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脏腑按摩功

脏腑按摩功

脏腑按摩功
脏腑按摩功

脏腑按摩功

1、本人乃一书生,只练气功,不练武术,非武林高手,发此文目的仅为弘扬文化,绝无争强好胜之意,某些喜欢比试门派高低的武林中人请勿找本人。

2、此功虽不复杂,但没有气功基础、无中医常识、以及没有老师教学的初学者切勿轻易自学模仿。切勿轻易用蛮力或动用意念习练。

“脏腑按摩功”源自少林功法,本人有幸从张晓航老师处习得此功(张老师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张长祯先生之曾孙,张三门功夫第四代嫡系传人,电影《醉鬼张三》讲述的就是张三爷的传奇故事)。

传统武术气功大多口传心授,少有整理成文,本人习练“脏腑按摩功”、“易筋经”、“八段锦”三年有余,深感健身气功推广之必要,现根据张老师教授要领和本人习练心得,将“脏腑按摩功”整理成文。

脏腑功

预备式:左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自体侧曲臂上抬与胸同高,两手掌心相应,状若抱球,松静站立。而后两手下落,右手在外左手在内握球,置于丹田。目似垂帘、三观合一。

舞花清心:

左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外旋,虚握成拳收至腰间,拳心向上。

右手变掌,向外向上旋,内收至距胸前一拳处,与憻中穴同高。同时左手变掌,探至丹田前方,与右手形成抱球呼应之势。

以腰椎为轴,抱球缓缓左转,同时缓缓吸气,至无法再转时停顿,然后抱球缓缓右转至极,同时缓缓呼气。左右转一次为一式。共九式。

第九式完毕时,左转恢复胸前抱球,左右手收至腰间虚握成拳,提气,压气,同时左足收回。

崩锤调肝:

左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臂向体前直抬至与肩同高,握拳收至腰间,拳心向上,同时半蹲成马步。

左拳不动,右拳内旋并向体前上方崩出,同时从丹田呼气鼻子冲出哼声,拳眼向上,与鼻子同高,目似闪电,紧瞪拳心。

右拳收至腰间,吸气。

左拳崩出,要领如右拳。左右拳崩一次为一式。共九式。

第九式完毕时,两拳收至腰间,由马步转为直立,提气,压气,同时左足收回。

对撑化脾:

左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外旋,虚握成拳收至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变掌,掌心向上,沿肚脐上方经左胸上穿至左下颌时,手臂内旋至翻掌向上,手臂上抬过头顶,手掌右上划至手臂伸直,抬头举目,眼望右掌,同时左手化掌下按。

将要定式时,头向左下方向缓缓转动,视线由右掌划至左掌,同时两手如有一股无穷之力顺势对撑。

右掌以顺时针转动,如拧灯泡之势转至掌心向后,手臂下降至掌心与脸相对,同时左掌由右臂内侧上穿至右下颌,手臂内旋至翻掌向上,手臂上抬过头顶,手掌左上划至手臂伸直,抬头举目,眼望左掌,同时右掌下按。

将要定式时,头向右下方向缓缓转动,视线由左掌划至右掌,同时两手如有一股无穷之力顺势对撑。

第九式完毕时,两手握拳收至腰间,提气,压气,同时左足收回。

提抓健肺:

左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外旋,虚握成拳收至腰间,拳心向上。

两拳变掌,沿腰腹转至丹田处指尖相对,掌心向上,双臂带掌沿体前将两掌抬至憻中穴。上抬过程中吸气。

以腰椎为轴缓缓左转至两掌指对左侧,向内翻掌至掌心向下,双掌沿左体侧缓缓下按至双掌着地,目视两掌,下按过程中呼气。

定式时,双目视线上抬,注视左侧远方。采用丹田呼吸法呼吸三次。

右掌贴地向脚尖前划,左掌贴地向脚跟后划抓气,内收抱球于脚踝处,沿体侧上提吸气,至腰间定住,右转将抱球移至丹田,提气,压气。

右式与左式做法相同,唯方向相反。

左右式做完,即做中式。两掌上抬至憻中穴时,内翻掌至掌心向下,两手沿体前贴胸、腹、大腿、小腿下按至两脚尖前,双掌着地,目视两掌,下按过程中呼气。

定式时,双目视线上抬,注视前面远方。采用丹田呼吸法呼吸三次。两掌贴地面向

两体侧划弧外张抓气,分别内收于两脚侧,两爪沿腿侧上收于丹田抱球。提气,压气,同时左足收回。

此式左中右为一式,共做三式。

抱球壮肾:

左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外旋,虚握成拳收至腰间,拳心向上。

两拳变掌,沿腰腹转至丹田处指尖相对,掌心向上,双臂带掌沿体前将两掌抬至憻中穴。上抬过程中吸气。

两掌继续上抬至下巴处,双臂内旋至掌心向下,双臂上举过头顶一尺有余,如罩玄关,状若抱大球。半蹲成马步。三观合一,丹田呼吸法呼吸九次。

双手下捋,握拳收于腰间,提气,压气,同时左足收回。

共做三式。

按摩功

此功涉及一些主要经络和学位,为确保效果,建议习练之前先了解一下中医知识,了解十二经络和人体常用穴位,以免出错。

打丹田:

左脚向左跨一大步,半蹲马步,上体正直,顶头、竖项。两手握拳收至腰间,拳心向上。左拳张开变爪,位置不动。右拳变掌,上翻举至头顶,掌心向上。

右掌自头顶沿体前向下划弧,顺势以鱼际处拍击丹田,而后右掌再次上翻至头顶,下落打丹田,以此做九次。

第九次结束后,右手握拳收于腰际,换左手打丹田,要领与右手一致。

左手打丹田结束,握拳收于腰际。

推任脉:

马步不变,双拳化掌,沿体前上提,同时吸气,以两手拇指指肚按喉窝处,沿任脉下推至丹田,同时呼气。双掌反复上体推任脉,一共九式。

推任脉结束,双握拳收于腰际。

摩脐过气:

马步不变,左拳张开变爪,位置不动。右拳变掌,按于丹田,沿肚脐顺时针摩三十六下,而后逆时针摩三十六下。

摩脐过气结束,双握拳收于腰际。

揉血海:

身体正直站立,双拳化掌,俯身以两手大拇指各按在两膝上方之血海穴,揉九下。

点按太溪:

接上式,继续俯身,两掌沿膝盖、小腿胫骨下捋,至两手大拇指各按于两足太溪穴,点按九下。

搓肾:

接上式,双掌沿足跟抓气成拳,并沿足少阴肾经提至腰部,以双掌各抵住两侧肾俞穴,两掌交替搓肾部,共三十六下,搓至肾部有热流感为佳。

按委中:

接上式,两掌沿足少阴肾经下捋至膝窝,以两手中指按委中穴,按九次。

点按然谷:

接上式,两掌分别下捋至足踝,各以中指点按足踝外侧之然谷穴。

背后七颠:

接上式,双掌沿足跟抓气成拳,并沿足少阴肾经快速提至腰部,将近肾俞穴时双足弹跳并拢,而后双脚脚跟提起、脚尖着地踮脚,接着两脚跟同时下顿,同时两拳沿臀部下冲、张开放气,此为一颠。

而后双脚脚跟再次提起,两手顺势由臀部绕髋骨、丹田抓气收于肾俞穴,再颠。如是七次为七颠。

七颠结束,提气、压气,两手分别收于体侧。至此脏腑按摩功完毕。

脏腑推拿技术

第二章脏腑推拿技术 脏腑推拿技术是以按法、揉法、摩法、振法等手法作用于胸腹部、头面部等脏腑对应的体表部位,使脏腑受到手法直接刺激的推拿医疗技术。具有和中理气、通腑散结、行气活血等功效。适应的病证主要包括内科、妇科、男科等病证,如胃脘痛、腹泻、痛经、消渴、头痛、眩晕等。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按法 以指、掌等部位按压施术部位的手法。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一般多用于面部,亦可用于肢体穴位;掌按法面积较大,沉实有力,舒缓自然,多用于背腰部、下肢后侧、胸部及上肢部;肘按法力大而刺激量大,可用于腰、臀、下肢肌肉丰厚处。 1.指按法 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上,余四指张开,置于相应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拇指掌指关节屈曲施力,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量后,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参见清·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必要时,也可双手拇指重叠进行按压,也可用手掌按于指上助力按压。 2.掌按法 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利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通过上臂、前臂及腕关节传至手掌部,垂直向下按压,施力原则同指按法。操作时,也可双手掌重叠按压。

3.肘按法 屈肘,以肘的尺骨上端及鹰嘴部为着力部位并可借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进行节律性的按压。 (二)点法 以指端或指间关节背侧垂直按压或冲击施术部位的手法。以拇指指端、中指指端、拇指指间关节背侧或示指指间关节背侧等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垂直用力按压,使力向深部传导;或者,以拇指指端、中指指端等部位自施术部位上部,快速冲击施术部位。点法还可借用器具来操作,如点穴棒等。点法接触面小,刺激强,易于取穴,故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运用中,上述这些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单独或复合运用,也可以选用属于脏腑推拿技术的其他手法,比如振法、揉法、摩法、推法(含一指禅推法)、扪法、拿法、插法、搓法、抹法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常见疾病的脏腑推拿技术 (一)痛经(原发性痛经) 系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的月经病。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则昏厥,呈周期性发作。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通调气血。

人体穴位与病症

人体穴位与病症 1.脏腑病在俞穴的反应: 心脏病的反应点在心俞穴:肝脏病的 反位点在肝俞穴;胃脏病的反应点胃俞与隔俞穴;肺脏病的反应点 在肺俞穴;肾脏病的反应在肾俞穴;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俞穴;癌症 的反应点在隔俞穴。 2.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伸展一切经脉一一申脉一切筋病一 一承筋一切骨病一一绝骨内外伤一一承山一切疹病一一百虫窝 头痛一一百会鼻病一一风门尿多一一小指第一关节上更年期病 一一隐白咳喘一一定喘阑尾病一一阑尾穴37 主升一切一一百66;会主降一切------涌泉胆襄炎一一胆襄穴面瘫一一迁正 (牵正) 3.古今医家最重视的穴位四大古穴:足三里.委申.列缺.合谷 四大今穴:三阴交.悬钟.胰俞.隔俞 (血压三阴交,悬钟中风抛, 胰俞糖尿病,肿瘤隔俞瞧。) 未来四穴:血逗领血潮,擅虫气可消,全肛阴阳论,全身 在大解毒三穴:开窍宁神在侠莲,大鹰;汹涌势不移,奎生善痊 宿痛久,急时拈来效自奇。 养生三穴: 劳宫穴心包经 4.万金难买的名医秘验 :掌握任何一技一穴皆自成特色 .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 2.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3.胸腔有病在膻中穴有反应。 4.上腹器官,特别是胃.二指肠.胰腺病在中皖穴有反应。在 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俞附近多有错位。 5.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环跳穴也有压痛则可确诊: 6.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 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8.印堂穴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9.太阳.头维.凤池三穴配合应用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效,对美尼尔氏病大都一次可以治愈66;。 10.中府穴是肺经脏属病变廿现经络反应的压痛点。 11.坐骨神经痛可在天宗穴找到压痛点。 13.心脏疾病用青灵穴配内关有特效。心绞痛发作,重按极泉.中冲.至阳三穴12.心脏病突发危急,叫病人仰卧,一手指头掐人中,一手指尖用力揉内关.中郄门穴5-10分钟即可恢复。有急救 作用(特效)14.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头痛取涌泉,膝痛取 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15.腰痛取腹部对应点,用揉法,揉至热力自腹部深处透到腰部患处,腰痛可缓解,此时再治腰.事半功倍。 16.指压飞扬穴(外踝上7寸后1寸)对感冒头痛发热有特效。回阳救醒新穴:足心穴,在脚掌底(脚趾除开)长度足中线 和宽度足中线之交*点即是,此穴回阳复苏快过人中,一般一分钟

按摩须知时辰与经络及脏腑的关系

按摩须知:时辰与经络及脏腑的关系 由于穴位是按摩作用的部位,穴位的状态如何对按摩效果影响较大。根据子午流注学说,穴位的气血旺衰有时间变化,不同时间按摩可借助穴位"开、闭"的不同变化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按摩是中医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对人体穴位施以按、揉、摩、点等各种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与针灸相比,按摩的技术要求比较低,危险性比较小,因此被普通群众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问题也出现了,很多人觉得按来按去效果却不明显,从而失去了对按摩的信心。 穴位的气血旺衰有时间变化,许多人不遵循穴位的开闭变化,胡乱按摩,自然疗效不显著。一般来说,按摩需要用子午流注纳子法开穴,然后结合疾病变化的周期选取按摩的最佳时机。 子午流注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子午流注纳子法则指,用干支顺序表示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以对应相关的脏腑经脉腧穴进行针灸、按摩的一种方法。 根据子午流注,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 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旺,通行气血。

10.子时(23点至凌晨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有利于养血。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

脏腑图点穴法(精校版).

第一章总论 脏腑图点穴法是按摩术的一种。它是用不同的“指法”依照脏腑部位的经络、经筋、穴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疾病。这种独特的按摩方法,是王文先生得自一道人的口授,并赠《推按精义》一册。对道人的教诲,和《推按精义》的要旨,领会颇深;并且从临床实践经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推按精义》已遗失,无可查考,现仅就王文先生所授的《推按精义》中的重要理论,回忆选录。虽非全貌,但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师训 天地之气人之气。天为一大周天,人为一小周天。 [浅注]人体的气血,是生命力的要素,人身内部的“气分”盛衰和变换,与天时气候的变换有密切关系。故称天为大周天,人为小周天。(参阅本章第五节:论气候变换与人身体内部气分的关系) 人身纯阳不够,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浅注]阳气为清气,阴气为浊气。初生婴儿为纯阳之体,无七情六欲的烦扰,保持纯阳。随年龄的增长,情欲亦随之增生,清阳日消,浊阴日长,所以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是致病的原因。明朝周慎斋说:“小儿不用枕,纯是阳气,胸无壅滞故也。如常人年大,清阳日衰,浊阴日盛,苟非高枕,则胸膈浊气不降,不能安卧。” 颠倒,倒颠,颠颠倒,倒倒颠。 [浅注]重病,病情复杂,所有内部各脏腑潜伏的疾病,均要颠颠倒倒,发现于外,须随其病况而施治之。至于“颠倒五行”之说,昔贤颇多阐述,可参阅昔贤著作所载以资研究。五行学说中,有颠倒五行的说法。即万物不外五行,治病不离五脏。五脏属五行,如金、水、木、火、土,循环相生;金、木、土、水、火,循环相克,是为顺五行。颠倒五行学说,用作临床指导,如金生水,水亦生金;金燥则肺萎,必须滋肾以润肺。金克木,木亦克金;肝木过旺,木反克金而肺萎,必须扶土生金,肝木自平,肺萎亦愈。其余类推。 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消。 [浅注]脾经机能正常,胃部消化力强,各脏腑均得滋养。若脾胃亏损,各脏腑既失其养。脾绝则死。故曰万物生于土,万物消于土。 气有气之海,血有血之源。 [浅注]气海与丹田相通,为生气之枢纽。心根名膈俞,为出血纳血之总机关。为血液之源泉。 清气属阳,浊气属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浅注]人体内部气分,分清浊二气。轻清者上升为阳,重浊者下降为阴,阴阳二气,不能分离,故孤阴则不生,孤阳则不长。 人不见气,鱼不见水。人见气则病,鱼见水则浮。 [浅注]人与气的关系,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人体健康,外而大气流行,内而宗气通畅,但觉行止舒适,不见气的流动。犹如鱼在水中依存于水而不知水。若气候变化,与内部气分阻滞,就有非正常的感觉。犹如鱼病不能游泳于水中,而漂浮于水面。 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能养人,气能害人。

详解推拿治疗的八大方法

(1)温法 温法用于虚寒症,常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连续作用,时间稍长,病人有较深沉的温热刺激感,温法有补益阳气的作用。缓慢、柔和、深沉的手法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操作,使能量深入肌肉或脏腑组织,以达温热驱寒的目的。 (2)通法 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之作用。按摩能治疗经络不通的病症。在治疗手法中要刚柔兼施,如用推、拿、搓法于四肢,能疏通经络,拿井肩则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点、按背部腧穴可通畅脏腑之气血。 (3)补法 补气血津液不足,脏腑之机能衰弱,补法应用范围广泛。如气血两亏、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虚热盗汗、遗精等症。一般以推、摩、揉、擦等法,但手法要轻而柔和,不宜过重刺激。临床上经常用于补脾胃、腰肾。 (4)泻法 一般用于下焦实症。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肿胀或疼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症,手法的力量宜稍重,可由慢逐渐加快。用摩擦、摆动、挤压类手法。如食积便秘,推拿摩神阙、天枢两穴,再揉长强,以通腑泻实。 (5)汗法 就是发汗、发散的意思。使病邪从表而解,主要用于风寒和风热外感两大类。对外感风寒,用先轻后重的拿法加强刺激,逐步深入,因重则增温,使全身透汗。风热外感,则用轻拿法,刺激量小,柔和轻快,使腠理疏松,病人感到汗毛竖立,周身舒适。手法多用推、拿、按。如推拿颈部风池、风府,能疏散风邪;按、拿合谷、外关,可去表邪。 (6)和法 和解、调和之意。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使用。手法要平稳而柔和,可用滚动、摩擦类手法。常用于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 (7)散法 消散、疏散的意思。散法可使气血得以疏通,结聚得到消散,如饮食过度导致腹胀满、痞闷。一般以摆动及摩擦类手法为主,要求轻快柔和。 (8)清法

冯医鸣脏腑按摩技法

冯医鸣脏腑点穴按摩技法 -------临床实站操作 适用于初学及中医爱好者 冯氏脏腑点穴按摩技法是一种治疗脏腑慢性疾病为主的按摩疗法。适应症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溃疡脂肪肝神经衰弱女子经期不调月经痛子宫寒冷子宫肌瘤便秘腹泻腹胀小儿积食等有显著疗效。病情轻者可三次手法即可痊愈。为了满足多数读者的强烈要求本书以脏腑简单实用的方法展现给大家使大家通过读书可治疗疾病。下面介绍简要取穴法 配图: ﹙一﹚腹部穴位 1、建里部位:在脐上三寸,腹正中线上,在中脘下一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 2、气海 部位:在脐下一寸五分,腹正中线上,当关元神阙之间取之。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遗精腹痛泄泻 3、章门 部位:在腋中线,第十一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处。 功效:理气舒肝,和胃定痛,止咳定喘。 主治:失眠吐血消化不良腹肋胀闷疼痛咳喘呕吐 腰痛等。

4、梁门 部位:在脐上四寸,旁开两寸取之。 主治:胃痛呕吐腹中积气胀痛 5、巨阙 部位:脐上六寸,腹正中线上 主治:心胸痛心悸胃痛呕吐 6、幽门 部位:在脐上六寸巨阙两旁各五分处取之。 主治:胸肋满闷呕吐吞酸 7、天枢 部位:挟脐两旁各两寸取之,或神阙穴旁开二寸取之。 主治:腹胀痛泄泻痢疾水肿 8、带脉 部位:在章门穴直下与脐相平处。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多,腰疼,经闭,疝气等。带脉为开通周身气的气血主穴。 9、关元 部位:在脐下三寸,于腹部正中线上取之。 主治:腹痛腹泻痢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淋病对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10、中极 部位:脐下四寸,于腹部正中线上取之。

主治:遗精阳痿早泄尿频水肿月经不调白带过多 11、归来 部位:脐下四寸,中级旁开二寸。 主治:腰腿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等。 12、水道 部位:脐下三寸,关元穴旁开二寸。 主治:腰腿疼痛,带下病,痛经,小便不通,小腹胀满,膀胱炎,睾丸炎,慢性阑尾炎等。 13、水分 部位:脐上一寸,于腹部正中线上取之。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并能治疗慢性肠炎,肠结核等。14、阴交 部位:在腹正中线上,脐下一寸。 主治:腹满,水肿,疝气,经闭,崩漏,带下,阴痒,脐周围痛,产后恶露不止等。 15、中脘 部位:在脐上四寸,腹正中线上。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吞酸嘈杂,食欲不振等。 16、上脘 部位:在脐上五寸,腹正中线上。 主治:胃痛,腹胀,暖气,食欲不振等。 17、神阙

刮 痧2

刮痧疗法 刮痧概述: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用牛角、玉石等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某处皮肤及穴位,通过良性刺激,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起到祛除邪气,消肿止痛,驱风散寒,清热解表,健脾和胃,排除毒素的效用。刮痧疗法具有调整阴阳,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刮痧后皮肤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刮痧可结合按摩、点穴、杵针等手法,使刮痧成为不直接用手的按摩、点穴疗法,不用针刺入肉的类杵针样的针灸疗法,不用拔罐器的拔罐疗法。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的机理 1、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3、舒筋通络 刮痧可以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在用刮痧板为工具刮痧时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可以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紧张、痉挛。 4、信息调整 通过刺激或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 5、排除毒素 刮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加强,使体内代谢终产物排除加速,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6、行气活血 气血对人体有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使经络通畅,气机畅达,瘀血化散,全身气血通达无碍,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

推拿手指可以强五脏

推拿手指可以强五脏 身体因为不健康的东西总是让我们感觉到很不舒服,中医推拿是缓解身体疲劳的好方法,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给我们的手指按摩,这样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 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 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个穴位, 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推拿 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缓解全身疾 病。拇指对应肺部经络;食指对应大肠经 络,能反映胃、肠和消化器官的状况;中 指对应心包经络,反映五官、肝脏的状况; 无名指对应三焦经络,反映肺和呼吸系统的状况;小指对应心、小肠经络,反映肾脏、循环系统的状况。 脾经在大拇指末节。在孩子的大拇指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能补脾;将大拇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推动能泻火。两者统称推脾经,可以治疗孩子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 手指与经络 肝经在食指末节。由指端向指根推动,能治疗烦躁不安、惊风、口苦等病。 心经在中指末节。由指端向指根方向推动,能治疗高热引起的神志不清、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病。

肺经在无名指末节。在孩子的无名指指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能补肺气,由指端向指根方向推动能清肺,可治疗咳嗽、气喘、虚汗等病。肾经在小指末节。在孩子的小指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能补肾,可治疗发育不良、慢性腹泻、遗尿、虚喘等病。 推拿手指的好处 按摩小指:可缓解肩痛,腰痛,月经不调,视疲劳,肥胖,失眠。 按摩中指:可缓解肝脏疾患,疲劳,食欲旺盛,耳鸣,头晕。 按摩无名指:可缓解感冒,咽喉疼痛,头痛,尿频,汗多,宫寒。 五指按摩防病治病 按摩拇指:可缓解心脏疾病,过敏性皮炎,脱发,喉咙痛。 按摩食指:可缓解便秘,食欲不振,胃痛,慢性胃炎。 我们根据身体不同地方的疼痛感去选择需要推拿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指进行按摩推拿,经常按摩手指可以帮助你健康活血有效保持身体健康。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概论 细目一:按摩发展简史 要点一:按摩的概念 按摩是在人体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用手或按需分配的其他部位,施之于一定力量的、有目的、有规律的一整套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 要点二:按摩的起源、发展 1、按摩源于中原地区,源于人类的自我本能。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对按摩有较为具体的论述,为按摩的发展奠定了两座基础。 3、春秋战国埋藏,按摩已成为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追索手段之一。当时就有民间医生扁鹊用按摩,针灸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医案。 4、三国时期,开始形成按摩与导引,出,现了膏摩,火灸。华佗模仿熊、猿、鹿、虎、鹤的动作创造了最早的按摩导引术-五禽戏。 5、隋唐时期,按摩已经发展为系统的专业治疗方法,设产了按摩科,建立了按摩医政。 6、明代形成了小儿按摩独特体,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 7、1957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 8、1987年我国创办了第一个按摩期刊《按摩与导引》。 细目二:按摩疗法的特点及分类 要点一:按摩疗法的概念 要点解析:按摩疗法属中医外治法,它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功能为一体,其有简单易行,施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要点二:按摩疗法的分类 要点解析: 1、据应用对象发为:成人按摩和小儿按摩。 2、据应用目的分为:医疗按摩、保健按摩、康复按摩。 3、据手法特点分为:一指禅按摩,正骨按摩、点穴按摩、气功按摩、捍筋拍打按摩。 第二单元按摩的作用及原理: 要点:按摩的作用 要点解析: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理筋整复,滑利关节,预防保健。 (资料整理:博朗电子杭州办事处) 第三单元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 细目一:按摩的治疗原则

脏腑点穴法成人三十式套路点穴法

脏腑点穴法成人三十式套路点穴法 1、点通任脉法 第一式:病人仰卧,解开腰带,医师坐在病人右侧,用右手中指按住阑门穴,旋转推按(至於如何旋转推按请详见后章说明)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右手中指旋转推按的时间,俟指下感到气通为止(以下简称气通为止)。 第二式:用右手中指按住建里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以建里穴气通为止。病人姿势和医师手式,同第一式。 第三式: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部位,食指和中指迎住左梁门右手中指按住气海穴,旋转推按不可过久,以指下觉气通 即止。病人体虚弱或虚症,气海穴用补或调,如果体壮,病实症则用泄或调。虚实关键在此。凡点肚脐以下和与肚脐平衡的穴位,左手均按左梁门右石关部位。肚脐以上各穴,均按巨阙部位。点巨阙部位时,左手必须同时按住上三穴。以防气逆上冲。 第四式:两手放两带脉。用左手食指中指和右手大指,同时按住阑门、水分间,同时左手大指、右手食指和中指,扣住腹部两侧面带脉,往里拢拨,以阑门感觉跳动为止。拢拨时,l右手食指和中指,微微有向里斜托之意;但扣住的部位不能移动。 第五式:右手大指按住阑门穴,中指是按住左章门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同时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推按毕,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由章门穴往下偏右斜推至少腹。最多三次。章门穴的补泻掌握原则与气海同。只是推按时间比气海穴长一点。 第六式:右手中指按住左梁门穴,大指按住右石关穴,同时旋转推按,气通即止,推按毕,大指和中指仍按以上两穴,同时拧拨一至三次,多至五次,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左手无名指扣天突穴,中指按璇玑穴,食指按华盖穴,右手中指按住巨阙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 第八式:右手食指按上脘穴,中指按中脘穴,无名指按建里穴,同时旋转推按,并用左

点穴绝技医疗

点穴绝技医疗 1、脏腑病在俞穴的反应: 心脏病的反应点在心俞穴:肝脏病的反位点在肝俞穴;胃脏病的反应点胃俞与隔俞穴;肺脏病的反应点在肺俞穴;肾脏病的反应在肾俞穴;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俞穴;癌症的反应点在隔俞穴。 2、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 伸展一切经脉一一申脉 一切筋病一一承筋 一切骨病一一绝骨 内外伤一一承山 一切疹病一一百虫窝 头痛一一百会 鼻病一一风门 尿多一一小指第一关节上 更年期病一一隐白 咳喘一一定喘阑尾病一一阑尾穴 37 主升一切一一百66;会 主降一切------涌泉 胆襄炎一一胆襄穴 面瘫一一迁正 (牵正) 3、古今医家最重视的穴位 四大古穴:足三里、委申、列缺、合谷 四大今穴:三阴交、悬钟、胰俞、隔俞 (血压三阴交,悬钟中风抛,胰俞糖尿病,肿瘤隔俞瞧。) 未来四穴:血逗领血潮,擅虫气可消,全肛阴阳论,全身在大 解毒三穴:开窍宁神在侠莲,大鹰;汹涌势不移,奎生善痊宿痛 久,急时拈来效自奇。 养生三穴: 劳宫穴心包经 4、万金难买的名医秘验 :掌握任何一技一穴皆自成特色 、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 2、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3、胸腔有病在膻中穴有反应。 4、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皖穴有反应。在 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俞附近多有错位。 5、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环跳穴也有压痛则可确诊: 6、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

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8、印堂穴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9、太阳、头维、凤池三穴配合应用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 效,对美尼尔氏病大都一次可以治愈66;。 10、中府穴是肺经脏属病变廿现经络反应的压痛点。 11、坐骨神经痛可在天宗穴找到压痛点。 13、心脏疾病用青灵穴配内关有特效。心绞痛发作,重按极泉、中冲、至阳三穴 12、心脏病突发危急,叫病人仰卧,一手指头掐人中,一手指尖用力揉内关、中郄门穴5-10分钟即可恢复。有急救作用(特效) 14、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 15、腰痛取腹部对应点,用揉法,揉至热力自腹部深处透到腰部患处,腰痛可缓解,此时再治腰、事半功倍。 16、指压飞扬穴(外踝上7寸后1寸)对感冒头痛发热有特效。回阳救醒新穴:足心穴,在脚掌底(脚趾除开)长度足中线和宽度足中线之交*点即是,此穴回阳复苏快过人中,一般一分钟即醒。按摩涌泉各36次手抚膝部36次可治膝部疼痛及臀部疼痛。 19、温灸肝俞、足三里治肝炎有特效(一日一次),针阴上穴(阳陵泉上1.5寸)平补平泻、针尖向上斜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留针5分钟后叫病人做前臂外旋并握拳动作,效果良好。 20、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附分、膏肓。 21、肩中治疗瘫疾、肌肉痿缩、小儿麻痹疗效好过肩耦。 22、男人肩膀酸痛特效穴:天柱、肩井。 23、足跟痛:取涌泉按30秒左右即可。 24、腰痛重点按压、大肠俞、肾俞,20-30秒,一天3次,几天即可--过量的饮食可引起腰痛!!! 25、阳萎、早泄:取命门、不容、中脘、天枢、关元、进行按压每穴3-5分钟。早泄按压:内关及会阴,每穴10分钟。 26、糖尿病重点取背俞穴及找出硬结推散,背部为脾、胰、肝、肾、三焦俞。 27、三阳络透郡门,能使脑部m肉和神经瞬间失去知觉,放松肌肉。 28、下关穴牙痛的克星,对上牙痛有特效。 29、内脏病在腰背的反射痛表现:心肺疾患以后背沉重疼痛。肝 胆疾病右背侧重度不适,胃病后背疼痛。胰腺 (脾)病后背横行疼痛。 子宫卵巢病腰髓部沉重酸痛。66; 30、中风失语特效术:病人张口,医生用左手将病人舌头牵出唇 外,右手用28号3寸针在距舌尖约1厘米处沿瘫侧舌体肌层,顺舌静脉走行万向,用舌尖向舌根平刺66;266;5寸,壬补平泻,当病人有气感或用力 拽舌或喊啊宇时出针。语门穴位于舌体腹侧:此亢澡作安全,治疗 中风失语痛苦小见效快。胆或胃十二指肠疼痛时茁噎脾部世有麻胀痛, 扒、肩脾骨内上荒魁点对肩周炎有特效, 、牙痛点在大鱼际外侧代表上齿,内厕代秉下齿,牙痛时可茁 相应的区域内寻找阳性物,一般呈浅红色或紫红色的反应点,男取左 手,*人取右手,急性牙痛时,用三棱针利出血, 3lto、痔疮点按长强、66;孔最、承山7-14天有效可兔手术。 34、风湿点:膝关节内侧间隙处 (内膝眼内厕旁开2寸j,上水 区点:骸骨上缘稍外万凹限处,主治风湿。 35、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 06、龙点 (委中下四横指处),主治颈椎病及高血压,早期效果

八卦脏腑点穴术对五脏六腑的功效及操作要领

八卦脏腑点穴术对五脏六腑的功效及操作要领 一、手掌八卦穴位与治疗疾病例举: 乾穴:可治疗头部之疾,右腿、右足、大肠之患,骨病、急性暴病、便秘壅结、气管之疾,胸部疾病、气亏、低血压、嗜睡症、倦怠乏力、眼疾、脊椎疾病、发育不良等; 兑穴:可治右肋、右手臂、肺口之疾,可治口、鼻、目、耳之患(兑为诸孔窍),可治气管之患、皮肤病、高血压、肿瘤、结石之患,可治蛀牙、咳嗽、痰喘、肛门、会阴部之患,可治气亏、外伤、头部受伤等。 离穴:可治头部之疾、心、目之疾、眼病、血脉、火伤、烫伤、乳房之疾,可治充血、发烧、贫血、心烦不眠、红肿、神志之患以及囊肿、多汗、口干等; 震穴:可加速代谢、吐故纳新、故可加速创伤后的行气活血、排泄异物,促进创伤后愈合。可治疗左肋、左手臂、肝、足之患,可治疗耳聋、羊痫风(癫痫)、惊吓、妇科病、运动障碍等; 巽穴:可治疗左肩、左肩臂、胆股之疾、四肢疾病、大小肠之患、血管之疾、气亏、伤风感冒、抽筋、肺及气管之患,可治胀气、风湿、皮肤病、萎缩性疾病、眼疾、咳嗽、气喘、无汗等; 坎穴:可治会阴部疾病、肾及膀胱之患,可治耳病、血液病、中毒、大便不通、小便异常、腰背之患、津亏口渴、妇科病、骨病、牙齿之患,可治失眠盗汗、头部之疾以及血滞血亏、热性病等; 艮穴:可治胃病、手部之患,可治左腿足之病、头晕、牙齿不固、骨发育不良、多种痘疹、各种关节之患,可治头部之患、结石之患,可治中气虚、子宫脱垂、脱肛、肿瘤、鼻病、麻木之症以及背部之患等;

坤穴:可治疗腹部、脾胃之疾,右肩、右肩臂、便秘、血管硬化、浮肿、肌肤糜烂、肿瘤、晕症、劳累、肝阳上亢(如高血压)、皮肤病、失眠多梦、妇科病、血液病、耳鸣、头鸣等; 注: 以上各穴位,可根据不同疾病,将各穴位相互配合施用,亦可单独施用。总之,要辩证施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 阴阳珠或八卦点穴器。 三、手掌点穴按摩的补泻方法: 1、补法: (1)点、按各36次,其手法较为轻揉; (2)顺时针方向轻揉36次。 2、泻法: (1)点、按各36次,其手法较重; (2)逆时针方向重揉36次。 3、平补平泻: 以不轻不重之力点、按各36次,顺时针方向揉18次、逆时针方向揉18次。 四、“晕针”现象的出现及处理: 由于点按过猛,而产生剧痛时,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或面色苍白、汗出等类似“晕针”现象。遇到此种现象,即刻停止点按。或患者放松休息或喝些开水,稍待片刻即可缓解。五、点按穴位时对左右手的不同选择: 手掌点按穴位时,一般情况下男取左手,女取右手;或男以取左手为主,配以右手;女以取右手为主,配以左手。 脏腑图点穴法

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完整版)

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完整版) 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内容提要(王雅儒著) 本书是按摩疗法的一种。其内容着重于临床实践的总结。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总论,包括师训、论脏腑等,阐述了五脏六腑的生理、病因和治疗原则等;第二、三、四章是按摩穴位、手指手腕练习法、点穴法和临床概要,包括所用的穴位的适应症及其手法等,说明穴位运用的关键和有关理论,以指导施术者对本法的实际应用。下篇的七章,则是三十六种病的临床经验和医案等。 此种疗法,能够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也治疗一些四肢和头面部的内科和外科方面的疾病;对妇科和小儿科,也有它的适应症。其技术操作简而易行,适合于农村公社医院、保健站的医生和卫生员用,也适合城市医院之用。 审阅者的话 王雅儒老先生早年继承了河北省雄县王文医师的按摩术,接受了《推按精义》的精髓,并积累了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提供科学研究资料,由王雅儒老先生口述,其子王振国笔录,濮卿和先生系统整理,编辑成《脏腑图点穴法》一书。 这是按摩疗法的一种。此种疗法是根据经络穴位和脏腑部位,用点穴方法,从脏腑治疗着手,调理脏腑气分,恢复脏腑机能,故其书名为《脏腑图点穴法》。它既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也治疗一些四肢和头面部的内科和外科方面的疾病;对妇科和小儿科,也有它的适应症。它的特点是:既无药饵疗法之偏胜,也无外科手术之痛苦,并能与药物疗法相结合。在临床实践方面,不仅对许多疾病有显著疗效,更有其他疗法所不能及的治疗效果。 在学术理论方面,有些论点与现代科学理论不相吻合,而且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中亦无记载,又因王文老先生已故,《推按精义》遗失,既乏精此术者商榷,亦无善本可查,审校困难。在审阅中为了对学术问题慎重处理,本院将原稿复制数十册,邀请了中西医师数十人审阅,提出了若干不同的见解和修改意见,经与王雅儒、濮卿和先生协商后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订。凡是王雅儒老先生同意修改的,就修改了;不同意修改的,我们则本着“一家之言”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精神,仍然保留原来的词意,例如“论痰”、“论脏腑”以及其它学术论点等等。此外就本书原稿的体裁和文字的组织方面,为力求文字通俗,便于阅读,有些章节亦作了些整理;但有些章节或文词不便加工的地方,仍保留了原稿面貌。如“师训”一节,虽然不是系统的理论,而且与以后各章节有些重复,但是根据王雅儒老先生尊师的美德,并志业师王文老先生业绩的意愿,仍保留于“总论”中的首章。 本院对审阅现代老中医的著作,整理老中医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还缺乏经验。对本书的编辑整理,如有不妥之处,尚希读者指正。对于学术理论方面的异见,尚望与原作者商榷,共同研究,以便本书更为完善。 河北中医研究院 一九六二年七月

整脊的绝密手法精编版

整脊的绝密手法 本法对所有腰腿痛都有调治作用,尤其对腰间盘突出,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狭窄,风湿病等效果显著。 特别提示:骨质增生,如无复位手法,仅能好转,不能愈。这一点为95%以上的医生忽视。因此才有骨质增生不可能完全治愈的缪论。骨质增生的原因见“神手”教材。颈腰椎病定位歌: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休。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先熟悉脊椎定位歌: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检查方法: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体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3、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

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第二步手法放松肌肉: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按摩技师或医生所忽视。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第三步手法点穴: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第四步手法复位: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即内家拳的螺旋力)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要点: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2、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曲膝扳骶法: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

-脏腑点穴讲课

各位 感谢你们聚集在这里 下面我开始讲述天人合一脏腑点穴按摩的原理 人和天地是密切相连的 这一点大家都不会否定 那么是如何联系的呢? 有黄帝内经的描述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除了养身心,特别强调和四季 具体的原理如何?怎么操作? 请看

近代主要推拿流派

近代主要推拿流派 (1)一指禅推拿流派 传说一:梁武帝时达摩菩提取旧有推拿按摩加入搓擦滚捻缠揉六法。 传说二:佛教禅宗用语,意为万物归一。 宋朝俱阺和尚向天龙和尚询问佛教教义,天龙竖起一个指头而令俱阺大悟。一指禅推拿手法常用十四法即:推拿按摩滚捻搓抄缠揉摇抖抹勾。其特点是循经,技巧,取穴准适合内妇儿杂病。 一指禅推拿确切的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河南的李鉴臣。李氏以一指禅推拿术行医于扬州、江都一带。传丁凤山(1842——1915年),丁氏长期行医于沪、杭间,并广收门徒。知名者有丁树山、王松山、钱福卿、朱春霆等十余人。另外,在上海开设一指禅推拿诊所。《黄氏医话》、《一指禅推拿说明书》的作者黄汉如,可能亦属这一流派。黄氏原为前清官僚,辛亥革命后弃官行医。妻黄汉莹、子黄一照均从其推拿行医。当时的一指禅推拿流派主要以一指禅推法为主,手法有按、摩、推、拿、搓、抄、滚、捻、缠、揉十法,擅长内妇杂病的治疗。有关一指禅推拿的著作尚有《一指阳春》与《一指定禅》(抄本)。 (2)滚法推拿流派 滚法推拿流派的创始人丁季峰,出生于一指禅推拿世家,原为一指禅推拿门人,伯祖父丁风山、父丁树山均为一指禅大家。丁季峰于1940年代变法图新,把手背桡侧作为接触面,并增加了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既增加了刺激量,又富有柔和感,为与一指禅原来的滚法相区别,故取名滚法。后来又将该法与关节被动运动相结合,并辅以揉法和按、拿、捻、搓等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滚法推拿流派。滚法以其对软组织损伤、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独特的疗效,逐渐得到了病家的欢迎和推拿界的认可,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手法之一。 (3)内功推拿流派 内功推拿的师承脉络,可追溯到清末山东济宁的李嘉树。李氏擅长武艺,且精于手法疗伤。李传同乡马万起(1884——1941年),马于20年代从山东来到上海,以拳术和内功推拿饮誉沪上。其子马德隆、弟马万龙(1903——1969年)得其衣钵。内功推拿主张治病以病人自我锻炼少林内功为主,手法治疗为辅。特色手法有擦法、击法、五指拿法等,并有一套全身推拿常规操作法,擅长治疗内妇科疾病。 (4)点穴推拿 点穴推拿或称指压推拿、指针疗法。临床上主要是以手指按压点掐人体经络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素问·举痛论》中说: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本法特点是感应强、作用快、损伤小。其基本手法是用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按压穴位,可不动或拨动或颤动或滑行。此外,另有爪掐、肘压、叩点、禔针。近代点穴推拿名派有郑怀贤经穴按摩手法、按脊疗法、胸穴指压法与指压麻醉法 (5)脏腑推按流派 清同治年间,河北雄县王文(约1840——1930年),中年患咯血之症,多方医治罔效。幸遇一游方道人,以手法为其治愈顽疾,并以《推按精义》一书相授。王氏遂因病成医,以手法为人治病,名闻河北塘沽一带。1910年后收王雅儒为单传弟子。王雅儒从师十余年,后据王文所授的经验,口授《脏腑图点穴法》一

脏腑图点穴法几种专用手法

脏腑图点穴法几种专用手法 1、补法:以中指或食指按住腹部的某一适应穴位,向右旋转,为补法。又以大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向右旋转,亦为补法。 2、泄法:以中指或食指按住腹部的某一适应穴位,向左旋转,为泄法。又用大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向左旋转,亦为泄法。 3、调法:以中指或食指并按住腹部的某一适应穴位,往还旋送,为调法。又以大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往还旋送,亦为调法。 4、压法:以中指或食指按某穴,如中指按住某穴部位不动,用食指内侧面压于中指之上,向右侧微微下捺,或微用力捺,为压法(以中指捺穴,侧压于无名指侧面,以助力)。又如用手掌或手背侧压、正压少腹,亦为压法。 5、推法:按而送之,为推。有斜推、直推、分推三种。 ⑴、斜推:适用于腹部。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由某一适应穴位,向右斜推至某部位。 ⑵、直推:适用于腹部和背部。用食指和中指或手掌,由某一适应穴位,向下直推至某部位。在腹部直推,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推。在背部直推,用手掌推。 ⑶、分推:适用于背部。将左右手叉开,用大指由某一适应穴位,分向两侧往下斜推至某部位。 6、拨法:按而动,为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拨法。 ⑴、拧拨:适用于腹部任脉旁开穴。用右手的食指和大指,并按两穴;食指和中指向右旋引,同时大指乘势挑送。 ⑵、顶拨:适用于背部。用两手的大指端,顶按住两个穴位的筋,顺其筋势,慢慢地向下拨弄至适应部位。 ⑶、提拨:适用于背部。用两手大指,插于相同部位,扣住这个部位的筋,向上拨弄。 ⑷、俯拨:适用于臂、腿部分筋法。用大指按住某一部位的筋;顺筋势,大指向外侧慢慢地搬动至某适应部位。 ⑸、仰拨:适用于臂、腿部分筋法。用食指和中指托按住某一部位的筋;顺筋势,由外侧或内侧慢慢地搬动至某适应部位(食指和中指的力,有向上托的劲)。 7、分法:有分法和分拨法两种。 ⑴、分法:用大指或食指的指端,按住某一穴位的筋,挑送。适用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⑵、分拨法: ①用指端按住某一穴位的筋,以指端挑送;或来回左右拨弄。适用于面部、手部和足部的穴位。 ②用两手的大指,按住患者手腕的正面;将两食指拳起,用食指的中节,合按患者手腕背面的筋,向两侧搬弄。适用于治疗小儿疾患。 8、扣法:用大指、中指或大指、食指作半月形,扣住两穴或两部位运行之。适用于胸腹部、背部和四肢。 9、按法:用指按穴,向下微捺,为按。用两手的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或用一指、二指,或三指,按穴而微捺之。

中医理筋技术

理筋技术 一、概念 用手或其他部位在患者的经络、穴位或某些特定部位进行技巧性操作,以达到治疗骨科筋伤疾病的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又称推拿按摩手法。 二、操作 一般先用按,推,摩,揉,擦等手法,镇痛解痉,散瘀活血,疏松肌肉;继用屈伸,旋转,牵抖,摇晃等手法,调和营卫,理顺经络,分离粘连;最后运用叩击,揉搓,运展等手法,调和气血静脉。三、治疗作用 理筋手法有许多重要的治疗作用,是其他疗法所无法代替的,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除与手法有关外,还与所选取的经络、穴位和某些特定部位有一定关系。理筋手法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理筋顺络、整复错位、驱邪蠲痹、温经散寒等用于各类经伤的治疗作用。 四、临床常用的手法 ①按摩法。按法和摩法的合称,按是用指尖、拳尖、手掌、肘等部位在患处垂直用力,按法作用较深,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摩法是用手在局部回旋移动,作用轻柔而浅,速率较快。按摩两法临床使用最普遍,明代以前作为理筋手法的总纲。②推拿法。推法和拿法的统称,推法是用指、掌等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沿某一方向向前推行;拿法是用双手或单手,以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某

一部位或穴位,徐徐用力捏紧,并不时揉拿。推法因操作部位不同分成指推法、大小鱼际推法、掌根推法等;拿法分成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等。推拿法是常用手法,故又是手法的统称。③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压着作轻轻回旋揉动的手法,操作时手不离开皮肤,使该处的皮下深部组织随揉动而滑移。④点穴法。又称指针,是用指端、指间关节、拳尖、肘尖等部位在体表经络、穴位上垂直点压,使患者产生得气感,是常用的治疗性手法。⑤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或前臂,附着于施术部位作连续滚动运动。⑥叩击法。叩法和击法的合称,叩法较轻,用空拳或指端;击法较重,用拳、掌或器械。叩击法操作时是以腕部活动带动手部叩击,快速有节奏,用力又有弹性。⑦摇晃法。依据被摇晃的部位,持拿肢体远端,相对固定肢体近端,以关节为轴,使肢体作被动的回旋、环转及屈伸活动。⑧牵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持握肢体远端,轻轻向远端做牵拉,然后发力快速上下抖动,使肢体产生小幅的上下连续颤抖。⑨扳动法。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被动伸展或旋转至极限,然后再突然用巧力,使关节产生一关节弹响。扳法主要用于颈、腰、胸椎及关节筋伤,手法技巧性极高,使用不慎可能出现意外,故须慎用,严格掌握。⑩弹拨法。弹法和拨法的合称。弹法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肌肉筋腱,用力向上提拉迅速放手,使筋腱回弹;拨法用指端按压于穴位上或某一部位,做与肌筋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五、手法的运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