但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认识还是直观的、朴素的,并不十分明确清楚。 (三)恩格斯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总结了近代欧洲的哲学发展成果,进一步做出更明确的概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任何一个较为彻底的哲学家总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凡是断言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哲学家,便组成唯物主义阵营;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家,则属于唯心主义的流派。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系统地阐释了哲学认识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哲学认识上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为真正科学的哲学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哲学史研究工作指出了一条基本的线索。 (四)正确对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态度 1.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 哲学史的研究工作就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判别一个哲学体系在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原则立场,而应当深入地分析不同社会历史时代的不同哲学派别在坚持一定的哲学路线的基础上是如何具体地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唯物主义哲学存在不合理性

德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现状

德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现状 ——访汉斯?波塞尔教授和李文潮教授 郭贵春成素梅 2013-4-6 13:25:00 来源:《哲学动态》(京)2006年11期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传统科学哲学的内在矛盾越来越尖锐,新的科学哲学传统的建立正处于探索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德国科学哲学的研究与发展状况,我们对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的汉斯?波塞尔(Hans Poser)(简称波)教授和德国自由大学哲学系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李文潮(简称李)先生进行了专访。 问:英美科学哲学界普遍认为,科学哲学产生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形成于逻辑经验主义,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波:一般认为科学哲学起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这是分析哲学的看法,分析哲学的典型特征是坚持经验主义传统,从经验主义中寻找起源,这样,很容易追溯到孔德。 李:德语中科学哲学这个概念叫做“Wissenschaftstheorie”,大约形成于上世纪中期。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个概念是对英美语言中“Philosophy of science”的翻译。假如这样的话,那么就是科学哲学一词首先在英美世界流行的。不过人们在德语中为什么没有直接使用“Wissenschaftsphilosophie”或者“Philosophie der Wissenschaften”?我猜测在把英语中的“Philosophy of science”引到德语中时,人们也许想到了德国哲学中的古典传统,譬如费希特的“知识学”(《全部知识学基础》,1794;《知识学第一导论》,1797)。只是这样一来,德语概念提供的信息便与英语中的“Philosophy of science”有

外国教育史

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注重对古典科目的学习和研究、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反对经院哲学,强调个性解放、重视古典语言,后期出现了形式主义) 2、在人类教育发展的最初阶段,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是基本的学习方式。 3、不属于古代东方国家世俗学校的教学方法特点的是(盛行体罚)。 4、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初等教育开始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星期日学校的广泛开设、慈善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5、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19世纪20—30年代出现于英国的教育思潮,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有(强调在教育中尊重人性)。 7、属于罗马帝国时期“百科全书”运动中较有代表性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书籍的是(《教育九卷》《自然史》《袖珍文法手册》)8、17世纪的近代科学革命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促使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原因有(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9、人文主义教育首先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展开,15世纪后逐渐扩大到北欧,强调公共教育和劳动教育,提出终身教育的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是(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0、实在论教育学说强调关注真实的事物,关注现实的生活,遵循科学规律运行,属于实在论教育学说的表现形式是( 人文实在论、社会实在论、感觉实在论)。

11、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实在论教育学说的流行和启蒙运动的展开,近代西方学校教育实践也开始发生静悄悄的革命,美国中等教育的革新后出现了文实中学,其特征是(强调外语课程的学习) 13、1872年,德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成为了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和实现义务教育的国家。 15、(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践活动。 16、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于德国的教育思潮,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学习古典语言、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强调在教育中尊重人性) 17、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西欧形成了(理性主义、自然主义、国家主义)三大教育思潮。 18、17世纪的近代科学革命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天文学领域主要发展有(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天文探究、第谷与开普勒的天文探究) 19、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呈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重视学习人文科学,不断拓宽教育内容、重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20、(新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西方哲学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20012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三)开课对象: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大学文理基础课人文类或文史政等专业的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展示西方重要思想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揭示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和一般规律。 (五)教学目的:通过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六)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了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哲学的教学。讲授中,应当侧重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揭示。注重启发和哲学理论深度的挖掘。课前及课后,应当及时布置有关哲学原著的阅读。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学时具体分配: 教学内容讲授实践/实验合计 古希腊罗马哲学10 10 基都教哲学 3 3 文艺复兴哲学 3 3 近代英国哲学 6 6 欧洲大陆哲学 4 4 法国启蒙哲学 5 5 德国古典哲学 5 5 合计36 36 (八)教学方式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40%(书面作业、原著阅读情况检查和上课出勤情况的检查各占一半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理解古希腊罗马时期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著作和重要哲学思想。 1、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社会和哲学起源发展的关系。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 课程编码:1100002124 学分及学时:2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西方哲学史》,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欧洲哲学史教程》,部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 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大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5年 4、《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德),商务印书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大学文理基础课人文类或文史政等专业的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展示西方重要思想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揭示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和一般规律。 通过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 本课程包括了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哲学的教学。讲授中,应当侧重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揭示。注重启发和哲学理论深度的挖掘。课前及课后,应当及时布置有关哲学原著的阅读。 三、课程学时分配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40%(书面作业、原著阅读情况检查和上课出勤情况的检查各占一半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理解古希腊罗马时期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著作和重要哲学思想。 1、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社会和哲学起源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内涵。 3、了解古代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和主要哲学家的基本思想。 4、准确理解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伊奥尼亚学派 二、南意大利学派 第二节中期希腊哲学 一、智者和原子论先驱 二、原子论 三、理念论的起源和发展 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及对哲学历史的批判总结 第三节晚期希腊哲学 一、晚期苏格拉底学派 二、晚期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哲学 第四节古代罗马哲学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1 本原或“始基” 1.2 原子 1.3 理念 1.4 数与和谐 1.5 “四因” 1.6 “存在”与“非存在” 1.7 “四根” 1.8 “形而上学” 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 2.1 “水是万物的始基” 2.2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2.3 “美在和谐” 2.4 “飞矢不动” 2.5 “认识你自己” 2.6 “学习就是回忆” 2.7 “实体是不表述主体并存在于主体之外的”

西方哲学原著习题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习题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第一章赫拉克里特著作残篇 第二章巴门尼德著作残片 第三章德谟克利特的著作残片 第四章苏格拉底的文献资料 第五章柏拉图著作选读 第六章亚里士多德著作选读 第七章奥古斯丁与托马斯 第八章卢梭著作选读 第九章康德著作选读 第十章黑格尔著作选读 1、究竟应当如何理解赫拉克里特的辩证法思想? 2、怎样认识、评价他“最优秀的人可抵万人”的思想? 3、应当如何理解他的“博学并不等于智慧”的思想? 4、怎样理解“始基”概念? 5、从泰勒斯到赫拉克里特的“始基”有何鲜明的特征? 6、怎样理解巴门尼德的“存在”? 7、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是怎样的? 8、如何评价巴门尼德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影响? 9、巴门尼德属于实体论,还是理念论? 10、巴门尼德阐述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怎样的? 11、德谟克利特的存在论思想,在古希腊哲学发展中的独特性何在? 12、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思想,对于近代科学发展的意义。 13、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思想与柏拉图的认识论思想,二者的原则异同? 14、德谟克利特的生活价值观,对于现代人有何意义? 15、德谟克利特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意义如何?

16、苏格拉底怎样实现了思想史上的深刻转变? 17、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与赫拉克里特的辩证法含义有何不同? 18、苏格拉底的道德价值论与孔子仁学的比较。 19、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如何看苏格拉底之死的必然性? 20、苏格拉底的学说不同于柏拉图理念论的根本之处何在? 21、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是怎样的? 22、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何谓“本体”? 2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意涵怎样? 24、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将逻辑学作为认识与知识的工具的思想? 25、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智慧中杰出的总结性地位与划时代的影响? 26、如何理解作为三位一体的上帝? 27、奥古斯丁的“上帝”与阿奎那的“上帝”异同何在? 28、如何看宗教伦理的“禁欲主义”观念?它与宋儒的“存理灭欲”有何异同? 29、阿奎那的“神学高于哲学”“哲学是神学的奴仆”,应如何评价? 30、如何正确估价宗教哲学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与作用? 31、怎样评价卢梭在近代思想启蒙中多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32、卢梭的人生而自由平等的思想,如何评价? 33、卢梭的“主权在民”的思想,对现代政治的重要意义如何? 34、如何看待卢梭社会历史分析中的辩证法思想? 35、如何评价卢梭“其人”与他的“思想”的关系? 36、康德为何要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 37、怎样理解康德哲学中的自由概念?

欧洲哲学史试题2

欧洲哲学史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20分) 1、影像说(5分) 德谟克利特认为被感知的物体表面有一些流射物,叫影像。(2分)影像从物体飞出,透过空气并促使相近的空间的空气改变分子的排列,而使相邻的空间产生同样的过程,如此递进,直达感官。影像和感官接触形成感觉。(3分) 2、白板说(5分) 洛克认为知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1分)人的心灵像“一张白纸(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2分)我们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是导源于经验的(2分) 3、自爱(5分) 爱尔维修从“肉体感受性”出发,认为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是由“肉体感受性”这种人性所决定的。他把这种“人性”称之为人人共有的“自爱”(3分),“自爱”是人人具有的本质,一切对人的爱,也不过是爱自己的结果。(2分)4、四根说(5分) 恩培多克勒认为“水、火、土、气”这四者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2分)这四种元素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生出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物。(3分) 5、理念论(5分) 柏拉图认为事物“分有”或“摹仿”理念,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2分)。所谓理念,事实上是把人从个别事物中抽象而得的普遍概念加以绝对化,并把它说成是物的原型。这种永恒不变的理念的总和构成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按照等级原则组织起来,最高的理念是“善”的理念,认识真理就是所谓对理念的“回忆”(3分) 二、解释下列命题(10分) 1、我思故我在(5分) 答:在笛卡尔看来,一切都可怀疑,但正在进行怀疑活动的我却是存在的,不可怀疑的。(2分)笛卡尔的“我在”指的不是感性物质存在即是我的怀疑活动的精神承担者存在。“我思想”指的不是我思想某个对象,而是我的怀疑活动本身,“我思想”与“我存在”都是同一回事。(3分) 2、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5分)

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

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 一、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教材(原发于你来我往论坛) 西方哲学史我读过四种教材。 第一是南开大学出的〈欧洲哲学史》,冒从虎主编,上下册。这套教材是年代编写的,我觉得明显地显得陈旧,带有很重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这套书的好处在于通俗易懂,而且对于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主要概念都解说得比较清楚。我第一次读哲学史就是读的这套,我觉得这套书作为入门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觉得这套书有很多不足。书中的康德哲学部分,显得较为薄弱,可能受当时学术研究条件限制,其康德哲学主要根据《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来讲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讲到,而且我认为有些地方有误解。(这本书有修订本,没读过) 第二,是苗力田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新编》。这套书是90年代出的,由人大的泰斗集合多人之力编成。我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编得比较仓促,因为感觉读起来某些地方文字硬硬的,甚至于会让我觉得有些地方不通顺。但是,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内容广而深。尤其德国古典哲学部分,我觉得写得很好。 第三,是张志伟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这是近几年新出的,因此首先的好处是,意识形态的影

响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它基本上是就哲学讲哲学,哲学之外的东西讲的相对比较少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也是广而深,基本上各个部分都写得很好。 第四,是全增瑕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我为了考上海的学校才买的,只买到了上册,下册只有朋友复印给我的康德、黑格尔部分。这套书看起来巨厚,很吓人,但其实每页字比较大,内容其实和其他几本书差不太多。这套书还有一个特点是从下册还包括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部分。不过看到德国古典哲学就可以了。现代西方哲学部分看刘放桐的那本。全的这套书也是80年代编的,可是现在仍然在用,说明这套书是编写得相当不错的。读过之后,确实如此,文从字顺,对各种理论、概念的解说都相当清楚。 读过四套之后,我的体会是多读几套哲学史教材还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每读一次,都会加深哲学史的印象和理解;一方面,有些哲学家的思想相当不好理解,如康德、黑格尔,看了A书不懂,也许再看了B书,结合A书,也许原来A书中看不懂的现在就可以看懂了。尤其是黑格尔,不同的书讲法很不一样。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套教材比较 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套教材 承接上次的话题:几套哲学史教材之比较。上次谈过我读过

《西方哲学史》学习指南

《西方哲学史》学习指南 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西方哲学史 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授课对象:哲学基地班、当代哲学国际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108 学分:6 考核方式:在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所属领域:哲学 教材资料: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赵林著:《西方哲学讲演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授课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指南 一、课程简介 1、本课程培养目标及课程内容 本课程为哲学学院哲学及相关专业学年课程。 在一学年的时间里,本课程将向同学们讲授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16-18世纪西欧哲学、18世纪法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等重要内容,逐渐培养同学们的哲学思维方式和独立批判精神。使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对西方哲学的一些主要范畴、重要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及其内在逻辑联系有所了解,并从中把握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趋势,从而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西方哲学进行总体性和辩证性的把握,以便从哲学史的视角来真正理解哲学。 2、参考书目 在教学过程中,除所使用教材外,还可参考以下(但不限于)图书:

[1]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卷),商务印书馆,1959-1978年版。 [2]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3、1976年版。 [3] 陈修斋、杨祖陶:《欧洲哲学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商务印 书馆,1981、1982年版。 [5]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二、课程学习相关咨询 1、课程进度及学生自我管理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西方哲学史》全部内容共六章,分别为:西方哲学概论、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16-18世纪西欧哲学、18世纪法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共108学时,在一学年内分上、下两个学期授完课,每次3节课,每个学期共54节课。 2、学习课程主题的相关信息 科学技术史、西方文学、西方历史、西方政治学、世界地理等课程与本课程关系密切,学习中注意联系对比。尤需阅读有关“西方文化概论”之类的图书。 三、课程教学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习机会 1、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哲学学院相关专业之专业必修课。通过一个学年的西方哲学史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基本而系统的西方哲学史知识,激发学生对西方哲学与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西方哲学史知识进行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以及研究西方哲学的初步能力,为将来进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学位或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2、学习策略 各章节基础知识的学习要以问题为先导,切入当时代的历史背景,尤其是科学与文化背景,理解并体会当时代的哲学家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及其可能的解释途径。可通过对比、类比、

中外哲学史简介

中外哲学史简介: 世界哲学的起源 古代中国哲学、古代印度哲学和古代希腊哲学,是世界哲学的三个起源。哲学理论形态演变经历了古代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三个阶段。 西方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英国经验论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中国古代和近代传统哲学 欧洲中世纪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 1、古希腊哲学: (1)米利都学派的朴素唯物论 哲学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的。” 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的元质是无限。” 阿那克西美尼说:“构成万物基质的是气。” 米利都学派是典型的朴素唯物主义 坚持了物质第一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2)毕达哥拉斯数的唯心论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的比例关系构成了宇宙的普遍秩序。 毕达哥拉斯,或者是他的弟子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直角两夹边的平方的和等于另一边的平方,即弦的平方。 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开始于毕达哥拉斯,而且数学在他的思想中乃是与一种“特殊形式”的神秘主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毕达哥拉斯说“万物都是数”。 (3)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万物的本原。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 (4)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5)论辩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是一个著名的智者,他向青年们教授哲学,述而不作,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因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而受审判,并于公元前399年被判死刑,时年约七十岁。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心灵的转向,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灵魂不灭说 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6)柏拉图的理念论 理念论 认识论 政治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