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有多新,舞台就有多新参与课堂观察研修活动的点滴思考(完整版)

心有多新,舞台就有多新参与课堂观察研修活动的点滴思考(完整版)

心有多新,舞台就有多新参与课堂观察研修活动的点滴思考(完整版)
心有多新,舞台就有多新参与课堂观察研修活动的点滴思考(完整版)

心有多新,舞台就有多新

——参与课堂观察研修活动的点滴思考

长春汽车区十二学校毛鸿娟题记:严格意义上讲,这并非一篇“规范格式”的论文,也不是一篇论坛。而是在近两个学期时间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参与学校的课堂观察活动,从班子诊课、学校数学团队课堂观察研修活动到区教育局课堂观察推进会、长春市教研室课堂观察现场会历程的琐碎思考。

第一次接触到"课堂观察",是通过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_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个人意义理解,其终极目的就是发现问题,发现优势,改进教学,促进质量。

其实,从学校层面,课堂观察是我校团队研修的合力行为,而从我个人来说,我更愿意把这项研究看成是促进我个人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因为无论是观察点的选择,还是观察量表的完善,或是实践中记录原始信息,诠释数据的困惑,都浸透着我们每个真正参与教师的心血!

一、行动前的思考

对于我校来说,"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在于:我校中青年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70%,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听评课"活动中却存在大量"我感觉""我认为""我建议"等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缺乏科学依据的表述,这些判断降低了"听评课"活动的诊断价值。但是,刚接触课堂观察的时候,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老师都一度对这种新兴事物持困惑、畏难、观望的态度呢?我想,主要有这样三点原因:

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忽略了身边的教育现象。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很多“为什么”,只是我们已经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了。我们明知道他不合理却也不愿意改变它,任由他的存在;或者我们知道这样做很好,为什么好?却没有追问其原因。

离散化、粗放化、范式化的教研——对研究失去了兴趣。

长期以来教学大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带来的惰性与中庸心理。老师们宁愿在集体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中采用比较中庸的做法,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即使发言也不想使自己锋芒太露,力求保存一份一团和气的集体氛围。

教学观察是专家的事情,谈观察而色变——对研究由畏惧到排斥。

我们关于课堂研究的方法探索不够,一说到课堂观察就想到极其复杂的观察量表和数据,造成了“谈观察而色变”的畏惧心理。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现在学校领导层面进行了此方面的尝试。“班子诊课”中我们用量表观察老师的课堂,用数据帮助老师们找寻问题所在。新鲜的评课方式不禁让老师们耳目一新。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对教师们进行了有效的“观察”培训。在培训学习中,我们不断理解着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对课堂观察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课堂观察纬度的选择、观察量表的开发与使用、课堂记录的技巧、课堂观察报告的撰写等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促进。

我们欣喜的看到,老师们愿意或非常愿意通过合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因此,课堂观察成为我们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的核心和突破口。

二、行动时的实践

“我们自己进行研究,同时我们也要研究自己"。2011下半年,我们正式走进了课堂观察的广阔天地,老师们自主设计观察表,借助这些量表。走进课堂,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做相应研究。研究中,我们坚持这样的基本原则:观察要有理论指导;观察是为了解决问题;观察要自主规划。

我们设计的课堂观察分为三个环节,即课前会议、课堂行为观察、课后反馈分析。

(一)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包括以下内容:被观察者说课:教材解读、学情预设、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策略、教学创新或困惑;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双方研讨确立观察点。其基本流程是确立研究问题——选择观察视点——选取观察工具——制定观察量表。这一阶段必须做到五明确,即明确主题、明确内容、明确工具、明确方法、明确分工,只有这样课堂观察才能有针对,有效果。

(1)观察点确定: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因此,课堂观察要求根据观察点的品质、观察目的和内容等事先确定好观察点。比如,在市教研室课堂观察现场会活动中,我们针对曹婷老师《百以内退位减》一课,围绕“学生抽象经验的建立”,分别选择“教学行为总体上是否有有助于学生抽象经验的建立?”、“教师提问是否有助于帮助学生抽象经验的形成?”、“教师理答是否有助于帮助学生抽象经验的形成?”、“学生学习行为是否有助于学生抽象经验的建立?”为观察点进行观察。

(2)观察量表制定:在观察点确立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课堂观察工具的选择与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需要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这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刚开始进行课堂观察时就步入了窘境:教师所选用的观察量表都是“借用”网上的信息,由于不是自己开发与设计的,在记录时根本无从下手,由于搞不懂观察量表背后的理念支持,所以教师对量表中一些原有的指标既不懂如何观察,也不懂如何记录,更不好推论和解释。基于这一问题,我们不再一味地依靠专家编制的量表,而是选择了两条腿走路:一是研究成熟的量表,争取能为“我”所用。二是对成熟的量表进行适度的改进。作为观察教师,我们和师大的专家、教研员老师们一起组成合作共同体,共同开发设计适合自己的观察记录工具。这种改进有两方面:①在记录的形式上的改进:把一些内容由文字叙述变为使用简单的符号,这样便于速记,也便于反思。(②在内容上的改进:我们采用了加加减减的方法,把量表中观察指标过多的进行删减,则其要点进行观察分析,有些量表中的指标不能充分说明观察重点的,我们又增加了相应的环节。在改进的同时,我们自然也对观察量表中的指标和使用要点进行了细致的思考。例如:针对学生学习行为是否有助于学生抽象经验的建立,我们设计了三个基本框架,第一部分是座位总表,将观察范围进行总体划分,标注观察者的位置和具体观察对象。第二部分是座位分表,课前根据教师说课答疑填写具体教学环节,利用多种简易符号记录学生在不同环节中“听、问、答、动”的反应。我们是这样记录的:问——学生提问用“?”表示;答——学生主动回答(包括主动举手)用“正”表示,被动回答用“反”表示;听——学生溜号用“”表示;动——用“√”和“X”表示操作参与的效果优劣。第三部分是数据汇总表,即将每

个观察者的观察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教师自主开发设计的记录量表,尽管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和问题,但使用起来却得心应手,解释起来也能娓娓道来。这样在不断的自主设计与改进中,特别是在我们自己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不由自主地用量表中的“理想数据”去约束自己,我觉得每一个老师的理论素养、设计能力、观察水平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2、课中观察

课堂行为观察就是听课者在40分钟内尽量完整地记录原始数据,以便课后进行分析。与传统听评课模式的粗放相反,"课堂观察法"追求的就是精细化,因此我们要使用量表、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设备。这里我简单介绍研究初期使用较多的一个量表——课堂问有效性观察表(之一教师提问)。量表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问题表述”,提示观察者围绕同一问题的后续提问可以以问题组记载同一序号格内;第二板块是“问题类型”,将教师提问划分为管理性、铺垫性、过渡性、判断性、记忆性、理解思考性、提醒性、发散性等类型;第三板块是总体印象,从“与目标关联度”、“清晰度”、“层次性”三个方面进行程度区分。量表后附“使用说明”,利于使用者掌握。

例如,围绕韩丽梅老师《过河——带小括号的应用题计算》一课,我们就针对“教师提问“进行了观察。根据记录,教师在40分钟中共提问63次。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平均每分钟达1.6个问题之多。这大大出乎我们

的意料,也让上课老师大吃一惊。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在提问中,像“过渡性、判断性、管理性”等机械问题占26.7﹪,记忆性的问题占20﹪,理解思考性的问题占42.2﹪,发散性的问题占0.09﹪。在这些问题类型中,与知识学习有关的四类问题中,判断性问题,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三类问题所占比例较重且较均衡,发散性问题偏少,反映出我们的课堂目标指向明确,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取,重视调动学生的认知与经验积累参与到新知的构建中来。结合数据和观察现场实录分析,判断性问题偏多,包括对他人的评价判断,对知识本身的判断、对自身认知程度的判断,而其中有不少是无意义重复、判断,比如:“你们同意吗?”“这样是吧?”。从中透露出的信息是我们老师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认知感受,重视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在提问这一细节上体现出来,同时也反映出提问的随意性很大,问题的逻辑性不强,进一步折射出老师们在备课时对课堂问题设计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包括知识学习的递进性问题、学习态度情感培养的评价性问题等)。反之,诸如“谁有不同的想法、做法?”“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却让我们感到学生的精彩。“我发现我们生活中乘车去活动时都是一辆车要坐满。这就可以解释至少的意思了”,“我觉得这个括号就像把这两个数先抱到一起来(学生小括号手势)”,这样的发散性回答让我么耳目一新,也让我们感到其实发散性问题是可以预设,可以在备课时予以充分地预见的,这种预设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对学生认知基础、认知方式的深入了解基础上的,开放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这一片广阔的时空会让课堂有更多的精彩。

3、课后研讨

课后研讨的内容有:被观察者反思;观察者分析观察结果;总结观点,作出指导。其中得出有建设性的结论是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不要为了观察而观察,观察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或者提升认识。

例如,以下是我们对陈玲老师《长方体正方体周长复习》一课提出三点结论和建议:(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从这次课堂观察来看,这一理念在本节课得到很好的落实,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在整堂课上就以学生活动为主,或操作或思考或发表观点或板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虽然课堂提问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形式,但不能独霸课堂,挤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课堂时间如以声音为标志一般分为两种:一为有声时间;二为无声时间。有声时间分为师生交流时间,学生朗读时间等;无声时间分为学生思考时间、练习时间等。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辅以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诸如小组讨论、读书圈注、静思默想、独立练习等。(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自己,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希望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教师要把握提问机会,在课堂实战中逐步积累经验,丰厚教学功力,学会提问,力求做到三点: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②提问面要广,不能局限于几个学生;③教师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作出调整。陈老师在教学中有一个与学生交流的环节,她没有将核心问题分解成很多琐碎的问题,而是在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才进行适时的点拨性的提问,通过这种暗示性的提问旁敲侧击,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当然,在课后研讨中,我们的老师根据观察记录汇总、计算而推论,基本上是基于经验和印象,我们的推论准确、科学吗?我们的评价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提出这样的困惑,我觉得和我们团队的老师一样,让思维进入了一种真正的“研究”的状态。我想我们的做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评价导向”,“观察点理论链接”上,还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例如,针对一节课多少个问题适中?我想,针对名家的录像课我们不妨进行全方位观察,在众多优秀案例中提炼出一个较为普遍的数据就是我们需要的答案吧!当然这个“研究”会很“费时费事”,但我觉得很有意义。

三、行动后在思考

如今,课堂观察活动渐渐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因为经历,所以疑惑;因为疑惑,所以思考。在从初识到应用的过程中,有四点是我们一线教师开展课堂观察研修活动中需要解决和完善的。

1、共同设计的量表,但在观察中评价标准不统一、甚至落差大。合作研究的能力欠缺,以后不妨采用几人同时观察,数据共享,彼此印证,或者干脆先把教学实录下来再进行记录分析。

2、观察的技术有待提升,如知道采集的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但做不出来。

3、课堂观察的跟进工作非常重要,观察过了、意见有了,结论有了,但如何将意见、结论应用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即如何进行传递式的观察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是等待我们的又一个崭新话题。

4、提到递进观察,就不得不提到教师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如何使课堂观察常态化,使观察融入教师的教学生活的难题。

“课堂观察”研修活动犹如锦上添花,为“高效课堂”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和我的团队带着激情与思考行走在路上,我期待用这样的方法研究他人,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提升自我;期待在专业的听评课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和整个流程的思考能力;期待用“课堂观察”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教学研究中、在数学团队合作中探索出一条宽敞的新路。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以转变教学思想、接收、融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目标,立足教材实验,深化学科教研,着眼课堂教学,力求尽早尽快地让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的课改要求,达到深化专题研究的效果。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校继上学期语文学科开展的“诊断式听课”后进行语文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通过诊断分析研究、教育叙事以及案例教学等校本研究方式,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意识、能力培养的作用、意义和策略等进行实践研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取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不断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三、主要工作 ①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形成共识,获取经验; ②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通过经验交流,研究课指导,互动交流,深化研究; ③征集专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然后筛选经验、整理推广; ④形成语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叙事研究报告。

四、研究小组 五、分月工作安排 9月 拟定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9月16日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发放表格一即“语文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之提出问题”。10月 总结9月工作。每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组内教师互相听课,不得少于两节,发放表格二“语文教学片断记录”。 11月 总结交流10月工作,教师进行比较、分析深入反思,发放表格三“比较分析表”形成完整教学案例。 12月 11月工作总结,筛选经验、整理推广,每位教师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叙事研究报告完稿。1月 语文教师课堂观察叙事研究报告评比,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三等奖3名。典型优秀《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叙事研究报告》全校交流。

信息技术研修观课报告

信息技术研修观课报告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观课报告 今年的远程研修收获颇多,例如翻转课堂、微视频的使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让我眼界大开。所以我怀着激动和期望的心情,开始了观、评课的学习任务,希望通过今年的研修,使我的业务水平再次提升。在观摩了3位老师的课程后,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通过这次的认真观课评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体会很深刻。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真正做到:包容好奇心、满足好奇心、鼓励好奇心。 第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 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第三,创设情境,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说,上课老师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欣赏美,比较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原来经过计算机竟然可以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比较画报的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多种评价方式,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第四,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新课程改革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学”,是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相互协作,共同学习。 第五,德育教育。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教授学生做人、做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本次研修的观、评课活动,看到了别人的优缺点,也反省了自身,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的实际是自己的不足,的确让我收获满满,对驾驭任务式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更有信心。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究计划 张艳 本学期,根据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高效课堂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本课题组将围绕总课题组的实施方案,制定好本课题研究计划,继续将课题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相融洽,立足语文课堂,扎扎实实开展本课题研究活动,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主要目标: (一)从课堂结构入手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高效率的课,首先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即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其次课堂结构衔接要紧。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学生发言,展示,如果学生的表现不如人意,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尤其是注重表扬引导,使学生在一年级就基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尤其是查字典的方法;观察生活的方法. (三)培养合作意识 在课堂的活动形式中突出合作,以合作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

向交往、学生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主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成员,把知识与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发挥。 (1)师生合作新课程强调师生相互合作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去那种“教师单一地教,学生被动地学”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式和新要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深入理解课改精神,灵活运用自己的研究,巧妙地吸收他人之长,实施一套适应学生的教学理念,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兴趣和努力的一致。 (2)生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

“观课、议课”教研活动方案

“观课、议课”教研活动方案 活动思想 根据学校教师年龄特点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现状,开展观课议课教研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让全体教师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心态逐渐开放,用新课改精神引领课堂教学,形成常态教学下的看别人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的良性发展环境。 活动目标: 通过此项活动,使各层次、各年龄段的教师都能在参与中得到启悟,实现常态教学下的看别人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课堂的自主研修的教研氛围。 活动设计: 1、确定“主题式”课堂教学模式 2、活动前对全体教师进行“观课议课”教研活动培训,让教师领悟活动的宗旨、目的及在观课议课中每一位教师要做到五字法即:听、看、想、记、谈的具体要求及在活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听:一听教师怎样;二听学生怎样 ◆看:一看教师;二看学生;三看师生 ◆想:一想教师;二想学生;三想教学效果 ◆记:一记听课者的执教情况;二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及细节;三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德育渗透;四记学生活动的状态;五记对这节课的简要分析。 ◆谈:与个别学生谈话,了解反馈信息。 观课教师要注意的几点: ●不抱有成见,要虚心学习 ●观课前要有准备,制订适当的观课计划 ●观课要有对献课教师的尊重。如:不迟到,不随便进出、不随便议论、不接听手机等。 ●观课后要积极参与交流,写出有价值的观后反思,总结规律,为我所用。 3、上课前三天,上课教师要交教案,根据教案设计,提出观课主题。 活动日程 活动安排:单周三上午第二节课上课课间第三节课议课 日程安排: 4月1日侯秉莲 4月15日张晓光 4月29日曹丽 5月6日王士娟 5月20日谢晓红 6月3日李佳红 6月17日杨阳 6月24日张士龙 各科议课主题: 数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活动中来 语文:语言文字训练实效性策略研究 思品:如何用有效提问引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开放课堂是基础,开放教研是引领,精细管理是保证。抓住一切校本教研岗位练兵活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旋律。

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 一、文献探讨 [强迫症定义]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种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状] 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等,有的与精神因素有联系,内容不荒诞离奇,病人自知力存在,无其他精神病和明显精神衰弱性格特征。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内心都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反应,一方面,他们明知这些动作和观念毫无意义,不必要,想努力加以控制,但又无法消除这些行为,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紧张和不安。许多患者同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等神经衰弱的症状,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强迫症患者一般都胆小,敏感,害羞,做事情怕难为情。常因此不能显示他们的口才和表演才能。这种难以控制的心理矛盾常使患者坐立不安、易激怒、紧张、虚弱、疲乏。 二、研究设计 [研究框架] 问题描述——→问题分析——→实情探究——→拟定策略 ——→运用实践——→评估效果——→纠正改善——→期待解决 [个案描述] 1.基本资料 姓名:萧何(化名) 性别:女 年龄:17岁 家中成员:3人父亲、母亲、萧何 2.成长经历 萧何在家中是独生女,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但是也正因为就这一个女儿,因此父母对她的期望也很高。上幼儿园期间,年年是“好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期间,年年是“三好生”,初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班”。 在高一第二学期之前,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研究地点]

萧何就读的重点班有52位同学,是该所学校的一个特色班。它由年级的前54名同学所组成的,这是一个班风踏实的集体,也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集体。就周记的情况来看,除了萧何一人受强迫干扰,其他各个都正常地运转着。对第一个矛盾,我们打算把重点放在教室,通过对她的观察、对周记的再了解、动用集体教师的智慧,来对她进行引导,尽可能地消除她的强迫感;对第二个矛盾,我们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或者说是数学课情况的延续,它应该是由第一个矛盾决定的,我们决定用意志去塑造她。 三、行动研究历程 日期:2004年5月7日(一) 背景简述:高一重点班学生萧何,刚踏入高中时,成绩优秀(除了数学稍稍有些逊色)。然而,第二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迫使这位本该充满朝气的女生显示出了从未有过的疲乏,在她的周记中,赫然写着:“各位老师,帮帮我,上数学课时,我总是在重复中煎熬,下课后,我总在弥补我的浪费,我快要被这种状况吞没了。” 场景描述:(在周记中,她反应的是数学课,因此,我们决定把研究的时间就安排在数学课上,而听课时我们就坐在教室的前面,而萧何的位子就在第三张)第一次关注到萧何,发现她确实在这样的班级中格格不入。整个一堂数学课,其他人都聚精会神地随着教师的步伐在前进,且一脸的自信,包括做练习题都是如此;而她,时而紧锁双眉若有所思,时而看看同桌,时而低头疾书与他人无关,时而盯着黑板的某一处神情沮丧,似乎整个人就处于浮躁状态。 实情简析:课下面谈后,得知:数学课上,本来是萧何的思路跟着老师在走,突然之间,发现旁边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有个念头在想,自己第一题可能没有弄懂,虽然她明白,她完全弄懂了,但是有了这个念头以后,她根本无心去听下个题目,又知道时间的宝贵,但是为了证明什么,她却拿起笔把第一题在纸上写了一遍,这才了事。但又错过了后几题的听讲,结果,一堂课下来,丢失了好几个题目的听讲时间。而数学课一下课,她说自己肯定不会出教室,因为要补那不懂的题目,很多时候,课间十分钟是不够的,常常会影响下一堂课。 处理方式:了解、安慰并告诉她,不要再在课间的时候去做数学题目,我们会联系数学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为她讲解另外几个题目。 处理结果:虽然利用中午的时间为她讲解题目,是弥补了她上课时的漏洞,但是下一堂数学课呢,难道经常这样上课听不完整,下课再来补吗?我们感到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日期:2004年5月14日(二) 背景简述:一个星期内,据数学教师称,有五个中午自习的时间,萧何都在办公室问问题,而且比上个星期的问题还要多,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在萧何的周记本上有这样几句话:“现在的我,比起上个星期,要有负罪感。因为现在课上,我经常跟着强迫走,而且还走得心安理得,

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远程研修我认真观看了六位教师精彩的课堂实录视频,并仔细阅读了相关的教学材料,受益匪浅。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非常成功,优点很多,值得学习。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谈谈观课的几点体会。 一、主要优点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反思6位教师的课堂课堂,都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通过向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拓展延伸,让学生走进生活,开阔视野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学生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六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活动的人。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中形成。 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如教学视频《我爱我的家人》,教师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一天干了多少事,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激家长,体谅家长的难处,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建议 1、关注课堂评价,突出育人意识。 品德社会社课评价的核心是“帮助”,我认为教师不要盲目地夸大其词的去评价。如“聪明”、“漂亮”这样的词不能轻易加在孩子的身上,因为这些是需要天赋的,不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拥有的。无形中还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评价必须恰如其分,以激励为主。 2、关注教学策略,突出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敢于创新。取舍的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说不出理由的取舍是不合格的。 3、关注学习方式,突出人文意识。 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多元的价值观,学生的认知会出现冲突。教师要善于引导,多利用同学之间的事例来做榜样。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孙坨子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2016年工作要点和教研室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着成效,学校成立构建高效课堂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胡兴军,全面指挥协调高效课堂的实施工作。 副组长:王超、刘秀,具体负责高效课堂方案的实施。 成员:全体教师,在校长、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方案,组织实施,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 三、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校本研修为主要途径,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把教师的技能转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工作目标 1.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业务素质有所提高,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2.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普遍提高。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4.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四、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第一步:认真研读课标、教材。 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要求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学段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的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性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 主要措施: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自己研修、集中学习课标,然后测评课标的方式,让每位教师都能内化课标,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 第二步:以教学设计为主。 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高质量落实我校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从课堂观察走向实效教研_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收获与反思

本 期 策 划 www.itedu.org.cn 2011●06●13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成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传授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信息素养为主。信息技术教师也逐渐地从兼职走向专职、从业余走向专业、从稚嫩走向成熟。接下来,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个教研人员的面前。 一、走进课堂观察 根据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现状,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针对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的特点,我们对青年教师开展的活动重点放在教学设计的评比上,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市区级骨干教师,则主要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2008年,我市举行了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笔试和讲评。随着活动的深入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发现,教师教学生活中最常见的听课、评课却被我们忽略了。科学地听课、评课,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经的修炼之路。2009年,结合我市开展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我们率先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本着关心每一位教师的理念和“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活动的详细实施方案,组建听评课合作体并组织教师学习课堂观察活动的内容和流程。全市共建立跨校学习团队60余个。活动过程中,观察教师与被观察者在组建的听评课合作体平台上,通过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议课三个阶段,对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进行观察,并经过分析、筛选、确定、制表、记录、整理、汇总等步骤,把课堂上的教学片段用数字量化得出定量分析结果。从课前准备和讨论,到确定课堂中的观察点与评价量表,再到课后议课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 从课堂观察走向实效教研 ——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收获与反思  /王晓成 工作流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通过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我们找到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途径,找到了提高教研实效的钥匙,也找到了破解课堂评价难题的突破口。 二、课堂观察活动带给我们的收获 回顾我市举办的课堂观察活动,一路走来,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1.教师专业素质大幅提高 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使教师逐步走上了专业化发展道路,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了明显变化,练就了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课堂观察活动要求教师科学地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是教师在职的专业学习。通过参与听课、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听课、评课也是一种合作研究方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评课合作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具体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提升了学习团队活动的热度 学习型团队建设是教师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区域教研优势的有效途径。课堂观察活动紧紧依靠学习团队开展观课、评课、议课和反思活动,在我市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型团队建设蔚然成风。 课堂观察活动特别强调在听评课中的合作。我们把听评课界定为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合作研究活动。首先,听评课群体是由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学生等相关人员构成的一个合作体。这个合作体当中的

信息技术课观课报告

今年终于不用再在语文的暑假研修中蹭课了,有了我们信息技术自己的研修,真是感觉机会难得,但也有些许的担心,担心研修的空洞无物,白白浪费时间。在这一个月中,从集中研修的微课、反转课堂、技术学习,到研修平台推送的六节优课,从理论到实践,真正感觉到了学有所获,物有所值。对信息技术课要怎么上,将来可能会怎么上,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有了许多全新的想法和感受。简单总结如下: 1、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要让学生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 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这个情景创设好,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复制、移动操作中的将大象装入冰箱分几步;信息、物质、能源课中的野外生存必须的东西;版式美化课中的应聘校报编辑;网页链接课中的电影院海报等等的全新创意,无不体现了教师的水平,无不激活了课堂,为一节有效、成功的课堂打下了基础。所以想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创意、完美的情景。 2、通过观课,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了更新和全面的认识。自主学习,并 不是给学生提出问题后甩手不管了,如果个别学生确实有困难、不能解决,而老师又不能或者说不需要全面讲授的情况下,就需要纸质的提示或者这个知识点的微视频了。合作探究中经常会遇到:教师布置分组探究的任务后,组长或个别学生很快完成,而其他组员没有跟上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这些组员能得到这个知识点的微视频,将是一根救命稻草,让他继续跟上队伍。 3、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现在上课的方式、形式将全部颠覆。高效、 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生动具体实用的练习内容都将走入课堂。做为信息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尝试新方法,才能不会被淘汰。现在来说,如果初中信息老师们合作起来,将初中所有的知识点都制作成微视频,交流共享,将大大减轻老师们的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简单粗陋的几点想法,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最后列出我观看的《版式美化》一课的观后记,他的程序、做法很值得借鉴。 本节课教师以应聘校报编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将学习内容分成4部分,逐关推进。每一关都是提出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决。提前给学生下发导学案或者知识点的微视频,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进行参考。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完成任务的举手,教师进行统计加分。然后找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正确的为小组加分。经过4关之后,本科的知识点都完成了。然后进行综合练习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巩固。最后对前期小组的得分进行评比、奖励。用电子表格统计分数,最后直接转化成柱状图。形象直观。 这堂课内容实用,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有序。以任务为驱动,学生积极探究。辅以纸质提示和微视频。课程流畅,学生兴趣浓厚。整堂课效果非常棒。 如果在学生练习的检查上再加强一下,在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上再用些更好的方式。整堂课堪称完美。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3篇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帮助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正确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目标任务 1、把我校建设成榆林市高效课堂领跑学校,具有很强的示范水平。 2、使高效课堂常态化,各学科能均衡发展,开课率为100%。 3、用“学本”理念指导教学,实现“用模式”而“不唯模式”。 4、建设一定规模的课改标兵,能承担示范教学人数达到三分之二。 5、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连年荣获全县教学质量优秀学校。 6、形成独特的高效课堂文化,实行和谐、民主、规范、高效。 7、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以高效课堂助推学校发展,形成独具魅力的办学特色。 三、保障措施 1、重视“再培训”工作。做好教师、小组长、家长的培训工作。每学期五次教师层面的培训,一次家长、小组长培训。 2、形成激励机制。每学期认定一批课改标兵,表彰一次优秀小组及小组长,建立优秀小组风采展。 3、重视小组文化建设。各小组由亮丽的组名,振奋人心的组训,有意识安排小组间的竞赛,形成富有凝聚力的合作小组。 4、加大常态教研管理。实行人人公开课制度、书面评课制度、中心发言人制度、教研会考勤制度、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制度。 5、建立研究共同体。将教师分为10个研究共同体,集体备课、磨课、说课、评课,提高研讨实效。

6、实效年级教学视导。分年级进行教学视导,确定首席评课人,形成评课材料,进行集体研讨。 7、开展示范课活动。每学期初,按照“先磨后上”的办法,安排课改标兵上示范课,以精品课引领教学改革。 8、积极承担上级高效课堂的示范、调研任务,以任务助推高效课堂的快速推进。 9、成立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各校级领导为课改领导小组,有序领导和服务与高效课堂的推进。 10、确定明确的时间表。一年内新模式开课率达到100%,二年内达到县内示范水平,三年内在榆林市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任务,着力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总体目标 1、以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 2、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三、高效课堂实施内容 1、构建“五步导学”课堂模式。(1)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重点自学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3)问题探究:围绕问题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教师适时点评;(4)反馈提升: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开展研修活动后的反思总结

一路“磨”来芳香悠长 ——《莫高窟》磨课总结反思 经历了夏末的如火如荼,我们迎来了秋的成熟与收获。伴随着远程研修学习的深入,我们进入了最后环节的冲刺——研修课例打磨。近一个月的课例打磨活动结束了,在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中,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现将我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为磨课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在研修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组内的磨课活动,研修组长任风田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为“以读为本”导读策略研究教学明确了方向。我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研修学习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反复研讨,大家清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于是,组内每位老师都自我加压,主动学习,为磨课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实际,制定计划。 本次研修的集体磨课统一采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式,任风田组长带领组内成员认真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确定课例研究目标任务、要研讨的问题、确定由朱莉老师执教,对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课进行打磨,落实其他成员的工作任务、做好全程时间安排,

填好磨课计划表。我们将如何坚守语文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怎样将“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组内教师多数是班主任,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时全部到多媒体教室,课后接着评课,利用校内AM交流进行的多一些。 三、磨课的实施阶段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六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 第一阶段: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我们每位教师挖掘自己的潜力,独立构思教案: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精益求精。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 第二阶段:教学设计的交流完善。 交流完善教学设计同样是为上课做准备,目的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感受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

信息技术研修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今年的远程研修收获颇多,例如翻转课堂、微视频的使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让我眼界大开。所以我怀着激动和期望的心情,开始了观、评课的学习任务,希望通过今年的研修,使我的业务水平再次提升。在观摩了3位老师的课程后,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通过这次的认真观课评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体会很深刻。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真正做到:包容好奇心、满足好奇心、鼓励好奇心。 第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 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第三,创设情境,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说,上课老师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欣赏美,比较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原来经过计算机竟然可以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比较画报的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多种评价方式,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第四,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新课程改革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学”,是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相互协作,共同学习。 第五,德育教育。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教授学生做人、做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本次研修的观、评课活动,看到了别人的优缺点,也反

观课议课小结

“听评观议”小结 “教师的水平只有在课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长。”(顾泠沅)“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佐藤学)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必须依靠听课评课、观课议课活动。“听评观议”,既是“案例讨论”,又是“行为跟进”。在此过程中,教师时刻结合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实现着对教学理念的内化,并依托自己的教育情境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改进。因此,对课的“听评观议”成为校本教学研修的内容主体。 一、“听评观议”的三类乱象 经常参与和观察中小学的校本教学研修活动,笔者发现“听评观议”普遍存在三类乱象:“真”与“假”、“轻”与“重”、“多”与“少”。 1. “真”与“假” 如果不是推门听课的话,能够观察到常态课(“家常课”)很是少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进行充分准备、反复试教,“磨”出来的课多有“精彩”,却难有“惊奇”,甚至味同嚼蜡。这并不是在否定“磨课”的作用。当我们听评观议的是观摩性和选拔性的,执教者及其所在学科组、备课组开展“磨课”活动是大有必要的,因为观摩性的课给予听者观者的应是具有指导和推广价值的,而选拔性的课执教者自是表现出最佳的效果。然而,校本教学研修活动中课堂教学则更多的是研讨性和考察性的课。 “研讨性”的课,是学科组、备课组为了解决问题的课。组内教师通过听课观课发现问题,集体备课,互助合作,研讨交流,进而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内容、形式、手段和策略),并在公开的课堂教学中验证“方案”,形成共识,促进研究的深入和问题的有效解决——真课堂、真问题。 “考察性”的课,是教学研究人员、学校管理人员为了了解教学、教师的课。其听课观课的目的在于全面真实地获取教改实施信息,掌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状态,属于调查研究范畴,其结果是教改实验调整改进意见、提供指导建议等的依据。同时,也是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校本研修计划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真课堂、真指导。 因此,我们需要真实的课堂。唯有如此,评课议课才是立足于问题解决和实践指导的。反之,就失去了开展“听评观议”活动的价值。 2. “轻”与“重”

课堂观察的实施

课堂观察的实施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系统性: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作出系统的规划; 理论性:课堂观察本身和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以及教育问题都应该以一定的教育问题作指导; 选择性:围绕研究矛盾目的选择观察的问题、对象和方式; 情景性:现场记录的有意义的行为和事件以及相关理解和感受,为对观察结果进行准确解释、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三、课堂观察的具体特点: 现场实施:观察人员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就开始记录并开始对它们进行研究; 简便易行:观察设计简便、过程可长可短、可整可零,适合教师使用; 样本量小:观察研究的问题、场景和对象比较微观,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 主观性强:观察者就是首要的研究工具,所观察的又是有主观意识的人的行为,所以主观性不可避免。 四、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第二步: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第二步: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教师从事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可为: 1.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观察的问题——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2.研究的准备——工具准备(问题体系、观察的框架、表格或录音录像设备等); 教师素质准备(意识、方法或技术如观察研究模式等)。 3.观察的实施——自我观察、合作观察的选择实施(记录、问卷调查、访谈); 4.分析与思考——对观察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篇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研修计划》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研修计划 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2014年5月27日,由能力提升工程催化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发布。这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也是能力提升工程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2014年11月3日,在这个寒冷而又温湿的季节里,《宁夏“国培计划(201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班了。我有幸参加了培训学习,这无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学成长上添上一道亮丽的彩虹。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我以在培训期间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精髓为指导,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生物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内容 1、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高效课堂实施计划

宋集乡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效课堂实施计划大力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实施课堂评价方法改革、规范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为此,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学校,建和谐幸福校园为主题,认真践行十八大教育重要思想,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区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拓展等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能力的持续提高,形成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立足学校现实,围绕“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创建高效课堂”和“优化校本教研”三个重点工作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味。 三、目标任务 1、构建高效课堂,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 2、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堂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备课方式的转变,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课堂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学习效益高的目标。 4、引导教师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通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高。 5、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使教师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系统掌握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点,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加强新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强化常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一直是我校的管理亮点,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做细做实常规管理工作,夯实教学各个环节,使教学常规管理进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提高常规管理的档次和水平: 1、加强备教批辅评研的管理。教师要严格按照教研室下发的规范要求做好教学过程的常规工作。要做好个人的备课,突现出个性化教学风格,致力自我探究、自主发展、自己创造,严禁一切拿来主义行为的发生,防止只备不用现象的发生;要控制作业的量,克服作业设计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多样性,让作业评价成为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学习、教学相长的助推器;加强对学生作业书写的规范性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不仅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查漏补缺,更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要按计划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要积极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