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两性心理学文献综述

两性心理学文献综述

两性心理学文献综述
两性心理学文献综述

总结和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一、前言

两性关系一直是大多数都会关注的问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繁衍后代是人类的终极历史使命。在人类文明没有产生以前,人和所有的动物无差异,活着为了两件事:一是生存二是繁殖。两性问题说来之大,过于宽泛想要大且求全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将关注点放在两性择偶上,去进行了解和思考。

国内各学科研究对于两性问题包括婚姻、择偶、社会地位等都有比较的文献发表,近十年每年几乎都有接近300篇论文发出,但相较于国外仍然有很大差距。在说回国内,在我的印象中两性问题主要应该为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可经过查阅后,只有25篇这个方向的文献,相当薄弱。(以上总结基于中国知网和springer link数据)

二、主题(正文)

心理学对择偶问题的研究,一个比较大的角度就是进化心理学,当然也被人广泛提起。男女在择偶时都运用着不同的策略,当然都是为了在这段性关系中有最大的获益。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基本观点是人类虽然发展至今可大脑依然是用着和我们祖先一样的大脑。

基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女性与男性在长期择偶选择上略有不同。女性看孕的过程中,生存能力大大降低,需要男性提供食物和保护。所以女性偏好选择年龄稍大的男性,年龄稍大的男性拥有地位和财富,且仍然具有生殖能力。另外就“诚实”是女性择偶时的重要参考项。这涉及这个男性是否愿意持续的为男性进行资源的提供。而男性在选择长期配偶时,就看重是女性年龄,其次是腰臀比,本质都是女性的生育能力。

对于男女关系来看,可能会觉得男性在男女关系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理由也很简单男性可以片地撒种,而女性一旦怀孕成功便陷入被动。这其实是思维狭隘,男性的目标是尽可能多的繁育后代没错,可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后代的存活率,本质这就限制了男性的不忠诚行为,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每个男性都享有异常多的资源。当然也从侧面印证了男人有钱就变坏这

句话。

依据上述内容,为什么当今整容行业如此火爆,化妆品几乎是女性的必需品,可理解为女性为让自己看起来年龄小,凸显自己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这里再略谈一下男女的短期择偶策略,在短期性策略中男女几乎相同,双

方都是为了寻求性交的欲望。双方将性魅力和付出最小代价视为最重要的标准。享受快乐且不需要承诺。

除此之外还有择偶模式与性别偏好的研究传统可以区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

解释取向,宏观取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重心,是考察社会因素对择偶决定的影响。微观取向的解释虽然并不否定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更强调择偶是双方作为个体的决定。他们从择偶双方的个人属性(如性格)和双方互动过程等角度,去挖掘

择偶的模式、解释其成因。主要有两个互为补充的理论传统:交换理论和婚姻市场理论。

一个具有经济学色彩的理论是交换理论是假设人在理性的前提下,人依照

互惠为原则来选择配偶,双方如果觉得在一起的收益大于个人收益的前提下会

选择在一起。另一个更具有经济学色彩的理论便是婚姻市场理论,它认为未婚

男女是市场的潜在交易伙伴。但这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往往因为人口和社会原因

而供求不平衡,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性比例。比如战争过后,女性较男性为多,这使得女性在择偶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另外还有一个纯经济学的考量便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就是

指车子、房子、票子等,当然有形资产也不是完全客观的,是双方对择偶价值

的个人化评估。例如有的人觉得房子最重要,有的人觉得房子没那么重要。无

形资产就是美貌等,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

社会学家提出邻进性和同类婚。。“邻近性”(Propin-

quity)原则是指相爱的双方要么住得比较近,要么工作地点比较近。原因是

地理上相近的

往往有较多的机会相互结识,交往的成本也比较低。同类婚原则,简单地讲就是与自己类似的人结婚。这个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完全先赋的因素:种族和民族。第二层面是价值观,它主要是指由宗教和文化的影响塑

造的大到人生目标、小到个人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第三个是个人层面的,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的社会属性:个人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背景等。

随着时代进步,很多价值观念也发生改变。就中国青年为例,现在男女双方关注共同的是孝顺老人。男性不太关注女性持家能力而更关注的女性的经济能力。女性更关注男性潜在事业能力,即关注男性的未来发展。还有女性关注男性的父母是否好相处,可以解释为女性关注婆媳关系。

三、总结

通过进化心理学来解释择偶,很多东西看似非常有道理,可值得注意的是进化心理学的大多数结论是来自推理的结果,并没有很强的因果关系。之所以被广泛采用是因为看起来确实解释得通。进化心理学的本质是生物还原论。

相比之下,交互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从最重要的择偶条件看,男性所偏好的女性的女性化程度,而女性最期待男性的潜在发展能力,也就是说,两性并非简单地以对方“现在有什么”来作选择,而是预期“将来会有什么”,即男性更期待对方的生活照顾和顺从,女性往往更关注对方的发展潜能。在这个意义上应对交换理论做适当的扩展:首先,择偶双方所期望交换的内容未必都是确定的、已有的和外在的资源,还可能是模糊的、预期的、内显的和可转换的。

男女择偶看似有很多门道,要注意的东西也有蛮多的。可是欣喜的发现,现在人爱情择偶观念有了很大进展,大多数人也更愿意去和喜欢的人一起拼搏奋斗。人们大多不再受到家庭的约束而更听从内心的选择。爱情总是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参与其中,爱情的魔力不言而喻。

四、参考文献

1.《进化心理学两性配偶选择及相关问题差异的研究述评》黄子样

2.《择偶偏好的性别差异简析基于进化心理研究》李培

3.《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_西方理论和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李煜

大学生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调查文献综述

大学生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调查文献综述 【摘要】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媒体屡屡曝光的大学生伤害自己或他人、报复社会等事件,追根溯源发现大多是由于个体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在人群拥挤的大学校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并没有想象地那般亲密无间,由于自身的性格,家庭的关系,学习压力,新的生活方式等等因素,孤独感已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心理资本日益发展为第四资本的时代,对大学生的情绪状况的了解则显得更为迫切。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 【引言】 孤独感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种通病,几乎蔓延至所有的群体,大学生群体当然也不例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论的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的阶段。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期待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迷人的爱情关系,但是有时候他们不得不接受被人拒绝的事实,也不得不继续体验一个人孤独的旅程。 国内近年来对于孤独感的研究逐渐发展深入,因为孤独感与许多社会问题相连,而孤独的体验会使大学生内心十分痛苦,如果不能有效的应对的话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或者行为问题,因此孤独感做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日益不可忽视。 21 世纪初Luthans 等人将积极心理学从心理学领域引入到积极组织行为学中,提出了即人们所熟知的传统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的第四大资本——“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capital)”这一概念。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现状下,人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而人的心理状态也成为核心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自然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主力军,而心理资本作为个体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理的积极方面,并与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相结合,更加注重大学生引言心理资本的培养,不仅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同时体现了大学生自身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初步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具体表现为本次调查所使用的ucla 孤独感量表所测得的结果,通过分析得分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然后再通过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分析相关关系,对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可能因素做一个探索性的分析。 大学对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要学会如何适应当前的学习生活,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如何在成长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作为特殊群体的存在,大学生如果可以学会很好的处理人际交往带来的挫折,克服由于失败的交往带来的负性情绪——孤独感,对于当今的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可以较为圆满的完成这个阶段给予他们的任务。 研究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可能因素,及当下大学生孤独感的水平,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对其水平的关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培养方法,同时对大学生自身来说,为提高其心理资本水平、降低孤独感对其的影响、面对挫折时怎样更好的应对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在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心理学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1)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 共享存在的障碍及解决途研究综述 申请学位: 学士学位 院 系: 专 姓 学 二〇 年 月 日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障碍及解决途研究综述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一直是图书情报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信息标题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全部宋体小四不用加粗,行距为固定值26磅。 文献综述整体字 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序号用 1 1.1 1.1.1 2 2.1 这样的格式写,要 顶格写,标号跟后面的标题用两个 空格隔开,最多有 三级标题

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和外部环境,人们也逐步探讨新的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本综述通过对2000 年以来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对我国现阶段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1 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障碍 1.1 观念方面的障碍 图书情报界虽然在理论上认可了文献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但顽固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仍有着巨大的支配力量,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意识薄弱,缺乏全局观念和合作精神,阻碍了资源共享的进程。李家清认为这种认识上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小农经济自我封闭观念的影响,各图书馆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各自为政,我行我素;二是受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只愿共享,不愿共建;三是受重藏轻用思想的影响,对资源共享不积极、不热心[1]。徐加杰则进一步探讨了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部分领导把“资源共享”当作解决经费困难的权宜之计,只注重大馆的发展投入和资源建设,没有考虑众多中、小馆的想法;二是由于中、小馆没有得到重视和投入支撑,而对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抱着观望态度,指望所有的问题都通过大馆的资源共享来解决[2]。这些观念的存在自然地影响到共享活动的健康发展,阻碍了资源共享的进程。 1.2 管理体制和有关法规方面的障碍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要求高度的整体化,但由于我国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互相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严重制约着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刘广利认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分成公共、科研、高校等几个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多元化行政管理体制造成文献资源建设平行分散、重复浪费。没有统一的协作协调方案,也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组织机构进行统筹规划,缺乏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的动力机制[3]。徐加杰也认为高校、公共、科研三大系统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实践了多年,因始终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进行组织或协调,实施起来障碍重重[2]。而“现行的一些条例、法规,都是按系统颁布的,客观上加深了各自为政,强化了条块壁垒,往往会给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和网络建设带来了障碍”[4]。同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课题申报范文:20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 理论意义 (1)丰富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理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增强教师对职业幸福感方面的认识,同时对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和实践本土化、校本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改善初中教师的职业生活状况、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初中一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了解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幸福感现状,深入了解他们对提升职业幸福感的迫切需求,探求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策略,从而提升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为学校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更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应当了解教师的幸福感现状,了解他们对幸福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认识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可能性因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能更好地为学校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指导,使学校管理更能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2. 实践意义 (1)深化学校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办学思想为:弘扬警予精神,追求幸福人生。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为幸福教育践行学校,“十二五”期间,我校成功申报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十二五”期间以课题为引领,切实提升了初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该课题已顺利结题并被认定为优秀课题。“十三五”开局之年,为继续深化研究幸福教育理念,试图探索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因此申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巩固办学成果。 (2)深化认识,推动实践 通过调查让初中教师关注自己的职业幸福感、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引起初中教师对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关注,引发初中教师对教育生活的本质意义的思考和追寻。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优势需要,从而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能对症下药去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而通过教师的幸福感来促进学生的幸福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3)提升学生幸福感 学生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尤其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了解并研究初中教师幸福感,通过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以更好地影响初中生的幸福感形成。 (二)核心概念界定 1.积极心理学概念的界定 对积极心理学进行的学术界定是:“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 2.教师职业幸福感概念的界定 教师职业幸福感应当是存在于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或正在实现的过程中,离不开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场域和源泉。教师职业幸福感应该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但更表现为精神上、心理上的状态,这种精神上、心理上的幸福表现在心理体验和职业伦理的统一、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统一。在此定义下,教师幸福感细分为四个维度:一是生理幸福感(physical well-being ) ,二是情绪幸福感(emotionalwell-being),三是心理和智力幸福感(mental and intellectual well-being ),四是精神幸福感(spiritual well-being )。

心理学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 院 系: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姓名 职称 二〇 年 月 日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障碍及解决途研究综述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一直是图书情报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和外部环境,人们也逐步探讨新的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本综述通过对2000 年以来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对我国现阶段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1 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障碍 1.1 观念方面的障碍 图书情报界虽然在理论上认可了文献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但顽固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仍有着巨大的支配力量,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意识薄弱,缺乏全局观念和合作精神,阻碍了资源共享的进程。李家清认为这种认识上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小农经济自我封闭观念的影响,各图书馆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各自为政,我行我素;二是受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只愿共享,不愿共建;三是受重藏轻用思想的影响,对资源共享不积极、不热心[1] 。徐加杰则进一步探讨了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部分领导把“资源共享”当作解决经费困难的权宜之计,只注重大馆的发展投入和资源建设,没有考虑众多中、小馆的想法;二是由于中、小馆没有得到重视和投入支撑,而对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抱着观望态度,指望所有的问题都通过大馆的资源共享来解决[2] 。这些观念的存在自然地影响到共享活动的健康发展,阻碍了资源共享的进程。 1.2 管理体制和有关法规方面的障碍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要求高度的整体化,但由于我国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互相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严重制约着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刘广利认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分成公共、科研、高校等几个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多元化行政管理体制造成文献资源建设平行分散、重复浪费。没有统一的协作协调方案, 也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组织机构进行统筹规划,缺乏馆际协作与资源共标题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全部宋体小四不用加粗,行距为固定值26磅。 文献综述整体字 数要求不少于 3000字 序号用 1 1.1 1.1.1 2 2.1 这样的格式写,要 顶格写,标号跟后 面的标题用两个 空格隔开,最多有 三级标题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积极语言文献综述汇总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公共课 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课程成绩: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授课教师:齐梅 授课时间:2015年7月 学生姓名:谭晓霞 学号:2014040240 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班号:2015级1班 完成时间:2015年8月 注:封面和论文(作业)正文要求用A4纸双面打印。

目录 引言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一)积极语言概念的演变 (二)不同阶段与角度积极语言研究的内容二、当今积极语言的实践研究 (一)、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 (二)、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应用研究 三、研究方法分析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于我国积极语言的文献综述 文谭晓霞 引言 高名凯先生说:“无疑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的事物的产生或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人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的产生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的语言有所改变,有所发展。”积极语言作为一个新兴、不断发展而来的词,从1997年至今,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对这一领域的进展如何呢?我通过CNKI(中国知网)以"积极语言"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获得1997年6月-2015年7月的篇60余篇相关文献。我进一步搜索"积极语言研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则有3篇相关文献,本文试对所获得文献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虽然已有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出发,对积极语言的概念、基本问题等方面上作出了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已有的研究在深度、广度上仍然进一步需要拓展的地方,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帮助。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关于积极语言这个词最早见于1997年乔新发表在江苏教育《如何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从教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进行了的阐述,2002年吴忠豪对积极语言这个词进行了的界定,而后有文章提到积极语言这个词,还是沿用了先前的概念。直到2013年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赋予新的内涵,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把有代表性的表述整理如

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 (龚光军)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的出现给传统主流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倡导把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心理问题”转向“人的积极力量”,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本文就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研究概况做一综述,找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背景;研究概况;评价;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与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消极和病态心理不同,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看待正常人性,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过程、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和人才培养等,成为心理学的一种思潮(Sheldon M.& King L,2001)。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有价值的体验,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对过去而言)、希望和乐观(对未来而言)、充盈和快乐(对现在而言)。在个体层面上涉及积极的人格特性,如爱与召唤能力、勇气、灵性、人际交往技巧、审美观、韧性、宽容心、创造性、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天才和智慧。在群体层面上涉及公民道德和推动个体更好的发展的社会机能,如责任、教养、利他、礼貌、适应、容忍力和职业道德(MartinE.P. Seligman & Mihaly Csikszentmihalyi,2001),以寻求人文关怀为宗旨,致力谋取人类幸福和社会繁荣,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以积极的价值观来解读人的心理,试图激发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的生活。 (一)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当前世界愈演愈烈的种族和宗教冲突,人们对当代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困惑,广大普通民众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挖掘和发展人性的共同部分,即人性积极的一面。“积极”一词来自拉丁语positism它的原意是“实际”或“潜在”的意思,这既包括内心冲突,也包括潜在的内在能力。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由此产生的人类潜能研究奠定了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几乎中断,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为紊乱以找到治疗和缓解的方法,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性研究似乎被遗忘了。消极心理学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据了心理学发展的主导地位。正如Sek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因此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虽然竭尽努力,但仍没有使主流的心理学研究主题发生根本的转移。再加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要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设计艺术心理学》 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练习题集: 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2.距离说 3.实验心理美学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5.感性工学 6.有限理性 二、问题与讨论 1.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及发生转变的原因。 2.目前国内外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现状如何?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1)心理美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哲学家们的思辨。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中国古代老子、庄子提出的“虚静说”、“天人合一说”,以及之后出现的“顿悟说”、“意境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许多重要的美学论断仍是由哲学及所提出来的,他们的美学理论主要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通过抽象思辨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等问题; (2)心理美学受到科学心理学影响而倾向实证研究之后,成为了现代科学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相比,较重视探索情绪、情感及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实验心理美学,早期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将心理实验引入到心理美学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从他开始,心理美学进入实验心理美学的

阶段; (4)20世纪初与实验心理美学同时兴起的重要理论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 (5)20世纪现代心理美学蓬勃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美学影响最大,该学派重视无意识,强调无意识对于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 (6)其后,心理美学主要沿着科学心理美学和实验心理美学的路线前进,并且将新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融入其中; (7)此外,与西方的心理美学流派相比较,俄国心理美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且对我国影响较大,如“社会历史文化美学”。P20-25 2.距离说:认为审美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P22 3.实验心理美学: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P22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师格雷夫斯,1951年出版了《为人民设计》(并开始有意识地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书中介绍了设计流程、材料、制造、分销以及科学中的艺术等。对于他而言,设计师不仅是将美学原则运用于产品的表面,“诚实的设计工作应从内至外,而非从外至内"。书中的第2章主要介绍了人体测量和人机工程学研究,提出人与人的体形和尺度存在差异;在第4章(测试的重要性)中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测试不同于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他认为过于正式的测试使人感觉紧张而不可能得到与真实场景类似的结果,而通过询问(焦点小组)可能会获得被误导的答案,因为被试可能会说出你希望的答案,因此测试应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 举例:(他还在书中列举了如何设计测试环境,比如他模拟了一一个客机内部舱位,让“乘客”呆10多个小时(这个时间是那时一个远洋飞机通常航行的时间)以检验人在这一空间中的活 动。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他利用实例介绍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提高产品使用性,例如针对老年人设计电话时应该考虑到他们难以阅读细小的数字;或者设计飞机场座椅时,应适应不同人身形的需要。除了可用性以外,他还提出设计师应考虑时尚对于设计的影响,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残余造型,即设计师应将“旧”与“新”混合起来,所谓的“新”应是“新的和改进的"。) 虽然格雷夫斯没有在书中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学”,可是书中的许多内容都紧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浅谈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浅谈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心理学逐渐从其它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百多年的历史,各种心理学著作层出不穷。心理学发展成为现代心理学,并发展衍生出了许多派别和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一、国外心理学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心理学的研究,这一点相比我国要早得多。在国外,心理学的研究水平比较高,心理学的派别分支也分得比较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政府的支持。经济发达的国家,人们的认识水平也较高,政府大力支持心理学的研究,并且每年拨款支持心理学的研究,因此心理学研究硕果累累。 (一)教育心理学。所谓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是关于教育方面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是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整个研究具有连续性。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个体个性的形成,个体的社会化,个体传授、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的一般规律。(二)生物心理学。所谓的生物心理学探索的主要是动物和人类行为发生的过程和心里活动的过程,以及相关的规律。生物心理学对整个心理学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例如条件反射理论对心理学的影响之大,心理学上著名的行为主义就是在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十世纪以来,生物心理学流派出现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研究理论,其

中比较出名的有功能系统学说。 (三)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产生是具有历史的意义的。行为主义一直以来,在心理学中都是占主导地位的,然而在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兴起了计算机语言、语言学、信息论和控制论,并导致了心理学上的认知革命,行为行为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走向衰落,而认知心理学由此产生。认知心理学主要是利用信息加工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 二、我国心理学研究现状 我国的心理学总体而言,起步较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历史上屡受挫折。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的落后和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心理学的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意识到心理学的重要,并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引进人才与心理学和著作,并成立自己的研究机构。 (一)教育心理学。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秉着谦虚的态度,积极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并吸取其中的精华,结合实际,展开自己的研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心理学。所谓生物心理学研究人的大脑和人的行为的科学。我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所来研究生物心理学,研究领域广阔,并且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硕。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一是药物成瘾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内环境复杂,药物成瘾问题比较严重,毒品交易时有发生。二是记忆与学习。对于这方面的研究,

设计心理学思考

《设计心理学》思考题 1、结合你所做过的设计实践,分析其中涉及那些心理现象。 (1)注意效应 消费者最初得到的产品信息是从产品的包装、名称得来的,包装设计必须新颖别致、洁新脱浴,给人一种视觉的美感,这样才能立即捕捉消费者的视线,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同时包装在消费者第一眼看见的时候就应该担当“无声的推销员”的角色,彰显产品销售主X。为了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引起注意,包装要使用新颖别致的造型、美观精巧的图案、各有特点的材质,使包装出现显目的效果。另外一方面也要注意色彩的应用,因为消费者在走动中选购商品时最早产生的是对色彩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选择性注意,从而引起他们对产品的兴趣和偏爱,产生购买行为。(2)象征效应 包装应该象征产品的属性和风格,包装设计不仅要通过造型、色彩、图案等吸引消费看对产品的注意,还要使消费者通过包装精确理解产品。消费者对于一种新商品的最初的感性认识,源于包装,他们势必会从对包装的印象来推断与之相关的产品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理解。同时,进行包装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包装与产品的协调一致,即包装应该象征产品的形象和风格,不要“烂稻草包珍珠”,否则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方面,各种商品具有各自的属性色调,消费者能快速地凭色彩知道包装物的内容,他们会从包装的色彩图案及独特的风格联想到商品的特色和形象,因为人们对于一些色彩和图案往往会有一种心理定势,一些固定的主观感受和视觉习惯,一般都会认为蓝色宁静平和,紫色高贵优雅,绿色青春等,所以为了准确地传达商品信息,要求包装设计所用的造型、色彩等要符合人们的习惯和心理定势,避免理解错误。比如说男性化包装要适应消费者追求刚劲、坚毅等心理要求,采用表现力度的包装,而女性化包装则要适应女性消费者追求温柔、细腻、典雅等要求,采用女性魅力的包装。不过,有时合理的“错位”,往往也能为产品形象带来特别的效果,当然这对设计者的“功力”要求就更高了。 (3)品牌效应 包装是品牌的最大承载者、传播者和体现者。包装要具有个性化特征,产生品牌效应。一提到品牌,消费者最先想到的是包装,因为包装是一个容易记忆的东西。时下的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不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质量,品牌形象、特殊风格和包装的新颖设计 2、结合设计作品,谈谈设计仿样的产生机制以及在设计中的作用和危害,设计师应如何对待模仿? 守:掌握基本知识,模仿他人,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时间比较长,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破:在有一定水平,和沉淀后,开始突破别人,展现出自己的特点(关键的阶段,能不能出头就看这个阶段了)离:一种境界,就象武侠中的,无招胜有招,设计理念深入到了灵魂,收放自如.(大家风X) 快速自动成型(Rapid Prototyping)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直接根据CAD模型快速生产样件或零件的成组技术总称,它集成了CAD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制造方法不同,快速

研究论文文献综述的写法详细介绍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二、文献综述的特点 1.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3.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4.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5.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三、综述的内容要求 6.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7.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8.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 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 1956 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 7 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 Dartmouth 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 年 S.Paert 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 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 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一、涵义 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心理学考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想象:想象是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意志: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知识要点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现象的内容: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 视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 感受性的发展: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活动和专门训练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 3、知觉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昌性 种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他人知觉(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错觉:视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方位错觉 4、 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策略:有目的的识记、先理解后识记、识记与操作相结合、保持良好的情绪 复习的策略: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边复习边思考、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 5、 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作业改革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3511803.html, 作业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一、作业改革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学生作业改革的知识观审视. 《当代教育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仲建维. [2].中小学作业改革的新思维. 《教育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8期.熊和平. [3].积极心理学对作业改革的启示. 《金田》.2015年11期.邓佳玲.康钊.陈海平. [4].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和实践探讨.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年z1期.郝兆君. [5].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业改革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5年59期.张明哲. [6].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和实践.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年24期.李玉娇. [7].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初探. 《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9期.章双双. [8].试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作业改革. 《学周刊》.2015年11期.赵伟. [9].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21期.孔繁荣. [10].地方高师院校历史课程作业改革与教师角色扮演——以《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为例. 《历史教学问题》.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6年2期.张德顺.李巨澜. 二、作业改革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3511803.html, [1].新课改下的语文作业改革.被引次数:16 作者:李晶.学科教学(语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学作业改革实验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邵国军.学科教学(化学)浙江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3].有效教学指导下的高中化学作业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被引次数:1 作者:王秀红.教育学上海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4].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作业改革的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刘宪慧.学科教学·化学天津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5].概念图在数学作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王丽军.教育天津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6].高中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探索.被引次数:2 作者:靳磊.学科教学(数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7].中国海关申报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王雪.公共管理复旦大学2013(学位年度) [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探究.被引次数:5 作者:黄雨.学科教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9].现代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数学作业改革的实验研究.被引次数:9 作者:谭武昌.学科教学论(数学)云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10].中师化学作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次数:1 作者:邹劲.教育·学科教学(化学)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三、作业改革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新的海关监管模式新的发展契机. 王海深,2006区域经济与海关管理论坛 [2]完善区域通关新模式助推区域经济快发展. 孙绍华,2006区域经济与海关管理论坛 [3]大学物理课程作业手段的改革智能型远程作业系统的应用. 阎明,2013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