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统计1001 1102100132 高健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巨匠,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不论是对西方经济学说,还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都有重大影响。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出版就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轰动,有人把他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上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经济学界一直由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理论所领导,古典经济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市场可以依靠市场自动的调节机制——看不见的手,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凯恩斯早年也赞同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

但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造成的市场失灵使得凯恩斯意识到古典经济理论的局限性,即市场机制无法维持经济的繁荣,看不见的手无法完全操控市场的一切。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的病症,寻求拜托危机的措施,凯恩斯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在通论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即用国家的力量强制调控市场经济,用看得见的手,帮助国家度过经济危机。

古典经济学以以萨伊定律为基础,认为供给本身能创造需求(萨伊定律认为供给本身除了用于自己使用以外,其余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用于与别人进行交换),单单考供给便能达到充分就业,并以此为前提进行分析。凯恩斯认为,仅仅靠市场机制单独运行是无法达到充分就业的,因此,古典经济理论完全就是建立在一个错误假设上的错误的理论。凯恩斯认为他自己的理论才是符合现实假设的合理理论。

凯恩斯认为,是有效需求的不足造成了市场无法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共给等于上面的总需求时商品的需求量,总共给在短时间内是稳定的,所以有是否能达到充分就业就主要受总需求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心理因素导致了有效需求的不足。在他看来总需求等于消费需求加上投资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或投资需求其中之一不足,就会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消费倾向”影响消费需求,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流动性偏好”影响

着投资的需求。为此,他着重分析了这三种心理因素,以及这三钟因素的规律。

消费倾向心理: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出于谨慎的动机,往往不愿意将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而更加愿意将钱存起来,以便自己未来使用。因此,社会的总需求将会小于社会的总供给,如果储蓄无法有效的转化为投资,将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国民收入的减少以及失业。

以此为基础,凯恩斯发现了边际消费递减规律,即在每一收入的增量中,个人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用来储蓄的部分的比例却越来越大。

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计即资本的边际效率。凯恩斯认为资本的边际效率就是一种贴现率,用这个贴现率将资本的未来收益折算为现值,则它的现值应当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就是预期收益和供给价格的比率。资本的边际效率大大影响了投资量,当资本的边际效率小于银行利率时,人们更加愿意将钱存到银行,而不是将其用于投资。

以此为基础,凯恩斯发现了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即随着资本品产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呈递减趋势。边际效率递减将大大减少资本家对投资的意愿,导致投资减少即有效需求的减少。

流动性偏好:人们处于某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总是会将一部分的货币留在手中。

以此为基础,凯恩斯发现了流动性偏好规律,人们处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所留下的货币主要由收入决定,在短时间内是稳定的,故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主要由投机动机决定。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在股票,债券市场上投机获利,而将货币留在手中。凯恩斯认为,人们因为投机动机所持有的货币主要受银行利率的影响,与银行利率呈反向变化。此外,凯恩斯认为,当银行利率低到某一值时,人们往往预期利率已经低到极限,不会再下降,因此,即使人们手里持有再多的钱,他们也不愿意将钱用于投资,即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

由于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危机,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极高的时代,故凯恩斯的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家经济危机,增加需求,提供就业,以此为目的,以三大心理因素为基础提出了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动用国家的力量,强制干预经济,提供就业,以此解决经济危机。

而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凯恩斯时代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凯

恩斯理论”来分析和调控市场,而应当与其他的经济理论结合,构建一套更加符合现状的经济理论,来应对目前世界上出现的经济问题,从而走向繁荣。其实我们也看到在传统经济学理论当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及一些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而现在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理论,我们不应该被禁锢在这种思想中,而要灵活的应用,从而让经济理论更好的应用到社会经济当中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经济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他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脱离了地域的限制,几乎世上所有的高校都以他的理论作为经济学学习的基础,教导学生以“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来分析经济现象。 本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经济学界一直由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理论所领导,古典经济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市场可以依靠市场自动的调节机制——看不见的手,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凯恩斯早年也赞同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 但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造成的市场失灵使得凯恩斯意识到古典经济理论的局限性,即市场机制无法维持经济的繁荣,看不见的手无法完全操控市场的一切。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的病症,寻求拜托危机的措施,凯恩斯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在通论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即用国家的力量强制调控市场经济,用看得见的手,帮助国家度过经济危机。 古典经济学以以萨伊定律为基础,认为供给本身能创造需求(萨伊定律认为供给本身除了用于自己使用以外,其余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用于与别人进行交换),单单考供给便能达到充分就业,并以此为前提进行分析。凯恩斯认为,仅仅靠市场机制单独运行是无

法达到充分就业的,因此,古典经济理论完全就是建立在一个错误假设上的错误的理论。凯恩斯认为他自己的理论才是符合现实假设的合理理论。 凯恩斯认为,是有效需求的不足造成了市场无法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共给等于上面的总需求时商品的需求量,总共给在短时间内是稳定的,所以有是否能达到充分就业就主要受总需求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心理因素导致了有效需求的不足。在他看来总需求等于消费需求加上投资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或投资需求其中之一不足,就会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消费倾向”影响消费需求,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流动性偏好”影响着投资的需求。为此,他着重分析了这三种心理因素,以及这三钟因素的规律。 消费倾向心理: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出于谨慎的动机,往往不愿意将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而更加愿意将钱存起来,以便自己未来使用。因此,社会的总需求将会小于社会的总供给,如果储蓄无法有效的转化为投资,将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国民收入的减少以及失业。 以此为基础,凯恩斯发现了边际消费递减规律,即在每一收入的增量中,个人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用来储蓄的部分的比例却越来越大。 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计即资本的边际效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大全

货币战争读后感1 在拜读过宋先生的《货币战争》后,不经觉得这是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但如果作为学术著作来来,那么宋先生的论述漏洞百出。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为对宋先生货币战争的批判。 众所周知,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其已探表明储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类社会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数量和价格总量却在不断的扩张,无论这个价值总额现在是否已经超过金银总量所能承担的上限,但终有一天这个界限将被打破,到时如果没有一个能够不断增长的货币量来与产量相对应,经济将会彻底崩溃! 但是如果仅从数量角度来分析金银本位的弊端,难免不足以服人,我的下一个证据将源自于经济制度本身。可以先假设黄金储量无限,但短期内开采量并不能迅速上涨,而且成本极高。这样的话,如果实行金本位,在一定时期内,势必造成金银的高度升值,作为货币的金银一旦升值,那么还有什么人愿意放弃这种既可储备,又可流通的“绝对财富”,来冒极大的风险,从事回报率并不一定能够超过金银升值幅度的投资呢?这也就是所谓的通货紧缩,它对经济的冲击不会亚于通货膨胀,从当前次贷危机的实例中就可见一斑。 同时通货紧缩也必将挑战黄金作为货币,被赋予的币值稳定的内在条件,难道只有货币贬值的才可以称作币值不稳,而货币升值就是很好的事情吗,如果说通货膨胀可以造成潜在的财富分配,那通货紧缩将会造成社会大众的普遍贫困,因为人们手中持有的黄金固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绝对财富的象征,具有不断升高的购买力,但是如果这些购买力不能徐速变成实在的购买行为,那么所有生产将会停止,届时黄金的购买力可能也会也会逐渐被蚕食。由于黄金开采的技术限制、成本限制都远高于信用货币的成本,因而开采黄金的必然要求其购买力水平带到一定程度,黄金这种稀缺程度又势必刺激了对黄金及霍金抵押货币的需求,制约经济发展,而且这种机制在经济衰退时期将使萧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衰退时间进一步延长,从而起到了另一种杠杆的作用,而且还是一种非中性的杠杆。这种黄金货币的内在机制即便在黄金储量无限的假设下也是成立的,其成立原因就是高昂的开采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稀缺性。其实我也看到宋先生在《货币战争》的结尾顺便提到了他本人对中国的未来货币制度的构想,那种令人放心的金本位可能建立吗?不能!那么原因呢?

金融数学初步课程描述和教学大纲

金融数学(Financial Mathematics),又称数理金融学、数学金融学、分析金融学,是利用数学工具研究金融,进行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定量分析,以求找到金融学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金融数学也可以理解为现代数学与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因此,金融数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学科,发展很快,是目前十分活跃的前言学科之一。 本课程根据数学专业的特点,从金融学基本理论和数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介绍目前主流的金融数学理论(有效市场假说,利息理论,有价证券和证券组合的定价理论,衍生产品定价理论,风险管理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金融数学的基本模型和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对目前金融市场的真实数据和金融现象,利用定量化分析技术处理金融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现代金融理论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金融数学初步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Financal Mathematics 课程类别:选修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金融学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51 总学分:3 预修课程(编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常(偏)微分方程等 并修课程(编号):无 课程简介:金融数学是近十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学科,在国际金融界和应用数学界受到高度重视。自1973年出现Black-Scholes公式以来,金融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受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于是出现了数学、金融、计算机和全球经济的融合。本课程主要讲述金融数学主要模型和操作中使用的金融概念和模型。从金融方面的相关概念、术语和策略开始,逐步讨论其中的金融数学方法以及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建议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 〔1〕《金融数学》,Joseph Stampfli,Victor Goodman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数理金融初步》,Sheldon M. Ross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 〔3〕《Martingale Methods in Financial Modelling》,M.Musiela, M.Rutkowski.著,Springer-Verlag,1997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融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经济背景,理解金融数学中的主要概念和理论,掌握主要的建模工具以及重要的数学模型的应用方法,较为熟练地运用一些主要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金融市场(6学时) 掌握金融市场中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主要内容:债券、股票、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市场组织、保证金、交易成本等。 2.金融学中的基本概念(10学时) 掌握金融市场中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论知识和有效市场假说。 主要内容:股票、债券和实物资产的收益;折现现值(DPV);效用与无差异曲线;资产需求;无差异曲线与跨期效用函数;投资决策与最优消费。理解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内容和各种实证检验。 3.金融中的统计基础(3学时) 掌握金融中应用的基本统计方法和检验。

推荐-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精品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凯恩斯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为前提,宣扬按照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既有充分就业,又享分工之利。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而却经常存在大量,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论自由贸易,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则必然是失业更趋严重。故凯恩斯断抗议传统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现代。他还批评传统理论只注重分工的利益和强调对外收支均衡的自动调节过程,而完全忽略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 就业的影响。认为就一国而言,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因为顺差能增加收入,使资金流入,降低,投资提高,就业扩大;反之,"若为逆差,则可能很快就会产生顽固的。"由此,凯恩斯赞成贸易顺差,并重新推崇起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学说里含有入学真下成分。"不过在肯定重商主义某些观点的同时,他也承认"实行重商主义所能取得的好处,只限限一国,不会泽及全世界"。 凯恩斯的观点带有很强的独断性,往往没有过硬的实证支持,至少在他的时代是如此。开篇的那个强硬的论断——工人与雇主争议的工资是名义工资而不是实际工资,可以说是经济学史上革命性的一页,凯恩斯却从来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论证。他提出这一点,纯粹是一种天才的直觉和感悟,并非有统计资料或清醒逻辑的支持。他在后面的章节提出,由于中介成本的存在,长期利息的最低限度是2-2.5%,这个说法也值得商榷(凯恩斯再次以“大概仿佛也许是”的方式完成了论证)。这些观点对凯恩斯主义来说是基础性的,但凯恩斯仅仅以顽强的信心和天才的直觉来支持它们,所以说凯恩斯主义是建立在沙子之上的经济学。 凯恩斯对在他之前的整个经济学体系都进行了批判,处于最强火力覆盖之下的是马歇尔、李嘉图、萨伊和庇古。庇古算不上第一流的经济学家,仅仅是因为与凯恩斯同一时代且观点相反而受到批判。凯恩斯最不服气的是李嘉图,他认为李嘉图在19世纪的胜利是费解的,并集中对他的利息理论和贸易理论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批判。《通论》的缺点在于没有对马克思主义予以集中的回答,因为凯恩斯看不起马克思,说他是“不入流的经济学家”,根本不值得批判。但是马克思主义始终是经济学史上无法绕过去的话题,凯恩斯以他天才的傲慢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却给后世的凯恩斯主义者造成了难题。 凯恩斯主义遭到了后世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极大误解,认为利用政府财政开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凯恩斯主义。恰恰相反,凯恩斯认为政府财政开支只有在美国和英国这种资本品积累很大、资本的边际效率很低的国家里,才是不可或缺的。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他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息率过高。总而言之,应该先降低土地的利息率,然后降低资本的利息率,当这些利息率都降的很低的时候,经济体应该已经进入了非常富裕的阶段,这时只有依靠政府开支来拉动经济了。显然,中国还没有进入这个阶段,所以中国现在做的事情很难称为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极其强调资本市场的力量,这是他高于后世货币主义者之处。货币主义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通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数量,就可以控制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稳定发展。凯恩斯却雄辩地指出,带有投机需求的货币是促使利息率剧烈波动的主要因素,投机需求主要是出于人们对未来的主观预测,这种预测的变化是不可能通过央行的公开市场

《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读书报告

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有感 提纲:①《通论》的基本思想 ②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③《通论》这本书的意义以及对现世的影响 ④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否适合中国 进入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世界先后爆发了多次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的供求平衡被打破,古典经济理论也因此陷入“经济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为《通论》)应运而生,不仅挽救了大危机,同时也成为了颠覆传统经济学的革命性著作。那么,《通论》一书究竟提出了什么观点,对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如此大的冲击呢? 《通论》一书的基本论述从就业理论、利率理论和货币及物价理论三方面展开,对传统经济学的假定予以批判,同时提出并建立了全新的凯恩斯主义。在开篇,凯恩斯就提出“‘经典学派’之前提,只适用一种特例,而不是用于通常情形。‘经典学派’所假定的情形,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极限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性,恰不是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他指出,以往传统经济学中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供给本身创造需求这一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而通常情况下则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而他自称他的就业理论才是一般理论,即通论,既可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可解释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而

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此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摒弃萨伊定律和自由放任政策,改为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来扩大政府的机能;摒弃传统的节约原则,提倡消费,甚至是浪费性的消费;强调投资,弥补由于消费不足所留下的缺口,同时,不能把投资委交给私人资本家手里,而必须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财政政策是“反危机”的主药。 凯恩斯的这本书可谓是晦涩难懂,文章的结构脉络也不甚清楚,所以对于我这个初学者也只能从整本书挑出“三个基本心理因素”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灵活偏好规律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是凯恩斯就业理论方面的支柱。凯恩斯认为随着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储蓄的部分的比例就越来越大,而用于消费的部分的比例却越来越少。凯恩斯的这一观点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体现。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高,但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所以必定会对自己的收入进行投资增值或者进行储蓄,这不是潮流,而是出于本性。就比如父母会存钱为自己儿女将来的教育或者是婚嫁,年轻人会存钱为日后更好的生活等等。在生活安定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储蓄一部分钱,然后才会选择去娱乐自我,这也就是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所认同的观点。当储蓄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宋鸿兵编著,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读完《货币战争》读后感有什么感想,下面推荐一篇《货币战争》读后感范文。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最近看了一本书《货币战争》,听说这本书当下很是流行,而且又有不少人推荐,于是开始看了。越看就越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于是一口气看完了。看完之后很是激动,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货币战争》主要是介绍了从十七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家是如何通过夺取货币发行权而掠取人民财富的,并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如:林肯、肯尼迪等美国总统死亡的原因,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等。而这些信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开始我也是被这些令人震惊的文字所吸引。如果说作者希望以此来吸引读者的话,那么他的确做到了。但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想想,觉得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并不象书中所说的那样。不过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多启示,所以有必要批判地读这本书。 书中其实有许多疑点。比如:此书开篇就说罗斯查尔德家族是如何神秘以致于没几个人知道,又说他如何富有,如果按每年5%的收益率来算,他现在的财富已经超过50万亿美元。但我在网上搜索罗斯查尔德时,发现其实他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还有罗斯查尔德家族的网站,新生儿唇裂。而他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是他经营的资产并没有摩根或高盛那么庞大和有影响力。当然,这也许是象书上所说的那样,只是个假象,罗斯查尔德喜欢躲在幕后。但作者计算罗斯查尔德财富的方法却是绝对错误的。因为他的资产并不是存银行,怎么可以按一个固定的收益率来算呢?难道他的资产只赚不赔吗?就算是存银行,利率也不可能不变,银行也可能会倒闭啊。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不论是罗斯查尔德、摩根还是洛克菲勒,他们都是国际金融家的代表,我们只要知道国际金融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就行了,至于到底谁才是他们的领袖并不是关键。 书中的语言很吸引人,有点象小说。但这就使得这本书不太严谨了。不过这也没关系,毕竟这本书不是什么学术著作。 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黄金才是财富的最终代表,应当恢复金本位制。书中描写国际金融家们不惜一切地获得货币发行权,就是为了通过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来攫取人民的财富,而黄金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因为黄金产量比较稳定,可以比较稳定地表示商品的价值,在金本位制下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书中对国际金融家行径的描述的确让人深感信用货币的弊端,在金本位制下就不会有这些悲剧了。但是大家都知道,黄金价值稳定是因为它的产量稳定,不象信用货币那样可以随意发行。而它的这个有点也正是它致命的缺点。黄金的产量跟不上现代经济的发展,这样必然造成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显然会引起经济衰退。书中只对金本位制的优点歌功颂德,而对其缺点却只说“这只是人们主观的感觉”,这就太不严谨了。 当然《货币战争》也给了我许多启示,让我能新的他角度去看问题。比如,书中描述了国际金融家操纵政治,控制经济,这使我明白其实政治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看待政治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它背后的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有往往夹杂这许多政治的因素,对待经济问题是还需要探求它背后的政治因素。另外就是,寡头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当政治家们粉墨登场时,幕后总是闪烁这各种寡头的影子。

经济学百年期末论文

《经济学百年》读书笔记 本学期学习了经济学百年这门选修课,经过一学期的网上学习虽说没有学懂这门课程的精髓,但是对于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以及一些名人的经济思想也是略有了解。作为本门课程的期末考核,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讲述我从《经济学百年》这门课中所学习到的一些知识。 一、西方经济学及其思想的历史演变 西方经济学经历了前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三大历史时期。 前经济学时期又称为经济学知识的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源自经济学家们在生活上的经验和直觉以及对各种经济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并逐步形成观念,但大多比较零散,缺乏统一的范式,系统性和理论性不强,不过,这一时期的经济观念已经触及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经济学开始于古希腊。第一次对经济问题,如分工、价值效用作出专门分析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他们的工作对后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纪,自由科学丧失了研究资源与机会,但经院哲学家阿奎那同样在价格、私人产权、慈善业的经济效应、管制等问题上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距今不过三百多年,这一时期包括重农学派、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穆勒的经济学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经济学侧重对价值论的分析和研究: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可以创造财富,其他经济部门或经济活动都不会创造财富或者价值;斯密则认为重农

学派的这种观点在日益重要的工业生产中已不适宜,他提出经济价值的形成在于劳动,因而就产生了劳动价值论的雏形。斯密之后,萨伊和李嘉图进一步巩固了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的范式逻辑基本内容有:萨伊定律、供给分析、实物经济与货币经济的两分法以及货币数量论等。到了穆勒时期,古典经济学就走到了尽头。 1870年的“边际革命”是现代经济学的开端,经济学方法论的革命也使得经济学研究范式由古典范式向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转化。这次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用主观心理分析的价值论取代古典经济学的 客观价值论,强调增量分析。同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逐渐从对人和物的关系方面向如何配置资源以解决资源稀缺问题方面转化。最后,注重运用“苦乐”原理来寻求心理因素影响下的经济规律。 新古典学派是“边际革命”的完成者,主要包括边际效用学派和数理学派。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巨著《经济学原理》完成了对其研究的集成,瓦尔拉斯利用微分方程组理论,从数学上证明了市场机制的一般均衡(即市场机制的完美性和可以自动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特性)。 新古典学派以力学等物理学方法为模式,坚持逻辑分析和经验实证研究,强调命题的可证实性和可观察性,把经济学看成一个归纳与演绎系统和公理体系,以自利和追求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利用微分(边际)方法,实证研究了个人的消费行为、商品的边际效用、需求、供给与价格弹性等,建立了实证化、逻辑化、公理化、系统化的新古典(微观)的经济学理论,结束了古典经济学的前科学阶段(亚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三部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经济学原理》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为经济自由主义作了总结,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凯恩斯主义的经典之作,标志着凯恩斯主义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 进入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陷入“经济学危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本书共分6篇24章。第一篇引论中,批评了李嘉图及其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约翰、穆勒、马歇尔、庇古等人的两个“前提”:一、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物;二、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的效用正好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这仅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能适用于普遍情况。进而他分析了“有效需求原则”: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相交时的数值,就业量就是这个交点值。第二篇中,他则主要阐明了预期、所得、储蓄、投资的定义,以及使用者成本等问题。第三篇研究了消费者倾向,分析消费倾向的主客观因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的关系。第四篇关于投资引诱,分析了资本边际效率、长期预期状态、偏好与利率、资本性质以及利息与货币的特征。第五篇货币工资与物价,阐述了货币工资的改变、就业函数与物价的问题。第六篇引用了几篇短论,分析了商业循环,论述了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最后是结束语,《通论》所引起的社会哲学。而起中则是“有效需求理论”是本书最核心精彩的部分,凯恩斯运用总量分析的方法,对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投资、消费、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一系列总量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同时,独辟蹊径地创造了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定理,精辟的分析出导致现实失业与萧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通论》中我们比较认知的理论是它的有效需求理论,以及产出变动而非价

《货币战争》读书心得

《货币战争》读书心得 篇一: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货币战争》 第一次听说《货币战争》这本书是在大一的时候,那个时候也只了解到这本书是很具有争议性的,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深色封面的那几个大字所吸引。这不仅是一本写金融的书籍,还是一本写历史的书籍。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史的普遍看法,尤其是美国历史,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南北大战,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历史上的总统遇刺事件,都被该书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争夺“货币发行权”的阴谋所导致。 货币战争,顾名思义,是指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另一个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让人惊叹,尤其是书中第八章介绍的日本金融泡沫的破裂,俄罗斯休克疗法,亚洲金融风暴等战役,金融手段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的确是很精彩。 读完这本书,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的文笔很流畅,并且引述了许多的历史典故,轶事,传说,名人语录等等,引人入胜,在很大程度上,让我对一些比较枯燥的金融问题产生了兴趣,这也是我能把这本书看完得一个很关键的原因。看这本书对我的收获还是挺

大的,因为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懂,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些感觉很陌生的专业名词,以及其它的疑问,都会主动的去查,参考一些资料,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增进了我自身对货币和金融的一些了解。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货币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性。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衡量其它商品价值的标尺,没有这个标尺,商业活动就会瘫痪掉,所谓的社会分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效应等等,都无从谈起。如此重要的标尺,必须得有其稳定的价值,而书中所写的用美联储券在取代黄金作为价值标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价值的决定权在寡头的手中,这种赤裸裸的掠夺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正因为货币如此重要,才会让美元和黄金的争霸战一直延续,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让人叹为观止。不禁想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说过的一句话“金融是现在经济的核心”,的确,在我们国家,在市场经济制度中,一个健康运作良好的金融体系通过高效率分配资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脆弱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又常常容易导致金融危机频发,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甚至会引发政治上的危机,而金融是离不开货币的,可见货币的极其重要性。如今的中国,面临着很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造成了滞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08年,为了应付美国经济危机,中央银行投放的四万多亿。如果因为物价上涨而加薪,这又会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多,加剧货币膨胀,真是个两难的问题。 所以很是佩服书中的那些“奇人”,能够运筹帷幄,玩弄货币于鼓

利息理论读书笔记

《利息理论》 外部事件只有成为精神感受的内部事件时,才算有意义 一、引论 1,收入与资本 实际工资以及一般的实际收入是由外部世界中那些最后物质事件所构成,这些物质事件给予我们内部的享受。 生活费用:用货币计算的实际收入 消费与投资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它决定于花费与享受时间间隔的长短。消费是花钱于很快就要到来的享受,投资是花钱于日后的享受。 物品的成本与使用成本 通过生活费用来获得这一家的实际收入,而后才能获得享用收入。

货币收入即所得到的全部货币,货币收入超过实际收入的数额等于储蓄。 一个人的收入有三个连续阶段:享用收入;实际收入;货币收入 实际收入——生活费用 资本,就资本价值的意义讲,只不过是将来收入的折现,或者说是将来收入的资本化。 收入与资本间的桥梁或联系就是利率。利率是对某一日期的货币所支付的贴水的百分率,货币的价格-利息就是将资本价值乘以利率。 为什么会有利率存在;2,利率如何决定 贴现,由将来价值计算现在价值 资本财货——服务的流动(收入)——收入的价值——资本价值 1)由资本财货到他们的将来服务,即收入;2)由服务到他们的价值;3)由服务的价值到资本的价值

对支付或接受作合理决定:1)此物品所将提供的将来利益的价值;2)将来价值经由贴现变为现在价值的利率 成本是负向的收入:只有将来的成本才能进入财货的估价,过去的成本对价值没有直接影响。只起到间接作用,过去成本决定财货的现有供给量,从而才就提高或降低这些财货所提供的服务价值。过去成本得以暂时决定财货现值,直到供求作用使可用财货的价格与现在的生产成本符合一直时止。 财货本身的价值是它所提供的将来服务的价值之贴现值。 债券的价格:1)所提供利益2)所赖以贴现的利率 利率理论关系到收入川流在不同时间的差异问题。 资本收益是将来收入之资本化。 实际享用的实际收入,与资本价值的增值(即将来享受的资本化)间的区别: 1)资本价值是收入的资本化或收入的贴现

凯恩斯《就业,利益和货币通论》读后感及读书笔记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危险的倒不是既得权益,而是思想。”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的判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制度问题,凯恩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的判断是有效需求问题。面对同一问题两位先贤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见解,所以结合课堂在阅读过凯恩斯这位伟大经济学家所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之后,我在他经济学的理论之下有了一点哲学体会。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是优秀的,面对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几乎都选择了市场经济这一不可抗拒的潮流,我们由衷地钦佩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经济可以致富的思想的深邃。然而单单凭借市场经济这一无形的“手”来掌握经济是不够的。过度的市场经济自由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为西方带来了经济危机这一副作用。1933年3月,罗斯福面对着惊涛骇浪般袭击的经济萧条的严峻形势,就任美国总统并宣布着手治理经济萧条:1、一反自由放任,强调国家计划和需求管理,包括直接对农业生产进行干预2、摒弃了传统的财政平衡的做法,接受了财政赤字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观点。3、扩大信贷,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私人投资。4、向国外转嫁经济危机,包括宣布美元贬值、组织美元集团等。在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需求管理的措施之后,从1933年开始,经济的确有所复苏。罗斯福的一系列“新政”,都是一种政策举措,都是一种实际操作,需要经济学的革命。 凯恩斯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我从亚当密斯的市场理论到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阐述的主张市场经济(无形的手)与国家干预(有形的手)相结合来管理国家经济这一时代发展变化得出:这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

数学与应用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最新资料推荐------------------------------------------------------ 数学与应用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统计学专业代码: 071601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统计学、精算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良好的经济学、数学素养以及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及金融、保险、证券等机构,从事统计调查、预测咨询、保险精算、风险分析与控制、信息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技能; 2.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具有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能力,解决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或工业统计等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 4.掌握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 1 / 7

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5.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自尊、自爱、自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三、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理论与实践、 SAS 程序设计与应用等。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1、学制: 标准学制为 4 年,可在 36 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 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70学分;其中通识类必修课应修满44学分,选修课应修满12学分;专业基础课应修满52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应修满31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修满31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一)通识类课程(应修 56 学分,其中必修 44 学分,选修 12 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总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开课单位备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必修课程 9103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1 2+1 30+151 考试社科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凯恩斯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承载着他思想理论的这本经典著作却没那么如雷贯耳。这与这本书更加的专业和难懂,出版时作者把西方职业经济学者作为读者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地方也都不太理解,显示出自己经济学知识十分不足的弊端。虽然如此,这本经济学史上的巨著仍能让人受益匪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希望通过历史背景的了解更好的理解书的内容。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通论》。我们可以看到,凯恩斯撰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反对传统的学者所信奉的就业理论以及由此对付危机的态度。具体地说,他企图推翻传统的有关就业理论赖以组成的上述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货币论组成的三个部分并且提出他治理危机的对策。此书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本书所建议的政策。 由于这本书的专业性,商务印书馆版本在正文前又大段的译者导读,这一部分对我这种经济学初学者来说真是太有用了。首先从导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有关失业的理论。该理论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劳动市场论。按照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就业论,社会的就业量和实际工资由对劳动的供求双方苏决定。第二,利息论。按照传统的说法,投资资金的来源是储蓄,而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能得到利息,一边获取更多的消费。第三,旧货币数量论。按照旧货币数量论,人们之所以需要金钱,原因仅在于金钱能够买到的物品,如投资品、消费品等。这三点理论的目的在于证明:资本主义总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而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凯恩斯的观点正是对原有观点的批判和发展。在译者导读中,高鸿业先生还列出了凯恩斯的理论框架: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一) 作为一名经济学类的大一新生,在众多的书目中选取了《货币战争》一书,由于对经济学理论只有浅显的了解,我仅简单地浏览了该书系第一部的大致内容。 作者宋鸿兵,1968年出生于四川,199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2002年开始先后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国际银行家通过种种手段在美国和欧洲等国确立中央银行制度,从而控制美国及其他国家经济。为了得到一个好收成,通货膨胀是最不为人民所发觉的手段。经济学理论中提到,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商品保证,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货膨胀率不仅会打乱经济秩序,而且会危害社会安定。 国际银行家施展他们的绝技,先使劲发放信贷,把泡沫吹起来,让人民和其他行业拼命创造财富,然后猛踩信贷刹车,使得大量企业和和人民破产。当看到收获的季节到了,国际银行家和他们在美国的代理人携手再度收紧信贷,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这是书中多次提到的拿破仑的一句话,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 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作者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姑且不论其中是否存在阴谋论的影子,但不得不说本书提供了另一种角度来看世界金融格局。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在历史课本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B),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而在作者的书中揭露了国际银行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全球化"的附加条件,即私有化。更准确地说是"贿赂化",借此以便于接下来让受援国继续服用资本市场自由化,市场定价,缩减贫困策略——自由贸易的三服药。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二) 看完《货币战争》,我被其中的一句话深深震撼到了,《货币战争》读后感。"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梅耶·罗斯柴尔德。多么霸气,多么自信

利息理论读书笔记

利息理论读书笔记 【篇一:通论读书笔记汇总】 通论 一、“有效需求”及《通论》概述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将古 典经济学就业理论作为论证的起点。凯恩斯首先指出,古典经济学 的就业理论基于两个假设。一是工资等于的劳动的边际产品;二是 当就业数量为既定时,工资的效用等于就业数量时的边际负效用。 前者构成了就业的需求曲线,后者构成了就业的供给曲线。针对于此,凯恩斯则通过对于经济现实状况的考察,否定了第二点假设。 他认为:“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上升而导致的实际工 资下降一般不会使在现行工资下的劳动供给量低于价格上升前的实 际就业量。如果说会使劳动供给量低于价格上升前的实际就业量的话,那就等于说:现在的失业者虽然愿意在现行的工资下就业,但 却会在生活费用稍微上涨时,拒绝为现行工资而工作。”此外,作者 也不同意工资协议可以直接决定实际工资的一般水平这一假设。古 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将失业严格限制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两类。而通过指出“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凯恩斯否定了古典就业理 论中“充分就业”的基本前提。不过令人多少感到困惑的是,用显而 易见的经济现实证伪充分就业理论,在今天看来并非难事,那么古 典经济学家们固守自己的理论到底为何? 随后,凯恩斯将矛头对准了“供给创造需求”的学说,该学说由萨伊、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构建,并一直居于经济学课堂的主流。该学说认为,“在产量和就业的任何水平,总需求的价格等于总供给的价格。” 这实际上是指出储蓄与投资之间的普遍形成一致。然而,凯恩斯则 对此予以否定,整本《通论》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在构建对储蓄、 投资各自内生因素及其之间关系的全新理论框架。此外,作者对于 穆勒及庇古等学者将实物交易与引入货币后的经济体系等同提出了 质疑。后来的内容的确证明,货币绝非简单的交易媒介,相反,其 引入使经济运行机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凯恩斯试图建立起结合货 币理论与价值与分配理论的关于货币经济的统一理论体系,这可以 被视作其理论的主要突破之一。 如果将凯恩斯的观点进行总结,可以简单概括为“有效需求不足”的 理论。那么何为有效需求?凯恩斯指出“就业量被决定于总需求函数

凯恩斯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通论读书笔记 【篇一:凯恩斯《就业,利益和货币通论》读后感及读书 笔记】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经济学家以及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 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 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 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危险的倒不是既得 权益,而是思想。” ——凯恩斯:《》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的判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制度问题,凯恩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的判断是有 效需求问题。面对同一问题两位先贤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见解,所以 结合课堂在阅读过凯恩斯这位伟大经济学家所写的《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这本著作之后,我在他经济学的理论之下有了一点哲学 体会。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新事物的成长。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面对节俭这一话题,凯恩斯将个体与国家乃至社会分开也同时揭露 了一个哲学观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 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 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面对问题 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上就是我对凯恩斯本人以及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感想。虽然对该书中部分理论和表述不是十分理解,但通过阅读 该书使我从中获益良多。也希望这本书是我看待事物变得更加深刻 的起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摘要: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是稀缺性资源的不同用途的配置 和各种资源的相对报酬及其产品的相对价值的决定。古典学派认为 劳动力和资本作为最重要的两种资源,在市场的作用下将很好地得 到配置,并给予两种要素以合理的报酬。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