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生产

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

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

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

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交

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

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最终是为了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者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适应时积极作用,反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剩余价值理论则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原理。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传力了剩余价值理论,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本质,把政治经济学正真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公开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于对资本主义剥夺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革命性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压榨的本质,提供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武器。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和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探索认识和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坚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鲜明立场,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深入具体的研究社会经济形态的规律,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本质及其内在的矛盾。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的经验,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总结经验,要吸收借鉴有益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切劳动成果,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最终指出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时代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释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促进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相适应。)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创立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是个根本方法)

8.发展历史: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标志着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建立。

1876年马克思《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理论体系创立。列宁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揭示帝国主义就是垄断主义(腐朽),斯大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高经济学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有助于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更好的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奋斗终生。

第一章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包含着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使

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生产商品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作为商品交换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创造的是商品

的使用价值。是人类永恒发展的条件,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这种劳动是无差别的)所有的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形成的是价值。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的交换。

抽象是形成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生产商品的二重性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对立又统一,相互联系和依赖;私人劳

动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且能够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并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使之可以完成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的跳跃

资本主义矛盾的总根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4.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的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商品)所需要耗费的时间。

商品的实际生产量即使用价值量与社会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供求关系):(供求相等、供不应求、供过于求)(供求关系涉及到商品的价值量是否能够完全的实现)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5.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随着劳动生产率

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影响的因素:生产率的水平(包括劳动的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科技水平以及社会分工水平,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等)。(成长正比关系)

第二章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也从金属货币演变为纸币到信用货币。其次纸币的发行量都要遵循商品的流通规律,防止通货膨胀。

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的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充当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价值用价格表示),流通手段(观念上的货币,充当交换的媒介),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的象征),支付手段(清偿债务,税收,工资,租金等)和世界货币的五种职能。

3.货币的演化形式:货币也从金属货币演变为纸币到信用货币。

4.货币的流通量及其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则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的价值上升,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当纸币的发行量大于流通中所有需要的货币量时,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量下降,则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通货膨胀。说明无论是纸币还是货币都要遵循商品的流通规律,必须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根据流通中商品的数量,价格的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需要的货币量进行投放,防止通货膨和通货紧缩,以保证经济的顺利平稳运行。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1.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也就是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到全社会,市场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就意味着商品经济由简单的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阶段。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的调节手段和配置方式,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第一: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第二: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资源)

第三:法制和信用成为交换的基础。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是保障商品关系正常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同时信用也不可忽视信用可完善和弥补法律的不足,要建立健全完备的信用监督机制。第四:经济开发性。

第五:国家调节的重要性,市场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3.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和价格变动,市场竞争,风险约束等途径,来调节经济运行和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供求关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

制。

供求机制:是市场调节的信号。市场通过供求的变化和价格的变动的信息不断做出调整,从而实现资源的配置。

竞争机制:竞争是指市场主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相互排斥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竞争是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优势从而获取最低的成本,最大的收益。

风险机制:风险是指市场中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使市场经济参与者面临受损的可能性;风险的作用在于鼓励市场经济参与者甘愿冒更大的风险去追求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强化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自律意识,迫使慎重决策不断地改善经验管理模式,以规避风险。

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的价值是由一定数量的货币所表现出来的,表现商品的货币额就是价格,价格是价值的变现。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价值规律即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即调节商品生产,有调节商品的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微观作用激励创新,优胜劣汰。提高劳动生产率,调节产量,改进生产组织和管理,宏观作用: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

价值规律的局限:第一市场信息不完善(存在虚假性);第二市场信息不完全(不确定性);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第三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垄断。

因此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的宏观调控)

5.时间节约规律:第一合理分配在各种产品上的劳动时间,更具不同产品的需要合理分配以免造成时间的浪费;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6.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第一:按照交易对象划分,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第二按交易空间划分分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和国际市场;第三按商品流通环节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第四按照交换客体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

商品市场包括:消费资料市场(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产资料市场(满足再生产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市场。)

*7.市场秩序的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是指市场运行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市场规则和市场管理两个方面,市场秩序是保证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和市场有序运行的根本条件。

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第一可以促进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其次建立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保证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第三,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第四是经济开放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没有市场秩序就会出现市场秩序混乱,投机取巧盛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破环投资环境,影响外商投资有损声誉和对外出口和对外开放。

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必须要有完善的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是指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所指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市场规则包括进出规则,交易规则和准入规则和市场仲裁。

市场遵循的规则:第一确保市场主体间的地位平等,竞争机会均等,禁止强买强卖,强取豪夺,威逼利诱,禁止滥用市场权力,禁止通过独占兼并和独家交易来控制市场。第二确保市场交易方式规范;第三确保交易行为规范。

市场仲裁:是解决市场交往中的经济纠纷,从而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平等的进行竞争和交易。

市场的管理:为保证市场按规则和秩序进行,除了建立市场规则外,必须对市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市场管理主要包括,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监管体系。

市场监管体系主要包括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四个方面。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商品 1.体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统一。 3.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5.物品的使用价值是不体现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 6.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7.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 8.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性,因而,商品总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9.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可以从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区分为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 10.具体劳动:具有一定形式的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11.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12.抽象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生产 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一定量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进行量上比较的可能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存在,但是性质不同,一个 具体形式,一个单纯的从人类脑力体力支出考虑。)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6.私人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 品也归自己占有和支配。 17.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表现为私人劳动,同时,商品生产者互 相联系、相互依赖。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表现为社会劳动。 18.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由私人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成为社会劳动,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方 面,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其他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并且是等量劳动时,私人劳动才能成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直接在生产者那里得到表现和承认。各个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的特定部门独立经营,各自在独立经营条件下提供劳动产品。 19.私人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市场交换。 20.商品商品被市场接受,能,这使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如 果不能,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出去,由此产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就得不到补偿,再生产过程就无法继续进行,商品生产者可能会因此而破产。 21.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new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生产 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 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 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 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 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最终是为了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者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适应时积极作用,反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剩余价 值理论则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原理。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 在矛盾,传力了剩余价值理论,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本质,把政治经济学正真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公开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于对资本主义剥夺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革命性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 的剥削压榨的本质,提供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武器。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和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 科学的态度探索认识和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坚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利益的鲜明立场,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填空 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 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即德 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应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 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5.物质的绝对静止是理解相对运动的条件。√ 6.动则衡动,静则衡静。× 7.时空的本质和特性。(选择:对时空的看法哪些是正确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空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 物质手段。 9.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 征。 10.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4.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5.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16.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飞跃。 17.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8.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汇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4.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 答: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6.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1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5、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 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 6、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 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 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 A、劳动 B、资本 C、生产资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资料 2、生产力是( )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01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考试大纲(精品文档)

201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考试大纲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 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考核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二、考核要求 识记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等基本概念;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和发展的基本点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一、考核知识点 商品;商品价值量。 二、考核要求 识记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概念;掌握商品二因素及其内在矛盾;掌握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明确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构成及价值量的决定;掌握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领会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一、考核知识点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形式;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二、考核要求 识记货币、纸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概念;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掌握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考核知识点 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二、考核要求

识记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价值规律、市场体系等基本概念;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局限性;明确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考核知识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二、考核要求 识记垄断、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概念;掌握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点;明确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 一、考核知识点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资本主义工资。 二、考核要求 识记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规律等概念;明确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性;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掌握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工资的基本形式;明确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领会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劳资关系的新变化。 第六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考核知识点 资本循环;资本周转。 二、考核要求 识记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余价值率等基本概念;掌握资本的循环时间、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采取的三种职能形态及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领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因素以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三章 1、谈谈你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认识。19页 2、翻阅资本主义早期小说一本,从中总结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取向或小说的时代背景。<<红与黑>> 3、试述你对马克思的理论有哪些了解? 4、辨析:哲学就是世界观是否科学?不科学 5、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辨析“世界统一于存在”这一命题正确吗? 6、用学过的原理谈—割下来的手还是不是手?不是 7、如何理解吃亏与占便宜的关系? 用你亲身经历谈谈你是怎样处理吃亏和占便宜关系的? 8、大学教育你认为应该注重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的教育? 两者都要 9、中国改革开放30年你认为成就有哪些?存在问题吗?你就某一问题谈谈应如何解决? 10.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二者是怎样的关系?144页 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你认为企业怎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扩大自己份额?145页和146页 12、劳动价值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要解决价格的形成问题吗?如何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151页,152,153页

13、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实际谈谈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47页,148页 14、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成为资本的前提条件?153页154页 15、如何认识资本和剩余价值?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16、货币与资本有怎样的区别?158,148 17、你认为劳动力商品特殊性是什么?154 18、试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58 你知道调节经济两只手是什么吗?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你有了解吗? 19、不与富为邻 英国广播公司有一个系列剧,叫做《保住面子》这部剧描述了一种人人皆知的现象,叫巴凯特现象。说的是,有个中产家庭的主妇叫做巴凯特,她老观察邻居有什么收获。每当发现邻居的财富或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她就会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而一到穷邻居面前,她又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感到自己非常幸福。在西方这种现象很普遍。这叫“不与富为邻”现象。结果富人就不张扬自己的富,挣多少钱都是隐私。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中国有仇富现象吗?你对如何理解“仇富”现象有怎样的认识? 20、你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是否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谈谈你的认识?198-204页 21、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197页 第一章 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课后习题补充

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的补充 导论(第30页)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两者的辨证关系如何? 4.劳动三要素?生产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第一章商品(46页) 1.解释概念: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 3.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及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的关系? 5.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6.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第二章:货币(65页) 1.解释概念:货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货币流通量规律及其公式?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82页) 1.解释概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4.价格对价值的背离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5.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129页) 1.解释概念: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5.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6.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 7.剩余价值率的计算? 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1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殊性? 第六章资本循环和周转(142页) 1.解释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 2.资本的循环时间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生产时间和流动时间又包含哪些组成部分?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4.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是什么? 5.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 6.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物质客观存在性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划清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为物质以奠定了基础。 2、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 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3、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认识一旦形成,便具有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其中正确的 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实践获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实践失败。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无穷,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 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更高级的程度。 4、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关系: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同一性的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 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重的发展。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的作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 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商品和货币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货币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 价值与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及其实现。说明:本章的名称从原来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改为“商品和货币”,但内容未变。只是删掉“商品、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知识点,但这个观点在有关知识点还是要讲的。此外,“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两个知识点的位置作了调整。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主义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和周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C)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8、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oc 22页)(完美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1.色诺芬的《经济论》一书,是人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 2.法国的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荣克莱田出版一部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3.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 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原因: (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生存,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2)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5.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6.经济形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如何? (1)区别: 经济形式是指与生产力的某个发展阶段相联系,并由该阶段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人们经济活动的交往形式。 经济制度是指国家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基本经济关系所作的制度规定。

经济体制是国家组织、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 (2)联系: 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反映着经济形式的内在要求,并促进着经济制度基本目标的实现。 7.社会生产关系的分类。 (1)一类是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 (2)另一类是那些不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 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什么?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并运用对规律的科学认识为人民大众谋利益。 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章 1.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区别: (01)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使用价值的质与量都是不一样的。 (02)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

霸权稳定论 何为霸权霸权表现(举例)霸权的影响当今的形式霸权是否能持续 内容:一战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领先于其他国家,对世界各国的形式有重大影响力,美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推行霸权主义并声称是为了世界和平,然而美国多次发动战争干涉他国内政破坏世界的相对和平引发了他国对美国的猜疑,他国渐渐发展自己的经济与军事以达到自由经济,美国的霸权也越来越受到威胁,本文分析当今形式,试论霸权主义的未来。 关键词霸权主义自由经济霸权主义的未来 所谓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凭借实力,按照本国意志,对他国内政进行干涉、控制,侵犯他国领土,统治他国的一种政策。强权政治就是以强凌弱,它以追求控制、统治、支配他国为目的,以侵略、干涉、威胁、制裁为主要手段,奉行“强权即公理”的哲学,处处插手他国内政 霸权表现在控制他国经济,控制他国政治以达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对他国有一定的侵害使他国遭受战争威胁,贫穷等等。 一个独立的国家应该有自己的主权不由外国干涉 据报道,4月1日上午,在我海南岛东南104公里海域上空,美国EP3侦察机正针对我沿海军事目标进行间谍飞行。8时45分,我方出动两架J8II型战斗机对美国侦察机进行跟踪监视。9

时07分,在双方飞机相距400米左右,美国飞机突然大动作向我机方向转向,撞毁我一架战斗机,该架战斗机飞行员王伟被迫跳伞,迄今下落不明。随后未经中方允许,美国间谍飞机侵入我领空并降落在海南岛领水军用机场。事后,美国方面却恶人先告状,诬称是中国飞机撞伤了美国飞机,并无知地宣布EP3间谍飞机为美国政府财产,享有豁免权,中国方面不得登机检查云云,这充分暴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 美中撞机事件表面上看是一起偶然事件,但偶然当中有必然。这次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美国对华采取霸权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上台以来强悍外交作风的反映,更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大框架所制约下两国关系状况的真实写照。 近些年,美国侦察飞机在我东南沿海对我进行间谍飞行可算是家常便饭,中国则经常出动战斗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美国的这种做法表现了其对中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根据国际法,一国可以享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一国的领海及其领空固然是不容侵犯的,其专属经济区的权益也应得到尊重。虽然外国的飞机可以穿越专属经济区上空,但不应从事损害沿岸国家的活动。何况海南岛东南104公里的水域属于南海,我国一直坚持对南海享有主权,美国等西方大国过去对此曾经表示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