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承气汤类方在急危重症的临床运用_樊耀华

承气汤类方在急危重症的临床运用_樊耀华

承气汤类方在急危重症的临床运用_樊耀华
承气汤类方在急危重症的临床运用_樊耀华

·综述·

急危重症是一种紧急、濒危的病症,需要及时的医学处理,否则可对患者身体重度损伤或导致死亡。由于病情的紧急性,西医“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以及发展,从而被称为“慢郎中”“治未病”的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方法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受到忽视。但中医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中《伤寒论》记载了大量的治疗急危重症的方剂。在《伤寒论》众多方剂中,以承气汤为现代运用治疗实证的急危重症较广泛。承气汤最早见于《伤寒论》阳明病篇,其中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和桃核承气汤四首方剂。后世医家根据临床辨证,在4首承气汤的基础上进行发挥。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为大承气汤、柴芩承气汤、柴芍承气汤、清胰承气汤等。故本文从现代医家在临床上运用承气汤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再回归《伤寒论》,从而尝试探讨承气汤治疗急危重症的思想。

1承气汤在临床运用现状

1.1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在中医属于“腹痛”“脾心痛”“胰瘅”范畴,其中以腹痛剧烈,甚至从心下至少腹满不可近,有痞满燥实坚征象为主症;以恶心呕吐、日晡潮热、口干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腻或燥、脉洪大或滑数为次症的腑实热结证可用大承气汤急下之[1]。刘兵[2]报告中提出,大承气汤胃管注入或高位灌肠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李航[3]报告中也提及相似观点:早期联合应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较快控制病情,加速症状缓解,显著提高治愈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万美华[4]则报道大承气汤能通过降低腹内压以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程度。尹显兰[5]报道急性胰腺炎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柴芩承气汤中药灌肠对肠麻痹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再配合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能进一步提高灌肠的治疗效果,起效快,并发症少。同时还有较多报道称柴芍承气汤、清胰承气汤、加味承气汤等方剂结合西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临床上通过鼻饲、灌肠和制作成大承气汤颗粒,使承气汤应用更加广泛。故加用承气汤通常优于单独常规西医治疗,为当前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在临床上具用良好的应用前景。

1.2肠梗阻肠梗阻是一种由于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并且在腹部术后较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在中医学中属于“肠结”“关格”等范畴。大承气汤可以有效缓解肠梗阻临床症状,能加速恢复肠胃功能并且优于西医治疗方法,其中联合鼻型肠梗阻导管加大承气汤优于普通胃肠减压加大承气汤[6-8]。周翔[9]报道称生长抑素、小剂量乳糖酸红霉素、小承气汤三药联合使用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有效率最高,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临床报道称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或皮硝局部外敷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且治疗安全有效[10-11]。对于麻痹性肠梗阻,临床报告称加味大承气汤类中药联合醋甘遂、生长抑素应用,疗效可靠[12-1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麻痹性肠梗阻亦可采用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胃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14]。苏少慧[15]报告称复方大

承气汤类方在急危重症的临床运用

樊耀华陈思温俊茂△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中图分类号:R2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1-0114-04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1.037

【摘要】承气汤类方最早记载于《伤寒论》的阳明篇,主要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以及桃核承气汤4首方剂,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承气汤类方目前已经应用于急危重症的治疗,但临床报道较少。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和归纳现代医家应用承气汤类在治疗急危重症的文献,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或者器官功能障碍、高热以及中毒等急危重症的5个方面分析承气汤类方对急危重症的治疗思想。从而促进中医药在临床上治疗急危重症的应用。

【关键词】急危重症承气汤临床应用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5153018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1927948.html,)

承气汤对假性肠梗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调整炎性递质发挥治疗作用。较多临床报告提出承气汤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但需要谨慎应用,肠梗阻早期、不全肠梗阻、假性肠梗阻炎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使用承气汤有效。

1.3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IAH)或者器官功能障碍1)危重患者并发IAH。IAH属于中医学“腹胀”范畴,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多因重视原发病而忽视IAH的诊治,严重者会发展成腹腔间隙综合征(ACS),从而导致心血管、肺、肝、肾、脑等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病死率高达29%~62%[16]。IAH以腹内高压、严重腹胀、呼吸窘迫、周围循环衰竭、少尿为特征。林琳[17]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后低蛋白血症两则病案均为肠中实热积滞较甚所致,用大承气后症状均改善。王忠朝等[18]报道采用大承气汤辨证论治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荡涤胃肠、改善胃肠局部血流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腹内压、防治胃肠功能障碍、保护肾功能。郭留学等[19]采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IAH的报告中提出:应用桃核承气汤有效降低了炎症指标,改善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延缓和(或)终止了心血管、肺、肝、肾、脑等对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有效控制了疾病的进程,对挽救和延续患者生命起到了积极作用。2)危重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危重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疾病中,承气汤运用于胃肠功能较多。胃肠功能障碍在中医范畴属于“腹痛”范畴。《千金方》曰“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多气多血之冲,乃吉生死之悠关”。危重患者一旦出现胃肠障碍,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郭飞等[20]提出,采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有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能提高通便率、降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疗效肯定。龚治飞等[21]提出,大承气汤加味能改善肠道缺血、抑制菌群移位、减少内毒素的吸收、稳定内环境,从而起到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并且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率,在ICU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上有显著作用。另一方面,曹书华等[22]报道大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病情和患者预后。

1.4高热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则属于急危重症范畴。其中小儿高热与中枢性高热较为常见。小儿高热若处理不当会导致小儿死亡或后遗症,如癫痫,甚至导致电解质失调,发生脱水而引起酸中毒。康玉亭[23]报道称小承气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退热与改善食欲方面疗效显著。叶雪英[24]报道称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结合多种中医急救手段对小儿热性惊厥,可明显缩短止惊及退热时间,减少24h内惊厥复发率。

中枢性高热为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梗死等脑部损伤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体温骤升(体温可高达40~41℃),持续数小时、数日。丘文军[25]在报告中提出,采用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中枢性高热疗效显著,可显示改善中枢性高热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不但退热效果较单用西药好,而且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由于脑出血患者出现发热、大便秘结为主症,伴潮热、腰酸、舌红而干等症者。佟永娟[26]报道选用承气汤加味或增液承气汤治疗,疗效较著。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闭证,程一升等[27]报道称加味星蒌承气汤保留灌肠配合西药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并发症。

1.5中毒1)急性药物中毒。急性药物中毒由于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所致,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常分为轻度中毒:嗜睡;言语不清;眼球震颤;步态不稳;出现判断力和定向力障碍;6种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正常。中度中毒:浅昏迷;强刺激可唤醒,但很快又进入昏迷;生理反射存在;呼吸浅而慢血压正常。重度中毒:深昏迷;早期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后期各种反射消失,瞳孔对光反应存在,呼吸浅而慢,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黄育文[28]提出,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应用于药物中毒,能促进肠道内毒物排出,避免毒物的再吸收,减少毒素对体内脏器的损害,有利于各脏器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意识清醒,缩短急诊留观时间,且无不良反应,使用方便、经济,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急性有机磷中毒。有机磷农药可通过口服、皮肤黏膜接触等方式发生中毒,严重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潘华飞[29]在报告中提出,口服毒药未超过6h者,毒药大多数尚未吸收到血和组织中,因此需要及时清除体内残留毒物。大承气汤为泻下良方,能荡涤胃肠积滞、清除毒物及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另外使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可进一步抑制肠蠕动、加重肠道瘀血,大承气汤可改善这种病理状态。故加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有确切疗效。刘军[30]在报告中也提及,大承气汤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疗效确切,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2讨论

《伤寒论》中提及“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以上条文都表明当阳明病,腑实已成,燥热内盛,耗伤津液,病势快,病情急,急需承气汤下之。临床上适合运用承气汤的急危重症均围

绕以腹满、腹痛、高热为特征的阳明腑实急证,故用“下法”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表明“下法”治疗实证急危重症有较好的临床作用,其中承气汤急下燥实以存阴液,体现了“急下存阴”的治疗思想。

急性药物中毒和急性有机磷中毒均非典型的阳明腑实证,但临床上运用承气汤配合西药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一定疗效。因急性中毒的治则之一为迅速将毒物排出,故经胃肠道中毒的急重症可应用承气汤进行治疗。《伤寒论》中提出“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故非必须符合“痞满燥实”方可应用承气汤,在急重症的治疗过程中因病情紧急,“随证治之”的治疗思想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目前,经过历代医家的继承与发挥,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柴芩承气汤、柴芍承气汤、清胰承气汤、加味小承气汤等已经广泛运用于危重症治疗,但临床报道相对罕见。承气汤类方在外科急腹症中应用范畴较广,如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化脓性阑尾炎、肠道术后感染、铅中毒腹绞痛;在其他临床各科急症救治上也具有独特疗效,如高热、内科急症的内毒素血症、皮质醇增加症糖代谢紊乱、癫狂、脾(肝)曲综合征等。但是,在实际临床上,中医的承气汤类方用于危重症的治疗并不多见。笔者认为,要推动其临床应用,需要在西医常规控制方案配合上,灵活辨证,大胆使用。此外,中药煎煮费时,给药途径局限,严重地阻碍承气汤类方治疗危重症的临床推广。虽然目前已研制出大承气汤颗粒,但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结合现代先进工艺,研制具有中医特点又速效、高效、稳定的中药剂型势在必行。注重承气汤类方的基础实验研究,使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也是未来促进承气汤类方临床应用的方向之一。

3结语

急危重症的治疗大多以西医治疗为主,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中医对急危重症的疗效。笔者通过分析现代医家运用承气汤治疗急危重症的临床经验,发现承气汤类方联合西药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够加快疾病的预后,但其作用机理需进一步探讨。通过分析各个医家对承气汤的运用,可发现医家运用承气汤治疗急危重症的理念源于《伤寒论》,主要体现为“急下存阴”与“随症治之”的思想。笔者认为,将此思想用于临床辨证论治的指导,将会促进承气汤类方治疗急危重症的临床思维发微。

参考文献

[1]张声生,李乾构,李慧臻,等.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826-1831.[2]刘兵,谢芳芳.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48例[J].福建中

医药,2014,49(3):39-40.

[3]李航,薛育政,刘宗良.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374-375..[4]万美华,李娟,唐文富,等.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肺损伤-腹内高压的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3(5):707-711.

[5]尹显兰,杨永宏,胡志蓉,等.柴芩承气汤灌肠联合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57(10):2127-2130.

[6]俞金正.大承气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配伍研究[J].海峡药学,2013,26(2):72-74.[7]王峰,张国志.鼻胃管联合大承气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127-129.[8]徐斌,马洪,周振理.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20(3):226-229.

[9]周翔,张德庆.生长抑素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小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江苏医药,2011,37(13):1560-1562.[10]沈舟庆,劳建军.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3):525-527.[11]徐英峰,方东.复方大承气汤灌肠结合皮硝外敷治疗单纯性肠梗阻5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2):118-119.

[12]易剑锋,叶蓁蓁,潘海邦,等.醋甘遂、复方大承气汤、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0):182-186.

[13]刘庆,徐玉琴.加味大承气汤治疗麻痹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5(3):102-103.

[14]朱丽梅,曹泽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硼替佐米致骨髓瘤患者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7(2):303-305.

[15]苏少慧,杨晶,骆华.假性肠梗阻患者复方大承气汤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6及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9,12(14):1344-1345.[16]Malbrain ML,Chiumello D,Pelosi,et al.Incidence and prog-nosis of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n a mixed popula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multiple-center epidemiological study[J].Crit Care Med,2005,33(2):315.

[17]林琳.大承气汤治疗急重症验案2则[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53(3):28.

[18]王忠朝,薛平,黄宗文,等.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4):322-324.

[19]郭留学,张晓云,高培阳,等.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28-129.

[20]郭飞,黎蓓蓓,焦常新,等.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30.[21]龚治飞,陈华尧.大承气汤治疗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心得[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72.

[22]曹书华,王今达.大承气汤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过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4,28(12):

总之,C 臂引导下臭氧射频消融小针刀松解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高效、适应证广、无手术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1]

邢学红,唐忠秋,罗海茂.射频热凝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四川医学,2011,32(8):1256-125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3]

张雄,郑炜贞,欧昌坤,等.射频热凝+臭氧消融术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13,34(1):

79-80.

[4]

刘垒,李春霖,龚建华,等.CT 引导下双极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颈腰痛杂志,2014,35(4):

294-296.

[5]

李绍军,谯智泉,黄家福,等.CT 引导下臭氧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2,

4(11):212.

[6]

Lue YJ ,Hsieh CL ,Huang MH ,et a1.Development of a Chi -nese version of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version 2.1[J ].Spine ,2008,33(21):2354-2360.

[7]伍建平,赵序利,谢珺田,等.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0,16(4):205.

[8]冯天友,冯伟,冯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9]

曾振华,戴仪,顾新珠.经皮穿刺靶点双极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10):

631-633.

[10]尹成新.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医中药指南,

2013,11(7):632-634.

[11]李玉玲.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J ].实用中西

医结合临床,2010,10(2):91-92.

(收稿日期2015-05-09)

(上接第27页)

20-23.

[23]康玉亭,康小刚.小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高热惊厥60

例[J ].陕西中医,2005,26(10):1041.

[24]叶雪英,王伟.中医综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研究[J ].

中国医药导报,2014,25(13):84-87.

[25]丘文军,刘宁,杨德娇,等.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中

枢性高热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2):

2372-2373.

[26]佟永娟.承气汤加减在脑出血吸收热治疗中的应用[J ].内

蒙古中医药,2006,25(5):2.

[27]程一升,王苹莉,赵元琛.加味星蒌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闭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4,

23(3):444-445.

[28]黄育文,杜宏进,王严冬,等.大承气汤胃管注入治疗急性

药物中毒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4,46(4):80-81.[29]潘华飞.加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疗效分

析[J ].新中医,2015,47(1):98-99.

[30]刘军.大承气汤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34例[J ].中国中医

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28-29.

(收稿日期2015-08-20)

桂枝汤类方探讨------陈瑞春

桂枝汤类方探讨 陈瑞春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类方,仅只有19味药,而演变为20余方,可见仲景组方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通过桂枝汤类方的讨论,可以进一步体现“辨证施治”的特点。现就桂枝汤类方的若干问题,作一粗略的归纳和探讨。 一、方意 桂枝汤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论其味性,桂枝性温味辛甘,芍药性微寒味苦酸,甘草炙用性微温味甘,生姜性温味辛,大枣性温味甘,诸药合用具有辛甘苦酸四味,是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的良方。论其组成,桂枝汤是由两对药所组成,桂枝配甘草入生姜,辛甘温养阳气,亦即辛甘化阳之意;芍药伍甘草入大枣,酸甘滋养阴血,亦即酸甘化阴之义。柯韵伯说:“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还有的医家说,桂枝汤是“无汗能发,有汗能收”之剂,这样估价桂枝汤的作用是很确切的。因为桂枝汤方的组成,“阳中有阴,刚中有柔,攻中有补,发中有收”,所以说, 桂枝汤方的组成包含了“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则,方中既有阴阳的对立,又有动静的结合,既相反而又相成,药味之间互相是对立的,但又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以达到相对的统一。这就是桂枝汤称为“群方之冠”的理由所在。 有人认为,桂枝汤的作用,是培养汗源,取正汗以祛邪汗。如果说从桂枝汤的主治功用来看,笔者是赞同这一说法的。因为桂枝汤确有培补中焦,兴奋胃气之功。谷气旺盛,汗源则充沛。所以说服桂枝汤后所取之汗是正汗,正汗出而营卫不和的邪汗自止,这是符合病机的,同时,结合方后“……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的服法来看,培养汗源,取正汗的用意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前人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这是指桂枝汤全方而言,非指桂枝单味药。如果说桂枝单味药,也能下咽而毙,那就又当别论。还必须指出,仲景提出“酒客”不可用桂枝汤,这是因为桂枝汤方具有辛温助阳,攻中有补的作用,所以凡是湿热蕴中,阳热内盛者,无疑是不能用桂枝汤,这是有临床意义的。 二、本证 桂枝汤证的本证,即是太阳表虚证。《伤寒论》说:“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又说:“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再结合“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等原文综合来看,桂枝汤证必须具备头痛、发热、恶风寒、自汗出、脉浮缓、舌苔薄白等主症。因为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之邪客于肌表,在表之卫气不固,内外合因,邪正交争于体表,营卫不和,脏无他病。所以,发热自汗出,恶风,脉浮缓是桂枝汤证的辨证要点,也是区别于表实证的鉴别之处。 三、兼证 桂枝汤证的兼证,内容繁多,牵涉面广,在《伤寒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兹分述于后。 (一)兼项强证 太阳的经腧部位为寒邪所束,经气不舒,表现为“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用桂枝汤解肌,加葛根以散经腧之邪。此即论中“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的意思。这与表实无汗之“项背强几几”比较,‘一者有汗,—者无汗,有表虚与表实之别。临床用本方治“落枕”,疗效甚捷,亦有经年颈项不适者用之亦验。近年用本方加生黄芪、姜黄、秦艽之类,治疗颈椎增生症,亦能改善症状,获得疗效。 (二)兼喘证 凡宿喘之人,多有肺气不足,新感风寒,可以用桂枝加朴杏汤主治,《伤寒论》说:“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但应明确,本方用于喘家,应有表虚证悉具,如系表实兼喘似无效益。若与小青龙汤比较,彼则重在寒水射肺,有饮邪可征;此则以喘为著,且有表虚诸症。至于论中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桂枝汤现代研究具有汗腺分泌、体温、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又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本文通过临床应用体会,验证桂枝汤疗效甚佳。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临床疗效颇著。全篇共113方,其中桂枝汤类19方[1]桂枝汤乃《伤寒论》治病太阳中风证的主方,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效。此方沿用近二千余年。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不仅能固护卫阳,且能燮理营阴,温通心阳,养阴护液,健脾益气,安中和胃,疏通经脉,缓急止痛。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 1桂枝汤的组方

药物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本方为汉代剂量)。方中桂枝温通卫阳,解肌发表,为君药,配以生姜之辛,以解卫分之风邪,具有降逆止呕之功。芍药味微苦能敛阴和营,用以臣药,配大枣之甘,可滋养营阴之弱。桂枝配芍药以和阴阳为佐药。甘草和中扶虚调和诸药为使。以上五药,内含辛、酸、甘等味,辛甘化阳以助卫,酸甘化阴以和营。故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2]。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和利尿作用,而它的退热降温作用是通过其皮部所含有的挥发油刺激汗腺来产生[3]。桂枝皮薄、枝细、还要去表皮,那么桂枝的发汗解肌作用就非常有限。所以伍以生姜助其发表。至于芍药,重在泄营。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解痉止痛、降压镇静、抗菌和抗惊厥等作用[4],与《伤寒论》成书年代相近的《别录》、《本经》所载和营泄邪,通顺血脉,消肿退热,缓急止痛和通利小便等功能亦相近似。且芍药的挥发油也有解热功能闭。生姜助桂枝走表通阳,芍药协桂枝入里泄营,一表一里,形成开合调节。可见生姜在桂枝汤中具有与芍药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一君二臣的主要药物之一。 2桂枝汤现代药效学研究 2.1双向调节作用 2.1.1对汗腺分泌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对汗腺分泌有双向的调节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 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伤寒论》对应条文 ■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 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鞭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 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 勿令大泄下。 ■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 ■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津液),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

汤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后服。 ■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鞭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第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 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摯摯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40条;病人煩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发热者,属阳明病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 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第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51条:得病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煩躁, 心下鞭;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 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 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鞭,后必溏,未定成鞭,攻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 大承气汤,中药方剂,出自《伤寒论》,主治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承气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本方为寒下的重要方剂。在《伤寒论》中所治证候凡十九条,治疗范围广泛,但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为主治重点。由于实热与积滞互结,浊气填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脘腹痞满疼痛,里热消灼津液,糟粕结聚,燥粪积于肠中,故腹痛硬满而拒按。热邪盛于里,上扰心神,故见谵语。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濈然汗出。热盛伤津,燥实内结,故见舌苔黄燥,甚或焦黑起刺,脉沉实。“热结旁流”,是因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但自利清水,色青而臭秽不可闻,并见脐腹部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灼津液,阴精大伤,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舌苔焦黄燥裂。若实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得达于四肢,则可见热厥之证;热盛于里,阴液大伤,筋脉失养,又可出现抽搐,甚至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之痉病;如邪热内扰,则可见神昏,甚至发狂。上述诸证,症状虽异,病机则同,皆由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盛而津液大伤所致。此时宜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

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大承气汤实验研究l.增加胃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0~791,大承气汤经小白鼠口服投药后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的作用,在投药后10分钟,作用就已明显。但经静脉给药组,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未见有增强。经口投予大承气汤,并有明显增加肠容积的作用。 2.促进肠套迭的还纳,解除梗阻《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2~793,在观察大承气汤对解除肠梗阻的一般作用机理的实验表明,给药组10只家兔(人工肠套迭)完全还纳,平均还纳时间为15分30秒,还纳率100%,对照组中仅3只还纳。实验还认为,大承气汤对肠管的作用,以局部为主。 大承气汤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古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本方煎煮方法亦应注意,原书是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最后下芒硝。因硝、黄煎煮时间短,可以增强泻下作用。 大承气汤禁忌使用本方时,应以痞(心下闷塞坚硬)、满(胸胁脘腹胀满)、燥(肠有燥屎,干结不下)、实(腹中硬满,痛而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中硬满不减)四证及苔黄、脉实为依据。正如张秉成说:“此方须上中下三焦痞满燥实全见者,方可用之”。吴瑭亦说: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方剂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桂枝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甚佳,现回顾如下; 1.内服治疗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用桂枝汤合八珍汤治疗10例,疗效颇佳。以桂枝为主,配灸甘草、白芍,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呃逆数例,疗效显著。运用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治嗳气、水肿肋痛亦有特效。对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衰、内分泌失调所致水肿,用桂枝于方中,疗效倍增。桂枝15克,灸甘草10克,生龙骨、牡蛎各20克,黄芪30克,升麻、柴胡、桔梗各6克,柏子仁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治疗心肌炎后遗症疗效显著。用桂枝为主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多例,均收到满意疗效,方药:桂枝15克,茯苓20克,川芎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用桂枝10克为主药,同时伍用灸甘草、砂仁、佛手、赤芍各5克,苍术6克,茯苓10克,阿胶6克,治疗脾虚型贫血26例,效果显著。用玉屏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红斑狼疮发热疗效显著。用桂枝20克、麻黄5克、葛根30克、鸡血藤3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20克、炮山甲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均获治愈。 2.外用治疗 用桂枝10克、葱须6个煮水洗烫,治疗小儿手足冻裂数例,皆见功效,且不复发。用桂枝12克、炒白芍12克、蛇床子15克、地龙12克,水煎服,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10余例,疗效颇佳。用桂枝内服外敷,治疗截瘫、偏瘫疗效显著。治疗方法:除重用桂枝内服外,另用桂枝50-100克,水煎两次,每次煮沸后煎煮15分钟,合并两次桂枝药液,温擦于病区域或截瘫处,每次温擦是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桂枝有消肿散结、杀菌止痒的作用,用于皮肤病治疗效果满意。治疗神经性皮炎,用桂枝30克、金银花30克、枳壳15克,加水1500毫升煎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煎),去渣,待药液微温,洗患处。治疗足癣,用桂枝30克、防风30克、枳壳1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约10分钟,熏洗。 综上所述,桂枝的用途十分广泛,临床巧妙运用有非常满意的疗效,仅把桂枝用于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是不够的。临床桂枝应用量为5-30克,量小能温阳、通脉、和营,量大则有下气、行瘀、补中之效。一般在临床见有表证、寒证以及气滞、痰阻、血瘀等病,或见四末不温、畏寒喜暖、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皆可用之。若症见热象,则宜与寒凉之品配伍应用,以免桂枝助阳化热。对阴虚火旺、大汗伤阴、产后失血、女子崩漏等病,应慎用或禁用,以免桂枝辛温走窜,耗液伤阴。因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下气等作用,故孕妇慎用或禁用。

大承气汤临床观察类文献方药用量分析

环球中医药2016年5月第9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 2016,Vol.9,No.5571  四文献研究四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刘绍永(硕士 研究生)],继续教育学院(傅延龄) 作者简介:刘绍永(1986-),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三研究方 向:伤寒论和方药量效关系三E?mail:shaoyong456@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1927948.html, 通讯作者:傅延龄(1959-),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三研究方向: 伤寒论和方药量效关系三E?mail:fuyanl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1927948.html, 大承气汤临床观察类文献方药用量分析刘绍永 傅延龄 【摘要】 为了了解当代医家对于大承气汤方的剂量应用情况,本研究尝试通过对当代医家发表的相关临床观察类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对包含大承气汤方中4味药物的处方进行分析,发现纳入文献的单味药用量分布区间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简称:‘药典“)的用量范围,各单味药的最大用量均在‘药典“最大量的2倍以上;与仲景方相比,纳入文献的单味药量明显偏小,仲景方中四味药物的最小用量均在纳入文献的4倍以上,从药物用量两两比较的结果来看,频次最高的比值均为1.00,表明临床中对于方药的配伍比例不够重视三从加味药物的出现频次来看,排在前10位的大多是行气活血类药,并且排在前三位的桃仁二赤芍二莱菔子与经方中四药相合正是复方大承气汤的组成三从涉及的疾病种类及其频次来看,肠梗阻与急性胰腺炎位居前二,四位药物在两种不同病种之间的用量十分接近三 【关键词】 大承气汤; 临床观察; 剂量 【中图分类号】 R28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5.012 Analysis of herbal dosages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achengqi decoction LIU Shao?yong ,FU Yan?ling.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FU Yan?ling ,E?mail :fuyanl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1927948.html, 【Abstract 】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osage application of Dachengqi decoction formula which was used by contemporary doctors,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achengqi decoction published by contemporary doctors were collected and classified in this study ,and analyzed the four herbs of Dachengqi decoc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dosage rangerecord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dosage distribution interval of each single herb in these selected literatures was larger,and the maximum dosage of each herb was even two times than that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In comparison with the dosage recorded by Zhang Zhong?jing,dosage of each single herb of these selected literatures was much lower,and the minimum dosages of these four herbs from Zhongjing’s formulae were 4times more than those in these selected literatures;From perspective of pairwise comparison of herbal dosages of these four herbs,the specific value of the most commonly seen frequency was 1.0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mpatibility of prescription in clinic was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With regard to frequency of modified herbs,,the first 10were herbs with actions of mov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and the top 3herbs were Taoren,Chishao,and Laifuzi,which were composition of Dachengqi decoction;With regard to the variety and frequency of disease,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acute pancreatitis were in the first two places,and the dosages of the four herbs in treatment of these two different diseases were quite close.【Key words 】 Dachengqi decoc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Dosage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原文中的剂量为 大黄四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三目前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急腹症,如各类肠梗阻二胃肠功能障碍二急性胰腺炎二急性胆囊炎等三闫韶花等[1]对目前临床上使用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用量情况进行了研究三但尚未见到对使用该方进行干

调胃承气汤医方解释

调胃承气汤医方解释 功能:胃实缓攻 出典:伤寒论 组成:大黄(酒浸) (检核-85-2,86-1)、芒硝、甘草。(3) 主治:(1)治伤寒阳明证,不恶寒反恶热,口渴,便閟,谵语,腹满,中焦燥实。 (伤寒,阳明篇。) (2)及伤寒吐后腹胀满者[1]。(伤寒,阳明篇。) (3)阳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烦者。(伤寒,阳明篇) [2] (4)亦治渴证中消善食而溲。(杂病,消渴) 制服法:少少温服。 方义:此足太阳阳明药[3]。(86-2) (1)大黄:苦寒,除热荡实。 (2)芒硝:咸寒,润燥软坚。 (3)二物下行甚速,故用甘草甘平以缓之,不致伤胃,故曰调胃承气。 (4)去枳朴者,不欲其犯上焦气分也[4]。 加减方:(1)当归承气汤:加当归、姜、枣煎(检核-85-2)。治里热火郁,或皮肤枯燥,或咽喉鼻干,或便溺秘结, 或瘀血发狂[5]。 (2)大黄甘草汤:除芒硝。金匮用治食已即吐,外台用治吐水[6]。

(3)破棺丹:本方用大黄二两半,芒硝、甘草各二两。治多汗、大渴、便秘 、谵语,阳结之证,及诸疮肿热。 口诀:(1)调胃承气汤-治伤寒阳明证;伤寒吐后腹满者;阳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烦 者;及渴证,中消善食而溲。 (2)调位──大忙吵 注:(1)邪在表,则身热汗出而恶寒。邪已入里,则表证罢,故不恶寒身热汗出 而反恶热也。汗多亡津,热又入里,故口渴便閟。无水以制火,内有燥 屎,故妄见妄言而谵语。吐后不解,腹胀满者,热入胃也。然满而不痛 ,不宜急下,少与调胃和之。 (2)吐后烦为内烦。下后烦为虚烦。不吐不下心烦者,胃有郁热也。 (3)东垣曰:「正阳阳明药。」 (4)准绳曰:「阳明一证,分为太阳、正阳、少阳三等。按:本草大黄酒浸 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浸久于洗,故能引于至高之分。仲景以调胃 承气,收入太阳门,而大黄注曰:「酒浸。」汤后曰: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 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1/3量。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酸甘相调,营卫相调。调和脾胃,营卫。“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主症:发热、汗出、恶风。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风寒,阴邪,脉管紧张。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

阳明中风证在临床上少见。 (八)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脾气由虚转充实),为欲愈。(274)-参见前柴胡桂枝汤。非太阴里虚,顶多用桂枝人参汤。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九)身痛。霍乱证:霍乱止而身痛不休者,用桂枝汤小和之。(387) 三桂枝汤的使用禁忌(共五点) (一)典型单纯太阳伤寒表实证不能用桂枝汤(16)所谓单纯,指不合并1.前述表证兼里实热,先解表,可用桂枝汤。2.前述表证兼里虚,先补里后解表,可用桂枝汤。应用纯辛温开表发汗,不可用桂枝汤,芍药酸收。 (二)酒客病。(17)酒客,后世2种理解:1.长期大量饮酒之人得中风,湿热内盛。因辛甘温,甘助湿,温生热。可去甘味+芳香化湿,解酒醒脾之品,如葛花,枳椇子,佩兰等。2.饮酒过度造成湿热内盛,阻滞营卫气血,气血失和-见周身酸懒不适头痛,发(烘)热汗出,怕风。症似太阳中风(中风类症)。区别桂枝汤证:a.饮酒史b.舌红苔黄厚腻(桂枝汤证见淡红舌薄白苔)c.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脉滑数,大便粘腻不爽。 (三)吐脓血(有内痈,毒热内结,腐破血络者)。(19)见:

黄元御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黄元御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标签:桂枝汤;伤寒论;黄元御;金匮要略 桂枝汤原是仲景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因其能调和营卫,解肌表之邪,其辨证加减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且疗效明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本方及其加减方反复出现,其变方之多是其他方无法比拟的,故被历代医家广为推崇。清代医家黄元御对其应用更颇具特色,笔者临证多以黄氏桂枝汤组方思路治疗内伤杂病,屡试屡验。兹就临床应用与体会介绍如下,冀以扩展桂枝汤临证运用思路。 1 关于黄氏桂枝汤系列方 1.1 来源 黄氏桂枝汤既有源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方,如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瓜蒌桂枝汤、桂枝茯苓汤等,也有根据仲景桂枝汤化裁而成者,如桂枝苓胶汤、姜苓桂枝汤等。 1.2 分类 黄氏桂枝汤系列方大致可分为桂枝汤的加方及桂枝汤的变方两类。桂枝汤的加方有桂枝加桂汤、瓜蒌桂枝汤、桂枝瓜蒌首乌汤、桂枝苓胶汤、茱萸泽泻乌头桂枝汤等;其余大部分为桂枝汤的变方,如乌肝汤、玉池汤、归地芍药汤、宁波汤、苓桂半夏汤、苓桂柴胡汤、金鼎汤、茯苓石脂汤、姜苓桂枝汤、姜桂苓砂汤、桂枝人参黄芪汤、桂枝丹皮紫苏汤、桂枝丹皮地黄汤、桂枝丹皮桃仁汤、桂枝地黄汤、桂枝地黄阿胶汤、桂枝苁蓉汤、桂枝苓泽汤、桂枝姜附阿胶汤等。 1.3 功用 1.3.1 调和营卫调和营卫是桂枝汤主要功能之一。黄氏对营卫理论有所创新,常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功能治疗太阳中风以外诸病,其代表方出现在《四圣心源·痈疽根原》。黄氏认为,“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又“痈成为热,而根原于外寒,故痈疽初起,当温经而散寒,行营而宣卫”。故黄氏以桂枝丹皮紫苏汤(桂枝、白芍、甘草、牡丹皮、紫苏叶、生姜)主治痈疽初起属热证者,以桂枝人参黄芪汤(人参、炙黄芪、桂枝、炙甘草、当归、白芍、茯苓、牡丹皮)主治脓泄热退、营卫双虚之痈疽。 1.3.2 解肌肉痉挛痉证是桂枝汤加味方的方证中出现较频繁的症状之一,该类病证以肌肉收缩痉挛、屈伸不利为特征。桂枝汤方证本无肌肉痉挛症,但因方中桂枝能温经通络,白芍配甘草能养血滋阴、舒筋缓急,故黄氏加入生津舒筋活络之品后,可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多种肌肉痉挛症。如瓜蒌桂枝汤、桂枝瓜蒌首乌汤(桂枝、白芍、瓜蒌根、何首乌、生姜、大枣、甘草),主治风伤卫气、

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承气汤是一种对很多病症都有治疗效果的中药方剂,中医很早就有关于承气汤的相关描述。现代医学也证明了承气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你知道它应该如何食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两半。 【制法】 上除芒消外,并为粗末。 【功能主治】 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 【用法用量】 每服10钱,水2盏,煎1盏半,去滓,入芒消半钱匕,搅匀,再煎2-3沸,微热服。 【摘录】

《普济方》卷九十六 【处方】 枳实5枚,大黄4两,芒消半升,甘草2两。 【功能主治】 少阴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少阴病得之6-7日,腹满不大便者。下血。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3升,适寒温分3服,如人行5里1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变大承气为调胃承气,专取甘草通调之力以缓消、黄之急也。更加枳实于调胃承气方中,较大承气中厚朴,虽辛温、辛苦不同,而泄满之功则一。 【摘录】 《千金》卷九 【处方】

大黄、朴消、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 【功能主治】 发汗,泻下,去脏毒。主 【用法用量】 上用水2钟,煎至8分,空心温服。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四 【处方】 前胡1两,枳实1两,桂心1两,大黄1两,寒水石1两,知母1两,甘草1两,消石2两,石膏2两,栝楼根2两。 【功能主治】 气结胸中,热在胃管,饮食呕逆,渴者。 【用法用量】 《千金翼》有栀子,无枳实。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承气者,承制逆上之气也。此方虽借承气之名,实取《金匮》大黄甘草汤之制,以治胸中客热,加前胡、枳实以下气,知母、石膏、寒水、栝楼以化热,消石、桂心为伏热之开导也。 【摘录】 《千金》卷十六 【处方】 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青竹茹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中毒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宜服此。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次。

伤寒论经方临床应用笔记整理

柴胡类方 主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主脉:弦细。 病位:半表半里。 病机:1、上焦火郁 2、中焦胃虚→关键→病理基础:胃气虚 3、下焦饮逆 4、正邪交争于半表里 病性:寒热错杂,以热为主;虚实夹杂,以实为主。 治法:解表清热,补胃化饮,疏利三焦。 主方: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人参三两 炙甘草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1两=6g 1升=48g 一枚=2g 煎服法:六碗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烧开小火煮,熬成三碗,去滓再煎至一碗半,每次服半碗,每日三次。 →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代赭 汤、半夏、甘草、生姜泻心汤 柴胡法 ·邪在半表里——往来寒热——柴胡 ·上焦火郁——口苦、咽干、心烦——柴胡 黄芩 ·中焦胃虚津亏——咽干、默默不欲饮食——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下焦饮逆——目眩、胸胁苦满、喜呕——半夏 生姜 黄芩汤 外感热病理法: ·寒热病势分阴阳 ·虚实表里分大小 小阴旦汤:黄芩汤+生姜二两 大阴旦汤:小柴胡汤+芍药四两 小阳旦汤:桂枝汤 大阳旦汤:黄芪建中汤+人参三两 正阳旦汤:桂枝汤+饴糖一升 ·阳旦法则:外感——温热: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阴旦法则:外感——风寒: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方机:阳明里热,伤津耗血 主方: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用量理法:一两——清无形之热邪→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二两——入血分,凉血开闭,清已着血之热邪→当归散,奔豚汤 三两——清已郁结之热邪→小柴胡汤 清已伤津之热邪→黄芩汤 结饮之热邪(入水分)→生姜泻心汤 动血之热邪(入血分)→黄土汤 小阴旦汤 大阴旦汤 小阳旦汤 小阳旦汤 实 虚 寒 热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_徐漫远

第12卷 第5期 2010 年 5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2No. 5 May,2010 桂枝汤原方载于《伤寒论》第20条:“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组方药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切)、大枣(擘),服用本方尤需啜热稀粥以助药力。全方外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而和卫气;能化气温阳。临床实践证明,桂枝汤经证加减可以广泛地治疗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可明确桂枝汤的临床疗效。 1 桂枝汤及其加减汤治疗内科疾病 1.1 冠心病心绞痛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或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病属胸痹、真心痛的范畴,由正气亏虚、痰浊、寒凝、气滞等引起心脉痹阻,运行不畅所致。胸痹的主要病机是上焦阳虚、阴气上逆。李亚平[1]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基本方: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人参。阴虚者加麦冬、沙参,痰湿者加半夏,阳虚者加鹿角霜,血瘀者加红花、桃仁。 1.2 反复感冒 患者正气虚弱,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卫气外浮则手足不温,恶风怕冷;营气虚,营阴不能内守则津液外泄,常汗出;久则真气内耗,正不御邪,所以反复感冒。故方用解肌和营的桂枝汤。因“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杨莉[2]投以桂枝汤合用玉屏风散,取其益气固表、止汗泄、御风邪之功。佐以桑叶、菊花、桑皮、山药、焦三仙疏风解表,清肺和胃。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解热、抗炎和免疫作用[3]。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多种慢性肾脏病晚期的严重综合征。临床上可出现少尿、无尿、恶心、呕吐、神晕、谵语、代谢紊乱和尿毒症。慢性肾衰隶属于中医关格,主要是寒伤肾阳,肾失封藏,大量精微物质丢失,而新陈代谢产物却蓄积体内,最终形成肾阳衰微,浊邪弥漫三焦的本虚标实局面。其治法应为温阳散寒,化湿排浊;田化德[4]采用加味温脾加桂枝汤,药物组成为桂枝、附子、干姜、人参、炙甘草、大黄、半夏、代赫石、车前子、茯苓、桑白皮,葶苈子。马清钧等[5]经药理研究,认为:桂枝具有抗菌、抗病毒、利尿作用,其中桂枝醛能让胃肠蠕动,排除肠中腐败之气而不引起下痢。全方合用,可以改善病人症状,延缓透析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1.4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多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肠道功能改变所致,系各种内因外邪致营卫不和,气机不畅,导致水谷精微运行受阻,滞塞中焦而见腹痛,中焦脾胃运化失司,故有腹泻、便秘之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治疗主要是调节营卫。许成平等[6]采用桂枝汤加葛根、白术、枳壳、山药、元胡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桂枝汤对肠蠕动有双相调节作用,能改善肠道功能[7]。 1.5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半年以上的虚弱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其属中医学“虚劳”范畴,其病因多由于素体虚弱,加之不适当的生活因素导致脏腑、阴阳、气血亏虚而发为本病。《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和李东垣“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理论,故选补中益气汤补益肺脾、桂枝汤调和阴阳。张玉辉[8]以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基本方:黄芪、白术、陈皮、党参、升麻、柴胡、当归、白芍、桂枝、大枣、炙甘草。 1.6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肩胛带及骨盆带肌肉疼痛和僵硬,通常伴有全身反应,如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中医证属气血亏虚,寒湿痹阻。陈爱萍等[9]用柴胡、桂枝、白芍、甘草、半夏、黄芩、党参、生姜、大枣、白芥子治疗该病。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汤调和营卫,一主调气,一主和营,两方合用气血双调而疗效甚佳。桂枝、白芍中含有的抗氧化的儿茶素——原花青素等成分,针对风湿性多肌痛的氧化应激而发挥作用[10]。 2 桂枝汤及其加减汤治疗妇科疾病 2.1痛经 患者症见小腹疼痛剧烈,出冷汗,暖腹后痛减,腰痛,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经量少、色黯红,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证属寒客冲任,营血不畅。桂枝汤和营调卫,温阳通脉,舒畅经气。宋艳红[11]用桂枝、芍药缓急止痛;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丹参活血补血;黄芪、香附益气健脾;生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 徐漫远,指导:严 冬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桂枝汤原为治疗太阳中风之证而设,柯韵伯赞誉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鉴于其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作用,被仲景及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不仅用于外感疾病,而且加减应用于内伤杂病,并在其主治范围上不断扩充。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10) 05- 0147- 02 收稿日期:2009-11-07 作者简介:徐漫远(1989-),女,2006级七年制学生,研究方向:伤寒论。 147

张仲景用方解析:桂枝汤类方

张仲景用方解析:桂枝汤类方 一、桂枝汤方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用法】水煎温服,服药少后,进食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棉被床上而卧,使身体微似有汗出,不要让出大汗。服一剂汗出病解,则不再服药。若不见汗出,可依照前法再服,如不见汗,可照服三四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歌诀: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 桂芍姜草枣饮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有降冲逆作用,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而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尤其药后

少进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而是胃气不振,津血有所伤所致之热。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在《内经》有类似的论述,如《素问·评热病论》说:“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燥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入于里,故病死。桂枝汤证虽不完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证,但常用于“天行病发热(传染病、瘟疫)”,其证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仲景论述解析】

承气类方

1.大承气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功效:舒展气机,软坚润燥,推陈出新。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胃肠实不大便,发热谵语,自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坚全具,杂病三焦大热,脉沉实有力者,但亦有沉迟者有力者。 2.小承气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大黄、姜厚朴、枳实 功效:行气导滞,泻热除满。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谵语,便硬,潮热而喘,杂病上焦痞满不通。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冲)、炙甘草。 功效:泻热润燥,和中理胃。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谵语潮热而喘,口渴便秘,腹满。 4.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冲)。 功效:活血止血,下其瘀热。 主治:小腹胀满,少腹急结,大便黑,小便利,燥渴谵语,蓄血发热如狂,血瘀胃痛、腹痛、胁痛或下瘀血块。

任老用此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病,症见腹痛、便血、溺血、吐血者,疗效满意。 5.参归承气汤《医门八法》 药物组成:枳实、厚朴、大黄、党参、当归身、神曲、焦山楂。 功效:健脾益气,理气调中,消食导滞。 主治:脾虚胃弱,饮食停滞,胸胁胀满,坚硬拒按,大便不通,嗳气矢气不除者。 6.三一承气汤《宣明论方》 药物组成:大黄、芒硝(冲)、厚朴、枳实、甘草、生姜。功效:行气和中,通腑泻热。 主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等。 7.吴氏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药物组成:大黄、芒硝(冲)、桃仁、当归尾,丹皮,赤芍。功效:活血凉血,泻热通便。 主治:温病蓄血证,白日热减,至夜独热或热时间缩短。8.紫草承气汤《整治准绳·幼科》 药物组成:大黄、厚朴、枳实、紫草。 功效:泻实开滞,通脉透毒。 主治:身热、脉数,便秘腹胀,或痘疮半出半未出,喘息腹胀,大便不通,烦躁作渴,谵语者。

脾胃病100个方剂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1.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生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瞿麦木通扁蓄车前子滑石山栀大黄炙甘草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3.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皮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利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大枣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5.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7.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皮连翘莱菔子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消食理气。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一、阳明腑实 许叔微医案: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予。予诊视之: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病家日: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予日:热邪毒气并留于阳明,况阳明经络多血少气,不问老壮,当下,不尔,别请医占。主病者日:审可下,一听所治。予以大承气汤。半日,殊未知。诊其病,察其证,宛然在。予日:药曾尽否?主者日:恐气弱不禁,但服其半耳。予日:再作一服,亲视饮之。不半时间,索溺器,先下燥粪十数枚,次溏泄一行,秽不可近,未离已中汗矣,滠然周身。一时顷,汗止身凉,诸苦遂除。次日予自镇归,病人索补剂≯予日:服大承气汤得差,不宜服补剂,补则热仍复,自此但食粥,旬日可也。故予治此疾,终身止大承气,一服而愈,未有若此之捷。 按语:老壮者,形气也;寒热者,病邪也。脏有热毒,虽衰年亦可下;脏有寒邪,虽壮年亦可温,要之与病相当耳。失此,是致速毙也。 二、燥屎内结 曹颖甫医案:予尝诊江阴街肉庄吴姓妇人,病起已六七日,壮热,头汗出,脉大,便闭,七日未行,身不发黄,胸不结,腹不胀满,惟满头剧痛,不言语,眼胀,瞳神不能瞬,人过其前,亦不能辨,证颇危重。余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燥热上冲,此《阳明篇》三急下证之第一证也。不速治,病不可为矣。于是,遂书大承气汤方与之。大黄1 2克,枳实9克,川朴3克,芒硝9克。并嘱其家人速煎服之。竟一剂而愈。 按语:壮热便闭而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乃热邪伏里,灼竭津液之征。盖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瞳神为肾所主,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今燥热亢盛,真阴欲竭,当此之时,病势危急,迟则莫救,故用急下存阴之法,大承气汤主之。 三、阳明悍热 黎庇留医案:黄某某,15岁。四日患发热,口渴,咳嗽,大便三四日一行,十余日不愈,始延余诊。以大柴胡汤退热止咳,五月四日热退尽,可食饭,惟青菜而已。六日晚,因食过饱,夜半突然腹痛甚,手足躁扰,循衣摸床,肆咬衣物,越日午刻延诊。诊时手足躁扰,惕而不安,双目紧闭,开而视之,但见白睛,黑睛全无,其母骇甚,惊问何故?余日:“此阳明悍热也,傈悍滑疾之气上走空窍,目系为其上牵而黑睛为之抽搐,故只见白睛也。”其母曰:“可治否乎?”余曰:“急下则可医,如救焚之救,稍缓则无及也。”即立大承气汤一剂,嘱其速煎速服,务必大下乃有生机。 其母畏惧,留余座医。三时服药,四时未下,再与大承气汤一剂,五时依然未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