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第三章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第三章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第三章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第三章基础理论之一——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大多数理论的适应范围有限定,唯独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除外,它们是大理论,适应范围广,试图对世间的一切作出解释:儿童发展,心理疾病,宗教,战争,爱情,弗洛伊德和斯金纳的理论解释了上述一切,讲述两个理论的目的不是介绍心理学史,而是由于它们是众多理论的基石,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很多观点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当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弗洛伊德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他也是史上最有名的心理学家,对20世纪和21世纪的心理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其传记记载,他出生于19世纪50年代,大半生居住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在伦敦去世,二战开始,纳粹侵占他的家乡,他被迫背井离乡,后来逃到伦敦,在那里终其余生。他也是史上最有名的学者之一,但他不是因为某一个发现而名扬四海,相反,确实因为提出极具包容性的心理理论而闻名,这个理论是他通过数十年的研究而提出来的。弗洛伊德在世的时候就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纵观他的一生,他还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多产学者,部分原因是他是个十足的瘾君子,但总体而言,他是个精力旺盛的人,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和文学奖提名,但最终未能获奖。没能获奖的原因是因为爱因斯坦,大家都喜欢爱因斯坦,大会征求其他获奖者的意见时,爱因斯坦写过一封信,信中说“请别把奖颁给弗洛伊德,他不配获得诺贝尔奖,他不过是个心理学家。”他被公认为极为重要的知识分子,但也成为别人唾弃的对象,这主要是由于他的性格造成的,他的许多做法有失妥当,他雄心勃勃,想要壮大精神分析的队伍,向世人展示他的观点,为其观点辩护,还经常说谎,对朋友蛮不讲理,对竞争对手也毫不留情。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据说他在纳粹兴起之时逃离欧洲时,准备逃到英格兰,盖世太保们逼迫他签署了一份文件,文件上写着他绝对没有受到盖世太保的威胁和骚扰,他签了文件并在文件下面写道“盖世太保从不曾伤害我,实际上我要向大家强烈推荐他们”。

他还因为他的观点受到唾弃和憎恨,他被认为是支持本能论的,其观点试图毁掉人是善良理性的概念,上世纪30年代纳粹势力崛起时,他被认为是一个致力于摧毁基督教中最神圣的观念的犹太人,这是很多人对他的看法。这些指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道理的,他发表了很多关于人性的言论,如果去问一个讨厌弗洛伊德的人他说过一些什么蠢话,他发表过很多言论,其中一部分确实不太合理,比如他对性器表征的解释,他认为某些建筑纪念碑是潜意识阴茎表征的体现,与此有关他还提出了臭名昭著的阴茎嫉妒理论。如果大家对弗洛伊德的了解仅限于此,一定不会对他有多高的评价,弗洛伊德的理论的核心,也是更有价值的观点,是一系列关于人类理性的主张。

一、无意识动机

人类行为不受理性的控制,其过程是像诸如视觉产生过程一样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弗洛伊德举出了婚姻、求学等等极端的行为例子,来阐释无意识动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他还列举了生活中更为简单的例子,比如毫无理由的喜欢和讨厌某个人,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作一件事情,在最不应该的情况下忘掉某人的姓名,在与爱人激情的情况下喊错了名字,这些都属于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范畴,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无法觉察到的认知系统给予解释。

二、人格结构理论

无意识并不是一台理智的计算机,为个体寻求最佳利益,在我们的头脑中还存在三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结构,它们之间存在这强烈的内在冲突,你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并不是单一理性存在的产物,而是一系列冲突事件的产物。

这三种结构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它们随着个体的发展而逐渐出现。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与生俱来的生物性的一面,本我追求吃喝拉撒、保暖和性欲的满足,它是盲目的,遵循所谓的“快乐原则”,追求快乐的即时满足,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刚出生的婴儿就是这个样子,婴儿只有本我,追求纯粹的快乐。

但不幸的是,现实是残酷的,世事总难如人愿,快乐并不总是在你想得到的时候就能得到满足,你只能通过想方设法满足欲望,或者想方设法抑制欲望,来应对这样的事实,这个结构被称为自我,它所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试图在现实中找到满足本我要求的方法,找到追求快乐的方法,因而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自我的出现象征着意识的起源。

最后,如果只存在自我和本我,事情则会简单的多,弗洛伊德有提出了第三种结构:超我,超我是社会家庭规范的内化,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你试图在现实中满足本我的要求,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有时候也会因此受到惩罚,有些欲望是不适当的,有些行为是错误的,你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因为在你的脑海理会闪现超我,一种道德良知,它会告诉你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基本上自我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虽然本我是盲目的,只知道“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性欲要满足”,但其实超我也是盲目的,超我并不是一位能够明辨是非的伟大的道德哲学家,它只懂得说“你该为自己感到羞耻”“你真恶心”“别那样做了”,在这两个争执的声音之间的结构,一种声音要你去满足欲望,另一种声音却说“你应该感到羞耻”,这就是自我。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结构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冰山上露出的一小部分是我们的经历和思想,本我的驱力,本我和超我的力量都存在于我们无法觉察的无意识之中,就像是我们无法察觉的胃和肾的活动一样,你无法通过自我反省而感受到它们的存在,相反,它们的活动都是无意识的,这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的总体框架,他在此基础上扩展并提出了性心理发展理论。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不仅解释了日常生活,决策,失误,恋爱等现象,还解释了儿童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动欲区有关,如果你在某一个阶段遇到了阻碍,没能得到满足,你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所以你们之所以发展出不同的人格,是因为你们停留在了口腔期或者肛门期。

第一阶段:口腔期

快乐来源于口腔的动作,包括吮吸、咀嚼等活动,在弗洛伊德看来,问题就出在过早断奶上,过早断奶会对他的人格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会使小孩形成口腔期人格。口腔期人格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弗洛伊德用口腔器人格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暴饮暴食,嚼口香糖,或者是抽烟,它们是想通过这些口腔运动来获得本来该在口腔期获得的满足感。口腔器人格也有一些抽象的表现,比如你的室友很粘人、依赖他人,你也可以告诉他,你具有口腔期人格,你在出生的第一年里过得不好。

第二阶段:肛门期

它出现在口腔期之后,如果没能正确掌握如厕训练,问题就出现了。如果你在那几年里出了问题,你就会形成所谓的肛门期人格,这就表示你不愿排泄粪便,这种人格表现为强迫、有洁癖、吝啬。

第三阶段:性器官期

性器官变成了这个阶段的快乐主要来源,固着在此阶段,会导致女性或男性过分男性化,或者导致女性产生对于关注或者控制的欲求,这个时期会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叫做“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名字来源于一个国王杀父娶母的希腊神话,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所有人都会产生这个情结,不过他指所有男人。俄狄浦斯情结是这样的,你到了三四岁的年龄处于性器官期,你会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之后你会去寻求外部客体寻求某种满足,但是全世界又有谁是温柔体贴又慈爱美丽的呢-妈妈,所以小男孩会推断,“妈妈很好,我爱妈妈”到目前为止,一切正常,小男孩爱上他的母亲,问题是父亲妨碍了他,事情变得越来越诡异,这时小男孩会出现一些攻击性,男孩决定要杀掉父亲,每个三四岁的男孩都这么想过。但是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由于儿童无法很好地在心理和现实之间划清界限,这就是个问题。它们认为父亲能够看出他们在密谋弑父,而且他们还认为父亲很生气,之后他们会问自己,父亲对自己最坏的惩罚会是什么,答案就是阉割,所以他们最终总结出,父亲会因他们对母亲抱有非分之想而阉割他们,然后他们就会向父亲投降“爸爸赢了”。随后几年他们不再对性感兴趣,也就是来到了潜伏期。

第四阶段:潜伏期

潜伏期的儿童不再纠缠于恋父或恋母情结,从爱上母亲杀父娶母,父亲要阉割我过度到不再恋母不再对性感兴趣,在进入性征期之前,性欲一直是被压抑着的,性征期是我们大家都会经历的阶段

第五阶段:性征期

性征期一直延续到成年

现在你成年了,经历了所有的发展阶段,那么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呢,你并没有脱离险境,因为无意识机制一直存在,即使你并没有在任何阶段发生固着,你的行为也一直会受到本我、自我和超我的驱使,超我是盲目的,超我不仅要求你不要干坏事,还要求你别有干坏事的念头,而你的本我则是由赤裸裸的原始欲望构成的,包括了疯狂的性欲和攻击欲,超我则打压这些欲望,所以欲望受到了抑制,这个过程并不会出现在意识层面,而弗洛伊德所谓的液压理论,解释了发

生的事情。有些受到压抑的欲望,会通过梦境和口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受到压抑的欲望会通过特定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弗洛伊德描述了很多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方法,我们用这些方法来阻止来自本我的原始欲望,进入到意识之中,他把这些方法称为防御机制。

四、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我们通过抵制不适当的原始欲望来保护自己,其中有些防御机制是很有意义的。用非专业的非精神分析话语来形容,就是我们并不想知道某些事情的存在,有些欲望我们并不想承认,我们会设法把这些欲望隐藏起来。

升华:升华是你有很多的能量,可能是性能量,也可能是攻击能量,但你并没有将它指向你的性目标或攻击目标,而是将这些能量以其他方式进行了释放,比如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师,通过绘画来释放他的性能量。

移置:将自己某些不道德的想法或欲望以安全的方式释放出来,屈于父亲权威下的男孩可能会憎恨父亲想要伤害父亲,但这个想法是可耻的,也是难以实现的,孩子可能回去踢狗,觉得狗可恨,因为狗是可以接收的替代性目标。

投射:是指人们将自己不想拥有的某种不能令自己容忍的冲动投射到别人的身上。弗洛伊德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同性恋的欲望,我对你产生了强烈的性欲,我为这种性欲感到羞耻,所以我会说,“你干嘛色迷迷地看着我?你是不是在对我暗送秋波,太恶心了”因为我这样说不仅满足了自我的欲望,还把想法投射到别人的身上,弗洛伊德认为,这或许不难理解,迷恋其他男人性征的男人们,把他们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合理化:当你做坏事或者有不良的想法时,你会将行为合理化,为你的行为寻找一个能为社会可以接收的解释,比如喜欢打孩子的父母,一般不会说“我就是喜欢打孩子”,而是说“这都是为了孩子好,我都是为了做个负责任的家长。”

退行:意思是回到发展的某个早期阶段,孩子们经常使用这个机制,当他们感到有压力和受伤的时候,他们回到更加年幼的阶段,表现出幼稚的行为,哭闹,吮吸大拇指,或是去寻找毛毯之类的。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机制,都绝非病态的表现,而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我们会运用这些机制,去维持无意识系统的平衡,但有时无意识系统也会不起作用,当防御机制不起作用时,就会造成一种病症,它的名称在当今的心理学领域已经不太常用,但在弗洛伊德的年代,这是个非常流行的名称,这就是癔症(歇斯底里症)。

癔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癔症性失明和癔症性失聪,是指你在并无器质性损伤的情况下,目不能视,耳不能闻,此外还有瘫痪,震颤,恐慌症,健忘症之类的记忆缺失等等。上述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症状,这些就是试图将欲望抑制在无意识之中的防御机制说产生的症状,电影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些有严重问题的人求助于精神分析师,比如失忆了,丧失意志了,精神分析师会向他们解释,最

后他们会理解这样的想法,明白自己为何会失忆或失聪,弗洛伊德最初试图通过催眠来唤起这些遗忘的记忆,但随后改用了自由联想机制。弗洛伊德认为病人会抗拒自由联想,而精神分析学家的作用,就是帮助病人克服心理抗拒,帮助病人理解他们的内在想法

精神分析的关键假设在于你所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冲突,这些冲突被你压抑起来,一旦你理解了更深层次的冲突是什么,你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爱德华大夫》中男主角的间歇性的恐慌症就包含了他自己意识不到的无意识冲突。而梦则是反映无意识冲突的一条重要渠道,对于梦的主题和象征意义的解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患者无意识冲突的真实内容。

五、潜性梦境和显性梦境

梦的阐释的生理学立场和心理学立场

生理学解释和心理学的解释是人们对待梦的两种态度,无所谓孰高孰低,没有比较性

梦的内容的生理学理论

西方和非西方文化对梦的解释基石是梦所提供的信息对个人和群体有真实的价值,这种观点受到一种生物学理论的挑战。霍布森和麦卡利提出激活-整合模型,脑干发出的神经信号刺激脑的皮层区域,这些电信号的发放每90分钟自动发生,并且保持30分钟左右的激活-这可以说明REM和NREM睡眠阶段的周期性变化。按照他们的观点,这些随机发放的信号没有逻辑的联系。

评:梦源于随机信号的思想和梦的内容的研究矛盾,科学无法解决梦的。梦的生理学可以解释一个人渴了会梦到喝水,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是渴了想喝水,甲是梦到在大沙漠里找水,乙是梦到回到乡下外婆家喝水。

弗洛伊德的贡献并不只是局限于个体心理学和个体病理学的研究方面,弗洛伊德对梦境做了大量的阐释,他认为梦具有显性梦境,显性是指醒后能够记忆的梦境,但梦还具有潜性梦境,潜性梦境是指梦所隐藏的含义。他认为所有梦境都是愿望的满足,你做的每一个梦都是你抱有愿望的反映,即便是你所不愿意拥有的,被禁止的愿望。在弗洛伊德之前就有观点指出,梦具有象征意义,梦境中的事物往往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么简单,它们通常是其他事物的象征。他认为文学作品,童话故事,儿童读物之类的都含有某个一般性的主题,某些方面的无意识冲突,以及某种无意识偏见。

后人的两点批评:其理论是以精神病患者的梦的经验为基础所建立,以它解释一般人的做梦现象难免以偏概全;解释梦的欲望满足功能时总是将人的潜意识欲望解释为性欲的冲动,将梦的内容窄化,使从事做梦问题的研究者忽略了梦的多元化特征。

弗洛伊德还为宗教作出了大量的解释,例如,他认为大部分的人想要寻求一位全知全能的神,其实质是在寻找在发展阶段所缺失的父亲形象的替代品。

六、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

对于精神分析理论存在很多争议,有很多著名的针对弗洛伊德的批判和攻击,《记忆战争》的作者弗里德里希·克鲁斯是对弗洛伊德的批判最激烈的人之一,弗洛伊德的问题是这样的,你可以在两种情况下拒绝接受一个理论,理论是否科学可以由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种情况是理论本身存在错误,假设我提出一个理论,阐述儿童之所以患有自闭症,是因为孩子缺乏母爱,这个理论流行了很多年,但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评判一种理论是否属于科学理论的另一种情况,就是看它是否成功地进行了预测,但是一个理论还有可能会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一个理论会有可能因为概念模糊,且体系庞大而难以得到验证,这也是大家对弗洛伊德的主要批判之一,这种批判可以用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的一句话概括,有人问泡利对另一个物理学家的看法,泡利说“那家伙的研究烂透了,他肯定是错的,甚至连错误都算不上”

对弗洛伊德的批评就是,他连错都算不上。关于概念模糊的问题,哲学家卡尔·波普用一个更加专业的术语进行了总结,他提出了“可证伪性”这个术语,可证伪性是指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在于,科学可以作出关于世界的有力预测,而这些预测是可以被证伪的,如果理论不能被证伪,那它们就算不上是科学的,比如很多心理学假说,海马体的损伤能够导致某种记忆的提取失败,男人比女性想要拥有更多的性伴侣,暴露于暴力节目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暴力行为,这些假说究竟是对是错呢,我们以后会慢慢讨论,但关键在于它们是可以证伪的,这些极富价值的理论是值得去验证的,也许它们本身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它们却是科学的理论。这点与非科学假说刚好相反,非科学假说的最好例子就是占星术,占星预测的问题不在于它们是错误的,而在于它们不可能是错误的,它们甚至连错误都算不上。因为说法过于模糊。

可以肯定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论无法得到验证,因为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太过模糊又太容易变通,你无法通过任何可靠的方式去验证它的正确性,这里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很多内容,被认为是能够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得到证实的,当你问别人如何会相信弗洛伊德时,它们不会说这个理论得到了某某实验的数据的支持,而是说“精神分析理论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但这种说话是靠不住的。问题是,心理动力在科学辩论中,也是以相同的方式在进行循环论证,所以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们它们会总结出这样的观点,成年人的人格特质是在性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所有的梦境都是愿望满足的伪装,精神分析是治疗心理障碍的最佳手段,科学家会说“我反对,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这些观点”,精神分析支持者会说“你对我这些观点的反对,说明这些观点让你感到痛苦,而你感到痛苦又是因为我是对的”,通常它们下面会说一些更严重的话,“你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对于其中的很多观点比如成年期依赖型的人格和吝啬的肛门期人格特质和断奶或是如厕训练之间的联系缺乏证据支持,还有比如他提出的关于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假说也无法得到实证性的支持。

对于精神分析在治疗心理障碍方面获得的成功,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这个观点也是不对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心理障碍来说,也确实存在着比精神分析更加快捷可靠的治疗方法,再比如像焦虑症抑郁这样的病症症状,能否仅仅通过让患者明白潜藏在无意识当中的冲突而得到解决,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这也是为何人们进入大学的心理学系时,会出现贴纸休克现象的原因了,他们会问“请问

一下,我要怎样才能报上讲弗洛伊德的课程,你们这里有谁是精神分析方面的专家吗?事实上几乎没有心理学系研究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它既不术语认知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也不属于临床心理学。

但总体来说,动力无意识的重要性还是牢牢不可撼动的,我们会反复讨论一些不同的个案研究,这些个案研究都证明了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确实是无意识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很多无意识存在的例子,语言理解过程是无意识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为,也是在无意识当中完成的,有很多事情比如开车,嚼口香糖,绑鞋带,如果你很擅长这些活动,那么你是不会意识到你正在做的这些事情的。更让人吃惊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无意识因素决定我们喜好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实证的支持,特别是来自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支持,例如如果人们要经历一些低劣的入会仪式,才能加入某个社团的话,它们会更加喜欢这个社团,按照常识,被捉弄会使人印象变坏,但是研究结果显示,付出越多,喜爱越深,追求过程中承受的痛苦越大,喜欢的程度越深。比如,从政治学的观点看,如果你想在竞选中让手下对自己忠心,那就别给他们报酬,如果你付出了报酬,他们就会不那么喜欢你了,如果他们是志愿的,那他们就会更喜欢你。有很多理论解释了这里面的原因,我现在的理解是,人们并不理解这种现象,但确仍然会去那样做。另外一个例子是来自社会心理学中进行的关于恐惧管理的研究,恐惧管理涉及到了阈下死亡意念的促发,你报名参加人体被试实验,然后他们会让你坐在电脑前给你指导语“请坐在电脑屏幕前,屏幕上会显示一些要求你回答的问题,然后问题会出现在屏幕上,比如你有多爱你的国家”“你对犹太人有什么看法”“你对黑人有什么看法”你对素食文化有什么看法”。这些问题其实暗藏玄机,你并不知道在电脑屏幕上会有一些词语快速闪现,它们闪现的速度非常快,你根本看不到这些词语,比如“尸体,死亡,垂死”这些阈下词语的闪现,阈下是指低于意识水平,也就是说你并没有察觉到自己在看这些词语,阈下词汇的闪现对于你如何回答那些问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处于死亡意念促发下的个体,会具有更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倾向,较少原谅他人,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其他种族不那么友好,这些都是无法察觉到的事情会影响到你对问题的看法。

无意识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涉及到种族偏见会表现的更加明显,我们今后会对社会心理学关于一项人们对其他民族有很深偏见的研究,这些偏见是无意识的,不知道如何去控制的,所以这个发现完善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的大部分理论是遭到驳斥的,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确实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和日常生活的解释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弗洛伊德多少有点成了他自身成功的牺牲者,我们常常低估了精神分析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让我们以一种自己难以想到的方式你是看待世界,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他是自身成功的牺牲品

精神分析理论问题补充

无意识为何存在?为什么人类大部分心理活动都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功能是什么?

从进化的角度看,无意识为何得以进化?一些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解释是欺骗。大多数动物都会有一些欺骗行为,而广义上的欺骗是以愚弄的方式使他人相信虚假之事,认为虚假之事是真实的,举一个欺骗的实例,黑猩猩受到威胁时它们的毛发会竖起来,使它们看上去更强壮,从而使其它黑猩猩误以为它们比原先想象中更加危险,在深海中生活的琵琶鱼,它们的头顶会长出鱼竿状的长刺,用于引诱和捕获其他鱼类,让它们误认为那是食物,然后它们自己就被吃掉了。总的来说,灵长类动物,特别是人类,都是欺骗大师,我们不断利用我们的心理、行为和动作区哄骗他人相信那些虚假的事情,比如,我们总是试着去欺骗他人,使他人相信我们比实际看上去的更加强壮、聪明、性感,更加可靠更加值得信赖等等,社会心理学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在关注我们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方式,人们会尽量使积极印象最大化,即使留下来的印象是虚假的。但同时,我们也进化出了更好的欺骗检测机制,因此,不仅存在着要求我对你说谎的进化压力,比如我们之间存在冲突,当你威胁我时,我会说“别吓唬我,我可不是吃素的”而且还存在着要求辨别谎言的进化压力,你会说“你肯定不行,我看得出来”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骗子呢?无意识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假定,最好的谎言是那种能够骗到我们自己的谎言,一个行骗高手在通常情况下,会对自己所说的谎言深信不疑,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一个故事很好的阐释了这个道理,故事是这样的,他讨厌和童星共事,但是又不得不经常呗要求合作,有一次,和他合作的一个小演员哭不出来,最后他很沮丧,走到小演员身边,俯下身子悄悄的跟他说“你爸妈刚把你丢这里了,他们再也不回来了”那孩子立刻泣不成声,希区柯克说“开拍”,录制顺利进行,如果你能看到那个孩子,你一定会说,“天哪,他看起来真的很伤心”因为他本来就伤心。如果我在这里举行一个竞赛,谁最能将痛苦表演得跟真的一样,谁就能拿到10万元,那么最好的一招莫过于拿一支笔,狠狠地戳进你的腹股沟,因为此时的你看上去真的足以使他人相信你非常痛苦,如果我想让你相信我爱你,永远都不离开你,你什么都可以信任我,或许最好的策略就是你自己对此深信不疑,所有对于无意识进化的解释,便是某些动机和目标,尤其是那些邪恶的动机和目标最好是无意识的,因为如果个体察觉不到他们所拥有的动机和目标的话,这些动机和目标才不会被他人识破。弗洛伊德的另一个故事,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恶搞他的故事,儿子对“最想和谁结婚”这个问题的答案竟然是“一头驴和一包花生”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结构理论 11级汉语3班11100319 吴越滢 【摘要】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即使是正常人,在意识的背后都可能具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冲动,因不被社会习俗、道德法律所容许,必须被压抑下去而不被意识到。这些被压抑于心灵深处的欲望和动机构成了人的潜意识,它是人类一切精神生活的根本动机。这种潜意识学说,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而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在世界心理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对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美学理论等多门人文社会科学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关键字】意识与潜意识俄狄普斯情结失言 【正文】 心理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的治疗中发现,在人的意识之外还可能有一种无意识心理,这种无意识心理在遇到阻碍的场合下就转化为神经病的病理症候。弗洛伊德在1895年与布鲁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中提出了“潜意识”概念。书中认为在我们觉察到的意识性观念之外还存在着潜意识观念。并强调:“我们必须承认存在着潜意识的观念,并起着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可以觉察到并能够认知的心理部分,包括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消息、观念和感觉。因为意识和外部世界联系得非常紧密,它受到的限制也就更多。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潜意识又被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前意识“指当需要时就能 变为意识的那种心理材料。”它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 个边缘部分。它虽然暂时是无意识的,但是比较容易转化为 意识。而无意识作为心理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 是“包括所有曾被压抑或从未被允许变为意识的心理材料”。 无意识处于心理结构的深层,是人们难于察觉和认识的部 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其核心要素是性冲动、性本能、 性欲望,它通过人们不够注意的玩笑、失言、梦等方式表现出来。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无意识占据了最大一部分。在表现上多为盲目的冲动、生物的本能和被压抑的欲望。倘若用冰山来比喻的话,意识只是浮于水面上的小部分,而无意识则是藏于水面之下的那大部分。 弗洛伊德早期是用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尤其是性本能和欲望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这一学说从两个前提出发:首先,它“肯定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无意识的,而那些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动作和整个精神生活的局部。其次,就是肯定那些不论就狭义还是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

《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 摘要:《西游记》中的女神、女人、女妖构成了一组独特的女性形象。她们正好对应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中女性人格的超我、自我和本我。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女性世界。 关键词:《西游记》女性形象弗洛伊德人格结构 作为一部伟大的超现实主义小说,《西游记》中形象鲜明的唐僧师徒四人自然让人印象深刻,但如果少了女性的辅助作用,作品定会逊色不少。不管是女菩萨、女妖怪还是普通的女人,她们都以极富人性化的特征在作者笔下熠熠生辉。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是精神结构中最古老的生命核心,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本我像一只沸腾的大锅,里面充满着能量和精力,没有组织、没有统一意志、没有思维逻辑、更没有道德标准。”自我,其德文原意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一方面,它要趋利避害,学会改造环境,防止外部世界消灭自我的威胁;另一方面,它又要控制本能,根据具体条件决定是否满足本能的愿望,防止内部世界的过高要求,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 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 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 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 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在《西游记》中,女神、女人和女妖分别代表着“超我”“自我”和“本我”,构成了小说具有人格化特征的女性形象系列。 一、女神:完美的超我 《西游记》中塑造了很多女神形象,观世音菩萨、嫦娥仙子、普贤、文殊、王母娘娘等等。她们通常无欲无求,善良可亲,危急时刻解救唐僧师徒于水火。作者将这些女神的形象塑造得完美高大,将其作为自己意识中女性人格道德的典范树立起来,代表了作者所认为的女性人格意识中的超我形象。正是作者的这种创作意图,才使得本书中的菩萨较此前作品更多地赋予了这些女神人性化的因素,而不是让她们面目牧户冰冷死板的躲在袅袅香烟之后。这一点在作为女神代表的观音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如在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中,悟空闯入紫竹林,看见的居然是: 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 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 未曾戴缨络, 不挂素蓝袍, 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 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 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 正把竹皮削。 俨然一个农家女儿正削篮子准备捕鱼玩耍。在这段描写中,我们发现,观音不再是段在云雾缭绕中面貌朦胧的神秘仙班,而是一位具体可感、和善可亲的的女菩萨,充满了人性气息。 更有趣味的是,她对悟空的态度,更近似于朋友和母子,而不是刻板的上下级关系。她常骂悟空:“泼猴!”但是教导结束后,一定是不遗余力的给以援手。悟空偷吃人参果并砍断仙根惹下祸端,危急时刻她心急火燎的赶来为悟空讲情;悟空出主意让观音化作到时为黑熊精祝寿,“菩萨没法,只得也点点头儿”。就如同一位母亲遇到淘气孩子撒娇耍赖时候的情态,无奈又爱怜。 从观音形象上,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有意淡化了这些女性菩萨的神性,而更乐意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角色来塑造,在这些女神身上更多地是人性的体现。她们端庄秀美, 可亲可爱, 并以引导者的身份指引着男人事业的发展, 是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正是由于作者赋予这些女菩萨们更多的人性因素, 才使她们成为《西游记》中女性形象的人格特征中超我的代表。

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及发展 一、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从社会背景上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精神沮丧,彷徨无依,以致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起来。从科学背景上看,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不仅为人们深入地认识心理活动的本质提供了科学条件,也为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在物理学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弗洛伊德以生物决定论的观点,以物理学的力和能的概念,来解释精神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的行为。从思想背景上看,莱布尼兹的单子论、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都对弗洛伊德主义有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弗洛伊德在创立精神分析学时,正值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广泛流传之时,弗洛伊德深受其思想影响。 弗洛伊德主义是由弗洛伊德建立的,它有一个不断地修正、补充、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一般来说,它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1895—1913年属于早期理论时期,弗洛伊德奠定了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基础。1914—1939年属于晚期理论时期,弗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心理学上的基本发现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他把研究对象和范围从非正常的精神病患者扩展到整个人类。 19世纪20年代左右,弗洛伊德的后继者们在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与弗洛伊德的观点不一致,学派开始分化,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前期以阿德勒和荣格的个体心理学为代表;后期则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沙利文、霍妮和弗洛姆为代表。可以说,新弗洛伊德主义把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古典弗洛伊德主义进一步从生物学、心理学领域转向社会学领域。 二、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特征 首先,弗洛伊德主义是从人的心理深层结构和内在心理动力方面去探讨人的奥秘。 其次,弗洛伊德主义强调性,把人的心理动力和能量都归结为性的问题,并且把性的作用提高到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和动力的地位。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佛洛伊德关于人格起源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平衡的理论。意识个体目前能够知晓的心理成分。 前意识当前不能意识到,但是能够很容易进入意识的那部分信息。 无意识我们永远无法直接意识到的心理成分,储存着被压抑的原始本能驱力、记忆以及情绪。 压抑西格蒙特-佛洛依德认为,不愉快的信息通常在没有知晓之前就已经进入了无意识。 本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个生而具有的无意识心理成分运用初级加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遵循快乐原则。 力比多性饥饿和渴的生命本能力量。 快乐原则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企图寻找即时的满足避免痛苦而不管会对他人带来怎样的伤害。 初级加工思维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试图通过对需要对象形成欲望-实现的心理表象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部分的心理通过现实原则来满足本我的需要。 现实原则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通过安全现实的方法来满足本我需要的企图。 超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部分的心理通过实施执行道德约束和力求完美从而与本我的欲望对抗。 良心弗洛伊德认为是超我的道德约束。 自我理想弗洛伊德认为是超我完美行为的标准。 置换一种防御机制个体将攻击或性感受从最初的目标转向安全的人或事物。升华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置换方式对社会有害的目标被社会允许的目标代替总的来说是对社会最好的置换方式。 认同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身份和行为参照生活中成功获得满足的个体。 性敏感区域刺激时释放性能量的身体部分。 心理性欲阶段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本我的性能量寻求不同满足途径的发展时期。 口唇期弗洛伊德认为从出生到1岁时心理性欲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本我的满足集中于口腔。 口唇依恋型人格一种人格类型个体通过暴饮暴食吸烟以及其他口腔活动寻求快感。 口唇侵犯性人格一种人格类型个体通过口头对他人敌对获得快感。 肛门期弗洛伊德认为从1岁到3岁时心理性欲阶段的第二个阶段快感的获得来自于肛门。 肛门便秘型一种肛门期固着人格类型表现为吝啬的顽固的固执的和冲动的。肛门排放型一种肛门期固着人格类型表现为冷酷攻击性的凌乱和无序的。 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认为3岁至6岁时心理性欲的第三个阶段快感的满足来自于生殖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精心整理 1.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尽管弗洛伊德经常表白他无意建立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际上,他致力于精神分析学说凡六十年,写了很多着作,并且他对他的学说几经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为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着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是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二十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精心整理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这里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和无意识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上,即“意识到”的活动上。所谓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来表述。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意识称为????说的“????????为,“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过程”,而且还认为有一种“类似无意识的思维、无意识的意志这样一种东西”,对无意识过程的认可与否是影响到世界和科学一个决定性的倾向。因此,弗洛伊德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应该是人的各种无意识的精神过程,也就是说,心理学应该是无意识(潜意识)内容的科学。 4.图片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_万菲

第12卷第4期武钢职工大学学报Vol.12No.4 2000年11月 J ou rnal of Univ ersity for Staff and Work ers of W IS GCO Decem ber.200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万 菲 (华中师大中文系 武汉:430072) 中国分类号:B021 文献标识码:A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名字是精神分析学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在于弗洛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说,而且还在于他穷毕生的精力去阐述、传播、运用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一词是弗洛伊德于一八九六年三月在其发表的法文论文中首先提出来的。而在一八九五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共同出版的《歇斯底里研究》,则提出了精神分析学说赖以创立的理论基础。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着禁止相互制约且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精神病治疗方法及其理论,是从特殊的非正常人的心理过程出发,进而推及到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过程的解释。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的最底层有着神奇的不被人所意识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人们意识到心理过程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远离人的意识的广博深蕴的心理层。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心理本身就是由各种成分汇合而成的混合体,不仅包括有意识的,而且还包括无意识的,而无意识乃是人的心理更为原始的更为广泛的领域。于是对无意识的实质和无意识在人的心理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揭示和说明,便构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内容。据此,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即无意识和性的本能、冲动。第三,就某种意义说,哲学也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弗洛德反对把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哲学体系对待,实际上他在创立精神分析学说的初始就使这一理论潜藏着从哲学方面加以推广的思想倾向,终于在尔后精神分析学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具备了某种哲学性质。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看作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但精神分析理论是否如弗洛伊德称之的,具有那么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关键在于它的理论基石是否可靠,是否科学,是否经得住历史实践的检验。 无意识学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弗洛伊德曾经把这一学说作为精神分析的第一个基本理论前提。以无意识作为心理的基础,可以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领域,即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无意识是心理结构的深层领域,是它的最原始的基础,是心理系统最根本的动力。我们称之为意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潜在的无意识的条件下,即在不能被心灵理解的状态下存在的。无意识的存在领域远远超过了意识,除了在特定条件下进入意识领域之外,大部分无意识的东西便以各种改装的形式,在意识的舞台上露面亮像。无意识活动最主要的是人的本能冲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冲动来自机体内部的刺激,举凡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情感、意向就组成了无意识的内容。弗洛伊德对意识独特的见解是认为意识又始终处在与无意识的冲突之中,意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虽然有家长的地位,但这种地位的基础是脆弱的、不稳固的。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和确立性,由于无意识的作用而发生分裂。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还存在一个前意识领域。所谓前意识就是意识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无意识进入意识领域必须经过前意识领域,借助于前意识的某种形式才能实现。人的心理结构就是由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三个领域或系统、层次构成的,无意识处于深层,意识处于表层,前意识是表层的储存库,这三个领域组成一个动态心理结构,它们始终处在相互渗透、流动变化之中。如果三者处在协调平衡状态,那么就是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常态的性质;如果三者处在不平衡的紊乱状态,那么就是非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变态的性质;变态的极端表现就是歇斯底里的症状。这 来稿日期:2000_05_29 作者简介:万菲,男,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 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上,精神分析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研究的新纪元。这是弗洛伊德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他不仅研究心理现象的表面价值,而且力图探求在心理现象背后所隐匿的精神作用,这比以往的心理学家对人的内心认识更加深刻。正因为弗洛伊德系统的揭露了埋藏在人心深处、受意识 表层重重封锁和压抑的无意识王国的内幕。 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 在心理学学科建设上,精神分析开拓了性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性的问题,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成了一个禁区,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去加以探索。 但弗洛伊德毕竟把性现象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并提出了具有独特见解的理论,从而开辟了性心 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本身就是一个能量系统、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结构和伊底、自我、超我的人格模式。就是说,本能、欲望是人的心理或人格发展变化 的动力和动因。由此,弗洛伊德建立了动力心理学。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在对有关科学的影响上,精神分析渗透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端于治疗实践的精神分析,到了后来已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逐渐扩展到历史、文学、艺术、美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和哲学等领域,并由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一种解释个人、文化及社会历史现 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 5.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疗效的新途径 在医疗实践中,精神分析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为此,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创伤是引起神经疾患的主要原因,主张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挖掘病人被压 抑到潜意识内的心理矛盾以治好病人,这就突破了过去那种单靠药物、手术与物理方法治疗的束 缚,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 1.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弗洛伊德从根本上市反对和责难的。他反对马克思把社会形式的发展看做一个自然历史进程的观点,因而他要用心理因素去“补充”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真 正的社会科学”。这些观点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2.在方法论上的局限 在方法论上坚持还原论、等同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把人视为一个与社会根本对立的自然存在物和非理性的动物,坚持用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解释心理活动规律,主张先 天的本能是人的一切心理和行为的内驱力。 弗洛伊德在方法论上的另一个局限是,把特殊的变态心理与一般的常态心理相等同。把自己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经验绝对比,把变态心理普遍化,把整个人类的心理看成是畸形的,实质上是 一种用特殊代替或否定一般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 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学化倾向,提倡泛性论。弗洛伊德的整个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之上,他用生物学的观点观察社会、历史,解释人类的心理和文化。把一种动物的原始本能,一种 脱离社会条件的抽象人性,看成是决定人类精神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巨大的内驱力,极端夸大人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受到无意识动机、冲动与压抑之间的矛盾、防御机制和早期经验的重大影响。神经症症状的核心问题是焦虑,当自我预感到焦虑时,为防止焦虑的发展而施行压抑,并运用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伪装,从而避免痛苦,却形成了症状。神经症症状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是压抑与被压抑的两种势力相妥协的结果,是无意识冲突的替代性满足。精神分析治疗就是采用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移情分析、解释和修通等技术,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意识化,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张昱教授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尽管弗洛伊德经常表白他无意建立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际上,他致力于精神分析学说凡六十年,写了很多著作,并且他对他的学说几经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为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著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是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二十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这里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和无意识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上,即“意识到”的活动上。所谓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来表述。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己的有关病症的经验并向医生和盘托出,心里就会感到舒畅,病也就好。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受到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产生了病症。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这样,导致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两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可以想起来的;而无意识则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个人的原始的盲目

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由奥地利的精神科医生S.弗洛伊德所构建的学科。精神分析法是以“人类”的心理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精神分析法不是以人类以外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不会通过将研究动物所得到的结果直接适用到人类上面,不会从那些结果里面去类推人类的心理。 一、精神分析法的起源及定义 1、创立标志 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2、定义 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3、辅导目标 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4、辅导过程及具体方法 (1)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2)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a、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b、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manifest dream-content),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latent dream-thought),隐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c、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曹禺《雷雨》中的繁漪形象院系:文理学院班级:语文教育0802 姓名:邵亚丽学号:2008401210501 【摘要】: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自从精神分析学介入文学创作以后,文学对于人性以及人的本质的刻画已经获得空前未有的深度。在《雷雨》中,最值得人回味、最具有“雷雨性”强烈个性的其实是蘩漪。作者主要通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对白、行为举止、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而隐秘性格的各方面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通过繁漪的一系列的典型事例来揭示社会造就了繁漪的悲剧。蘩漪是《雷雨》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她具有最“雷雨化”的性格,这是曹禺作品所包含的众多形象中最真实,也最动人的女性形象。蘩漪是主人公周朴园续弦的妻子,周家的女主人,周萍的继母和情人,周冲的母亲。作为新时代有知识的女性,她本来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与梦想,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她嫁入周家,成为周朴园的妻子,并在周家巨大的压抑与折磨中生活了十八年之久。 【关键词】:繁漪精神分析学本我自我超我 19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人类文化史上矗立起了一块划时代的丰碑。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心理学家,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非凡的智力让他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曾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后来弗洛伊德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终生从事著作和临床治疗。他的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根源。[1] 自从精神分析学介入文学创作以后,文学对于人性以及人的本质的刻画已经获得空前未有的深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不仅影响了现代文学创作活动,还影响了现代西方文艺批评思潮,并且,对于后者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人的心理现象来接受内心深处隐蔽的思想感情,它的理论前提是由“性本能”和“无意识”构成的。“无意识”是某一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心理学关系研究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心理学关系研究 【摘 要】 喜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治疗神经症以及对其病因的探讨中,创立了精神分析,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本文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本质内容及其意义予以简要分析。 【关键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本能 【正 文】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一)、任何一种学说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无论是荒诞的理论还是科学的学说,都不可能是学者的凭空杜撰,而必然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亦是如此。19世纪后期的奥地利,在经济上,已经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急剧尖锐化,尤其是大资产阶级更加腐化,中小资产阶级随时面临破产,大批工人失业,人们的生活极其悲惨。在政治上,奥地利人民受资产阶级压迫日益严重,广大人民民不聊生。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在文化上,奥地利陈腐伪善的道德和华而不实的文风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社会里,宗教气氛浓厚,社会禁忌严厉,尤其是两性关系禁锢更深,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心的紧张与冲突,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理论正是反映这一社会情况,并适应社会需要,在治疗精神病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19世纪以来宗教迷信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许多学者把对精神病原因的探寻从肉体转移到精神或心理领域,这种历史背景使得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异常研究有了可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西方社会思潮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冲击着人们有关人性、自然、人类文明和社会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历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是在他长期对精神病人的诊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弗洛伊德最初就是作为一个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他和当时最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沙可一起致力于研究女性的歇斯底里病症。在这期间他还首创了被称为“自由联想法”的心理疗法,即让患者躺在床上,通过催眠让患者进入无意识的状态与其进行交谈,把被压抑的并且引起病人异常行为的原因回忆起来,从而宣泄人内在的苦楚,使病人得到康复。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便开始思考无意识存在的可能性,而这种所谓的无意识所起的作用与有意识的思考有着本质的区别,于是对于这种无意识的精神现象的深入研究,成为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出发点之一。于是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无意识和心理结构学说,他否定了传统心理学“心理的即意识的”的观念,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或可称为无意识、下意识)三个层面,并认为潜意识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弗洛伊德还在对临床试验病人的观察中发现,多数精神病的原因是病人在童年时所遭受的创伤经验,大多都与性有关。于是他把潜意识主要归结为性本能,创立了泛性欲学说。 弗洛伊德在结合了无意识理论泛性欲学说的基础上,还找到了一条通往无意识的曲径———梦,并由此开始了他对梦的解析探索。最初,弗洛伊德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精神病症而开始触及到对梦的关注的,他发现精神病人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疗时,谈到自己的病症常常会一并提到自己的梦,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梦本身也具有精神病症的意义,可以成为精神分析的对象。弗洛伊德认为梦就是指那些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的被压抑的欲望以梦的伪装形式出现来得以满足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的各种本能欲望被压抑在潜意识里,平时由于心理检查者的严格把关进入意识领域,而人在睡眠状态下心理检查会处于松弛状态,于是潜意识里的那些本能欲望就会千方百计进入梦中,寻求发泄。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泛性欲学说、梦的解析构成了精神分析理论的三大支柱。由此可见,弗洛伊德从事的早期医学实践成为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实践来源。战争的影响及弗洛伊德后期本能论和人格理论的完善。弗洛伊德感到人的本性中可能蕴藏着某种侵略本能和自我毁灭本能,这也就是他提出的死亡本能。于是依据这种看法,他修正了以前的本能学说,提出了具有两极性的两类本能学说,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学说。弗洛伊德认为战争的不可避免是因为它根植于人类的死亡本能,是人体内破坏本能冲动向外界的转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理论的臻于完善,弗洛伊德发表了《自我与本我》一书,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他早期的人格理论,此时他早期的心理结构被表述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术语,分别对应早期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形成发展的历程:他是从最初作为一个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从事歇斯底里病症的研究开始精神分析的,然后到了无意识理论以及性和梦的研究,随后他的研究进入了后期阶段,随着战争的爆发、加剧,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发现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他完善了前期的本能论和人格理论,此时他的学说对人类问题提供的解释远远超出了神经精神病学的狭隘范围。到了晚期他的立足点越来越高,探讨的问题也日益趋向于一般化,研究的对象由神经症患者扩大到整个人类,开始关注更广泛的人类存在、人类文化文明的范畴,涉及到了社会文化、宗教道德、文学艺术及审美,几乎所有关于人的研究的内容和领域,由此可见,弗洛伊德这位执著的探索者在不断的实践中使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日趋完善。与此同时他的研究也最终走向了哲学化,他的理论已成功地上升为一种哲学。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 一、精神层次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如同提到经济学人们就会想到亚当.斯密一样,提到心理学人们会很在自然的想到弗洛伊德——这位在心里学界犹如神一样的人物。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亦是在他的相关理论框架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是纵观弗洛伊德的学术生涯,他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就像达尔文。尤其他的儿童**论,**崇拜论在当时更是“臭名昭著”,然而历史终究还是证明了他的伟大,如今他的学说已经得到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正如上面所说的他的相关理论奠定了现代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学说主要由分域论、人格结构论、人格发展分期三大部分构成。下面我们就对这三大理论一一讲解。 (一)分域论 分域一词实际上是借用的一个地理学名词。所谓分域理论是指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大分域。弗洛伊德在其理论著作中用冰山(后世人们常说的冰山理论)来形象的说明了这三大分域。弗洛伊德认为如果把人的精神世界或者说整个广义的意识世界比喻为一座冰山的话,浮在水面上能够被人们看到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冰山就是人的意识,它大约占到整个人们意识世界的20%;而时而浮在水面,时而浮在水下的那部分冰山是人的前意识,大约占整个精神世界的10%;那些沉在水下,人们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部分冰山就是人的潜意识,他占到了人们整个精神世界的70%。精神分析学家们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潜意识世界,正如一座冰山真正的全貌通常并不取决于露在水面以上的那部分冰山的样子一样,一个人之所以会这样而不是那个样子,其原因也往往只有从他的潜意识之中才能找到答案—人们行动的最为原始、最为强烈的动力蕴含在潜意识之中。潜意识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意识所不能容的欲望或社会伦理道德不能接受的观念这些由于道德或者现实条件的原因为意识所不容的欲望或观念会通过压抑的作用进入到潜意识之中;另一方面,在潜意识里隐藏着本能的欲望,这些欲望大多和性以及攻击有关。潜意识之中的内容往往和和罪恶感、内疚、愤怒等有关。精神分析的目的就在于从这些潜意识内容里找到导致某人人格异常的原因,通过将那些由潜意识造成的矛盾冲突提到意识之中,其精神症状自然会得到减轻,消失。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进入到一个人的潜意识—这是解决内心冲突的前提。经典精神分析理论通常主张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了解人们无法直接意识到的潜意识世界:催眠,这是在弗洛伊德之前精神分析学家最主要使用的一种方法。但是佛在使用催眠时遇到的尴尬经历以及催眠使用的局限性让弗洛伊德将注意力转向了自由联想。第三种是观察分析对象的笔误、口误以及习惯性错误。第四种是梦,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捷径。现代精神分析还会利用沙盘模拟,意象分析等方法。所谓前意识是指那些暂时不在人的意识之中,但通过努力回想能够进入到意识之中的意识,比如你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感觉面熟,但忘记了他的名字,你通过回想才想起来这个人叫什么。 (二)人格结构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本我中蕴含着人本能的欲望,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即什么能让个体感到快乐舒服它就趋向什么,本我不具备价值判断的功能。超我则与本我恰恰相反,它遵循道德原则,超我只让你想和做符合社会道德的事。而处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对这两者进行调解仲裁的是自我。自我不会放任本我,也不会盲他目膜拜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它主张行动要和情合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健康的人格结构应该是橄榄型的人格结构,既相对于本我和超我,自我应该要足够的强大,这样才能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两者服从自己的安排。自我强大的人心理空间会大,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论述拉扎斯菲尔德及其主要理论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论述拉扎斯菲尔德及其主要理论 在20世纪西方的文化思潮当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可谓是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而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当中的诸多理论,对“人”这一个体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行为还是在诸多具体社会现象当中的反应,都进行了深入且全方面的剖析和阐述,充分挖掘了影响人个体思维活动及行为表象最为根本的原因所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不单单只是一种理论而已,它更是一种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同时也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论研究,而且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些理论是可以更好的解读出现象中最为本质的那一部分,所以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拉扎斯菲尔德本人及其理论进行深刻的剖析,这一研究 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通过表象所反馈的一些行为状态,去走入内部,挖掘表象 背后所影响的本质因素有哪些,从而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知晓人思维过程和行为决断背后的潜在驱动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探索了人的意识深处那些不被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所认可的且压抑在人内心深处的动机和冲动,通过对人类精神活动的探索,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准确且清晰的对自我的认知有所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根本动因的探索也使得受众对一些看似平常且又无意识的行为, 有了最为本质的判断和根本性的了解,这便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伟大之处。 而就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风格来说,他倾向于将人的相关生活经历、成长背景以及个体对事件的态度偏向等因素考虑到项目研究的过程当中去,通过对个体不同的行为以及态度的研究,来准确的掌握影响项目发展方向的变量因素,从而 以微观的视角去对宏观的项目进行剖析,最终将多种影响因素有效的结合起来, 为项目的研究得出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所以说,无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还是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理论的得出,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是从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很大贡献。但同时,它有严重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他所宣扬的潜意识基础论、泛性论和本能论。心理学界特别尖锐地批评精神分析学派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局限。(一)弗洛伊德在理论上的局限 1、潜意识基础论 俗称”人为万物之灵”,这灵就意味着人有语言,会思维,能自觉行动而区别于万物,成为万物之首。如果把潜意识理解为人们为精神生活的一种值得的补充形式与方面,那是无可厚非的。但像弗洛伊德那样把潜意识抬得过高弗洛伊德竟理解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基础与核心,而贬斥了意识对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活动的调节指导作用作出一种合乎实际的理论概括。 2、泛性论 弗洛伊德把从对精神症病患的研究德出的有关性的情结与结论,扩大应用在婴幼儿的摄食、排便等生理活动中,甚至推广应用到人文学科领域中,违反了具体对象应作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的一般科学原则。弗洛伊德对于无论是生理现象、心理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应用同一规律,同一思维模式,也即他的泛性论去加以分析说明,虽引起过一般人不同与不同学科专家的重视与争论,因而使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它在理论上局限与错误始终是明显存在的。 3、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最不清楚的,但他重视本能,强调本能,并对本能加以归类确极其明确。但是夸大了本能的作用,以它为主宰人的整个活动的决定者,那就故过份强调本能儿将人混同于动物,降低为动物,突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从理论上是把本能绝对化,把人本能化、生物化,无视于人的社会性的实质。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也在实践中产生的消极影响。因为按照他的理论,既然人有死之本能,表现为破坏与侵犯的天性,那么犯罪与战争也就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客观上不啻为现实社会中的破坏和侵犯行为进行辨护,提供的理论依据。 以上三方面的剖析来看弗洛伊德理论的不足与局限,可归结为弗洛伊德在人性问题上的错误。 (二)研究对象与研方法的局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其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上受到心理学界的批评:在研究对象与主题方面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最严厉的批评,在研究方法与外部效度方面则受到实验心理学家一再责难。 1、研究主题与对象的局限 研究不健康的人必然会产生畸形心理学这样的推论是否妥当,是可以商榷的。但马斯洛在此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人格,则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弗洛伊德以研究病态心理来替代或或推论对正常人心理的研究,是以偏概全,是没有足够的外部效度的。 2、研究方法的局限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856年5月6日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成绩优异。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对脑髓进行了重要研究,发现了可卡因的麻醉作用。在夏尔科的影响下,她的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理学。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 1895年,与步罗伊尔合著《癔病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认为被意识压抑的心理过程转换为躯体的症状而表现出来,则成为癔病。他抛弃了古老的催眠术,代之以自由联想,也就是让患者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发现隐藏的病因。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08年,在“心理学星期三聚会”的基础上,他发起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 1910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他迅速蜚声全欧洲,其学说震动了医学界。

1911年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内部出现分歧,阿德勒、施特尔克和荣格相继与弗洛伊德分裂。 1912年,他系统的阐述了潜意识的理论,认为一种想法被意识所压抑时,仍存在于潜意识中,并可成为隐藏的动机。 1920年,他重申求乐——不求乐原则,即寻找快乐的冲动与外界严峻的现实之间的顺应过程,还重申内在稳定是一种心理活动,能使紧张降到最低水平。 1923年弗洛伊德患口腔癌症,并进行手术。童年他发表《自我与伊德》,将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本我是各种本能与欲望的贮存所;本我被外界环境影响的那一部分称为自我,超我制约着本能活动,为人类说特有。 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 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文艺心理学论文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 年 级 姓 名 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指导教师 职称 2011 年 5月20日 学号: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摘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名字是精神分析学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在于弗洛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说, 而且还在于他穷毕生的精力去阐述、传播、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一词是弗洛伊德于一八九六年三月在其发表的法文论文中首先提出来的。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一、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 (一) 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早期通过对精神病人的分析, 发现有一个在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现象。他把人的精神分为意识前意识和下意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 包括个人此刻意识到的, 以及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可以忆起的可复现的部分。前意识, 是没有浮出意识表面的精神, 是后天形成的。如人一边打电话一边买东西, 但是他不会挑错东西, 这时买东西是由前意识支配的。下意识, 又称潜意识, 是深藏在意识下面不为人所知觉不会通过回忆记忆起来的精神内容,它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下意识这部分往往是不能为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见容的, 但它不会因此而消灭。弗洛伊德认为下意识的内容充满本能的色彩, 通常被压抑隐藏着, 只有在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二) 泛性论 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 泛性论即是用性欲来说明心理病因或动因。但弗洛伊德对性的解释是广义的。通常人们一般把性和生殖联系在一起, 而弗洛伊德认为生殖固然是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但性还有其它表现形式, 他用性来解释人的各种行为, 他认为所谓的儿童“性”生活, 既包括两性关系, 也包括使身体产生舒适快乐的情感, 像幼儿的求人爱抚、喜欢偎傍人和母亲的抚摸甚至文艺创作等举止心态都可视为性欲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有些正常人, 尤其是天赋甚高的人, 会在高尚的文化活动中使自己幼年那种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 而且弗洛伊德把人类的文艺创作、宗教活动等都说成是性本能冲动升华的结果。 性的理论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占有重要的位。对性的突出强调和独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