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CP与UDP对比分析研究

TCP与UDP对比分析研究

摘要

随着Internet应用的迅猛发展,可靠性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应用程序信赖于底层计算机系统数据的可靠传输,系统保证数据传送到底层后不会丢失和重复。保证端对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通过传输层来实现的。在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中,TCP和UDP作为传输层最重要的两种协议,为上层用户提供了可靠的通信。TCP和UDP是TCP/IP协议中的两个传输层协议,它们使用IP路由功能把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从而为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提供网络服务。TCP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输,而UDP提供的是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面向连接的协议在任何数据传输前就建立好了点到点的连接。ATM和帧中继是面向连接的协议,但它们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不是在传输层。

通信协议要么是面向连接的,要么是无连接的。这依赖于信息发送方是否需要与接收方联系并通过联系来维持一个对话(面向连接的),还是没有任何预先联系就发送消息(无连接的)且希望接收方能顺序接收所有内容。这些方法揭示了网络上实现通信的两种途径。在面向连接的方法中,网络负责顺序发送报文分组并且以一种可靠的方法检测丢失和冲突。这种方法被“可靠的”传输服务使用。在无连接的方法中,网络只需要将报文分组发送到接收点,检错与流控由发送方和接收方处理。本文针对TCP和UDP 协议进行对比分析及研究,特别是针对流量控制和可靠性进行阐述,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TCP UDP 面向连接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pplication, computer system reliability is the found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 trust in bottom of the reliable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to ensure that the data transmission to the bottom without loss and repeat. Ensure end-to-end reliability of data transmission, is through the transport layer. In the TCP/IP network architecture, TCP and UDP as the transport layer is most important for the two agreements, upper users provide reliable communication. TCP and UDP is the TCP/IP protocol of the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they both use IP routing functions to the packet destination, so as to provide ap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network services. TCP provides connection-oriented, reliable is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flow, and provide the UDP connection-oriented, reliable data transmission. Connectionless protocol in any data transmission, establish a good before it catches. ATM, frame relay is connectionless protocol, but they work in the data link layer, rather than in the transport 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s either connection-oriented, or is not connected. It depends on whether you need to send information to the receiver and through the contact to maintain a dialogue (connectionless), or without any prior contact will send messages (connectionless) and hope can receive all the content reception sequence. These methods on network reveals two ways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connection method in order to send messages, network for group and a reliable way of testing lost and conflict. This approach is "reliable" transport services. In no connection method, network only need to send messages to the group, the wrong with method-the peak-trough flow control by the sender and receiver. Based on TCP and UDP protocol analysis and study, especially for flow control and reliability is expound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 word

TCP UDP Connection-oriented

目录

前言 (1)

第1章概述 (2)

1.1计算机网络协议标准 (2)

1.2TCP/IP协议 (3)

1.3OSI (5)

1.3.1 简介 (5)

1.3.2 OSI的七个层次 (6)

第2章传输层协议 (8)

2.1TCP (8)

2.1.1 概述 (8)

2.1.2 TCP的建立与终止 (9)

2.1.3 TCP的服务流程 (10)

2.2UDP (12)

2.2.1 定义 (12)

2.2.2 UDP报头 (12)

2.2.3 UDP协议的几个特性 (13)

第3章TCP与UDP对比分析及研究 (15)

3.1面向连接与无连接 (15)

3.1.1 面向连接 (15)

3.1.2 面向无连接 (16)

3.2可靠性 (17)

3.2.1 TCP的可靠性 (17)

3.2.2 UDP的可靠性 (18)

3.3流量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TCP的流量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UDP的流量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无线移动环境下的UDP (19)

3.4.1 RUDP (19)

3.4.2 UDP性能的研究与应用 (20)

3.5TCP与UDP的选择 (20)

第4章TCP与UDP的前景 (22)

4.1TCP协议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22)

4.2TCP与UDP的发展前景 (22)

4.2.1 TCP/IP的发展方向 (22)

4.2.2 UDP的发展 (23)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论文附件 (27)

一、英文原文 (27)

二、英文翻译 (30)

前言

当前的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这种以知识基础的经济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信息化和全球化。而要实现信息化和全球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计算机网络远比电信网络复杂,它不仅仅是计算机之间简单的连接,还是相互通信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高度协调工作,因此必须将这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分层处理,转化成若干个局部问题,从而形成了像建筑框架那样的网络体系结构。由于Internet已得到全世界的承认,因此Internet所使用的TCP协议与UDP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占有真重要的地位,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报的确认、流量控制和网络拥塞;自动检测数据报,并提供错误重发的功能;将多条路径传送的数据报按照原来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对重复数据进行择取;控制超时重发,自动调整超时值;提供自动恢复丢失数据的功能。了解其内容和工作原理对学习计算机网络是很有帮助。

第1章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协议标准

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1]。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

1、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协议是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数据时的规则术语。在计算机网络中,两个相互通信的实体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其上的两个进程相互通信,需要通过交换信息来协调它们的动作和达到同步,而信息的交换必须按照预先共同约定好的过程进行。一个网络协议至少包括三要素:

①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②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③时序——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网络协议的工作方式

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又是如何交换信息的呢?就像我们说话用某种语言一样,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之间也有一种语言,这就是网络协议,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

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服务器、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它规定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大多数网络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一台设备上的第n层与另一台设备上的第n层进行通信的规则就是第n层

协议。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接收方和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网络协议使网络上各种设备能够相互交换信息。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3、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

由于网络节点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在制定协议时,通常把复杂成分分解成一些简单成分,然后再将它们复合起来。最常用的复合技术就是层次方式,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如下:结构中的每一层都规定有明确的服务及接口标准;把用户的应用程序作为最高层;除了最高层外,中间的每一层都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又是下一层的用户;把物理通信线路作为最低层,它使用从最高层传送来的参数,是提供服务的基础。

1.2 TCP/IP协议

1、定义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2]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的。

2、整体结构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

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3]。

网络接口层(主机-网络层):接收IP数据报并进行传输,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IP数据报转交给下一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4](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3、主要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①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 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像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②TCP

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

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 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5]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 (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③UDP

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它不管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使用UDP的服务包括NTP(网络时间协议)和DN S(DNS也使用TCP)。

④ICMP

ICMP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ICMP[6]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另外,如果路径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连接…体面地?终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的服务。

1.3 OSI

1.3.1 简介

OSI[7]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最著名的标准是ISO/iIEC 7498,又称为X.200协议。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即ISO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开放系统OSI标准定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方法。在OSI 中,采用了三级抽象,即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定说明。

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层所包含的可能的服务。它是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协议的制定,也是对网络内部结构最精练的概括与描述。

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同时,各种服务定义还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和各层的所使用的原语,但是不涉及接口是怎么实现的。

OSI标准中的各种协议精确定义了应当发送什么样的控制信息,以及应当用什么样的过程来解释这个控制信息。协议的规程说明具有最严格的约束。

ISO/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ISO/OSI参考模型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在OSI范围内,只有在各种的协议是可以被实现的而各种产品只有和OSI的协议相一致才能互连。这也就是说,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只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

1.3.2 OSI的七个层次

第7层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

第6层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来管理硬件。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协议数据单元)。

第2章传输层协议

Internet 在传输层有两种主要的协议:一种是面向连接的协议TCP ,一种是无连接的协议UDP,在TCP/IP 协议簇中,IP 提供在主机之间传送数据报的能力,每个数据报根据其目的主机的IP 地址进行在Internet 中的路由选择。传输层协议为应用层提供的是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为了在给定的主机上能识别多个目的地址,同时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台主机上工作并能独立地进行数据报的发送和接收。TCP/UDP 提供了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报的基本机制,它们提供的协议端口能够区分一台机器上运行的多个程序。

2.1 TCP

2.1.1 概述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 layer)通信协议,由IETF 的RFC 793说明(specified)。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在因特网协议族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送单元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字节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字节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假设丢失了)将会被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首先,TCP建立连接之后,通信双方都同时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其次,他是全双工的;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和捎带确认机制。

图2-2 TCP连接的终止

的服务流程

供的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辑连接,然后再传输数据,最后释放连接

供端到端、全双工通信;采用字节流方式,如果字节流太长,将其分段;提供紧急数据传送功能。

尽管TCP和UDP都使用相同的网络层(IP),TCP却向应用层提供与UDP完全不同的服务。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面向连接意味着两个使用TCP的应用(通常是一个客户和一个服务器)在彼此交换数据之前必须先建立一个TCP连接。这一过程与打电话很相似,先拨号振铃,等待对方摘机说“喂”,然后才说明是谁。

在一个TCP连接中,仅有两方进行彼此通信。广播和多播不能用于TCP。

TCP通过下列方式来提供可靠性:

应用数据被分割成TCP认为最适合发送的数据块。这和UDP完全不同,应用程序产生的数据报长度将保持不变。由TCP传递给IP的信息单位称为报文段或段(segment)TCP如何确定报文段的长度。

当TCP发出一个段后,它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目的端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如果不能及时收到一个确认,将重发这个报文段。

TCP将保持它首部和数据的检验和。这是一个端到端的检验和,目的是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任何变化。如果收到段的检验和有差错,TCP 将丢弃这个报文段和不确认收到此报文段(希望发端超时并重发)。

既然TCP报文段作为IP数据报来传输,而IP数据报的到达可能会失序,因此TCP报文段的到达也可能会失序。如果必要,TCP将对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将收到的数据以正确的顺序交给应用层。既然IP数据报会发生重复,TCP的接收端必须丢弃重复的数据。

TCP还能提供流量控制。TCP连接的每一方都有固定大小的缓冲空间。TCP的接收端只允许另一端发送接收端缓冲区所能接纳的数据。这将防止较快主机致使较慢主机的缓冲区溢出。

两个应用程序通过TCP连接交换8bit字节构成的字节流。TCP不在字节流中插入记录标识符。我们将这称为字节流服务。如果一方的应用程序先传10字节,又传20字节,再传50字节,连接的另一方将无法了解发方每次发送了多少字节。收方可以分4次接收这80个字节,每次接收20

字节。一端将字节流放到TCP连接上,同样的字节流将出现在TCP连接的另一端。

另外,TCP对字节流的内容不作任何解释。TCP不知道传输的数据字节流是二进制数据,还是ASCII字符、EBCDIC字符或者其他类型数据。对字节流的解释由TCP连接双方的应用层解释。

这种对字节流的处理方式与Unix操作系统对文件的处理方式很相似。Unix的内核对一个应用读或写的内容不作任何解释,而是交给应用程序处理。对Unix的内核来说,它无法区分一个二进制文件与一个文本文件。

TCP是因特网中的传输层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当主动方发出SYN连接请求后,等待对方回答SYN,ACK。这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可以防止产生错误的连接,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EQ=x)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x+1),同时自己也送一个SYN包(SEQ=y),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时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2.2 UDP

2.2.1 定义

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中文名是用户数据包协议,是OSI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它是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

2.2.2 UDP报头

UDP报头由4个域组成,其中每个域各占用2个字节,具体如下: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数据报长度;校验值。

UDP协议使用端口号为不同的应用保留其各自的数据传输通道。UDP 和TCP协议正是采用这一机制实现对同一时刻内多项应用同时发送和接

收数据的支持。数据发送一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将UDP数据报通过源端口发送出去,而数据接收一方则通过目标端口接收数据。有的网络应用只能使用预先为其预留或注册的静态端口;而另外一些网络应用则可以使用未被注册的动态端口。因为UDP报头使用两个字节存放端口号,所以端口号的有效范围是从0到65535。一般来说,大于49151的端口号都代表动态端口。

数据报的长度是指包括报头和数据部分在内的总字节数。因为报头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该域主要被用来计算可变长度的数据部分(又称为数据负载)。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根据操作环境的不同而各异。从理论上说,包含报头在内的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不过,一些实际应用往往会限制数据报的大小,有时会降低到8192字节。

UDP协议使用报头中的校验值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校验值首先在数据发送方通过特殊的算法计算得出,在传递到接收方之后,还需要再重新计算。如果某个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被第三方篡改或者由于线路噪音等原因受到损坏,发送和接收方的校验计算值将不会相符,由此UDP协议可以检测是否出错。这与TCP协议是不同的,后者要求必须具有校验值。

许多链路层协议都提供错误检查,包括流行的以太网协议,也许想知道为什么UDP也要提供检查和。其原因是链路层以下的协议在源端和终端之间的某些通道可能不提供错误检测。虽然UDP提供有错误检测,但检测到错误时,UDP不做错误校正,只是简单地把损坏的消息段扔掉,或者给应用程序提供警告信息。

2.2.3 UDP协议的几个特性

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

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包括收发状态等,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调节,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传输带宽、源端和终端主机性能的限制。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表(这里面有许多参数)。UDP是面向报文的。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报文大小。

虽然UDP是一个不可靠的协议,但它是分发信息的一个理想协议。例如,在屏幕上报告股票市场、在屏幕上显示航空信息等等。UDP也用在路由信息协议中修改路由表。在这些应用场合下,如果有一个消息丢失,在几秒之后另一个新的消息就会替换它。UDP广泛用在多媒体应用中,例如,Progressive Networks公司开发的RealAudio软件,它是在因特网上把预先录制的或者现场音乐实时传送给客户机的一种软件,该软件使用的RealAudio audio-on-demand protocol协议就是运行在UDP之上的协议,大多数因特网电话软件产品也都运行在UDP之上。

相关文档