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史

山西史

山西史
山西史

山西史:

1、山西襄汾县丁村人属于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早期智人。

2、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即: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板(今

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城西北)。

3、“晋”的由来:公元前1046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桐叶封地”),后人为纪念叔虞在晋水之源,建唐叔虞祠(今晋祠),叔虞死后,其子即位,改国号为晋。桐叶封地:唐叔虞(晋祠)

4、春秋时期,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晋文公打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5、春秋晚期,晋国赵卿(赵简子)墓位于太原市金胜村西北,是迄今为止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墓葬。

6、三家分晋:晋指山西;(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7、长平之战: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秦赵之间,此后东方

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长平在今山西高平)

8、卫青、霍去病是今临汾西南人,被汉武帝提拔,成为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

9、魏晋时期山西境内有哪些少数民族?(匈奴、羯)

10、北魏建立之后,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迁都洛阳。

11、魏晋时期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1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山西文水人

13、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山西在辽、北宋、西夏对峙时属于北宋管辖;南宋时属于金管辖。

14、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是目前世界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宋代的晋祠的“鱼沼飞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字桥

15、元朝时山西隶属于中书省,明朝设山西行省。

16、晋商从发展到鼎盛是在明清时期,主要分布在平遥、祁县、太谷,考察景点有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晋商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开拓创业精神、诚实守信的经营价值观、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晋商出现于明清时期,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有关

17、“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与明朝移民有关。明政府采取“移民宽乡”政策,50年间从山西移民有18次,人数达100万以上,分布在18个省市。

18、平遥古城——被誉为“明清建筑的百科全书”,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9、山西票号第一家是日升昌号。1823年诞生在山西平遥,创办人是雷履泰。

20、最早将洋务之风吹进三晋的是张之洞----太原新药局(制造洋枪所需弹药),是

山西第一家近代企业,标志山西近代工业诞生。

21、山西第一位共产党人是高君宇。

山西牺盟会(阎锡山、薄一波)在太原成立-----全国最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1937年10月,忻口战役-----华北战场上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光辉范例;

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规模最大规模的战役。

抗日红色旅游地有:武乡王家峪---八路军抗日指挥部;左权麻田;平型关大捷旧址22、山西化肥厂——目前亚洲最大的高效氮磷复合肥生产基地。

太钢——全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厂家。

太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器厂

大同煤业——国内最大的机械化采煤企业大同被誉为“煤都”。

1

山西地方史复习提纲

山西省地方历史复习资料 1、山西的由来:山西意为大山之西,即地处太行山之西。山西,古称河东,意为大河之东,即地处黄河之东。山西简称晋,因为西周、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山西又别称三晋,是战国初期发生了以山西为中心的韩、赵、魏三分晋国(公元前376年)。明初设山西行中书省;清代设置山西省。至此,“山西”才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名称。 2、位置:山西省处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地处中部经济带。占全国面积的1.63%,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居第19位。山西省有11个省辖市,共119个县(县级市、市辖区)。省会太原(简称“并”)。 3、“黄河文明的源头”:早在180万年以前,在山西的芮城县西侯渡村已有人类生息。山西临汾市襄汾县的丁村遗址,在10万年前左右,存在着一个包括旧石器时代初期、中期、晚期的人类文化遗存。目前山西已经发现了20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量居全国之首。 4、五帝之一的尧帝部落陶唐氏的活动区域在山西南部。襄汾县陶寺村的陶寺遗址距今4500--3900年。陶寺文化就是唐尧部落文化的文化遗存。传说女娲补天是从太行、太岳等大山捡五色石。炎帝带领人民最终来到山西的上党大地,葬于今山西高平市东南羊头山脚下。传说后裔在今山西屯留县三嵕(zong)山(今名老爷山)的北峰射日。黄帝的妻子嫘祖是山西夏县人。 5、尧帝定都平阳(今临汾西南)。舜帝都城蒲坂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去世后葬于今运城市区以北鸣条岗上。大禹古都(安邑)遗址,位于今夏县县城西北7.5公里。禹王城中有夏王朝殿,当地人称为“金殿”。 6、山西因其特殊的山川地形和地理特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逐鹿的大舞台。当中央王权强盛统一的时候,山西就成为安国抚民的战略要地;一旦中原政权衰落崩溃,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又以山西作为窥视中原政权的制高点,乘机称王称霸,割据一方。难怪清初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感叹说:“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7、“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今高平市附近)。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在山西左国城(今离石)起兵,成立汉国,拉开了我国历史上十六国割据混战的序幕。316年灭西晋。公元438年,鲜卑拓跋部在山西建立的北魏政权同意了中原地区。五代十国军阀混战,从山西崛起的帝王有后堂李存勖(xù)、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于是有了“山西是个出皇帝的地方”之说。(1)“一代帝王出晋阳”:李渊在太原起兵,建立唐朝。武则天是山西文水县南徐村人,“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 (2)“晋阳古城的毁灭”:公元前497年赵国建城,唐朝时,太原成为中国当时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座大城市。为统一天下,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攻克晋阳后,怕晋阳再出“真龙天子”,引汾水灌城,历经1500年的古城被毁。982年新建太原城。 8、“北方民族融合的基地”:一部民族融合史。五胡中匈奴、鲜卑、羯三个民族主要活动在山西。北魏孝文帝在平城(今大同)进行“平城改革”。恒山悬空寺寺庙最高处的三教殿内,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并排而坐,体现了三教合流。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

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中国文化史论文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其内容丰富,品类繁多,影响深远。 传说古时,炎帝与黄帝联合大败蚩尤,从而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作五弦琴,,削木为弓,制作陶器,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经历三皇五帝而至禹,其间实行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制。禹传位于其子启,从此由“公天下”时代进入到“家天下”时代。但实际上,尧舜禹之前的“三皇五帝”是否存在还是个谜。既然多部古代典籍都曾记录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尽管不同的典籍记载有出入),那么这段历史就有存在的可能,只是目前尚未得到考证。这个历史难题则留给今后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夏商周三代,物质文明得到发展,青铜器被广泛使用,社会生产力有所解放,这一时期,文化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考古发现甲骨文起源于殷商时期,同期还有金文、陶文与玉石铭文等类型。继之而起的则是周代的青铜铭文,即金文。金文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向前演变,形成了文字的早期形态。在礼乐制度与社会生活方面,宗法制与封建制基本确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这也是很有道理的;这段时期的礼乐制初步形成,同样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历史的车轮滚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折时期。东周时,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社会结构剧变,宗法制解体,礼乐制度也逐渐衰落。清人顾炎武有言“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足可见此时期文化社会变革之剧烈。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百家争鸣,即中国文化的元典时代最精彩的部分,至少在我看来如此。王国维所作《论近年之学术界》中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这句话对战国诸子竞起的原因作了较为准确的说明。在我看来,思想的变革与社会的动荡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社会发生变革时,以前的思想体系可能会逐渐崩塌,统治阶级或者下层都需要新的思想体系来维持社会的稳定,由此出现思想的繁荣。儒家倡导恢复尧舜禹及三代时的礼制,以及实现“仁”,从思想深处强化宗法血缘纽带,后孟子与荀子分别发展了孔子的仁学与礼学,对后世产生不小的影响;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其思想体系重逻辑与实证,开中国逻辑史的先河;道家推崇“无为”与“自然”,以无为达到无不为,以柔胜刚;法家讲究“变法”与“专制”,以历史进化论反对儒墨道所崇奉的先王观;名家辩论“名”与“实”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诸子并起,发其言,扬其志,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秦统一六国,建成强大的秦帝国,也实行了文化的大一统: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创制小篆,颁行全国,程邈创制隶书;统一全国车轨轨距;统一度量衡;制定秦律……这些措施虽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为目的,但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看来,虽然实现了统一,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反而会阻碍文化的自由发展。为了维护统治,秦焚书坑儒,也由此禁锢了民众的思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汉文化与秦朝文化一脉相承,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基本沿用秦朝的体制。但汉文化的主体又是楚文化。受楚文化影响,汉文化里多了一份幻想与瑰丽。考古发掘表明,汉代墓葬中画像极为丰富,画像石所出地以故楚范围内的徐、鲁地区和南阳地区最为集中,其所表现的求仙与辟邪两大主题,正是楚人迷信习俗的遗风。 汉末以来,社会动荡,世事变幻莫测,士人转向疏离国家与社会,而注重个体生命的存在

清代山西农业史

清代山西农业史 清代山西农业史 山西省地处华北平原以西(太行山之西)、黄河中下游之东、王屋山和砥柱山(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内)以北、蒙古的丰镇厅和清水河之南。平均海拔800~1500米,称山西高原,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总面积为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024万多(按乾隆二十七年统计)。其自然地理条件,从整体上看不算优越:境内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普遍气温较低,并且北寒南暖,全年南北气温平均相差10℃多。地表水资源不足,尤其是晋北一带这些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降雨量不多,旱多涝少(且雨量分布不均),不良的自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并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租佃关系。土地总面积为700.8万余顷,荒山荒地众多,约为654万顷,森林覆盖率不高,只有2万多顷的山地林,耕地面积也仅有53万余顷[1],农业生产空间欠广。农田以旱地为主,水田很少,仅占总耕地面积的5%。境内北中部产玉米、谷子、高粱、莜麦、荞麦等杂粮,其中太原县还可利用晋水育稻。晋南以产小麦为主,兼种棉花及少量水稻。一、生产条件与耕作习惯省内北部地区,人稀地多,农田面积稍广,中部人地比例较为适中,而南部则显得人多地狭,不足耕种。但北部耕种条件不好,土地

贫瘠,水资源短缺,且山地坡地居多,水土流失严重。中部地区,虽然平地、二阴地居多,但水肥资源仍然不够,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南部一带,相对而言,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综观全省,农业经济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状态:晋南地方,农业生产搞得较好,晋中地区稍差些,北路农业则最为落后。具体地讲,晋南的平阳府、蒲州府、绛州、解州一带,稼禾两年三熟,夏季收了春麦后,种一茬荞麦,或种冬麦,或歇休。如种棉花,则一般为一年一熟。故麦茬地可种花,或于花茬地种麦。再如濒临黄河的临晋、芮城、永济等县,种麦之外,又往往中稻,收获颇佳。割稻后立即翻耕,撒种菜籽,入冬可收油菜、芥菜等。平、蒲地方,人口人口密度大,农户经营农田面积相对要小些,一般为30亩左右[2]。乡民辛勤劳动,精耕细作,往往取得较好的收成。上述南路的河东地区农民,在进行农业劳动时,比较注重生产技术。通常在夏收或秋收后,要用木犁深翻田土,整理农地。其目的是将稼茬翻入深处,沤烂残技败叶,既可除草,又可得肥源培田。同时,用耱耙打碎土块,熟化土壤,为下年开播做前期预备工作。继之,到春种季节,老农事先翻地,再次熟耰,碎土保墒。对过于干旱的土壤,进行空灌,调节商情。在下种前,或用草木灰水浸种,或用砒霜拌种,防止作物的黑穗病和虫害发生。此种传统办法,行之有效,故当地百姓长期坚持。民间注重水肥作用,在保墒的基础上,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时间如流水般从我手中滑过,转眼间这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当我自以为在高中学习的《历史》对中国历史有着很好的里欧阿姐,我一直以为我所了解的历史就是真正的历史,但是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但是如果我们学习了历史就要带着分析史实的态度,了解真相,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回顾近百年的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困惑与希望交织、污秽与崇高辉映、黑暗与光明搏击,构建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古往今来,对历史的考证、学习,从来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司马迁写《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文学,到如今我们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对中国近代史精彩评述以及大热的民间历史学说,人们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后人讲述着前人的故事。对于司马迁及其他优秀史官,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有义务将他们那个时代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传给后人;而对于现在选历史课的大多数人,或许更多只是因为必须修满学分吧!但我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兴趣的学生,很高兴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也从这门课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心灵的洗礼。 高中时学过中国的近代史,但那时只是为了应付会考,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具体的轮廓,对其中的人物更是一知半解,没有了解。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和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中国近代史纲要》从各个方面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内部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阐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进程以及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更是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给我们很大的空间去自己想象,自己评价,一副清晰的中国近代史画面仿佛呈现在眼前。 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争取政治上的独立,贯穿着这个任务始终的是人民群众的反帝和反封建斗争。二是为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所作的斗争,这是在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的,即资本主义近代发生发展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便一度遭遇到生存危机。帝国主义的入侵让中国人民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传统的中国劳动人民还仅仅滞留于渴望土地,维持生计的思想层面上。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迅速垮台,广大人民更加不知所措。近代爱国之士总结中国人民的特点为奴性、缺乏爱国心、愚昧等。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认清目标,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中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体制与科技,中国所处地位之危险。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籍。梁启超、康有为一干人等也指出中国的弊端与危机。 我每节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对李鸿章有着深厚的情感,就因为我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真实的历史,真正的李鸿章,一个历史的罪人,民族的英雄,我也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然后上台讲解了我心中的《林则徐》。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深怀科学探索的精神,辩证的看待历史的发展,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得到启迪,哲人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不求明智,但是要还历史以真相,探索历史人物,深入历史事件,从中获得民族的气节,祖先的精神节气。而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们庄严的使命就是要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对未来所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当我们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捍卫我们的中华民族。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历史,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生活,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我们内在的强大动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推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1) 1、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D )A.俄国B.日本C.美国D.美国 2、为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在1893年编成《四洲志》的是(A ) 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 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D ) A.《原道醒世训》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5、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中央机关是(A ) A.总理个管事务衙门B.京师同文馆C.江南制造总局D.外务部 6、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史称(B ) A惠州起义 B 黄花岗起义C 武昌起义D 湖口起义 8.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B ) A广东 B 四川C湖北D 湖南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 A 《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D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的失败C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11.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鼎发动了抗日反蒋的(B ) A宁都起义B福建事变C 西安事变D二二八起义 1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A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3.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去的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中条山战役D长沙战役 14.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B ) A佟麟阁B张自忠C戴安澜D赵登禹 15.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 )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6月挑起了全面内战,其起点是大举围攻(A )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 17.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1947年12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A ) A中国民主促进会B九三学社C中国农工民主党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C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20、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D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1、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A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成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B ) A.加工订货B.公私合营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23、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 A.刘少奇B.薄一波C.陈云D董必武 24、毛泽东在1957年2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B )

《中国文化史》课程感想

我上<<中国文化史>>课程有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该课程带我畅游其中,了解中国文化,一个学期下来觉得自己是从古代一路走来,走到今天,终于我懂得了好多好多的,原来是那么的丰富多彩的。这一课堂,扩大了我的知识面,丰富了我的灵魂,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一次课堂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前过节假日时,都不是很清楚它们的由来,只是从老一辈人的口中了解到一点知识。如今,我已大抵了解了,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它的故事,流传至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中华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节日文化。形成了汉民族所共有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节日文化形式,这是华夏儿女世代传承的文化精华。如中秋节,我们有嫦娥奔月的传说;端午节,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人们才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这一风俗。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1]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中展现的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特征、带有强烈民俗文化色彩、包涵伦理道德和精神内涵、具有独特歌舞形式、曲艺音乐特点的传统文化精华。中华民族在传统节日里不仅拥有共同的民间庆典习俗,同时还拥有是充分张扬地方个性、思想内容真挚纯洁、表现形式浪漫开放,形象鲜明的图腾和神仙崇拜等极其丰富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另外,从节日文化的角度看休闲文化,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祥和安逸;在传统节日中无一例外地张显出汉族文化的厚重,那就是天人和一、喜庆团圆、和谐共荣,因而形成了传统节日的共同习俗。在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视角看休闲文化,还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就是山水文化,寄情于山水是汉民族旅游休闲的开始,千百年来,著名的山水名胜区从来都是人们真心向往的好地方,在许多名山大川中都留有历代文人、雅士、高道、圣僧的碑刻、居室、观堂、寺院,成为人们观光览胜、谈古论今、缅怀先贤的好场所。再有,不同地域的名山、古镇、村落拥有不同的宗教(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教文化)、民俗和一些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娱乐节目,就是祈福、平安。这是人们渴望得到的和欣赏的,因此,人们在休闲的时刻深深地沉浸在了这种浓浓的情谊中。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是休闲文化的母体,其文化的基因是一脉相传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要把它们永远地流传下来。 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 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前赴后继, 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 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得到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以下几方面:1.1 崇尚伦理道德;所谓“在其位, 谋其政;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要求形成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价值体系, 作为个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底线。每个人都有相适应的个人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说自己该说的话, 做自己该做的事。1.2 注重人文理性;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实体存在, 重视人的精神存在, 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人被看作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 重视人生、重视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

近代史

如何认识各派社会力量在探索国家出路中的地位作用 农民群众(太平天国起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冲击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1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中国近代史发展概况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1>城市——“镐京”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部编版历史2020年6月山西中考备战寒假集训专题《山西地方史》

《山西地方史》 中考专题强化集训预测典题 (限时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小题,共80分) 1.历史认识的获得离不开真实的历史史料。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 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于获得正确的历史认识尤为关键。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历史的可靠史料是() A.考古学家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候度村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石器和若干烧骨 B.《史记》中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记述 C.方特东方神话中演绎的牛郎织女的水漫金山的故事 D.罗贯中《三国演义》在有关诸葛亮借东方的记载 2.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②赵③楚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大同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5世纪末,该政权都城迁到洛阳。做出这一 举措的帝王是() A.袁绍 B.拓跋宏 C.元昊 D.阿骨打 4.成语典故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列成语典故与其对应的战役发生在山西境内 的是() A.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B.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C.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D.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5.元朝时山西省襄汾县人郑光祖一生创作无数,著名的作品有《王粲登楼》、《倩女离魂》等,他的 作品通过众多伶人在舞台上唱、念、做、打的传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作品属于() A.诗 B.词 C.赋 D.曲 6.元末明初,太原文学大师罗贯中发出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慨,并由此创作完 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作品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7.明末清初出现了北方各地平民自发向长城以北地区垦荒移民的现象。山西各地的平民成为这次移 民的主力军。尤其是晋西北地区,由于地瘠民贫,许多青壮年男子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告别亲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11942809.html,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作者:刘畅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年第11期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一书的主体内容是余秋雨老师以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等部分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内容是中华文化史。本书重在探讨现代人对漫长的中华文化史的感悟,内容精彩纷呈而明白晓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被余秋雨老师上的历史课深深地震撼和吸引了。通读此书后,不由得有了一种想法:尝试着将由此书中汲取的灵感和启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一、教学安排——高坡滚石,大胆取舍 对于中华文化史的讲述,余秋雨老师并不是按部就班地泛泛而谈。在余秋雨老师看来,中华文明早期的一些文化亮点应特别关注,因为它们安顿了中华文化的精神魂魄;而对于后期那些漫长的历史走廊,则应快步走过。余秋雨老师讲甲骨文、屈原、司马迁等均用四课时,而讲元文化、明清文化等只用一课时,即高坡滚石型,前详后略。当然,余秋雨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很大的自由度,不像中学历史教师,既要考虑课程标准,又要顾及联考、会考等。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是新课程历史改革的重要理念,“用教材教”提倡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高一历史教学内容繁多,如何取舍一直是很多教师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历史课教学既要纵横古今,又要突出重点。如何判断重点?首先,坚持客观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其次,坚持自己的判断,做个性化的整合。最后,坚持以生为本,重点讲解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的问题。 二、教学形式——深度碰撞。有效讨论 对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这样的历史场景,笔者一直心向往之。遥想那时,大师云集、百家争鸣、谁与争锋。当我读到《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时大有怦然心动之感。余秋雨老师的教学形式比较特殊:课堂的主体部分是师生讨论,课后师生间会进行“闪问”、“闪答”。余秋雨老师的讲解和总结总是精练和开放的,而不是简单地呈现结论。这里是灵感与智慧的深度碰撞,这里对历史的集体思考生成了一个个风生水起的文化现场。反观我们的高中历史课堂,仍存在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虚假繁荣”,如此深度的讨论景象则非常鲜见。如何才能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笔者的思考和尝试如下:首先,充分动员。通过动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简单准备。多在周末或节假日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最后,求同存异。我们把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作为讨论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民主的氛围和研讨的价值。 课堂讨论实例:关于陈独秀的评价(材料略)。

近代史知识点归纳(1)

近代史知识点归纳 重要知识点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包括: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③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9.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1.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字林西报》)。 1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4.到(《辛丑条约》)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15.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17.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山西地方史

山西地方史 古代山西(政治部分) 1、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在芮城的西侯度人 2、 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能舍弃前嫌、团结人、实行变革3、春秋时期,晋国被哪三家瓜分——韩、赵、魏 4、 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李悝的《法经》5、长平之战交战的双方及结果——赵国与秦国、结果:赵军主力丧失殆尽、国力衰败、无力抗秦 6、卫青、霍去病是今临汾西南人(原河东平阳人),被汉武帝提拔,成为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 7、 从东汉时,迁入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畀族、羯 8、鲜畀族对开发雁北的贡献——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结束了北方混战局面 9、 李渊起兵的时间、地点——617年5月、太原、反隋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山西文水人 10、 五代十国中在山西建立起来的政权是——后唐、后晋、后汉、北汉 11、陈家谷战役交战的双方及今天所在地——北宋与辽、今朔州南 12、 列举山西人民抗金的重要事例——王彦领导的“八字军”、梁兴领导的“忠义社”、洪济领导的僧兵、王忠植领导的吕梁山义军等 13、 山西移民主要迁往地——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出发集散地是洪洞 14、大顺军两次入山西的原因是——恢复经济、巩固新政权 15、 北汉何时灭亡——赵匡胤三次攻打北汉均失败,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 16、晋阳保卫战的领导者——刘琨(刘琨舞剑、刘琨听鸡成语的来源) 二、古代山西(经济部分)

1、山西有发展农业的较好条件,有丰厚的矿产资源,自古就有“煤铁之乡”之称。 2、 山西自古有经商和贸易传统,从先秦起,山西商人足迹遍天下,明代晋商与徽商相匹敌,成为全国最大的两个商帮。 3、 反映汉代山西农业生产技术发达的臂画在——平陆县枣园村、是西汉末年的墓壁画 4、山西人民认识煤炭的文字记载时间是——6000年前的 春秋战国时期 5、山西何时开始采铜矿石——黄帝时代、晋南地区 6、山西铸造业的发达的事例——闻喜县出土的“刖人守囿” 青铜挽车、 晋国用铁铸的“刑鼎”(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生铁铸造器物 的记载)、唐代在蒲州架设蒲津桥的桥墩用铁铸造,同时有“黄河铁牛”、 北宋用分节叠铸法铸成的晋祠“镇水金人”、北宋的太原铜镜、明代的五台山铜殿(是我国现存四大铜殿中最大的一座)、 明代的阳城是铸铁中心之一。 7、 我国古代唯一由木工自己写的著作是——金末元初,万泉人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整理后)

中国近代重要会议总结 时 期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一大1921.7.23 上海法租界 望志路106 号(后到浙 江嘉兴南 湖) 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党的中 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 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 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 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Ps:会后开始发展工人运动和农 民运动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 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 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 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名党一大1924年1月 广州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共产党(党内 合作的方式)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 形成,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 革命运动由此兴起,中心在广州 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 (汉口会议) 1927年8.7 汉口秘密召 开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华苏维埃 第一次全国 工农兵代表 大会 1931年11 月 江西瑞金叶 坪村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 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 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 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 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 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笔记 篇一:中华文化史读书笔记 《中华文化史》读书笔记 武汉大学历史系冯天瑜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 史的研究,且学术偏好为明清文化史。冯教授对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诸多论题进行过考究。20XX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中国文化史》就是由冯教授领衔,并与何晓明教授、周积明教授在中国文化史领域共同创作的研究成果。 冯天瑜教授在其著作《中华文化史》(以下简称“冯著”)“导论”部分指出,“文化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是文化学与史学相结合的一门历史科学”。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冯教授认为,文化史是“把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作为一个总体对象加以研究??”。笔者认为,所谓文化史就是以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文化史是通过历史视角、借助历史理论和方法来解读人类文化的一门学科。对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学者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文化史与学术思想

史或典籍文化史同义;也有人认为文化史应集中于精神文化的历史,研究重点如特定历史时期的观念、时尚、宗教崇拜、方言、习俗、娱乐等。 从理论上讲,撰写通史性著作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专门史。而撰写跨越数千年专门史的难度又大于撰写某一个朝代、某一个阶段专门史的难度。因为人的学力、精力有限。具体到“中华文化史”领域,时间跨越数千年,内容包罗万象,如果不是在此领域潜心研究数十载,断然难以写出如此鸿篇巨制。大概是出于确保著作质量考虑,冯天瑜教授并未独自完成这一课题,而是选择与何天明、周积明等教授合作,以期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冯著洋洋百万言,从“人猿相揖别”的上古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远古时期人类“质朴的精神之花”一直写到毛泽东思想,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正如作者在全书“题记”中所写的那样:本书以《中国文化史》拟题,意在研讨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成机制与发展历程。 一、“中华”的概念 作者在“题记”中首先对“中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作者称,“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并引用了成书于唐高 宗永徽年间的《唐律名例疏议释义》(似应为《唐律疏议·名例篇》释义——笔者注)中的文字:

山西地方史之大同史

山西地方史之大同史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而大同这座有着独特自然地理条件的城市,历经多年的投资与建设,城市绿化与园林覆盖取得明显效果。2014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大同地区为北狄所居。北狄系指以狩猎为生的游牧部落林胡、楼烦。商汤封同姓于此地,代子立国。战国时期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制,立郡县,全国设36郡,今大同境内为雁门郡、代郡之地。 西汉沿袭秦郡县制,其地仍为雁门郡、代郡之地。东汉各州置州牧,后改州牧为刺史。晋大同北部为鲜卑族领地,南部为雁门郡地,其时郡已迁至广武。北齐天保元年东魏被北齐所代,大同为北恒州、北朔州地,属县未有大的变化。 隋开皇元年重新统一中国后,改诸州为郡,其地为马邑郡、雁门郡之地。唐初依隋实行州县制。贞观元年发天下为13道,云、蔚、朔等州属河东道。唐末,以浑源川为名,置浑源州;五代其地为后唐所占,区划未有大的变动。辽后晋天福二年辽进占云州。初为大同军节度,重熙十三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置大同县,为辽之陪都。 宋为路、州、县三级制,全国设15路。金辽保大二年仍以大同为西京,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府治、县治未变。元初大同仍称西京。元划为省、路、府(州)县四级制,至元二十五年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明行政区划为省、府、州、县四级制,洪武七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清大同府治大同县,初因明治,领州四县七,隶属山西布政司,后改为山西省。清末大同县辖580村,城东194村,城南177村,城西91村,城北118村。 旅游景点—— 作为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特别是以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截至2013年,大同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古建筑188处,古墓葬38处,古遗址66处,石窟寺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时间顺序: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太平天国)—— 1860-1890(洋务运动)—— 1895(马关条约)—— 1901(辛丑条约)—— 1905(废除科举制)—— 1910(辛亥革命)—— 1921.7.23(中共一大)—— 1924(国民党一大)—— 1926-1927(北伐-破裂)—— 1931(九一八事变)—— 1934(长征)—— 1936(西安事变)—— 1937(卢沟桥事变)—— 1941.6(巴巴罗萨计划)——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5(抗日胜利,二战结束,中共七大)—— 1946(内战开始)—— 1949(新中国成立)—— 1950(土地改革)—— 1953(三大改造)—— 1954(宪法)—— 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6(十年文革)—— 1967(中国第一颗氢弹)—— 1979(改革开放)—— 1980(经济特区) 基本事件及其意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的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顺差),英国入超(逆差);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了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结果: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岛,赔款,开放广夏福宁上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1)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步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半殖民地 经济上:1)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自然经济了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外商企业开始在通商口岸建立. ——半封建 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