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习风格的类型

学习风格的类型

学习风格的类型
学习风格的类型

学习风格的类型

对庞杂的模型和概念进行了分类和梳理,从整体—分析(主要与认知组织有关)、言语—表象(主要与心理表征有关)、整体—分析和言语—表象风格维度的整合三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分类:

表4-4 对认知风格维度的描述

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的安东尼.格里高(Gregorc)教授采用新的分类: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有序思维与随机思维。他把这两组思维类型交叉,从而形成四种思维类型:

(1)具体而有序的思维者

具体而有序的思维者偏重基于现实的思考,对他们来说,外在的现实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所接触到的东西而构成的。线性、清晰、条理而有序的信息加工方式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提取记忆中的细节,准确记住的数字号码、条理的公式和详细的规则。他们做事坚定,有耐心,办事稳妥,责任心很强,是那种勤劳刻苦、目的性很强的人。然而,他们不擅长理解抽象的理论,讨厌无组织、华而不实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动手做”是最好的方式。

(2)具体而随机的思维者

同具体而有序的思维者一样,具体而随机的思维者的思维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愿意尝试实验实践,喜欢以独出心裁的方式来做实验。他们的独立性很强,喜欢独立工作,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领导。他们有丰富的创造力,不愿意遵守世俗的条条框框,不喜欢按照说明的要求来做事情。这类人求知欲强,独特见解的天赋很好,追求变化和多样化,善于解决突发性问题。因此,如果你属于这种类型的话,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但是要注意限定时间的要求,必须留充足的时间来制订最后的解决方案。

(3)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

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考虑问题很少从现实出发的,往往是冲动和激情引发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很强,往往不按常规出牌。办事不讲究条理,大多时候是凭直觉和想象去感应和判断事物的。这种人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对语言的感受力也极强,他们情感丰富,热情,风趣,善于交际,也善于用抽象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感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强。他们的变通性强,适应性强,讨厌规矩的束缚,对日常的例行公事感到乏味,有些时候不安于现状而好高鹜远,不安分。如果你是一个抽象随机的思维者,那么可以运用你与人合作的能力,吸取他人看待事物的方法,通过合作加强自己学习的计划性,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

(4)抽象而有序的思维者

抽象而有序的思维者擅长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他们喜欢理论性强的问题,探索抽象的思维世界。这类人的学术气息强,逻辑性强,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抽象理解的能力强。他们理智、博闻、广识,精于辩论,敢于向权威挑战。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和工作,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理出事物的来龙去脉。他们可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比如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人。

具体有序

具体随机

抽象有序

抽象随机

具体

随机

有序

抽象

研究思维的类型并不是强调哪种类型更好,而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研究、工作和享受生活的能力。

3.左右脑的差异及其对学习者的影响

人的大脑两半球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在功能上表现为一侧优势,这种现象叫偏侧化或不对称性。19世纪60年代法国神经生物学家罗卡发现,人的语言中枢位于脑左半球之后,许多研究相继证明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生物学家斯佩里在裂脑患者研究中发现,大脑左右两半球在认识功能方面有严格分工。70年代初大脑两半球功能偏侧化、不对称性,已被大量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所证实。最近20年的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脑左右两半球在结构上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功能上却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它主管人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分类、言语回忆和时间感觉,具有有序性、分析性等机能;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它主管人的视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认识空间关系、识别几何图形、想象、理解隐喻、模仿、态度、情感等,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等机能。当然,大脑两半球偏侧化和功能优势都是在相对意义上说的。比如利维在总结脑功能不对称性的同时就指出:左右两半球如同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它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协作,以共同完成人类高级的心理活动。

由于生理类型的差异,有的学习者在心理能力上表现为左脑优势,有的是右脑优势,有的则是两半球脑功能和谐发展。根据个体的大脑优势半球差异,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分为左脑型、右脑型、左右脑混合型三类。

(1)左脑型

学习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善于使用左脑。该类型的基本特征是学习工作积极主动,爱用言语的、逻辑的方式处理信息,对细节问题特别敏感,善于分清其主次,抓住重点,做事自觉性、计划性、条理性强,有责任心。

(2)右脑型

学习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善于使用右脑。他们的基本特征是:容易接受新东西,空间概念较强,喜欢以直觉的方式处理信息,善于把握整体,喜欢灵活的规则和活动,需要自律训练,喜欢趣味性、形象性的学习材料。由于右脑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它承担的形象思维功能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左右脑混合型

个体兼有左脑型和右脑型两者特点。对左脑或右脑的偏爱取决于学习情境、学习任务的性质等因素,有时较多地使用左脑,而有时较多地使用右脑,左右脑之间的联系有时紧密,有时不紧密。

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有些需要左半球参与多些,有些则需要右半球参与多些,还有些要求左右半球同时参与的程度基本相当。不过总的说来,混合型兼有左右脑两者的特长,因而适应性更强,尤其在完成复杂任务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我们实际的生活经验中,往往需要左右脑共同参与解决问题。近年来对于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的研究,表明了两半球既有分工但又相互作用,它们共同协作对瞬息万变的外界做出反应,以保持机体活动的和谐统一。因此,没有两半球的协同活动就不能实现人的高度完整和准确的行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爱因斯坦这样描述他的思维过程:“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 右脑的形象

思维产生了新思想,左脑用语言的形式把它表述出来。这非常生动的描绘出新思想诞生过程中左右脑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刘海燕:《学习类型的理论研究简介》,,2004-5-30。

R·赖丁& S·雷纳,庞维国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R·赖丁&S·雷纳,庞维国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马溥编著:《左撇子的神奇世界》,。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cognitivestyle)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cognitivestyle)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例如:有人喜欢与别人讨论问题,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有人则喜欢自己独立思考。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差别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能力是指成就水平,而风格是指偏爱方式;其二,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而风格是指人们的典型行为;其三,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有高低或好坏之分,而风格是指一种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与好坏之分。个体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儿童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认知风格可能会保持到成年。认知加工方式有许多种,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一、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 威特金等(Witkin,1940)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即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场独立性(field-independent,简称FI)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而场依存性(field-dependent,简称FD)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用隐蔽图形或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 test)可以有效地测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人格差异。测验图形是由一种比较复杂的图形构成的,其中隐藏着一个简单的图形。测验时,要求被试迅速地从复杂图形中找出简单的图形。 在这个测验中,复杂图形就是一个“场”,对简单图形具有掩蔽的作用。场独立性的人能迅速找出简单的图形,说明他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不受或较少受到“场”的影响;而场依存性的人较难找出简单图形,说明他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不容易把简单图形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在知觉、思维、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差异。整体说来,场独立性与场依

浅谈建筑类型学

浅谈建筑类型学 摘要:类型学是一种分析建筑的方法,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认识,可以使建筑设计师对特定历史的文化生活与真实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类似于以往而又不同于以往建筑形式的理想建筑。 关键词:类型学;建筑设计;方法论及现实意义 1建筑类型学的含义 “类”,即有种类、同类、分类、类别之意。我国古代逻辑中,“类”就已被作为推理原则的基本概念和手段了。所以,“类”也有相似、类推、法式的含义。现代词“类型”更加强调了其方法论特征。类型,指按照事物的共同性质、特点而形成的类别。性质特征相同或极其相近的群组为其主要内容。群组,是类型形成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单体。 类型概念是法国拿破仑时代著名理论家Q•德•昆赛(Quatremere De Quincy)第一次提出的。他认为:“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去复制或模仿一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的形象,至今还适用。而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认为类型就是人类在其漫长的生活与艺术实践中,历史的、约定俗成的确定下来的各种形态和形态关系。它既原始,又新奇。由于它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所以它曾经也必将永远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类型并不意味着对事物形象完全的抄袭和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是人们能够据此创造出种种绝不雷同的作品的概念。这也就是说,类型所模仿的总是感情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类型决非等同于建筑师所设计出的形式,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统一与多样的矛盾问题。 2建筑类型学的研究重点 类型学在建筑上研究的重点有3个主要方面:类型选择、类型转换及类型与城市形态关系研究。 2.1类型选择 它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有时候,创造过程也就是类型选择的过程,选择时应该依据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其过程往往是生活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适应。 2.2类型转换 转换是结构的基本属性和构成方法之一。转换的最常见方式是在同一类型内

论认知风格与第二语言习得

论认知风格与第二语言习得 摘要: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在语言学习中,拥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通常选用的学习策略有差异。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会给外语学习者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是学习模式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城中,语言学家对主要的认知风格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不同所具有的外语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同时影响学习者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影响教育工作者教学方法的选取。 关键词:认知风格二语习得外语学习学习模式 0.引言 认知风格是与个性密切相关的是一种变量,即个人处理信息或处理任务的首选方式。不同的认知风格影响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 换句话说,认知风格不同的人在语言学习中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最后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在心理学文献中已经发现了许多不同的认知方式,其中一些被认为是针对第二语言习得意义进行调查的。认知风格通常被讨论,就像它们是极性一样, 在现实中,人类更可能表现出一个极点或另一个极点的倾向,他们的认知风格测试的分数沿两极之间的连续统一排列。认知风格的研究中于1962年,心理学家维特金最先提出了场独立和场依赖的概念。于是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认知风格,因为钻研的角度有所不同,认知风格的分类和概念也就有所差异。认知风格具备理性和稳定性; 它与认知策略和个性密切相关,只表达个人的认知倾向,不表现智力或能力水平。因为智力是智力测验和学术测验之间的区别,只有一个维度,认知风格由极点描述。风格和能力显然不同,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彼此关联的, 但在其他情况下,它们是不同的,认知风格逐渐由个人形成。一旦形成,就是具有稳定性,难以随着学习内容和环境而变化。 1.认知风格的类型及特点 1.1 场独立和场依赖 不同的认知风格是有差异的,依据这些差异,我们能够把认知风格分为两种,即场独立和场依赖,它们是人们处理客观世界信息的两种风格。人们对这些词的感知和理解有各种不同的见解,美国心里学家Witkino Witkin(1962)指出:在知觉活动中,取决于外部参考或受背景影响较大是场依赖特征。心理学中的场独立和场依赖是两种相反的信息处理方法,依赖领域的人根据社会参考决定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这些行为是以社会为导向,表现出沟通的技巧。然而,场独立者基于内部参考,以确定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他们非常感兴趣抽象理

类型学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类型学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以西方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其中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简略综述类型学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主要针对现代建筑之后直到现在(即20 世纪60 年代至今)的当代西方建筑形态中涉及类型学理论的建筑实践加以归纳和论述。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第三种类型学、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ims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heory and its design meth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effect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study. A brief overview of type theor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mainly for the modern building until now (that is, since the nineteen sixties) of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architecture in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heory to practice to summarize and discus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typology, prototype typology, generic typology, third types of schools, the new rationalism, New Regionalism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类型学概况 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分类学,而社会领域的分类行为则称之为类型学。二者既区别又联系。但是,分类学往往对于“自然属性”进行探讨,而类型学却可以用来研究可变性与过渡性问题,类属间变化愈细微,限定自然类属的区别因素就愈困难,所以分类学就愈不胜任。同时,由于类型学通常为追加的目的来进行条理化,所以分类学可以被看作限于条理问题的类型学。 建筑学上常以功能、形态、结构、地域等分类,由此可见,建筑学中讨论的分类行为应该是类型学的而不是分类学的。把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continuum)做分类处理的方法用于建筑,因而有了建筑类型学。至于把类型学明确引入建筑设计,则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所以“建筑类型学”还是一门较新的研究课题。类型在建筑理论中亦有独特含义,作为一种形式创造手段,它也超出了史学范畴。 类型学在建筑中的运用 类型进入建筑领域是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对美的渴求。 在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的一些建筑家首先发展出一套类型学理论,将古典

认知风格调查表

□认知风格 虽然教育者早就注意到学生们在学习风格(或可称认知风格)方面有很大差异,但苦于没有很好的测试方法。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所罗门(Barbara A. Soloman)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4个组对8种类型,它们是:活跃型与沉思型、感悟型与直觉型、视觉型与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并设计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习风格量表,可以较好地进行学习风格的测试。你属于什么样的学习风格?不妨使用“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测试一下(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4437734.html,/learningstyles/ilsweb.html)(链接),以确定你自己的学习风格。 通过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你测定的你自己的学习风格是(可填写): □控制点类型 说明:这个测验来自互联网,完全是趣味性的测验,并不反应真实情况。对于下面的每一个问题,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下面三题可每题做成选择后并提交,最后统计对于上述问题,选“1”多还是“2”多,对于这两个结果系统会给出相应的判断:如果你对于上述问题多选“2”,那么就说明你是一个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而如果你对于上述问题多选“1”,则说明你是一个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人。) 第一题: 1.人们生活中很多不幸的事都与运气不好有一定的关系。 2.人们生活的不幸起因于他们所犯的错误。 第二题: 1.想要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喜欢你很难。 2.你有多少朋友取决于你这个人怎么样。 第三题: 1.很多时候我都感到对自己的遭遇无能为力。 2.我根本不会相信机遇或运气在我生活中会起重要作用。 做完后提交的结果为以下两种的一个: ①如果你对于上述问题多选“2”,弹出:你是一个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 ②而如果你对于上述问题多选“1”,弹出:则说明你是一个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人。 控制点是一个连续谱,一极是外控性另一极为内控性。请根据“理论学习”部分有关内外控制点的内容,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属于内部控制者,哪些地方属于外部控制者,并最终确定自己是哪种控制占主导因素(把此处实现为:网上填写并能够提交的方式或者是可以下载后上传的方式)

大学生认知风格测验

大学生认知风格测验 本测验量表将帮助您发现自己学习思维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可以使自己更了解自己,对择业的决策也有很大的作用,本测验共有二个部分,每部分测验都没有时间限制,请您按自己的第一印象完成。下面列举了一些具体情况。这些情况无所谓好坏,如果符合你,就请在答题卷的相应题号上作答,非常符合计分为2分,合符计分为1分,不能确定为0分,不符合为-1分,非常不符合为-2分。请把您所得的分数写在答题卡所对应的题号下,请务必做完每一题目。 第1部分场独立和场依存 1独自思考老师所提出来的问题 10我有沉思的习惯 2我喜欢热闹 11解决问题时我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速度 3与别人交往时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12感觉自己反应迟钝 4和陌生人谈话感到拘束 13不能坚持自己对人有礼 5我的心情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4我的推理能力较好 6我是一个腼腆的人 15不喜欢从事一些动作迅速的工作 7喜欢结交各种类型的人 16自己说的话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 8我常常因为某些心事而不能入睡 17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 9曾今做过的题在做一次绝对不会错 18不能够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 10我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 19我喜欢对事情进行细节分析而且较准确 11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影响工作 20我往往不能够静下心来看书 12我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13我喜欢理科类科目 14我的人际关系较好 15我喜欢沉湎于空想之中 16我考试的时候总受到环境的影响 17我很少主动结交朋友 18我的概括能力不好 19对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难于应付 20独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第2部分冲动和沉思 1常常在问题尚未完成前便抢先回答 2喜欢认真深入的思考问题 3容易激动 4我是一个心细的人 5我反应很快 6我常常在考虑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开始行动 7我有深思熟虑的倾向 8只要我认为是正确的,不管别人怎样说也要去做 9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中我也不会感到惊慌失措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与实践_杨跃华

图1 摘要:本文讨论了建筑类型学的类型与原型理 论,并结合湖南大学营造工作室多年的建筑实践介绍了营造工作室在类型学理论方面的探索。关键词:类型;原型;元设计 Abstract:ThepaperdiscussedthetheoryoftypeandarchetypeofarchitecturaltypologyandthenintroducedtheHunanUniversityConstructStudio'sresearchaboutarchitecturaltypologyonthebasisofyearsconstructpractice.Keywords:type;archetype;meta-design中图分类号:TU-0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6-0085-04 1类型 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古已有之,而所谓类型思想,则导源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即在文艺思想上崇尚古典,重视理性判断,迷信规则的原则。然而将类型说移植到建筑学,始作俑者是维特鲁威。虽然他并没有针对类型运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具体理论,但是从他的《建筑十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古典主义文艺思想给他的影响①。用亚里士多德的方法,维特鲁威从建筑中分离出6个构成要素:法式、布置、比例、均衡、合式和经营,他提出建筑是“摹仿自然的真理”,并将摹仿归结为人的本性和行为,认为类比或比拟是建筑移植摹仿论后不可避免的方法。而建筑类型学真正以理论的形式进入建筑领域则是在18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一些建筑家进入建筑历史,将古典建筑的平面及立面整理出一些基本类型,以试图解决任何所遇到的景观、城市、个体各个层次上的问题。至此,类型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似乎 只可意味不可言传,FrancescoMilizia曾作过预见性的陈述:“任何舒适的建筑包括3个主要的条件:基地、形式和各部分的组织方式。”这似乎触及了类型的定义,但与类型本身还有很大的差距。 类型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按照相同的形式结构对具有特性化的一组对象所进行描述的理论。但这个定义似乎过于笼统。19世纪,巴黎美术学院常务理事德?昆西(Q.D. Quincy)在其著作《建筑百科辞典》中通过区别“类型”与“模型”提出了最具权威性的定义,他说:“‘类型’并不意味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模型’,就其艺术的实践范围来说是事物原原本本的重复。反之,类型则是人们据此能够划出种种绝不能相似的作品的概念。就模型来说,一切都精确明晰,而类型多少有些 作者简介:杨跃华(1980-),男,湖南怀化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与实践 ResearchandPracticeofArchitecturalTypology 杨跃华 魏春雨YANGYuehuaWEIChunyu ①引自《建筑类型学》 ,汪丽君,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P11。

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的体现与运用

第36卷第8期?4?2010年3月山西建筑 SHANXIARCHITECTURE Vd.36No.8 Mar.201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08—0004.02 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的体现与运用 宁善文 摘要:通过对类型学的论述,简单介绍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如何体现与运用,接着以菊儿胡同为例阐述上述观点,最后阐述类型学如何指导我国的建筑运动,并提出建筑设计应整体地体现五点交织的原则。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居住建筑,类型选择,意义 中图分类号:TU-022文献标识码:A 给事物分类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表现,人们为了把各种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分fJ别类。“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分类学,而社会学领域的分类行为则称之为类型学,二者既区别又联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依据“自然属性”来分类,而后者依据的是一套较为模糊的系统来分类。前者注重研究有具体目的的分类法则,而后者关注与分类意识本身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联系,用以研究“町变性”和“过渡性”分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手段,人们通过分类而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而把握自己的认识。 1建筑类型学概况 类型学就足按照具有相同形式结构,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组对象进行描述的理论。建筑类型学为人们认识建筑提供了一 活的新型住宅。比如对起居室、卧审、客厅、厨房、卫牛问、农用车辆停放及农机具存放场地、粮食存储仓库等进行合理布局,对水、电、气、讯、暖等进行配套没计,充分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节能环保材料,通过方案对比优选没计图纸。 4.4在有条件的乡村率先建设样板小区 为打消农民对农村住宅小区化建设的顾虑,可在有条件的农村率先建没样板小区。安全、适用、美观、经济的样板房,将引领农村住宅建设新潮流。明晰农民的产权,他们感觉到住宅小区化建设的好处后,自然会积极参与,从而推动住宅小区化建设的推广与发展。 4.5严格控制单家独院,倡导推广多户联排多层住宅建设 改变过去农户分散居住,单家独院的建没模式,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按照小区规划图,多户联排,统一建筑风格建设多层住房。不搞一阵风,运动式大拆大建。有条件的农民可在规划好的宅基地上按设计l冬j纸先行建设,没有条件的可仍然在原有住房居住,什么时候有经济条件什么时候建设新房。搬进新住房后,原有老宅基地可以恢复耕种,更快的发挥土地作用。 4.6各地地方政府在政策及资金、技术上提供大力支持,各地方政府要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就个不同的视角。因此,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是人们能够据此创造出种种绝不雷同的作品的概念。这也就是说,类型所模仿的总是感情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类型决非等同于建筑师所设计出的形式,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统一与多样的矛盾问题。 2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的体现与运用 住宅的类设计模式可以解释为:传统民居中某些经过提炼的要素在当代住宅设计中的再现。这螳“要素”可以是单纯的建筑形式表征,可以是单纯的建筑文化内涵,也可以是两者兼而有之。传统民居中的种种要素,真伪相混、精粗相杂。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提炼”。就种类繁多的传统民居形式而言,不是每一种形式 业机会,降低就业门槛,鼓励和引导农民务工经商,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建房资金的来源;银行等金融单位对资金短缺但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可采取先储后贷、担保、房屋抵押等办法进行贷款融资;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住宅新区建设进行适当的资金扶助和奖励,并在宅基地划拨、物资供应、人力组织、房屋建造、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7完善小区的各项管理措施 小区建成后,应配备专职人员对小区进行日常管理,如垃圾清扫、安全保卫、园林绿化、设备维护等,卫生院有专职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居委会为小区居民排忧解难等。小区居民将获得安全、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居住条件。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5结语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及激励机制,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农村新建住宅逐渐向小区聚集,将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参考文献: [1]王义.农村住宅法律地位评析[J].律师,2005(5):16.[2]肖明辉,杨焱琦.浅谈新农村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3):90—91. Onexplorationandresearchonruralresidencedistrictconstruction WANGCan-juan Abstract:Thepaperhastheinvestigationofthecurrentsituationforruralhouseconstruction。illustratestherealisticsignificancefor the删residentialconstruction,exploresthewayofhowtOcarryouttheresidentialdistrictconstruction,andpointsouttheruralnew-builtresidenceassemblyisaproject,whichisbeneficialforthecountry,thepeople. Keywords:rural,residence,district,managl舶tlentsystem 收稿日期:2009.11.30 作者简介:宁善文(1983.),男,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09

认知风格分类研究

认知风格分类研究 摘要: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其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特征,是组织和表征信息的一种偏好性和习惯性的方式。本文简述了认知风格的分类及其理论整合。 关键词:认知风格分类理论整合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1],又被称为认知模式或认知方式,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并具有个性特点的态度与风格。对认知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 盛行于60、70年代,进入90年代以后,该理论研究日趋成熟,且在教育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认知风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思路出发,形成了很多关于认知风格的理论模型。 1 认知风格类型 1.1场独立——场依存型(Field Independence / Field Dependence) 场独立——场依存型研究归功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特金(Herman A. Witkin 1916-1979)。该研究起因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飞行员们驾驶的飞机常在云雾中翻滚,导致他们丧失方位感而造成飞机失事。威特金等人采用棒框测验(Rod-Frame Test)、斜屋椅测验(Tilting room-Tilting chair Test)和转屋测验(Rotating room Test),用于对飞行员调整身体位置的线索(垂直知觉)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人们在判断垂直上存在着个别差异,有的主要依据自身平衡感来判断,有些则主要参照来自仪表的视觉线索,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垂直或使身体在座舱倾斜时仍保持身体垂直。基于这样的事实, 威特金提出了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的理论构想。场独立者倾向于凭借内部感知线索来加工信息,而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倾向于以外部环境线索为指导。这里的―场‖指的是周围环境,它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体的感知。 1.2齐平——尖锐型(Leveling / Sharpening) 齐平——尖锐型是海奥兹曼等(Holzman & Klein)于1954年提出的[2]。是指迅速同化并忽略细节差异或者强调新信息的细节与变化,即个体将信息―吸收‖到个人的记忆中时表现出的差异。齐平性个体关注的是相同之处,下意识地排除了差异;而尖锐型个体喜欢寻找差异。齐平性个体倾向于将相似的记忆内容混淆起来,被记忆对象中的差异往往被丢失,或被弄得模糊不清。而尖锐性个体倾向于不将记忆中的事件相混淆,甚至夸大相似记忆内容之间的较小差异。 1.3 聚合——发散型(Convergent / Divergent)

认知风格的差异

认知风格的差异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最早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按照个人的独立性来划分,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独立型: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善于独立思考,不易受他人的暗示,在困难和紧急情况下表现得沉着冷静,能独立的发挥自己的力量,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顺从型:独立型差,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势,容易不加批判的接受别人的意见,按照别人的意见办事,在困难和紧急情况下惊惶失措。 后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根据场理论将人的性格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两种。前者也叫独立型,后者也叫顺从型。 场独立者的特点: (1)对外在线索不敏感,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少的受暗示性。 (2)关注于概念和抽象原则 (3)容易完成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认知改组技能高。 (4)对他人不感兴趣,喜欢孤独的与人无关的情景 (5)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 (6)不善于社交,社会技能低 场依存者的特点: (1)更多的利用外在参照确定自己的行为 (2)具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和较少的独立性 (3)认知改组技能低,通常不易从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中摆脱出来 (4)对他人感兴趣,优先注意自己所参与的人际关系网络的状况 (5)社会技能高,善于社交。 与学习的关系: 第一,场独立性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场依存性学生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他们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 第二,场独立性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性者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他们难以从复杂的情境中区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 第三,场独立性学生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性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

认知风格测验

(三)测量工具 本调查所采用的《认知风格镶嵌图形测验》是一个知觉测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998年的修订本)。测验要求被试者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并描绘出隐藏在其中的一个指定的简单图形,测验得分的高低反映了被试克服隐藏图形的知觉能力——即空间改组能力的强弱。场依存——场独立性的理论认为,场独立性的被试能够顺利克服隐藏作用而分离出简单图形,而场依存性的被试克服隐藏作用分离简单图形则相对比较困难。 该图形测验是为了了解个体认知风格的场依存——场独立性这一维度而设计的纸笔测验,它对文化背景没有要求(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试者都可以完成)。它主要由测验说明和测验题目组成。其中测验题目又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9道题,这是为了让被试熟悉题型供练习而用的,不记成绩,但事先不告诉被试第二、三部分,各含10道题,是正式测验题,每道题下面都标出了要找出的简单图形号码,简单图形附在测验的最后一页。测验分数是以第=、三部分中正确画出指定简单图形总数记分,每题1分,最高应为20分。 根据场依存——场独立理论,在镶嵌图形测验中得分较高者应划为典型的独立于场的人,得分较低者应划为典型的依存于场盼人。在本研究中我们是以《认知风格镶嵌图形测验》给出的成人常模为依据,按照公式:标准分数z=(被试得分一相应常模团体的平均分)/相应常模团体分数的标准差和公式:T=50+10Z。计算出T作为认知风格的代表值,如果T值大于50则表明被试倾向于场独立性,其值越大(越接近80)独立性越强;反之,如果T值小于50,则表明被试倾向于场依存性,其值越小(越接近20),依存性就越强。 三、结果分析 (一)129位藏族成年人的认知风格 从结果可知,测查的129位藏族成年人总体认知风格的代表值T=55.7,说明他们的认知风格倾向于场独立性(T值大于50分)。其中男性的代表值T=52.6,女性的代表值T=58.2,说明被调查的女性的场独立性强于男性。 (二)不同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下藏族的认知风格 从结果可知,被测查的72位生活在海拔3000m~3500m主要从事农业的藏族成年人的认知风格倾向于场依存性(T值小于50分);33位生活在海拔3500m~4000m从事以多种经营为主的混合型生产方式的藏族成年人的认知风格倾向于场独立性(T值大于50分),其独立性最强}24位生活在海拔4000m以上的以游牧为主的藏族成年人的认知风格倾向于场独立性。 (三)三种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的被试在认知风格倾向上的差异性比较 该方差分析表由SPSS统计软件完成。 从表3的结果可知,三种不同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的被试在认知风格倾向上有极显着的差异。 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的被试在认知风格的倾向上确有本质的差异,其中差异最为显着的是游牧与综合这一组。说明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是影响认知风格的重要因素。 四、讨论 从以上取得的测查数据,我们可得出三个有关藏族认知风格的重要结论: (1)129位藏族成年人总体认知风格倾向的代表值T=55.7,说明其总体的认知风格倾向于场独立性。也就是说,被调查的藏族成年人总体认知风格是倾向于场独立性。 (2)测查结果显示,女性的T值为58.2,男性的T值为52.6。这显示了一个特殊现象,即藏族成年女性的认知风格比男性更倾向于场独立性。 (3)藏族成年人总体认知风格虽倾向于场独立性,但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下其认知风格却呈现了明显的差异:反映海拔在3000m~3500m从事农耕的72位被试者的T值

建筑类读书笔记

建筑类读书笔记 导读:建筑类读书笔记寻找失忆的城市与建筑 当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开始追求精神品质,建筑也是如此,因此在中国建筑大量性建造之后,我们越来越注重建筑的文化精神品质。而对于建筑中赋予文化特色的方法在此总结为两种:一种就是在对建筑做理性思维之后的文化性表达,这种往往过于形式化,属于技术流;还有一种就是首先考虑建筑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并尽力从中产生灵感,提取信息,然后做理性的分析表达,这是思想流,更加具有哲学思辨的建筑空间,这是我们追求但却难以达到的。《建筑类型学》这本书为作者汪丽君的博士论文,文中所讲主要讲的就是一种提取历史本体进行创作的建筑设计方法。 文中首先提出建筑的最根本问题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功能与形式 的辩证关系问题,而新一代的建筑师们也很快就意识到空间与场所才是建筑命题的主旨。其中建筑类型学的主要代表罗西就说到:“实际上建筑是由它的整个历史伴随形成的;建筑产生于它的自身合理性,只有通过这种生存过程,建筑才能与它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是从建筑的大环境来表达建筑与其所处场所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以类型学为核心的新理性主义美学明确指出,设计来源于原型,但必须超出原型,只有这样,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特殊性与普遍性才可以通过设计的过程实现完美结合,而著名建筑师西扎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建筑的一切美感都来自于历史,这更加肯定了建筑在

历史环境中的重要性,甚至表达了一种建筑永远无法超越历史,而只是借用和发扬历史的涵义。而对于历史文化内涵在建筑上的继承的断代使得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认同感逐渐消退,城市空间的人情味尽失,这迫切的需要我们冲破传统建筑的表层,用现代的语言去表达传统建筑中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勇气。 本书中奖类型学分为三种: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第三种类型学。原型类型学是将任何建筑的发展都归结于建筑的原始类型上; 范型类型学它是将手段——结果、原因——结果的辩证方法同经济准则结合以替代古代的适用、坚固、美观的三位一体说;第三种类型学 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标志着当代建筑类型学的形成。新理性主义是运用古典原型的现代主义,从本质上讲仍是古典性主义。它不是通过运用现代材料和结构等技术,而是运用接近自然的、传统的或有传统和自然感的材料,结合新结构和构造技术来追求现代的“古典美”。新理性主义认为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寻找活在人们集体记忆中的“原型”形式,并在这种原型中挖掘永恒的价值,从而生成富有历史感的新意。 而类型学的设计方法就是首先构造出一套“元语言”,即对构成建筑几何要素词汇和基本句法进行构造,当对这套“元语言”构造完毕之后,再去考虑如何用这套“元语言”去构造具体的建筑作品,即“对象语言”。类型学的创作过程是理性与知觉的统一,这种类型学的应用分为两步:首先是对象分析,从对历史和地域模型形式的抽象中获取类型;其次是建构赋形,将类型结合具体场景还原到形式。

建筑类型学综述.doc

建筑类型学综述 建筑类型学可以说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观点,因为和传统的建筑观点来比较的话他的兴起时间不能算是长的。建筑类型学更是一种有潜力的建筑观点,因为他所存在的时间已经足已证明他的价值和观点,让人们看到他在建筑上应用的潜力。下面将在学习了建筑类型学之后对类型学进行简单的综述。 一、类型学的概念 1、类型学的起源 分类意识和行为是人类理智活动的根本特性,人们在原始的意识中就会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而简化事物、更加快速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分类意识和行为使人类得以正确的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并凭借着分类网架进行艺术创造。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是分类学(Taxology),社会领域的分类行为是类型学(Typology)。类型学就是这样一个分类意识和行为的学科。类型学是起源与18世纪的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人们从生物分类学中学到了对各种事物分类的类型学。 2、类型学的概念 《大英百科全书》中对类型学的描述:“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通称为类型。类型的各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这属性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包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类的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与论证和探索”。 19世纪法国的德昆西给第一次提出了类型的概念: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去复制或者模仿一个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形象,形象自身就是一个规则或者模式。具体的说就是客体的类型的哲学方法论学说和具体的学说。客体按其自身的重要属性、关系、联系和结构特征可分为诸类型。在哲学方面,类型学主要研究对类型概念的解释。关于类型这一观念有其历史上的演变过程:柏拉图把类型作为不变的理念实质来理解,亚里士多德把类型作为不变的现实实质来理解。 3、类型学的特点 一是要求系统内的元素和类型具有“排他性”和“概全性” 二是类型学依赖研究者的意图和从相应组织了的现象中抽出的特点秩序即分类的尺度。 二、类型学与建筑的关系 1、类型学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性 类型学设计方法在本质上是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入手的。它并非一种崭新的设计手段,在前工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中它是唯一的设计方法。以至于现代运动中的建筑师和理论家认为类型学是前科学的,是受习惯势力影响的,是与手工艺制品相联系的。他们认为在工业和科学社会中需要与科学技术思想相适应的新设计方法,但现代主义抛弃类型学的实践最终是不成功的。随着新理性主义的发展,类型学理论逐渐赢得了一批遍及欧洲大陆乃至世界范围的倡导者和追随者,有识之土开始认识到建筑设计需要类型学设计方法。 2、建筑类型学 建筑类型学(typology)建筑的类型学理论,并不在于具体的建筑设计的操作,而是一种认识的方式和思考方式,它刻意忽略建筑间个别的枝节问题,以填补都市和建筑个体之间的鸿沟。类型学所分析的是广泛的,空间的整体性。常言说:物以类聚,就是类型之意。把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continiunm)作分类处理的方法用于建筑,因而有建筑类型学的发展。 3、类型学与建筑类型学 从类型学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可以看出类型学在建筑领域内可以进行运用并帮助建筑设计的拓展和创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类型学可以在建筑领域中的阅读城市、认识艺术水平高

几种常考的认知风格

几种常考的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多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这部分内容经常考察对于不同认知风格的理解和区分,也常以定义、举例的方式来进行考查。因此,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不同认知风格的含义。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在教招考试中常见的几种认知风格如下: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对场独立与场依存研究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场独立性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独立性的人善于分析和组织。场依存性的学生是“外部定向者”,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场依存性的人不能将一个模式(或图式)分解成许多部分,或者只专注于情境的某一个方面。 因此,在考试中,需仔细阅读题干描述的学生特征,比如做决定时,需要别人给予参考意见的是场依存型;而喜欢自己做决定的这是场独立型。另外,除了要把握两种类型的特点之外,还要明确两种类型的学生所偏好的学科。一般来讲,场依存的学生偏好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而场独立的学生偏好自然科学和数学。 2.沉思型与冲动型 杰罗姆?卡根根据学生寻找相同图案和辨认复杂镶嵌图形的速度和成绩,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其中,沉思型的学生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是很快就做出反应。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一般情况下,沉思型的学生思考时间久,正确率高;

《建筑类型学》读书笔记

《建筑类型学》读书笔记 标签:建筑类型学理性主义元语言原型城市杂谈 寻找失忆的城市与建筑 当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开始追求精神品质,建筑也是如此,因此在中国建筑大量性建造之后,我们越来越注重建筑的文化精神品质。而对于建筑中赋予文化特色的方法在此总结为两种:一种就是在对建筑做理性思维之后的文化性表达,这种往往过于形式化,属于技术流;还有一种就是首先考虑建筑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并尽力从中产生灵感,提取信息,然后做理性的分析表达,这是思想流,更加具有哲学思辨的建筑空间,这是我们追求但却难以达到的。《建筑类型学》这本书为作者汪丽君的博士论文,文中所讲主要讲的就是一种提取历史本体进行创作的建筑设计方法。 文中首先提出建筑的最根本问题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功能与形式的辩证关系问题,而新一代的建筑师们也很快就意识到空间与场所才是建筑命题的主旨。其中建筑类型学的主要代表罗西就说到:“实际上建筑是由它的整个历史伴随形成的;建筑产生于它的自身合理性,只有通过这种生存过程,建筑才能与它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是从建筑的大环境来表达建筑与其所处场所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以类型学为核心的新理性主义美学明确指出,设计来源于原型,但必须超出原型,只有这样,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特殊性与普遍性才可以通过设计的过程实现完美结合,而著名建筑师西扎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建筑的一切美感都来自于历史,这更加肯定了建筑在历史环境中的重要性,甚至表达了一种建筑永远无法超越历史,而只是借用和发扬历史的涵义。而对于历史文化内涵在建筑上的继承的断代使得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认同感逐渐消退,城市空间的人情味尽失,这迫切的需要我们冲破传统建筑的表层,用现代的语言去表达传统建筑中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勇气。 本书中奖类型学分为三种: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第三种类型学。原型类型学是将任何建筑的发展都归结于建筑的原始类型上;范型类型学它是将手段——结果、原因——结果的辩证方法同经济准则结合以替代古代的适用、坚固、美观的三位一体说;第三种类型学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标志着当代建筑类型学的形成。新理性主义是运用古典原型的现代主义,从本质上讲仍是古典性主义。它不是通过运用现代材料和结构等技术,而是运用接近自然的、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 所谓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所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例如,有人喜欢与别人讨论问题,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有人则喜欢自己独立思考。 认知风格事实上是心理现象中认知与人格两个领域的结合。彭聃龄教授认为个体的心理现象可分成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其中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也有人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这一过程称之为信息加工的过程,它主要探讨人的心理现象中的共性的一面。而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已研究发现不同方式的认知类型有20多种,如场依存和场独立、齐平化和尖锐化、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整体和序列等。而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人们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个维度。 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Witkin)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一、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及其特点 最早致力于认知风格的研究并在许多领域有开拓性贡献的是著名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1916-1979)。他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即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驾驶员常因在云雾中机身翻滚而失去方位感,因而造成失事。为了减少飞机失事,就需要对应征者的方位知觉判断力进行测试。最初的测试方法是:让被试者坐在一个可调整倾斜的房间里,椅子本身也可以作各种角度的转动。房间与椅子的转动,有时方向一致,有时方向不一致。这时要求被试者作出对上下方位的判断,并说出其身体与标准垂直线的角度。实验结果发现,有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自我内部的参照来认知,而很少受外界刺激改变的影响,对空间方位判断正确;有的人倾向于以外界的参照作为认知的依据,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大,对空间方位判断不正确。前一种人为场独立性,后一种人为场依存性。 其研究表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认知风格。场依存者是人际定向,往往更多地利用外在的社会参照来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特别是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他们比较注意别人提供的社会线索,优先注意他所参与的人际关系的情况,对其他人有较大兴趣,表现出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解决熟悉的问题时,不会发生困难,但让他们解决新问题则缺乏灵活性;一般较少独立性,易于接受外来的暗示。场独立者是非人际定向,在社会活动中不善于人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