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 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易混易错点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 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易混易错点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 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易混易错点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 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易混易错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易混易错点

主标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副标题:明确高考考查重点,辨别易混易错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普遍性特殊性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熟记易混易错点。

1.不能把矛盾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与其它各种事物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即只对立不统一,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事物的特殊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而普遍性则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个性,只是概括出了他们的共同本质。因此,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或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5.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等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二者是有严格区别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中的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意义。二者具体内容也不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强调矛盾各有其特点,反对一刀切;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说明从实际出发强调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例如:

1.(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22)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达到

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本题答案为C

试题解析:①错误,矛盾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不是主观的。③错误,矛盾源自人们的认识属于们唯心主义的观点,矛盾是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我们是通过实践来解决矛盾的,从而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故②④正确。

2.(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22)“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本题答案为A

试题解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意,题中强调先试点后推广,其依据是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同时说明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错误,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但并不优于共性,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并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试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故排除。

3.(2015年高考山东卷,33)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本题答案为C。

试题解析:材料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C答案是正确的;其他的均不符合题意。

高考政治_易错点归纳

高考政治——易错点归纳 所谓热点知识就是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近三年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选择题中,排除错误选项就能得出正确选项的占52.7%,因此。弄清这些常见错误点和易混知识点对于提高高考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十分有益。要归纳常见的易错题型和自己容易丢分的题型,找出基本的解题规律,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谨性、深刻性和辩证性。 高考政治热点知识归纳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3.价值规律(容、形式、作用) 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what、why、how) 5.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what、why) 6.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涵义、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缺陷)和宏观调控(why、what、how、财政、税收、银行等经济手段) 7.经济效益(why、what、how);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兼并联合是优化企业结构、完善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8.企业信誉和形象、反对不正当竞争(why、what、how) 9.农业(why、how、农民增收的途径和意义) 10.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why、how、支柱工业及其作用) 11.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意义 1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why、what、how) 14.积累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15.市场交易的四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why、what、how) 1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7.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汇率的变化、关税作用、进出口关系18.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原则。 19.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0.哲学原理(略,按照考试大纲复习)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最新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最新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1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8.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后天形成,并非先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注意“相对”不可缺少,因为文化虽然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二者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有时先于有时落后。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中潜移默化强调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中,不知不觉、油然而生,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是影响的过程;而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持续,不间断,如乡音难改。 5.文化对人活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因为文化从性质上讲,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相应起到的作用有阻碍和促进之分,所以,不能单纯的说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或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6.优秀文化因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7.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丰富人的头脑;增强精神力量,是给人做事情以动力,常见词语如“鼓舞、激励、力量倍增”等;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全面提高,而且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同。 8.文化影响人生,而非决定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9.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名录的方式确立。 10.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并不是仅为一个民族所独享,而是共享。 1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例如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2.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重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手段包括: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其中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大众传媒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1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4.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强调时间方面 的延续,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注意文化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注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题干当中常出现两岸、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侨等对祖国的强烈认同。 1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是全盘继承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6.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发展史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 的两个方面。没有孰先孰后之说。 1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 注意:①是外部因素,②③④是文化自身内部因素。其中决定因素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18.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常见错误观点:文化创新是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或是文化创新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19.区分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渊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 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源泉:唯一,社会实践。 20.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注意:其中①是从古今文化角度来看,继承传统,注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各自对待态度截然不同。②是从中外文化角度来看,对待外来文化不是

2019年高考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集锦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易混易错 1.全面理解国家的属性 (1)主权属性。每个国家都拥有主权。从国家的构成要素看,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等要素构成的。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2)阶级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属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社会管理属性。国家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这一职能从属于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国家的社会管理属性和阶级属性既不能相互对立、相互取代,也不能并列。 2.区分民主与专政 民主专政 区别 含义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 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适用范围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特征 以政治权利的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以国家力量的强制实施为基本 特征 功能 为了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政权,以 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联系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①民主是专政的基础。只有在统治阶级内部充分实现民主,才能使国家政权获得有效的 政治支持和必要的政治力量,才能有效地实施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的专政。 ②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只有实施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的专政,才能巩固特定的国家 政权和统治阶级的政治地位,保障社会政治稳定,才能使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获得必要 的保障 3.正确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它们各自的表现。 (1)广泛性的表现:主要指向“多”,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2)真实性的表现:主要指向“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 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度,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高中政治易错点(政治篇)

高中政治易错点 (政治篇) 1.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纠错]法律要代表人民意志,公民与人民不是一个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2.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纠错]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并非人人都属于“人民”范畴。 3.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纠错]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纠错]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包括民主与专政两方面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纠错]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6.撰写“提案”反映了中学生积极履行公民的政治义务。 [纠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 7.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纠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会随意增减。 8.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纠错]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9.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好。 [纠错]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不能笼统地说哪种选举方式更好。 10.扩大直接选举范围,能够保障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纠错]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体现。公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11.我国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产生实行间接选举的方式。 [纠错]我国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产生实行直接选举的方式,县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 12.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与应选名额相等,选举徒有形式,与差额选举相比没有任何优点。 [纠错]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与应选名额相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但它也有自己的优点,即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13.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由人民群众进行决策。 [纠错]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人民群众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直接决策权,我国的决策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14.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 [纠错]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 15.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提高公民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前提。 [纠错]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1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纠错]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17.居民委员会是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 [纠错]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不是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 18.把村级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的脚步越走越近,你的政治怎样复习呢?小编提醒大家易错、易混淆点一定要着重学习,不然丢分就真的很惨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排查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 2、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无实际意义。() 4、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也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6、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7、外汇就是外国的货币。()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9、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提高(或稳定)人民币汇率。() 点拨: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2、“物以稀为贵”,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3、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4、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是矛盾的。()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6、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减少。()

7、商品价格上涨,消费需求一定会减少。() 8、水价提高,会使居民用水量大幅减少。() 9、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无关。()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居民收入。()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发展资料、 3、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4、恩格尔系数降低,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减少。() 5、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6、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利于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7、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都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8、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发展。() 9、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2、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消费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因此,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4、消费引导生产健康发展。() 5、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6、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7、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8、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9、股份合作制属于混合所有制。()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8】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含答案)

专题 28 我国是人民主专政的社会【2018高考预测】 本专题包括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国家职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些内容是政治常识中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主观题所占比重较大。 【难点突破】 难点一民主、专制、专政的关系比较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表现为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国家是利用强制力量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国家也有社会管理职能,但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例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到处推销其民主,但事实上这种民主内含着一系列矛盾,如( ) ①理论上国家代表全社会利益与实际上国家保护资本特殊利益的矛盾 ②政治法律形式上的平等与社会经济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矛盾 ③民主主体的多样性与民主表达机制单一性的矛盾 ④代议制下局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点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含义: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这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 (2)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领导力量:工人阶级。 (4)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5)社会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6)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7)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优点和特点: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思维拓展】分析我国政治问题原因和决定因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去寻找答案。复习时应以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编

经济生活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无关)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目的——)

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22.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2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2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27.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8.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29.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30.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31.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3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33.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34.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35.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36.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7.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38.消费决定生产。 39.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4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高中政治易错点(附解析)

经济生活一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才是)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lO.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未必会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 ,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1.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货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取代一说错误) 23.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编(必修一至四)新人教版

易错易混知识(选择肢) 经济生活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无关)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目的——) 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22.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2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2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27.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28.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29.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30.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31.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3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33.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34.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35.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36.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7.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38.消费决定生产。 39.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4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根本标志——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2.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4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以经济和法律为主)44.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45.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46.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47.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4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49.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2、我国国家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P5 3.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4、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6、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 7.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8.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9.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10.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1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权。 12.中国共产党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13.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14.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P44合理——公平、公正;合法——遵循法定程序) 1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民主决策原则:依照法律程序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的原则)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总结 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纠错: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错误。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纠错:文化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故错误。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纠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故错误。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纠错: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错误。 5.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纠错: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纠错: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纠错: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纠错: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12.文化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虽然不能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纠错: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纠错: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5.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纠错:文化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不具有决定人生的功能。16.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纠错: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17.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doc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 高考文综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 经济生活 1.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货币主要是以自身价值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高。(×) 分析:使用价值无所谓大小,它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不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分析:物价上涨的因素除通货膨胀外,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但并非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4.人民币汇率升高,国际购买力增强,是好事。(×) 应一分为二地分析: (1)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外币可以兑换较少的人民币,从一定意义上看,有利于我国进口,但不利于我国出口和经济的稳定。 (2)人民币小幅升值,适应宏观经济形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效果,缓解过高的外汇储备,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3)人民币汇率改革只能稳妥地进行,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没有影响。(×) 分析: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小,但不是没有。 6.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易混。(×) 分析: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变化方向相反);两种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变化方向相同)。 7.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分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不一定发生变化。 8.物价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分析: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并不取决于物价水平,不能说物价水平越低,居民的消费水平就越高。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 9.预期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分析:预期消费不等同于超前消费,二者虽然都具有超越现阶段支付能力进行消费的特点,但是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预期消费坚持量入为出,讲求消费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这种消费本质上还是适度消费、合理消费。超前消费则意味着消费严重脱离预期收入,是一种盲目攀比、不顾实际的消费行为。 10.凡是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第一课 1.文化具有阶级性。 分析: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部分。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具有阶级性。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分析:经济是基础,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分析:文化素养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4.文化是种物质力量。 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文化决定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分析:文化的社会功能,即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不能与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相提并论,“文化决定论”和“文化无用论”都是片面的。 6.文化是种经济现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分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但文化本身不属于经济现象。 第二课 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分析: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文化自然而然地影响个人发展。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深远持久不等于永久不变。 4.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分析:要注意文化的多元性,优秀文化文化才能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5.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分析: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需的客观条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必然的、充分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课 1.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元性。 分析: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说的。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对文化的多元性则应持辩证分析的态度。2.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分析: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最全汇总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最全汇总 |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全体公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3、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 4、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6、政治自由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和守法平等。(法律具有阶级性,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立法平等的说法错误,守法平等正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和平等实用法律三层意思) 8、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而不是享有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机关代表的权利)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村委会主任也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体现。(选举权特指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特指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 10、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放弃。(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1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