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1.1 中南电力关于华电发电2×600MW级机组安装工程施工图册K0208;

1.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DL/T 5210.4-2009;

1.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热工自动化)2004版;

1.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2002版;

1.5 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管理体系文件(2008版)及管理作业文件汇编(2008版)。

1.6 东汽厂供相关图纸。

二、作业任务

2.1 工程概况及作业围

华电发电2×600MW级机组安装工程目前汽机本体区域现场具备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的条件。

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围包括:华电发电2×600MW级机组A标段汽轮机本体温度、压力及TSI探头安装。

2.2 工程量

3号机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主要工作量:

1. 汽轮机本体测温元件58支;

2. 汽轮机本体测压元件7支;

3. 汽轮机本体TSI探头44支,分别是:鉴相1支,偏心1支,高压缸膨胀2支,轴向位移3支,低压缸胀差2支,高压缸胀差1支,绝对振动8支,相对振动16支,转速探头10支。详细见作业指导书附页。

4. 汽轮机本体测温元件58支中汽机扣盖前后需要安装的测温元件25支,调节级压

力4支。详细见作业指导书附页。

三、作业准备及作业环境条件

3.1 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劳动力组织

3.2 施工工器具准备

3.3 作业环境及应具备条件

3.3.1 技术准备: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充分熟悉图纸资料和有关规、标准,掌握有关技术要求;

3.3.2 机具准备:通过对施工图等设计技术资料的了解,在施工前,应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将相应的机具准备好;

3.3.3 材料准备:设备材料到货且验收,规格、数量、型号核对无误,相关设备资料齐全;需送检设备送热工校验室校验完毕,合金材料经光谱分析完毕;设备外观检查无缺陷、损伤、变形及腐蚀,并做好检查记录;

3.3.4 施工条件的检查: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前,施工人员应充分了解现场情况,调查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的现场条件是否具备:脚手架是否已经搭好、安全措施是否已经到位、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后是否影响其它专业的施工。

四、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热控专业调试需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和设备到货情况,计划于2010年05月10日开工,计划工期95天,于2010年08月15日完工,施工过程见缝插针,合理布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施工质量工艺与施工进度。

五、作业方法及施工要求

5.1 工艺流程图

施工流程图

5.2 作业措施及方案

5.2.1测温元件安装

5.2.1.1安装取源部件时的开孔、焊接及热处理工作,必须在设备和管道衬胶、清洗、

试压和保温前进行;

5.2.1.2取源部件的材质应与主设备或管道的材质相符。合金钢材安装后必须进行光谱分析复查并有记录。焊接取源部件时,要符合焊接工艺;

5.2.1.3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用台钻或扳钻,且不得掉入异物;

5.2.1.4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与焊接。严禁在蒸汽管道的监察管道上开孔和安装取源部件;

5.2.1.5取源阀门及其之前的管路应参加主设备的严密型试验。相邻两取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但不得小于200毫米。当压力取源部件和测温元件在同一管段上邻近装设时,按介质流向压力在前;

5.2.1.6参与保护与自动控制用仪表的测点一般不合用一个测孔;

5.2.1.7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应安装在便于维护和检修的地方;

5.2.1.8采用螺纹固定的测温元件,安装前应检查插座螺纹和清除部的氧化层,并在螺纹上涂擦防锈或防卡涩的涂料。测温元件与插座之间应装垫片,并保证接触面严密连接;扣盖前需安装的温度及压力测点详细见作业指导书附页。

5.2.1.9 汽轮机缸的测温元件应安装牢固,紧固件应锁住,且测温元件便于拆卸,引出处不得渗漏;

5.2.1.10 测量汽轮机前导汽管壁温的热电偶,其测量端应安装在水平管段的下部;

5.2.1.11汽轮机防水保护的测温元件安装部位和插入深度应符合设计或制造厂的规定;

5.2.1.12 测量汽轮机轴瓦温度的备用热电阻,也应将其引线引至接线盒;

5.2.2压力取源的技术要求

5.2.2.1压力测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管道压力的测点,应设置在流速稳

定的直管段上,不应设置在有涡流的部位;

5.2.2.2 压力取源部件与管道上调节阀的距离:上游侧应大于2D,下游侧应大于5D(D 为工艺管道径);

5.2.2.3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得超出被测设备或管道的壁(测量动压力者例外),取压孔与取源部件均应无毛刺;

5.2.2.4取压短管及一次导管、阀门与主管道一起参加水压试验;

5.2.2.5测点位置应符合如下规定:测量气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上半部;测量液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o夹角的围;测量蒸汽压力时,测点在管道上半部及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o夹角的围;

5.2.2.6测量低于0.1MPa压力的测点,其标高应尽量接近测量仪表,以减少由于液柱引起的附加误差;

5.2.2.7汽轮机润滑油压测点应选择在油管路末端压力较低处;

5.2.3取源阀门安装要求

5.2.3.1取源阀门安装前用1.25倍工作压力进行水压试验,5分钟无渗漏现象;

5.2.3.2安装取源阀门时,应使被测介质的流向由阀心下部导向阀心上部,不得反装;

5.2.3.3安装取源阀门时,其阀杆应处在水平线以上的位置,以便于操作和维修;

5.2.3.4取源阀门应装在便于维护和操作的地点;取源阀门(包括法兰、接头等)应露出保温层;

5.2.3.5当焊接阀门直接焊接在加强型插座上时,阀门可不必另做支架固定。否则,阀门必须用抱箍固定在阀门支架上或将阀门两端的管子用管卡固定在支架上。

5.2.4管路敷设的技术要求

5.2.4.1仪表管路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2.4.2导管在安装前的检查工作

5.2.4.2.1导管在安装前应核对钢号、尺寸,并进行外观检查和部清洗。管端应临时封堵,防止脏物进入;

5.2.4.2.2导管在安装前应确认导管外表无裂纹、伤痕和严重锈蚀等缺陷。管件应无机械损伤及铸造缺陷;

5.2.4.2.3检查导管的平直度,不直的导管应调直。

5.2.4.3管道的弯制采用符合要求的弯管器冷弯;

5.2.4.4管道敷设在地下或穿过平台、墙壁时应加保护管。导管不应直接敷设在地面上;

5.2.4.5管路水平敷设时应有一定的坡度,差压管路应大于1:12,其它管路应大于1:100;管路倾斜方向应能保证排除气体或凝结液,否则,应在管路的最高或最低点装设排气或排水阀门;

5.2.4.6管道的敷设应整齐、美观,固定牢固,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不允许有急弯和复杂弯。导管避免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潮湿、腐蚀或有震动的场所,应敷设在便于维护的地方;

5.2.4.7导管应尽量以最短的路径进行敷设,以减少测量的时滞,提高灵敏度。但对于蒸汽测量管路,为了使导管有足够的凝结水,管路又不应太短;

5.2.4.8测量蒸汽和液体流量时,节流装置应比差压计高。如低于差压计,为防止空气侵入测量管,仪表管由节流装置伸出时,应先下垂,再向上接仪表,其下垂距离应大于500mm。测量凝汽器真空的的管路,应全部向下朝凝汽器倾斜,不允许出现水塞现象;

5.2.4.9差压测量管路,不应靠近热表面,其正负压管的环境温度应相同,并与高温热表面隔开;

5.2.4.10安装油系统的仪表管路,部应清理干净。油管路离开热表面的保温层,距离不得小于150mm,严禁平行布置于热表面上部;

5.2.4.11管道的连接采用钨极氩弧焊连接。导管施焊时,其连接阀门应全开。可拆卸

部位的连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现场选择,但不管使用哪种连接方法,都必须保证导管的严密性,不应有泄漏和堵塞现象。管道接至仪表、设备时,接头必须对准,无错口和机械应力;

5.2.4.12管路支架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承压容器,管道及需要拆卸的设备上安装支架时,应采用U形螺栓或包箍固定。管路支架间距应均匀,水平敷设时无缝钢管间距1-1.5m,铜管间距0.5-0.7m;垂直敷设时无缝钢管间距1.5-2m,铜管0.7-1m;

5.2.4.13所有仪表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冲洗,且进行严密性试验。(汽水系统、加热系统与主设备和管道一起进行严密性试验)要求无漏焊、错焊和堵塞现象;

5.2.4.14严密性试验合格后,管道表面应涂防锈漆(除不锈钢管道),高温管道采用耐高温防锈漆。所有仪表管道的起点、终点、一次门、二次门挂上标牌。标牌上注明设计编号、名称及用途;

5.2.4.15管路的排污门应装设在便于操作和检修的地方,其排污情况应能监视,排污阀门下应装有排水槽和排水管,并引至地沟。

5.2.5压力(差压)变送器、控制器、指示仪表安装技术要求

5.2.5.1测量蒸汽流量或液体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宜设置在低于取源部件的地方。测量气体压力或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宜设置在高于取源部件的地方,否则应采取放气或排水措施;

5.2.5.2差压变送器、控制器的正、负端与正负导压管的连接必须正确,不能接反。蒸汽及水的差压测量管路,装设排污阀和三通阀(或由平衡阀和正、负压阀门组成的三阀组)。凝汽器水位测量装置不装设排污阀;

5.2.5.3就地安装的指示仪表,其刻度盘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宜为:

压力表 1.5米差压计 1.2米

5.2.5.4就地压力表所测介质温度高于70℃时,仪表阀门前应装U形或环形管。测量

波动剧烈的压力时,应在仪表阀门后加装缓冲装置;

5.2.5.4测量真空的指示仪表应设置在高于取源部件的地方;

5.2.5.6仪表投运前,应将一次门全开,排污充分后,方将排污阀关死。

5.2.6 机械量传感器安装

5.2.

6.1传感器及相关附件安装时应防止异物掉入机务设备中;

5.2.

6.2转速、轴向位移和轴振传感器与被测表面的实际间隙符合厂家要求并做好记录;详细见作业指导书附页;

5.2.

6.3 按图纸并结合东汽厂供图纸确定测点安装位置;

5.2.

6.4 根据测点位置在便于维护处安装接线盒;

5.2.

6.5汽轮机监视保护仪表的传感器与前置器之间连接的高频电缆长度不得任意改变。前置器在安装时和高频接头在穿过机组外壳时,它们都必须绝缘并浮空;

5.2.

6.6 清洁传感器安装支架上的螺纹,并试装各传感器以检查螺纹的配合情况;

5.2.

6.7 汽机部传感器的安装应在相关部件油循环前完成;

5.2.

6.8转速传感器的铁芯与汽轮机轴上的齿轮顶之间的间隙应符合制造厂要求,安装后并做好记录;

5.2.

6.9轴向位移和胀差等传感器铁芯所对应的汽轮机转子凸轮边缘应平整,各部件间隙及安装要求应符合制造厂规定,调整螺杆的转动应能使传感器均匀平稳的移动;

5.2.

6.10轴承的两个轴振传感器应在同一平面成90度夹角安装;

5.2.

6.11绝对膨胀测量装置应在汽轮机冷态下安装。

5.2.

6.12振动传感器在安装和搬运时不应受到剧烈振动或撞击,应在汽轮机安装工作基本结束后就位,以防损坏,轴瓦振动传感器要安装在精加工的轴承盖的平面上,且与轴承盖成为刚性连接,轴振动传感器与轴的安装间隙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并做好记录。

5.2.

6.13轴偏心传感器与轴的安装间隙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5.2.

6.14发电机励端传感器及附件的安装不得破坏发电机励端与地的绝缘;

5.2.

6.15传感器引出电缆不得妨碍运动部件的动作。

六、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6.1 施工中的作业标准和检验要求必须按照《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DL/T 5210.4-2009》表相关容进行检查记录。

6.2 质量检验评定表。

6.3 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原始的施工记录。工程完毕后,应提前48小时通知监理及时验收,并准备好验收所需的所有资料。

6.4 机械量传感器及汽机本体温度完成后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单。

七、创优措施

7.1 目的

为把本工程建设成工艺美观、质量优良、性能稳定、安全可靠、运行经济的一流精品机组,最终使本工程整体质量实现高水平达标投产;机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一流水平;争创行业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结合本工程汽轮机本体热控设备安装的特点,特制定本措施。

7.2 具体措施

1. 安装取源部件时的开孔、焊接及热处理工作,必须在设备和管道衬胶、清洗、试压和保温前进行;

2. 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用台钻或扳钻,且不得掉入异物;

3. 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应安装在便于维护和检修的地方,若安装在高处,则应装设检修平台;

4. 导管在安装前应核对钢号、尺寸,并进行外观检查和部清洗。管端应临时封堵,防止脏物进入;

5. 管道的敷设应整齐、美观,固定牢固,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不允许有急弯和复杂弯。导管避免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潮湿、腐蚀或有震动的场所,应敷设在便于维护的地方;

6. 管路支架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承压容器,管道及需要拆卸的设备上安装支架时,应采用U形螺栓或包箍固定。管路支架间距应均匀,水平敷设时无缝钢管间距1-1.5M,铜管间距0.5-0.7M;垂直敷设时无缝钢管间距1.5-2m,铜管0.7-1m;

7. 严密性试验合格后,管道表面应涂防锈漆(除不锈钢管道),高温管道采用耐高温防锈漆。所有仪表管道的起点、终点、一次门、二次门挂上标牌;

8. 汽轮机监视保护仪表的传感器与前置器之间连接的高频电缆长度不得任意改变。前置器在安装时和高频接头在穿过机组外壳时,它们都必须绝缘并浮空,可用黄鉻套管进行保护;

9. 汽轮机监视保护仪表的传感器均要参照制造厂要求进行安装并做好原始记录。

八、强制性条文

为保证工程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建设部特颁布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各条文容直接涉及人民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因此班组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下列条文执行,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与本工程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如下所示: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编号为GB50093-2002

第4.1.3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工作,必须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第4.6.1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压力稳定、能灵敏反映真实成分变化和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样品的地方。取样点的周围不应有层流、涡流、空气渗人、死角、物料堵塞或非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

第4.6.2在水平或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分析取源部件,其安装方位应符合本规第4.3.6条规定。

第5.5.2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正负压室与测量管道的连接必须正确,引压管倾斜方向和坡度以及隔离器、冷凝器、沉降器、集气器的安装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第7.1.3仪表管道埋地敷设时,应经试压合格和防腐处理后方可埋入。直接埋地的管道连接时必须采用焊接,在穿过道路及进出地面处应加保护管。

第7.2.4测量管道与高温设备、管道连接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九、成品保护

9.1 目的

为把本工程建设成工艺美观、质量优良、性能稳定、安全可靠、运行经济的一流精品机组,最终使本工程整体质量实现高水平达标投产;机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一流水平;争创行业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注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过程中设备、施工成品及半成品的保护是一项关键性的容,特制定本措施。

9.2 具体措施

9.2.1 仪表管、阀门、机械量传感器等设备到货及转运

1)仪表管、阀门、机械量传感器到货后,如不能立即安装,应放置在干燥的室进行保管,严禁在室外场地上堆放。

2)仪表管、阀门转运至施工现场中可用板车,上车、卸车时严禁使用蛮力将仪表管抛掷造成管子弯曲。

3)机械量传感器在转运至施工现场中要轻拿轻放。

9.2.2 仪表管安装

1)导管在安装前应确认导管外表无裂纹、伤痕和严重锈蚀等缺陷。管件应无机械损伤及铸造缺陷;

2)导管避免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的位置,仪表管敷设及调整过程中,应有规律的校

直管子,不要使用蛮力调校仪表管。

2)施工过程中应有详细的计划,当天不能完成敷设的仪表管,应划定施工区域放,设置隔离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仪表管敷设完后,加强设备巡视,要时常告诫区域各专业的施工人员加强成品保护意识。

9.2.3 机械量传感器安装

1)机械量传感器前置器安装的接线盒应用彩条布进行包装防护;

2)大机本体热控安装区域用安全警示绳进行隔离,防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入;

3)机械量传感器安装完后其引出线用黄鉻套管进行保护直至进入接线盒。

十、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10.1 《安全危险控制计划(SRCP)》(见表1)

10.2 《环境影响控制计划(EACP)》(见表2)

10.3 安全注意事项

10.3.1 一般安全措施

10.3.1.1 作业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做到四明确:工作任务明确、作业程序明确、作业方法明确和安全注意事项明确。

10.3.1.2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帽不得挪作他用。

10.3.1.3 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通过三级安全考试。

10.3.1.4 高处作业人员应配带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系保险绳;传递物品时,严禁上下抛掷,应利用麻绳、工具包、箩筐等起吊。

10.3.1.5 焊接镀锌件时要注意含锌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施工人员应戴口罩。

10.3.1.6 使用切割机和角向磨光机等电动工具前,应检查所用电动工具电压等级,正确接线,外观无损,并确定没有漏电现象。

10.3.1.7 使用切割机和角向磨光机等转动工具时,应戴好防护眼镜。

10.3.1.8 所有管道在敷设前必须检查有无裂纹;敷设完毕必须进行气密性实验。

10.3.1.9 所有焊接部分应先除去焊接处表皮,再进行二次防腐处理。

10.3.1.10 金属外壳的电动工具和电器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10.3.1.11 梯子应搁置稳固,与地面的夹角以60o为宜,梯脚有可靠的防滑措施,在松软的地面上使用时,有防陷、防倾措施。

10.3.1.12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清理现场,施工完毕后将所有废料带离现场。

10.3.2 脚手架管理措施

10.3.2.1 两米及以上高空作业,应搭设脚手架,施工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将安全带固定在牢固处。

10.3.2.2 脚手架搭设后,需经搭设班组负责人、使用班组负责人和工地专职安全员三方验收合格,确认载重量、使用期限并挂牌后方可使用,在使用期限任何人未经书面批准均不得拆除或割断脚手架管,使用班组如需延长使用期需要重新申请并搭设加固,班组负责人及安监部门派员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后,重新挂牌使用。

10.3.3 消防管理措施

10.3.3.1 禁止在易燃易爆区使用电焊、火焊如有必要应做好防护措施

10.3.3.2 油区施工要办理工作票,并做好安全措施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

10.3.3.3 现场设立专用消防用水管网,消防储水池并配置—定数量消防器材。

10.3.3.4 消防器材选用经消防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灭火机应放置在明显易取地方,一般放置高度不高于1.5m保持放置点通道畅通。

10.3.3.5 施工现场由消防员负责对消防设备、器材保养管理,每季度检查一次,按期换药(泡沫灭火机药剂有效期为一年),确保消防设备、器材的有效使用。

10.3.3.6 消防设备、器材,严禁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和损坏。

10.3.4 工作票和动火票管理措施

10.3.4.1 油区施工要办理工作票,并做好安全措施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

10.3.4.2 工作票的使用期限,值长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确定一种工作票的完工时间。对关系到公用系统及主要电源和保护的二种工作票,开工前必须征得值长同意方可开工,工作完后必须汇报值长。

10.3.4.3 工作票一般应由工作票负责人填写,也可由工作票签发人填写。工作票要用钢笔填写,一式两份,字迹应清楚、端正、不得潦草、不得任意涂改,严禁错字漏字多字等现象。

10.3.4.4 工作票批准期限工作任务不能完成,必须由工作负责人办理延期手续。

10.3.4.5 现场需要在禁火区域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同时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10.3.4.6 如果需要动火(如进行焊接作业),就需要办理动火票。动火票分为一级动火票、二级动火票,其中一级动火票工作时限为24小时,二级动火票工作时限为120小时。

10.3.4.7 动火执行人必须收到经审批且允许动火的工作票及可燃气体测试合格的结果,方可动火。

10.3.4.8 动火工作终结时,必须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残留火种。

表2.环境影响控制计划(EACP)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