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因此,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在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对新入园幼儿情绪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

做好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对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具体做法是: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认识班上的老师,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可以骑****、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同时,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另外,还可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规律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

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则是形成安全感。

首先,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等恐吓性语言是必须防止的。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要知道这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另外,教师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骑****、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鼓励家长共同配合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等。

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这要靠我们老师用心去做,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关心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 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看,情绪发生较早; (2)情绪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特点,情感有稳定性和深刻 性的特点; (3)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⑴动机作用; ⑵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⑷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人类表情的种类: ⑴面部表情; ⑵体势表情; ⑶言语表情。 4、婴儿啼哭的模式: ⑴饥饿的啼哭; ⑵发怒的啼哭; ⑶疼痛的啼哭; ⑷恐惧和惊吓的啼哭; ⑸不称心的啼哭; ⑹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5、如何正确对待婴儿的哭: 善于观察,分辨啼哭原因,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处理。 6、笑的发展: ⑴第三周的新生儿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 ⑵两三个月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⑶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7、恐惧的发展: ⑴最初的恐惧由巨大的响声或身体失重状态引起; ⑵4个月左右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 ⑶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 ⑷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8、焦虑: ⑴陌生人焦虑:六七个月开始,8-10个月最为严重,一周岁后逐渐减弱。 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价值。 ⑵分离焦虑:六七个月开始,通常经历反抗、失望、超脱三阶段。 原因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 9、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⑴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⑵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⑶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集体生活的研究报告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集体生活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要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的初步的规则规范,学习新的人际交往,这一过程成为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如果幼儿的适应过程顺利,将有助于儿童增强自信心,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品德意志的发展;相反,如果幼儿的适应过程不顺利,则会引起儿童的恐惧、退缩、厌学、违法、品行障碍等问题。因此,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其适应过程的顺利与否将为以后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适应方面,提出小班幼儿发展目标是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为此,我们要研究此课题来促进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促使其社会性良好的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部分,也是一个人的身体成长、智力形成、品德形成、情商陶冶的重要时期。幼儿初入幼儿园能否适应的问题作为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必然存在;而从家庭到幼儿园,这是幼儿走向社会,进入新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完全陌生的人,幼儿能否有愉快的情绪,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将直接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和性格的发展,幼儿是未来的主人,二十一世纪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头脑,更应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许多研究表明:2-3岁的孩子在情感上

的依恋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专家刘桂珍认为:依恋是儿童与其主要教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在儿童整个心理发展(包括社会性、交往、情感、行为、心理健康及认知、智力等方面)中都具有重大作用,既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发面和重要因素。 四、研究的对象和时间对象:小班全体幼儿时间:2019年3月——2019年12月 五、研究的方法1、自然观察法:观察并且记录一部分刚入园的幼儿开学一个月时间中的适应情况2、调查研究法:通过电话或者家访,了解幼儿在入园前的情绪状况以及入园后出现的各种适应问题进行对比。 六、研究的内容1、对幼儿入园初期各时段出现情绪的外在表现和态度行为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和比较。2、深入探究幼儿出现初入园不适应现象的原因。3、总结出应对幼儿入园适应的有效策略,帮助教师、家长做好幼儿入园适应工作的实践经验。 七、研究的方法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法八、组织管理 1、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组长:xx (负责课题的组织开展)副组长:xx(负责课题报告执笔)成员:xx (收集整理资料、实验老师)xx (实验老师) 2、组织课题组同志学习幼儿园教育规程、幼儿教育大纲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成果,转变观念,强化儿童教育观意识。 3、分阶段进行实验调研,定期积累资料,努力出成果。 九、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1、进班观

刚入园小班幼儿的情绪的表现和教育方法

刚入园小班幼儿的情绪的表现和教育方法情绪是一门令人琢磨不透的学问,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常因为种种原因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由情绪支配着一切活动,也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在良好情绪下的活动才是更有效的活动,才可使幼儿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今年我和小班孩子为伴,在相处的日子里,由于孩子不同的家庭和地方。发现小班孩子的情绪时好、时坏、时惊、时喜、时优、时悲。针对这种现象我一一解读,因为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也是二期课改的需要,因为<>告诉我们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以孩子发展为本、从孩子 的兴趣需要出发,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使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但在探索和实践中往往不如人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千差万别的,时常因为情绪不好而不愿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我们必须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育和顺利的开展活动,帮助孩子从情绪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变外因为内在的动力,给孩子们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呈现孩子的主体地位,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本着这种理念我时常细心观察、耐心教育、用心解读,保证幼儿的良好情绪。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小班孩子的复杂情绪,我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一、幼儿的情绪表现 从带小班的经验和相关调查中发现,孩子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有的表现为高兴、愉快,有的表现为恐惧、担忧,有的表现为依赖、害怕,也有的表现为生气等。

1、积极而愉快的表现 每天早上幼儿来原时总有大部分的孩子面带微笑,有礼貌的和老 师与同伴打招呼,有时还会把开心的事说给别人听,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在伙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这样的孩子情绪积极、乐观、向上,即使碰到一点小挫折,他们也会坦率而淡解。 2、恐惧和担忧的表现 这种表现于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和同伴的相处中不会和同伴建立 友好关系,特别是一些胆小怕事的幼儿,面对有攻击 __或不良习惯 幼儿的态度是:他们不敢为自己抛头露面,只是默默地忍受,因此在园表现出一种恐惧、担忧的情绪,在活动中不是很积极。给人以退让的感觉,任性的情绪。 3、依赖和害怕的表现 这种情绪表现是受之于孩子能力的影响。由于孩子缺乏自我服务 能力和独立意识入园后觉得失去了依靠没有了安全感,面对在园的一日活动要求束手无策。因此在家长离园时表现出一种舍不得的依赖感,有的甚至每天早上在和家长告别时要说同一句话“你等一会儿来接我”或是简要要求家长关照好老师,对孩子给于一定的帮助等。 4、易生气的表现 这种表现很明显,只是孩子在不称心或不如意的情况下所表现出 的不满情绪,他们常常因为不满而不愿理睬别人、不参加各种活动,对你瞪眼或掘着小嘴巴等,不良的情绪时间相对较长,不易感化。 二、相应的教育方法

浅谈如何帮助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

教研漫谈 浅谈如何帮助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 北票市第一幼儿园付饶 一、熟悉孩子 假期对每个孩子进行家访,向家长发放问卷表,了解孩子的个性爱好、同时多和孩子接触,叫孩子的小名,牵牵他们的手,通过身体接触使孩子产生对老师的好感,还可以送一件小礼物缩短距离,在孩子入园前进行家访,可以通过走进幼儿家庭,走近幼儿,与幼儿建立初步的感情,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教养态度以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幼儿在入园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 二、预入园 预入园,即在幼儿正式入园前,由家长与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家访时我们可以向家长和孩子发出热情的邀请,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预入园那几天可安排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如:和妈妈一起做小草裙;让爸爸驮着做小乌龟;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手指游戏等等,丰富有趣的亲子游戏会让幼儿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快乐,使幼儿感性的认识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心里上制造一种深刻的“首次效应”,孩子与父母一起熟悉幼儿园环境,参加幼儿园活动,在心里上感到安全、放松,预入园为幼儿早日适应幼儿园新环境提供了“心里安全基地”。

三、延时分离 以往在幼儿早晨入园时,为了防止孩子哭闹不休,常常会催促家长马上离开,或者是趁孩子不注意时悄悄离去,但这种“强迫分离法”却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幼儿的分离焦虑,从而给自己的工作也平添了不少的麻烦,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在家长和幼儿间运用“延时分离法”。入园后允许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相处一段时间后,再自然的互相道别,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排解和疏导幼儿不愉快的情绪,减轻幼儿对入园的恐惧,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四、创设丰富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早在1951年所做的《如何使幼稚生活适应新环境》这一演讲中就提出,教师要解决幼稚生的入园适应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设置丰富的教育环境……以便转移小孩子的心情,使他从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当中消失队环境的陌生感。”创设一个丰富的环境,重要的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乃至不同性别来创设。我们可以投放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联的、让幼儿感受到既熟悉又亲切的、情感有所寄托的一些玩具,如:娃娃家的锅、碗、瓢、盆、勺子、蔬菜、娃娃等玩具;幼儿从家里带来宠爱的玩具汽车、布娃娃等。这样的环境可以大大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消除幼儿的焦虑, 五、开展有趣的活动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因此,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在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对新入园幼儿情绪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做好家访工作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对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具体做法是: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认识班上的老师,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可以骑木马、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同时,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另外,还可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规律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则是形成安全感。首先,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等恐吓性语言是必须防止的。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要知道这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另外,教师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骑木马、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木马,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鼓励家长共同配合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等。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这要靠我们老师用心去做,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关心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第三章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作业题)

第三章作业题 一、选择题: 1.情绪体验的分类是()【多选】 A.积极 B.愉快 C.消极 D.悲伤 2.人类的表情主要有()【多选】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动作表情 D.言语表情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多选】A.社会化 B.丰富化和深刻化 C.情景化 D.自我调节化 4.幼儿的高级情感包括( ) 【多选】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5.新生儿有三种基本情绪,它们是() A.怕怒爱 B.痛苦厌恶微笑 C.怕怒喜 D.痛苦悲伤兴趣 6. 幼儿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A.哭恐惧 B.哭焦虑 C.焦虑恐惧 D.焦虑害怕

7. 婴儿产生陌生人焦虑的时间是() A.6、7个月后 B.4个月后 C.一岁左右 D.10个月后 8. 婴儿出现分辨的微笑的时间是() A.4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9.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除了回避策略和破坏策略,还包括() A.建构性策略 B.求助策略 C.行为策略 D.破坏策略 二、判断题: 10.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11.情绪直接驱动儿童、促使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12.幼儿情绪情感的深刻化首先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13.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14.情绪比情感发生得晚。() 15.情感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绪比较内隐。()

16. 幼儿的情绪诱因开始以生理性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社会性为主。( ) 17 . 幼儿的分离焦虑与依恋有关。( ) 18. 幼儿运用表情的能力比理解情绪的能力强。() 三、概念解释 19.情绪(情感) 20.表情 21.情绪动因 22.情绪调控 23.情绪掩蔽 四、问答题 1. 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2.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幼师对家长说:一起帮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的焦虑情绪: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孩子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陌生焦虑”使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时,老师和家长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只要家长和老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悉心了解、分析情况,从孩子的长远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幼儿孩子情绪不稳定

在入园初期,家长总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是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抱,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生怕有个闪失。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信任态度,总是担心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悉心的照顾。当幼儿回到家里,家长总是在物质和精神上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现出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3、幼儿在生活方面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老人们对孩子疼爱有加、育儿观念陈旧、重养轻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办,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相当混乱,形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要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开始学习独立生活,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入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对这些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幼儿只能采用一些消极的办法来发泄情绪。 4、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幼儿的情绪。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变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比较复杂。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等反应。

浅析初入园小班幼儿集体适应性的培养

浅析初入园小班幼儿集体适应性的培养内容摘要: 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注意到幼儿心理这方面的变化,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使他们消除恐惧,尽快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实施:(一)家园携手,帮幼儿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二)精心创设班级环境,給幼儿以家的感觉;(三)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参与的快乐;(四)建立生活常规,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初入园幼儿分离焦虑集体适应性培养 正文 三岁左右的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来到幼儿园,情绪会很不稳定,常表现为哭闹、大喊大叫、拒食、拒玩、拒睡、拒人、默默无语等等。这些表现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将来的创造力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小班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还是比较突出的。据有关材料统计显示,在小班新入园人数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见,解决好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对幼儿园、家庭、幼儿

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我们从对孩子的角度来看,从家庭到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个大转折,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作息制度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爱于一身。在幼儿园则要与许多幼儿共同分享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以往独享玩具、食物的特权变成了与他人分享。在家中,幼儿的饮食起居几乎全部由成人包办代替,在幼儿园则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学习“劳动”。这些不同以及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的一些常规要求,都会使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感到恐慌,陌生和孤独。如何尽快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尽早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家园携手,帮幼儿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 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由于离开父母而产生的焦虑,让他们从依恋父母转向依恋老师。因此,入园前后要开好家长会。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概况、师资及家园合作等情况;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新入园幼儿的心理知识,让其懂得幼儿特定时期哭闹的正常性,并了解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请家长正确对待,为幼儿入园做好铺垫。另外幼儿入园前的家访工作特别重要。家访前要有具体的目的;要科学设计幼儿身体发育、智力状况、兴趣、习惯、个性特征等方面情况的调查表,请家长填写,从而对幼儿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对幼儿做到心中有数。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可自制一些小手工艺品送给幼儿。用父母常

应对幼儿入园哭闹情绪

如何应对刚入园哭闹的幼儿 很多人都知道,每年九月份,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一个个都是哭着不肯松开妈妈的手,教室里是一片哭声震天。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们就会觉得十分害怕、没有安全感,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像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不停的哭类型 像这种小朋友,我们先要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可以给他一些玩具,然后,要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跟他讲道理,爸爸妈妈要上班,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如果说理、转移注意力都不起作用,不妨采取冷处理法,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但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二、容易受人影响类型 这些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可以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逛一逛,向他们介绍一下幼儿园好玩的地方,让他们心情平静一下,或者他们玩一玩滑滑梯,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玩上面。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有好多新鲜好玩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的不适应。 三、几天后才哭的类型 像我们班级里的刘世瑾小朋友,就属于这类型。好奇心重,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前几天都很开兴,不哭不闹。但是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时,就会厌烦,觉得没意思,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因此,我们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多介绍在幼儿园里她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们会带他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 四、心里默默在流泪的类型 这些小朋友呢,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我们主要就是多和他们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

幼儿入园适应

内容摘要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幼儿都出现入园不适应现象。本文围绕本人在幼儿园实习时观察到的几个案例展开,以入园不适应的幼儿为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探讨幼儿入园不适应的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然后对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班新生入园适应 目录: 引言: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幼儿而言,入园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入园前一天他们还生活在熟悉温暖的家庭中,处于被关照、被重视的家庭中心地位,是家中的太阳、宝贝、小皇帝,家长总是以孩子为中心,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孩子对家长的绝对依恋和依赖。而到幼儿园后,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及素不相识的保教人员,一切都难以接受,剧烈变化的环境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小班新生在入园的头一个月,会产生入园不适应现象,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憋尿、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等多种不适应行为。有些孩子的大声哭闹会传递给情绪不稳定的个别孩子,使其他孩子也加入哭闹行列。而面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现象,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无从下手,有的处理得不恰当,在幼儿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幼儿的入园适应进行分析,了解其入园不适应表现及原因,探讨促进幼儿适应的不同策略,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适应期,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为其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

(情绪管理)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措施

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措施 2010-08-31 22:43 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的焦虑情绪: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孩子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陌生焦虑”使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时,老师和家长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只要家长和老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悉心了解、分析情况,从孩子的长远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幼儿孩子情绪不稳定

在入园初期,家长总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是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抱,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生怕有个闪失。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信任态度,总是担心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悉心的照顾。当幼儿回到家里,家长总是在物质和精神上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现出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3、幼儿在生活方面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老人们对孩子疼爱有加、育儿观念陈旧、重养轻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办,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相当混乱,形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要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开始学习独立生活,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入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对这些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幼儿只能采用一些消极的办法来发泄情绪。 4、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幼儿的情绪。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变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比较复杂。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等反应。

幼儿园如何正确对待新生初入园的焦虑

如何正确对待新生初入园的焦虑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转折期,当他走出围着他转的家庭,走进集体,开始了他的新生活时,由于幼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对初入园的孩子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孩子心理上难免会有起伏、跌宕,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是这时产生的。 幼儿入园焦虑一般为分离性焦虑,持续时间通常是1—3个月。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自言自语地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 孩子年龄太小,是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症结所在。3岁左右的孩子对亲近的家人、熟悉的环境有很强的依赖。上了幼儿园,意味着他们平生第一次要从父母身边、从温暖的家里离开,这时,孩子的内心难免是焦虑的、彷徨的、胆怯的。 为了让即将入园的宝宝更快的解除这些焦虑,爸爸妈妈可以试着这样做: 入园前: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习惯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中的集体生活,大大减轻“初入园焦虑”。 1.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上学,这样就不会感到孤独无助了; 2.养成和幼儿园相适应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餐,中午睡午觉(幼儿园中午12:00开始午睡); 3.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增加自信; 5.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给孩子看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

浅谈应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

浅谈应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 记得十年前刚上班的时候,接的是一个小小班,我原以为我用我满腔的热情,再加上我的爱心,很快就会让这些孩子不哭的。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实实在在的让我知道对于这些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光有热情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具体如下。 第一,转移注意力。根据幼儿注意不稳定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特点,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可精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陶醉在这些精彩的活动中以消除与亲人分离和陌生环境所带来的孤独感。如:教师可以给他们讲好听的故事,引导孩子玩电脑游戏,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带他们到户外玩大型玩具,组织他们玩有趣的“开火车”、“拍皮球”等游戏,这些都可以吸引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沉浸在活动中,忘掉心中不愉快的事情 第二,分类型稳定幼儿情绪。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在面对亲子分离和亲子团聚时的表现是不同的。教师应细心观察每个新入园幼儿在与母亲分离和相聚以及母亲离去后自由活动时的表现情况,针对幼儿不同的分离焦虑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俗话说一个孩子一个样,一千个孩子一千个样,这就告诉我们有多少个孩子就该有多少个方法。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用一种方法的。比如:对待刚入园的孩子,你可能认为只要是孩子哄哄劝劝就不哭了,则不然,我们今年就有一个孩子你越是哄他他就哭的越厉害,感情特别敏感,只要是你提到跟家里的任何人或者事物有关的话题他都会哭的伤心欲绝。只要不听到就特别的安静懂事。根据他这样的特点,我们就先尽量避免让他听到其他孩子哭闹。就由配班老师带她到幼儿园的其他地方转转看看,这样他对幼儿园有了更多的了解,熟悉了幼儿园,很快情绪就稳定下来了。 另外,每年新入园的孩子总会有一些适应能力强的,适应能力弱的,还有一部分比较特殊的就是那些介于中间的孩子。当他和那些不哭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他很开心,但是他只要和那些哭的孩子在一起就容易被传染。对于这一部分孩子我们首先是对他进行鼓励,然后对他做一些比较亲昵的动作,比如抱抱他,摸摸他的头,让他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喜爱。然后让他和那些不哭的孩子坐在一起。这样一大部分孩子的情绪基本就稳定住了。 新入园的孩子与亲人分离产生紧张、焦虑、恐慌、不安等不良情绪是孩子的正常表现,教师要正确对待。对那些极度不适应哭闹不止的孩子不要指责,而要找出适合孩子的发泄方式让他们把心中的不愉快释放出来,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对于那些哭闹不止而哄劝又不起作用的孩子,教师不妨把他抱在怀里让他哭一会儿,即使孩子有类似于撒泼的蹦跳和拍门行为也不要对其进行指责,不妨让他这样发泄一下。这样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对于那些极度思恋亲人无心活动的幼儿,教师不妨给他们提供一些和亲人有关的东西,比如妈妈的照片、手帕等,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幼儿园入园适应性问题

幼儿园入园适应性问题 新入园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学前教育的“序曲”,教师和家长要根据这一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孩子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那么,关于幼儿园入园适应性问题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入园适应性问题 一般来说,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起始阶段。对幼儿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全,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幼儿入园时都会不适应,通常表现为:哭闹,焦虑,不吃不喝,想家,发脾气等情绪问题上。造成种种不适应现象不仅让教师,家长感到十分棘手,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孩子适应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种种入园的不适应,本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幼儿园不适应的诸多因素,并针对这些不适应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新生活,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以及入园焦虑的表现 1、幼儿与养护者分离导致的不适应引发的情绪问题,例如;焦虑,坐立不安,恍惚,低声啜泣,失声哭闹,恋物,暴躁,生气,恐惧,紧张等。幼儿园的新生入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孩子会紧紧抓住养护者的手不放,边哭边喊:“我要妈妈”等。这种分离焦虑严重影响着儿童情绪,对于陌生的环境,他们非常容易怯生,经常用哭闹来表达他们心中的不安,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入园焦虑的表现。这是幼儿入园时普遍出现的分离焦虑。 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和对幼儿园作息制度不习惯导致

的不适应引发的生理问题:喂食困难,食欲下降,遗尿等。大部分幼儿在入园前的生活都是家人一手包办的,本身自理能力就差。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脱裤子,有了需要也不会告诉老师。也有的孩子是由于进入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焦躁不安,对一些生理需要忽略而出现食欲不降,遗尿等现象。这就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导致的不适应。还有的幼儿在家里形成的作息制度与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不一致导致的不适应。有的孩子在家里晚睡晚起,别人游戏时他瞌睡,别人午睡他精神十足,要玩要闹,弄得全班不安宁,因此这样的孩子也不想入园。 3、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的不适应引发的行为问题:胆怯,害羞,缄默,孤僻,打人,抢玩具,拒食,拒绝拥抱,扔玩具,拒绝脱衣服,自虐。皮亚杰在提出幼儿思维发展时,提到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自我中心是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幼儿的这种自我中心性使他们在游戏时有着各自对游戏的理解与规则,常常导致幼儿在游戏时的冲突性。现在的幼儿在家几乎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里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分享,交往。进入幼儿园之后一切都要与小朋友分享。同时还要遵守幼儿园这个大集体的一定的规则。这些变化和要求,就会使得一些幼儿感到陌生,不安和恐惧,进一步导致幼儿入园的不适应性。换了新环境,失去安全感,孩子的行为会发生变化。 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1、安全需要的暂时性缺失与恐惧心理 安全需要的暂时性缺失以及伴随而来的恐惧心理,是孩子不要上幼儿园、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因。根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5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

消除初入园幼儿不良情绪的5方法

1. 亲切接待。 新入园幼儿早上入园时,心情往往都很紧张甚至害怕。此时,教师亲切友好的态度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安全感。教师以和蔼的态度和笑脸迎接孩子,亲切地摸摸孩子的头、脸或者抱在怀里亲亲等,都可以使孩子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夸夸孩子。如:“看,你的衣服多漂亮”,“声音真响亮”,“自己走着进来,真棒”等,这些都会让幼儿感觉到老师亲切、慈爱、喜欢他,不安全感就会消除许多,心情也会逐渐平静下来。 2. 游戏放松。 幼儿初上幼儿园,对新的环境感到陌生胆怯,一日生活不知所措。对此,教师可采用幼儿喜爱的游戏方式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放松幼儿的紧张情绪。如:教师可组织“旅游团”的游戏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参观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厨房、和室外大型玩具等,教师以导游小姐的身份告诉幼儿,这是什么地方?这些可以做什么?小朋友每天在这里可以做什么?等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通过玩“打电话”、“猜猜我是谁”、“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戏让幼儿互相熟悉,互相沟通,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身处新环境下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焦虑的情绪也可以得到缓解。 3. 活动转移。 根据幼儿注意不稳定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特点,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可精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陶醉在这些精彩的活动中以消除与亲人的分离和陌生环境所带来的孤独感。如:教师可以给他们讲好听的故事,引导孩子玩电脑游戏,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带他们到户外玩大型玩具,组织他们玩有趣的“开火车”、“拍皮球”等游戏,这些都可以吸引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沉浸在活动中,忘掉心中不愉快的事情。 4. 合理释放。 研究表明,新入园的孩子与亲人分离产生紧张。焦虑、恐慌、不安等不良情绪是孩子的正常表现,教师要正确对待,对那些极度不适应哭闹不止的孩子不要指责,而是要找出适合孩子的发泄方式让他们把心中的不愉快释放出来,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对于那些哭闹不止而哄劝又不起作用的孩子,教师不妨把他抱在怀里让他哭一阵,这样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对于那些极度思恋亲人无心活动的幼儿,教师不妨给他们提供一些和亲人有关的东西,比如美貌的照片。手帕等,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5. 奖励强化。 新入园的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却很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善于捕捉孩子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奖励并加以强化,这些都有利于孩子形成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增强对教师的依恋感。如:对入园不哭不闹的孩子说:“真是好样的,并奖励给他一个小五星”;对声音洪亮的孩子说,“好个小将军,并摸摸他的小脸”;对自己吃饭、收拾玩具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并竖起大拇指“,等等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支持的动作都可以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喜欢他,小朋友接纳他,这些都有利于幼儿形成愉快良好的情绪体验,而那些不愉快的情绪也就自然消失了。 另外,消除幼儿不良情绪的方法还有很多,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努力找出幼儿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化解方法,消除化解这些消极情绪,使他们尽快喜欢幼儿园,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来。

入园初幼儿的情感适应

入园初幼儿的情感适应 幼儿入园情感适应是指幼儿将情感的依恋由家庭顺利转移到幼儿园,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没有恐惧、紧张、退缩等不良情绪。幼儿出于一种对父母与生俱来的依赖感和后天同父母建立起来的亲情感,对与父母的分离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与戒备心理。因此,研究初入园幼儿的情感适应,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凡被强行(甚至包括非强行手段)和父母分离的幼儿,其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要滞后于同龄孩子。入园适应是幼儿亲社会化的第一步,保证幼儿情感的良好过度,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能为幼儿适应社会打下一生的基础。 一、新入园幼儿情感不适应的表现 哭闹不止型:与亲人分离的恐惧和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一直伴随着他,从早到晚哭闹不止。 间歇哭闹型:快乐的游戏或亲密的伙伴会使这类幼儿暂时忘记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但在游戏结束或在伙伴突然离开后会继续哭闹。 焦躁不安型:这类幼儿情绪极为不安,常为了一点小事情大闹不止。甚至表现出破坏性行为,以表现自己对与亲人分离的不满,发泄怨恨。 沉默孤僻型:这类幼儿多是内向的孩子,以沉默表现出和亲人分离的无奈,对周围的环境或游戏不感兴趣,独立于群体之外,不合群。 生活环节不适型:这类幼儿多在家中是溺爱包庇型幼儿,在家中吃饭、睡觉、入厕等都有专人守护,而幼儿园都要自己动手,因此,在这些生活环节中表现出不适。 恋物型:这类幼儿将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家中自己或依恋人的日常用品上,如妈妈的手绢、从婴儿期玩耍的小宠物等。这些物品熟悉的气味会使他们感到亲切,缓解分离的焦虑情绪,为此无论游戏、睡觉、进餐中这些物品都寸步不离。 谈判协商型:这类幼儿哭哭闹闹入园,然后和成人谈条件,如“妈妈中午来接我”“老师,我不睡觉”“老师,你喂我吃饭等”。答应了他的条件,妈妈才能离开,并且在一日活动中时时提醒老师兑现他的条件。 入园情感焦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为此,我们要积极疏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困难期”。 二、促进幼儿入园情感适应的途径 要使幼儿顺利入园,就要深层次的发现孩子的内在需要,只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保证孩子情感的顺利过度。 1.家园同步,满足幼儿亲情依恋的需要,促进幼儿的情感适应 幼儿由家庭进入幼儿园,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加大了孩子对新环境的畏惧情绪,为此,我们要家园合作,最大可能的缩短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差距。如在新生入园前的家长会上,我们动员家长注重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教育,并分发《新生入园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幼儿的乳名、最喜欢的玩具、存在的问题、主要由谁看管、对幼儿园的期待等。问卷的调查分析,教师根据每名幼儿的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温馨的“家”。通过家访、给幼儿打电话或直呼乳名等方式与幼儿建立亲情关系。 为了缓解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我们还和家长协商,采用“宝宝入园半天制”的办法。“半天制”是指幼儿半天入园,等幼儿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后,改为全天制的入园。这样幼儿一天中有半天的幼儿园生活,半天的家庭生活。和“全天制“相比,有效的缩短了孩子入园的焦虑期。半天制的时限一般定在半个月之内。但在实施中,要照顾到个别差异,有的孩子适应的非常快,就要随时改为全天制。如有的孩子哭闹现象严重,就要延长半天制的时间。但不能过长,以免孩子对家人造成心理的依赖。如果遇到异常焦虑的孩子,我们还可以采用“妈妈

稳定幼儿情绪的有效方法

稳定幼儿情绪的有效方法 ——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幼儿园蒋华仙 对于每年刚入园的新生,孩子和家长的分离焦虑将是一大难题。孩子刚入园总会焦躁不安、哭闹、拒绝进食、脾气暴躁怪异让人不能忍受、脱离集体默默不语等。家长们则表现为: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下、望一眼、或者长时间在教室里陪着、或者站在窗口不离去,有时为了让孩子情感上得以安慰,就过分迁就或是无原则满足孩子的要求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结合实际,探索实践了一些有效的能尽快消除分离焦虑、稳定幼儿情绪的方法。 一、记住名字熟悉幼儿 记住名字、熟悉幼儿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老师很快记住每一个新幼儿的名字或昵称,这样可以让幼儿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同时在与他们游戏时不断喊叫、说唱他们的名字,也可以让幼儿间相互熟悉知道同伴的名字,增进交往和交流。因此,我是先记住全班所有新幼儿的名字,当新幼儿入学的第一天,再根据名字记住幼儿的外貌特征,这样就能很快面对幼儿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或昵称。这对第二天早晨迎接幼儿愉快入园稳定情绪起到很大作用。 二、玩点名游戏 点名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常见的一个环节,通常对教师而言是了解孩子出席情况、身心健康等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对孩子而言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点名活动对促进孩子情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此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暂缓焦虑、紧张等,并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当初入园的孩子情绪还不够稳定时教师亲切的呼唤孩子的名字(或昵称),孩子可以用笑笑、点头、语言等方式回应教师,教师再以微笑、抱抱、抚摸、亲亲等方式回应孩子。? 教师还可以问孩子:“你的名字叫什么?”,孩子试着用普通话(或方言)回应教师,说出自己的名字(或昵称)。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回应孩子。教师出示宝宝的照片,集体或个别孩子指认,说说或唱唱照片上的宝宝。教师还可以数唱宝宝:一XX、二XX、三XX好宝宝,四XX、五XX、六XX好宝宝,七XX、八XX、九XX好宝宝,十XX好宝宝。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情绪回应孩子,当孩子有所回应时决不吝啬亲吻、拥抱……,让孩子感受教师对他的喜爱并鼓励孩子大胆回应。 三、唱宝宝稳情绪集注意 说唱宝宝的名字这一办法也能有效地稳定幼儿的情绪,集中幼儿的注意。就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情况,随机地将幼儿的名字编唱进幼儿歌曲中。如:《上幼儿园》这首歌,原歌词是:“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我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早。”我把它改编唱成“ xx (幼儿的名字)爸爸或妈妈或其他人(是幼儿最喜欢的人)去上班或买菜或烧饭或做其他事,xxx上幼儿园,xxx不哭,xxx不闹,xxx是好宝宝。”又如:《好宝宝》这首歌,原歌词是“我是好宝宝,对人有礼貌,叫声老师早,问声客人好,大家把我夸,对我微微笑。”我就根据不同幼儿,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