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合村并点”政策实施现状调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合村并点”政策实施现状调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合村并点”政策实施现状调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合村并点”政策实施现状调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合村并点”政策实施现状调查

(2010-09-28 00:05:34)转载

分类:暑期实践

标签:论文

清华

实践

合村并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闻

三和社区

李家庄社区

杂谈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与临朐县合村并点不同阶段的比较分析

岳廷周勇兵景岩(新闻与传播学院)

(S102504新闻与传播学院赴山东潍坊合村并点政策调查支队)

摘要:“合村并点”是山东省响应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开展起来的一项重大举措。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各界的反应不一,更有媒体称农民在合村中遭遇“被城市化”。本支队选择了山东省昌乐县和临朐县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农户、与政府官员座谈的方式,了解农民心态,解读政府规划,分析“合村并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取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建议,为合村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合村并点城镇化被城市化土地矛盾民生

一、导言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加强城乡联系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合村并点政策正式被提了出来。

我们实践的地点是山东省的昌乐与临朐两县。“合村并点”是两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共同的实践,因为两地均存在着行政村数目多、几百人以下的小村多、农村管理成本高、土地分散等特点。

为获得各类背景资料与统计数据,我们联系官方、举行座谈;为了解政策实施对农民的影响,我们深入社区询问他们搬迁后的生活、走入村庄各户与村民零距离交谈;为把清华精神传播到更多的学生心里,我们还与临朐实验高中的同学们举行了时长一下午的座谈交流。

心系民生,我们用自己的脚步踏上农村的土地,把自己的心融入农民的心里。

二、选题背景和意义

“合村并点”,亦称“合村并居”,是山东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一项新举措。山东省自2004年提出,全省村镇建设要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开展合村并点工作,小村向大村集中、交通不方便村向交通便利村集中、弱村

向强村集中。具体操作是把原有的小型村落进行拆除,建成更大规模的由村庄合并的社区。“合村并点”政策最初实行旨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的集约土地发展经济。然而,合村进行到现在,各媒体对这一政策的报道从开始的力挺到现在逐渐出现分歧,2010年8月26日《广州日报》发表曾向荣的文章《山东多地推行撤村改社区农民疑被强制城市化》,引起各界普遍关注。

山东省昌乐县和临朐县是最早进行合村并点工作的典型和示范单位,已经在一些村镇进行了试点工作,对于全国其他地区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两地都是山东典型的农业县,经济较为落后,在落实“合村并点”这样涉及面极广的政策时产生的矛盾也必然是最尖锐的。并且两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政策落实的进度不一,可以作为这一政策在落实不同阶段、不同发展状况的地区的典型进行调研。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和新时期农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合村并点”作为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中较大的动作,无论成败,必然对今后的建设影响深远。了解政策运行的情况,把握新时期基层的脉动,聆听当代农民的心声,对于总结这一重大改革的成果,分析其经验教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实践能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体会了解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政策“合村并点”的具体情况,学习新政策的新思路和新经验,感受当代农民的生活,领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三、山东昌乐、临朐政策实施情况总结

山东省的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列。早在200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规范“小城镇建设”的第47号文件里就对“合村并点”进行了说明。近几年,山东省的合村并点工作开始正式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由于各个地区开展时间不同,各地处于建设的不同阶段,总结出了不同的经验,面临着不同类型的问题。以下就以昌乐县和临朐县的两个社区为案例进行分析。

1、临朐县——体制层面的合村已结束

临朐县地处鲁中山区北部,有10个镇(街办),937个行政村,8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4万,土地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占87.3%,平原占12.7%。全县耕地73.8亩。粮、油、瓜菜、黄烟、蚕茧、中药材、养殖、林果、农副产品加工、劳务输出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该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46元,是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县市之一。[1]

临朐的整体情况是:仅完成行政区划的重新划分,确定了社区名称和社区里的中心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刚刚结束。在此基础上,并点的外围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但由于还没有涉及征地、拆迁等问题,故过渡较为平缓,矛盾未集中凸显。

【案例】临朐县城关街道李家庄社区

在这次合村并点工作中,李家庄村作为中心村,与河崖、尹家桥等三个村合并成为李家庄社区,人口规模从1500人扩大到了3000人。其中,有两个村是所谓的“空壳村”,有许多外债。这是典型的“强弱联合型”。

社区组建完成后,临朐县委对各个中心村党组织设置进行了调整,符合党委条件的建立村级党委,符合建立党总支条件的建立党总支。李家庄社区党委正式成立,并选举尹兴团同志为李家庄社区党委书记。随后,李家庄社区按照先选村党组织后选村委会的顺序,依法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心村两委班子。

在选举中,尹书记还被选举成为该社区的“首席代表”。“首席代表”制度也是由临朐县创造性地提出的。其职责主要是负责上级和村两委决议的组织实施、村情民意的收集呈报、集

体资产的管理和群众矛盾的调解。

据尹书记讲,在选举过程中,群众参与度很高。李家庄社区目前基本完成了搬迁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昌乐县——实体阶段的并点进行中

昌乐县原有888个行政村,其中 500人以下的村有407个,200 人以下的村 61 个。村庄规模小,普遍存在着选人难、投入难、服务难、发展难的问题。自 2007 年开始,昌乐县以城郊村和镇区村为重点,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展开了合村并点工作,除山区村、库区村外,调整后原则上不再保留1000 人以下的行政村。到目前为止,昌乐县已建成“大村庄”74个,减少行政村514个。

昌乐县的整体情况是:在结束合村的基础上已开展并居工作,多数村民迁往新居,部分新建行政村开始运行,昌乐县的改革已经开始触及改革的最核心问题(土地问题),涉及各阶层切身利益,因此政府与农民的矛盾较突出。

【案例】昌乐县城关街道三和社区

三和社区是由砚家河、高家河、西店、申明亭、田老、小王家庄、郝家崖等7 个自然村于 2007年底合并组成的,共1082户, 3393人。“三和”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但这7个村村情不同,有的村宗族派性严重,有的村3年选不出当家人,有一个村甚至18年没有召开过村民大会。

三和社区在合村的过程中,首先合并了党的基层组织,成立了三和社区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2009年11月,三和社区举行“ 两委”选举。2377名选民中有2095 人到会投票,占选民总数的88.1%;9名新当选的“两委”成员得票率均在90%以上,其中3人全票当选。[2]目前新村规划占地400亩,原来的旧村址占地2000亩,社区整体建成后可节约1600亩土地。[3]目前该社区正处在实体建设阶段。建设分三期进行:一、二期共建设居民单体住宅楼275座,目前已入住约100户(即目前总入住家庭占总数的不到1/10),三期在社区北侧建设10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楼,建成后七个村的居民共同搬入。

与此同时,配套设施也在同期建设中,包括已完工的行政服务大厅、幼儿园、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图书室和正在建设的老年公寓等。从目前来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于征收上来的土地,三和社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租给柠檬酸加工企业——英轩实业,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了污染,群众表示强烈不满。

四、合村并点的政策整体分析

我们都知道,城镇化是城市化的第一个阶段,合村并点就是实现城镇化途径之一。城镇化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换的职业转换过程,居住地由农村地区向城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表现为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文化素质增强。[4]

结合一些文献资料,并且通过以上对临朐县和昌乐县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人为地将合村并点这项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分别是合村阶段、并点阶段以及后合村阶段。其中,临朐县处于合村阶段与并点阶段的过渡阶段,昌乐县处在并点阶段的高潮阶段,而所谓“后合村阶段”,即在合村并点整体工作完成后,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政府面临一系列后期问题处理的阶段,目前各地还没有出现这一阶段的典型。

1、合村阶段

合村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行政体制上对本县辖区内的村庄进行整体的设计规划,对原有的村庄进行重组和社区划分,并选举出新一届的村两委。这一过程无疑是三个阶段里最易操作的。仅以临朐县东城区齐家庙社区为例,齐家庙社区共有三个村,分别是齐家庙、南张家村、齐家庄,其中齐家庙村被确定为中心村。在今年4月初的时候,全县召开了合村并点的专门会议,并宣布开始合村;5月底各村开始进行家产摸底工作;随后响应县里要求,各村干部辞职,为下一步的选举做好准备;在党支部选举时按照“两推一选”的原则,在20天的时间内,三个村一起进行选举,共选举出委员5人;随后三个村村委会选举在各村分别进行。我们去的时候该社区的工作重点是建设社区办公楼。

在合村阶段,政府注意的主要问题有:全面了解各镇各村的现状以及历史渊源,不能随意进行社区划分,必须全面的统筹各种区位因素条件的影响;对农民群众进行前期的思想工作,为下一步并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序的组织开展选举工作,杜绝买选甚至威胁选民的现象发生,保证民主;统一规划,协调资金,建设社区办公中心。

昌乐县和临朐县都已经先后度过了这一阶段,且矛盾并不突出。

2、并点阶段

在并点阶段中,这项政策开始进入实体应用层面,矛盾也很快地体现了出来。因此,此阶段是合村并点成败的关键。

并点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选择社区新址开工建设,规范社区各类软硬件设施,引导农民搬至新社区,征收拆除农民原有房屋,补偿征收的土地费用,在新社区开展工作。这一阶段涉及人地矛盾等关乎农民直接核心利益的问题,在实行中引起的冲突是最为尖锐的,并且极有可能出现“强制拆迁”的现象。这一阶段,各地都是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着前进的道路。三和社区在实践中的做法是:鼓励当地生活富裕的农民自己到新社区中按照统一的图纸盖小别墅楼,收入情况一般的农民盖统一的连体住宅,条件较差的用自己原有的宅基地按照“平方换平方”的方式入住统一建设的单元楼。总而言之,三和社区的建设是国家负责建设公共设施,政府提供施工图纸,前期由农民自行建设,后期由开放商介入建设的一种新型社区建设模式。

在整个山东省来说,建设方案有城中村改造、城郊拆迁、乡镇驻地建设、村庄合并等;建设形式上,压缩宅基地面积集体建设别墅,或者压缩宅基地面积自行建设别墅,还有直接更换多层楼房的;补偿标准也不完全统一。

这个阶段,政府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纯农业地区农民不适合集中居住和楼房居住;补偿水平不高,可能会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对这项政策的支持力度;部分地区在拆居住房的同时征收农业用地,剥夺了农民原来的生产要素。

其中问题归结到底,就是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矛盾的解决问题。土地非农化机制的重要表现为政府的土地征用制度,包括:所有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非农建设用地)都必须经过政府征用来转化,形成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政府对被征土地通过无偿划拨、协议转让的方式,或者通过“招拍挂”的方式转让给土地使用者。[5]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难免会出现很多过速非农化的问题。

在三和社区我们了解到一个情况是,政府征走了村里所有的土地用来招商引资,但政府并没有一个对企业严格的筛查评估机制,所引进的英轩实业公司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当地农民多次上访未果。这是该政策目前表现出的不良后果之一。

3、后合村阶段

当然,因为这一阶段我们并没有实例可以佐证分析,只能推测将来可能的情况。但是,当所

有的农民都搬进了楼房开始另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前的生活后,政府必然会面临一些短期内还没有表现出来的问题。

生活环境改变后农民需要多长时间来适应?农民的生活负担增加能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如何调和社区居住地远离耕地的矛盾?农民失业会不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为防止出现这些问题,各地政府必须及早准备,以免到时候无法应对。

当然,如果将这两个县的情况分开来看的话,以上得出的分段结论可能会稍有差异。昌乐县比临朐县步伐要大,对外宣传力度很大,目前代表的是这一改革的主流趋势;而临朐县采取更加稳妥的方式,因此进度较慢,但从当地政府的意愿看,他们未来极有可能向昌乐方式学习转变,但也有可能另寻其他实施的途径。这需要看将来当地具体的实施情况。

五、合村并点不同阶段的经验与问题

合村并点是山东省进行农村社会改革过程中一项大胆的尝试,在这其中山东省各级政府总结了许多经验,而同时我们在实践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问题与矛盾。

1、经验:

(1)打破原有行政规划,合村后组建一个村委会,有利于节省行政成本,保障村委会选举公平,有利于选出有领导能力的治村人才;

(2)在保证国家“18亿亩红线”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土地,用于回耕、招商引资和建设居民服务点;

(3)合村后原有债权关系保持不变,这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各村村民间在这一方面的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4)在合村后的大村中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并充分利用原有先进村的资源,提升特色农业竞争力,使原有名牌农产品做大做强;

(5)缩小城乡间的差距,让农民在短时间内变成市民。社区设计科学,老人有养老院,办公有社区办,幼儿有托儿所,服务大厅可以为百姓综合办事,超市诊所一应俱全。物业费在政府干预下降到最低;

(6)打破了农村传统的宗族势力界限,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2、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合村并点政策出台最本质的背景原因是城镇建设用地严重紧缺,招商引资等企业发展缺乏土地。政策本身良好的出发点其实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特别好的体现,在农村经济急需发展的情况下,拆除的农舍基本不会被扩充作为农业用地,而只是在名义上扩大了耕地面积,在保证不触碰十八亿亩红线的基础之上,恰恰成为了政府招商引资中置换土地进行建设的筹码。[6]

(1)农民打破界限较难。农民一般的日常生活很少会超出“自然村”的范围,“自然村”是在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而合村并点打破了“自然村”的界限,使农民一时难以适应;

(2)干部配置较难,换届选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合村后新村委会将发挥什么作用还无法预见,合村后繁重的村务,对于新任村干部是较为严峻的考验;

(3)在合村并点过程中存在政府要求过急、强制拆迁、强制征地的现象,同时部分地区补偿金过低,农民意见很大;

(4)在“后合村阶段”,要警惕村改居后可能产生的大量“三无”(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农民。对于这些农民,政府必须尽早提出详尽可行的解决方案,以防止增加社会不稳定

因素。

(5)在“后合村阶段”,极有可能出现村民间交流成本提高的问题。原本生活在同一个自然村落中的村民们在村庄合并之后,往往难以适应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村民之间的相互认同感会被大幅度削弱,村民之间的交往成本也就会随之增加。[7]

正如实践中一位村支书说,“农民新村只有在县城边上搞才合适。”如果不加区别地全盘实施合村并点,对纯农业区也实行强制城镇化,其实并不能从根源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之计。

六、对合村并点政策前景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的问题只要与农民相关都是大问题,农业是国家之本,农民是国家的基石。

政府在经过多方论证后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其动机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尤其在目前针对“三农”问题的出发点上看。如果说合村并点政策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得“农民变市民”的话,其出台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主观臆想;如果正如我们调查的那样,政府出于解决发展瓶颈(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考虑的话,这一政策的确可以在短期内创造极大地效益,但如果不能保障农民的应得权益,不能为农民找到新的出路,甚至是对农民群众的需求不闻不问,那么,这项政策的前景不容乐观。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前半段作为制度上是可以由政府全权把握的,但后半段往往靠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主导一切,政府很多时候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在有限的可作为的阶段内,政府只有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眼光放长远,不做政绩文章,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办成办好这件关乎民生的大事。

当然,任何一个政策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合村并点如果要深入走下去,必须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在这里,对于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准新闻人的我们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1)以人为本。这项政策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提出来的,其最终目的必须是加快发展、富民强村。因此,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符合群众意愿,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群众利益,并且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在今后实施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好干部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2)因地制宜。分析各地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原居住水平普遍很高的村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搬迁,对纯农业区的农民不要进行强值搬迁。建议在初期只对城郊的村镇试行合村并点,成熟之后再向其他地区推广。

(3)要保证原有政策的稳定性,减少各方面的矛盾冲突。保证合并后农户的税改负担卡标准不变,农户责任田经营权和原村组签订的各项经济合同不变,原已锁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合村后不再任职的村干部当年的工资待遇不变等等。

(4)严守各项法律法规,按章办事,切实保护农民权益。严格按照国家土地补偿标准对农民失地进行补偿,保障失地农民的一切应有的权益;严防少数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占地卖地,获取非法收益;对招商引资的项目进行必要的审查,不能因为暂时的经济利益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可持续发展。

(5)重视思想工作。合村并点是一项大的改革措施,关系到村组干部的进退去留,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上下左右的思想搞通很关键。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干部群众在合村并点上存在以下几点忧虑:一是乡镇怕“出乱子”,担心影响稳定;二是村里担心债务均摊、收入平调;三是村组干部担心丢掉了个人的政治前途和经济利益;四是群众担心政策没有延续性,自身利益受到损失。为了统一思想,打消顾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争取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做好宣传,保证干部群众对政策的知悉度,保

证群众知情权。

参考文献

[1] 夏耕,《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研究——要素流动、制度变迁、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2] 张良悦,《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与农地保护》,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3] 王小军,《乡村社会合村并组之隐忧》,《学习月刊》,2007年1月15日。

[4] 宋学宝,《三和之“合”》,大众日报,2010年01月30日。

[5] 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2027016.html,/。

[6] 楚国良,《关于加快推行合村并组工作的思考与建议》,中国乡村发现网,2010-4-23

[1]数据来自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2027016.html,/view/52275.htm。

[2]宋学宝,《三和之“合”》,大众日报,2010年01月30日。

[3]数据来自昌乐县城关街道三和社区材料。

[4]夏耕,《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研究——要素流动、制度变迁、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5]张良悦,《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与农地保护》,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6]曾向荣,《山东多地推行撤村改社区农民疑被强制城市化》,《广州日报》,2010年8月26日。

[7]王小军,《乡村社会合村并组之隐忧》,《学习月刊》,2007年1月15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情况调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情况调查 寒假期间,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做了一番调查,在这十多天的调查中,我了解了现在农村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我采访了一些农户和村干部,我对农村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首先就是农村中的教育问题。因为从三年前农村中就开始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走又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实的比较到位.副村支书***说: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我们村为中小学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免杂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扩大我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资助范围,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免除杂费。“两免”标准为:小学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按照“一费制”标准,除中央财政负担的免费教科书资金外,其余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各负担一半.2.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在“两免”资助范围内,对贫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补助1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可逐步落实,2005年受资助面要达到贫困寄宿生的80%,2006年达到100%,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负担。老百姓都说这是一件好事啊。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确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第二个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就是免交农业税。皇粮国税,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粮”一词,仍是中国农民的口头禅。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以牺牲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代价进行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经济增长的“大蛋糕”中,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反而在某些方面还遭受着严重的“不公”。比如在税制方面,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广大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百分之八点四。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农业税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取消农业税,还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众对这项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兴。村民***告诉我,他家有4口人,耕种3亩地、70株橄榄,还做些生意,年收入2万元左右。他说:“现在农民享受这么多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我们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由衷地拥护!”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从2003年起,村民们免交“三提五统”,去年又免交种粮耕地农业税,今年起全面免交农业税,全村农民每年减轻负担38万元,基本达到“零负担”。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100元。这对我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农村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农民的就医问题。农民就医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我认为应当赶快解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一方面,发展前景看好。从战略角度讲,中央连续四年发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2006年和2007年专讲社会主义新农村;省七次党代会,准确把握这一形势和趋势,超前性地将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政策方面说,“三个继续高于”及农业四项补贴等惠农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和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还相应地制订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的配套优惠政策等。从发展基础看,已具备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农民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率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化、服务、娱乐的支出不断增加。此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法制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制约因素明显。一是“三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主体,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文化素质、技能素养和意识形态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量相对匮乏;同时,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缺陷。二是社会化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力,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出现断层,种子管理体制和国家农场的服务功能弱化,改革工作亟需进行,农业综合执法还没有实现县级全覆盖,这就造成涉农公益性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三是管理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枢纽,功能相对还不完善。在联动创建、资金投入和引导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在运行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的现象,也没有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二、新农村建设应消除误区,树立正确观念。 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探索和实践,但应该注意防治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越位”。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是农民,因此,对这项工作不能行政干预过多,造成过度推动,出现拔苗助长,超越正确立场上的应抓范围;二是“错位”。一味图政绩,丢掉基础工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偏离方向,甚至用简单的新房舍、新村

关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调查分析(王马社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任务及目的:一、了解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发表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反思。 ◆四、提高调查能力和沟通能力。 ●调查时间:2013年8月1日~8月5日 ●调查地点:华宁县王马社区 ●调查方式:群众访谈、网上查阅

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加快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寻求破解我区城镇建设与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和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区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树立文明风尚。狠抓各项惠农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环境、农民素质、农业科技落后等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耕地减少,淡水紧缺,部分农产品产需缺口正在扩大,农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在新农村建设问题中,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及城市化建设,我区大量耕地被征用,农村耕地日益减少,失地农民日趋增多,后续产业基础薄弱,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任务艰巨。在2012年,我区因为扩宽公路,公路沿线大量水田被征用,农民虽然获得了赔偿,但是钱总会花完的,十分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2012年年末,又因建设需要,征用农民土地大约600平方米,所获赔偿较少。仅在我区,耕地减少的问题就如此突出,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因新农村建设而被征用的土地更不在少数,耕地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2、农业科技有待进步,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是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单一,这样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低,常常是增产不增收。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区在在这一方面,常常体现在农民种田全凭经验,烤烟自己烤,没有系统的一个规划和管理,往往导致因操作失误而减少烤烟收入。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在很多事上只顾全自己的利益。在蔬菜收购一事上未能顾全全区人的利益,任凭收购商压低蔬菜价格,这非常不利于我区农业经济收入的增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 -.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中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又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状况,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将很难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甚至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难以得到保障。农业不稳、农民不富、农村不强,势必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欠缺,社会事业的不足,收入水平的低下,也直接带来城乡矛盾、工农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2010年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意见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加快 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意见 (2010年1月2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0〕 1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考察农业农村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更大力度地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认识 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代表农村发展的方向。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符合中央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重大举措的要求,符合现阶段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的迫切愿望。2009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新民居建设“千村示范”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对扩大消费、拉动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全省更大力度推进新民居建设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摆上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深入扎实地加以推进。通过加快农村新民居建设,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走出一条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发展好路子。 二、工作目标 根据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到2012年全省15%左右(7500个)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的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全面启动、梯次推进、分期实现”的要求,在巩固提高2009年“千村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对今后三年规划建设与改造的6500个示范村全部启动,对其余行政村全部纳入规划管理,使处于不同区位、不同水平的村都有明确目标和发展预期,分期分批完成新民居建设与改造任务。2010年重点抓好2000个示范村建设,优先从产业基础较好、农民收入较高和沿路、沿城、沿景点的区域选村布点。 三、工作思路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带动、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特色、集中连片、提升水平”的思路,坚持新建与改旧相结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x x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一、xxxx的基本情况 xxx村坐落在xxx镇的西部,东邻xx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状况调查 一、研究背景 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经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民主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么在长达五年建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些不足呢?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金马村为调查对象,深入调查了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部分意见和建议。 二、关键字 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效、意见与建议 三、研究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是重点、难点,也是关键。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金马村成功启动。经过两到三年的发展,金马村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农村和谐都具有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同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并加以解决。 (一)金马村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着力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如果把新农村建设比

做一幢大厦,经济发展就是大厦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上不去,再美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近几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步伐的加快,金马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人均收入不高、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在这样的基础上搞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抓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结合本地区情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动员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经过土地整理项目、以工代赈项目、扶贫项目的实施和拉动,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一个较大的改进,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二是立足优势,围绕效益搞调整,发展特色种养业。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三是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和“谁有带动能力扶持谁”的原则,鼓励规模小、实力弱的经营企业和公司外引内联,力争每个产业发展都挂靠一家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经过企业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建成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四是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劳务经济。与此同时,要加大维权力度,对外出劳务人员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农民出得去家门、学得到技术、有个好的经济收入。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进镇容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规划的要点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规划的要点 近几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规划精品相继出现,成都市的“五朵金花”,XX市望城区的“光明蝶谷”等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和严格的规划管理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以XX市望城区的“光明蝶谷”规划设计为例,对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要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2004年以前,光明村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单一,可谓“穷乡僻壤”,但发展的潜力十分突出。就光明村的现状分析如下:现状条件分析:光明村位于XX市望城区白箬铺镇,面积只有9.4km2的村落跟XX市周边多数乡村一样,没有产业布局,没有龙头企业,村民以农耕和外出打工为主;农民观念滞后。住宅分布零散,部分建筑质量隐患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有些地方简直就是“脏乱差”:土地集约性不强,浪费严重;光明村就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政策导向研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金洲大道拉通后,光明村被XX市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 区位优势明显:2008年被称为“XX大河西先导区第一路”的金洲大道全线通车,它连接了宁乡县、望城区以及XX高新区,其沿线辐射面积达200km2,是先导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走廊的重要载体。光明村位于湖南省XX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属于XX大河西先导区,距XX市区仅20km,距望城区域区约10km,金

洲大道的通车使过去交通闭塞的光明村一夜之间区位优势顿时凸显。 2.4 环境景观条件较好光明村村域内“山、水、田”特色分明,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保持了原生态的田园风貌,远处层峦叠嶂,白鹭翱翔,好一派江南风光,光明村景色旖旎,发展前景广阔。 3、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是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 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超好的自然景观环境及政府的强势推动,为光明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光明村的建设规划是循规蹈矩,还是突破创新,何去何从,摆在了管理者和设计人员的面前,而此时,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已在新农村建设试验中取得成功。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突破创新是光明村规划设计的主旋律已无可厚非,最终成都市规划设计院三所所长涂海峰的规划设计方案以“锦绣望城,光明蝶谷”的规划设计理念触动了所有评委,并获得一致好评。该规划方案之所以胜出。分析深层次原因,就是规划理念新颖,要点突出,操作性强。现就该规划方案的要点一一列出: 3.1 规划定位和理念的前瞻性 凭借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光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打造“具有湖湘特色、集休闲、度假、观光、经营于一体的湖南生态农庄第一品牌”。 规划理念包括两个方面:(1)以旅富民,农旅互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光明村以旅游业为龙头,不断完善“公司+农户”的独特经营和赢利模式。首先要营造环境,把基础设施建好和环境保护做完,利用区位、交通、环境景观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土地流转,聚集民间投资,增加财力投入等多渠道融资模式,鼓励土地

建国60年来中国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建国60年来中国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陈锡文: 非常感谢各位来参加发布会,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很多情况大家都比较清楚,比如说粮食的总产量,建国1949年粮食总产只有1260亿斤多一点,到现在达到10570亿斤,增长的幅度非常大,所以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温饱,实现了从温饱不足跨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的人均收入60年来也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当然,建国初期统计的情况还不是很健全,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概建国初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年60元左右,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增长速度非常明显。所以农业农村的发展一方面改善农民的生活,更重要是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人民的生活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这个过程大家都比较清楚。 陈锡文: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其中当然包括农业和农村问题。如果现在有机会大家回去看一下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大家会发现,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这部分标题就叫做“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从2005年年底开始中国农村就喊响这么一句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里我想做一点说明,这不是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曾经多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根据我们现在查找到的资料,至少在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这个章程是当时为了引导农民举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通过审议这个章程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就指出,说这个章程就是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这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的法规。到了1960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196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农业发展纲要》。当时主管农村工作的谭震林副总理向人民代表大会介绍这个《纲要》的时候就指出,这个纲要是一个群众性纲领,它能够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那以后党的很多重要文件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前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殊的背景条件。以前提出社会主义新社会,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x乡x 村x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xx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张军 副组长:李明成员:王成刘宏谭红宝关小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XX县X乡X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村位于X县南部,X乡境内,东靠X,南邻X,西依X,北接X。 (二)地形地貌 X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49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法规名称】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颁布部门】河北省建设厅【发文字号】冀建村[2006]425号【颁布时间】2006-09-11【实施时间】2006-09-11【效力属性】有效【法规编号】282055 什么是编号?【正文】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各市规划局、建设局,扩权县(市)规划局、建设局: 为指导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我厅制定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二○○六年九月十一日 附件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总体部署,指导村庄规划的编制,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河北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应遵循本导则。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条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第四条编制村庄规划,应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建制镇(乡)总体规划为依据,采用符合规划要求的勘察资料和地形图。 村庄规划远期到2020年,近期一般为3-5年,并与建制镇(乡)总体规划期限相协调。 第二章村庄规划组织与审批 第五条村庄规划应以行政村为单位,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村委会应指定人员参与村庄规划编制过程,并协助做好规划相关工作。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加强大学生对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进展情况的了解,特做此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式,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请回答以下问题: 1.您是否是农村人口?A、是 B. 否 2、您认为城乡主要还存在哪些差距? A、交通、通讯 B、公共服务、综合配套体系 C、市场经营 D、其他 3、您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有哪些? A、企业工作 B、自谋职业 C、农业 D、其他 4、您的家庭用上自来水了吗?A、是B、没有 5、您村看病方便吗?A、方便B、不方便 6、您及您的家人加入农村医疗保险了吗?A、没有B、已经加入 7、您所在乡镇有敬老院吗?A、有B、没有 8、您的家庭用上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了吗?A、没有B、已用上了 9、您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吗?A、不丰富B、丰富(请您列举些): 10、您村村民是否参加过有组织的技能培训?A、参加过B、没参加 11、你认为经过技能培训是否有助于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增加收入A、作用明显B、意义不大 12、您最希望对农村进行哪方面改造? A、进村和村内道路 B、自来水 C、医疗卫生设施 D、农田标准化改造 E、校舍 13、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是否满意?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4、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养老? A、养老保险 B、使用存款 C、子女抚养 D、其他 15、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您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 A、经济发展问题 B、民俗民风问题 C、环境保护问题 D、社会保障问题 16、你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 A、引入新型产业 B、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C、生活居住环境的提高 D、改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17、你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新”在哪里?(单选)* A、新的村容村貌 B、新的思想观念 C、新的生活习惯 D、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18、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您认为哪个应该优先解决:(单选)* A、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 C、生产发展 D、管理民主 E、村容整洁 19、在新农村建设中您最担心出现哪些问题? A、自筹资金比例过高 B、有人从中以权谋私 C、出现豆腐渣工程 D、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E、成为政府官员的政绩或形象工程 20、您认为目前阻碍该政策实施的最主要障碍是:(单选)* A、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B、技术支持不够 C、地方资金不足 D、人才支持不够 E、部分官员 贪污腐败阻碍 21、作为您本人是否愿意到农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A、愿意 B、不愿意 C、看有没有发展前途 22、对新农村建设有哪些建议和意见?(多选) A、增加像健身操之类娱乐休闲活动 B、为农村村民提供创业相关平台与扶持 C、农村路口道路进行整修 D、在村主干道添增路灯 E、增加工业企业 F、开发工业 在此,谢谢您的合作!

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以我的家乡为例 一、实践目的: 1.参与实践,体验生活,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2.了解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政策的实施状况。 3.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村民们的生活状况。 二、实践背景: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开封市内的一个小村庄,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省各级政府积极行动,人民群众的热情也极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我村有极其幸运的被选为示范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到宽阔平坦的街道两旁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各家门前的排水设施整洁通畅;文化大院里,村民正在欢快地扭着秧歌;娱乐室里,村民们或下棋打扑克,或看报纸读书,其乐融融……这些场景是我村农民普通生活的缩影,更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缩影。 三、实践内容: 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我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感到无比的高兴,也为中央的好政策感到无比的欣慰。于是在这个暑假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及简略的分析。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脚踏实地的抓生产发展,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加大了农业科 技投入,全县农业生产实现了新突破。全县90万亩小麦喜获丰收,亩产达372.5公斤,总产33.5万吨(图1-1)。40万亩大蒜单产达1250公斤,总产50万吨,亩产值近4000元,总产值16亿元,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秋粮种植面积50.9万亩,总产21万吨。由于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0%,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村民的收入增加非常重视,村两委的同志积极思考,出谋划策做了大量工作,在种蒜大户中积极宣传,鼓励他们发展,切实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使种蒜大户发展信心足,干劲大。他们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今年以来积极筹划,扩大投资,通过上级的大力支持和他们自身的努力,我村的大蒜产业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村两委充分利用好作为省级示范村的优势,积极争取支持。自去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投入300多万元,现已基本建设结束,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自全县实行村财乡管以后,严格地履行财务审批手续,我村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了加强,近年来村级财务化解明显,很少发生新的债务,村民政策负担为零。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生产发展是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指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这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村容整洁是指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