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运动和力》教案+练习+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运动和力》教案+练习+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运动和力》教案+练习+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运动和力》教案+练习+答案

凹凸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_

S v t

总总

意义:用来粗略表示做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二、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2.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变化或者运动方向变化) 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 4.测量:

(1)工具: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构造:见右图

③使用方法:A “看”: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不能超过量程);

B “调”:使用前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线重合;

C“测”:测量时尽量减少指针与刻度板的摩擦,秤钩、弹簧要与力的方向一致; D “读”: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应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5.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 (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上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6.力的种类 (1)重力

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符号G 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时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②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G=mg 表示。

其中g 表示常数“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 注: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1N ,即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一个鸡蛋约为1两。 (2)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一个反抗形变的力。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3)摩擦力

①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或者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③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④不同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影响因素: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深度这两个因素有关,跟液体的体积、总重、形状、横截面积等无关。

4.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

(2)大气压的测定工具:水银气压计。

(3)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约为760毫米水银柱,约1.01×105 Pa。

(4)大气压的变化:

与海拔有关: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与天气有关: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的高,冬天大气压比夏天的高。

(5)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气体的液化温度也与大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液化温度升高;气压减小时,液化温度降低。

(6)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7)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吸尘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等。

五、中考对接

1. (2012台州) 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

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不具有动能;

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要是由于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作用。

2. (2013?金华)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米/秒.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米/秒.

3. (2013?湖州)静止在水平桌面的科学书,与科学书受到的重力相互平衡的力是()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

C.桌子的重力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4. (2013?温州)”大炮”示意图.当瓶内产生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

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

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上B.向上运动

C.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D.立即静止

5. (2013?金华)如图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的实验.在甲、乙两次实验

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中的木块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图甲中的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等两个力

C.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该实验得出的结论: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越小

6. (2013?舟山)下面是用气球做的两个小实验,试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松开气球的口子,快速放气后会感到气球变凉,这

是因为气体导致内能减小.

(2)如图乙,松开气球的口子,气球向后喷出气体的同时,气球会沿着绳子快速向前飞去,这说明。

7. (2012?杭州)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

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

边,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B.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D.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8. (2013?金华)压路机是一种利用碾轮的碾压作用,使土壤、路基垫层和路面铺砌层压实的工程机械,广泛用于筑路、筑堤和筑坝等工程.某型号压路机质量为3×104千克,发动机和额定功率为120千瓦,g 取10牛/千克.求:

(1)如图所示该压路机在沥青路面辗压时,压路机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2×105帕,压路机对水平路面的压力为多少牛?压路机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多少米2?

(2)该压路机发动机正常工作,压路机在沥青路面上行驶500秒,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焦?

(3)该压路机发动机正常工作,压路机在水平地面以4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压路机的牵引力为多少牛?压路机受到的阻力为多少牛?

9. (2013义乌科学)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这时容器底部受到

液体的压强为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2.则

( )

A.P1>P2B.P1<P2C.P1=P2 D.无法确定

答案:

中考对接:1. A 2. 5 4 7.5 3.A 4.C 5. C

6. 对外做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B 8.(1)压力3×105N 面积1.5m2 (2) 6×107J (3) 3×104N

9.C

六、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被削尖

C.刀钝了用磨刀石磨一磨

D.将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砖由平放改为竖放 2.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关系是( ) A.p 甲>p 乙 B.p 甲=p 乙 C.p 甲<p 乙 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离手的铅球还能继续在空中运动是由于受到手的推力

C.潜水员在水下看岸上的树变矮了

D.实验室取砝码时使用的镊子是省力杠杆

4.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大力士不能凭空把自己举起来,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汽车上坡,没有向上推力或拉力,车会向下运动,说明车此时没有惯性

D.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C.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6.质量相等的铝球、铁球、铜球和铅球,若它们的外表体积相等,则( )

A.铝球一定是实心的

B.铁球的空心部分最大

C.铜球的空心部分最大

D.铅球的空心部分最大 7.如图所示,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 液体中,比较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8.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0. 人站在一个竖直上下的电梯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匀速上升时,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

B.电梯匀速下降时,支持力小于人的重力

C.电梯匀速上升或下降时,支持力都等于人的重力

D.电梯没有开动时,人的重力才可能等于支持力

11.烧杯中的冰块漂浮在水中,冰块上部高出杯口,杯中水面恰好与杯口相平。待这些冰块全部熔化后( )

A.将有水从烧杯中溢出

B.不会有水从烧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

C.烧杯中水面会下降

D.熔化过程中水面下降,完全熔化后有水溢出

12.坦克要越过壕沟时,可将备有的气袋放入壕沟,给气袋充满气,这样坦克通过气袋就像走平地一样。当坦克的前一半履带压在气袋上时,对气袋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 1和p 1。设坦克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 23题图

9题图

和p 2,坦克前后是对称的。则以下有关两种情况下压力、压

强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A.F1=F2,p1=p2

B.F1=1/2F2,p1=p2

C.F1=1/2F2,p1=1/2p2

D.F1=F2,p1=2p2

13.程跃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对

于球内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密度

C.压强

D.

体积

1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A为圆柱形,容器B为

圆锥形,两容器本身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装入深度相

同的水后,再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木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入木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B.放入木块前,由于A容器中的水多于B容器,故A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大于B容器

C.放入木块后,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相等

D.放入木块后,B容器底受水的压力大于A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

15.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米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

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上候车,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离车越近,车的吸引力越大

B.防止车上掉下物品砸伤行人

C.火车驶过时,空气流速较大,气压会减小,安全线外气压大于线内气压,大气压力会把人推向火车,容易发生事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16. 一场大雪过后,在公路雪地上行驶的小汽车,车后部常常会有雪附着在上面,对

于这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汽车与空气摩擦而吸住雪

B.车上原来有雪

C.司机为了保持车体干净而故意做的

D.汽车行驶时车体两边的空气流速较大,是气压差的作用把雪掀起附着在上面的

17.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18.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是()

A.气体流速越大,气压越小

B.气体流速越大,气压越大

C.气体流速不影响气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1.断开电风扇的开关后,电风扇的叶片不能立即停止转动是因为叶片具有___ ,过一会儿叶片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叶片受到作用。

2.重为25N的木块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10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5m,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 J,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N。

3.端午节举行龙舟大赛。开始阶段甲队落后于乙队。甲队急起直追。从甲队船头追上乙

队船尾到甲队船尾超过乙队船头,共历时80秒。已知两队船长均为10米,乙队划船

速度保持为7米/秒不变,甲从超越乙队的过程中船速也不变,那么甲队超越乙队时

课后练习

1.(2010台州)如图,一只蚂蚁用嘴举起一个重为0.005牛的砝码。当砝码处于静止状态时,蚂蚁对砝码的支持力( )

A.大于0.005牛 B.等于0.005牛

C.小于0.005牛 D.不断增加

2.(2010宁波)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世界纪录保持者王濛以43秒048夺得冠军,成为蝉联冬奥金牌中国第一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濛踮起后脚尖做起跑姿势时对冰面的压强变小

B.王濛匀速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王濛加速冲刺时运动状态不变

D.王濛冲过终点后继续滑行是因为她具有惯性

3.(2010杭州)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不受任何力的物体才有惯性B.汽车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汽车只有在紧急刹车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4.(2010义乌)如图,用100牛的力把一个重为10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减为50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5牛 B.10牛

C.40牛 D.50牛

5.(2010成都)小李同学对体育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短跑选手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平衡力作用

B.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是力使弓的形状发生改变

C.皮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是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2010重庆)图是运动员顶足球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顶足球时,球对头没有作用力

B.足球在空中一直受到头的作用力

C.足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由于惯性

D.头对足球的力和足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7.(2011温州)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8.

(2010南京)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9.(2011杭州)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距离最远

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的距离最远

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距离最近

D.朝各个方向跳的距离都一样远

10.(2011义乌)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B.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

C.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11.(2011绍兴)如图,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正确的是( )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B.木块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木块将向右倾倒

12.(2011宁波)如图所示“悬空的磁环”活动中,假设甲、乙、丙三个磁环相同,中间塑料管是

光滑的。当磁环都处于静止状态时,甲对乙的作用力F1和丙对乙的作用力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小于F2B.F1等于F2

C.F1大于F2D.无法比较

13.(2013自贡)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

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p甲>p乙

B. p甲<p乙

C. 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4.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

分析不正确的是()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15.(2013资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小的蝉可以轻易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压强

B.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压强随深度而增大

C.人用吸管吸食饮料时是靠大气压把饮料“压”进了嘴里

D.用力吹气使硬币上方空气流速变大、气压变大,硬币就“跳过”栏杆

16.(2008连云港)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数水平板面高度h/m 水平距离s/m

1 木板0.20 1.00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教案

2015 2016学年第2学期 年级: 教师: 学科: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 “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

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 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 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4)“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 教案

第1节物质的构成 一、目标导航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 《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初一科学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 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 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 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试管夹:夹持 试管;试管架:放置试管;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停表:测量时间;托盘天平:测量 质量;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药匙:取粉末状固体;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1米(m)=101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 10千米(km)=1米(m)=10毫米(mm)=10微米(um)= 10纳米(nm)=10埃(?)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 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 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 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 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②放对: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放正。若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应选另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③看对:视线与刻度面垂直,不 能斜视;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2细胞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发现的过程; 2.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 3.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 4.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5.识别动植物细胞;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但对于细胞如何维持正常的生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些微观的话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动植物的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对应的功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开篇】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很爱思考科学的问题。那么现在他有几个科学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一下。他看到身边的石头、树木、还有他这个人,他就在想三者石头、树、人有什么区别? 【学生可能回答】石头是非生物,树和人是生物,树是植物,人是动物··· 【教师升华问题】那么请你说出生物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师总结】我们能够用生物的特征来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教师继续提问】人是动物,树是植物,那么动物和植物形态各异,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生命活动的特征都大同小异。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呢?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结构上思考来下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的联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动物和植物属于生物,生物基本特征中的一点:具有严谨的结构,一般都有构成。 活动2【讲授】2、深入学习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细胞,首先是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教师讲解】人类很早之前就对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了。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受到观察条件和工具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的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查阅下课文,最早用工具发现了细胞。 【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165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最先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塞的切片,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它绘制成这张显微图,他把这些小室成为“细胞”,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所谓的细胞其实只是细胞壁。 在胡克发现细胞后的两百年间,科学家用显微镜广泛观察和研究了各种生物。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

科学上册《科学 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 教学课题: 1.4科学测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微小物体的测量 教学辅助:

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 计思想: 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3分钟 新课引入 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 测量的定义

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 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 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 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 教师讲授 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 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 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 课堂小结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备课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来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6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太阳与时间》单元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开始,通过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观测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意识到每天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

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期待学生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电的本领》单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揭开一个个与电有关的谜,同时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正确使用常见的用电器,指导如何安全用电,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通过探究认识到科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体》单元包括4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第1课“我们的身体”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第2、3、4课“骨骼、关节、肌肉”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动之后身体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本单元学生在讨论中要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通过画图等方式将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将“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作为对健康的理解。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姓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3.小组合作研究。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4.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 (三)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实验 (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学生交流)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 (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 2.学生交流汇报 3.阅读第5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4.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生回答交流。 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2010年2月 李学明

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七年级下科学教案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科学年级教材版本华师大学案主题授课时段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 难点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三章阳光 1、运动会上进行跑步比赛,为使计时准确,计时员应在____________ A、听到发令枪响时即开始计时 B、看到运动员起跑时即开始计时 C、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即开始计时 D、看到发令枪的烟散开始即开始计时 1、受到下列电磁波辐射时人体最能感到热的是____________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3.一位在北京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0米远处。另一位在上海的观众,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北京与上海相距1460千米,哪位观众先听到演奏声?(电视靠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4.下列电器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____________ A、微波炉 B、消毒柜 C、电视机 D、电冰箱 5.在海边游泳时,对人的皮肤伤害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6.下列关于空中出现彩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彩虹一定是弧形 B、彩虹的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C、彩虹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 D、彩虹会在雨后的天空中出现 7、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课本P78)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甲、乙锥形瓶,甲瓶的外壁用烟熏黑。在两个瓶中注入质量和初始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水,用带有温度计插孔的瓶盖盖紧、,再在两个瓶中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舞蹈家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然后用发光的电灯对这两个锥形瓶照射: (1)在这个实验中,还必须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2)照射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此,你将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秒内光在真空中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____米。 10、红外线取暖气,主要是利用红外线的____________来工作的。 11、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是应用激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 12、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13、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漠中的物体最烫手的是____________ A、植物 B、浅色的子 C、动物 D、黑色石头 14、下列属于光源的物体是____________ A、月亮 B、放映电影时的银幕 C、流星 D、放电视时的荧光屏 15、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____ A、月食 B、小孔成像 C、水中出现的倒影 D、人在光照射下有影子 16、下列事例中用到光的志向传播规律的是____________ A、用两只眼睛确定物体的位置 B、住房装修设计时测量房屋的长宽高 C、射击时瞄准 D、岸上确定水中鱼的位置 1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一个光源只能发出一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途径的直线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18、光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A、玻璃 B、水 C、真空 D、空气 19、买早点时透过炉子上方看前面的物体在晃动,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可以解释。 20、下列各种光不属于复色光的是____________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起始课,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去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这一课主要在室外进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引发学生展开关于土壤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土壤的已知情况和想知道些什么,引发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2、指导学生亲近土壤,发现土壤中的物质(如:植物的根、落叶、石头和蚯蚓……)。 3、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动物及其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2、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亲近土壤。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学生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板书课题讨论: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1)说文解字:“土”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结,激发学生实地观察的愿望。 (3)提问: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2、外出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 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边观察便记录,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 3、回到教室,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三、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在回家后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也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下节课带来)。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教

学反思七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担任七年级科学教学工作半年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第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 第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须为学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因些,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为集体备课和学习材料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第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免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粤教科技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定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来确定物体。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准确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置身情境,研究位置。 (一)小动物情境。 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出示一排小动物)徐老师最喜欢的排在第3个,是谁呢?(两种答案) 你是怎样数的?(课件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我是从左往右数的,我最喜欢(小青蛙) 对了,像这样一排小动物,只要告诉你是从左往右数第3个,马上就知道是小青蛙了! 2、小动物们知道我们今天在这儿上课,又跑来了好多。(出示)一排、两排、三排,多整齐呀! 现在第3个还是小青蛙吗?(只有小青蛙吗?)

那小青蛙的位置应该怎么说呢?同桌商量商量。 ①学生说位置,多种。(卡片出示)我越听越糊涂了,小青蛙只有一个呀,怎么有这么多的说法呢?(方向不同) ②哦!那第2排第3个(出示卡片)是怎么看的呢? (2-3生说,师领、同桌、完整地说)所以小青蛙排在第2排第3个。 ③我们按照这样的观察方法来看看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师说生答3个,你是怎么看的) ④你喜欢的小动物排在哪里呢?谁愿意上来,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3名学生) 3、我们知道了第2排第3个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的,那这些(指其他的说法)又是怎样看的呢?(生说) 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4、小朋友看,当只有一排小动物的时候,我们只要说从左往右第几个就可以了,让出现几排动物的时候,就要用第几排第几个(板书)来表示小动物的位置。 (二)教室里的位置。 1、小朋友在教室里也有自己的位置。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呢?(板书)谁来介绍一下?(第4组3名学生回答) 他们是怎么观察的呀?(生说) 所以他就在第4组第1个,他是第4组第2个,他是第4组第3个,那后面呢?(4.4;4.5)2、就按照这样的看法,在座位卡上写出自己的位置。(写完跟同桌说一说) 3、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坐得最端正了,他在第X组第X个,是谁呀?(生说)向他学习! 4、说说你的位置;你呢;你说;……(指第2横行一个一个说)一个一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案集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重点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 什么是《科学》? 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 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